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狱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论文文献综述)
王浩[1](2021)在《小组工作介入基层警察职业压力缓解研究 ——以通辽市H镇派出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基层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所机构,是保障基层民众安居乐业,维护基层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基层社会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也逐渐凸显了出来,给基层派出所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基层派出所警察作为公安警察队伍的基石力量,其面临的职业压力远远高于其他职业,这些过大的职业压力会导致基层警察产生负面情绪,降低基层警察的工作效率,不仅对个人身心造成恶劣的影响,还对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本文以H镇派出所警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方法进行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的介入,力求舒缓H镇派出所警察的职业压力,提高其压力应对的能力。在本研究中,首先笔者使用文献研究、半结构访谈和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H镇派出所警察的压力现状进行资料搜集分析,为后续改善H镇派出所警察压力状况打下一定的基础;其次,通过访谈记录和实地观察,得出职业压力过大会对派出所警察产生不利影响的结论,并且全面分析H镇派出所警察的压力源,以便在后续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小组活动;最后,以团体动力学、认知行为理论和增能理论为主要指导理论,对H镇派出所警察进行社会工作小组活动的介入,分别从压力倾诉、优势发现、情绪控制、团队凝聚和职业认同等方面进行五次的小组活动,达到缓解H镇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并提高其压力应对能力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基层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研究内容,为减轻基层警察职业压力,促进基层警察身心健康,提高基层警察压力应对能力,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为社会工作实务介入职业压力方面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和有益参考。
赵文静[2](2021)在《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中国看守所改革持续加大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指出目前随着看守所职能的变化,导致对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看守所民警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监所安全,本文以B市看守所为例,在研究探讨中提出对民警建设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梳理相应文献,针对目前关于民警队伍建设和看守所工作等文献的相关研究,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等,对照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中的实际案例,发现B市看守所的民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主要在于岗位设置不足、人员队伍老龄化、人才引进不完善、工作强度超负荷、培训保障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结合B市看守所存在的现实情况,从民警来源、民警结构、民警素质、民警职能与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深度研究,并结合国外和国内地市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借鉴经验,最终提出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优化对策,主要从“从优待警”、专业技能培训、优化民警队伍结构、提升素质、明晰激励机制与加强监管机制这六大方面去提升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构建安全稳定的监所环境和积极健康的民警队伍。
陈东阳[3](2020)在《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以S省S监狱为例》文中提出监狱承担着刑罚执行的重要作用,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水平的具体体现之一,而监狱的管理水平归根到底表现为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即激励状态。本文以激励机制作为研究重点及分析视角,以S省S监狱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研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具体研究了监狱人民警察激励机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发展优势、当前监狱人民警察激励机制在机制建设及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运用管理学相关理论建立高效完善的监狱人民警察激励机制等3个方面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等实证研究,发现监狱人民警察激励机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物质激励不足,激励机制弱化,民警工资难以体现绩效差异,民警队伍活力与竞争力下降;(2)教育培训针对性、有效性、激励性不足;(3)考核激励量化难、统计难、兑现难;(4)职业保障、执法保障、容错纠错机制不完善;(5)职务晋升通道狭窄,成就激励不足,监狱民警职务晋升体制设计的不完善,晋升通道不畅。同时本文总结了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激励机制建设在经济、社会、人文环境、职业风险保障等方面的优势。本文以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等实证研究的结果为基础,在深刻理解激励理论与机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对策是:一是要明确监狱人民警察激励机制的建设原则,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二是深入调研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激励需求,做到有效激励,提升激励效能;三是探索建立涵盖“执法任务制”、“全口径警力成本双控机制”、“职业生涯发展管理体系”、“民警履职奖惩体系”的综合系统的激励机制。
柏培[4](2020)在《江苏一线监狱民警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Y监狱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监狱工作也在进入快速发展期,监狱正在朝向更加文明化、法治化、智能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化监狱发展,工作的任务量和难度不断增加,同时也给监狱民警尤其是一线民警带来了较大的职业压力,一线监狱民警中职业倦怠现象较为突出。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监狱工作效能,还对监狱民警自身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作用。本文希望通过对江苏省Y监狱案例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多地了解江苏一线监狱民警的职业倦怠状况,并分析造成职业倦怠的相关成因,最后为一线监狱民警应对职业倦怠提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本次研究选取80名Y监狱一线民警和35名机关科室民警为调查样本,选取MBI-GS职业倦怠量表为测量工具。研究发现:一线民警职业倦怠水平属于中度,远高于医务人员、教师、企业职工等行业,一线民警的职业倦怠水平也显着高于机关民警,由于年龄、警龄、教育程度、职务、执勤模式等变量的影响,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表现。结合个别访谈法和集体座谈等形式深入分析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监狱的职业压力源、个人、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层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从一线监狱民警的群体状况和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缓解一线民警职业倦怠的建议,指出可以通过提高个体认知水平和调节能力,细化民警管理、提升绩效考核水平,健全监狱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方法来缓解一线民警职业压力,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张珊珊[5](2020)在《上海市N监狱重刑女犯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社会中,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定职能包括惩罚与改造罪犯,打击和预防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监狱管理属于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法治成为现代文明社会法制建设的奋斗目标,监狱管理工作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国家执法工作的最后一环,监狱行刑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刑罚体系的有效执行,也关系着整个国家法治的落实。近年来,随着女性群体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之中,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女性的犯罪率也不断攀升,其中重刑女犯占有不可小觑的比例。女性罪犯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学者研究的对象。女性罪犯不同于男犯,她们具有意志力薄弱、心胸狭隘、易情绪化、家庭观念重等特点,而且重刑女犯刑期漫长,容易对前途悲观失望,导致消极言行的产生。因此对于重刑女犯的管理改造,既要明确她们是违反国家法律被依法执行刑罚的罪犯,也要考量其特殊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特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促进重刑女犯的顺利回归,以达到改造罪犯的目的,进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本论文主要以“N监狱重刑女犯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导言,分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简述罪犯管理的相关概念,并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教育刑理论进行阐述,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工作实践,总结N监狱重刑女犯的概况,从女性特殊的角度阐述重刑女犯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征,并梳理N监狱重刑女犯管理的现状。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法、访谈法,了解N监狱在重刑女犯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为完善重刑女犯的管理提供背景参考。第四部分:借鉴国外罪犯管理的经验,为我国监狱工作提供启示。第五部分:结合N监狱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完善监狱行刑理念、健全罪犯管理机制、加强监狱民警队伍素养、加大与社会衔接力度这四个方面对N监狱重刑女犯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N监狱作为上海一所集中关押女性罪犯的监狱,多年来对于女性罪犯的管理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N监狱在对重刑女犯的管理改造过程中也碰到一些不易处理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源自于顶层设计的缺陷,有的则与监狱自身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相关。因此,需要探索完善重刑女犯管理改造之对策。作为监狱人民警察,我们不仅肩负着惩罚和改造罪犯,矫正罪犯不良思想行为的重任,而且要帮助她们重塑人格,顺利复归社会。这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谢沙[6](2020)在《监狱基层民警权益保障制度研究 ——以J省女子监狱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和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罪犯权益保障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作为监狱的执法者——监狱基层民警的权益保障却被忽视。监狱警察作为警察队伍中的特殊警种,长期在高强度、高负荷、高危险的环境下工作,其休息权、健康权、申诉控告权、接受教育权、装备保障权等受到严重侵害。罪犯主张权利过度,警囚矛盾日益突出,暴力袭警行为不断发生,民警权利得不到保障。迫于社会及舆论等各方面压力,监狱警察只能以隐忍妥协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侵权行为的发生,民警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监管安全也受到威胁。因此在了解监狱基层民警对自身权益保障的满意度及期望值的基础上,本文认真研究了监狱基层民警权益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较深层次原因,并从法制、制度、观念、环境、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狱基层民警的待遇,健全监狱民警权益保障机制。
曾伊露[7](2020)在《男犯监狱的女性民警队伍能力建设研究 ——以江西省A监狱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监狱,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承担着教育改造罪犯的职责,监狱人民警察,是法定的监狱管理人员,也是一支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队伍,他们的队伍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监狱能否完成国家赋予的职责。基于男犯监狱的监狱人民警察,大众关注的视角几乎都是男性民警,鲜有材料关注男犯监狱人民警察中的这部分小众群体—女性民警。男犯监狱的女性民警由于数量少且不能直接深入一线工作,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对男犯监狱的女性民警队伍能力建设的研究非常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男犯监狱的女性民警为视角,以江西省A监狱为例,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从队伍人才结构、队伍学习能力、队伍创造能力、队伍适应能力四个方面入手,找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才结构固化以及学习、创造、适应能力还不够。加以分析,发掘出深层次的原因:究其根本,是由监狱体制的大环境导致的,加之女性的社会定位特殊性等因素。本文运用绩效考核理论和激励理论等公共管理学相关专业知识提出创新管理、加强宣传、充分发挥女警警力资源等几点优化男犯监狱的女性民警队伍能力建设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男犯监狱的女性民警队伍能力建设有实质性的帮助。
张勤[8](2020)在《江苏省C监狱警察激励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着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政法机关肩负着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职责。各级政法机关围绕这一目标着力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需要从基层基础建设抓起,夯实安全稳定根基。监狱人民警察是政法队伍中一支最基层最基础的队伍,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执行刑罚、改造服刑人员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后,全国监狱系统提出的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统筹推进政治改造、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的监狱工作“五大改造”新格局,对监狱警察的素质、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政法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传统矛盾、现实问题、潜在风险相互交织的新挑战。想要让监狱警察这支队伍敬业正直、规范高效,就必须确保每一名监狱警察在工作中充满热情和活力。一套科学的激励体系能够确保每一个人的潜力被最大化的挖掘出来,为政法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监狱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甚至监狱工作管理的水平多年来并没有得到显着的提升。特别是基层监狱警察长年在一个封闭的状态中,面对高压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内容、复杂的工作对象,极易产生迷茫困惑、抑郁苦闷、懒散消极的情绪,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激励的作用并不明显,倦怠的现象日益突出。本文运用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以江苏省C监狱警察的激励展开个案研究,以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监狱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监狱警察的工作性质和监狱警察的满意度现状出发,借鉴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监狱警察激励的成功经验,分析现行的C监狱警察激励的现状,提出绩效考核落实不到位、薪酬激励缺乏公平性和竞争力、晋升机制不成熟、教育培训缺乏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以监狱警察主观诉求为基础,结合新时代监狱管理新要求,以监狱警察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准,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能力开发激励、职业发展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试图找出完善监狱警察激励的方法和途径,为司法系统警察管理提供一些新思路。
杨斯茵[9](2020)在《基层公安民警压力管理研究 ——基于对Q市公安局基层派出所民警的调查》文中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安工作面临的考验越发严峻。广大基层公安民警承担着大量的基础警务工作的同时,面临着执法环境恶劣、执法保障不足、警力长期紧张、社会舆论支持不足、自我压力管理能力欠缺等问题。基层公安民警的职业压力日益剧增,很多基层民警因此产生各种心理、生理和行为问题,继而影响公安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综合了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对基层公安民警压力管理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压力管理、基层公安民警压力、警察压力应对方式、警察工作倦怠作了界定。通过对广西Q市基层公安民警开展实证调查,本文对基层公安民警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工作倦怠及三者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得出结论如下:(1)基层警察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本身压力,工作基础压力次之,组织管理的压力最低;(2)在七个压力因子中,压力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工作保障>身心健康>工作负荷>工作待遇>社会支持>领导素质>领导风格,表明基层民警对工作保障、身心健康、工作负荷和工作待遇压力感受较强烈;(3)基层民警的职业压力在年龄、警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的人口学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4)基层民警的压力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5)消极应对与警察职业压力各因子呈显着正相关关系;(6)大部分基层民警呈现出中度工作倦怠,且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中,情感耗竭方面的倦怠表现最为突出;(7)领导风格压力与工作倦怠的人格解体维度具有正向显着关系;(8)积极应对对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有显着负向影响,消极应对对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都有显着正向影响;(9)消极应对作为中介变量的理论模型成立,消极应对在领导风格压力因子和人格解体工作倦怠维度上有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我们要关注领导风格压力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对人格解体产生的影响作用,同样也要注意领导风格压力对人格解体的直接正向影响。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与公安工作实际,本文分别从提高民警综合能力、改善执法环境、保障执法条件、建立职业优势、提升基层领导素质、应对工作倦怠的六个方面提出基层公安民警压力管理对策。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成果与对策建议,帮助广大基层公安民警减少职业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调节基层民警过度的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维护民警身心健康,推动各项公安工作有序推进,保障公安事业的长足发展和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
陈奇[10](2020)在《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首都监狱人民警察是首都一支特殊的人民警察队伍,因其工作环境的封闭性和特殊性常常被社会和公众社会所忽略。而事实上首都监狱人民警察长期承受着巨大职业压力,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往往比一般的职业要低。基于目前的情况,从长远来看职业认同感的降低会对监狱管理队伍的稳定和监管安全稳定带来影响。由于监狱警察的对职业的认同感会对职业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首都监狱人民警察对职业的认同度,设置了一个关于监狱警察对职业认同的研究,所以有必要了解首都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现状,了解影响他们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为提升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提供参考借鉴。本文从理性的角度,对300名首都监狱人民警察展开调查、立足首都监狱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设计相关问卷且从调查对象中选取了4名具有代表性的警察了作了访谈,深入剖析了首都监狱人民警察在职业认同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终认为国家政策不完善、缺乏组织层面的关怀、个人职业精神缺失是最主要的三方面原因而个人职业精神缺失是最主要的原因。同时也根据这三方面的原因提出了提升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方法和途径,以国家层面、组织层面、个人层面为对策研究,分别从社会地位、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定制合理的考核晋升制度、“从优待警”营造良好警营文化、加强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努力建设一支职业认同感强、专业化水平高的首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为推动首都监狱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
二、监狱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监狱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论文提纲范文)
(1)小组工作介入基层警察职业压力缓解研究 ——以通辽市H镇派出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1.民警和辅警 |
2.职业压力 |
3.小组工作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半结构式访谈法 |
3.参与式观察法 |
(五)创新点 |
一、通辽市H镇派出所警察压力现状分析 |
(一)H镇派出所基本情况 |
(二)H镇派出所警察压力的现状 |
1.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
2.H镇派出所警察压力现状 |
(三)H镇派出所警察压力过大的影响 |
1.生理方面的影响 |
2.心理方面的影响 |
3.工作效率的影响 |
4.人际关系的影响 |
二、通辽市H镇派出所警察压力来源分析 |
(一)个人方面 |
1.个人素质的压力 |
2.发展前景的压力 |
3.身体状况的压力 |
(二)家庭方面 |
1.情感压力 |
2.经济压力 |
(三)工作方面 |
1.工作的应激性 |
2.工作的繁重性 |
(四)社会方面 |
1.社会舆论的压力 |
2.社会形象的压力 |
三、小组工作介入H镇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方案设计 |
(一)小组工作介入背景 |
(二)小组工作介入相关理论 |
1.团体动力学理论 |
2.认知行为理论 |
3.增能理论 |
(三)小组工作介入方案设计 |
1.小组成员的选定 |
2.需求评估 |
3.小组目标 |
4.小组特征 |
5.预计困难及应对策略 |
四、小组工作对H镇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的介入过程 |
(一)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
1.第一次小组活动:压力倾诉 |
2.第二次小组活动:发现优点 |
3.第三次小组活动:情绪控制 |
4.第四次小组活动:团队凝聚 |
5.第五次小组活动:警察之魂 |
(二)小组工作介入评估 |
1.小组工作评估方法 |
2.对社会工作者的评估 |
3.对小组工作活动的评估 |
4.对小组工作成效的评估 |
五、小组工作介入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的建议和反思 |
(一)小组工作介入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的建议 |
1.对小组工作介入的建议 |
2.对社会工作者的建议 |
3.对基层派出所警察的建议 |
(二)小组工作介入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H 镇派出所警察职业压力访谈提纲 |
附录2 “舒缓压力,战胜压力”小组活动评估问卷 |
(2)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看守所相关文献研究 |
二、民警队伍建设相关研究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看守所 |
二、看守所民警的职责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二、人力资本管理理论 |
三、警力无增长改善论 |
第三章 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现状 |
第一节 B市看守所现状 |
第二节 B市看守所民警结构 |
一、概述 |
二、民警队伍结构情况 |
第三节 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现状 |
一、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概述 |
二、B市看守所各岗位职责简析 |
第四章 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一节 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看守所民警队伍专门机构不完善 |
二、看守所民警队伍专业素养与实践处置能力不匹配 |
三、看守所民警队伍缺乏有针对性培训体系 |
四、看守所民警队伍忽视身心健康 |
五、看守所民警队伍存在职业倦怠 |
第二节 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岗位设置不足 |
二、人员队伍老龄化 |
三、人才引进不完善 |
四、工作强度超过负荷 |
五、培训保障工作不到位 |
第五章 国内外典型案例对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的启示 |
第一节 国外的典型经验 |
一、美国密执安州矫正局 |
二、英格兰和威尔士监狱 |
三、日本千叶监狱 |
第二节 国内地市的基本经验 |
一、韩城市看守所 |
二、沈阳市看守所 |
三、枣庄市看守所 |
第三节 国内外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
第六章 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优化对策 |
第一节 落实从优待警政策 |
第二节 完善看守所民警队伍专业技能培训 |
第三节 优化看守所民警队伍结构 |
第四节 提升看守所民警队伍素质 |
第五节 明晰看守所民警激励机制 |
第六节 加强看守所的监管机制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现状与能力提升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3)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以S省S监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视角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新时代 |
二、监狱人民警察 |
三、监狱人民警察管理 |
四、激励机制 |
第二节 理论分析工具 |
一、激励理论 |
二、机制理论 |
三、研究理论在本文中的运用 |
第二章 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管理激励机制及其优势 |
第一节 监狱体制改革与监狱人民警察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 |
一、监狱体制改革 |
二、监狱人民警察管理激励机制的确立 |
第二节 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管理激励机制的优势 |
一、监狱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更趋完善的制度优势 |
二、从优待警从严治警的政策优势 |
三、社会、经济、人文的环境优势 |
四、国家、社会、民众对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更趋理性的优势 |
第三章 当前监狱人民警察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存在问题 |
一、监狱民警激励不足、滞后、效果差 |
二、教育培训针对性、有效性、激励性不足 |
三、考核激励量化难、统计难、兑现难 |
四、职业保障、执法保障、容错纠错机制不完善 |
五、职务晋升通道狭窄,成就激励不足 |
第二节 原因分析 |
一、激励目标不明确,激励方式单一 |
(一) 激励目标设置不合理 |
(二) 激励方式单一,机制创新不足 |
二、信息化不足,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 |
三、激励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民警正当权益得不到切实维护 |
(一) 考核机制不完善 |
(二) 民警正当权益维护不足 |
四、职业风险严峻,基层严重缺编 |
(一) 警囚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值班工作机制不完善 |
(二) 基层缺编岗位设置不合理 |
五、晋升天花板限制监狱民警职业生涯发展 |
第四章 完善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管理激励机制的对策 |
一、明确激励需求,丰富激励手段 |
(一) 深入调研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激励需求 |
(二) 五大激励的有机配合及相互补充 |
二、建立综合系统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 |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 |
(一) 监狱基层领导“主要执法业务制”考核 |
(二) 机关科部室目标制考核制度 |
(三)一线监狱人民警察“工作积分制”考核 |
四、控制警力成本,提升职业保障水平 |
(一) 全口径警力双控机制 |
(二) 岗位绩效激励制度 |
(三) 构建依法公正的监狱人民警察履职奖惩体系 |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生涯规划 |
(一) “四级四类”人才管理体系 |
(二)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生涯发展管理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监狱人民警察管理激励机制情况调查问卷及数据分析 |
附录二 访谈提纲及访谈结果汇总 |
致谢 |
(4)江苏一线监狱民警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Y监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二章 职业倦怠相关理论 |
第一节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概念 |
第二节 职业倦怠的理论模型 |
一、人员组织匹配理论模型(PO FIT MODEL) |
二、付出-回报失衡理论模型(ERI MODEL) |
三、工作要求控制支持模型(JDCS MODEL) |
四、工作特性理论模型(JOB CHARACTERISTICS MODEL) |
第三节 职业压力和压力源构成概念 |
第三章 江苏一线监狱民警职业特性及职业倦怠外在表现 |
第一节 江苏一线监狱民警职业特性 |
一、工作环境的封闭性 |
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
三、工作内容的复杂性 |
四、工作自主性不足 |
五、工作风险责任大 |
六、江苏一线监狱民警职业倦怠的时期背景 |
第二节 江苏一线监狱民警职业倦怠的外在表现 |
一、工作表现 |
二、身体表现 |
三、心理表现 |
第四章 Y监狱一线民警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
第一节 Y监狱基本概况及代表性分析 |
第二节 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
一、研究的基本假设 |
二、研究设计 |
第三节 Y监狱一线民警职业倦怠结果分析 |
一、一线监狱民警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
二、验证一线监狱民警与机关民警的职业倦怠是否存在差异性 |
三、验证不同的人口学变量的职业倦怠是否存在差异性 |
四、验证不同的职务和执勤模式一线民警职业倦怠是否有差异性 |
五、验证验证十年前和当前一线民警(同一个体)的职业倦怠是否存在差异性. |
第五章 江苏省Y监狱一线民警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一线民警职业压力源层面 |
一、职业特性方面的压力源 |
二、工作超载方面的压力源 |
三、组织结构与气氛方面的压力源 |
第二节 个体支持层面 |
一、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
二、个人成就感不强 |
三、自我调节能力不强 |
第三节 家庭和社会支持层面 |
一、夫妻关系和子女问题方面的困扰 |
二、缺乏社会认同感 |
三、缺乏社会协同作战 |
第六章 一线监狱民警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个体层面的对策建议 |
一、了解自身的压力和倦怠状况,提升自身认知水平 |
二、丰富调节手段,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
第二节 单位层面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一线民警分类分层管理 |
二、提升监狱绩效考核工作水平 |
三、保障一线民警执法尊严 |
四、推进智慧监狱建设 |
五、为基层民警减负松绑 |
六、缓解一线警力不足 |
七、加强对一线民警的关怀力度 |
第三节 社会层面的对策建议 |
一、修订和完善监狱的相关法律法规 |
二、出台监狱民警依法履职免责制度 |
三、提升监狱工作信息的社会化公开程度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上海市N监狱重刑女犯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罪犯管理概述 |
第一节 监狱、罪犯、罪犯管理的概念 |
一、监狱的概念 |
二、罪犯的概念 |
三、罪犯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罪犯管理相关理论 |
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三、教育刑理论 |
第二章 N监狱重刑女犯管理实践考察 |
第一节 N监狱重刑女犯概况 |
一、N监狱重刑女犯自然状况构成 |
二、重刑女犯特点 |
三、重刑女犯管理的特殊性 |
第二节 N 监狱重刑女犯管理的现状 |
一、狱政管理现状 |
二、教育改造现状 |
三、劳动改造现状 |
第三章 N监狱重刑女犯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N监狱重刑女犯管理实证调查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调查法 |
第二节 N监狱重刑女犯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监管风险高 |
二、民警履职不到位 |
三、罪犯改造社会化程度低 |
第三节 N监狱重刑女犯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罪犯管理机制不完善 |
二、监狱民警职业倦怠感 |
三、社会支持系统匮乏 |
第四章 国外监狱罪犯管理经验与借鉴 |
第一节 国外罪犯管理经验介绍 |
一、美国罪犯管理情况 |
二、英国罪犯管理情况 |
三、日本罪犯管理情况 |
第二节 国外罪犯管理的相关启示 |
一、对女犯的特殊关怀 |
二、社会力量积极参加国家行刑活动 |
三、警察队伍管理专业化 |
第五章 N监狱重刑女犯管理建议 |
第一节 完善监狱行刑理念 |
一、行刑人性化 |
二、行刑法治化 |
三、行刑科学化 |
第二节 健全罪犯管理机制 |
一、政治改造 |
二、监管改造 |
三、教育改造 |
四、文化改造 |
五、劳动改造 |
第三节 加强民警队伍专业素养 |
一、采取有力措施,科学合理配置警力 |
二、建立干警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干警素质 |
三、加大从优待警力度,调动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
第四节 加大与社会衔接的力度 |
一、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对监狱罪犯的管理 |
二、加强狱内技能培训与刑释就业安置 |
三、重视家庭辅助力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及译着类 |
二、编着类 |
三、杂志类 |
四、外文论着类 |
附录 |
致谢 |
(6)监狱基层民警权益保障制度研究 ——以J省女子监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1 主要内容 |
1.4.2 重点与难点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基层民警 |
2.1.2 监狱 |
2.1.3 监狱人民警察 |
2.1.4 监狱警察权益 |
2.2 基础理论 |
2.2.1 人本主义理论 |
2.2.2 激励理论 |
第3章 监狱基层民警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
3.1 生命健康权方面 |
3.1.1 暴力袭警事件多发 |
3.1.2 工作负荷强度较大 |
3.2 休息权方面 |
3.3 名誉权方面 |
3.3.1 遭受恶意投诉和不实投诉 |
3.3.2 承受舆论误解的压力 |
3.4 申诉控告权方面 |
3.5 接受培训教育权方面 |
3.6 装备保障权方面 |
第4章 监狱民警权益保障不足的原因 |
4.1 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
4.2 机制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 |
4.3 观念因素 |
4.4 环境因素 |
4.5 技术防范能力不足 |
第5章 完善监狱基层民警权益保障的建议 |
5.1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 |
5.2 完善监狱管理制度 |
5.3 纠正认识偏差 |
5.4 优化执法环境 |
5.5 提高技防能力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问卷调查 |
(7)男犯监狱的女性民警队伍能力建设研究 ——以江西省A监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综述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综述 |
1.2 研究内容、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重点 |
1.2.3 研究难点 |
1.2.4 创新之处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能力建设概述 |
2.1 队伍人才结构建设概述 |
2.2 队伍学习能力建设概述 |
2.3 队伍创造能力建设概述 |
2.3.1 绩效考核理论 |
2.3.2 激励理论 |
2.4 队伍适应能力概述 |
第3章 男犯监狱的女性民警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
3.1 A监狱女警队伍人才结构固化 |
3.2 A监狱女警队伍学习能力欠佳 |
3.3 A监狱女警队伍创造能力止步不前 |
3.4 A监狱女警队伍适应能力还需加强——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
第4章 A监狱女警队伍能力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监狱体制“神秘属性” |
4.2 女警社会定位所限 |
4.3 A监狱缺乏有效激励,导致女警滋生惰性 |
4.4 A监狱缺乏危机应对机制(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
第5章 优化男犯监狱女警队伍能力建设的意见 |
5.1 加强对女警的宣传工作 |
5.2 发挥女警警力资源 |
5.3 细化岗位责任,落实绩效考核制度 |
5.4 创新激励机制 |
5.5 加强危机教育,建立长效机制——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江西省A监狱女警队伍能力建设调查问卷 |
附录B 江西省A监狱女警队伍能力建设访谈提纲 |
(8)江苏省C监狱警察激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监狱警察 |
2.1.2 激励 |
2.2 理论基础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期望理论 |
2.2.3 强化理论 |
3 江苏省C监狱警察激励现状分析 |
3.1 江苏省C监狱警察激励目前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
3.1.1 绩效考核体系初步建立 |
3.1.2 职务晋升双轨并行 |
3.1.3 精神激励占比提高 |
3.1.4 薪酬福利稳步提升 |
3.2 江苏省C监狱警察激励存在的问题 |
3.2.1 绩效考核落实不到位 |
3.2.2 薪酬激励缺乏公平性和竞争力 |
3.2.3 晋升机制不成熟 |
3.2.4 教育培训缺乏 |
3.3 江苏省C监狱警察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配套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
3.3.2 监狱警力分布不均衡 |
3.3.3 监狱警察执法保障的法律法规的缺失 |
3.3.4 惩罚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
3.3.5 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 |
4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监狱警察激励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监狱警察激励的概况 |
4.1.1 美国: 完善的绩效激励机制 |
4.1.2 英国: 成熟的晋升机制 |
4.1.3 瑞士: 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 |
4.1.4 法国: 有效的培训制度 |
4.2 国内其它地区监狱警察激励的概况 |
4.2.1 香港: 提高职业保障和各项福利待遇 |
4.2.2 上海: 培养职业认同感 |
4.2.3 广东: 学分制培训考核 |
4.2.4 广西: 保障监狱警察心理健康 |
5 完善江苏省C监狱警察激励的对策 |
5.1 提高物质激励的层次 |
5.1.1 构建系统量化的绩效评估制度 |
5.1.2 细化从优待警的相关政策规定 |
5.1.3 优化薪酬福利制度 |
5.2 提升精神激励的水平 |
5.2.1 关注监狱警察心理健康 |
5.2.2 强化监狱警察行政道德建设 |
5.3 加大能力开发激励的力度 |
5.3.1 健全晋升制度 |
5.3.2 改进培训制度 |
5.4 保障职业发展激励 |
5.4.1 提高监狱警察的社会地位 |
5.4.2 增强监狱警察的职业成就感 |
5.4.3 健全监狱警察执法的法律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监狱警察激励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9)基层公安民警压力管理研究 ——基于对Q市公安局基层派出所民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压力 |
1.2.2 压力管理 |
1.2.3 基层公安民警压力 |
1.3 文献综述 |
1.3.1 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
1.3.2 警察职业压力研究综述 |
1.3.3 应对方式研究综述 |
1.3.4 工作倦怠研究综述 |
1.4 内容框架与创新点 |
1.4.1 内容框架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Q市基层民警压力现状的实证调查 |
2.1 调查量表的选择 |
2.1.1 警察职业压力问卷 |
2.1.2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
2.1.3 工作倦怠问卷 |
2.2 理论模型的建立 |
2.3 研究样本 |
2.3.1 样本的选择 |
2.3.2 研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2.4 统计方法 |
2.5 调查结果 |
2.5.1 样本背景信息 |
2.5.2 基层民警职业压力情况分析 |
2.5.3 基层民警压力应对情况分析 |
2.5.4 基层民警工作倦怠情况分析 |
2.5.5 中介效应分析 |
2.6 讨论 |
2.6.1 基层民警职业压力源存在差异 |
2.6.2 基层民警职业压力在人口学因素上存在差异 |
2.6.3 基层民警职业压力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作用 |
2.6.4 基层民警职业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
2.6.5 应对方式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
2.6.6 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 |
第三章 Q市基层公安民警的压力原因分析 |
3.1 公安工作的特殊性 |
3.1.1 工作氛围的压抑 |
3.1.2 工作的潜在危险 |
3.1.3 社会治安环境愈发复杂 |
3.2 执法环境的复杂性 |
3.2.1 社会负面舆论影响 |
3.2.2 执法权威不受尊重 |
3.3 执法要求与执法硬件间的矛盾 |
3.3.1 警力长期紧张 |
3.3.2 执法保障落实不到位 |
3.4 警察相关待遇和保障的缺失和缺位 |
3.4.1 薪资回报与工作付出不成正比 |
3.4.2 工作与家庭的失衡 |
3.4.3 医疗保障不到位 |
3.5 基层领导素质的不稳定 |
3.5.1 基层领导综合能力参差不齐 |
3.5.2 部分领导缺乏管理艺术 |
3.6 压力管理知识缺乏 |
3.6.1 基层民警自身压力管理能力的欠缺 |
3.6.2 基层民警压力管理学习培训制度不完善 |
3.7 存在工作倦怠 |
3.7.1 职业生涯晋升空间有限 |
3.7.2 个人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 |
第四章 基层公安民警压力的影响分析 |
4.1 从公安民警角度分析 |
4.1.1 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 |
4.1.2 影响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 |
4.1.3 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心理 |
4.2 从公安组织机构角度分析 |
4.2.1 影响组织决策的执行和工作目标的实现 |
4.2.2 影响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的提升 |
4.3 从社会角度分析 |
4.3.1 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 |
4.3.2 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五章 基层公安民警压力管理的对策 |
5.1 强化基层民警心理疏导和执法能力提升 |
5.1.1 完善民警心理健康保障体系 |
5.1.2 健全执法规范化建设 |
5.2 营造文明和谐的执法环境 |
5.2.1 加强对民警合法权益和执法权威的保护 |
5.2.2 营造爱警亲警的社会氛围 |
5.2.3 加强社会法治宣传教育 |
5.2.4 提高执法公信力 |
5.3 创造科学有保障的执法条件 |
5.3.1 提高警力使用的科学合理性 |
5.3.2 保障民警加班休假等有关制度的落实 |
5.3.3 做好执法后勤保障 |
5.4 突出民警职业优势 |
5.4.1 建立健全暖警惠警工程 |
5.4.2 完善民警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
5.5 注重基层领导素质的提升 |
5.5.1 提高基层领导的综合能力 |
5.5.2 提高基层领导的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 |
5.6 合理应对工作倦怠 |
5.6.1 完善公安队伍晋升机制 |
5.6.2 建立健全公安民警荣誉体系建设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概况 |
1.2.1 国内关于职业认同感相关研究 |
1.2.2 国内关于警察职业认同感相关研究 |
1.2.3 国外关于职业认同感相关研究 |
1.2.4 国外关于监狱警察职业认同感相关研究 |
1.2.5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实地访谈法 |
1.4.4 AHP层次分析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5.2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理论模型概述 |
2.1 本研究主要概念的界定 |
2.1.1 人民警察 |
2.1.2 监狱 |
2.1.3 监狱人民警察 |
2.1.4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期望理论 |
2.2.2 职业认同理论 |
2.2.3 组织支持感理论 |
2.3 理论模型概述 |
第3章 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和分析 |
3.1 首都监狱人民警察工作压力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
3.1.1 首都监狱人民警察执法的变化与期待值发生冲突 |
3.1.2 首都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精力与岗位要求不适应 |
3.2 首都监狱人民警察社会地位、个人价值感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
3.2.1 首都的监狱职能的偏差 |
3.2.2 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被时代和社会所忽视 |
3.3 首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缺乏警营、文化认同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
3.3.1 首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来源对警营的忠诚感和认同感的影响 |
3.3.2 首都监狱系统入警渠道多元,缺乏职业文化认同感 |
3.4 首都监狱人民警察缺乏来自组织的关怀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
3.4.1 首都监狱人民警察个人诉求机制不畅通 |
3.4.2 首都监狱的组织激励制度不完善 |
3.4.3 组织缺乏对首都监狱人民警察的保护 |
3.4.4 组织对机关和一线民警的警力配置不合理 |
第4章 影响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因素综合分析 |
4.1 影响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类 |
4.1.1 国家层面 |
4.1.2 组织层面 |
4.1.3 个人层面 |
4.2 影响因素体系的层次分析 |
4.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4.2.2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
4.2.3 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4.2.4 得出各因素权重排序,找出相对重要的因素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4.3.1 访谈对象分析 |
4.3.2 访谈结果分析 |
4.4 影响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具体因素和问题分析 |
4.4.1 个人层面包含因素 |
4.4.2 组织层面包含因素 |
4.4.3 国家层面包含因素 |
4.4.4 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国家层面具体因素层次分析 |
4.4.5 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5章 提升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
5.1 关键性对策 |
5.1.1 个人层面着力提升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
5.1.2 组织层面营造良好的警营文化和狱内工作环境 |
5.1.3 从国家层面解决福利待遇、从优待警的问题。 |
5.2 一般性对策 |
5.2.1 提高首都监狱人民警察的声望和社会地位 |
5.2.2 完善安全保障,提高职业认同感 |
5.2.3 加大首都监狱人民警察的招录力度 |
5.2.4 重视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身心健康,增强队伍凝聚力 |
5.2.5 缩短家庭与监狱的距离,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
5.2.6 强化教育训练,有效提升首都监狱人民警察适岗履职能力 |
5.2.7 鼓励并支持首都监狱人民警察在职学历教育 |
5.2.8 制定能调动首都监狱人民警察积极性的激励考核及晋升制度 |
5.2.9 增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质。 |
5.2.10 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
5.2.11 重视职业心理素质,直面压力挑战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监狱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小组工作介入基层警察职业压力缓解研究 ——以通辽市H镇派出所为例[D]. 王浩.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B市看守所民警队伍建设研究[D]. 赵文静.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3]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以S省S监狱为例[D]. 陈东阳. 苏州大学, 2020(03)
- [4]江苏一线监狱民警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Y监狱为例[D]. 柏培. 苏州大学, 2020(03)
- [5]上海市N监狱重刑女犯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珊珊.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6]监狱基层民警权益保障制度研究 ——以J省女子监狱为例[D]. 谢沙. 南昌大学, 2020(01)
- [7]男犯监狱的女性民警队伍能力建设研究 ——以江西省A监狱为例[D]. 曾伊露. 南昌大学, 2020(01)
- [8]江苏省C监狱警察激励研究[D]. 张勤.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9]基层公安民警压力管理研究 ——基于对Q市公安局基层派出所民警的调查[D]. 杨斯茵. 广西大学, 2020(07)
- [10]首都监狱人民警察职业认同感提升对策研究[D]. 陈奇.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