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顾梦园[1](2020)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正式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得益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音乐课程建设逐步走向正轨,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1978至2018这四十年间,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经历了恢复(1978-1987)、探索(1988-1999)、提高(2000-2010)、发展(2011-2018)四个时期。期间,国家先后颁布了多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同时出版了多套小学音乐教材。通过对其课程理念、性质以及教材内容等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解析,了解四十年来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发展与变化,有利于新时期课程方案的创制及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绪论,主要对课题研究背景、现状、方法及意义进行阐述。第二至第五部分,主要对每一阶段国家颁布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进行梳理,并对同期出版的国家级小学音乐教材进行解构分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解构主要涵盖课程理念、性质、课程类型、课时分配等;教材解析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要求、教学实践等。通过解构分析,展示四十年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发展与变化,解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教材衔接的合理性和不足。通过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的解构分析充分证明,四十年来小学音乐课程建设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稳步推进。具体表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理念在不断“推陈出新”;随着教材的不断修订,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具体。逐步形成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和教学体系,体现了四十年来小学音乐课程建设所走过的恢复·探索·提高·发展的改革之路。最后,结合新时代学校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及发展态势,对小学音乐课程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展望。

张思敏[2](2021)在《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研究 ——以吉林体育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校武术“金课”理论意蕴、如何构建、教学效果评价及实施等核心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案例研究对武术“金课”的建设进行实践检验,力图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主要包括:1.厘清了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中国武术哲学思想理论对武术“金课”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并为武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提炼出了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价值定位和特征。一是核心素养下的体育院校武术“金课”价值定位和特征。二是课程思政下的体育院校武术“金课”价值定位和特征。三是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院校武术“金课”价值定位和特征。3.通过对上海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武术课程的分析,映射出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武术课程的开展现状,与国家“金课”还存在一定差距。4.构建了体育院校武术“金课”框架。包含武术“金课”建设流程、武术“金课”建设标准、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教学评价等要素。5.以吉林体育学院为例,对体育院校武术“金课”进行了实证研究及教学评价。验证了体育院校武术“金课”构建是科学的、可操作的。6.创新性地提出了武术“金课”建设431模型。既能指导武术“金课”建设,也是一种审视的新视角。7.通过武术“金课”的建设框架,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武术“金课”建设的方法论体系,使武术“金课”这一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因此,武术“金课”构建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

张先花[3](2021)在《中学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中学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开好中学思政课,必须要把握好理论性和实践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论性是实践性的基础和支撑,而实践性是理论性的补充和深化。因此,我们必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而理论性和实践性正是“八个统一”中的—个重要部分[1]。这是总书记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高度凝练和深刻总结,是需要我们在现实教学中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的成功经验。理论性是中学思政课的学理支撑,实践性是中学思政课的现实要求,二者共同服务于思政课的教学实践。而在现实教学中,理论性和实践性经常被剥离开来,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过分追求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或者为了迎合教育改革的要求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让理论教学浮于表面,这些都不利于思政课的有效开展。因此,处理好中学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关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让理论性服务于实践性,让实践性深化理论性,将中学思政课的理论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这是提高中学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一把标尺。本文对以往学者关于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论述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思政课的教学现状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案列,来对中学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性谈了几点看法。本文的主体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学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基本概念,即理论性的内涵、理论基础,实践性的内涵、实践基础,以及增强中学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学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现状及原因。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中学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对策。通过这篇文章的论述,希望对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开展能有一些参考和启发,推动中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开展。

吴斌[4](2020)在《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文中研究表明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在了解传统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将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林琳[5](2020)在《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区块链与物联网等技术对各领域的全谱渗透,前现代、现代、解构性后现代与建设性后现代的交汇通融,科学与人文在长期的对垒后趋向有机融合等,都对教育包括本科教育产生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自201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如何在扩大高等教育受教育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和水平,这是普及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当下,在中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技术的打压,人才交流的封锁等都要求中国更加急迫地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水平大学,真正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质量监测与保障举措,对打造高水平本科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乎我国本科教学的定位与本科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由此,基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重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对于确立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新使命、新方案、新标准、新策略,具有重要的先导性意义。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有机哲学家小约翰·柯布在人民日报《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中论述到中国的确在走向生态文明,并提出怀特海的思想极富启迪。“怀特海的全集翻译与研究”被列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的研究方向,可见怀特海有机哲学思想的深刻性与洞见性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本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与怀特海都立足有机、整体与过程,他们都诉诸感性活动主体。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在主体性方面颇具特色,其根植于自身融合式的哲学体系,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具有启示意义。本研究的内容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和研究综述主要从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概念界定以及创新之处进行阐述。从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综述、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综述、国外内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综述三大方面梳理相关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出发,阐释怀特海本人的“是其所是”及其价值理论的“在其所在”,即怀特海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其次,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本体意义,即价值是事件的内在实在性;价值尺度涉及“强度”、“满足”与“秩序”价值包含一种对“重要性”的判断;价值存在于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之中;价值具有具体性;道德价值:道德在于支配过程;价值的三重图式包括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价值的多重维度包括:善、真、美、冒险及平和;在其评价理论中认为评价是价值世界的内在活动,并具有三重特征。最后阐述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及局限。第三部分,在对怀特海的价值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文本进行分析,通过Nvivo12软件对国家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进行词频分析、对国家审核评估标准中的要素进行一级编码并标明参考点。对29个地方政府的审核评估标准中与教育部颁发文件不同的8个省份的审核评估标准进行文本分析,阐释其特点。对随机抽样的33所高校的审核评估标准及其自评报告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四个自编问卷《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求《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所调查内容之间的关系。基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对调查问卷的现状及各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教学评估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上存在极其显着的相关。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对于本科教学评估认知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之间的关系机制产生调节作用。即高需求水平下本科教学评估认知对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预测作用强于低需求下本科教学评估认知对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预测作用。针对问卷的不足采用访谈研究法,对25名被访者按照审核评估标准的科学性、人文性与关系性等问题进行访谈,基于Nvivo12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对审核评估标准文本的内容研究及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现状的调查研究,在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对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取向问题包括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的实用倾向对情感的忽视、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选择技术化倾向对伦理性的忽略;学生、教师主体的缺位;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的混淆、审核评估标准中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错位使得审核评估标准制定的价值主体缺位;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内在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内容本身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对价值的分割,即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割裂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事实评估与价值评估的分野、体美劳三育维度与德智维度的疏离。第五部分,在怀特海价值理论视域下,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整合旨趣。其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应重视价值理性;其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的选择应有机结合技术性与伦理性。第二,本科教学审核标准价值关系应走向有机追求。首先,融入审核评估标准以多元价值主体,包括学生、学生家长、教师、高校管理者、政府机构人员、社会第三方评估人员等审核评估利益相关者。其次,重梳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价值关系。最后,尊重审核评估标准变革中的逻辑。通过研究学校标准变革的逻辑,有利于确立理性化的标准变革目标与对策,同时这也是确保审核评估标准变革有效性的前提。第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矛盾的化解。在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中,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矛盾应达到有机的统一。具体包括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接纳;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接受。第四,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包括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融合;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以及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估维度的交融。

代政文[6](2020)在《基于对分易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但课堂教学质量却让人担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品质的关键。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整合了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建立师生对分有效的交互式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的空间。论文借助“对分易”教学平台,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课堂教学中,利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征、教育信息化、教学方式等情况,说明了对分易教学平台在教师端以及学生端的操作方法,结合中等职业学校《C程序设计》这门程课程的特征,分析对分课堂与《C程序设计》课程融合的优势,构建出由课前准备、课堂讲授、课后学习、课堂讨论、成绩考核五个环节组成的中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图,并详细介绍对分课堂实施各个环节的操作要领。将设计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三个月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分课堂,学生学的高效,教师教得愉快,教学效果显着。

谢金麟[7](2020)在《翻转课堂在篮球区域联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现在信息化技术时代的产物,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为目标,以互联网平台和传统课堂为媒介,以分组学习为基础,注重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与课后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篮球必修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其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等,设计出适合我校篮球区域联防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后,通过教学实验验证翻转课堂在篮球区域联防中的教学效果,并且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建议,为改进篮球教学模式提供参考。通过对广州体育学院两个体教班级做了为期5周(20学时)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并且对实验前后都进行了测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篮球区域联防战术教学中,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探讨翻转课堂篮球教学模式与传统篮球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影响,实验后得到结论如下:1.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篮球区域联防的效果,但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加好,在理论知识和实操方面翻转课堂要强于传统课堂,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2.经实验后可知,实验班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于对照班,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翻转课堂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态度、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种模式利用在篮球课堂中是可行的、有效的。3.在课前预习方面,翻转课堂课前预习要好于传统课堂。4.在“促进知识内化”方面,翻转课堂要胜于传统课堂。在“调动积极性”、“师生感情交流”与“课堂氛围方面”,两种教学模式都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说明了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翻转课堂教学,只要教师运用方法得当,教学设计安排合理,能够将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内化知识。5.实验班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认同”的比例达到71%,说明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他们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更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中去。

伏梦瑶[8](2020)在《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教材建设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重点建设领域,有关教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也不断增加。同时,从传统学科课程转变为能力本位课程的理念已在职业教育领域中获得广泛认可,而要真正落实,教材开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研究从能力本位课程及教材的理论出发,通过访谈调查和文本分析了解开发现状,详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开发出高质量的适用于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提供参考。能力本位课程旨在培养基于整合能力观与现实主义能力观的、能满足职业人和社会人的需求、且指向实践的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教材开发的起点是能力本位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其对教材的要求——以职业领域作为教材开发的出发点、以职业能力作为教材开发的核心点、以教学处理作为教材开发的关键点。对于教材开发的现状调查通过两条路径进行:一是通过对于编者即参与教材开发的教师深入访谈了解目前教材开发的过程,研究者共访谈20位参与开发能力本位课程教材的编者,对访谈进行录音和转录之后使用Nvivo11软件进行了三级编码,最终形成6个核心编码——教材开发的出发点、教材开发的理念、教材开发的流程、教材内容的开发、教材结构的设计、教材开发的困难;二是对已开发出来的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进行文本分析,研究对筛选的7本教材从理念、内容和结构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教材体现能力本位课程的程度。在调查中,研究发现目前的能力本位课程教材开发中存在开发理念存在欠缺之处、开发过程不符合开发规范、教材内容未能真正革新、教材结构跟风现象普遍等问题,并结合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教材开发制度不完善、组织模式有先天不足、开发人员专业度欠缺、对教材的定位有误、对能力本位的理解走偏等。针对发现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提升开发的能力本位课程教材的质量的对策:一是澄清能力本位课程教材开发的概念,包括对能力和教材的理解;二是完善能力本位课程教材开发的体系,构建完善的开发制度、组织专业的开发人员;三是收集职业资料,通过调研等方式获取企业资源、并对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四是开发教材内容要将职业能力转化为教学点、将企业资料转化为教学内容;五是设计教材结构要以职业领域为结构设计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最小组织单元。

杨紫君[9](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互动式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互动式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更能够体现出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定位。与此同时,课堂中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利于构建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一门德育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特殊学科,加强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研究,探索出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对于加强学生德育内化,从而实现本课程育人的根本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全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界定多维互动教学的含义、理论基础、基本特征以及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的主要类型。第二部分重点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多维互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立足实际课堂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以及课堂教学观察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多维互动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发现多维互动教学中所存在的如互动对象相对失衡,互动内容相对粗浅、互动形式相对单调以及评价标准相对单一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多维互动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教学设计的偏差、学生认识局限的制约以及传统评价体制的影响。第四部分针对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效果提出系列对策建议。主要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挖掘、教学设计的制定以及教学评价的优化四个方面加强多维互动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的研究,加强教学方法与德育内容的结合,以期为今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多维互动教学提供参考,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落实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陈晓雨[10](2020)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校为例》文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引导和督促受教育者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从而深化对政治理论知识认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最终实现综合素质提升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高校在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形式,轻效果”等倾向,致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不够紧密,存在“两张皮”现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未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应有作用。面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知信分离的现状,深化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倡导在完善理论教学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导向,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归纳分析、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在阐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查阅资料,掌握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整体情况,以H校为典型案例,依据实地考察,分析和研判H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总结出H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与存在的不足,从而尝试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升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成效包括:增加了实践教学参与比例,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性,促进了实践教学运行规范化,推动了实践教学内容求实化;不足包括: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课程内容特殊性把握不准,实践教学场所资源匮乏,实践教学主体参与深度不够,实践教学途径单一且流于形式。本文的落脚点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存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笔者对H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存不足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众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经验,提出了如下建议:深化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准确把握实践教学内容,充分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全面构建“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四十年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恢复期(1978-1987)小学音乐课程建设
    第一节 课程及教学大纲解析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性质
        二、课程类型与课时分配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第二节 教材及教学内容解构
        一、唱歌教学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教学
        三、欣赏教学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探索期(1988-1999)小学音乐课程建设
    第一节 课程及教学大纲解析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性质
        二、课程类型与课时分配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第二节 教材及教学内容解构
        一、唱歌教学
        二、唱游教学
        三、器乐教学
        四、欣赏教学
        五、读谱知识和听音、视唱教学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高期(2000-2010)小学音乐课程建设
    第一节 课程及教学大纲分析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性质
        二、课程类型与课时分配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第二节 音乐课程标准分析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性质
        二、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第三节 教材及课程内容解构
        一、设定单元主题
        二、激发创新创造
        三、多元音乐艺术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展期(2011-2018)小学音乐课程建设
    第一节 音乐课程标准分析
        一、课程理念与课程性质
        二、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第二节 教材及课程内容解构
        一、制定学习目标
        二、扩展单元主题
        三、音乐与其它学科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关于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节 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模式
        一、创新教学理念
        二、丰富教学模式
    第二节 拓展教学资源建立校本课程
        一、根据地域差异性建立校本课程
        二、实行民族文化交叉式建立校本课程
        三、引入国外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校本课程
    第三节 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评价体系
        一、教学内容评价
        二、教学方法评价
        三、教学效果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研究 ——以吉林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双一流”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1.2 “金课”建设是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
        1.1.3 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亟待建立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体育课程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武术课程研究现状
        1.3.3 已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访谈法
        1.6.3 案例分析法
        1.6.4 逻辑分析法
2 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理论审视
    2.1 相关概念
        2.1.1 课程
        2.1.2 “金课”
    2.2 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理论基础
        2.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生活教育理论
        2.2.4 中国武术哲学思想理论
    2.3 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政策分析
        2.3.1 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与课程评价改革
        2.3.2 政策发展的脉络
    2.4 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价值定位和特征分析
        2.4.1 核心素养下的体育院校武术“金课”价值定位和特征分析
        2.4.2 课程思政下的体育院校武术“金课”价值定位和特征分析
        2.4.3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院校武术“金课”价值定位和特征分析
3 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现状
    3.1 国家级武术“金课”建设现状
        3.1.1 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分析
        3.1.2 课程内容的分析
        3.1.3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分析
        3.1.4 教学团队的分析
        3.1.5 教学环境与条件的分析
        3.1.6 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分析
    3.2 吉林体育学院武术“金课”建设现状
        3.2.1 武术“金课”教学目标的建设现状
        3.2.2 武术“金课”教学内容的建设现状
        3.2.3 武术“金课”教学设计的建设现状
        3.2.4 武术“金课”考核评价的建设现状
        3.2.5 武术“金课”师资队伍建设
        3.2.6 武术“金课”教学环境建设现状
    3.3 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的经验启示
        3.3.1 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的教学目标
        3.3.2 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
        3.3.3 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3.4 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团队
        3.3.5 设施优良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3.3.6 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与评价
4 体育院校武术“金课”的构建
    4.1 武术“金课”建设的基本理论
        4.1.1 武术“金课”建设的内涵
        4.1.2 武术“金课”建设的价值
        4.1.3 武术“金课”建设的功能
        4.1.4 武术“金课”建设原则
        4.1.5 武术“金课”建设:431 模型
    4.2 体育院校武术“金课”的构建
        4.2.1 武术“金课”建设流程
        4.2.2 武术“金课”建设标准
        4.2.3 课程概况及教学对象
        4.2.4 人才培养目标
        4.2.5 人才培养规格
        4.2.6 主要教学内容
        4.2.7 实践教育环节
        4.2.8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4.2.9 扩大平台建设
        4.2.10 优化课程体系
        4.2.11 教学评价
5 体育院校武术“金课”教学案例分析及评价
    5.1 授课对象
    5.2 《24 式太极拳》教学案例设计
    5.3 案例的教学评价
        5.3.1 问卷发放和内容设计
        5.3.2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5.3.3 教学评价结果
6 结论
    6.1 主要贡献
    6.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学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中学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基本概念
    2.1 中学思政课理论性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2.1.1 中学思政课“理论性”的内涵
        2.1.2 中学思政课“理论性”的理论基础
    2.2 中学思政课实践性的内涵和实践基础
        2.2.1 中学思政课“实践性”的内涵
        2.2.2 中学思政课“实践性”的实践基础
    2.3 中学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必要性
        2.3.1 是由理论和实践关系问题的必然性所决定的
        2.3.2 是中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
        2.3.3 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2.3.4 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3 中学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重理论性”和“轻实践性”的教学问题及原因
        3.1.1 “重理论性”和“轻实践性”的教学问题
        3.1.2 “重理论性”和“轻实践性”的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
    3.2 “轻理论性”和“重实践性”的教学问题及原因
        3.2.1 “轻理论性”和“重实践性”的教学问题
        3.2.2 “轻理论性”和“重实践性”的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
    3.3 “轻理论性”和“轻实践性”的教学问题及原因
        3.3.1 “轻理论性”和“轻实践性”的教学问题
        3.3.2 “轻理论性”和“轻实践性”的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
4 中学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对策
    4.1 加强中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4.1.1 增强对思政课教师的重视
        4.1.2 把握思政课教师的供给数量
        4.1.3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配备质量
        4.1.4 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培训
    4.2 完善中学思政课课程体系设置
        4.2.1 开展丰富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
        4.2.2 运用灵活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
        4.2.3 制定完备的思政课教学计划和方案
        4.2.4 建立完善的思政课教师激励机制
        4.2.5 制定有效的思政课教学评价和考核机制
    4.3 加强中学思政课保障体系建设
        4.3.1 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制度保障
        4.3.2 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经费支持
        4.3.3 积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4.3.4 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配合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4)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二、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加大教学实践力度,提高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四、彰显学生主体,审视开放效果
五、建立健全评价和奖励机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5)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呼唤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变革
        (二)本科教学改革迫切需要对审核评估标准进行价值取向分析
        (三)怀特海价值理论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改进的启示意义
        (四)个人对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的兴趣与关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本科教学
        (二)审核评估标准
        (三)价值
        (四)评价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综述
        (一)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研究文献统计概览
        (二)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研究进展
        (三)国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进展
        (四)国内外本科教学评估研究反思
    二、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综述
        (一)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文献统计概览
        (二)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进展
        (三)国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进展
        (四)国内外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研究反思
    三、国内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一)我国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数量统计概览
        (二)我国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进展
        (三)国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数量统计概览
        (四)国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进展
        (五)国内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反思
第二章 怀特海的价值理论
    一、怀特海价值理论形成的“在其所在”
        (一)英国浪漫主义的自然主义诗篇激发了怀特海的灵感
        (二)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科学割裂的历史背景
        (三)怀特海对新康德主义价值理论批判的诠释
    二、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作为主体性的价值
        (二)价值的三重图式:自我、他者及整体的关系
        (三)价值的多种维度:善、真、美、冒险及平和
        (四)评价理论:价值世界的内在活动
    三、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及局限
        (一)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价值
        (二)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局限
第三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历史与文本分析
    一、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标准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本科教学评估标准的研究和准备(1985-1990年)
        (二)开展本科教学评估标准试点和探索(1990-2001年)
        (三)开展水平评估标准的阶段(2002-2008年)
        (四)依次开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审核评估标准(2009年-至今)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文本分析
        (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特点
        (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的词频及编码分析
        (三)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的价值关系分析
第四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现状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的意义
    二、调查的对象、程序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的程序与方法
    三、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一)《本科教学评估认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本科教学评估认知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二)审核评估标准认知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三)审核评估标准需求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四)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五)调查内容的关系机制分析
    五、调查结果讨论
        (一)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部分讨论
        (二)相关分析讨论
        (三)结构方程模型讨论
第五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选择的取向问题
        (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的实用倾向对情感的忽视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选择技术化倾向对伦理性的忽略
    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制定的价值主体缺位
        (一)学生与教师主体的缺位
        (二)审核评估标准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的混淆
        (三)审核评估标准中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关系错位
    三、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价值矛盾
        (一)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
        (二)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
    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与价值的分割
        (一)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割裂审核评估标准的实践与评价
        (二)事实评估与价值评估的分野
        (三)体美劳三育维度与德智维度的疏离
第六章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改进
    一、正确定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选择
        (一)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目标选择应重视价值理性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现价值手段的选择应结合技术性与伦理性
    二、确定本科教学审核标准的价值追求
        (一)融入审核评估标准以多元价值主体
        (二)重梳自我、他者与整体性的价值关系
        (三)尊重审核评估标准变革中的逻辑
    三、处理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内容中的价值冲突
        (一)审核评估标准内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接纳
        (二)审核评估标准内容多样与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接受
    四、实现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的价值融合
        (一)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融合
        (二)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三)审核评估标准实践与评价中五育评估维度的交融
结论
    一、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价值研究的总结
    二、对未来审核评估标准改进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本科教学评估认知问卷
    附录2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认知问卷
    附录3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满意度问卷
    附录4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需求问卷
    附录5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访谈协议
    附录6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访谈提纲
    附录7 国家及各省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列表
    附录8 抽样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列表
    附录9 访谈情况记录表
    附录10 文本及调查图表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基于对分易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1.2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和现实性需求
        1.1.3 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对分课堂
        2.1.2 对分易
        2.1.3 教学模式
    2.2 对分课堂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2.4 学习金字塔
3 基于对分易的对分课堂设计应用于中职学校C程序设计课程的操作要领
    3.1 对分易教学平台的教学应用
        3.1.1 教师端
        3.1.2 学生端
    3.2 对分课堂与C程序设计课程融合的策略及优势
    3.3 基于对分易的对分课堂应用于中职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操作方法
        3.3.1 课前准备
        3.3.2 课堂讲授
        3.3.3 课后学习
        3.3.4 课堂讨论
        3.3.5 成绩考核
4 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的应用实施与案例
    4.1 基于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实施
        4.1.1 实施目的
        4.1.2 实施对象
        4.1.3 实施流程
    4.2 基于对分易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案例
        4.2.1 教学案例一
        4.2.2 教学案例二
5 中职C程序设计课程运用对分课堂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5.1 学生学业分析
    5.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3 学生访谈分析
    5.4 督导组听课反馈
    5.5 同事评价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6.1.1 研究结论
        6.1.2 创新之处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实验班、对照班学习差异前测试题
附录3 学生成绩单(后测)
附录4 “对分课堂”教学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翻转课堂在篮球区域联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1.4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翻转课堂概述与理论依据
        2.1.1 翻转课堂定义
        2.1.2 翻转课堂的起源
    2.2 翻转课堂相关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2.2.3 认知派发现学习理论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 翻转课堂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2.3.1 翻转课堂在国内的研究状况
        2.3.2 翻转课堂在国外的研究状况
    2.4 教育信息化概念综述
    2.5 SWOT综合分析法释义
        2.5.1 SWOT释义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问卷调查法
        3.2.6 筛选评价区域联防质量指标
        3.2.7 德尔菲法筛评价区域联防防守能力指标
        3.2.8 区域联防防守能力指标筛选过程
4 翻转课堂应用于篮球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1 翻转课堂在篮球区域联防教学的SWOT分析
        4.1.1 翻转课堂在篮球区域联防教学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4.1.2 翻转课堂在篮球区域联防教学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4.1.3 翻转课堂在篮球区域联防教学的“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4.1.4 翻转课堂在篮球区域联防教学的“挑战”(Threats)分析
5 翻转课堂在篮球区域联防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5.1 实验方案与设计
        5.1.1 实验假设
        5.1.2 实验内容
        5.1.3 实验对象、实验时间和实验地点
        5.1.4 实验指标
        5.1.5 实验控制因素
        5.1.6 实验流程
    5.2 翻转课堂篮球区域联防教学设计分析
        5.2.1 学情分析
        5.2.2 教学目标分析
        5.2.3 教学评价分析
        5.2.4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目标体系确定
        5.2.5 教学程序设计
    5.3 翻转课堂在篮球区域联防中的案例设计
        5.3.1 《区域联防——23联防》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5.4 《区域联防——23联防》翻转课堂教学案例总结
6 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
    6.1 教学实验后测结果
        6.1.1 实验后区域联防理论知识后测结果
        6.1.2 实验后区域联防实战情况分析
    6.2 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分析
        6.2.1 翻转课堂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态度的情况
        6.2.2 翻转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影响情况
    6.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6.3.1 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分析
        6.3.2 实验后实验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6.3.3 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3 研究的不足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A 翻转课堂教学视频内容设计脚本总体设计表截图
    附录B 微视频设计脚本详细表
    附录C 翻转教学/传统教学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D 区域联防防守能力专家问卷
    附录E 评定区域联防防守能力专家问卷调查表
    附录F 广州体育学院《篮球》必修课程教学大纲(64学时)

(8)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能力本位课程
        二、教材
        三、教材开发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研究
        二、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图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开发起点
    第一节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理念
        一、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背景
        二、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核心
        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内涵
    第二节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与教材开发的关联
        一、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对教材开发的需求分析
        二、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对教材开发的标准设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开发现状
    第一节 教材开发过程:基于访谈调查分析
        一、教材开发的出发点
        二、教材开发的理念
        三、教材开发的流程
        四、教材内容的开发
        五、教材结构的设计
        六、教材开发的困难
    第二节 教材开发效果:基于教材文本分析
        一、教材理念
        二、教材内容
        三、教材结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开发问题
    第一节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开发的问题聚焦
        一、开发理念存在欠缺之处
        二、开发过程不符合开发规范
        三、教材内容未能真正革新
        四、教材结构跟风现象普遍
    第二节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开发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开发制度不完善
        二、组织模式有先天不足
        三、开发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四、对教材的定位有误
        五、对能力本位的理解走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教材开发的建议
    第一节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教材开发的概念澄清
        一、能力的概念澄清
        二、教材的概念澄清
    第二节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教材开发的体系完善
        一、构建完善的开发制度
        二、组织专业的开发人员
    第三节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教材的职业资料收集
        一、获取企业资源
        二、分析职业能力
    第四节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教材的内容开发
        一、职业能力转化为教学点
        二、企业资料转化为教学内容
    第五节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教材的结构设计
        一、以职业领域为结构设计依据
        二、以职业能力为最小组织单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需开发配套教材
        二、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开发现状复杂
        三、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开发存在诸多问题
        四、完善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教材开发需从多方面着手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三级编码
后记
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多维互动教学概述
    一、多维互动教学的界定
        (一)多维互动教学的内涵
        (二)多维互动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多维互动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的主要类型
        (一)师生互动
        (二)生生互动
        (三)人本互动
        (四)人境互动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多维互动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多维互动教学的必要性
        (一)落实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
        (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三)构建课堂和谐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需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多维互动教学的可行性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为多维互动教学提供了导向
        (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多维互动教学提供了载体
        (三)初中生身心特点为多维互动教学提供了可能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现状调查情况
        (一)调查对象与目的
        (二)调查内容与过程
        (三)调查结果的现状分析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主体相对失衡
        (二)互动形式相对单调
        (三)互动内容相对粗浅
        (四)评价标准相对单一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
        (二)教师教学设计的偏差
        (三)学生认识局限的制约
        (四)传统评价机制的影响
第五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互动意识
        (一)强化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
    二、挖掘教育教学资源,丰富互动内容
        (一)深入研究理解课程教材
        (二)灵活开发运用教学资源
    三、提升教学互动设计,增强互动形式
        (一)设置教学目标明确互动要求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发互动动机
        (三)丰富教学活动充实互动方式
    四、建立多维评价机制,优化互动效果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评价标准综合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三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四 教育学主体性教育论
    五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概念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一)实践教学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
        (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特征与原则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征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原则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以H校为例
    一 个案基本情况简介
        (一)个案概况
        (二)个案简介
    二 H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增加了实践教学参与比例
        (二)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性
        (三)促进了实践教学运行规范化
        (四)推动了实践教学内容求实化
    三 H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实践教学课程虚化严重
        (二)对课程内容特殊性把握不准
        (三)实践教学场所资源匮乏
        (四)实践教学主体参与深度不够
        (五)实践教学途径单一且流于形式
    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 深化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二 准确把握实践教学内容
    三 充分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四 积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
    五 全面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六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四十年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研究[D]. 顾梦园. 扬州大学, 2020(05)
  • [2]体育院校武术“金课”建设研究 ——以吉林体育学院为例[D]. 张思敏. 吉林体育学院, 2021(02)
  • [3]中学思政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研究[D]. 张先花.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4]创新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学习能力[J]. 吴斌. 青海教育, 2020(12)
  • [5]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审思[D]. 林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6]基于对分易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代政文.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7]翻转课堂在篮球区域联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 谢金麟.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8]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开发研究[D]. 伏梦瑶.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9]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维互动教学研究[D]. 杨紫君.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校为例[D]. 陈晓雨.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关于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