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实体瘤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行性研究

不同实体瘤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行性研究

一、不同实体瘤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杰钦[1](2018)在《用于肝癌个体化治疗的三维药敏试验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所有恶性肿瘤相关死因中高居第二位。化疗是肝癌非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任何一种化疗方案优于其他方案。由于肿瘤异质性的广泛存在,临床医生在选用化疗方案时往往仅凭个人经验,导致肝癌化疗疗效的不确定性,有关资料显示肝癌经验性化疗的有效率甚至不足30%。在“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模式的推动下,肝癌个体化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一系列临床研究也相继证实了肿瘤药敏试验(chemosensitivity test,CST)对于肝癌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由于缺乏高级别的临床证据,人们对肿瘤药敏试验应用于临床实践依旧持谨慎的态度。传统的肝癌药敏试验大多采用二维培养法,不能很好地模拟肿瘤细胞在体内的微环境,使得药敏试验结果无法真实反映肝癌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另一方面,肝癌药敏试验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各研究中心的药敏结果评判标准各不相同,极大地限制了肝癌药敏试验的推广。鉴于此,一种基于三维培养系统的、采用准确可靠的药敏评判标准的药敏试验方法是肝癌个体化治疗未来的一大研究方向。目的:发明一种成本较低、简单易行、稳定可靠的三维药敏试验方法,为肝癌个体化化疗提供重要指导。方法:第一章三维培养系统的构建与评价以商品化的三维培养系统GravityPLUS和AggreWell为借鉴设计模具,并用SOLIDWORKS 2016软件绘制倒模图,通过应用3D打印技术和注塑法构建三维培养系统。然后用三维培养系统对C3A细胞进行聚球培养,同时以二维培养组作为对照,动态观察两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检测其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第二章人原代肝癌细胞的三维药敏试验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纯化人原代肝癌细胞,并用台盼蓝拒染法和免疫荧光染色进行计数和鉴定。用第一章构建的三维培养系统对分离得到的人原代肝癌细胞进行聚球培养,同时以二维培养组作为对照,动态观察两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最后分别用八种化疗方案处理两组细胞,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敏感度分级、敏感指数和联合指数三个指标对药敏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第一章三维培养系统的构建与评价制作的PDMS模具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微孔均呈球形,无明显锯齿化。C3A细胞在接种三天后即可聚集成球,细胞球直径因接种密度而异,最终可占满整个微孔达到400μm。对C3A细胞的功能动态检测显示三维培养组的ALB、BUN水平明显高于二维培养组,反映三维培养组的合成功能和解毒功能优于二维培养组;而作为肝功能损害敏感指标的ALT、AST和LDH水平三维培养组总体低于二维培养组。第二章人原代肝癌细胞的三维药敏试验成功分离的两例人原代肝癌细胞活率和纯度分别大于90%和85%。两例人原代肝癌细胞在接种至三维培养系统三天后即可聚集成球,且绝大多数散在细胞均能迁移至微孔中,成球效果明显优于C3A细胞。药敏结果显示,对于第一例人原代肝癌细胞(ID:2652968),二维培养组对ADM+DDP的联合方案最敏感,而三维培养组对八种方案均耐药;对于第二例人原代肝癌细胞(ID:2685241),二维培养组对ADM+DDP的联合方案最敏感,而三维培养组对GEM+OXA最敏感。结论:本课题通过应用3D打印技术和注塑法构建的三维培养系统优于传统二维培养系统,尤其适合人原代肝癌细胞的聚球培养。结合CCK-8法和敏感度分级、敏感指数及联合指数三个指标能够很好地评价人原代肝癌细胞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在我们的实验中,人原代肝癌细胞二维及三维药敏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三维培养组对同一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普遍低于二维培养组,与文献报道相符。该肝癌三维药敏试验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可重复利用、成球效果良好、适合高通量药物筛选等优点,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更合理地指导临床科学用药,为肝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宋丹[2](2017)在《ATP-TCA、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ATP-TCA结果、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关系;研究联合ATP-TCA法和常见耐药基因检测两种方法预测宫颈癌化疗敏感性的可行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接受治疗前的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100例,采用ATP-TCA法对宫颈癌细胞进行PTX、CBP和PTX+CBP三种方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同时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检测其中95例宫颈癌标本的P-gp、GST-π、TopoⅡ和TS四种蛋白的表达。患者取材后即采用PTX+CBP治疗,静脉全身给药,共化疗两程,两程间隔3周,2-3周后观察患者近期疗效。观察95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近期疗效。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和临床近期疗效的关系;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ATP-TCA结果的相关性;两种检测方法联合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可行性。【结果】(1)100例宫颈癌标本中最终有95例纳入研究。95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达到CR的患者5例,PR的患者68例,SD的患者21例,PD的患者1例。近期疗效有效率(CR+PR)为76.84%(73/95)。(2)ATP-TCA法的可评价率为95%,PTX+CBP的体外有效率达80%。将ATP-TCA结果与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X+CBP的ATP-TCA结果与近期疗效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其近期疗效符合率为86.32%。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5%、63.64%、89.47%和73.68%。(3)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和TS阳性表达分别为:40例(42.11%)、27例(28.42%)、32例(33.68%)和53例(55.79%)。将免疫组化结果与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P-gp、GST-π和TopoⅡ表达情况差异与近期疗效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的表达情况与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75.79%。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2%、59.09%、86.76%和48.15%。(4)比较PTX+CBP的ATP-TCA结果与耐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仅耐药蛋白GST-π和ATP-TCA结果有相关性(P<0.05)。其与ATP-TCA体外药敏结果的符合率达81.05%。(5)联合应用PTX+CBP的ATP-TCA结果和耐药基因表达指标,耐药蛋白GST-π、TopoⅡ和TS表达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P<0.05),耐药蛋白GST-π表达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87.37%。【结论】PTX+CBP的ATP-TCA结果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其近期疗效符合率为86.32%;耐药蛋白P-gp、GST-π和TopoⅡ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其中GST-π与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75.79%;耐药蛋白GST-π、TopoⅡ和TS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其中GST-π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87.37%。提示ATP-TCA法、耐药基因表达可能用于宫颈癌药物敏感性检测。联合应用ATP-TCA结果和耐药蛋白GST-π表达指标,其结果与近期疗效符合率高于单独ATP-TCA法或单独耐药基因检测。提示ATP-TCA法联合耐药蛋白GST-π表达结果可能可以预测宫颈癌的临床化疗敏感性,从而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王丰[3](2017)在《洛铂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在体外对膀胱癌细胞5637进行了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实验,探索洛铂对于人源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影响和凋亡作用,并为膀胱癌患者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提供更多的有效药物。方法:1.人源膀胱癌细胞株(5637)确认细胞状态良好后进行细胞的传代,经过多次传代后,选择细胞形态以及生长状态较好的细胞进行观察,并用电子显微镜记录解脱。将状态比较理想的膀胱癌细胞5637进行细胞的冻存处理,最终由-80度冰箱移动至液氮罐中进行长期的保存,以备用日后的细胞进行复苏处理。2.MTT实验通过显微镜计数,然后将膀胱癌细胞稀释成细胞混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中,孵育一天后弃去孔内上清液,加入已配置好浓度的洛铂并设定平行样本和对照组。将96孔板置于培养箱中分别培三个昼夜后通过实验室的酶标仪,设定波长为490nm,检测各组细胞的吸光度值。3.收集6孔板中加入洛铂的细胞,加膜联蛋白V和碘化丙啶,通过流式细胞仪来检测梯度浓度的洛铂对人源膀胱癌5637细胞的凋亡作用。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选定膀胱癌细胞的形态,挑选出生长较好的细胞进行消化处理,制成混悬液后离心处理,留取细胞沉淀,制作成为超薄切片,然后双染色处理,最终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洛铂对人源膀胱癌5637细胞细胞器的影响。4.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当培养至80%-90%的状态时,进行划痕实验,在电子显微镜下固定并拍照,通过愈合迁移的情况来评估5637细胞的迁移能力。将人源膀胱癌5637细胞进行饥饿处理过夜,在上室加入含膀胱癌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下室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来测定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测定侵袭能力则在上室中多加入matrigel基质,然后将迁移的细胞固定于甲醇中,再用1%结晶紫染色,测定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蛋白印记实验是提取膀胱癌细胞的蛋白,测定洛铂对于膀胱癌细胞在蛋白方面表达量的影响程度。结果:1.mtt实验结果表明:三个时间段的膀胱癌细胞增殖抑制曲线均在开始的时候随着给予洛铂剂量增加其细胞抑制作用增加,但是曲线在10μg/ml的浓度时开始,曲线慢慢的逐渐趋于平缓,最终细胞抑制作用不再增加。2.当洛铂诱导细胞凋亡时,从流式细胞仪所得结果中看到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证明洛铂对于细胞的凋亡是起到促进作用。通过透射电镜可观察,细胞内部细胞器的变化主要是随着浓度的增加线粒体嵴扩张甚至发生病变,在细胞的内部可以观察到许多细胞空泡,同时伴有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扩张等改变。由洛铂浓度20μg/ml可以观察到大部分线粒体发生改变,核内异染色质减少。在蛋白印记的实验中,从膀胱癌细胞中提取的bax和caspase-3蛋白是通过浓度依赖的方式进行上调,而膀胱癌细胞提取的蛋白则通过浓度依赖的方式进行下调。3.迁移和侵袭是膀胱癌细胞进行转移的主要方式,相比较于对照组,给予洛铂的组别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划痕实验也称为伤口愈合实验,给予洛铂后从10μg/mL开始,抑制的效果更加明显。在Transwell小室实验中,随着洛铂浓度升高对照组膀胱癌细胞数穿过的膜最多,随着浓度增加,穿过膜的细胞越少。结论:1.洛铂抑制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也随之增加,并在洛铂浓度10μg/mL开始,抑制曲线逐渐趋于平缓,证明洛铂通过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2.洛铂诱导细胞凋亡时,凋亡百分比与增殖抑制曲线正相关,细胞内部细胞器在不同程度上有损伤,最主要的是线粒体的病变;蛋白印记实验中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通过浓度依赖的方式表达量增加,抑制凋亡蛋白Survivin和Bcl-2通过浓度依赖的方式表达量降低。3.洛铂在体外能够阻碍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阻碍迁移和侵袭效果越好。

齐晓倩,魏长宏,武贵存,高柯,杜晓杰[4](2012)在《洛铂、顺铂分别联合足叶乙甙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洛铂(lobaplatin,LBP)联合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与顺铂(cisplatin,DDP)联合足叶乙甙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56例老年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随机分为洛铂联合足叶乙甙的LE组(28例)和顺铂联合足叶乙甙的EP组(28例)。21 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每周评估毒性反应。【结果】LE组和EP组有效率(RR)分别为71%和68%,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9%和86%,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骨髓抑制无显着性差异(P>0.05);消化道反应LE组和EP组分别为21%和50%,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LE和EP均为治疗老年SCLC的有效方案,疗效相当,LE组消化道反应较EP组轻,故LE组患者耐受性更好,特别适合老年患者和曾接受过DDP联合化疗方案的复治患者。

王海燕[5](2012)在《5-Fu与三种抗癌药对大肠实体瘤的联合用药体外药敏试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并评价在大肠癌细胞实体瘤中检验体外抗癌药物合用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7例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细胞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方法评价各种抗癌药物在不同联合化疗下体外敏感性。结果联用抗癌药物对100例大肠癌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单独用药,其中DDP组与5-Fu+DDP组,CBDCA组与5-Fu+CBDCA组相比,差异显着(P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金氏公式得到5-Fu+MMC联合给药后q=1.002±0.253,出现拮抗者为22例、相加者为52例、协同者为26例;5-Fu+DDP组的q=1.042±0.283,出现拮抗者为20例、相加者为38例、协同者为42例;5-Fu+CBDCA组的q=1.194±0.259,出现拮抗者为14例、相加者为46例、协同者为40例。结论体外抗癌药物合用药敏试验是切实可行的,但其与临床疗效是否具有相关性尚不能确定。

南钰[6](2012)在《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应用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第3代抗癌新药的出现使得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取得一定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培美曲塞是多靶点的叶酸抑制剂,因其疗效明确且毒副反应较低,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奈达铂作为第2代铂类抗癌药物,疗效与顺铂相近,但其肾毒性较低、无需水化,故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比较分析了培美曲塞+奈达铂和吉西他滨+奈达铂方案在治疗晚期肺腺癌中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思路。方法:入组符合条件的晚期肺腺癌患者28例,分为培美曲塞/奈达铂化疗方案组及吉西他滨/奈达铂化疗方案组。培美曲塞/奈达铂组应用培美曲塞前给予地塞米松脱敏治疗,同时口服叶酸及补充维生素B12治疗,具体剂量:培美曲塞500mg/m2d1,奈达铂80mg/m2d2-3。吉西他滨/奈达铂组具体剂量:吉西他滨1000mg/m2d1、d8,奈达铂80mg/m2d2-3。每组方案21天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个患者完成至少2个周期化疗。同时给予保肝、保护胃黏膜、止吐等对症治疗。根据骨髓抑制情况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及重组人白介素-11升白细胞或升血小板治疗。结果:28例患者最终完成化疗108个周期,平均每个患者完成3.9个周期联合化疗。培美曲塞/奈达铂组13例,有效率38.5%(5/13),吉西他滨/奈达铂组15例,有效率40.0%(6/15),疾病控制率培美曲塞/奈达铂组96.2%(9/13),吉西他滨/奈达铂组73.3%(11/15),经统计学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得出,初治患者应用培美曲塞/奈达铂方案的DCR为33.3%(2/6),吉西他滨/奈达铂方案的DCR为50.0%(4/8);对于复治患者其DCR在两组中分别为71.4%(5/7)和57.1%(4/7)。培美曲塞/奈达铂组转移器官少于3个和多于2个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25.0%(2/8)、60.0%(3/5),而在吉西他滨/奈达铂组有效率分别为30.0%(3/10)及20.0%(1/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其中培美曲塞组较吉西他滨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且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奈达铂方案与吉西他滨/奈达铂方案在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治疗上疗效是肯定的,且疗效相似,无论是初治还是复治的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临床缓解;因培美曲塞/奈达铂方案在血液学毒性上较吉西他滨/奈达铂方案发生率明显降低,尤其是白细胞、血小板的降低,故培美曲塞/奈达铂方案耐受性较吉西他滨/奈达铂方案更好。

杨鹏[7](2011)在《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敏感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吉西他滨(gemcitabine, GEM)单药或与顺铂合用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显示了较高的反应率,已成为晚期膀胱癌化疗的一线药物。相关文献也已证明吉西他滨对多种实体肿瘤及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是应用吉西他滨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却刚刚起步,而且多是药物安全性和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用于临床研究的不多。本研究主要探讨吉西他滨体外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株,以及对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的影响,进一步从细胞水平明确吉西他滨的作用机制,探讨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有无明显抑制效应,是否适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灌注化疗。同时探讨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在浅表性膀胱癌细胞肿瘤药敏实验中的应用,观察膀胱癌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探讨该技术在指导膀胱癌个体化治疗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用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吉西他滨对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倒置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段癌细胞形态学变化。收集2010年3月-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2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初发者15例,复发者5例)的新鲜膀胱肿瘤标本,进行肿瘤细胞分离+原代培养,再应用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检测肿瘤标本对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和耐药率(包括吉西他滨),明确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有无抑制效应,同时比较不同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24膀胱癌细胞株对吉西他滨表现为耐药。2.吉西他滨作用T24膀胱癌细胞株一定时间后,与无药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细胞凋亡或坏死。3. ATP-TCA法检测20例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对吉西他滨耐药率为80%。4.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药敏感率依次为THP(70.0%)>EPI(30.0%)>HCPT(20.0%)>GEM(20.0%)>MMC(10%)。5.吡柔比星对初发膀胱癌患者的药物敏感率和平均抑制率高于复发膀胱癌患者。结论:1.吉西他滨体外对膀胱癌T24细胞株无生长抑制作用,对20例不同个体膀胱癌细胞耐药率为80%,初步说明该药体外对膀胱癌细胞耐药。2.ATP-TCA肿瘤药敏实验为不同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实现个体化灌注化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黄勇,秦叔逵,隋东虎,李进,楼丽广[8](2011)在《不同铂类为主联合化疗抗人肺癌细胞株的药效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洛铂(LBP)、顺铂(DDP)和卡铂(Cab)单药或联合紫杉醇(PTX)、多西他赛(DOC)和长春瑞滨(NVB)抗人肺癌细胞株的作用和活性。方法选用4种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A549、NCI-H460、Calu-3、NCI-H23和小细胞肺癌(SCLC)细胞株NCI-H526,用不同浓度的LBP、DDP和Cab单独或与PTX、DOC和NVB联合处理上述肺癌细胞株72h,应用磺酰罗丹明染色法评价细胞增殖,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LBP、DDP和Cab单药均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株生长,其中LBP对4种NSCLC细胞株的IC50为1.7~2.4μmol/L,DDP为1.8~5.2μmol/L,Cab为22.8~100.8μmol/L;LBP、DDP和Cab对SCLC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0.3μmol/L、0.6μmol/L和9.8μmol/L。LBP分别与PTX、DOC和NVB联合抗NSCLC细胞株有明显增效作用,其中与PTX合用的协同作用最强。DDP或Cab分别与PTX、DOC和NVB联合的抑制作用与细胞株的类型有关。结论在上述3种铂类药物中,LBP具有明确的抗NSCLC细胞作用,与DDP相似,而强于Cab,其抗癌活性与细胞株的类型无关。LBP分别联合PTX、DOC和NVB均有协同作用,其中与PTX的联合作用最强。

刘艳萍[9](2010)在《马钱子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提出马钱子(Strychnos nux-vomica L.)为马钱科马钱子属植物,又名番木鳖,是常用中药,为马钱科马钱子属植物马钱子(Strychons nux-vomica L.)及云南长籽马钱(Strychnos wallichiana Steud Ex DC.)的干燥成熟种子,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打损伤和痈疽肿痛等疾病。近年来,马钱子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成为了抗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外对马钱子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迄今为止,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单萜吲哚类生物碱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但目前已经得到的单体生物碱并没有显示预期的抗癌活性;另外,对马钱子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其化学成分并从中寻找活性化合物,本论文对马钱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马钱子果实的甲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处理,将用70%乙醇-水洗脱部分经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等手段鉴定了其中2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马钱子碱(brucine,1)、番木鳖碱(strychnine,2)、马钱子碱氮氧化物(brucine-N-oxide,3)、番木鳖碱氮氧化合物(strychnine-N-oxide, 4)、strychnine methiodide (5)、伪马钱子碱(pseudobrucine,6)、伪番木鳖碱(pseudostrychnine,7)、依卡精(icajine,8)、4-羟基依卡精(vomicine,9)、奴弗新(novacine,10)、阿魏酸(ferulic acid,11)、咖啡酸乙酯(caffeic acid ethyl ester,12)、肉桂酸(cinnamic acid,13)、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14)、水杨酸(salicylic acid,15)、没食子酸(gallic acid,16)、香草酸(vanillic acid,17)、熊果酸(ursolic acid,18)、羊齿烯醇(β-simiarenol,19)、β-谷甾醇(β-sitosterol,20)、胡萝卜苷(daucosterol,21),其中1-10为生物碱类化合物,11-17为酚酸类化合物,18为三萜类化合物,19-21为甾体及其苷类化合物,在以上21个化合物中11-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经对分离得到的上述化合物体外抗癌活性的初步研究,发现化合物4、5、6、8及18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杨柳青,秦叔逵[10](2009)在《第3代铂类药物洛铂的研究新进展》文中提出洛铂是第3代新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已获国家S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于洛铂的认识和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新的重要文献作一综述。

二、不同实体瘤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实体瘤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用于肝癌个体化治疗的三维药敏试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三维培养系统的构建与评价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人原代肝癌细胞的三维药敏试验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2)ATP-TCA、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3)洛铂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洛铂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机制的研究
    2.1 材料
        2.1.1 细胞系
        2.1.2 主要试剂
        2.1.3 实验设备
        2.1.4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置
    2.2 方法
        2.2.1 5637 人膀胱癌细胞的培养
        2.2.2 细胞增殖测定
        2.2.3 细胞凋亡测定
        2.2.4 细胞透射电镜观察
        2.2.5 细胞愈合迁移
        2.2.6 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
        2.2.7 Westernblot
        2.2.8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洛铂对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
        2.3.2 洛铂诱导5637细胞中细胞器的损伤
        2.3.3 洛铂诱导5637细胞凋亡
        2.3.4 洛铂抑制563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4 讨论
第3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综述
    4.1 膀胱癌的概况
        4.1.1 膀胱癌现状
        4.1.2 全国恶性膀胱癌的发病率
        4.1.3 发病率的趋势变化趋势
        4.1.4 膀胱癌的死亡率
        4.1.5 膀胱癌的年龄死亡率
    4.2 第三代抗肿瘤药洛铂的研究进展
        4.2.1 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4.2.2 肺癌的研究
        4.2.3 食管癌的研究
        4.2.4 胃肠癌的研究
        4.2.5 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4.2.6 膀胱癌的研究
    4.3 洛铂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作用
        4.3.1 Caspase的蛋白活化
        4.3.2 Bcl-2 与Bax的蛋白活化
        4.3.3 Survivin的蛋白活化
        4.3.4 细胞凋亡途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洛铂、顺铂分别联合足叶乙甙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案
    1.3 疗效评定及毒性反应标准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2.1近期疗效
    2.2毒性反应比较
3讨论

(6)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目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肺癌
    2.2 培美曲塞在 NSCLC 中的应用
        2.2.1 培美曲塞介绍
        2.2.2 培美曲塞一线治疗 NSCLC
        2.2.3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 NSCLC
        2.2.4 培美曲塞维持治疗 NSCLC
    2.3 铂类在 NSCLC 治疗中的应用
        2.3.1 顺铂
        2.3.2 卡铂
        2.3.3 奈达铂
        2.3.4 洛铂
    2.4 总结与展望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选择
    3.2 病例入选标准
    3.3 临床资料
    3.4 治疗方法
    3.5 疗效评价
    3.6 毒副反应
    3.7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
    3.8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培美曲塞/奈达铂组和吉西他滨/奈达铂组近期疗效的比较
        4.1.1 近期临床疗效
        4.1.2 初治与复治的疗效比较
        4.1.3 转移程度与疗效关系
    4.2 毒副反应
    4.3 联合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敏感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前言
第一部分 吉西他滨对膀胱癌T24细胞株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标本的来源及处理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4 细胞凋亡及坏死的判定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吉西他滨作用膀胱癌T24细胞后的荧光检测结果(第一次实验)
        3.2 吉西他滨作用膀胱癌T24细胞后的荧光检测结果(第二次实验)
        3.3 吉西他滨作用膀胱癌T24细胞后的生长曲线(第一次实验)
        3.4 吉西他滨作用膀胱癌T24细胞后的生长曲线(第二次实验)
        3.5 吉西他滨作用膀胱癌T24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第四章 小结
第二部分 ATP-TCA法检测膀胱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肿瘤组织的收集与处理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 ATP-TCA药敏检测的实验步骤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标本的可评估率
        3.2 20例膀胱癌标本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3.3 20例膀肤癌标本对5种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3.4 5种化疗药物在5个浓度下的平均抑制率的关系
        3.5 膀胱癌初、复发的敏感率和平均抑制率的关系
        3.6 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与药物敏感率的关系
        3.7 随访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ATP-TCA技术在膀胱癌治疗上的应用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不同铂类为主联合化疗抗人肺癌细胞株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1.2 细胞株
    1.3 仪器和试剂
    1.4分组
    1.5 磺酰罗丹明染色法 (SRB法)
    1.6 联合用药效果判断
2 结果
    2.1 单药实验IC50
    2.2 联合用药效果
3 讨论

(9)马钱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基源与分布
    1.2 马钱子属的研究进展
    1.3 立题依据
第二章 马钱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2.1 从马钱子分得的化学成分
    2.2 化合物结构鉴定
    2.3 实验部分
    2.4 马钱子中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数据
第三章 马钱子中单体化合物抗癌活性研究
    3.1 实验原理及操作
    3.2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第3代铂类药物洛铂的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研究进展
2 临床研究进展
    2.1 乳腺癌
    2.2 肺癌
    2.3 食管癌
    2.4 胃肠癌
    2.5 原发性肝癌
    2.6 其它肿瘤
3 LBP的毒副反应及处理
4 小 结

四、不同实体瘤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用于肝癌个体化治疗的三维药敏试验方法研究[D]. 王杰钦.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2]ATP-TCA、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宋丹. 首都医科大学, 2017(02)
  • [3]洛铂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机制的研究[D]. 王丰. 吉林大学, 2017(12)
  • [4]洛铂、顺铂分别联合足叶乙甙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对照研究[J]. 齐晓倩,魏长宏,武贵存,高柯,杜晓杰.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04)
  • [5]5-Fu与三种抗癌药对大肠实体瘤的联合用药体外药敏试验[J]. 王海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07)
  • [6]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D]. 南钰. 吉林大学, 2012(10)
  • [7]吉西他滨对膀胱癌细胞敏感性的实验研究[D]. 杨鹏. 中南大学, 2011(01)
  • [8]不同铂类为主联合化疗抗人肺癌细胞株的药效学研究[J]. 黄勇,秦叔逵,隋东虎,李进,楼丽广.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03)
  • [9]马钱子的化学成分研究[D]. 刘艳萍. 山东大学, 2010(02)
  • [10]第3代铂类药物洛铂的研究新进展[J]. 杨柳青,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9(12)

标签:;  ;  ;  ;  ;  

不同实体瘤体外药敏试验的可行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