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州出台新型墙材专项基金验退规定(论文文献综述)
胡晓芬[1](2017)在《资源型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多维测度及路径优化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循环化改造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园区循环化改造就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打通工业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渠道,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废弃物及副产品的循环利用,优化整个园区产业共生体系,将传统工业园区打造成绿色低碳的循环型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园区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要求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必须减少资源的过度依赖。因此,本研究以甘肃华亭煤炭资源型工业园区为例,对华亭园区循环化改造进行多维测度。首先,对其进行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与生态经济效率测度,阐述了华亭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的发展水平以及提升园区生态经济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其次,通过建立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分析园区核心产业链“原煤—甲醇—聚丙烯”产业链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探寻园区循环化改造生产阶段环境影响分布规律,针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环境影响值较大的生产环节,在构建园区产业共生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七条循环化改造路径,并对其进行共生绩效分析,得出园区循环化改造路径优化效果显着;最后,采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全国41个循环化改造园区进行综合效率测度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定量评价我国循环化改造园区的综合效率水平。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尝试性的给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成果有:(1)通过构建多层次整合效率测度方法,华亭工业园区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与生态经济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资源效率与生态经济效率线性趋近,环境效率与生态经济效率逐渐趋远;从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与生态经济效率的关系模型可以看出提高园区资源效率是提升园区生态经济效率的主要途径。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人均GDP增长带来生态经济效率的提升,而生态效率的提升又反过来促进人均GDP增长。(2)将GaBi6软件引入煤化工产业链生命周期评价,得出制甲醇阶段造成的环境影响最大,且主要来源于制甲醇生产过程中CO2的排放;基于生命周期评的环境影响最大,且主要来源于制甲醇生产过程中CO2的排放;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在构建华亭工业园区产业共生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七条循环化改造路径,通过改造路径共生绩效分析,得出华亭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路径优化共节能9814.98TJ,消除全球变暖环境影响130.79万吨,消除酸化效应环境影响4183.50吨,消除富营养化效应环境影响22.20吨。通过预测分析认为园区循环化改造对于提高园区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有着明显的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园区建设和运营过程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3)采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华亭工业园区与全国其他40个循环化改造园区进行综合效率测度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得出:20112015年间,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建设促进了园区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华亭工业园区在我国循环化改造园区中的资源利用效率仍然偏低,说明华亭园区在资源配置、园区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姬广庆[2](2016)在《节能65%设计标准下烧结砖产品如何发展十年祭——对当前烧结砖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建议》文中认为随着节能标准的提高,建筑对烧结砖产品的要求也不同,65%设计标准也很快就不存在了,会由更高的节能标准代替,通过对节能65%设计标准下烧结砖行业产品结构讨论过程的总结,引起行业对产品结构、主导产品的发展等问题的重视,同时对目前经济形势下砖瓦行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提供一点建议,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姬广庆[3](2015)在《节能65%设计标准下烧结砖产品如何发展》文中指出随着节能标准的提高,建筑对烧结砖产品的要求也不同,65%设计标准也很快就不存在了,会由更高的节能标准代替,通过对节能65%设计标准下烧结砖行业产品结构讨论过程的总结,引起行业对产品结构、主导产品的发展等问题引起重视,同时对目前经济形势下砖瓦行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提供一点建议,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叶国琳[4](2012)在《湛江市“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采取节能措施,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建筑节能工作内容主要与政府建筑节能管理体系、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用能体系运行节能、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激励政策等六方面工作息息相关。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必须由政府组织领导和推动。笔者在文中介绍了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情况、国内外发展情况,借鉴参考了一些国外、国内先进城市的建筑节能成功经验做法,对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湛江市在“十一五”期间的建筑节能工作做法、经验及不足进行总结,对目前湛江市建筑节能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湛江市气候条件对建筑节能工作的影响、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及其它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结果分析、既有建筑节能现状和改造潜力情况、新型墙材工程应用状况、建筑节能社会认知现状等),研究预测湛江市“十二五”期间的建筑节能形势(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新型墙材应用状况、新建建筑节能量、建筑节能改造的节能量、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绿色建筑应用面积),研究确定湛江市在“十二五”期间的建筑节能工作任务目标,并提出湛江市政府层面将开展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完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激励机制体系、宣传培训体系各项工作内容及做法,从而有效地推进“十二五”期间的建筑节能工作。
杨杰[5](2010)在《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管理研究 ——基于山东省的分析》文中提出在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推广应用管理中,成本–价值体系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经济激励机制解决“做不做”的问题,技术体系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的管理必须综合考虑技术、经济以及政策因素,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政策允许。论文研究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视角下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管理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以及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可对其它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的管理提供有益借鉴。外墙外保温技术管理研究,分析了外墙外保温的技术原理,依据关键因素理论,全面分析了外墙外保温技术方案的关键因素及其指标,建立了外墙外保温技术方案评价模型,通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判断方法对诸多可行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方案进行优选决策,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管理对策与建议。外墙外保温经济管理研究,市场的主要作用在于发挥经济杠杆的信号作用,引导利益相关主体不想违规。在对建筑外墙保温节能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关决策主体的目标矩阵,并对其成本—效益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外墙外保温生命期成本模型。通过对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提出了合理制定能源价格、出台多元化的税收政策、实施阶梯式财政补贴、发挥贷款优惠的积极作用、建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等一系列经济激励政策。外墙外保温政策法规研究,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利益相关主体不敢违规和不能违规。梳理了不同层面与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相关的政策法规,评价了其实施效果,提出了加大政策法规的整合力度,在纵向上考虑不同层面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在横向上充分考虑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之间的配套和衔接;提高政策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加强行政监督和执法力度的建议。外墙外保温第三方管理研究,第三方的主要作用在于协动。界定了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第三方机构范围,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领域第三方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通过对山东省建筑外墙外保温管理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外墙外保温管理效果、效率取决于利益相关主体的态度和行为。规范利益相关者行为可分解为三个层次:一是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使利益相关主体不敢违规;二是强化约束和监督,提高违规的风险和难度,使利益相关主体不能违规;三是合理配置责、权、利关系,减少寻租空间,使利益相关主体不想违规。提出了政府、市场、第三方“三方合动”的分析框架,努力形成政府积极推动、市场大力拉动、第三方努力协动的管理机制。
王君来[6](2004)在《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建筑用能效率十分低下,提高建筑用能效率,推进民用建筑节能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目标管理、标准管理、经济政策管理以及政府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对如何推进我国民用建筑节能工作进行了研究,为完善我国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目标管理研究是通过分析经济与技术上目标管理的具体要求,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相应的措施,并指出经济与技术上实现目标管理所需的能力建设。标准管理研究是根据标准管理原理与标准管理的现状,分析在标准制定、标准执行与标准监督这三个方面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参考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根据经济政策管理原理与现状,文章分析了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及建筑节能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经济政策缺陷,并通过建立节能造价增量与节能收益比较模型来提出解决相关缺陷的建议与方法。根据政府监督管理原理与现状,分析了政府监督管理在管理结构、方法以及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通过建立数据包络模型为政府在方法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
岳亚光[7](2000)在《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开创云南墙改工作的新局面》文中提出总结了云南省墙改工作 10年的发展情况,就深入贯彻实施云南省政府第 89号令,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意见。
南宁市墙改办公室[8](2000)在《南宁市以建筑应用为龙头大力开拓新型墙材市场》文中研究指明 南宁市开展墙改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1992]66号文件和广西区桂政办[1994]38号文、南府发[1995]63号文件精神,坚持以节能、节土、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标的发展方针,坚持应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政策及法规的调控力度,
南宁市墙改办公室[9](1999)在《以建筑应用为龙头大力开拓新型墙材市场》文中提出我市开展墙改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1992]66号文件和广西区桂政办[1994]38号文、南府发[1995]63号文件精神,坚持以节能、节土、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标的发展方针,坚持应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大政策及法规的调控力度,加大建筑应用的推...
天津市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10](1995)在《推动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向纵深发展》文中研究表明1 天津市墙改与节能工作回顾我市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在国家两部两局墙改办的指导下,在市墙改办领导小组领导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支持,我们逐步按系统工程的方法,围绕总体目标,限制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大力推广新型建筑体系,几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到1993年,我市新型墙体材料年生产量为87.21万m3,折合普通砖5.93亿块,占墙体材料生产总量的11.43%,比1992年增长162.30%.1993年我市新型墙体材料建筑竣工面积为73.68万m2,占全年城镇房屋竣工面积的18.01%,比1992年增长35.34%.1993年通过节能设计审查,我市新建住宅242万m2,其中209.45万m2能够按照“天津市建筑节能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设计,其节能率与1988~1981年砖混住宅通用图集相比达到30%.
二、兰州出台新型墙材专项基金验退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州出台新型墙材专项基金验退规定(论文提纲范文)
(1)资源型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多维测度及路径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思路 |
1.2.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中国工业园区发展概述 |
2.1 工业园区基本概念及特征 |
2.1.1 工业园区的基本内涵及其演变 |
2.1.2 工业园区的基本特征 |
2.2 中国工业园区的具体实践 |
2.2.1 园区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
2.2.2 政府决策及制度保障 |
2.3 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
2.4 中国工业园区的研究进展 |
2.5 中国工业园区的类型判断及发展方向 |
2.5.1 工业园区的发展类型判断 |
2.5.2 资源型工业园区特征及发展方向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园区循环化改造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3.1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概念内涵 |
3.2 园区循环化改造理论基础 |
3.2.1 一般系统论 |
3.2.2 产业生态学 |
3.2.3 循环经济理论 |
3.3 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内外研究综述 |
3.3.1 循环化改造国外研究进展 |
3.3.2 循环化改造国内研究进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生态经济效率测度 |
4.1 案例区选择及概述 |
4.1.1 华亭工业园区概述 |
4.1.2 华亭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及其发展阶段 |
4.2 研究方法 |
4.2.1 能值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
4.2.3 工业园区能值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
4.3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生态经济效率测度 |
4.3.1 工业园区生态经济效率测度模型 |
4.3.2 工业园区生态经济效率模型分解 |
4.3.3 华亭工业园区生态经济效率测度结果 |
4.4 相关性检验 |
4.4.1 单位根检验 |
4.4.2 协整检验 |
4.4.3 Granger检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生命周期评价 |
5.1 研究方法 |
5.1.1 生命周期评价内涵 |
5.1.2 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 |
5.1.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
5.1.4 LCA分析工具 |
5.2 煤化工产业链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
5.2.1 华亭工业园区煤化工项目概述 |
5.2.2 煤化工边界 |
5.2.3 清单分析 |
5.2.4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
5.2.5 环境影响评价 |
5.3 园区循环化改造路径优化分析 |
5.3.1 华亭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 |
5.3.2 园区资源流共生网络框架 |
5.3.3 循环化改造路径优化 |
5.3.4 路径优化共生绩效分析与环境影响预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综合效率测度 |
6.0 我国循环化改造园区概述 |
6.1 循环化改造园区技术效率测度 |
6.1.1 DEA模型 |
6.1.2 Malmquist生产指数模型 |
6.2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循环化改造园区综合效率特征分析 |
6.3.2 循环化改造园区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循环化改造对策及建议 |
7.2.1 加大边远地区产业链政策补贴 |
7.2.2 建设产业链接的风险分担与保障体系 |
7.2.3 建立循环化改造基础技术支持 |
7.2.4 建立循环化改造评价与考核制度 |
7.3 创新总结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2011-2015 年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公示名单 |
附件二:华亭工业园区能值指标解析图 |
附件三:生命周期CML2001模型环境影响评价分解图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节能65%设计标准下烧结砖产品如何发展十年祭——对当前烧结砖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烧结砖行业的烟气治理决定着企业生存 |
2 建筑需要什么样的烧结墙材制品 |
2.1 墙体的基本作用、功能 |
2.2 正确认识烧结墙材产品的热工性能 |
2.3 烧结墙材在节能65%设计标准下形势非常严峻 |
2.4 烧结墙材要适应建筑体系的发展 |
2.5 烧结墙材发展必须适应建筑结构 |
2.6 烧结制品不是万能的, 烧结多孔砖空心砖要向功能化方向发展 |
2.7 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
3 烧结墙材的主导产品应发展的什么 |
3.1 主导产品决定行业的发展 |
3.2 墙材“主导产品”的影响因素 |
3.3 主导产品具有地方性、时间性、政策性和市场性 |
3.4 烧结墙材产品在西部地区具有主导产品的特征 |
3.5 正确认识先进产品和主导产品关系 |
4 发展烧结墙材产品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
4.1 烧结墙材产品发展与占用土地:严格禁止毁田造砖 |
4.2 烧结墙材产品发展与资源优势:煤矸石、页岩、黏土资源丰富 |
4.3 烧结墙材产品发展与“三废”排放:烧结墙材排放低、利废高 |
4.4 烧结墙材产品发展与其他新型墙体材料:优势明显 |
4.5 慎重发展“自保温烧结空心砌块”:应用区域有限 |
4.6 正确认识功能性产品和主导产品的区别:功能性产品不能作为主导产品 |
4.7 正确认识国内外烧结墙材在建筑上的不同功能:结合实际发展烧结砖 |
4.8 烧结墙材发展的主导产品是多孔砖还是空心砖?烧结墙材产品主导产品应发展空心砖及砌块 |
5.1 “禁实”对保护耕地、节约能源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
5.2 发展空心烧结墙材产品政策明确 |
5.3 烧结墙材产品的性能优势明显 |
5.4 西部地区发展烧结墙材产品的资源优势 |
5.5 烧结墙材产品的市场优势 |
5.6 消灭“秦砖汉瓦”是对烧结制品性能及我国资源状况认识的不足 |
5.7 正确解读“禁实”政策, 澄清并消除对烧结墙材产品的误解 |
6 烧结墙材产品的发展方向 |
6.1 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主要建筑材料 |
6.2 发展烧结墙材必须禁止实心砖 |
6.3 非承重空心砖、砌块是烧结墙材发展的主导产品 |
6.4 烧结墙材在墙体中定位为围护结构中的填充墙体 |
6.5 多孔砖在城市建筑体系中逐渐淘汰 |
6.6 自保温空心砌块是烧结制品发展过程的过渡性产品 |
6.7 烧结墙材产品应向“砌复合墙体”方向发展 |
6.8 烧结多孔砖、空心砖要向功能化方向发展 |
7 对烧结墙材生产企业的建议 |
8 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建议 |
(3)节能65%设计标准下烧结砖产品如何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烧结砖行业的烟气治理决定着企业生存 |
2 建筑需要什么样的烧结制品墙材 |
2.1 墙体的基本作用、功能 |
2.2 正确认识烧结墙材产品的热工性能 |
2.3 烧结墙材在节能65%设计标准下形势非常严峻 |
2.4 烧结墙材要适应建筑体系的发展 |
2.5 烧结墙材发展必须适应建筑结构 |
2.6 烧结制品不是万能的, 烧结多孔砖、空心砖要向功能化方向发展 |
2.7 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
3 烧结墙材的主导产品应发展的什么 |
3.1 主导产品决定行业的发展 |
3.2 墙材成为主导产品的影响因素 |
3.3 主导产品具有地方性、时间性、政策性和市场性 |
3.4 烧结墙材产品在西部地区具有主导产品的特征 |
3.5 正确认识先进产品和主导产品关系 |
4 发展烧结墙材产品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
4.1 烧结墙材产品发展与占用土地:严格禁止毁田造砖 |
4.2 烧结墙材产品发展与资源优势:煤矸石、页岩、粘土资源丰富 |
4.3 烧结墙材产品发展与“三废”排放:烧结墙材排放低、利废高 |
4.4 烧结墙材产品发展与其他新型墙体材料:优势明显 |
4.5 慎重发展自保温烧结空心砌块:应用区域有限 |
4.6 正确认识功能性产品和主导产品的区别:功能性产品不能作为主导产品 |
4.7 正确认识国内外烧结墙材在建筑上的不同功能 |
4.8 烧结墙材产品主导产品应发展空心砖及砌块 |
5 正确解读“禁实”政策, 澄清并消除对烧结墙材产品的误解 |
5.1“禁实”对保护耕地、节约能源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
5.2 发展空心烧结墙材产品政策明确 |
5.3 烧结墙材产品的性能优势明显 |
5.4 西部地区发展烧结墙材产品的资源优势 |
5.5 烧结墙材产品的市场优势 |
5.6 消灭秦砖汉瓦是对烧结制品性能及我国资源状况认识的不足 |
5.7 正确解读“禁实”政策, 澄清并消除对烧结墙材产品的误解 |
6 烧结墙材产品的发展方向 |
6.1 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主要建筑材料 |
6.2 发展烧结墙材必须禁止实心砖 |
6.3 非承重空心砖、砌块是烧结墙材发展的主导产品 |
6.4 烧结墙材在墙体中定位为填充墙体 |
6.5 多孔砖在城市建筑体系中逐渐淘汰 |
6.6 自保温空心砌块是烧结制品发展过程的过渡性产品 |
6.7 烧结多孔砖、空心砖要向功能化方向发展 |
7 对烧结墙材生产企业的建议 |
7.1 进行技术改造、落实环保、节能措施的实施 |
7.2 积极开发适应建筑结构的空心砖产品 |
7.3 积极做好烧结空心砖在节能65%设计标准下的建筑结构应用工作 |
7.4 烧结墙材企业要做好产品结构调整工作 |
7.5 按当地资源确定产品调整方案追寻最佳利益平衡点 |
7.6 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
7.7 企业要支持烧结墙体材料的生产、应用的基础理论研究 |
8 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建议 |
8.1 应进一步加强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立法工作, 努力把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 |
8.2 严格执行墙改政策, 通过市场引导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 |
8.3 利用税收、土地、墙改基金等多方面政策扶植、引导、积极发展新墙材企业 |
8.4 积极开发农房建筑市场多孔砖、空心砖的应用 |
8.5 对新型墙体材料重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以及重大节能建筑示范工程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植 |
(4)湛江市“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建筑节能的基本概念 |
1.2 建筑节能包含的内容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发展情况 |
2.1 中国建筑节能的思路与历程 |
2.2 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急待改善 |
2.3 国内外建筑节能成功经验 |
2.4 国内建筑节能的成功经验 |
2.5 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与途径 |
2.5.1 建筑节能技术途径一:减少能源总需求量 |
2.5.2 实现建筑节能技术途径二:利用新能源 |
2.5.3 建筑节能技术的新发展方向 |
2.6 国内外建筑节能成功经验对湛江市的借鉴意义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湛江市“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回顾 |
3.1 加强机构建设 完善协调机制 |
3.2 建立市级民用建筑节能协调机制,形成联动合力 |
3.3 实行民用建筑节能考核评价 |
3.4 民用建筑节能经费投入情况 |
3.5 节能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健全 |
3.6 新建建筑节能落实日趋完善 |
3.6.1 规划审查阶段对建筑节能提出要求 |
3.6.2 新建建筑节能监管持续强化 |
3.6.3 建立民用建筑能效信息公示制度 |
3.6.4 推广使用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 |
3.6.5 墙材革新工作稳步推进 |
3.7 落实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
3.8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顺利开展 |
3.9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初具规模 |
3.10 深入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工作 |
3.11 加强建筑节能宣传培训 |
3.1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湛江市建筑节能工作现状情况 |
4.1 湛江市自然地理、气候基本情况 |
4.1.1 湛江市的区域位置 |
4.1.2 湛江市气候情况 |
4.1.3 湛江市气候条件对建筑节能工作的影响 |
4.2 湛江市新建节能标准执行现状 |
4.2.1 湛江市市区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 |
4.2.2 湛江市区“十一五”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状况 |
4.3 湛江市“十一五”期间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电耗状况 |
4.4 湛江市既有建筑节能现状和改造潜力情况 |
4.5 湛江市“十一五”期间新型墙材工程应用状况 |
4.6 湛江市建筑节能社会认知现状 |
4.6.1 对建筑节能和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 |
4.6.2 对建筑节能遇到困难问题的认识 |
4.6.3 公共建筑用能管理与能源审计 |
4.6.4 建筑节能产品推广、鼓励 |
4.6.5 可再生能源应用 |
4.6.6 对建筑节能经济问题的认识 |
4.7 湛江市建筑节能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
4.7.1 建筑节能思想意识与宣传工作需加强 |
4.7.2 建筑节能管理机构需健全 |
4.7.3 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监理、监督技术素质需提高 |
4.7.4 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尚未建立,保障体系与激励机制有待建设 |
4.7.5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没有相应的政策 |
4.7.6 建筑用能管理实操困难 |
4.7.7 建筑节能实施能力有待提高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湛江市“十二五”建筑节能形势预测 |
5.1 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 |
5.2 新型墙材应用状况 |
5.3 新建建筑节能量 |
5.3.1 新建居住建筑节能量 |
5.3.2 新建公共建筑节能量 |
5.3.3 新建建筑总节能量 |
5.4 建筑节能改造的节能量 |
5.5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 |
5.6 绿色建筑应用面积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湛江市“十二五”建筑节能指导思想与目标 |
6.1 规划指导思想 |
6.2 规划编制依据 |
6.3 规划编制原则 |
6.4 规划总体目标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湛江市“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重点内容 |
7.1 推进建筑节能市场准入机制 |
7.2 推进建筑节能新技术应用,将节能技术贯穿各个环节 |
7.2.1 规划设计节能技术 |
7.2.2 外围护构件节能技术 |
7.2.3 建筑设备节能技术 |
7.2.4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
7.2.5 计算机模拟技术 |
7.3 以政府公共建筑为示范,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
7.3.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重点 |
7.3.2 积极调研论证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
7.3.3 以政府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为示范 |
7.4 完善建筑节能监督管理体系 |
7.4.1 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 |
7.4.2 加强建设工程报建审批中的节能审查 |
7.4.3 加强施工过程监督,建立能效标识制度 |
7.5 设立专项资金,制定相关激励政策 |
7.5.1 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 |
7.5.2 制定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相关激励政策 |
7.6 推广可再生资源应用,促进建筑节能产业化的发展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湛江市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保障措施 |
8.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建筑节能执行力度 |
8.1.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
8.1.2 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 |
8.1.3 完善评价考核体系 |
8.1.4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
8.1.5 加快节能服务机构建设 |
8.2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确保建筑节能有法可依 |
8.3 完善技术支持体系,推进建筑节能创新体系 |
8.4 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建筑节能管理到位 |
8.5 积极培育市场需求,促进建筑节能产业升级 |
8.6 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提升建筑节能社会影响力 |
8.6.1 广泛开展建筑节能宣传 |
8.6.2 加强建筑节能的实施能力建设 |
8.6.3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学习建筑节能先进经验 |
8.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5)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管理研究 ——基于山东省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概述 |
1.2.1 国内文献概述 |
1.2.2 国外文献概述 |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1.3.1 研究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4 结构安排与主要观点 |
第二章 基于技术视角的外墙外保温管理研究 |
2.1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原理与体系 |
2.1.1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原理 |
2.1.2 建筑外墙保温类型 |
2.1.3 建筑外墙保温体系构造特点 |
2.1.4 外墙外保温技术优势分析 |
2.2 国内外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发展水平分析 |
2.2.1 国外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发展水平 |
2.2.2 我国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发展分析 |
2.3 典型外墙外保温体系技术分析 |
2.3.1 EPS板薄抹面外保温系统 |
2.3.2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 |
2.3.3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
2.3.4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 |
2.3.5 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
2.4 外墙保温节能材料分析 |
2.5 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的问题与风险 |
2.6 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方案优选决策 |
2.6.1 构建外墙外保温技术方案评价模型原则 |
2.6.2 外墙外保温技术方案关键因素分析 |
2.6.3 建立外墙外保温技术方案评价模型 |
2.6.4 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 |
2.6.5 模糊数学求解模型 |
2.7 外墙外保温技术管理对策 |
2.7.1 构建外墙保温技术创新理念与机制 |
2.7.2 建立健全外墙外保温技术标准体系 |
2.7.3 加大外墙外保温新技术工程项目示范推广力度 |
2.7.4 注重全过程的外墙保温节能质量管理 |
2.7.5 着重解决外墙保温系统防火关键技术 |
2.7.6 开发工业化、标准化新型复合墙体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成本-效益视角的外墙外保温管理研究 |
3.1 生命周期成本理论 |
3.2 建筑节能领域利益相关者分析 |
3.3 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增量成本与收益 |
3.3.1 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的外部性分析 |
3.3.2 建筑外墙外保温增量成本 |
3.3.3 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的收益与增量成本内部化 |
3.3.4 有关决策主体的成本-效益分析 |
3.4 外墙外保温技术的成本-效益模型分析 |
3.4.1 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模型构建 |
3.4.2 案例分析 |
3.4.3 不同利益相关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 |
3.5 经济杠杆和政策工具的激励效应分析 |
3.5.1 限制性政策与激励性政策的比较 |
3.5.2 能源价格与财政政策的影响 |
3.5.3 不同消费群体的价格弹性 |
3.5.4 国内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比较 |
3.6 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管理经济激励政策建议 |
3.6.1 合理制定能源价格 |
3.6.2 出台多元化的税收政策 |
3.6.3 实施阶梯式财政补贴 |
3.6.4 发挥贷款优惠的积极作用 |
3.6.5 建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 |
3.6.6 节能增量成本的合理分担 |
3.6.7 逐步建立建筑能耗标识的长效机制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政策法规视角的外墙外保温管理研究 |
4.1 政策法规的地位和作用 |
4.1.1 政策法规的地位分析 |
4.1.2 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作用分析 |
4.2 外墙保温节能相关政策法规梳理和分析 |
4.2.1 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
4.2.2 地方政府层面与墙体节能相关的政策法规 |
4.2.3 建筑节能法律法规特征 |
4.3 现行政策法规执行效果评价 |
4.3.1 建筑节能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 |
4.3.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4.4 外墙外保温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发展对策 |
4.4.1 加强政府对建筑节能工作引导和推动 |
4.4.2 不断完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 |
4.4.3 加大建筑节能地方性法规建设力度 |
4.4.4 建立建筑节能政策激励的长效机制 |
4.4.5 完善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管理的相关制度 |
4.4.6 加强行政管理和监督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第三方视角的外墙外保温管理研究 |
5.1 建筑节能第三方机构 |
5.1.1 第三方定义与特点 |
5.1.2 建筑节能领域第三方 |
5.2 第三方在建筑节能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5.2.1 提供信息服务 |
5.2.2 形成行业自律机制 |
5.2.3 减少权力寻租与腐败 |
5.3 国外建筑节能领域第三方的经验与启示 |
5.4 我国建筑节能领域第三方现状与问题分析 |
5.4.1 第三方发展现状 |
5.4.2 第三方存在的问题 |
5.5 第三方发展思路与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山东省外墙外保温节能管理实证分析 |
6.1 山东省建筑节能基本情况 |
6.2 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山东省的推广应用情况 |
6.2.1 启动阶段 |
6.2.2 全面推进阶段 |
6.2.3 深入发展阶段 |
6.3 山东省外墙外保温节能管理的经验与不足 |
6.3.1 外墙外保温节能管理的经验 |
6.3.2 外墙保温节能管理的不足 |
6.4 “三方合动”管理分析框架 |
6.4.1 政府推动 |
6.4.2 市场拉动 |
6.4.3 第三方协动 |
6.4.4 “三方合动”管理模式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建议 |
7.3 可能的创新之处 |
7.4 研究的不足 |
7.5 今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主持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6)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我国建筑用能状况与可持续发展 |
1.3 国内外建筑节能的发展进程 |
1.4 本文的研究课题 |
第二章 民用建筑节能目标管理 |
2.1 目标管理原理 |
2.2 民用建筑节能目标管理 |
2.3 目标管理的能力建设 |
第三章 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管理 |
3.1 标准管理原理 |
3.2 标准管理的现状 |
3.3 标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4 国外的经验以及建议 |
第四章 民用建筑节能经济政策管理 |
4.1 经济政策管理原理 |
4.2 经济政策管理现状 |
4.3 经济政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4 节能造价增量与节能收益比较模型 |
第五章 民用建筑节能政府监督管理 |
5.1 政府监督管理的原理 |
5.2 政府监督管理的现状 |
5.3 政府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5.4 政府监督管理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兰州出台新型墙材专项基金验退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资源型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多维测度及路径优化策略[D]. 胡晓芬. 兰州大学, 2017(03)
- [2]节能65%设计标准下烧结砖产品如何发展十年祭——对当前烧结砖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建议[J]. 姬广庆. 砖瓦世界, 2016(01)
- [3]节能65%设计标准下烧结砖产品如何发展[J]. 姬广庆. 砖瓦, 2015(11)
- [4]湛江市“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研究[D]. 叶国琳.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5]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管理研究 ——基于山东省的分析[D]. 杨杰. 天津大学, 2010(11)
- [6]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管理研究[D]. 王君来. 天津大学, 2004(07)
- [7]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开创云南墙改工作的新局面[J]. 岳亚光. 云南建材, 2000(03)
- [8]南宁市以建筑应用为龙头大力开拓新型墙材市场[J]. 南宁市墙改办公室. 中国建设信息, 2000(02)
- [9]以建筑应用为龙头大力开拓新型墙材市场[J]. 南宁市墙改办公室.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1999(06)
- [10]推动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向纵深发展[J]. 天津市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办公室. 砖瓦, 19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