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购买DVD影碟机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赵坤典[1](2013)在《SD公司经营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数码产品几乎成为了每个行业、每一个人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作为数码产品家族一员的数码摄像机产业,在我国因此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智能手机内置的拍摄功能日益提高,对我国数码摄像机产业造成极大冲击,导致市场需求减少;加上近年来产业资本的大量投入,产品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竞争结果,就是加速了部分中小民营数码摄像机企业出现难以为继、纷纷转产或停业。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配置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改进经营模式,发挥好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成为SD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制订有效的公司经营战略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在对SD公司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五力模型、SWOT矩阵分析法等技术分析模型和方法,对SD公司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首先,结合企业优劣势和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建立SWOT矩阵,分析四种不同环境下的战略组合,对公司可能采用的战略选项进行了总结;其次,按照SD公司的战略意图,提出了新的战略定位:在巩固现有数码摄像机业务的基础上,把发展汽车行驶记录仪、警察执法取证仪和自行车运动摄像机等确定为公司新核心业务;根据公司的业务结构和客户特点,把聚焦(专注于)发展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为公司的市场定位;将实施产品功能差异化和战略联盟作为公司的竞争优势定位。同时将公司的战略目标分解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的目标,并将SD公司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自己品牌的、民族的高科技数码视像知名企业作为远期目标;最后,提出了保障战略定位实施的具体措施。本文把理论与SD公司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当前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惑,市场环境发生巨变的大背景下,把战略理论运用到企业发展思路和方向研究的实践中去,这对SD公司应对当前复杂的市场变化大环境、走出经营困境,对企业未来长期的、持续的快速发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郭红兵[2](2009)在《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下的场内垄断及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6年底的开瓶费争端经过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论。在争论中,开瓶费问题并未在理论上得到很合理的解释,而是在“消费者权益”和“经营者权益”的角逐和碰撞中,陷入了一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尴尬境地。开瓶费争端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饭店禁止消费者自带酒水进店消费,否则收取开瓶费的行为到底是不是一种垄断行为?对这种行为的垄断性质的判断符合消费者的感知,但似乎与饭店的竞争性行业特征不相符,消费者这种垄断行为的感知和饭店行业是竞争性行业的事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意味着在事实背后存在着尚不被人们了解的经济规律。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我们还可以看到,类似的定价现象在现实生活和理论文献中比比皆是。所有这些现象引发了本文从互补品两部定价角度研究和解释这些现象的学术兴趣。无论是从两部定价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互补品定价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涉及互补品的两部定价现象都没有从理论上得到合理的解释。在两部定价文献中被数次提及的产品互补关系,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但又被忽视的定价影响因素。本文从产品互补关系入手,从消费者对互补品的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行为特征和互补品销售中的顾客锁定效应两个维度解释了竞争市场上互补品两部定价法的适用性,并提出在顾客锁定下厂商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势力,这种市场势力可能导致厂商在与消费者交易关系内部的场内垄断行为的发生。这种理论架构可以较好地解释厂商实施两部定价的原因,以及竞争市场上的垄断行为的存在。论文共分为8章,具体内容如下:第0章绪论。主要对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第1章两部定价理论的发展。本章对两部定价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指出在两部定价文献中实质上存在着单产品两部定价问题和两产品两部定价两种情形,并强调指出在两部定价理论研究中,对于两产品两部定价问题的忽视。第2章竞争市场两部定价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分析框架。本章比较了两产品两部定价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两种情形,区分了垄断市场条件下搭配销售中的两部定价和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互补品两部定价这两种类型,指出互补品关系是厂商在缺乏垄断势力的条件下,实施两产品两部定价的必要条件,竞争市场两产品两部定价的实质是互补品两部定价,并提出从消费者行为基础和顾客锁定效应两个维度建立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的分析框架。第3章互补品两部定价的消费者行为基础。本章基于文献研究,提出了消费者的互补品购买行为特征——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并尝试提出了互补品相对重要性的成因,指出了互补品相对重要性对消费者和厂商的意义和影响。第4章互补品两部定价对消费者的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行为特征的适应性分析。本章在提出消费者的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消费者感知福利概念,基于这一概念建立了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分析模型,从对消费者购买行为适应性的角度,解释了竞争市场两部定价的典型定价特征,进而提出,消费者对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这一购买行为特征,是竞争市场两部定价的消费者行为基础。之后对这种典型定价特征的作用和两部定价法的适用情形进行了分析。这一分析是对第5章厂商实施顾客锁定策略进行分析的一个铺垫,在第4章末尾做这样一个分析,保持了分析思路的连贯性。第5章顾客锁定策略。本章在回顾顾客锁定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顾客锁定的成因、转移成本的类型和顾客锁定的类型,提出了互补品销售中,消费者在购买产品1之后,由于不得不从同一厂商继续购买产品2而带来的顾客锁定情形,指出在这种顾客锁定情形下的厂商定价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互补品两部定价,并描述了这种典型互补品两部定价策略的实现途径。第6章场内垄断及其规制。本章讨论了顾客锁定和垄断的关系,提出了场内垄断的概念、成因、特征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指出在缺乏规制的情况下,这种潜在的垄断势力会转化成厂商的现实垄断行为,并尝试提出了对这种场内垄断行为的规制措施。第7章案例部分。在第7章中,本文列举了两个案例,对互补品两部定价和场内垄断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印证。案例一是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典型案例——富于争议的酒店开瓶费问题,以酒店对菜肴和酒水的两部定价,以及在这一定价下,酒店为维护产品2——酒水带来的高利润而禁止消费者自带酒水进店消费,从而引起社会广泛争议、招致“垄断行为”批评的整个案例细节,印证了竞争市场上互补品两部定价下场内垄断的存在;案例二则介绍了吉列公司对剃须刀架和刀片的经典定价案例,以及由此产生的“剃刀加刀片模式”,并简要介绍了国内打印机市场的互补品两部定价案例。论文提出以下创新点:1.提出研究“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命题基于两产品两部定价理论的提出,本文提出了“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这一命题。尽管没有学者专门说明,但在两部定价理论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对单产品两部定价进行了研究。其中,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把涉及两种产品的类似定价也称为两部定价,但这些研究并没有明确提出两产品两部定价理论的存在。本文指出了两产品两部定价在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上与单产品两部定价存在的区别,提出了两产品两部定价这一概念,并进一步通过与垄断厂商搭配销售下的两部定价相比较,提出竞争市场上两产品两部定价的实质就是互补品两部定价。这一认识对于解释竞争市场上存在的场内垄断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文在两产品两部定价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这一命题的原因。2.基于消费者对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提出消费者感知福利概念,构建数学模型解释了互补品两部定价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适应性Manjit S. Yadav(1994)和别传武、陈丽珍(2001)间接或直接地提出了消费者的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这一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讨论了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的产生原因,提出了消费者在互补品组合的购买决策中的决策依据——感知福利(以消费者剩余表示消费者福利水平),并基于感知福利概念,构建了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分析模型,解释了互补品两部定价对消费者行为的适应性。3.定义并系统分析了互补品销售中的顾客锁定和场内垄断问题顾客锁定理论文献中提到了在互补资产或互补品销售中的顾客锁定现象,但没有对顾客锁定的形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本文认为,产品之间的互补品关系并不能天然地促成顾客锁定的形成,厂商之所以能够基于互补品关系对顾客进行锁定,是因为在互补品关系的基础上,厂商实施了一些差异化的产品设计或强制性的要求,使得不同厂商之间的产品2无法兼容,从而消费者在购买产品1之后,只能从同一厂商继续购买产品2,因而导致顾客锁定。基于文献,本文指出在缺乏规制和存在厂商机会主义行为的条件下,顾客锁定下的潜在垄断势力能够转化为厂商的实质垄断行为。这种垄断行为发生在消费者与厂商之间关于互补品组合的连续交易过程中,本文称之为场内垄断。场内垄断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不易从理论上进行识别,而这也正是在开瓶费问题中,争论双方在饭店收取开瓶费是否是垄断行为这一问题上争执不下的关键原因。4.从对消费者行为的适应性和厂商的顾客锁定策略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的理论分析框架竞争市场的厂商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典型定价特征是,厂商在对互补品组合的两部定价中,降低产品1的价格,而提高产品2的价格。从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的适应性和厂商的顾客锁定策略两个维度来看,互补品两部定价一方面适应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使消费者的感知福利水平提高,促使更多消费者参与消费,并促进了顾客锁定的形成;另一方面基于顾客锁定效应,实现对这些消费者的锁定,并支持产品2较高定价的实现。这样就解释了厂商的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原理。从上述两个维度对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的理论解释,构成了论文的主体框架。5.论文提出了规制场内垄断行为的政策建议论文指出,从国内外反垄断规制案例来看,各国政府反垄断部门一般都能够注意得到在捆绑销售和搭配销售中存在的显性垄断现象,并根据反垄断法规进行规制,但却并没有关注到场内垄断这种隐蔽的垄断行为。场内垄断的形成需要一些因素共同促成,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顾客锁定的形成。在顾客锁定条件下,厂商具有了一定垄断势力,它和消费者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在交易中的地位并不均衡,消费者在双方的关系中处于弱势,因此对场内垄断的规制原则,就是引入制度干预,使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和交易地位趋于对等和均衡。当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本文对于两产品两部定价理论的研究,以理论推演为主要方法,在理论推演中使用了归纳和演绎、比较研究等方法。而前两者的运用虽然在逻辑上没有缺陷,但未经实证结果的验证,就难免有不严密之处。例如,本文把Yadav(1994)的互补品捆绑估值的实证研究结果解读为,消费者对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的差异来自于互补品关系本身。虽然理论推理过程尽量做到逻辑严密,但毕竟没有实证的支持,这一缺陷使得本文通过对Yadav(1994)的研究结论进行解读,得到消费者对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这一结论,显得不是足够严谨。
余勇[3](2009)在《金融危机下的碟机变局》文中研究说明当下中国的DVD影碟机市场状况格外复杂:这个产业本身已经进入行业衰退期,而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衰退提前到来。国内城市市场已趋饱和,销售量自然下降,农村市场仍有空间但厂商推广力度不足。新一代影碟机虽然已
王振金[4](2008)在《万利达集团公司影碟机产品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影碟机行业自1995年启动之日起,就在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其竞争激烈程度、波及范围、竞争方式都是空前的,极具特色。目前,影碟机产品早已处于成熟期,由于过度恶性竞争,产业早已是微利时代,生产企业处于生存边缘,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中国影碟机行业,许多企业转型或倒闭,同时,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又加盟,下一代替代产品的蓝光DVD已经批量上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面对现状,现存的生产企业何去何从?应如何在新形势下确立新的竞争战略,再造新的竞争优势,生存和发展?万利达公司是最早从事影碟机专业制造的民营企业,也是唯一没有衰退的老牌影碟机生产企业,目前是国内大型DVD国际代工生产企业和着名DVD品牌生产企业之一。本文以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万利达公司影碟机产品过去成功原因总结的基础上,对公司目前面临的新的外部宏观环境、影碟机产业特点和变化,公司内部资源状况,以及万利达影碟机产品价值链和核心竞争力的情况,综合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的行业“五力”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和安德鲁斯的SWOT矩阵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选择匹配的万利达影碟机产品新的竞争战略,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和措施。研究结果认为,影碟机产业市场容量巨大,仍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万利达影碟机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万利达公司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优势大于劣势。万利达公司应继续立足影碟机产业,为实现“全球影碟机产品制造基地”的发展战略目标,应采取“总成本领先”的基本竞争战略,在价值链的关键战略环节,进一步提升产品集成创新、规模化生产制造、品牌形象、经销模式等四个核心竞争能力,实现成本领先优势。
刘娜娜[5](2007)在《基于品牌建设的促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外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跨国公司陆续进入我国,使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不断加剧,我国本土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特别最庞大的企业群体——中小型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必须改变原有的营销模式以应对新局面。通过营销变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除了销售渠道的拓展,还需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并有效维护品牌形象,才能使企业健康生存和长远的发展。本文以论文促销作为研究对象,对企业品牌建设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产品促销以及品牌资产理论进行阐述,重点对品牌资产的含义、构成要素和形成过程进行具体论述;进而讨论促销活动对品牌建设的影响,指出有效促销对品牌建设的促进作用、不良促销对品牌建设的破坏力;进而通过DVD行业发展情况以及阿波罗电子企业(产品)促销案例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品牌建设的促销策略建议。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分析国内外促销策略和品牌资产的发展状况。从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出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第二章重点介绍产品促销和品牌资产的理论。对整合营销传播和品牌资产的定义、构成要素、形成分别进行了阐述。第三章通过促销活动对品牌建设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揭示促销对企业品牌建立和维护的必要性和关键性。第四章阐述了我国企业在开展促销活动时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五、六章通过成功和失败促销案例分析,以正反两方面事实来论证促销对品牌成长和建设的重要作用。第七章总结第五章第六章的案例分析,提出基于品牌建设的促销策略建议。
何峥[6](2006)在《多媒体产品投资机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研究以多媒体产品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不同类型的多媒体产品在不同市场阶段的投资机会,为在多媒体产品领域开展投资活动的投资者提供决策支持。 由于多媒体产品属于高新技术产品,产品种类多样,涉及的行业领域范围广,产品更新周期短,因此投资者难以识别真正具有投资机会的产品。从产品的角度看,投资者无法获得投资收益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是产品本身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从而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不愿购买该产品,造成厂商无法获得收入,投资者也无法得到投资收益;二是产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销售,但是即便如此,由于产品销售利润相对较低,厂商无法获得满意的利润,导致投资者在投资该产品后无法获得高额投资回报。 针对这两种现象,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商业机会评价结合厂商收益评价的投资机会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产品功能更新与消费者需求更新的内在关系,识别具有良好商业机会的产品;而后通过将多媒体产品划分为星型网络型多媒体产品和交叉网络型多媒体产品,分别研究在垄断的市场以及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厂商的收益水平,识别真正具有良好收益前景的厂商类型,以及影响厂商未来收益的因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不同类型多媒体产品在不同类型市场上的投资机会提出了识别依据。 课题研究共分七章,第一章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二章针对现有的关于多媒体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第三章结合多媒体产品领域的特征,提出适用于多媒体产品的投资机会研究理论体系;第四章通过对产品功能更新和消费者需求更新的分析,提出多媒体产品商业机会的识别依据,并依据网络特征对多媒体产品进行了重新分类;第五章针对垄断市场,对两种类型多媒体产品厂商的市场均衡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提出了影响厂商收益前景的因素,并据此提出在垄断市场上多媒体产品投资机会的识别方法;第六章对垄断竞争市场上两种类型多媒体产品厂商的市场均衡及收益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投资机会的识别方法;第七章对本课题研究所归纳出的关于多媒体产品投资机会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汇总,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黄绍平[7](2006)在《2006 CES掠影》文中研究说明
RYUJI SHINKAWA,白祥国[8](2005)在《DVD-R光盘的预写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 所谓“预写(Pre-write)”,就是在DVD-R for General (以下简称为DVD-R)光盘的控制数据区(Control data zone)用预写机刻录特殊信息的操作。控制数据区 在光盘的导入区(Lead-in Area)内,起止扇区为02F200h- 02FE00h,共192个ECC Blocks(见图1中阴影部分)。预 DVD-RW,DVD-R(G) Sector
刘志斌[9](2005)在《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应用国外基金业绩评价中普遍采用的风险调整指数法对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表现进行评价,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1日以前上市、且连续公布每日净值的29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评价期为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研究表明:(1)经过风险调整后,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总体上优于市场基准组合。这个结论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反,表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缺乏有效性;(2)基金按照不同的风险调整后的业绩指标进行排序,结果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而且基金按照不考虑风险因素的业绩指标—净值收益率进行排序的结果,与各种风险调整后的业绩指标的排序结果也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因此,实践中只根据基金净值收益率进行排序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还运用T—M模型和H—M模型,对我国基金经理的市场择机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3)没有充分证据表明我国的基金经理具有显着的市场择机能力,基金经理的良好业绩是通过一定的证券选择来获得的;(4)线形拟合的结果证明基金经理具有较强的化解非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大石基之,大规智洋,金子宽人[10](2004)在《北京奥运吸引日本电子业的关注》文中提出
二、购买DVD影碟机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购买DVD影碟机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SD公司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企业战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框架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1.4.3 论文的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SD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
2.1 SD公司的概况 |
2.2 SD公司的发展历史 |
2.2.1 经营DVD影碟机阶段(2006-2010年) |
2.2.2 研发、生产和销售数码摄像机阶段(2009—2012年) |
2.3 SD公司面临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D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科技环境分析 |
3.1.5 人口环境分析 |
3.2 行业经营环境分析 |
3.3 五种竞争力分析 |
3.3.1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
3.3.2 潜在竞争者分析 |
3.3.3 主要替代品 |
3.3.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
3.3.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D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4.1 SD公司的内部资源分析 |
4.1.1 技术资源 |
4.1.2 财务资源分析 |
4.1.3 人才资源分析 |
4.1.4 品牌资源分析 |
4.1.5 市场资源分析 |
4.2 SD公司的能力分析 |
4.2.1 研发能力分析 |
4.2.2 生产能力分析 |
4.2.3 管理控制能力分析 |
4.2.4 经营决策能力分析 |
4.2.5 产品能力分析 |
4.2.6 营销能力分析 |
4.3 SD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
4.4 SD公司的SWOT分析 |
4.4.1 内部优势分析 |
4.4.2 内部劣势分析 |
4.4.3 外部机会分析 |
4.4.4 外部威胁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D公司的经营战略定位 |
5.1 SD公司的战略意图 |
5.2 SD公司的战略定位 |
5.2.1 业务定位 |
5.2.2 市场定位 |
5.2.3 竞争优势定位 |
5.3 SD公司的战略目标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SD公司实施经营战略的保障措施 |
6.1 加强公司对实施经营战略的宣传工作 |
6.2 调整组织结构,完善决策机制 |
6.3 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改变当前存在的重研发轻营销的问题 |
6.4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
6.5 进一步推进关键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2)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下的场内垄断及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0.1.1 问题的缘起:关于开瓶费现象中垄断行为的争论 |
0.1.2 进一步的思考:与互补品销售有关的两部定价和顾客锁定 |
0.1.3 研究的理论脉络:互补品两部定价、顾客锁定和场内垄断 |
0.1.4 两产品两部定价法的研究意义 |
0.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
0.2 主要内容、逻辑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
0.2.1 主要内容和逻辑分析框架 |
0.2.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0.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0.3.1 主要创新点 |
0.3.2 不足之处 |
1. 两部定价理论的发展 |
1.1 垄断厂商两部定价理论的系统提出 |
1.1.1 W. A. Lewis 的开创性研究 |
1.1.2 Water Y. Oi 以迪斯尼公园为例的经典研究 |
1.1.3 Richard Schmalensee 以宝丽来相机为例的经典研究 |
1.1.4 垄断厂商两部定价研究简评 |
1.2 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两部定价 |
1.2.1 Beth Hayes 对竞争市场两部定价的研究 |
1.2.2 Luis Locay 和Alvaro Rodriguez 对完全竞争市场两部定价的研究 |
1.2.3 2000 年之后的新进展 |
1.3 被忽视的两部定价研究:两产品两部定价 |
1.3.1 对两种类型两部定价的比较 |
1.3.2 两产品两部定价中的互补品现象 |
1.3.3 对两产品两部定价实例的分析 |
1.3.4 对两产品两部定价原理的理论分析 |
1.3.5 关于“隐性捆绑”和“虚拟搭售”的研究 |
1.4 两部定价理论发展简评 |
1.4.1 研究现状简评 |
1.4.2 两产品两部定价理论被忽视的原因及其存在性 |
1.4.3 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
2.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的提出及定价原理分析框架 |
2.1 与两产品两部定价相关的多产品销售实现机制 |
2.1.1 垄断市场多产品销售的实现机制——杠杆效应 |
2.1.2 竞争市场多产品销售的实现机制——产品互补性 |
2.1.3 相对应的两种多产品销售方式:搭配销售和竞争市场互补品关联销售 |
2.2 两种多产品销售方式下的两产品两部定价 |
2.2.1 适用于垄断市场结构——搭配销售下的两部定价 |
2.2.2 适用于竞争市场结构——互补品两部定价的提出 |
2.2.3 竞争市场两产品两部定价的实质:互补品两部定价 |
2.2.4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典型定价特征——产品1 的相对低价和产品2 的相对高价 |
2.3 两个研究角度下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的研究现状 |
2.3.1 互补品定价角度的研究 |
2.3.2 两产品两部定价角度的研究 |
2.4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分析框架的构建——从厂商和消费者两个角度入手 |
2.4.1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的适应性 |
2.4.2 互补品两部定价促成厂商对顾客锁定效应的利用 |
2.4.3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原理分析框架 |
3. 互补品两部定价的消费者行为基础:互补产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 |
3.1 互补品两部定价的消费者行为基础问题的提出 |
3.2 互补产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文献述评 |
3.2.1 别传武、陈丽珍的研究 |
3.2.2 Manjit S.Yadav 对商品捆绑估值的研究 |
3.2.3 文献简评 |
3.3 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成因 |
3.3.1 互补产品关系性质的影响 |
3.3.2 需求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 |
3.3.3 信息搜寻成本和信息搜寻努力程度差异 |
3.3.4 消费者对产品2 价格不确定性的预期 |
3.3.5 两种产品需求产生时间的不一致 |
3.3.6 消费者未能意识到互补产品之间在决策上的联系 |
3.4 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的意义及影响 |
3.4.1 对消费者行为的意义及影响 |
3.4.2 对厂商行为的意义及影响 |
3.5 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下的互补品购买决策过程特征 |
3.5.1 消费者购买过程一般模式 |
3.5.2 消费者对产品2 需求的预见性及其购买行为类型 |
3.5.3 消费者对可变比例互补品的购买过程特征 |
3.5.4 消费者互补品购买过程特征的意义 |
3.6 消费者的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的表现 |
4.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对消费者的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行为特征的适应性分析模型 |
4.1 核心概念:消费者决策依据——感知福利水平 |
4.1.1 感知福利水平的提出 |
4.1.2 感知福利水平的意义 |
4.2 模型设置:消费者互补品购买过程的特征和厂商策略 |
4.2.1 消费者的互补品购买过程特征 |
4.2.2 厂商策略 |
4.3 适应性分析结论及讨论 |
4.3.1 适应性分析及结论 |
4.3.2 对θ值的讨论:影响、意义和一个比较 |
4.3.3 模型的意义 |
4.4 厂商实施互补品两部定价的作用 |
4.4.1 产品1 的低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消费 |
4.4.2 厂商有意识地利用顾客锁定效应实现产品2 的高定价 |
4.4.3 价格歧视效应:以产品2 衡量异质消费者在消费量上的差异 |
4.4.4 在异质消费者条件下,吸引低消费量消费者参与消费,扩大市场容量 |
4.4.5 对消费者互补品相对重要性评价差异行为特征的适应性 |
4.5 互补品两部定价的适用 |
4.5.1 市场结构 |
4.5.2 产品类型 |
5. 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厂商策略基础:顾客锁定策略 |
5.1 顾客锁定文献回顾 |
5.1.1 顾客锁定的含义 |
5.1.2 顾客锁定的成因 |
5.1.3 转移成本的类型 |
5.1.4 顾客锁定的类型 |
5.1.5 顾客锁定下厂商的典型定价特征 |
5.2 可变比例互补品销售中的顾客锁定 |
5.2.1 一般特征 |
5.2.2 可变比例互补品销售中顾客锁定的一些新特征 |
5.3 互补品销售中顾客锁定下的典型两部定价特征 |
5.4 典型互补品两部定价的实现 |
5.4.1 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消费,实现顾客锁定 |
5.4.2 顾客锁定支持产品2 高价格的实现 |
6. 互补品销售中顾客锁定下的场内垄断及规制 |
6.1 顾客锁定和垄断的关系 |
6.1.1 顾客锁定导致垄断的产生 |
6.1.2 顾客锁定并非垄断产生的充分条件 |
6.1.3 顾客锁定导致垄断行为的条件 |
6.2 互补品两部定价和顾客锁定下垄断的形成 |
6.2.1 产品1 的购买导致顾客锁定和垄断势力的产生 |
6.2.2 被加强的产品互补性 |
6.2.3 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的降低是垄断形成的重要原因 |
6.2.4 厂商的机会主义和规制的缺失是垄断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
6.3 可变比例互补品销售中场内垄断的提出 |
6.3.1 场内垄断的定义 |
6.3.2 场内垄断的实质 |
6.3.3 场内垄断的特征 |
6.3.4 场内垄断的特点:场内垄断的隐蔽性 |
6.3.5 提出场内垄断问题的意义 |
6.4 场内垄断的规制 |
6.4.1 反垄断理论中对垄断的认定问题 |
6.4.2 对多产品销售的垄断规制实践——关于搭售 |
6.4.3 对多产品销售的垄断规制——关于捆绑销售:以微软公司与美国司法部之间的斗争为例 |
6.4.4 多产品销售中的垄断规制——管理部门对捆绑销售的担心:以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为例 |
6.4.5 被忽略的场内垄断及其规制问题 |
6.4.6 场内垄断规制建议 |
7. 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案例 |
7.1 饭店对菜品和酒水的两部定价及场内垄断现象 |
7.1.1 引人注目的开瓶费现象 |
7.1.2 关于开瓶费的正反观点的交锋 |
7.1.3 关于开瓶费问题争论的结果 |
7.1.4 基于场内垄断视角的分析 |
7.2 经典案例:互补品两部定价下的“剃刀加刀片”业务模式 |
7.2.1 “剃刀加刀片”模式的起源 |
7.2.2 国内市场打印机和墨盒的互补品两部定价现象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3)金融危机下的碟机变局(论文提纲范文)
DVD影碟机市场渗淡 |
DVD影碟机产业进入衰退期 |
DVD影碟机产业衰退分析 |
农村市场:DVD影碟机的最后机会 |
影碟机后话:山寨搅局“蓝光” |
国际蓝光:呼之“不”出 |
相关链接:目前主流影碟机的名词解释 |
(4)万利达集团公司影碟机产品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的逻辑思路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及竞争战略内涵 |
第二节 企业竞争优势 |
第三节 企业创新与竞争力 |
第四节 主要分析工具简介 |
第五节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三章 万利达公司和影碟机产品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万利达公司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
第二节 万利达公司影碟机产品现状分析 |
第三节 万利达影碟机面临的挑战 |
第四章 万利达公司影碟机产品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影碟机行业规模与现状 |
第二节 宏观环境分析 |
第三节 影碟机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第五章 万利达公司的内部资源环境分析 |
第一节 万利达公司经营资源分析 |
第二节 万利达影碟机的价值链分析 |
第三节 万利达影碟机现状分析小结 |
第六章 万利达影碟机产品竞争战略选择 |
第一节 万利达影碟机产品SWOT矩阵分析 |
第二节 万利达影碟机产品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定位 |
第三节 万利达影碟机产品的竞争战略选择 |
第七章 万利达公司影碟机产品竞争战略实施措施 |
第一节 建立促进低成本战略执行的企业文化 |
第二节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
第三节 建立全员、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 |
第四节 增强整体代工能力,提高全球供货速度 |
第五节 采取最优策略,获得持续改进绩效 |
第六节 持续品牌建设,增强品牌影响力 |
第七节 拓宽财务思维,加大融资力度 |
第八章 研究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论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基于品牌建设的促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促销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二章 产品促销和品牌资产理论概述 |
2.1 整合营销理论的内涵 |
2.2 品牌资产的内涵 |
2.2.1 品牌资产的定义 |
2.2.2 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 |
2.2.3 品牌资产的形成 |
第三章 促销活动对品牌建设的影响 |
3.1 合理促销对品牌建设起促进作用 |
3.1.1 促销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 |
3.1.2 促销有利于提高品牌忠诚度 |
3.1.3 促销有利于增强品牌联想 |
3.2 长期价格促销削弱品牌资产 |
3.2.1 损害品牌的感知质量 |
3.2.2 损害顾客忠诚 |
3.3 降价促销短期提升销量 |
第四章 我国企业促销存在问题 |
4.1 促销观念落后 |
4.1.1 传统促销观念落伍 |
4.1.2 传统促销观念的病症 |
4.2 促销主题不明确 |
4.2.1 促销主题不符合品牌发展战略 |
4.2.2 促销主题不准确,难以传播 |
4.2.3 促销主题无独特性,针对性不强 |
4.3 促销活动过于频繁 |
第五章 阿波罗电子产品上市促销案例 |
5.1 DVD行业背景分析 |
5.1.1 国产DVD市场成熟本土品牌众多 |
5.1.2 产品趋于同质化,主流品牌之间竞争激烈 |
5.2 影碟机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
5.2.1 产品发展趋势 |
5.2.2 价格发展趋势 |
5.2.3 渠道发展趋势 |
5.2.4 用户需求趋势 |
5.3 阿波罗电子集团案例内容 |
5.3.1 公司组织架构及产品线 |
5.3.2 国内市场产品价格和销售渠道 |
5.3.3 产品差异化和目标受众 |
5.3.4 促销组合策略 |
5.4 阿波罗电子集团促销案例启示 |
5.4.1 促销活动在提高品牌知名度方面表现薄弱 |
5.4.2 促销活动没能增强品牌忠诚度 |
第六章 基于品牌建设的促销策略建议 |
6.1 促销活动的战略要求 |
6.1.1 促销主题明确,与品牌理念相符 |
6.1.2 促销主题坚持的三个方面的原则 |
6.2 企业整体营销中的促销策略 |
6.2.1 重视公关工作,维护卖场和经销商关系 |
6.2.2 选择有利终端卖场,营造良好销售氛围 |
6.2.3 重视促销员的推销作用,成功传递品牌理念 |
6.2.4 注重广告配合,加深促销活动有效传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多媒体产品投资机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高新技术行业投资机会研究的必要性 |
1.1.2 针对多媒体产品投资机会研究的必要性 |
1.2 本文研究的范畴与目的 |
1.2.1 本文研究的对象 |
1.2.2 主要概念的界定 |
1.2.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
1.3.1 本文研究总体框架 |
1.3.2 多媒体产品投资机会的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多媒体领域相关研究综述 |
2.1 多媒体相关概念综述 |
2.1.1 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性 |
2.1.2 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元素 |
2.1.3 多媒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
2.1.4 多媒体系统的软件与硬件 |
2.2 多媒体领域活动主体构成综述 |
2.2.1 多媒体信息的接受者 |
2.2.2 多媒体制作的核心团队 |
2.2.3 多媒体制作的外部团队 |
2.3 多媒体应用领域相关研究综述 |
2.3.1 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 |
2.3.2 国外多媒体产业的相关经济学研究 |
2.4 多媒体领域研究述评 |
2.4.1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2.4.2 多媒体技术总体特征及其对研究方法选择的影响 |
第3章 多媒体领域投资机会研究体系理论探讨 |
3.1 多媒体产品投资机会研究方法定位 |
3.1.1 投资机会研究概述 |
3.1.2 技术预见与投资机会问题研究 |
3.2 多媒体领域投资机会研究方法探讨 |
3.2.1 投资机会研究总体思路探讨 |
3.2.2 多媒体领域投资机会研究的对象选择 |
3.2.3 多媒体产品投资机会的研究路径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媒体产品商业机会分析 |
4.1 多媒体产品功能分析 |
4.1.1 多媒体产品功能分析的意义 |
4.1.2 多媒体产品的功能分解 |
4.2 多媒体产品的特征与类别划分 |
4.2.1 多媒体产品的共同特征 |
4.2.2 多媒体产品与网络型产业 |
4.2.3 多媒体产品的类别 |
4.3 多媒体产品市场需求更新动因分析 |
4.3.1 多媒体产品市场需求影响因素 |
4.3.2 多媒体产品功能更新的类型 |
4.3.3 消费者需求更新的具体形式 |
4.4 多媒体产品商业机会识别 |
4.4.1 多媒体产品功能更新与消费者效用 |
4.4.2 多媒体产品商业机会识别 |
4.4.3 不同类型多媒体产品的商业机会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垄断的多媒体产品市场投资机会研究 |
5.1 相关概念的研究 |
5.1.1 多媒体产品垄断市场的形成阶段 |
5.1.2 网络外部性相关概念研究 |
5.1.3 企业合作与竞争 |
5.2 交叉网络型多媒体产品市场均衡与投资机会评价 |
5.2.1 交叉网络型多媒体产品市场基本特征 |
5.2.2 基本假设 |
5.2.3 垄断情况下的市场均衡分析 |
5.2.4 给定价格水平下的需求临界规模 |
5.2.5 垄断厂商的收益分析 |
5.2.6 后续竞争者进入后的市场均衡 |
5.2.7 垄断情况下交叉网络型多媒体产品投资机会评价 |
5.3 星型网络型多媒体产品市场分析 |
5.3.1 星型网络型多媒体产品市场基本特征 |
5.3.2 基本假设 |
5.3.3 垄断情况下的市场均衡分析 |
5.3.4 垄断情况下星型网络型多媒体产品投资机会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6章 垄断竞争的多媒体产品市场投资机会研究 |
6.1 垄断竞争市场多媒体厂商价格均衡分析 |
6.1.1 垄断竞争多媒体市场基本状况 |
6.1.2 垄断竞争市场多媒体厂商价格均衡基本模型 |
6.1.3 考虑厂商成本情况下的防降价均衡 |
6.1.4 差别转换成本下的防降价均衡 |
6.1.5 关于厂商防降价均衡的主要结论 |
6.1.6 垄断竞争的星型网络性多媒体产品市场投资机会评价 |
6.1.7 垄断竞争市场多媒体产品价格均衡的实证分析 |
6.2 多媒体厂商兼容性选择与收益评价 |
6.2.1 厂商兼容性决策研究现状 |
6.2.2 基本假设 |
6.2.3 产品不兼容情况下的均衡 |
6.2.4 产品相互兼容情况下的均衡 |
6.2.5 产品单向兼容情况下的均衡 |
6.2.6 多媒体设备提供商的兼容性选择对收益的影响评价 |
6.2.7 不同的兼容条件下的交叉网络型多媒体设备提供商投资机会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7章 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展望 |
7.1 多媒体产品投资机会分析与识别流程 |
7.2 多媒体产品商业机会的评价 |
7.3 星型网络型多媒体产品市场投资机会识别 |
7.3.1 垄断的星型网络型多媒体产品市场投资机会识别 |
7.3.2 垄断竞争的星型网络型多媒体产品市场投资机会识别 |
7.4 交叉网络型多媒体产品市场投资机会识别 |
7.4.1 垄断的交叉网络型多媒体产品市场投资机会识别 |
7.4.2 垄断竞争的交叉网络型多媒体产品市场投资机会识别 |
7.5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多媒体技术相关研究综述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篇 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
1.1 序言 |
1.2 开放式基金的分类及特点 |
1.3 基金业绩评价的文献回顾 |
1.4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
1.4.1 基金样本的选择 |
1.4.2 市场基准的选择 |
1.4.3 无风险利率的选择 |
1.5 研究方法 |
1.5.1 基金净值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
1.5.2 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 |
1.5.3 选股和择机能力 |
1.6 实证结果及分析 |
1.7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2篇 DVD 市场分析与预测 |
2.1 序言 |
2.2 需求分析 |
2.2.1 替代品(录像机) |
2.2.2 替代品(VCD) |
2.2.3 补充品(DVD 碟片) |
2.2.4 需求的价格弹性 |
2.2.5 消费者偏好 |
2.3 供给分析 |
2.3.1 供应商 |
2.3.2 技术垄断 |
2.4 结论 |
第3 篇 MARKETING STRATEGY OF EMD CHINA |
3.1 EXECUTIVE SUMMARY |
3.1.1 Company Background |
3.1.2 Business Model |
3.1.3 Situational Analysis |
3.1.4 Marketing Strategy |
3.1.5 Evaluation |
3.1.6 Recommendation |
3.2 COMPANY BACKGROUND |
3.2.1 Business Model |
3.2.2 Products |
3.2.3 Suppliers (Licensors) |
3.2.4 Customers |
3.3 SITUATIONAL ANALYSIS |
3.3.1 Healthcar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
3.3.2 Market size |
3.3.3 Source of competition |
3.3.4 Competitive advantage |
3.4 MARKETING STRATEGY |
3.4.1 Marketing Objectives |
3.4.2 Market Segmentation |
3.4.3 Targeting |
3.4.4 Positioning |
3.4.5 Pricing |
3.4.6 Placement |
3.4.7 Promotions |
3.4.8 Feedback system |
3.5 EVALUATION |
3.5.1 Feedback Survey Conducted With Medical Practitioners |
3.5.2 Feedback Survey Conducted With MNC |
3.6 RECOMMENDATION |
3.6.1 Product Strategy |
3.6.2 Service Strategy |
3.6.3 Price Strategy |
3.6.4 Promotion Strategy |
3.7 CONCLUSION |
第4 篇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
4.1 序言 |
4.2 公司简介 |
4.3 公司治理结构 |
4.3.1 股权结构对比 |
4.3.2 股权结构分析 |
4.4 风险分析 |
4.4.1 Beta 值回归分析 |
4.4.2 无杠杆Beta 值计算 |
4.4.3 股权成本分析 |
4.4.4 债权成本分析 |
4.4.5 资金成本分析 |
4.5 投资回报分析 |
4.5.1 净资产回报率及总资产回报率 |
4.5.2 各公司业绩对比 |
4.6 当前资本结构对比分析 |
4.7 分红政策分析 |
4.8 股票价格评估 |
4.9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样本基金概况 |
附录B 样本基金2004 年月度净值增长率 |
附录C 市场基准组合及无风险利率 |
附录D RESULTS OF FEEDBACK SURVEY CONDUCTED WITH DOCTORS |
附录E SURVEY QUESTIONNAIRE |
个人简历 |
(10)北京奥运吸引日本电子业的关注(论文提纲范文)
2008年日本电子业产值26万亿日元5大支柱产品撑起产业大厦 |
超薄电视挑战9000亿日元规模 |
车载导航仪增长潜力巨大2005年规模达5000亿日元 |
手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日元 |
DVD影碟机/录像机过度竞争导致单价急跌 |
数码相机成为利润最高的民用产品 |
四、购买DVD影碟机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SD公司经营战略研究[D]. 赵坤典.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6)
- [2]竞争市场互补品两部定价下的场内垄断及规制研究[D]. 郭红兵.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2)
- [3]金融危机下的碟机变局[J]. 余勇. 日用电器, 2009(04)
- [4]万利达集团公司影碟机产品竞争战略研究[D]. 王振金. 厦门大学, 2008(12)
- [5]基于品牌建设的促销策略研究[D]. 刘娜娜. 广东工业大学, 2007(05)
- [6]多媒体产品投资机会研究[D]. 何峥. 同济大学, 2006(02)
- [7]2006 CES掠影[J]. 黄绍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6(04)
- [8]DVD-R光盘的预写技术[J]. RYUJI SHINKAWA,白祥国. 记录媒体技术, 2005(03)
- [9]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D]. 刘志斌. 清华大学, 2005(09)
- [10]北京奥运吸引日本电子业的关注[J]. 大石基之,大规智洋,金子宽人. 电子设计应用, 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