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为业务与软件大步前行(论文文献综述)
那振芳[1](2019)在《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不仅改变了中国产业升级与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而且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决定中美贸易战未来趋势的关键,在于其爆发的真实动因。本文将以中美两国经济利益变动为主线,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现有文献对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主要结论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遏制,打压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解决美国的国内经济问题等。但鲜有文章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脉络,去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乃至激化。本文的分析,不仅可以通过厘清低生产率国家制造业竞争力提高向贸易摩擦发生的传导机制,进一步补充和丰富现有贸易摩擦动因理论体系,而且对于中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分析逻辑为,以中国加入WTO以来面临的中美贸易摩擦为研究对象,以中美两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为切入点,从产业和行业的角度,探讨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提高与中美贸易战爆发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首先,从理论上厘清制造业竞争力与国际贸易摩擦之间的关系。根据Baldwin模型,从国家整体角度看,一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可以带来资本的广化和深化,而根据罗默模型、“干中学”模型等经济学经典理论,资本要素的增加为技术进步提供了保障,导致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向高级化转变。Rybczynski定理和Bond、Trask&Wang模型则说明,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化会向制造业内部结构和商品出口结构延伸。根据Gomory&Baumol模型,低生产效率国家,成为更多产业生产商的过程中,会影响到与高生产率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当两国经贸关系处于冲突区时,两国之间的利益处于此消彼长的“敌对”状态。那么,高生产率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会依赖在两国经贸关系中的有利地位,以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思想为依据,运用贸易政策进行强制干预,贸易摩擦就发生了。当高生产率国家受到的危害沿着产业、经济和国家层面不断递进时,贸易摩擦会随之不断激化,甚至转变为贸易战。需要说明的是,低生产率国家生产率的提高是市场自发行为,高生产率国家运用经济或其他形式的手段进行干预才导致了贸易摩擦的发生。其次,对中美制造业发展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进行回顾。通过对中美两国制造业发展和竞争力相对变动情况的分析发现,中国在传统产业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但优势在弱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在不断提高。美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下降的,2009年以来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历程也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界,表现出了不同特征,焦点产业开始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换。综合看,中国制造业发展呈现的结构性变化,与中美贸易摩擦呈现的阶段特征,从时间维度上是匹配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上内容为中美贸易摩擦分析的切入产业勾勒出了基本的分析轮廓。再次,从制造业竞争力视角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乃至激化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不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还是危机后,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都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存在密切联系,但是影响路径不同。2008年以前占比较高的传统产业贸易摩擦,美国是因为作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市场,国内产业受到中国商品的冲击,高昂调整成本的存在,导致美国政府接受国内利益集团的游说,发动贸易摩擦。而2009年以来占比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摩擦,根源也在中国相应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但美国的出发点却不同,是为了扞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领导地位和垄断利润,所以更为激烈。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影响到了美国未来在经济领域的领导权和垄断收益,是美国发动本次贸易战的经济根源。而中美产业竞争力的相对变动,延伸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中,结合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特征,促使中美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些因素与美国民族主义的碰撞,导致了本次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第四,对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冲击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竞争力来源的梳理,总结出新兴产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对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华为公司成长历程的分析发现,企业乃至行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对硬实力的培育。所以只要中国新兴产业企业坚持科技创新,努力完善自身,那么就可以将本次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变为发展动力。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对中美贸易战的前景进行简要分析,然后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
易昕[2](2019)在《华为公司运营商业务海外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运用营销策略的理论知识,通过收集关键数据和对关键信息进行对比,结合近期研究机构和媒体对于华为公司运营商核心业务5G的海外营销工作现状的阐述,进而分析华为公司运营商海外营销业务可提升的点和营销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风险。本文总共分为七大章节:第一章介绍了当前全球范围内运营商聚焦的第五代通讯技术5G的内容及其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第二章阐述了市场营销体系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市场营销的理论发展,和本文着重讨论的国际营销策略基本理论和市场细分理论等;第三章到第五章描述了华为公司运营商国际营销的现状,包括了销售数据和运营商反馈给传统通讯厂商的需求,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宏观环境分析、SWOT分析、目标市场分析和主要竞争对手分析等。总结销售业绩可提升的空间,同时指出了华为运营商业务在国际营销策略制定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第六章阐述华为运营商国际营销业务策略执行保障;第七章为华为公司运营商业务海外营销策略结论,提供给华为公司在5G战略时代中,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市场份额,促进5G销售给出了借鉴意义。
何会丽[3](2017)在《联想和华为的成长路径及公司绩效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成长路径可以大致概括为内生式成长与外延式成长。内生式成长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主要以研发投入方式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外延式成长以并购为主要方式实现外部扩张,希望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达到快速发展。不管是内生式成长还是外延式成长,都是应符合环境、资源和战略的动态匹配。虽然联想与华为都是我国杰出高科技企业的代表,但二者从弱小到壮大却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成长路径,相比而言一个是外延式成长的典型代表,一个是内生式成长的典型代表。随着二者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学者们对联想与华为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多,但是鲜有系统的针对联想与华为成长路径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基于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动态战略匹配理论从环境、资源(能力)、战略三个基本维度分析联想和华为在不同阶段的战略决策,对之进行评价和绩效分析,这可能是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这一分析主线有利于对中国企业成长路径进行更为全面的理论反思。本文得到的研究结论是:(1)企业的成长路径由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抉择所决定,在不同阶段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竞争战略。(2)外延式和内生式成长本身无优劣之分,也并非截然对立,但企业成长路径和战略决策需要满足与外部环境变化、自身资源能力的动态匹配。(3)对高科技企业而言,通过研发实现自主创新的内生式成长路径会使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对中国代表性民族企业的成长路径进行梳理和比较,是在中国制度背景下对企业成长理论和动态战略理论实践应用的理论分析,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同时为中国企业成长路径和发展战略选择提供可资借鉴的观点和建议。
王辉[4](2008)在《我国电信设备制造商面临的服务挑战及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电信业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建成了世界第一大电信网,在电信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电信制造商也积累了自身实力并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然而我国电信制造商的服务定位还停留在“巨大中华”时期的签单后项目实施阶段,这种服务定位在中兴、华为走出国门后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影响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是通过对电信业的深入研究,得出我国电信制造商面临的服务挑战,并提出服务发展方向和建议。本文包含五个章节,在导论之后的第二章对电信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论证了电信业依然会保持高速发展势头但是竞争加剧,突显了制造商服务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第三章详细研究了国内外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开展及关注重点,从需求方的服务需求入手,得出了制造商调整服务战略的必要性;第四章通过对国内外有代表性制造商的服务研究,得出国外制造商的服务优势和对我国制造商服务策略的启示,同时也总结出我国电信制造商的服务现状。最后本文综合以上各项研究,运用服务及客户忠诚相关理论,在第五章提出电信制造商发展的四个阶段,得到我国电信制造商面临的服务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服务发展方向和五个建议。
李小娟[5](2006)在《华为公司国际营销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着名民营通信设备供应商,早在 10 年前国内通信设备企业还在收获 1000%利润的时候,华为公司就意识到电信设备商将来不能仅仅依靠区域市场生存,所有的电信设备商都必须有能力开展国际竞争。基于此,华为于 1996 年开始全球化布局,并且用 9 年左右的时间将资产扩张了 1000 倍。华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总体来讲是成功的,虽然其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冲突,但更多的是收获,其中一些经验对正在探寻国际化路程的中国企业具有借鉴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该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产品的海外销售业绩,通过对该企业各主要海外市场拓展的历程,和对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战略、客户服务策略、市场目标和定位策略、品牌策略的研究,论述了华为公司海外市场成功的进入战略。本文侧重分析了其市场进入战略以及其客户服务策略,并得出结论:中国企业不仅仅能在低端制造业上获得成功,而且能在价值链上攀升,在高科技行业依然能够获得成功---华为公司在海外市场拓展的进程中不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一切都来源于公司的战略和员工不懈的努力。本文运用所学的全球营销原理,市场营销理论,分析该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探寻对中国企业国际营销有益的经验。
陈宇[6](2006)在《华为:狼性本色》文中指出很少有企业能像华为一样长时间引起公众的关注,自1988年创立以来,华为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成长为中国通信行业领头羊,华为的群狼们正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着自己的领土。2005年2月,美国最大的专业电信行业媒体Light Reading下属调研公司调查表明,在2005年的整体排名中,华为知名度已经从2003年秋的第18名一跃而到第8名,成为电信行业中设备买方市场中知名度提升最快的公司。
二、华为业务与软件大步前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为业务与软件大步前行(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中国产业竞争力相关研究 |
1.2.2 中美贸易摩擦动因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分析逻辑与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制造业竞争力与国际贸易摩擦:理论逻辑 |
2.1 概念界定及本研究指向 |
2.1.1 制造业竞争力 |
2.1.2 贸易摩擦 |
2.2 制造业竞争力与贸易摩擦形成 |
2.2.1 制造业竞争力、国家利益与贸易摩擦 |
2.2.2 国家利益、国家干预与贸易摩擦 |
2.2.3 制造业竞争力引发贸易摩擦的机制和逻辑 |
2.3 制造业竞争力与贸易摩擦升级 |
2.3.1 制造业竞争力相对变化与比较优势演化 |
2.3.2 比较优势演化、产业结构调整与摩擦升级 |
2.3.3 制造业竞争力导致贸易摩擦激化的动态过程 |
2.4 小结 |
第3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回顾 |
3.1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反映 |
3.1.1 产出结构动态变化与竞争力变迁 |
3.1.2 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反映的制造业竞争力变化 |
3.1.3 竞争力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与描述 |
3.2 美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与制造业相对竞争力演化 |
3.2.1 美国制造业规模、结构及支柱产业 |
3.2.2 美国对外贸易发展及其结构意义 |
3.2.3 制造业相对竞争力变动的实证分析与描述 |
3.3 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历程的时间与行业特征 |
3.3.1 2001 年-2008 年:以纺织、机电、化工等产品为主的贸易摩擦 |
3.3.2 2009 年-2016 年:贸易摩擦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蔓延升级 |
3.3.3 2017 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规模、层级和烈度发生新变化 |
3.3.4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高具有时间相关性 |
3.4 小结 |
第4章 制造业竞争力变化引致中美贸易摩擦的逻辑和条件 |
4.1 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乃至激化的基本逻辑和条件 |
4.1.1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前贸易摩擦 |
4.1.2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贸易摩擦 |
4.1.3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高引发中美行业贸易摩擦的基本逻辑和条件 |
4.2 特朗普政府贸易战的经济根源与美方逻辑 |
4.2.1 “中国制造2025”在美国引发对抗性贸易政策反应 |
4.2.2 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是贸易战爆发的经济根源 |
4.2.3 中国快速崛起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挑战 |
4.3 小结 |
第5章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冲击 |
5.1 新兴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5.1.1 产业竞争力来源与影响因素识别 |
5.1.2 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驱动因素分析 |
5.2 中国新兴产业竞争力所受影响分析 |
5.2.1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 |
5.2.2 华为公司成长历程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
5.3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1.1 主要结论 |
6.1.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2 中国应对建议 |
6.2.1 中美贸易战前景简析 |
6.2.2 中国应对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华为公司运营商业务海外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综述 |
2.1 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 |
2.2 PEST分析和SWOT分析 |
2.3 市场细分理论STP |
2.4 营销策略组合理论 |
3 华为公司海外运营商业务营销现状及问题 |
3.1 华为公司海外运营商业务营销现状及评价 |
3.1.1 华为公司海外运营商业务近五年营销数据 |
3.1.2 华为公司海外运营商业务近五年营销情况评价 |
3.2 华为公司海外运营商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
3.3 华为公司海外运营商业务营销问题分解 |
3.3.1 品牌策略问题 |
3.3.2 目标市场问题 |
3.3.3 产品策略问题 |
3.3.4 价格策略问题 |
3.3.5 渠道策略问题 |
3.3.6 本章小结 |
4 华为公司海外运营商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4.1 华为公司海外运营商业务宏观环境分析(PEST) |
4.1.1 政策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华为运营商业务海外目标客户分析 |
4.3 华为海外运营商业务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4.3.1 竞争对手介绍 |
4.3.2 与竞争对手横向对比分析 |
4.3.3 华为运营商业务SWOT分析 |
4.3.4 本章小结 |
5 华为公司运营商业务营销策略制定 |
5.1 华为公司海外运营商业务营销策略的制定 |
5.1.1 目标市场策略 |
5.1.2 明确目标市场 |
5.1.3 划分目标市场 |
5.2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渠道策略 |
5.2.4 促销策略 |
6 华为公司海外运营商业务营销策略执行保障 |
6.1 华为公司运营商业务海外营销人力建设 |
6.2 营销产品风险控制 |
6.3 运营商海外市场财务风险控制 |
7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联想和华为的成长路径及公司绩效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图 |
1.3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企业成长概念界定与理论回顾 |
2.1.1 企业成长概念 |
2.1.2 企业成长理论 |
2.2 企业成长路径理论回顾 |
2.2.1 企业成长路径选择 |
2.2.2 内生式成长 |
2.2.3 外延式成长 |
2.3 企业成长路径与动态战略匹配 |
2.4 公司绩效的概念与测度 |
2.5 关于联想和华为成长路径的文献综述 |
第三章 联想和华为的成长路径及比较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1.1 联想简介 |
3.1.2 华为简介 |
3.2 第一阶段联想和华为的成长路径及比较分析(1984—1995) |
3.2.1 联想的“技工贸”路径 |
3.2.2 联想的“技工贸”路径分析 |
3.2.3 华为的“贸工技”路线 |
3.2.4 华为的“贸工技”路径分析 |
3.3 第二阶段联想和华为的成长路径及比较分析(1996—至今) |
3.3.1 联想并购 |
3.3.2 华为研发 |
3.4 小结 |
第四章 联想和华为公司绩效的对比分析 |
4.1 第一阶段联想和华为公司绩效的对比分析 |
4.2 第二阶段联想和华为公司绩效的对比分析 |
4.2.1 品牌价值 |
4.2.2 创新能力 |
4.2.3 盈利能力 |
4.2.4 发展能力 |
4.2.5 偿债能力 |
4.3 小结 |
第五章 启示及建议 |
5.1 启示 |
5.2 建议 |
5.2.1 以主营业务为重点,实施差异化运作 |
5.2.2 慎重并购,注重研发创新 |
5.2.3 遵循动态战略匹配框架,制定企业战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我国电信设备制造商面临的服务挑战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 研究的重要观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电信业宏观环境与服务组织结构理论评析 |
2.1 电信业宏观环境分析 |
2.1.1 全球电信市场环境分析 |
2.1.2 国内电信市场环境分析 |
2.1.3 全球电信制造商大规模合并与整合分析 |
2.2 服务理论综述 |
2.3 客户忠诚营销理论综述 |
第三章 电信运营商业务研究与服务需求 |
3.1 ETOM模型简介 |
3.2 国外电信运营商业务研究及对制造商服务策略的启示 |
3.2.1 英国电信的业务研究 |
3.2.2 法国电信的业务研究 |
3.2.3 国外电信运营商对制造商服务的启示 |
3.3 国内电信运营商业务研究及对制造商服务策略的启示 |
3.3.1 中国电信的业务研究 |
3.3.2 中国网通的业务研究 |
3.3.3 中国移动的业务研究 |
3.3.4 国内电信运营商对制造商服务策略的启示 |
第四章 电信制造商服务体系与策略研究 |
4.1 国外部分电信制造商服务研究 |
4.1.1 爱立信服务研究 |
4.1.2 诺基亚西门子服务研究 |
4.1.3 国外一流电信制造商服务策略对我们的启示 |
4.2 国内部分电信制造商服务研究 |
4.2.1 中兴通讯服务研究 |
4.2.2 华为技术服务研究 |
4.2.3 我国电信制造商的服务能力现状 |
第五章 我国电信制造商服务发展方向的建议 |
5.1 电信制造商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
5.2 我国电信制造商面临的服务挑战 |
5.3 我国电信制造商服务发展方向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华为公司国际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意向和现实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一) 二手资料的收集 |
(二) 一手资料的调研 |
(三) 分析方法 |
三、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业绩 |
(一) 成长初期的历程 |
(二) 跨国经营的历程 |
(三) 海外市场的拓展历程 |
(四) 主要产品海外市场业绩 |
四、华为公司成功开辟国际市场的策略分析 |
(一) “市场补缺”的进入战略 |
(二) 顺应国家外交路线的市场拓展战略 |
(三) 积极参展,吸引客户 |
(四) 借助于合作关系、合资企业和战略联盟 |
(五) 出口高科技产品,建树自主国际品牌 |
(六) 运用关系营销以及服务营销的策略 |
五、结论和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本论文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文详细摘要 |
四、华为业务与软件大步前行(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中美贸易摩擦研究[D]. 那振芳. 辽宁大学, 2019(05)
- [2]华为公司运营商业务海外营销策略研究[D]. 易昕.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3]联想和华为的成长路径及公司绩效比较研究[D]. 何会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17(04)
- [4]我国电信设备制造商面临的服务挑战及发展方向[D]. 王辉.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5]华为公司国际营销战略研究[D]. 李小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08)
- [6]华为:狼性本色[J]. 陈宇.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