一、素描教学中形象思维方式的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潘凡[1](2021)在《素描在中职艺术专业中的作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中职艺术的课程中,素描就是其中最基础的一项专业课程,而且,学生素描能力的好坏与学生的设计作品以及造型艺术有直接的关系,中职教师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就应该从素描的学习出发。但是,目前有很多教师都忽略了素描的作用,都认为学生作品的好坏与素描没有太大的关系,认为素描的学习不是很重要。对此,本文就从素描在中职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并了解素描在中职艺术专业所体现的优势,最后提出素描教学的改革方法。
钱莹[2](2021)在《绘画空间感在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美术也进入了重要发展时期,高校的扩招,美育的重视,艺术中考的全面实施,种种政策的提出使得美术学科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美术学习的队伍也逐渐扩大,高中课外美术培训机构作为为高校美术专业输送人才的重要通道也因此得以发展壮大。绘画空间感不仅是物体结构或者透视知识的集合,更是对于情感想象空间的表达,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是个人审美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将绘画空间感运用于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造型能力得到提升,更能抓住关键期,使学生审美能力,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提高。本文以高中素描课程为背景,以艺考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以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中绘画空间感的作用为主题,结合自身在培训机构的实践经历,通过素描教学中绘画空间感运用现状的调查,得出在现今的高中课外培训素描课程中绘画空间感不被重视的现状,并通过对高一学生的实践调查研究,将绘画空间感理论运用于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之中,用实践证明绘画空间感对于学生解决素描学习问题与创造力的培养有极大提升作用,并以素描课程带动其他课程共同发展。因此,提出重视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中绘画空间感的作用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全文共有四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主要阐述高中课外培训素描课程的基本概念;第三章是对于绘画空间感相关概念的阐述以及对于绘画空间感在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以此来说明绘画空间感的重要性;第四章则是针对所收集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绘画空间感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教学设计思路,形成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空间感相关知识,进而体现在教学中运用绘画空间感所带来的好处,并在全文最后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得出最终结论。
宋哲琦[3](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庞梦宇[4](2019)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设计基础教育的变革 ——以三次“高校图案教学座谈会议”为基点的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和分析,以三次高校图案教学座谈会为切入点,以三大构成引入为线索,以具有代表性的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设计基础教学改革为例,展现和反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设计基础教育变革的历程。通过梳理和比较各院校教学改革的内容,总结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设计基础教学改革呈现的三种面貌:革新、融合和传统。通过分析三大构成的源流,阐释了三大构成并非源于包豪斯,认为三大构成是对抽象形态多种可能性造型的研究;研究点线面组织规律,和图案讲求的形式美的法则有一定相似之处。最后,笔者在文末提出了设计基础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观察力和想象能力。
张小芳[5](2018)在《试论高师美术教育改革过程中素描课程的教育学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现阶段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为了与基础美术教育的教育目标相衔接,其美术教育的改革问题就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作为一种对绘画技能的具体实践教育,其专业课程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对大学生在专业上的高素质培养,另一个方面是对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这两个教学目标的学习都涉及到美术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改革。然而,由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具有多年得出来的教育经验,因而多数人认为专业课程很难有可以进一步改革的地方。因而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往往会把美术教育改革的注意力放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问题上,很少从美术学的角度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角度入手去探讨改革问题。笔者通过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以及阿恩海姆美术教育思想理论的了解,意识到中小学的教育重点对人的素质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方面,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通过对人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实践教育,进而实现儿童心智能力培养。然而,在高师美术专业课程如何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效的发生关联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虽然大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专业课程的综合性方面的要求。但具体到高师的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技术理论)的学习内容、目标如何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实现有效链接,仍然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对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现状的分析,并结合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对其专业课程内容重新解读后认为,高师的专业课程的学习除了对技术技法的掌握外,要想实现专业课程教学有效地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育目标相对应,就必须注意通过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不仅在专业技术能力方面还同时要在教育学方面实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这不仅是实现师范教育的关键环节,同时,也只有通过专业课程中教育学价值的实现,才能真正实现师范大学的美术专业课程与中小学教育目标的有效关联。通过美术课程真正实现儿童心智能力培养,进而达成中小学教育目标,实现对人的素质能力的培养。
梁文峻[6](2018)在《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探讨——引入三视图观念的设计素描教学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分析当今工业设计专业中的设计素描教学现状,以工业设计专业理科学生为教学对象,探索如何让没有美术基础的大一新生能准确地把握产品造型、比例和内部构造的设计素描教学方法,提出将工程制图课程中的三视图观念引入到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中,以期为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方向,让刚进入到本专业的理科生能快速地掌握设计素描的手绘技巧,对设计素描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于凤丽[7](2016)在《高等理工科院校素描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重视,我国高等理工科院校将开设素描等实践课程作为美育教学的手段已不鲜见。高等理工科院校美育课程体系下的素描教学与艺术类专业院校的素描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文章从理工科院校素描课程开设的现状、遇到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具体措施。
颜明明[8](2013)在《目标导向型设计素描教学的新探索》文中认为设计素描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鉴于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目前职业中专工艺美术等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欠缺,本文提出了目标导向型的设计素描教学方式,旨在明确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
姬准[9](2013)在《职业教育中设计素描教学理念的创新》文中研究指明素描教学中存在着观念、表现形式、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文章提出培养学生正确、开放的思维习惯,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并且树立明确的服务方向等创新理念。
张苗[10](2010)在《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素描教学模式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高等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的素描教学模式,与专业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有所不同,它更注重物质形体与结构的表达,并且强调设计意识和设计思维。通过传统绘画素描与现代设计素描的逻辑辨析,我们得以从理论层面来关注和透视设计素描作为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基础课程的本质涵义。而积极转变观念并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更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必然需求。
二、素描教学中形象思维方式的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素描教学中形象思维方式的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素描在中职艺术专业中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中职艺术专业中素描所体现的作用 |
(一)素描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基础 |
(二)素描是提高艺术创作质量激发灵感的存在 |
二、素描在中职艺术专业的发展状况 |
三、在中职院校中素描进行改革的措施 |
(一)更新落后的教学理念 |
(二)更新素描教学的模式 |
1. 素描项目教学法 |
2. 素描信息化教学法 |
(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
四、结语 |
(2)绘画空间感在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2.高中课外培训素描课程概述 |
2.1 素描的基本概念 |
2.2 高中课外培训素描课程概述 |
3.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中绘画空间感的作用 |
3.1 空间感的基本概念 |
3.2 绘画中的空间感 |
3.3 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中绘画空间感的作用 |
3.3.1 绘画空间感有利于造型能力培养 |
3.3.2 绘画空间感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 |
4.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中绘画空间感的应用情况调查与实践探索 |
4.1 .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中绘画空间感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1 问卷调查 |
4.1.2 调查数据分析 |
4.2 .绘画空间感在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索 |
4.2.1 绘画空间感在高中课外培训素描静物临摹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方案 |
4.2.2 绘画空间感在高中课外素描静物临摹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实践案例 |
4.2.3 绘画空间感在高中课外培训命题素描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方案 |
4.2.4 绘画空间感在高中课外命题素描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实践案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绘画空间感在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中的应用调查问卷 |
(3)《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期刊论文类 |
1.2.2 专着类 |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思路 |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
2.1 《装饰》创刊溯源 |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
2.2.1 封面文字 |
2.2.2 封面视觉图案 |
2.2.3 内页版面设计 |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
3.1 复刊时代背景 |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
3.3.2 “装饰热”的兴起 |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
4.1 走入“全球化” |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
4.2.1 和谐的整体性 |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
5 总结 |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
作者简介 |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设计基础教育的变革 ——以三次“高校图案教学座谈会议”为基点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三次“高校图案教学座谈会议”的研究现状 |
2、关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设计教育的研究现状 |
(1)关于设计教育史的梳理及研究 |
(2)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研究 |
(三)研究路径 |
二、八九十年代设计艺术教育变革的因素 |
(一)八九十年代设计教育的发展背景 |
1、经济环境 |
2、教育环境 |
(二)八九十年代设计教育变革的催化剂——构成教学的引进 |
1、构成作为造型规律——中国的构成 |
2、构成作为基础造型——日本的构成 |
3、构成作为造型的一种方式——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构成 |
三、三次高校图案教学座谈会议的思想交锋 |
(一)理清概念、重视图案——第一次高校图案教学座谈会议 |
(二)深挖教学方法、构建图案理论——第二次高校图案教学座谈会议 |
(三)重申图案和构成地位,反思图案教学——第三次高校图案教学座谈会议 |
四、百舸争流——各代表院校设计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试验 |
(一)秉承革新观——以广州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为例 |
1、突破传统、敢为人先——广州美术学院 |
2、别具一格、艺术为重——中央美术学院 |
(二)秉持融合观——以浙江美术学院为例 |
1、以写生-变化为基础的图案教学时期 |
2、图案与构成融合时期 |
(三)坚守传统写生-变化的图案教学方法、创建中国特色的图案学 |
1、坚守传统,创建中国特色的图案学——南京艺术学院 |
2、坚守传统写生-变化的图案教学方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装潢美术、染织美术与陶瓷美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变化整理 |
附录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基础课部分授课内容 |
附录三:采访记录 |
采访一:冯罗铮老师采访记录 |
采访二:陈淞贤老师采访记录 |
采访三:宋浩霖老师采访记录 |
采访四:宋建明老师采访记录 |
采访五:孙恒俊老师采访记录 |
采访六:孙晴义老师采访记录 |
采访七:王敏老师采访记录 |
采访八:王善珏老师采访记录 |
采访九:王雪青老师采访记录 |
采访十:吴德隆老师采访记录 |
采访十一:谭平老师采访记录 |
致谢 |
(5)试论高师美术教育改革过程中素描课程的教育学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选题由来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1 主要内容 |
1.4.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
1.4.3 拟讨论的问题的关键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1 比较研究法 |
1.5.2 文献资料分析法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现状 |
2.1 引言 |
2.2 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现状 |
2.2.1 现阶段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性质与教育目标 |
2.2.2 中小学美术教育目标的相关研究及讨论 |
2.3 阿恩海姆对美术教育的相关讨论 |
2.3.1 维克多·罗恩菲德的理念——培养儿童心智能力的教育观的提出 |
2.3.2 阿恩海姆的理念——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认识 |
2.4 以视知觉理论为基础再看基础美术教育的整体价值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现状 |
3.1 现阶段高师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 |
3.2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中专业课程改革措施的相关讨论和研究 |
3.2.1 为达成中小学课程的目标,应对高师课程设置的设想和探索 |
3.2.2 高师专业课程的价值和定位 |
3.2.3 高师美术教育改革中对中小学教育研究与发展的认识问题 |
3.2.4 高师教育改革中,对师范性问题的认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价值和重要性 |
4.1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
4.2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价值和重要性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现高师美术专业课程的教育学价值的策略研究——以高师美术专业课程素描教学为例 |
5.1 高师美术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的再认识——以素描教学为例 |
5.1.1 素描教学一般概念和价值 |
5.1.2 师范美术学院中素描教学的再认识 |
5.1.3 以视知觉理论为基础,再看素描课程的教育学价值 |
5.2 实现高师美术专业课程的教育学价值的策略研究——以高师美术专业课程素描教学为例 |
5.2.1 以教育学目的为基础,试论素描课程的教学策略 |
5.2.2 素描课程的教学案例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6)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探讨——引入三视图观念的设计素描教学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素描在工业设计专业中的教学现状 |
2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引入三视图作图法 |
2.1 偏理性的逻辑思维 |
2.2 注重产品内部结构 |
3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案例介绍 |
3.1 课程设置 |
3.2 教学案例 |
3.2.1 第一阶段:理论讲解和范画临摹 (课时8) |
3.2.2 第二阶段:产品写生 (课时16) |
3.2.3 第三阶段:形象思维训练 |
4 结语 |
(7)高等理工科院校素描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工科素描基础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 |
(二) 教学模式与内容陈旧, 缺乏创新 |
(三) 学生及师资队伍的不足之处 |
二、理工科院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方式 |
(一) 转变素描课程教学理念, 科学定位美育目标 |
(二) 注重创新、整合素描课程教学内容 |
(三) 创新素描课程教学方法与模式 |
(四)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五) 科学构建美育课程评价体系与教学管理体系 |
(六) 改革素描课程的考核模式 |
(七) 加强教材建设 |
(8)目标导向型设计素描教学的新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 |
二、设计素描的教学现状 |
1. 单纯地强调造型表现能力 |
2. 缺少审美能力提升的训练 |
3. 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4. 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脱节 |
三、设计素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
1. 目标导向型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
2. 目标导向型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思考 |
(1)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2) 加强抽象意识的培养 |
(3) 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的创新 |
结语 |
(9)职业教育中设计素描教学理念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正确的设计素描的思维习惯 |
二、运用恰当的表现形式 |
三、树立明确的服务方向 |
(10)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素描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特点分析与观念反思 |
二、策略建构与模式创新 |
(一) 注重培育整体观念 |
(二) 注重分析结构规律 |
(三) 注重练习创意素描 |
四、素描教学中形象思维方式的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素描在中职艺术专业中的作用分析[J]. 潘凡. 艺术评鉴, 2021(11)
- [2]绘画空间感在高中课外培训素描教学中的作用[D]. 钱莹. 湖北美术学院, 2021(09)
- [3]《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设计基础教育的变革 ——以三次“高校图案教学座谈会议”为基点的考察[D]. 庞梦宇. 中国美术学院, 2019(02)
- [5]试论高师美术教育改革过程中素描课程的教育学价值[D]. 张小芳.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6]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探讨——引入三视图观念的设计素描教学案例分析[J]. 梁文峻.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8(01)
- [7]高等理工科院校素描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 于凤丽. 艺术教育, 2016(12)
- [8]目标导向型设计素描教学的新探索[J]. 颜明明. 美术大观, 2013(10)
- [9]职业教育中设计素描教学理念的创新[J]. 姬准. 教育与职业, 2013(29)
- [10]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素描教学模式的探索[J]. 张苗. 艺术教育,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