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目标——湘潭电化集团全面推行指标比对管理

设定目标——湘潭电化集团全面推行指标比对管理

一、设定目标——湘潭电化集团全面实施指标比较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天[1](2021)在《基于EVA-BSC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以保利联合为例》文中提出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通过,该文件的发布唱响了国企改革的主旋律。2019年,随着《中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的出台以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被提出要加快进行研究和制定,越来越多的国企加入到改革浪潮之中。由于现有的、较为常用的业绩评价体系存在诸多不足,难以与企业的战略、价值相结合并将其作为量化的指标,因此,如何形成可以对企业战略、价值等综合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的新的业绩评价体系来对混改公司进行评价是混改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原有的业绩评价体系下,将不同的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弥补每个体系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新的业绩评价体系,有助于公司深刻了解其短板,帮助其调整公司战略,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经济增加值在计算过程,既考虑了公司的全部成本,即在考虑债务成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加入了权益成本的计算。因此,EVA较传统财务指标来说更加真实。平衡计分卡则以公司战略为导向,从财务、非财务;内部、外部维度对企业进行综合考量,但其财务维度一般不包含经济增加值。因此,若能将这两种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形成的新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全方位地反映公司的业绩情况。在本文中,选取保利联合为案例公司,保利联合混改分为三步:集团层面联合重组,保利集团对原久联集团以股权加现金对其进行增资,实际控制人由地方国资委转变为国务院国资委;控股股东对利用自身资源整合优势收购优质民爆资产;第三步,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向控股股东、民企集团及相关公司增发股票,收购原保利集团拥有的民爆资产,实现上市公司民爆资产的整体上市,从而提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规模及核心竞争力。本文在介绍保利联合混改之后,对保利联合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进行介绍,并以其为基础,对公司近四年的考核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指出公司原有业绩评价体系的弊端。之后介绍将EVA和BSC相结合并用于保利联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基于保利联合的公司战略以及构建新业绩评价体系涉及到的全面性、层次性和战略性原则,明确了公司的战略并绘制了公司的战略地图。保利联合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民爆企业,根据其战略,本文从四个维度将其总体战略进行分解。财务维度的目标为提高盈利、偿债、发展、营运四个方面的能力,客户维度的目标为提升企业知名度、提升服务质量最终提高市场占有率,内部流程维度的目标为创新生产、加强技术资源整合、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目标为加强才人队伍建设和加强员工安全意识。通过以上四个维度构建出新的可量化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新业绩评价体系。接着,以保利联合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54家公司作为样本公司,构建因子分析模型,通过EVA-BSC业绩评价体系分析选出15个相关指标,并将样本公司2017年-202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降维,得到6个公因子,这6个公因子可以体现EVA-BSC业绩评价体系的综合信息,通过对公因子分别打分及计算综合得分。最后,通过因子排名和综合得分排名来对保利联合混改前后的业绩表现进行评价。通过研究将EVA-BSC体系引入保利联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的业绩在行业中的变化,发现该公司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发展较好的方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即价值创造能力不足、营运能力较差以及市场竞争力不足这三个问题,并根据这三个问题提出了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强化激励机制,形成公司、员工利益共同体;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利用实控人资源整合优势,加快行业整合进度;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完善治理、决策机制五条建议。

王鹏飞[2](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费锦华[3](2021)在《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及成因研究 ——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不仅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应遵循绿色发展、协同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然而现有关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较少关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少数考察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多采用将地区污染物按比例折算为企业非期望产出的做法,不仅无法真实判断企业绿色发展质量,更易因“搭便车”行为造成“公地悲剧”。重污染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污染的主要排放源。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发展问题受到重视,节能减排成效显着。然而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企业间差异的加剧,使企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现有关于重污染企业绿色发展质量的测算亟需调整,同时准确量化企业绿色发展差异,探究如何缩小重污染行业的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中之重。上述问题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借助不同的测算模型,纳入多种非期望产出,以全面准确测算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另一方面积极考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现状及影响因素,均为本文提供了积极借鉴。然而现有文献在准确衡量企业污染排放、量化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大小、来源,及从差异视角探究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方面仍存在不足与缺失。因此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算、差异来源与差异成因的相关研究。随着排污收费制度日益规范化,排污费成为综合反映企业污染排放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借助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将排污费作为非期望产出,以准确衡量融合经济理性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企业绿色发展质量。同时,为推动企业绿色发展质量的协同提升,本文进一步借助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探究重污染行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大小及来源。考虑到已有文献研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前因要素时,多聚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机制,忽视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的考察。为此,本文借助二次指派程序,从结构组成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两个视角考察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成因,为缩小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构建企业发展质量协同提升的新格局提供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呈类“N”型变化趋势,相对差异及绝对差异均有扩大趋势。(3)结构组成因素视角下,缩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和技术进步变化差异均有助于降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企业内部因素视角下,缩小企业在企业竞争地位、资产利用率和成长性之间的差异有助于降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而扩大盈利能力差异可实现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均衡发展。本文通过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研究,一方面将企业盈利目标与环保责任相结合,准确测算了重污染行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另一方面深入剖析了重污染行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及其成因。同时从企业战略决策和政府政策引导两个方面提出了研究启示,因此本文不仅为后续关于企业绿色发展的相关研究拓展了新思路,同时对实现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协同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甜[4](2021)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价格波动传导时序网络研究》文中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市场能反映该产业链上各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在产业链上所处地位。本文选取万德数据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包含的76支股票2008年至2019年日收盘价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月度和季度为时间尺度将数据进行分割,形成各个子模块,各子模块以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矩阵为基础,以每支股票作为节点,若两支股票价格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存在一条边,且格兰杰因指向格兰杰果,构建每月、每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价格格兰杰因果关系复杂网络。在复杂网络的基础上,提取复杂网络的入度值、出度值、中介中心性、接近中心性、聚类系数等指标分别构建各个指标对应的月度和季度时序网络,并分析网络中重要节点随时间波动的地位演变规律。这项研究不仅能够明确随时间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股票地位的演变,也能为该产业链股票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时间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支股票价格波动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中游股票价格主导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价格的波动,上游股票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下游股票在2019年度影响力逐渐增大;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价格时序网络更能体现产业链总体变化趋势;重要节点(股票)的影响力演变存在波动性。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投资者而言,在进行投资时应着重关注中游股票价格的波动,若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进行长期投资,则需要将研究尺度放宽到季度以上为宜,且投资者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进行投资时,可以考虑进行组合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曹雅莉[5](2020)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研究 ——基于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系统梳理了企业研发效率的国内外文献,结合样本企业的投入产出情况,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研发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其次,通过对传统DEA模型和改进DEA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本论文最终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的计量研究方法,选取投入产出和环境变量构建研发效率指标体系。再次,利用146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2013-2018年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结果表明:经过SFA模型的调整后,研发规模效率的无效导致了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研发综合效率的低下,且相较于模型调整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历年研发效率值达到DEA有效的公司数均有所减少。从全要素生产率年度变动上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2013-2018年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7.9%,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随着年度发展整体呈现“U”型的态势。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三类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一体化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最高,全要素增长率居中;新能源车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次之,全要素增长率最高;锂电池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和全要素增长率均最低。最后,根据对比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有利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周璇[6](2020)在《环保税对化工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复杂的外部环境让企业意识到盲目扩张经济生产只会浪费更多资源,导致加剧社会面临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的危机。过去企业只重视利益最大化,但显然这种短视行为忽视了污染造成的巨额社会成本,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义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重视节能减排。环保税经历六年讨论也终于在2018年得以出台,环保税对企业的影响,尤其是对重污染企业产生的影响更具有研究意义。与其他行业相比,化工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化工行业受环保税的影响。而衡量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企业竞争力,且由于竞争力中包含的信息较为全面,因此将环保税对企业的影响转换为环保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环保税开征现状、开征环保税宏微观效应以及环保税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等几个方面梳理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对其进行了述评。接着,对外部性理论、双重红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企业竞争力等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另外,进一步将企业竞争力细分为经济类指标、技术创新类指标、人力资本三大类,并分别分析环保税对这三类指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环保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实质上是利用了环保税释放的双重红利,研究表明征收环保税不仅能够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还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然后,选取我国化工行业8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提出了构建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原则,结合化工企业特点设计了一套由11项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企业规模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经营能力指标、研发创新能力指标、人力资本指标。采用因素分析法来计算企业竞争力综合得分。首先利用原始指标特征值大于1的特点确定公共因子;再结合主成份得分系数表计算出公共因子得分,并利用方差贡献率占比计算出综合得分。最后根据竞争力的排名结果深入剖析了化工企业竞争力发展现状。再者,采用实证分析法来研究环保税对化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先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利用相关分析法考察环保税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关系,再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法研究环保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情况。由于环保税实施时间较短,只能获取一年的数据,因此本文借鉴国外征收范围,结合我国实际,利用排污费、河道管理费以及堤围费等税费作为环保税实施前三年的替代变量。分析2015-2018年相关税费实施征收情况,环保税正式开征以后,税负相较前三年有所下降。可以看出,实际上环保税的开征并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是为了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环保经济。因此本文进一步利用OLS模型来研究环保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征收环保税对企业竞争力有正向影响。然而由于模型受到异方差的影响,本文将模型进行修正,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环保税对企业竞争力有显着正向影响。可以推断出环保税的双重红利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是存在的。但是环保税对企业竞争力的正向影响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征收的税额不宜过重,需要在增加的环保成本与释放的双重红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最后,研究结果表明征收环保税导致公司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企业盈利空间面临挤压、公司内部管理面临挑战以及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面临两难等三个方面。并根据上述分析以及公司面临的挑战提出进一步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环保投入,安装环保监测设备;加强废物的二次循环利用,建立新厂考虑环保因素;污染物集中处置,符合排放标准合理;提高治理水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建立绿色产业链;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加强员工培训和内部协调,以及引进新型能源,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兼并重组。

汪沁[7](2020)在《基于SBM-Tobit模型的化工企业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逐步实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建美丽中国的观念已经渗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之中。作为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的“两高一剩”行业,化工行业环境表现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现有文献大多从宏观层面或者中观层面对中国工业环境效率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微观层面对化工企业环境效率的研究鲜少。本文通过收集我国化工行业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其环境保护成果,比较分析其差异的原因。本研究对于指导化工企业提升环境绩效、走绿色发展之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化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17-2018年化工企业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定,对化工企业环境效率现状进行分析。分别从化工企业子行业和股权性质两个角度,分析化工不同子行业和不同股权性质化工企业环境效率现状及差异。接着,对化工企业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进行比较,进一步考察环境污染对效率的影响。最后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化工企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7-2018年我国化工企业环境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且化工行业不同子行业环境效率存在差异,其中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和化学农药制造业的环境效率水平最低。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环境效率差异显着,其中国有企业环境效率水平最低。化工企业环境效率略低于企业经济效率,近半数企业属于经济效率低-环境效率低类型企业。技术水平、地区环境规制、企业股权性质、企业所属子行业以及资本劳动比均对环境效率产生了显着的影响。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从企业微观数据出发,对化工企业的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分别从化工子行业和股权性质两个视角,研究了不同企业环境效率之间的差异,丰富了企业环境会计的研究;第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结合化工企业环境效率的分析结果,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管理者提供环境治理的新思路。

邱倚天[8](2020)在《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高速发展的代价是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环境状况恶化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脚步,同时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环保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举措,面对新常态,推动节能环保行业发展已经是必然选择。这也是推进节能减排、加快绿色经济发展、有效应对环境变化、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要求和必然要求。“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产业结构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节能环保行业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技术不成熟,长期健康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国内学者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必须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科研投入,用以指导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绩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效率,甚至影响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企业长久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发展思路,还能帮助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本文针对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分析行业的具体财务绩效现状,归纳总结影响行业内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因素。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节能环保产业的理论研究及发展现状,阐述了常用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针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一套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国内175家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2018年度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影响其财务绩效的关键因素,并将行业内各细分领域的情况进行了横向对比。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分别从公司层面及政策层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周游[9](2019)在《湖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变化标志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跨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同时我国社会责任的成长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但是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现象仍然频频发生,产品质量存在缺陷、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以及劳工爆发冲突等问题依旧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建立起督促企业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仍有许多企业觉得承担社会责任会使企业的额外支出增多,使财务绩效水平降低,进而阻碍其发展。湖南省作为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地区之一,近年来经济水平快速提高,其发展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湖南省企业的发展,本文从湖南省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与财务绩效两者的关系出发,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试图找到提高和完善湖南省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平衡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方法和策略。本文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的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发现与研究二者相关性密切相关的理论有企业公民理论、企业产权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层次社会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首先对湖南省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总结和研究,认为湖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在内容、独立披露率和全面性方面存在问题。然后对企业社会责任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划分为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和社区5个方面,分别针对社会责任整体和上述5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做出假设,即湖南省上市公司履行对上述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会对企业的财务绩效表现起到促进的作用。以2013—2017年湖南省60家A股上市公司5年的数据为样本,财务绩效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社会责任指标选取社会贡献率、总资产净利率、资产利息率、资产工资率、资产纳税率和资产捐赠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稳健性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湖南省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能对企业财务绩效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中承担对股东、政府和社区的责任会显着提高财务绩效水平。最后针对上述结论给出建议:政府要加强社会责任引导与支持;企业应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公众要监督社会责任履行。

莫等闲[10](2018)在《湘潭电化并购湘潭污水厂动因及绩效研究》文中指出并购作为上市公司调整企业发展阶段的手段,表面上来看,是简单的进行产业结构的改变,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方式;实际上,并购是企业在目前大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同时也是企业生产与经营权力发生变动的最有效的途径。其对于合理运用企业资产,合理分配企业自身生产要素,改善和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优势互补和劣势摒弃,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选介绍了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湘潭污水处理厂的基本情况,以及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湘潭市污水处理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湘潭电化科技股份公司进行并购资产重组的原因,以及并购重组对于其自身经营业绩的影响;再次,运用综合财务指标法对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收购湘潭污水处理厂、资产重组前后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与现金流量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及并购前后财务业绩的变化;最后,通过总结该项并购成功案例,分析了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本次并购案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后续类似案例提供经验借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设定目标——湘潭电化集团全面实施指标比较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定目标——湘潭电化集团全面实施指标比较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VA-BSC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以保利联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业绩评价相关概念
        一、经济增加值(EVA)概念
        二、平衡计分卡(BSC)概念
        三、EVA和 BSC相结合的概念
    第二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概念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含义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战略理论
        四、价值管理理论
        五、激励理论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EVA的研究
        二、关于平衡计分卡的研究
        三、关于EVA-BSC的研究
        四、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业绩评价的研究
        五、文献述评
第三章 保利联合混改历程及现行业绩评价体系
    第一节 保利联合公司基本情况
    第二节 保利联合混改介绍
        一、集团层面联合重组
        二、控股股东收购民爆资产
        三、上市公司层面实施重大资产重组
    第三节 保利联合现行业绩评价体系
        一、保利联合现行业绩评价体系介绍
        二、保利联合现行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财务分析
    第四节 保利联合现行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EVA和 BSC融合的可行性
    第六节 EVA和 BSC融合的必要性
第四章 保利联合EVA-BSC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二、层次性原则
        三、战略性原则
    第二节 战略目标及战略地图
        一、明确战略目标
        二、绘制保利联合战略地图
    第三节 选取相关评价指标
第五章 保利联合EVA-BSC业绩评价体系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第一节 因子分析条件检验
        一、KMO和 Bartlett检验
        二、总方差解释及碎石图
    第二节 公因子提取及命名
    第三节 计算因子得分
    第四节 计算综合得分
    第五节 保利联合EVA-BSC业绩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节 建议
        一、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公司经营效率
        二、强化激励机制,形成公司、员工利益共同体
        三、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产品结构升级
        四、利用实控人资源整合优势,加快行业整合进度
        五、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完善治理、决策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2)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及成因研究 ——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绿色管理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内生增长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研究
        2.2.2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研究
        2.2.3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
    2.3 文献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型设定与数据选择
    3.1 模型设定
        3.1.1 超效率SBM模型
        3.1.2 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
        3.1.3 二阶段泰尔指数
        3.1.4 核密度估计
        3.1.5 二次指派程序
    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3.3 变量选取与定义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算
    4.1 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果分析
        4.1.1 基于行业的结果比较分析
        4.1.2 基于时间的演变趋势分析
    4.2 企业技术效率变化的结果分析
        4.2.1 基于行业的结果比较分析
        4.2.2 基于时间的演变趋势分析
    4.3 企业技术进步变化的结果分析
        4.3.1 基于行业的结果比较分析
        4.3.2 基于时间的演变趋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特征
    5.1 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分析
        5.1.1 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相对差异
        5.1.2 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绝对差异
    5.2 企业技术效率变化的差异分析
        5.2.1 企业技术效率变化的相对差异
        5.2.2 企业技术效率变化的绝对差异
    5.3 企业技术进步变化的差异分析
        5.3.1 企业技术进步变化的相对差异
        5.3.2 企业技术进步变化的绝对差异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成因分析
    6.1 结构组成因素视角
        6.1.1 全样本回归分析
        6.1.2 分行业回归分析
    6.2 企业内部因素视角
        6.2.1 全样本回归分析
        6.2.2 分行业回归分析
    6.3 稳健性检验
        6.3.1 更换测算数据
        6.3.2 更换测算模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1 研究结论
        7.1.2 研究启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7.2.1 研究局限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价格波动传导时序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新能源汽车国内外研究动态
        1.2.2 产业链视角研究股票市场国内外研究动态
        1.2.3 复杂网络方法在股票市场应用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阐述
    2.1 股票价格波动规律研究方法
        2.1.1 时间序列分析
        2.1.2 灰色关联预测分析
        2.1.3 人工智能分析
    2.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2.2.1 格兰杰因果关系
        2.2.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2.3 复杂网络
        2.3.1 复杂网络的含义
        2.3.2 复杂网络的网络指标
    2.4 时序网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复杂网络的构建
    3.1 产业链各股票价格间格兰杰因果检验
        3.1.1 各股票所处位置划分及时间序列数据分段
        3.1.2 月度产业链各股票价格间格兰杰因果检验
        3.1.3 季度产业链各股票价格间格兰杰因果检验
    3.2 复杂网络构建
        3.2.1 月度格兰杰因果矩阵复杂网络
        3.2.2 季度格兰杰因果矩阵复杂网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时序网络的构建
    4.1 数据处理
    4.2 月度格兰杰因果矩阵时序网络
        4.2.1 月度格兰杰因果矩阵入度时序网络
        4.2.2 月度格兰杰因果矩阵出度时序网络
        4.2.3 月度格兰杰因果矩阵中介中心性时序网络
        4.2.4 月度格兰杰因果矩阵接近中心性时序网络
        4.2.5 月度格兰杰因果矩阵聚类系数时序网络
    4.3 季度格兰杰因果矩阵时序网络
        4.3.1 季度格兰杰因果矩阵入度时序网络
        4.3.2 季度格兰杰因果矩阵出度时序网络
        4.3.3 季度格兰杰因果矩阵中介中心性时序网络
        4.3.4 季度格兰杰因果矩阵中介中心性时序网络
        4.3.5 季度格兰杰因果矩阵聚类系数时序网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影响力演变分析
    5.1 月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上、中、下游地位分析
        5.1.1 月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上、中、下游地位总体分析
        5.1.2 月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上、中、下游地位具体分析
        5.1.3 月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价格时序网络上、中、下游地位分析
    5.2 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上、中、下游地位分析
        5.2.1 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上、中、下游地位总体分析
        5.2.2 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上、中、下游地位具体分析
        5.2.3 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价格时序网络上、中、下游地位分析
    5.3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重要股票地位演变分析
        5.3.1 上游重要股票地位演变分析
        5.3.2 中游重要股票地位演变分析
        5.3.3 下游重要股票地位演变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5)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研究 ——基于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企业研发效率综述
        2.1.1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外企业研发效率研究
        2.1.2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内企业研发效率研究
    2.2 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效率综述
第三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研发现状
    3.1 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情况
        3.1.1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析
        3.1.2 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分析
    3.2 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研发产出情况
第四章 研发效率指标体系构建
    4.1 研发效率的评价模型
        4.1.1 三阶段DEA模型
        4.1.2 Malmquist指数模型
    4.2 研发效率评价指标
        4.2.1 投入产出变量
        4.2.2 环境变量
    4.3 样本来源与数据处理
        4.3.1 数据来源
        4.3.2 数据处理
第五章 研发效率实证分析
    5.1 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效率静态分析
        5.1.1 第一阶段DEA结果分析
        5.1.2 第二阶段SFA效率测算
        5.1.3 第三阶段DEA分析
        5.1.4 第一三阶段对比分析
    5.2 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效率动态分析
        5.2.1 研发效率的动态测算
        5.2.2 基于企业群体细分研发效率变动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样本企业名单
附录2 样本企业效率值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6)环保税对化工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环保税双重红利的研究
        2.关于环保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环保税征收现状的研究
        2.征收环保税的宏观效应
        3.征收环保税的微观效应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环保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理
    2.1 环保税及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1.1 外部性理论
        2.1.2 双重红利理论
        2.1.3 公共品理论
        2.1.4 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
    2.2 环保税对企业经济类竞争力指标的影响机理
    2.3 环保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
    2.4 环保税对企业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影响机理
第3章 环保税对化工企业竞争力分析的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3 设计变量
        3.3.1 化工企业竞争力指标选取原则
        3.3.2 竞争力指标的设计
        3.3.3 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的设计
    3.4 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分析方法
第4章 环保税对化工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4.1 因素分析
    4.2 实证分析
        4.2.1 描述性分析
        4.2.2 相关性分析
        4.2.3 回归分析
    4.3 异方差检验
第5章 模型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环保税对化工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5.2.1 企业盈利空间面临挤压
        5.2.2 公司内部治理面临的挑战
        5.2.3 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面临两难
    5.3 政策建议
        5.3.1 合理进行税收筹划
        1.加大环保投入,安装环保监测设备,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
        2.加强废物的二次循环利用,建立新厂考虑环保因素
        3.污染物集中处置,符合排放标准
        4.提高治理水平,降低成本
        5.3.2 强化公司内部管理
        1.建立绿色生产链
        2.成立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建立环境成本管理体系
        3.加强员工培训和内部协调
        4.企业积极公开环境治理信息
        5.3.3 调整产业结构的相关建议
        1.引进新型能源,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兼并重组
        3.保持出口贸易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5.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7)基于SBM-Tobit模型的化工企业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环境效率内涵及其测度的研究
        1.2.2 关于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环境效率的内涵
        2.1.2 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投入与产出理论
    2.3 环境效率的基本研究方法
        2.3.1 参数方法-随机前沿分析(SFA)
        2.3.2 非参数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
        2.3.3 本文环境效率评价模型的选择
第3章 化工企业环境效率的测度分析
    3.1 我国化工企业基本情况
        3.1.1 化工企业经营现状
        3.1.2 化工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
    3.2 传统的 SBM 模型和含非期望产出的 SBM 模型
        3.2.1 传统的SBM模型
        3.2.2 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
    3.3 决策单元选择与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3.3.1 决策单元的选择
        3.3.2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及分析
    3.4 企业环境效率测算结果的综合分析
        3.4.1 化工行业及其子行业企业环境效率分析
        3.4.2 不同股权性质企业环境效率的差异分析
        3.4.3 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的比较分析
第4章 化工企业环境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影响因素选择
        4.1.2 影响机理分析
    4.2 模型构建
        4.2.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2.2 模型设立
    4.3 实证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回归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第5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5.1 全文总结
        5.1.1 研究结论
        5.1.2 实践启示
    5.2 研究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课题
附录A 研究样本目录
附录B 熵权法计算的环境污染指数
附录C 化工企业环境效率的评价结果
附录D 化工企业经济效率的评价结果

(8)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2 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理论及发展现状
    2.1 节能环保产业概况
    2.2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2.3 我国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
3 财务绩效评价相关研究
    3.1 财务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3.2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研究现状
4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类别及构成
    4.1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类别
    4.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5 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5.1 绩效评价方法选取
    5.2 样本及数据选取
    5.3 实证分析
    5.4 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细分领域财务绩效分析
    5.5 基于中国天楹的个案分析
    5.6 结论分析
6 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绩效提升策略
    6.1 公司层面
    6.2 政策层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湖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
        1.2.2 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负相关或不相关文献
        1.2.3 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文献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社会责任概念
        2.1.2 财务绩效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企业公民理论
        2.2.2 企业产权理论
        2.2.3 社会契约理论
        2.2.4 层次社会理论
        2.2.5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湖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分析
    3.1 湖南省上市公司简介
        3.1.1 湖南省上市公司地域分布
        3.1.2 湖南省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分布
        3.1.3 湖南省上市公司上市时间分布
        3.1.4 湖南省上市公司上市板块结构
    3.2 湖南省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情况
    3.3 湖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问题
        3.3.1 社会责任披露内容存在问题
        3.3.2 社会责任报告独立披露率偏低
        3.3.3 社会责任履行不够彻底全面
4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假设
    4.1 社会责任整体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假设
    4.2 社会责任各要素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假设
        4.2.1 承担对股东的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假设
        4.2.2 承担对债权人的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假设
        4.2.3 承担对员工的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假设
        4.2.4 承担对政府的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假设
        4.2.5 承担对社区的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假设
5 湖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设计
    5.1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5.1.1 样本选取
        5.1.2 数据来源
    5.2 变量设计与研究模型
        5.2.1 变量设计
        5.2.2 研究模型设定
6 湖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
    6.1 描述性统计
    6.2 相关性分析
    6.3 回归分析
        6.3.1 净资产收益率与社会贡献率的回归分析
        6.3.2 净资产收益率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回归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7 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实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政府加强社会责任指导与支持
        7.2.2 企业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7.2.3 社会公众监督社会责任履行
    7.3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3年湖南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表
附录B 2014年湖南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表
附录C 2015年湖南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表
附录D 2016年湖南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表
附录E 2017年湖南省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表
附录F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湘潭电化并购湘潭污水厂动因及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并购的概念及类型
        2.1.1 并购的基本含义
        2.1.2 并购的基本类型
    2.2 并购动因理论
        2.2.1 协同效应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2.4 多元化理论
    2.3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2.3.1 事件研究法的优缺点
        2.3.2 会计研究法的优缺点
        2.3.3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三章 湘潭电化并购案例介绍及分析
    3.1 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
        3.1.1 并购公司—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2 目标公司—湘潭污水处理厂
    3.2 并购背景介绍
        3.2.1 主营业务周期性强,利润波动性大
        3.2.2 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良好
    3.3 并购动因分析
        3.3.1 基于战略动因的宏观层次分析
        3.3.2 基于财务动因分析
    3.4 并购主要内容
    3.5 并购产生的影响
    3.6 并购风险分析
    3.7 并购的SWOT分析
第四章 并购的绩效分析
    4.1 资产结构分析
    4.2 负债结构分析
    4.3 偿债能力分析
    4.4 运营效率分析
    4.5 盈利能力分析
        4.5.1 并购前后收入变化
        4.5.2 并购前后利润变化
        4.5.3 并购前后盈利变化
第五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设定目标——湘潭电化集团全面实施指标比较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VA-BSC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以保利联合为例[D]. 李阳天.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3]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及成因研究 ——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D]. 费锦华.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股票价格波动传导时序网络研究[D]. 王甜. 河北地质大学, 2021(06)
  • [5]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研究 ——基于三阶段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D]. 曹雅莉.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6]环保税对化工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周璇.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7]基于SBM-Tobit模型的化工企业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汪沁.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8]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D]. 邱倚天.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9]湖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D]. 周游.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10]湘潭电化并购湘潭污水厂动因及绩效研究[D]. 莫等闲.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设定目标——湘潭电化集团全面推行指标比对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