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加压供水污染事故调查

二次加压供水污染事故调查

一、二次加压供水污染事故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1](2020)在《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言1980年至2000年建成的全国老旧小区住宅建筑面积达80亿平方米,地产每年的开工面积从最初2000年的每年6亿平米到今天80亿平米。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住建委的资料显示,"年龄"超过30岁的老旧居民楼保有量约4万栋。老旧小区硬件破损不堪,能耗高,物业公司维护成本高;因建管不当而引起的水量、水质、水压问题成为业主投诉的重要因素;因泵房缺乏反恐防护而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等问题频发。从国家到地方,

鲁渊[2](2019)在《基于微博数据的二次供水公众关注及情感倾向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高楼层建筑主要依靠二次加压的方式供给自来水,这种供水方式被称为“二次供水”。二次供水由于供水方式局限和管理权属混乱,水质差、乱收费和无人管理等现象频发,引发广泛关注。国家四部委2015年2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水质安全的通知》,明确指出“将保障二次供水安全提升到改善民生和国家反恐战略的高度”。由于二次供水参与主体复杂多样,政府、企业、媒体、民众等社会公众围绕二次供水问题常常发出不同的声音,公众对二次供水的关注焦点与情感认知及其形成机制并不清晰,导致城市供水安全提升方向摇摆不定。因此,论文以微博数据为基础,开展了以下工作:(1)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探究不同参与主体围绕二次供水问题的互动过程。首先通过开放性编码与主轴编码,识别出问题爆料、知识普及等6个主范畴。其次通过选择性编码,提炼出“二次供水主体互动模式”核心范畴,并建立二次供水主体互动模式的理论模型。最后得出结论:二次供水主体间的信息循环推动作用与相关主体的知识普及、产品推广减少了二次供水问题发生,实现了二次供水主体互动的良性循环。(2)结合大数据研究方法,探究公众对二次供水的关注焦点、焦点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首先根据范畴分类结果,分析公众对二次供水的关注情况,并得出结论:不同参与主体发布的二次供水信息都能引发较高的关注,政府信息中引发关注度最高的为二次供水改造,民众信息中引发关注度最高的为水质和停水问题。其次结合戈夫曼框架理论和Shannon&Weaver的信息传播模式理论,构建公众对二次供水关注的信息传播与作用机理模型,并提出公众对二次供水关注的影响因素假设,运用OLS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接受者地区经济水平、二次供水事件类别、信息发布时间、网络普及率、用户影响力显着影响公众对二次供水的关注度。(3)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公众对二次供水的情感倾向及情感倾向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NLPIR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公众的情感倾向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结论:民众对二次供水的负面情感最多。其次结合以往的文献资料,提出二次供水公众情感倾向的影响因素假设,并运用Order Logit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政府的活跃度和影响力越高,产生正面情感的概率越高;企业所处环境的感知效应越强,其发布负面情感信息谋取利益的概率越高。论文最后提出政策建议:(1)加强二次供水改造的宣传力度和二次供水知识的普及;(2)加大政府微博平台建设力度,提高其影响力和活跃度,充分利用政府微博的影响力引导二次供水舆论方向;(3)通过供水开放日、软文推广等方式正确引导居民对二次供水的情感认知;(4)加强对二次供水设备的质量监督和二次供水水质的监测力度,保障二次供水安全。

黄常[3](2019)在《基于网络拓扑分析的城市供水管网脆弱性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是维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物质,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城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城市用水紧张的形势下,节水与提高用水效率是水资源可持续化利用的有效措施。供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网布置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与城市用地的拓展越来越复杂,城市管网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管网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其消灾抗灾能力的不匹配是当前管网设计管理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脆弱性评估是识别管网关键性节点,制定高效的管理对策,提高管网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首先明确了脆弱性评估的主要思路,在现有脆弱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供水管网分布广、变化大的特性对输配水管网脆弱性的概念进行界定。根据管网事故影响方式的不同,把管网脆弱性归类为直接脆弱性和间接脆弱性,确定输配水管网直接脆弱性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指标函数法将管网脆弱性分为水力和水质脆弱性,并分析了管网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筛选这些因素,分别构建分项指标量化模型、水力、水质及系统脆弱性评估模型。最后,将已建立的脆弱性评估模型应用于重庆市生态城再生水输配水管网,建立基于水力脆弱性控制方案的经济比较模型以筛选控制系统水力脆弱性的经济技术合理的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脆弱性评估与应用的过程包含脆弱性识别、脆弱性模型建立、脆弱性评估和应用四个阶段。供水管网的脆弱性是系统的基本属性,其存在伴随管网形成直到管网报废拆除。可通过管网系统在最大工况下,因管网水压不稳定、内部腐蚀等内在因素或外部荷载作用下导致管段破坏事故下,系统供水性能受到的损害程度与随之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进行表征脆弱性的大小。(2)管网水力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管网拓扑连接性以及水力特性。水力脆弱性可分为管段和管网系统水力脆弱性。模型的各指标在20%变化范围内,水力脆弱性对管段自由度指标最为敏感,超出范围后模型对事故影响脆弱性指标最敏感。(3)管网水质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余氯、水龄和拓扑位置。水质脆弱性是以水力脆弱性性为依托。管网系统由管段和点元素组成,水质脆弱性评估模型可分为管段和管网系统水质脆弱性评估模型。(4)生态城再生水输配水管网系统管段流量整体偏低,中度脆弱等级以上的占总管段数的26.67%,且大部分靠近再生水水源或中途加压泵站。管段拓扑结构位置对管段脆弱性等级影响较大。管网系统水力脆弱性指标值为2.027,水质脆弱性指标值为2.423。管段水质脆弱性等级主要在中度脆弱性及以下,占总管段数的81.26%。管网总体能保证供水水质的稳定性,水质脆弱性高的管段位于管网边缘,管段流量较小,水龄较大的管段。在运行管理中,对该片区应重点关注并采取恰当的水质控制手段。系统脆弱性指标值为2.126。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城市供水管网系统脆弱性评估的定量分析模型。该评估模型能够为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管网性能评价与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为给排水规划设计人员优化设计工作提供研究手段和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罗伟波[4](2019)在《花都区供水安全性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供水系统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供水安全既关乎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又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是人们对良好生活环境的必然要求。花都区是广州市的“北大门”,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腾飞,人口集聚,生活改善,都对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现状和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变迁与发展趋势,对花都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供水系统运行现状进行调研,从水源、水厂、管网及管理等方面分析、研究了花都区供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供水安全保障对策。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花都区城市供水安全性存在水源地单一、水污染严重、本地水厂产能不足、给水管网老旧及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等诸多问题。根据预测,2020年、2025年、2030年供水缺口将分别达到12.85万m3/d、30.34万m3/d和52.80万m3/d。(2)通过调整优化供水水源布局,确立应急备用水源,连通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引入西江净水15万m3/d,大大缓解了花都区的供水紧张局面。(3)通过污水处理厂/站的提标改造,新增污水管网约65km,提高了污水收集率;流溪河、白坭河等河涌水质大大改善,2018年流溪河花都段生活饮用水水源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4)东部水厂与石角水厂采用“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新建生物预处理系统,有效提高了出厂水水质。(5)投入约6.1亿元建设供水管网约47km,有效改善了区内管网老旧和供水不均衡等问题;完善了城市供水管网SCADA系统和GIS系统,逐步形成实时在线的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供水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6)花都区通过境外引水、从其他供水系统调水等做法,为类似城市提供了参考。

杨云杰[5](2019)在《成都市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使人民群众使用到卫生、放心、合格的生活饮用水,是各级政府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内的高层建筑逐年增加,原有的市政管网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城市供水的需求,二次供水这种新的供水模式应运而生。因此,加强城市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管是当前各级政府和各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民生建设的重要部分。虽然,目前已经有多项法律法规对二次供水进行了规范和约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种新型二次供水形式的出现,原有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卫生监管需要。为了进一步加强成都市城市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管工作,提升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完善城市居民安全用水的最后一道屏障,本文通过运用政府监管理论和街头官僚理论等理论成果,首先从成都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职责、二次供水经营单位现状及二次供水卫生监管人员配置等方面对成都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出当前成都市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法律依据不足、管理主体不明确、执法力量薄弱及执法效率低。然后找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立法滞后、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队伍能力不足、社会监督不到位。最后在总结国内其他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二次供水卫生监管法律法规、完善二次供水卫生监管体制、加强二次供水卫生监管队伍建设和强化卫生监管主体与第三方的合作等,期望能够为构建系统化二次供水卫生监管体系和改善成都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状况有所帮助。

曲建华[6](2018)在《微波辅助稻壳基吸附剂制备及应对水源地镉污染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突发性水源重金属污染事故频发,严重威胁区域生态环境和居民用水安全。针对传统技术应对水源突发重金属污染过程中存在的处置能力有限、金属离子难以从水中有效清除及技术操作复杂等瓶颈,本文以重金属镉离子为代表性目标污染物,以吸附法为核心,采用廉价易得的稻壳基生物质材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快速制备了黄原酸化改性吸附剂;基于该改性材料建立了可实现镉离子高效去除的应急吸附-混凝体系;针对该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含镉污泥,建立了广义区间梯形模糊多准则群决策模型用以筛选适宜技术对该类危险废物进行有效处置。本文研究了微波辅助黄原酸化改性吸附材料(RHMW-Mg)的快速制备工艺。采用浓硫酸对稻壳进行碳化处理,以氢氧化钠、二硫化碳和硫酸镁为改性剂通过碱化、黄化及置换等过程对碳化材料进行微波辅助快速改性。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改性材料的制备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该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微波碱化时间300 s,二硫化碳与稻壳投加比2:1(mL/g),微波黄化时间90 s。相较于常规水浴加热方式,微波辐射技术可将改性时长由2.5 h缩减至0.11 h,且改性材料的镉离子吸附容量可由137.16 mg/g提升至191.32 mg/g。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RHMW-M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稻壳改性前后表面形貌出现了较大变化,由较为光滑变成了粗糙的多孔洞结构;改性材料的等电点为7.91,且对水体中镉离子的吸附机制为离子交换和螯合作用。从多角度对RHMW-Mg应用于净水厂应急除镉的可行性进行了考察。RHMW-Mg在pH为5.0-8.0的范围内对镉离子保持了较高的去除效果,表明该材料可在不调原水pH的情况下直接用于镉离子的应急吸附;RHMW-Mg在30min左右即可实现对镉离子的吸附平衡,表明该材料可应用于原水输水管线中利用管道输水过程进行镉离子的吸附,在水源水到达净水厂前实现对镉离子的主要去除;RHMW-Mg在较低温度下对镉离子的吸附效果较好,符合实际应急处置过程;RHMW-Mg对铅、镍和锑等其它可能与镉离子共存的重金属离子均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可实现对存在于突发镉污染中的各类重金属离子的一次性去除,极大程度简化了应急处置过程;钠、钾、镁和钙等共存阳离子对材料除镉效果干扰较小,且储存时间对其吸附性能无显着影响。以上结果均表明RHMW-Mg适合用于水源突发镉污染的应急处置过程。对基于RHMW-Mg建立的吸附-混凝体系应急除镉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RHMW-Mg在没有聚合氯化铝(PAC)助沉下的最大投量为390 mg/L;而在有PAC助沉情况下的最大投量为770 mg/L,超出此数值的改性材料投量会导致沉后水体浊度超出砂滤池进水浊度3 NTU的限值。基于RHMW-Mg最大投量对吸附-混凝体系应急除镉工艺参数进行了确定,给出了应对不同镉离子浓度超标倍数所需的RHMW-Mg和PAC投量。在满足砂滤池进水浊度和净水厂出水镉离子浓度限值的前提下,当RHMW-Mg和PAC投量分别为760和30mg/L时,该吸附-混凝体系可应对镉离子浓度超标186.6倍的水源突发污染。对该吸附-混凝体系应急除镉产生的含镉污泥稳定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体系可实现对镉离子的稳定去除,且产生的含镉污泥较为稳定,不会影响供水水质。为对该体系应用于净水厂应急除镉过程中产生的含镉污泥进行有效处置,提出了广义区间梯形模糊多准则群决策模型,对可行的水泥固化-安全填埋技术、回转窑焚烧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和湿法冶金金属回收技术进行优选。采用循环修正的Group-G1方法对技术评估体系进行指标赋权;采用广义区间梯形模糊数对各专家意见进行模糊化表示,通过对区间梯形模糊数的标准化处理及相似度计算获得各专家在评估各技术方案时的专家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HOWA加权聚合算子对专家意见进行客观聚合;最后采用Fuzzy-TOPSIS排序法对聚合后的专家意见进行处理,得出技术方案优选顺序,即回转窑焚烧技术是处置净水厂含镉污泥的最优处置方案。对本文基于RHMW-Mg建立的吸附-混凝体系和基于模糊理论建立的广义区间梯形模糊多准则群决策模型的普适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吸附-混凝体系具备应用于铅、镍及锑等其它重金属污染应急减免过程的巨大潜力;该广义区间梯形模糊多准则群决策模型可应用于多类环境问题的决策过程,辅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环境管理决策。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水源突发重金属污染的应急处置技术方案选择,为解决包括环境技术筛选在内的多种环境管理群决策问题提供了新的模型算法,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王允志[7](2018)在《城市居民小区二次供水系统节能研究与优化》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高层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二次供水系统作为住宅附属配套设施其所需能耗也随之升高。二次供水泵房中水泵及管线的运行设计主要依据在于高层住宅小区居民用水量的变化规律。我国设计人员进行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系统设计时,所借鉴的同类型高层建筑用水量变化规律的研究较少,大多数仅是根据国家规范中的定额公式进行估算,这样对于水泵型号及其工作方案的确定是不科学的,同时又增加了运行电耗和水耗,造成能源的浪费。高层住宅楼二次给水系统运行能耗大的原因主要是设计参数及设计依据不够准确充分。为了给现有规范提供数据支持,为二次加压给水系统节能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本文选取某大型住宅小区作为研究对象,实时监测并分析其生活给水系统的用水量变化规律,然后对目标区域的供水参数进行重新设计,设计的依据为进一步降低水泵的电耗。设计完成后,将新的供水方案的电耗与改造前的供水方案电耗进行对比,提出能源节约的方案。将实测到给水系统的参数值分别与规范规定值对比发现:对于Ⅱ型普通住宅来说,计算得到实际的高日生活给水定额和平均日生活给水节水定额在数值上正好处于国标规定的范围内,但小时变化系数偏大。在每周的休息日期间,用水量最大,在工作日期间,用水量呈现递减的趋势。节假日对日用水量的影响较周末因素更大。5月至12月期间人均日用水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月8月为夏季用水高峰期,夏秋两季的用水量要明显高于春冬两季的用水量。随着气温升高,给水系统用水量增加。本小区加压泵房内所选用的水泵为变频恒压水泵,将此水泵进行改造发现,优化改造之后水泵平均节省电量约为43.78kWh,平摊到每个用户上就能得出每户每年节约21.8元。优化改造后按照水泵特性曲线保证了水泵运行始终处于其高效段内,在满足流量和压力的同时降低了水泵本身的额定功率,使其用电量能耗降低了39%左右。最后,本文重点阐述了峰谷电价对二次供水系统运行的影响,并对主要的供水方式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济南二次加压给水设施的现状,结合济南市居民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对举例项目的项目内容、改造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时,不应盲目取消高位水箱,应根据住宅小区具体的供水形式进行具体分析。

钱妍婕[8](2018)在《城市饮用水安全及治理研究 ——以绍兴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优质、安全饮用水的可靠供给是一个健康社会及其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环境污染,饮用水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安全的饮用水,而是希望在安全饮用水的同时能够获得美的享受且有利于健康。饮用水安全及治理的责任不仅仅在供水单位,也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等多方面的密切合作。本文以绍兴为例,创造性地从全流程、全系统角度对饮用水安全及治理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本文对城市饮用水安全及治理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介绍,并对研究目标和内容、方法及路线、创新与不足进行了说明。阐述了城市饮用水安全、供水系统两个概念以及公共产品、外部性两个理论基础,对安全、健康饮用水定义和内涵进行探讨。其次,对绍兴市饮用水安全及治理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整理概括了绍兴市“三源三厂”现状、水源保护规章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对水厂管理与防护以及应急保障进行调查和分析。对绍兴市供水管网现状、二次供水状况以及用户端水质进行调查,从提升水质管理模式、规范统一供水管材使用标准、引导用户合理用水习惯等方面给出相应建议和措施。通过对“黄水”问题、“大冰冻”问题、“智慧管网”保供水智能化运作的分析,总结出经验和优势,为国家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和治理对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最后,从水源保护、净水处理、管网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绍兴在饮用水安全及治理方面的做法。针对绍兴饮用水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提出了深化水源保护、提高出厂水品质、优化到户水质等“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流程”的饮用水安全及治理提升的建议。

李仿[9](2018)在《江阴市二次供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及改造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环境基础。近年来,由于高层建筑的剧增,二次供水已经成为了我国集中供水的主要方式之一,住宅供水压力显着。由于我国的供水管网大多修建于上个世纪,因时代的限制,管道材质大多数为金属材质,常年置于潮湿的地下环境,容易被腐蚀。导致输水过程中水中的色度和浊度增加,呈现污染状况:这些问题使得居民陷入饮用水危机,引起居民用水的恐慌。所以建立安全、可靠、合理的饮用水二次供水优化系统,并对水质污染来源进行合理处置,做到统建统管,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民生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针对江阴城区的二次供水情况展开调查,并且分析影响二次供水水质的原因,采用定时定区域对于代表新的二次供水进行采样并且分析水质变化情况,并且勘察现场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状况,主要从管道腐蚀结垢和沉积物及微生物繁殖分析,进一步针对设备或管道内壁材质进行调研,结合外界原因及二次供水管理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从二次供水的水箱、管道、设备以及其他设施等因素调查,将水质的指标变化与实际因素结合,找寻合理的优化方案,在二次供水设计中应根据环境因素科学合理的选择供水方式、供水设备、管道、水箱,合理优化配置选择最优化供水方式,做到实时监控、实时分析、实时管理的原则,采用统建统管的形式统一建设、运行、维护策略,明确责任主体,保证二次供水用户的安全。以典型项目香树湾花园为例,针对该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现状、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水质安全性和能耗方面进行研究,针对该项目的具体问题进行合理改造,改造完成后,对运行过程进行连续7个月的数据监测,并与之前的未改造数据进行对比,比较水质的变化情况,并对能耗进行进一步评价,发现二次供水系统在改造后无论是水质还是用电的能耗都远远好于为改造前,例如浊度从改造前平均值1.30下降到0.60,余氯从改造前的0.18升到了改造后的0.35,每年能节约电费109395.2元。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对统建统管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从实际应用效果、安全性、经济性、时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证实了统建统管不论从水质安全性还是从能耗消耗性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针对江阴水司打造出一条二次供水统建统管的新路。

蔡凌[10](2017)在《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法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国内外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员安全及生态环境等都产生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对保障社会安定和人员安全、维护经济发展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由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十分复杂,相关研究仍然较为匮乏,应急方法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成果有限,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程度不够。因此对目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案例、技术及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对应急技术进行评估与筛选并构建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对提高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的决策效率,减少经济损失,降低人员伤害风险,避免二次污染都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突发环境事件案例的调研、分析,从应急执行的角度,针对现场应急的技术选择、污染预防、安全保障、环境监测等方面及应急废物处置所包含的废物现场收集、运输、存储,直到最终处理处置等诸多环节的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首次建立了以高效环境应急管理为导向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有效避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风险。其次,本研究以化学品事故特别是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突发环境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现行的危险化学品分类体系进行分析,指出了现行化学品名录及分类体系与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需求间存在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及应急废物处理处置工作需求的化学品分类体系。最后,在化学品分类体系构建完成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法对各种应急技术进行归类、总结和适用性分析;采用演绎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对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情形及各种情形下产生的应急废物性质进行了分析预测,并进而针对各种污染情形提出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选择方案及应急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选择方案,构建完成了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处置技术库,该成果是对原有相关成果的深化与完善。其三,本研究建立了以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技术评价方法,用于评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应急废物处置技术或技术方案。在选取评价技术指标时,综合考虑现场应急技术应用及应急废物处置技术应用的特征与需求后,选取了技术性能、环境影响、经济成本、社会影响等指标作为一级评价指标,进而构建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该方法为首次建立的简便快捷的技术评价方法,兼具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性及专家打分法的针对性和快捷性,并规避了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其评价结果可用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或应急技术方案的选择。同时,本研究立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需求,以化学品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决策为主要研究方向,为提高该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效率,本研究在综合前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技术、模拟分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技术进行了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的研究,构建的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情况预测,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生成,多方案比选等功能,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预测结果的可视化表达,该系统的应用可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极大的实用意义。最后,本研究相关成果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过程中进行了应用,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为该次事故的应急及事故产生的高浓度含氰废液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二次加压供水污染事故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次加压供水污染事故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背景
    1.1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需求
        1.1.1改善民生需求
        1.1.2未来发展趋势
    1.2老旧小区供水系统现状
        1.2.1供水现状规模
        1.2.2供水方式
        1.2.3供水各方主体责任
        1.2.4供水改造现状及模式
    1.3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政策支持
        1.3.1国家政策
        1.3.2地方政策
        1.3.3相关法规与规范性文件
第二章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2.1供水问题
        2.1.1水质二次污染
        2.1.2水压难以保障
        2.1.3用水量统计困难
        2.1.4泵房布置不合理
        2.1.5供水方式陈旧
        2.1.6配套设施老旧
        2.1.7维修效率较低
    2.2改造资金来源问题
        2.2.1旧改资金来源
        2.2.2运行维护资金
    2.3改造实施问题
        2.3.1改造实施标准不统一
        2.3.2改造实施技术方案不匹配
        2.3.3供水设施改造牵头组织协调难
        2.3.4供水设施基础资料缺失
        2.3.5管网改造施工难度大
        2.3.6泵房改造空间狭窄
        2.3.7改造期间影响居民用水
    2.4改造后运行维护服务问题
第三章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方案
    3.1改造标准及流程
        3.1.1改造标准
        3.1.2改造流程
    3.2实施方案/解决方案
        3.2.1供水安全保障措施
        3.2.2泵房改造方案
        3.2.3管理水平提升方案
第四章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建议
    4.1政策引领支持
    4.2行业辅助推广
        4.2.1物业行业协会
        4.2.2其他相关行业协会
    4.3各方推动落实
        4.3.1业主方
        4.3.2物业服务企业
        4.3.3供水改造服务企业
    附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试点示范工程及产业化推广
结语

(2)基于微博数据的二次供水公众关注及情感倾向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二次供水的公众关注研究
        1.2.2 二次供水的公众情感倾向研究
        1.2.3 大数据在公众关注和情感倾向研究中的运用
        1.2.4 文献梳理小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二次供水
        2.1.2 公众与主体
        2.1.3 公众关注
        2.1.4 情感倾向
        2.1.5 社交媒体与微博
    2.2 理论基础
        2.2.1 框架理论
        2.2.2 扎根理论
        2.2.3 认知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
        2.2.4 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
    2.3 大数据技术基础
        2.3.1 网络爬虫技术
        2.3.2 文本挖掘技术
3 二次供水公众互动的扎根理论研究
    3.1 研究框架
    3.2 扎根的适用性分析
    3.3 数据收集与描述
    3.4 数据分析
        3.4.1 开放性编码
        3.4.2 主轴编码
        3.4.3 选择性编码
    3.5 理论阐述
        3.5.1 二次供水主体互动模式理论阐述
        3.5.2 公众关注与情感倾向的关系阐述
    3.6 本章小结
4 二次供水公众关注及影响因素研究
    4.1 公众关注分析
        4.1.1 公众总体关注分析
        4.1.2 主体分类分析
        4.1.3 不同主体关注分析
    4.2 公众关注影响因素研究
        4.2.1 理论基础
        4.2.2 作用机理
        4.2.3 因素假设
        4.2.4 模型构建
        4.2.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2.6 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二次供水公众情感倾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5.1 公众情感倾向分析
        5.1.1 情感倾向的度量
        5.1.2 不同主体情感倾向分析
        5.1.3 不同地区情感倾向分析
    5.2 公众情感倾向影响因素研究
        5.2.1 理论基础
        5.2.2 因素假设
        5.2.3 模型构建
        5.2.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5.2.5 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1 公众关注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6.1.2 公众情感倾向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3)基于网络拓扑分析的城市供水管网脆弱性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小结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供水管网脆弱性评估基础理论
    2.1 脆弱性评估基本思路
    2.2 管网的脆弱性识别
        2.2.1 管网脆弱性概念
        2.2.2 管网脆弱性评估范围
        2.2.3 脆弱性评估的原理
        2.2.4 脆弱性评估的主要方法
    2.3 图论的基本概念
        2.3.1 图
        2.3.2 图的路与圈及其连通性
        2.3.3 图的矩阵表达
    2.4 小结
3 供水管网水力脆弱性评估
    3.1 影响管网水力脆弱性的因素
    3.2 管网水力脆弱性评估模型
        3.2.1 管段水力脆弱性评估模型
        3.2.2 管网系统水力脆弱性评估模型
    3.3 水力参数计算
        3.3.1 水力计算基础方程
        3.3.2 管网计算方法分类
        3.3.3 事故工况下管网水力计算
        3.3.4 管网模拟工具
    3.4 管网模型的建立
        3.4.1 管网模型属性
        3.4.2 EPANET模型构建
    3.5 管网水力脆弱性评估模型流程
    3.6 水力脆弱性模型算例
    3.7 敏感性分析
    3.8 算法与程序
    3.9 小结
4 供水管网水质脆弱性评估
    4.1 影响水质脆弱性的因素
    4.2 管网水质脆弱性评估模型
        4.2.1 管段水质脆弱性评估模型
        4.2.2 管网系统水质脆弱性评估模型
    4.3 水质参数求解
        4.3.1 管网水质计算基础
        4.3.2 软件模拟工具
    4.4 管网水质脆弱性评估模型流程
    4.5 算法程序
    4.6 管网脆弱性评估模型
        4.6.1 脆弱性评估模型
        4.6.2 模型的应用
    4.7 小结
5 悦来生态城再生水管网脆弱性评估
    5.1 悦来生态城再生水管网概况
        5.1.1 悦来生态城概况
        5.1.2 生态城再生水概况
    5.2 管网系统水力脆弱性评估
        5.2.1 EPANET管网模型的建立
        5.2.2 正常工况水力模拟分析
        5.2.3 事故工况水力模拟分析
        5.2.4 管网水力脆弱性评估
    5.3 管网系统水质脆弱性评估
        5.3.1 管网水质模拟
        5.3.2 管网水质脆弱性评估
    5.4 管网脆弱性降低与控制
        5.4.1 管网方案经济比较模型
        5.4.2 方案一管网评价
        5.4.3 方案二管网评价
        5.4.4 方案三管网评价
    5.5 基于脆弱性分析的生态城再生水管网风险管理
        5.5.1 管段水头损失最小路径指标分析
        5.5.2 管段水力脆弱性指标分析
        5.5.3 生态城管网水力风险管理建议
        5.5.4 生态城管网水质风险管理建议
    5.6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表1
附表2
致谢

(4)花都区供水安全性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资源概况
        1.2.1 全球水资源概况
        1.2.2 我国水资源概况
    1.3 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意义
        1.3.1 水与健康
        1.3.2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社会意义
    1.4 国内外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研究现状
    1.5 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变迁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花都区供水系统基础资料
    2.1 花都区城市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2.1.2 气候水文
    2.2 花都区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2.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2.2.2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2.3 花都区城市供水系统概况
        2.3.1 供水水厂
        2.3.2 供水加压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花都区城市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供水水源系统
        3.1.1 主要水源地
        3.1.2 水源地水质
    3.2 供水水厂系统
        3.2.1 城区供水水厂制水工艺
        3.2.2 其他镇级水厂处理工艺
        3.2.3 花都区近年售水量
    3.3 供水管网系统
    3.4 供水管理
        3.4.1 供水水价
        3.4.2 供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花都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对策
    4.1 花都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发展定位
    4.2 花都区未来供水需求预测
        4.2.1 用水量预测方法
        4.2.2 花都区未来供水需求预测
    4.3 花都区供水安全保障对策措施
        4.3.1 优化供水水源
        4.3.2 强化净水工程
        4.3.3 完善供水管网
        4.3.4 供水管理信息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成都市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二次供水
        2.1.2 卫生服务监管
    2.2 相关理论
        2.2.1 政府监管理论
        2.2.2 街头官僚理论
第三章 成都市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成都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的现状分析
        3.1.1 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的职责
        3.1.2 二次供水经营单位现状
        3.1.3 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的人员配置
    3.2 成都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存在的问题
        3.2.1 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的法律依据不足
        3.2.2 二次供水设施责任单位主体不明确
        3.2.3 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的执法力量薄弱
        3.2.4 二次供水的执法效率较低且交叉执法
第四章 成都市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的立法滞后
    4.2 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的多部门分割
    4.3 二次供水卫生监管队伍能力不强
    4.4 社会和第三方监督不到位
第五章 国内其他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做法及经验启示
    5.1 北京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做法
    5.2 上海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做法
    5.3 杭州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做法
    5.4 三个城市的经验启示
第六章 完善成都市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的对策建议
    6.1 健全二次供水卫生监管法律法规
        6.1.1 全面推行依法监管
        6.1.2 开展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立法
        6.1.3 加大饮用水卫生法规的宣传力度
        6.1.4 加强二次供水管理者的法律培训
    6.2 完善二次供水卫生监管体制
        6.2.1 推进饮用水监管体系建设
        6.2.2 加强卫生监管体制顶层设计
        6.2.3 明确二次供水卫生执法监管主体
    6.3 加强二次供水卫生监管队伍建设
        6.3.1 科学配置卫生执法人员
        6.3.2 加强卫生执法人员培训
        6.3.3 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
        6.3.4 加强卫生监管人员的监督
    6.4 强化卫生监管主体与第三方的合作
        6.4.1 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管理
        6.4.2 引入第三方自治组织以提高监管效率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微波辅助稻壳基吸附剂制备及应对水源地镉污染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我国突发镉污染现状分析
        1.3.1 水体镉污染来源及危害
        1.3.2 我国突发镉污染事故概述
        1.3.3 我国突发镉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
    1.4 突发镉污染应急处置技术现状分析
        1.4.1 水体除镉技术研究进展
        1.4.2 水体除镉技术的应急适用性分析
    1.5 突发镉污染应急吸附材料现状分析
        1.5.1 用于水体除镉的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1.5.2 吸附材料的应急除镉适用性分析
        1.5.3 微波辅助改性吸附材料制备的研究进展
    1.6 环境技术评估方法现状分析
        1.6.1 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1.6.2 模糊集理论
    1.7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7.1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1.7.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微波辅助黄原酸化改性吸附材料的制备
        2.2.2 材料性能表征方法
        2.2.3 改性生物质材料的吸附实验
        2.2.4 改性生物质材料的混凝实验
        2.2.5 水样分析方法
    2.3 响应曲面分析方法
        2.3.1 过程变量及响应变量识别
        2.3.2 实验设计选择
        2.3.3 模型参数确定
        2.3.4 方差分析
    2.4 吸附模型分析方法
        2.4.1 吸附动力学模型
        2.4.2 吸附等温线模型
        2.4.3 吸附热力学模型
第3章 微波辅助快速制备RH_(MW)-Mg及性能表征
    3.1 引言
    3.2 基于微波辐射的RH_(MW)-Mg制备原理
    3.3 响应曲面法优化RH_(MW)-Mg制备工艺
        3.3.1 制备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3.3.2 制备过程影响因素优化
    3.4 材料性能表征
        3.4.1 表面官能团结构分析
        3.4.2 表面形貌特征分析
        3.4.3 元素含量分析
        3.4.4 零电荷点测定
        3.4.5 吸附机制探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RH_(MW)-Mg的吸附-混凝体系应用于净水厂应急除镉研究
    4.1 引言
    4.2 RH_(MW)-Mg应用于净水厂应急除镉的可行性研究
        4.2.1 pH适应性分析
        4.2.2 吸附速率分析
        4.2.3 吸附温度分析
        4.2.4 对其它重金属的吸附
        4.2.5 共存离子影响分析
        4.2.6 与其它生物质材料综合对比分析
    4.3 基于RH_(MW)-Mg的吸附-混凝体系除镉性能研究
        4.3.1 RH_(MW)-Mg最大投量探究
        4.3.2 吸附-混凝体系除镉工艺参数确定
    4.4 吸附-混凝体系除镉的污泥稳定性评估
    4.5 吸附-混凝体系的广泛适用性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模糊多准则群决策模型的净水厂含镉污泥处置技术筛选研究
    5.1 引言
    5.2 处置技术方案库的建立
        5.2.1 固化-安全填埋技术
        5.2.2 焚烧技术
        5.2.3 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
        5.2.4 金属回收技术
    5.3 处置技术评估体系的构建
        5.3.1 评估指标选择
        5.3.2 基于循环修正的Group-G1 指标赋权
    5.4 区间模糊群决策技术评估模型的建立
        5.4.1 基于广义区间梯形模糊数的专家意见模糊化表示
        5.4.2 模糊决策矩阵的标准化
        5.4.3 专家权重计算
        5.4.4 基于HOWA加权算子的专家决策意见聚合
        5.4.5 基于Fuzzy-TOPSIS的方案排序
    5.5 不确定性分析
    5.6 模型普适性评估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城市居民小区二次供水系统节能研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
        1.1.2 二次供水改造提升工程简介
    1.2 二次供水设施现状分析
        1.2.1 水质二次污染问题堪忧
        1.2.2 供水压力设计偏于保守
        1.2.3 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与维护
    1.3 建筑给水系统参数选择探究
    1.4 当前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备节能方面研究
        1.4.1 国内对居民住宅用水量的研究
        1.4.2 目前二次供水设备变频技术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4.3 二次供水改造中高位水箱的优化设计
        1.4.4 恒压变频和变压变频供水两种控制方式的比较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 课题来源
    1.7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济南市二供设施基本情况及改造试验区概述
    2.1 二次供水设施基本情况
        2.1.1 国家及地方针对二次供水的政策法规
        2.1.2 济南市新建二次供水基本情况
        2.1.3 已建成二次供水基本情况
    2.2 改造试验区基本概况
    2.3 试验设备的介绍
        2.3.1 流量计的分类及选用原则
        2.3.2 电磁流量计的使用及测量原理
        2.3.3 电磁水表的校准及检测报告
第3章 二次供水系统用水量变化规律研究
    3.1 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情况分析及选取设计参数的讨论
        3.1.1 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情况分析
        3.1.2 设计参数探究
    3.2 周用水量及月用水量变化规律的分析
        3.2.1 周用水量变化规律
        3.2.2 月用水量变化规律
        3.2.3 温度对水量消耗的改变
    3.3 瞬时流量的频率分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次供水系统的优化研究
    4.1 供水方式的优化
        4.1.1 原有供水方式
        4.1.2 供水方式的改造
    4.2 变频恒压供水简介
        4.2.1 变频恒压供水
        4.2.2 变频节能原理
    4.3 生活给水系统泵组优化
        4.3.1 设计值与实测值对比
        4.3.2 泵组优化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峰谷电价对二次供水运行影响分析
    5.1 济南市峰谷电价相关政策
    5.2 峰谷电价下用水量参数的优化
    5.3 峰谷电价下对高位水箱供水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5.4 峰谷电价下二次供水设计方案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市二次供水方式改造优化研究
    6.1 二供改造项目原有供水方式分类
    6.2 主要供水方式节能改造分析
        6.2.1 设备选型原则
        6.2.2 主要供水方式对比分析
    6.3 改造案例分析
        6.3.1 改造案例基本情况
        6.3.2 改造后节能分析
    6.4 住宅高位水箱的保留与使用
        6.4.1 高位水箱存在的必要性
        6.4.2 高位水箱的留用条件及防污染措施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城市饮用水安全及治理研究 ——以绍兴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可能的不足
第2章 城市饮用水安全及治理的基础理论
    2.1 概念基础
        2.1.1 城市饮用水安全
        2.1.2 供水系统
    2.2 健康风险评价
        2.2.1 饮用水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的形成和发展
        2.2.2 安全、健康饮用水的定义探讨
        2.2.3 安全、健康饮用水的内涵探讨
        2.2.4 安全、健康饮用水的综述
    2.3 理论基础
        2.3.1 公共产品理论
        2.3.2 外部性理论
第3章 绍兴市饮用水安全及治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绍兴市饮用水水源安全及治理情况
        3.1.1 饮用水水源的基本情况
        3.1.2 饮用水水源安全与治理的制度支持
        3.1.3 饮用水水源生态补偿情况
    3.2 绍兴市“三厂并行”安全及治理情况
        3.2.1 水厂的基本情况
        3.2.2 水厂水质安全管理与防护
        3.2.3 饮用水水质安全应急保障
    3.3 绍兴市饮用水管网安全保障及治理情况
        3.3.1 饮用水管网基本情况
        3.3.2 二次供水管理基本情况
        3.3.3 用户端水质调查及保障研究
第4章 绍兴市饮用水安全及治理经验
    4.1 “黄水”问题及解决途径
        4.1.1 “黄水”问题的原因分析
        4.1.2 “黄水”问题的解决途径
    4.2 绍兴市“大冰冻”问题及解决途径
        4.2.1 “大冰冻”问题的原因分析
        4.2.2 “大冰冻”问题的实战情况
        4.2.3 构建“大冰冻”问题保障体系
    4.3 绍兴的“智慧管网”经验
        4.3.1 “智慧管网”概况
        4.3.2 供水管网运行管理及漏损控制做法与成效
第5章 绍兴市饮用水安全及治理研究的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水源保护
        5.1.2 净水处理
        5.1.3 管网管理
    5.2 建议
        5.2.1 深化水源保护
        5.2.2 提升出厂水品质
        5.2.3 优化到户水质
参考文献
致谢

(9)江阴市二次供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及改造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二次供水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国外二次供水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国内二次供水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二次供水类型以及影响水质的因素分析
        1.3.1 常见二次供水类型调查分析
        1.3.2 按输水管道材质分类
    1.4 二次供水现状调查分析
    1.5 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原因分析
        1.5.1 腐蚀结垢和沉积物的污染
        1.5.2 微生物繁殖对水质的污染
        1.5.3 设备或管道内壁材质的污染
        1.5.4 水体营养物质和外界原因造成的污染
        1.5.5 二次供水管理问题
    1.6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课题来源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备与工艺流程
        2.1.1 实验装置
        2.1.2 进水水质
    2.2 测定项目与分析仪器
        2.2.1 测试项目
        2.2.2 实验药剂
        2.2.3 测试仪器
    2.3 相关分析方法
        2.3.1 采样与样品保存
        2.3.2 余氯衰减测试
        2.3.3 常规理化指标测试方法
        2.3.4 微生物计数方法
        2.3.5 扫描电镜与原子力显微镜表征法
第3章 江阴市二次供水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引言
    3.2 江阴市二次供水现状
        3.2.1 江阴市供水条件分析
        3.2.2 二次供水水质监测
        3.2.3 二次供水管理实践
    3.3 影响江阴市二次供水的因素
        3.3.1 二次供水水箱的影响
        3.3.2 二次供水管道设施的影响
        3.3.3 二次供水水泵的影响
        3.3.4 其他二次供水设施问题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江阴市二次供水设施优化措施研究
    4.1 引言
    4.2 二次供水方式的优化选择
    4.3 二次供水系统的优化设计
        4.3.1 泵房的合理布置及管理
        4.3.2 进出水管道的优化设计
        4.3.3 水箱材料的优化选择
    4.4 二次供水设施的合理运行管理
        4.4.1 二次供水设施的数据采集
        4.4.2 二次供水设施的统建统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江阴市香树湾小区优化运行措施实际运用
    5.1 引言
    5.2 二次供水方式改造实际案例分析
        5.2.1 选择改造案例介绍
        5.2.2 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5.2.3 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5.3 二次供水措施优化的实际运用
        5.3.1 项目调查及方案设计
        5.3.2 二次供水方式优化选择
    5.4 二次供水优化系统的水质评价与经济评价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法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与研究进展
        1.2.2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1.2.3 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全过程管理研究
    2.1 引言
    2.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分析
    2.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全过程管理流程
        2.3.1 应急废物处置准备工作
        2.3.2 应急废物的现场收集
        2.3.3 应急废物的运输管理
        2.3.4 应急废物的厂内管理及处理处置
    2.4 加强应急废物处理处置管理能力建设的相关建议
        2.4.1 地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建议
        2.4.2 应急废物处置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建议
        2.4.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研究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库构建
    3.1 引言
    3.2 适于突发事件应急的化学品分类研究
        3.2.1 我国危险化学品分类体系的衍变
        3.2.2 适于突发事件应急的危险化学品分类
    3.3 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情形及后果分析
        3.3.1 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情形分析
        3.3.2 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情况预测
    3.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及废物产生情况分析
        3.4.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废物产生情况分析
        3.4.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适用性分析
    3.5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库构建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技术评价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评价方法的确定
        4.2.1 常用技术评价模型应用特点分析
        4.2.2 应急技术评价方法的确定
    4.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评价方法构建
        4.3.1 评估指标选取的原则
        4.3.2 评价指标体系整体逻辑层次性原则
    4.4 技术评价方法建立
        4.4.1 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4.4.2 制定专家评定表
        4.4.3 技术评价方法计算
        4.4.4 应急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评价评分准则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5.1 引言
    5.2 系统需求分析
        5.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5.3 系统结构
        5.3.1 系统体系结构
        5.3.2 系统功能结构
    5.4 系统设计
    5.5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5.5.1 文件管理模块
        5.5.2 处置单位信息检索模块
        5.5.3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污染情形预测模块
        5.5.4 事故应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生成与比选模块
        5.5.5 事故应急废物处置运输最佳路径选择模块
        5.5.6 事故应急法律法规标准查询模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含氰废液应急处置案例研究
    6.1 引言
    6.2 事故概述
    6.3 需求分析
    6.4 含氰废液处理处置单位选择
    6.5 含氰废液处理处置的全过程管理
        6.5.1 含氰废液现场收集管理
        6.5.2 含氰废液转运管理
        6.5.3 含氰废液接收管理
        6.5.4 含氰废液应急处置管理
    6.6 含氰废液处理处置过程
        6.6.1 含氰废液处理技术选择
        6.6.2 含氰废液处理技术选择
    6.7 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示范
        6.7.1 基于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的高浓度含氰废液处理技术研究
        6.7.2 高浓度含氰废液快速分析平台构建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
    7.1 研究总结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库
附录B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操作指南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二次加压供水污染事故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问题研究[A].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2]基于微博数据的二次供水公众关注及情感倾向影响因素研究[D]. 鲁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3]基于网络拓扑分析的城市供水管网脆弱性评估研究[D]. 黄常. 重庆大学, 2019(01)
  • [4]花都区供水安全性问题及对策研究[D]. 罗伟波. 广州大学, 2019(01)
  • [5]成都市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云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6]微波辅助稻壳基吸附剂制备及应对水源地镉污染控制研究[D]. 曲建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7]城市居民小区二次供水系统节能研究与优化[D]. 王允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8]城市饮用水安全及治理研究 ——以绍兴市为例[D]. 钱妍婕.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9]江阴市二次供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及改造优化策略研究[D]. 李仿.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10]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法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D]. 蔡凌. 天津大学, 2017(01)

标签:;  ;  ;  ;  

二次加压供水污染事故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