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家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戚荣鑫[1](2021)在《智能家居环境下多因素用户认证方案研究》文中指出认证协议在保障智能家居环境下用户数据和隐私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智能家居认证协议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一方面,智能家居设备大多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接入网络,由于其开放性、异构性的特点,易遭受中间人攻击、消息窃听等多种安全威胁。同时,智能家居中还普遍存在密码设置简单、用户认证凭证丢失、缺乏安全加密机制等问题。现有的认证协议未能综合考虑智能家居面临的安全威胁,无法满足用户隐私保护需求。另一方面,智能家居中设备的计算、存储等资源受限,高复杂的密码原语不适用于智能家居环境下认证协议的设计中,需要采用轻量级的加密算法保证协议安全性。因此,针对现有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性不足、认证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以设计安全高效的智能家居环境下多因素用户认证方案为目标,实现智能家居中用户数据与隐私安全保护。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所示:(1)针对智能家居环境下设备计算、存储等资源受限、身份验证机制尚未完善、用户隐私信息易泄露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支持隐私保护的多因素用户认证协议。该协议基于一对一的认证结构,采用多因素认证方法安全验证用户身份,并将切比雪夫混沌映射引入到认证协议设计中,在保证协议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认证的效率。同时,为保障智能设备中数据存储安全,采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对设备数据进行加密。从协议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对比结果中可得出,所提出的多因素用户认证协议是一个适用于智能家居环境的轻量级协议,且能够抵抗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伪装攻击等多种已知攻击。(2)当智能家居中设备数量较多、家庭网关负载高时,可采用群组认证的方法批量认证多个设备。然而,现有智能家居群组认证协议无法有效识别恶意参与者,不支持设备动态更新,且不具有容错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支持设备动态更新的轻量级群组认证协议。通过将中国剩余定理引入协议设计,并基于门限秘密共享技术构建安全高效的群组认证结构,从而实现对群组中恶意设备的识别和快速剔除,并支持群组设备动态更新。由安全性分析和性能对比结果可知,所提出的群组认证协议能有效降低协议计算、通信等资源开销,满足智能家居中用户数据和隐私保护需求,并能够抵抗伪装攻击、重放攻击等安全威胁,适用于智能家居中群组结构较为稳定的高效认证环境。
冯孟[2](2021)在《物联网中匿名群组认证方案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技术发展迅速,其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农场监测和智慧交通等方面。由于无线通信环境的开放性,安全与隐私问题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认证方案是实现物联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单一认证方案容易造成传感器节点认证的延迟、网络资源占用问题,而群组认证方案能够提高网关对节点的认证效率,适合节点数目繁多的物联网环境。此外,若节点以真实身份与网关通信,恶意攻击者可能会攻破网关获取节点身份,进一步控制节点的工作状态或分析其隐私数据。为了提高节点认证效率并保护节点和终端用户的隐私,本文针对节点位置稳定和节点频繁移动的不同物联网环境提出了两种匿名群组认证协议。(1)基于秘密共享技术的匿名群组认证协议针对物联网中节点位置不变,能够形成稳定群组的环境,如智能家居,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秘密共享技术的匿名群组认证协议。在该协议中,智能设备完成密钥分发后形成一个固定的群组,网关利用秘密共享技术和切比雪夫多项式能够对发送请求认证的群组成员同时快速认证。当出现故障的设备数目小于等于总设备数与秘密共享技术中的门限值的差值时,网关依然能够成功完成对组内正常设备的同时认证,可提供良好的容错特性。此外,设备身份的匿名能够防止恶意攻击者利用网关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或利用设备的真实身份推断出用户的生活模式,保护了智能家居中的设备与终端用户的隐私。(2)基于身份签名技术的匿名动态群组认证协议针对物联网中节点位置实时动态更新的环境,如车联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签名技术的匿名动态群组认证协议。由于车辆的不断移动,在较短时间内发送消息给相同接收端的车辆会形成临时群组,接收端利用身份签名技术对该组车辆进行批量认证。在该协议中,可信第三方为车辆计算一组假名,车辆处于不同的群组中时会使用不同的假名,实现车辆身份匿名的同时保证了假名的不可连接。此外,针对车联网中车辆繁多,容易造成通信信道拥堵的问题,该协议利用单向哈希函数实现消息隐藏,即消息无需与其生成的签名在信道中传输,减少了协议的通信开销。
邓晶艳[3](2021)在《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定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位。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路径与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面集成与广泛应用,人类逐步迈入大规模数据挖掘、运用与创新的“大数据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性、增强针对性、彰显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作为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大数据广域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全新的思维范式,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即时性、精准性、前瞻性与个性化等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与新空间。将大数据思维、技术与方法全方位嵌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各环节与全过程,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革新思维、优化供给、改进方法、重构范式,建构科学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向“精准思政”“智慧思政”转型升级,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其进一步提质增效、焕发新机的重要生长点与强劲推动力。阐释大数据内涵、价值、特征与功能,阐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并且辨析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探讨两者的深度融合。基于此,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概念得以提出。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思维三个维度全面阐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论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生成逻辑、发展动因、方法论基础与价值取向,可以明确大数据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契合点,理清大数据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存在一些短板和弱环。运用文献资料法、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与访谈调研法审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总结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作原因剖析,同时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指出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以及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教育内容体系以及教育工作的主体转型,有利于为新时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现实依据。通过分析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技术优势以及可能性,进一步探讨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精准画像”“规律探寻”与“超前感知”三个应用呈现。以之为基础,基于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理念滞后、模式粗放、知行脱节、供需错位等难题,提出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由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由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由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四大发展转向并详细阐述四大发展转向的实现路径。基于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遵循学科规律、注重理论深化,还要坚持实践导向,致力推动大数据应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由之,宏观上,探索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与存储、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应用与可视化、数据解释与反馈五大工作模块与应用流程;微观上,对大数据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场域中的“数据画像”“精准资助”“失联告警”三个应用进行数据模型构建,从而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提供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大数据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当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还存在观念性、路径性与机制性瓶颈,同时,大数据是一柄双刃剑,对数据的不当应用会带来诸如“数据垄断”“数据滥用”“数据侵害”“数据冰冷”等一些可能的风险与挑战。高校尚须在思维理念、技术开发、政策支持、制度完善、机制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对大数据应用作出回应与调试。不仅如此,在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始终坚持数字技术与人文精神、数据智能与教育智慧相结合。
蔄峥辉[4](2021)在《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演进,加速了智能家居产业发展,智能家居已从单品进入智能互联阶段。电信运营商具有家庭网络接入、业务与家庭智能硬件融合、端到端一体化交付等特殊优势,可以将“平台入口能力、内容权益、服务与家庭智能硬件”融合,开发出适合运营商发展的家庭智能产品,向用户提供一体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甘肃省移动公司在奠定家庭宽带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开始推广家庭智能产品。本文对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策略优化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得出甘肃移动家庭智能产品营销中存在产品、渠道、服务、人员等方面的核心问题,并研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环境分析,采用了7Ps理论模型对原有营销策略进行体系化升级,完善了甘肃移动家庭智能产品体系,制定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服务过程、有形展示的详细策略,并从目标规划、组织协同、能力建设、制度制定、系统支撑等方面给出管理保障措施。甘肃移动家庭智能产品的规模销售,不仅顺应了发展大势,是快速抢夺家庭市场的关键手段,更能为企业自身锻造高质量产品、拓展新的收入增长点;不仅能为产业链上下游创造新的价值和发展机遇,更能高速推动家庭智能产品惠及万家,为甘肃人民享受智慧家庭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肖顺华[5](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家居安防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家庭电器种类与数量日益增多,家居家电中潜在的危险系数在不断增加,因此,确保家庭智能家居安全正变得越来越必要。防盗、漏气检查和防火是家庭家居安全系统的必备要求。其中,智能环境监控系统作为实现智能家居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条件,是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生活的重要方式。然而,现有的环境监测系统受灵敏度低,稳定性差,容错等诸多限制。本文研究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家居安防系统背景和意义,结合国内外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物联网的家居安防系统,对该系统整体架构中各个模块进行软硬件设计,并对系统进行了完整的仿真测试。本文提出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家庭环境监测领域,能够通过个人移动终端或可穿戴设备对家庭环境的智能控制进行调整和升级,并通过实例说明这种应用的可能性和优点。每当有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信号时,都会将危险信号发送到个人移动终端以采取必要的行动。对于发生火灾或煤气泄漏时的安全系统,系统会通过Wi-Fi与4G/5G网络将警报信息发送至业主的移动客户端上。综上所述,本文设计了一个系统框架,可通过Android手机能够获取到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通过Android手机中的Wi-Fi应用程序远程监控家中电器的运行状态。本文开发物联网系统通过安装智能终端传感器单元并在房屋内安装家庭以完成系统搭建,并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使得用户能够在能够连接4G/5G网络区域内的任何地方工作或外出旅行的时候,确保用户的房屋完全安全,能够更好地优化家居安防系统方案,满足了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等系统需求。
王慕雪[6](2020)在《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从物联网概念出现至今,我国一直十分注重物联网的发展,发展物联网已成为落实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学习借鉴国外物联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对我国物联网研究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The Internet of Things:Enabling Technologies,Platforms,and Use Cases)为翻译素材,重点对科技术语翻译进行分析总结。物联网英语术语作为科技英语术语的一种,具有专业性强、语义严谨等特点,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将原文中出现的术语分为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和未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两类,继而开展调查分析工作。对已有规范译文的术语,重点是甄别行业领域,选取规范译文,并从缩略词、复合词和半技术词三个方面总结术语的翻译方法,为术语翻译提供指导;对尚未有规范译文的术语,基于术语特征和已有术语翻译方法,提出直译法、拆译组合法、不译法以及多种译法结合等翻译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希望本实践报告能够为从事科技类文献翻译工作的译者提供一定参考。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蒋超[8](2020)在《基于边缘计算的家庭物联网安全防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物联网(Internetof Things,IoT)设备的异质性和日益增多的数量,传统的终端与网络安全方案不能完全满足物联网系统安全的需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制造商不能定期提供防火墙更新和安全补丁,且在物联网设备上的有限资源下,开发有效的终端安全解决方案十分困难。与此同时,在家庭物联网环境(以下简称智能家居)下使用传统的云计算服务存在实时性不够、带宽不足,不利于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局限性。通常攻击者通过网络入侵对目标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漏洞测试,从而窃取用户隐私数据,扰乱甚至破坏智能家居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等。本文分析归纳了家庭物联网安全的研究现状,并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物联网安全机制及网络入侵检测算法进行了分析和说明,重点关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案,选择使用模糊C均值(fuzzy C-mean,FCM)作为入侵检测的聚类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的增量式网络流量特征抽取策略,并根据此对各个流量特征展开分析研究,进而进行特征裁剪,使特征向量在简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代表真实网络行为,有效提高了入侵检测的准确率和性能。为进行实际测试,本文实现了一个实时检测网络入侵的边缘网络防护系统。系统使用树莓派作为实验环境,在其上部署边缘智能网关,作为边缘计算节点,运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控制器和OpenvSwitch(OVS)虚拟交换机,实现对局域网中的流量进行监测,分析和过滤的目的。利用边缘网关上的计算资源,使用轻量级的机器学习聚类模型对物联网设备之间、设备与公共网络之间网络传输进行分类,检测是否存在网络入侵行为。聚类模型分析了局域网中的流量特征,区分其中的异常流量与正常流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常见的物联网网络入侵行为具有较高的入侵识别率(≈95.2%),可有效保证家庭物联网设备之间交互的安全性,并且对于网络性能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9](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王静如[10](2019)在《基于边缘智能网关的家庭看护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智能家居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建设家庭物联网已成为社会重要的发展机遇。家庭网关作为家庭物联网的核心设备,可以聚合各种智能家用设备的数据,实现家庭内部异构网络的相互通信。然而,现有的家庭网关普遍存在功能单一、可扩展性差、网络延迟高和安全性低等问题。针对现阶段家庭网络面临的挑战和家庭网关的不足,论文以边缘计算开源框架EdgeX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物联网边缘智能网关系统,为家庭网络设备提供了一种边缘式数据处理方案,提供设备连接、数据管理所需要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效率。以边缘计算框架EdgeX为基础,本论文设计并实现了家庭网关软件系统的实施框架,包括设备连接、设备与数据管理、网关应用三部分。所提出的实施框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将家庭内各种智能设备安全地连接起来,并提供高效的设备数据存储功能。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一种EdgeX边缘智能网关解决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上述解决方案的家庭婴幼儿看护系统。该系统以边缘智能网关为数据处理和控制中心,实现健康监测、睡眠分析、环境检测、无障碍跟随和智能控制功能。同时,论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Freeboard插件架构的Web UI客户端,用于看护系统的远程交互和监控数据的可视化。论文通过实验分析了边缘网关服务组件、设备连接应用接口以及家庭婴幼儿看护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EdgeX边缘智能网关在设备连接、设备与数据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适合应用于家庭物联网的智能化管理。
二、智能家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家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家居环境下多因素用户认证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础知识 |
2.1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
2.2 切比雪夫多项式定义及其性质 |
2.3 中国剩余定理 |
2.4 秘密共享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支持隐私保护的多因素用户认证协议 |
3.1 设计目标 |
3.2 协议模型 |
3.2.1 系统模型 |
3.2.2 敌手模型 |
3.3 协议具体构建 |
3.3.1 协议符号定义 |
3.3.2 初始化阶段 |
3.3.3 设备注册阶段 |
3.3.4 认证阶段 |
3.3.5 密钥更新阶段 |
3.3.6 设备添加阶段 |
3.4 协议分析 |
3.4.1 安全分析 |
3.4.2 性能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支持动态更新的轻量级群组认证协议 |
4.1 设计目标 |
4.2 协议模型 |
4.2.1 系统模型 |
4.2.2 敌手模型 |
4.3 协议具体构建 |
4.3.1 协议符号定义 |
4.3.2 初始化阶段 |
4.3.3 设备注册阶段 |
4.3.4 群组认证阶段 |
4.3.5 密码与生物信息更新阶段 |
4.3.6 设备动态更新阶段 |
4.4 协议分析 |
4.4.1 正确性分析 |
4.4.2 安全分析 |
4.4.3 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物联网中匿名群组认证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密码学基础知识 |
2.1 双线性配对运算 |
2.2 基于身份签名技术 |
2.3 秘密共享技术 |
2.4 切比雪夫多项式 |
2.5 密码学困难问题假设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秘密共享技术的匿名群组认证协议 |
3.1 设计目标 |
3.2 系统模型 |
3.2.1 系统框架 |
3.2.2 安全模型 |
3.3 基于秘密共享技术的匿名群组认证协议 |
3.3.1 符号定义 |
3.3.2 协议主体 |
3.4 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3.4.1 形式化安全性分析 |
3.4.2 双向认证和消息完整性 |
3.4.3 匿名和不可连接性 |
3.4.4 抵抗冒充攻击 |
3.4.5 抵抗中间人修改攻击 |
3.4.6 可容错性与防止组外恶意用户通过认证 |
3.5 协议的性能分析 |
3.5.1 计算开销的分析 |
3.5.2 实验模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身份签名技术的匿名动态群组认证协议 |
4.1 设计目标 |
4.2 系统模型 |
4.2.1 系统框架 |
4.2.2 攻击模型 |
4.3 基于身份签名技术的匿名动态群组认证协议 |
4.3.1 符号定义 |
4.3.2 协议细节 |
4.4 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4.4.1 正确性分析 |
4.4.2 形式化安全证明 |
4.4.3 前向安全性和后向安全性 |
4.4.4 抵抗重放攻击 |
4.4.5 抵抗密钥泄露攻击 |
4.4.6 抵抗Sybil攻击 |
4.4.7 匿名可追踪 |
4.5 协议的性能分析 |
4.5.1 计算开销的分析 |
4.5.2 计算开销的模拟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大数据让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大数据与教育交叉研究综述 |
三、研究评析 |
第三节 逻辑结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内容框架 |
第四节 重点、难点及预期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解读 |
一、大数据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 |
一、感性对象性活动之数据生成逻辑 |
二、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之数据发展动因 |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数据应用的方法论基础 |
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之数据应用的价值取向 |
第三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自组织系统阐释 |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复杂自组织系统特征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数据转化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之数据转换 |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数据工作机制 |
第二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 |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 |
一、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分析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访谈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
一、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
二、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与原则 |
三、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体系 |
四、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转型 |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技术优势 |
一、大数据关键技术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
二、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数据交互 |
三、教育管理平台载体的数据智能 |
四、教育管理实践数据的跨域应用 |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能性分析 |
一、基于数据技术的效率提升 |
二、基于证据的日常教育管理 |
三、基于数据评价的工作改进 |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转向 |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呈现 |
一、精准画像:大数据精确反映学生行为状态 |
二、规律探寻:大数据有效呈现学生活动规律 |
三、超前感知:大数据准确研判学生活动趋向 |
第二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 |
一、线性思维 |
二、系统思维 |
三、线性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转变 |
一、普适教育 |
二、个性化培育 |
三、普适教育向个性化培育转变的适应性与有效性 |
第四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转变 |
一、认知培育 |
二、实践养成 |
三、认知培育向实践养成转变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
第五节 基于大数据之由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转变 |
一、需求侧适应 |
二、供给侧发力 |
三、需求侧适应向供给侧发力转变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
第一节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
一、以人为本原则 |
二、守正创新原则 |
三、趋利避害原则 |
四、循序渐进原则 |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资源库建设与运行 |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采集 |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预处理与存储 |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建模分析 |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
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解释与反馈 |
第三节 利用大数据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 |
一、数据画像 |
二、精准资助 |
三、异常告警 |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创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保障 |
第一节 个体主观条件 |
一、培育大数据意识与大数据思维 |
二、掌握大数据知识与大数据技能 |
三、提升大数据伦理与管理理性 |
四、把握大数据应用的价值导向 |
第二节 技术条件保障 |
一、开发和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平台 |
二、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核心技术团队 |
第三节 组织与制度保障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二、推进教育政策实施与制度建设 |
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
第四节 文化环境保障 |
一、优化校园网络环境 |
二、培育校园数据文化 |
三、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
结语:数据智能与教育智慧结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智能家居发展历程 |
1.1.2 智能家居发展现状和趋势 |
1.1.3 电信运营商布局智能家居市场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应用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和工具 |
1.4.1 文献资料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内部访谈法 |
1.4.4 营销分析工具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智能家居 |
2.1.2 家庭智能硬件 |
2.1.3 家庭智能产品 |
2.2 相关营销理论 |
2.2.1 7Ps营销理论 |
2.2.2 4C营销理论 |
2.2.3 4E营销理论 |
2.3 电信运营商智能家居营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甘肃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甘肃省移动公司概况 |
3.2 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现状 |
3.2.1 甘肃移动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的内部组织结构 |
3.2.2 甘肃省移动家庭智能产品营销使用的资源 |
3.2.3 甘肃移动销售家庭智能产品具备的相关能力 |
3.2.4 甘肃移动家庭智能产品销售情况 |
3.3 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存在问题 |
3.4 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竞争环境分析 |
4.2.1 现有竞争者竞争强度 |
4.2.2 潜在进入者竞争威胁 |
4.2.3 替代品的威胁 |
4.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4.2.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3 消费者市场分析 |
第五章 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策略优化 |
5.1 目标市场定位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家庭智能产品7Ps营销策略制定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渠道策略 |
5.2.4 促销策略 |
5.2.5 人员策略 |
5.2.6 服务过程策略 |
5.2.7 有形展示策略 |
第六章 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策略实施的管理保障 |
6.1 制定营销策略实施计划 |
6.1.1 明确发展目标 |
6.1.2 制定推进规划 |
6.2 做强组织保障 |
6.2.1 打造运营团队 |
6.2.2 完善激励机制 |
6.3 注重能力建设 |
6.3.1 锻造营销能力 |
6.3.2 提升服务能力 |
6.4 做好制度保障 |
6.4.1 制定产品引入和合作伙伴管理相关制度 |
6.4.2 落实风险防控工作 |
6.5 系统支撑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之处 |
7.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家庭智能硬件调查问卷 |
附录 B:甘肃移动家庭智能产品销售存在问题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基于物联网的家居安防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物联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智能家居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问题 |
1.4 论文大纲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引言 |
2.2 物联网技术 |
2.2.1 物联网简介 |
2.2.2 物联网体系架构 |
2.3 支撑物联网体系的关键技术 |
2.3.1 智能家居系统内联网技术 |
2.3.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
2.3.3 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技术 |
2.4 智能家居技术与安防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系统硬件需求分析 |
3.3.2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系统数据库需求分析 |
3.5.1 手机端数据库需求 |
3.5.2 电脑端数据库需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设计 |
4.2.1 系统的整体设计 |
4.2.2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详细功能设计 |
4.3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4.3.1 系统硬件设计 |
4.3.2 系统软件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E-R图 |
4.4.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引言 |
5.2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硬件的实现 |
5.2.1 终端感知模块的实现 |
5.2.2 系统监控网关模块的实现 |
5.3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手机端的实现 |
5.3.1 软件登录功能 |
5.3.2 智能家居系统设备管理功能 |
5.3.3 智能家居系统监控功能 |
5.4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电脑端实现 |
5.5 软件测试 |
5.5.1 测试环境 |
5.5.2 软件功能测试 |
5.5.3 软件性能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翻译任务与过程描述 |
1.1 翻译任务介绍 |
1.2 翻译文本描述 |
1.3 翻译工具介绍 |
1.4 翻译过程设计 |
第二章 术语与物联网英语术语 |
2.1 术语及术语翻译方法 |
2.2 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 |
2.3 物联网英语术语翻译方法 |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
3.1 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
3.1.1 缩略词术语 |
3.1.2 术语中的复合词 |
3.1.3 术语中的半技术词 |
3.2 未规范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
3.2.1 直译法 |
3.2.2 拆译组合法 |
3.2.3 不译法 |
3.2.4 多种译法结合法 |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
4.1 翻译总结 |
4.2 翻译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术语表 |
附录2 原文 |
附录3 译文 |
致谢 |
(8)基于边缘计算的家庭物联网安全防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现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物联网安全与传统解决方案的差异 |
1.1.3 研究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主要工作与研究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关键技术及研究点综述 |
2.1 物联网攻击分类 |
2.1.1 物联网分层架构 |
2.1.2 物联网入侵层次与分类 |
2.1.3 入侵检测方案汇总 |
2.2 边缘计算和软件定义网络 |
2.2.1 边缘计算 |
2.2.2 软件定义网络(SDN) |
2.3 基于统计的增量式流量特征抽取策略的研究 |
2.3.1 特征抽取策略 |
2.3.2 特征分析与裁剪 |
2.4 基于模糊C均值的入侵检测模型的研究 |
2.4.1 聚类模型分析与比较 |
2.4.2 模糊C均值聚类模型参数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家居防护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1 智能家居防护系统需求分析 |
3.1.1 应用场景分析 |
3.1.2 角色分析 |
3.1.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 智能家居防护系统设计 |
3.2.1 系统架构设计 |
3.2.2 入侵检测模块设计 |
3.2.3 设备管理模块设计 |
3.2.4 安全策略模块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家居防护系统的实现 |
4.1 入侵检测模块的实现 |
4.1.1 流量抓取 |
4.1.2 特征抽取 |
4.1.3 检测算法 |
4.2 设备管理模块实现 |
4.2.1 设备接入 |
4.2.2 数据交换 |
4.2.3 网络隔离 |
4.3 安全策略模块实现 |
4.3.1 更新安全策略 |
4.3.2 缓存功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家居防护系统的测试 |
5.1 测试目的 |
5.2 测试环境 |
5.3 功能性测试 |
5.3.1 入侵检测模块测试 |
5.3.2 设备管理模块测试 |
5.3.3 安全策略模块测试 |
5.4 非功能性测试 |
5.4.1 网络性能 |
5.4.2 系统性能 |
5.5 测试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相关研究比较 |
6.3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10)基于边缘智能网关的家庭看护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2 关键技术与需求分析 |
2.1 智能家居网关问题分析 |
2.2 几种主流的网关架构 |
2.3 EdgeX边缘计算架构分析 |
2.4 常见的设备通讯协议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边缘智能网关设计与实现 |
3.1 边缘智能网关硬件平台及特点 |
3.2 边缘智能网关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
3.3 网关设备连接模块设计与实现 |
3.4 网关设备与数据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3.5 网关应用模块设计与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4 应用边缘智能网关的家庭看护系统设计 |
4.1 家庭看护系统总体设计 |
4.2 家庭看护系统节点群设计 |
4.3 家庭看护系统网关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边缘智能网关实验平台搭建 |
5.2 边缘智能网关功能测试与分析 |
5.3 边缘智能网关性能测试与分析 |
5.4 家庭看护系统功能测试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四、智能家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家居环境下多因素用户认证方案研究[D]. 戚荣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2]物联网中匿名群组认证方案研究[D]. 冯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3]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邓晶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4]甘肃省移动公司家庭智能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蔄峥辉. 兰州大学, 2021(12)
- [5]基于物联网的家居安防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D]. 肖顺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6]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D]. 王慕雪. 青岛大学, 2020(02)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基于边缘计算的家庭物联网安全防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蒋超.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9]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10]基于边缘智能网关的家庭看护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静如.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