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港股认购新股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罗曼[1](2021)在《快手万亿市值蒸发背后:晨兴浮盈234亿 基石投资者亏40%》文中指出8月19日,快手再度大跌,截至收盘股价报65.75港元创新低,较高位下跌达84%,总市值已经跌破3000亿港元,当前快手走势与上市之初大相径庭。数据显示,快手上市打新人数创港股历史纪录,达142万人,超额认购逾1200倍。在市场高涨的情绪和大户资金推动下,快手很快就站上了4
王海慜,李娜[2](2021)在《港股打新真是“一本万利”的盛宴?》文中认为最近几年,港股市场IPO持续火爆。据毕马威统计,2020年港交所是全球IPO募集资金第二高的交易所,全年募集资金高达512亿美元,仅次于纳斯达克;2021年上半年,港交所IPO募集资金达260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三,并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快手、百度、哔哩哔哩、携程、奈雪的茶、
王璐[3](2021)在《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动因、路径及风险防范研究 ——以中芯国际为例》文中认为早期国内资本市场上市门槛高,难度大,许多科创企业为了发展纷纷选择到境外上市。然而自2019年科创板设立后,大量港股科创企业选择回到国内科创板发展,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本文以中芯国际为例,对其回归A股科创板的动因、路径及风险防范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芯国际回归A股科创板的动因主要为满足市值管理需要、满足内部融资需求、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国家的鼓励支持;(2)关于中芯国际回归路径的选择问题,本文通过对分拆上市、发行存托凭证和整体IPO上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芯国际选择整体IPO上市更便捷、更符合企业发展战略;(3)中芯国际回归后经营状况改善、财务风险降低、市场估值增加;(4)中芯国际回归前的风险主要有制度差异风险和未达到发行标准的风险,回归后需要关注履行上市承诺的风险、汇兑损失增大的风险和控制权转移风险。针对这些风险中芯国际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聘用专业机构等措施进行了有效防范。本文选用代表性较强的红筹股中芯国际为例,首次基于“红筹+科创板”企业案例,研究了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动因、路径和风险防范等问题,既丰富了交叉上市领域的文献,又为拟回归A股科创板的港股企业提供了实践参考。
秦隽舟[4](2021)在《半导体行业E公司的融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半导体行业是时下全球各个国家,高度重视的高科技研发和制造领域,它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医疗、工业制造、日常电子产品、航天等等,其在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与全球半导体行业强国的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国半导体行业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近些年在逐年增强。半导体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对于基础研发资金的需求量极大,而同时其投资回收期又普遍较长,目前筹资困难,不易取得贷款,研发资金紧张,这些已经成为了该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为提高我国半导体行业企业的发展速度,提升相关企业的融资能力,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为相关企业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首先对融资效率、融资策略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对融资相关的理论进行回顾,从而为本文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对我国半导体行业中相关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超效率DEA建模计算,并从中选取综合效率最高的E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接下来本文介绍了 E公司的发展历程,并对公司经营周期进行划分,进而对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两阶段融资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融资需求和融资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E公司具体融资方式和融资效果进行了探究,接着从融资结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等方面对E公司当前融资策略进行评价。最后,就其融资策略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建议,同时对半导体行业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企业的融资策略给予启示。
张景怡[5](2021)在《风险投资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 ——基于美国上市中概股的数据》文中研究指明美股中概股是境外中资上市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股市场近年来呈现中概股上市高比例破发的情况。IPO破发给重点关注中后期项目的风险投资机构带来挑战,也对风险投资机构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风险投资机构与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并不完全相同,风险投资机构以项目退出获取回报为主要目的,更看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国内外针对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较多,形成了不同市场的不同结论。在由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中概股赴美IPO公司仍然活跃的背景下,研究风险投资和IPO抑价的经典问题,对作为海外中资股占比较大的美股中概股来说,从风险投资的声誉异质性视角研究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IPO表现的影响具有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从风险投资声誉的异质性视角,结合认证理论和逐名效应等假说进行理论分析,以境外上市中国企业代表性群体中概股的2000年至2020年上市IPO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提出风险投资机构声誉对IPO抑价存在显着的负向作用。根据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风险投资按5%的持股标准进行划分,分为是否有无风险投资机构背景以及是否有高低声誉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统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支持研究假设,说明中概股新股IPO的定价和估值会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异质性的影响。本文研究进一步研究发现:(1)以承销商声誉分组,风险投资系数都显着为负,且低承销商声誉样本组的系数更显着,可能说明低声誉承销商可能由于业绩与提成压力提高了IPO价格和规模,若发行价格偏离合理区间,高声誉风险投资对承销商估值和定价规模有合理的修正作用。侧面反映出高声誉风险投资具有更专业的信息优势,降低IPO抑价水平使得IPO定价效率更高。(2)以行业属性是否属于新兴行业分为两组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声誉风险投资对于非新兴行业公司持股会显着降低IPO抑价程度。相比于中概股所属行业中占比成分较大的新经济公司,如可选消费、信息技术行业,处于传统行业不易被海外投资者偏好而在资本市场遇冷的被投企业,高声誉风险投资降低信息盲点使被投企业IPO上市价格偏离发行价的程度更低。
金飞[6](2021)在《甘肃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方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融资租赁行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法律、会计、税收和监管等“四大支柱”的框架下,不断快速发展。但是,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业务发展的一个难题。为此,本文基于对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经营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中,主要研究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再通过分析港股市场的政策,研究合适的上市路径,指出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在港股市场进行IPO融资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并分析该公司在港股主板上市的可行性,得出现阶段最有利于其发展,也最为恰当的上市方案就是在港股主板上市的结论。文中认真分析了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的目标、IPO的原则以及路径,重点对财务、估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设计出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在港股主板IPO的方案,接着,评价了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方案,并制定了其港股IPO的实施保障措施。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在港股IPO的进程中,公司需要较为准确的把握各个关键因素,这期间企业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的资金需要以及战略规划。同时,企业也会为港股IPO融资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促使企业能够港股IPO融资成功,并将此应用于国内的其他融资租赁公司,为更多的内地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提供很好的参考,不断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刘凤元,屈颜[7](2021)在《基石投资者制度——基于A股市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石投资者制度在帮助企业上市、促进新股定价合理性和稳定股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不同监管逻辑的影响,该制度在各市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同时也积聚了诸如流动性不足、解禁日股价暴跌、制度功能异化、无意义披露等问题。A股战略投资者机制与之异曲同工,试点注册制以来,为应对破发、IPO失败等问题,A股高度重视战略投资者机制,然其设置并非完全合理。本文基于对A股战略投资者机制问题的检视,以各市场基石投资者制度的经验为借鉴,构思完善该机制的路径。
刘杰勇[8](2020)在《世行营商环境视域下新股优先认购权的模式选择》文中研究指明"保护少数投资者"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十项指标之一,其问卷第19问与新股优先认购权相关,我国一直未能得分,主要失分原因在于模式选择不同,世行标准采用"公司治理机构选出式",我国采用"股东大会选入式"。囿于董事信义义务原则的发展、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程度的不同,以及公司功能"文化"的普遍差异,各法域所采取模式各有不同,世行标准并不具有普适性。为使新股优先认购权制度有效运作,应确保公司各方,尤其是经营者与股东,进行持续有效的对话,灵活制定模式规则,以适应个体情况,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杨琛[9](2021)在《科创板破发与IPO定价合理性研究 ——以A公司IPO破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孙即,高苗苗[10](2021)在《香港市场基石投资者制度的实践与借鉴》文中研究指明基石投资者是香港IPO市场引导合理定价、提高发行效率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对2013―2019年港股IPO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引入基石投资者可以提高IPO定价效率,帮助体量较大或估值较难的企业顺利上市,在低迷行情中起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个股流动性不足、利益输送等风险隐患。考虑到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市场不确定性增强,注册制改革加速推进,新股稀缺性优势减弱,有必要借鉴香港基石投资者制度经验,进一步优化A股现行战略配售制度,合理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建议加强对参与战略配售投资者的信息获得、持股限售期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力度。
二、2004年港股认购新股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港股认购新股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快手万亿市值蒸发背后:晨兴浮盈234亿 基石投资者亏40%(论文提纲范文)
快手上市时的狂欢 |
上市初期急速膨胀的估值 |
VC与PE机构的财富盛宴 |
基石投资者浮亏超四成 |
烧钱模式还能否持续? |
(2)港股打新真是“一本万利”的盛宴?(论文提纲范文)
港交所IPO规模创新高 |
20倍左右打新杠杆融资 |
港股破发率和市盈率双升 |
企业自身价值最为重要 |
机构港股打新首选行业 |
今年来港股打新要谨慎 |
(3)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动因、路径及风险防范研究 ——以中芯国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图 |
1.3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随机漫步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红筹股 |
2.2.2 CDR |
2.3 文献综述 |
2.3.1 企业交叉上市的动因研究 |
2.3.2 企业上市的路径选择研究 |
2.3.3 企业交叉上市的风险研究 |
2.3.4 文献述评 |
3 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现状及案例公司简况 |
3.1 科创板的设立 |
3.2 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现状 |
3.3 案例简介 |
3.3.1 中芯国际简况 |
3.3.2 中芯国际回归A股介绍 |
3.3.3 选择中芯国际的原因 |
4 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动因、路径及效果研究 |
4.1 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动因研究 |
4.1.1 市值管理需要 |
4.1.2 内部融资需求 |
4.1.3 提升品牌知名度 |
4.1.4 国家的鼓励支持 |
4.2 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路径选择 |
4.2.1 分拆上市 |
4.2.2 CDR |
4.2.3 整体IPO上市 |
4.3 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效果研究 |
4.3.1 经营状况改善 |
4.3.2 财务风险降低 |
4.3.3 市场估值增加 |
5 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
5.1 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风险分析 |
5.1.1 回归前的风险分析 |
5.1.2 回归后的风险分析 |
5.2 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风险防范 |
5.2.1 回归前的风险防范 |
5.2.2 回归后的风险防范 |
6 研究结论及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启示 |
6.2.1 对拟回归科创板的港股企业的启示 |
6.2.2 对监管层的启示 |
6.2.3 对科创板投资者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4)半导体行业E公司的融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融资策略 |
2.1.2 融资类型 |
2.1.3 融资效率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2.1 融资效率 |
2.2.2 融资策略 |
2.2.3 文献评述 |
2.3 相关理论 |
2.3.1 优序融资理论 |
2.3.2 权衡理论 |
第三章 基于DEA模型的半导体行业融资效率分析 |
3.1 半导体行业现状 |
3.2 融资效率模型的选择 |
3.2.1 DEA与超效率DEA模型 |
3.2.2 超效率DEA方法的优点与适用性总结 |
3.3 效率指标与样本的选取 |
3.3.1 效率指标的选取 |
3.3.2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预处理 |
3.4 半导体上市公司融资效率 |
第四章 半导体行业融资策略案例分析——以E公司为例 |
4.1 E公司简介 |
4.1.1 公司概况 |
4.1.2 公司发展历程 |
4.2 E公司融资需求分析 |
4.2.1 E公司成长期融资需求分析 |
4.2.2 E公司快速发展期融资需求分析 |
4.3 E公司融资能力分析 |
4.3.1 E公司成长期融资能力分析 |
4.3.2 E公司快速发展期融资能力分析 |
4.4 E公司融资方式分析 |
4.4.1 E公司成长期融资方式分析 |
4.4.2 E公司快速发展期融资方式分析 |
4.5 E公司融资效果分析 |
4.5.1 E公司成长期融资效果分析 |
4.5.2 E公司快速发展期融资效果分析 |
4.6 关于E公司融资策略的评价 |
4.6.1 融资结构 |
4.6.2 融资成本 |
4.6.3 融资风险 |
第五章 建议及启示 |
5.1 优化E公司融资策略 |
5.2 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 |
5.2.1 适当增加短期贷款 |
5.2.2 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率,平衡财务杠杆 |
5.3 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
5.4 同行业企业融资策略的启示 |
5.4.1 对成长期企业融资策略的启示 |
5.4.2 对快速发展期企业融资策略的启示 |
5.4.3 保证企业盈利能力,以提升融资能力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一、发表论文 |
致谢 |
(5)风险投资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 ——基于美国上市中概股的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 |
1.2.2 IPO抑价理论 |
1.2.3 国外风险投资与IPO抑价相关研究 |
1.2.4 国内风险投资与IPO抑价相关研究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风险投资与美国上市中概股的IPO现状 |
2.1 美国上市中概股的发展概况 |
2.2 美国上市中概股的IPO市场概况 |
2.2.1 中概股IPO跌破发行价比例上升 |
2.2.2 资本市场给予中概股的估值下降 |
2.3 风险投资PE/VC支持美国上市中概股的IPO分析 |
2.3.1 风险投资 PE/VC 支持上市 IPO 账面回报水平高 |
2.3.2 风险投资PE/VC支持上市IPO首日表现行业分化 |
2.4 小结:美国上市中概股的选择 |
2.4.1 中概股与主要市场的相关性 |
2.4.2 IPO破发率高于其他市场 |
2.4.3 投资者偏好差异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内容 |
3.2 理论分析 |
3.2.1 风险投资机构支持与IPO抑价 |
3.2.2 风险投资机构声誉与IPO抑价 |
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
3.4 变量定义与计量 |
3.4.1 被解释变量 |
3.4.2 解释变量 |
3.4.3 控制变量 |
3.4.4 模型设计 |
第四章 风险投资声誉对美国上市中概股IPO抑价的实证分析 |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 |
4.2 相关性检验 |
4.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
4.4 进一步研究分析 |
4.4.1 承销商声誉分组 |
4.4.2 新兴行业分组 |
4.5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被投企业推动风险投资机构成为 IPO 定价环节的中坚力量 |
5.2.2 风险投资机构提高自身估值定价能力与完善投后管理 |
5.2.3 鼓励培养丰富影响力的本土投资机构 |
5.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6)甘肃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问题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IPO相关理论研究 |
2.1 上市融资相关理论 |
2.1.1 金融全球化理论 |
2.1.2 境外上市绑定理论 |
2.1.3 市场择机理论 |
2.1.4 流动性学说 |
2.1.5 估值分析理论 |
2.2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基本情况 |
2.2.1 内地企业港股上市情况 |
2.2.2 企业在港股上市现状 |
2.3 IPO国内外研究情况 |
2.3.1 国内研究情况 |
2.3.2 国外研究情况 |
2.3.3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基本情况以及现状分析 |
3.1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简介 |
3.1.2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组织架构与人员情况 |
3.1.3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模式 |
3.1.4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财务情况 |
3.1.5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股权情况 |
3.2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目前的现状分析 |
3.2.1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业务整体情况 |
3.2.2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的背景 |
3.2.3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3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自身竞争力分析 |
3.3.1 股东优势 |
3.3.2 主营业务优势 |
3.4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的影响因素 |
3.4.1 港股IPO前需要妥善处理好的问题 |
3.4.2 影响港股IPO效果的因素 |
3.4.3 港股IPO后可能要处理的问题 |
第四章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方案的主要内容 |
4.1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的目标 |
4.1.1 迫切的融资需求 |
4.1.2 提升公司治理结构 |
4.1.3 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风险管理体制 |
4.1.4 提升公司的国际声誉 |
4.1.5 进一步打开再融资渠道 |
4.2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的原则 |
4.2.1 成本最低原则 |
4.2.2 效率最高原则 |
4.2.3 同股同权原则 |
4.3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的路径选择与实现途径 |
4.3.1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IPO地点选择分析 |
4.3.2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的板块选择分析 |
4.3.3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路径的选择分析 |
4.4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方案 |
4.4.1 股份所有制设立 |
4.4.2 分析会计政策 |
4.4.3 财务分析 |
4.4.4 估值定价分析 |
4.4.5 发行方案 |
4.5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的风险控制 |
4.5.1 成本风险防范 |
4.5.2 外部条件防范 |
4.5.3 财务风险防范 |
4.5.4 防控经营管理风险 |
第五章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方案评价与实施保障 |
5.1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的方案评价 |
5.1.1 募集的资金拓展业务前景可期 |
5.1.2 提升公司的自我实力 |
5.1.3 会计核算进一步提高 |
5.2 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的实施保障 |
5.2.1 尽量适应港股市场或目标投资人的心里接受习惯 |
5.2.2 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 |
5.2.3 提升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业绩 |
5.2.4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沟通与信息披露 |
5.2.5 提高募股资金的运用效率 |
5.2.6 建设成熟完善的高素质管理团队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图目录 |
附录B 表目录 |
附录C 问卷调查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基石投资者制度——基于A股市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基石投资者相关理论及制度概述 |
(一)基石投资者制度的理论基础 |
(二)基石投资者制度的发展历程 |
(三)基石投资者制度的运作机理 |
二、基石投资者制度的比较与经验总结 |
(一)基石投资者制度的比较分析 |
1. 欧洲市场。 |
2. 亚洲市场。 |
(二)基石投资者制度适用中的问题 |
1. 锁定期的负面效应。 |
2. 制度扭曲与功能异化。 |
3. 严格披露规则下的无意义披露。 |
(三)基石投资者制度的经验总结 |
1. 高质量基石投资者的参与,是基石投资者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 |
2. 除“确保配售”外,无任何制度约束为基石投资者制度所必须。 |
3. 基石投资者的披露规则设置,应从其功能价值角度出发。 |
三、A股战略投资者机制现状及问题检视 |
(一)战略投资者机制的现状 |
(二)战略投资者机制的问题检视 |
1. 战略投资者的认定与范围不妥。 |
2. 战略投资者所受锁定期限制过长。 |
四、完善A股战略投资者机制的建议 |
(一)合理设计战略投资者的范围,实现制度纠偏 |
(二)强调战略投资者信息披露质量,减少无意义披露 |
(三)适当放宽对战略投资者的约束,增强A股市场吸引力 |
五、结语 |
(10)香港市场基石投资者制度的实践与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香港基石投资者制度特征及与内地战略配售制度的异同 |
(一)基石投资者对IPO价格有引领作用,在投资目的、入场阶段以及锁定期等方面有别于Pre-IPO战略投资者和锚定投资者 |
(二)境内战略配售与香港基石投资者制度原则相似,但在投资者范围、锁定期等细则方面存在差异 |
三、香港基石投资者制度运行情况与利弊 |
(一)整体看,基石投资者的“背书”效应显着,可明显降低IPO抑价程度,提高定价的合理性 |
(二)引入基石投资者已成为体量较大、估值较难的新经济企业IPO的重要策略 |
(三)市场低迷、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基石投资者的加持是IPO的“定心丸” |
(四)不可忽视的是,基石投资者制度可能存在个股流动性不足、股价易被操纵、道德风险和利益输送等方面的风险 |
四、香港地区与亚洲其他国家对基石投资者的监管启示 |
(一)强调获得信息的公平性 |
(二)对基石投资者设限 |
(三)对基石投资者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 |
五、主要结论与建议 |
(一)科创板IPO中通过战略配售方式发行的股数占比较低,或与新股较热、锁定期较长等相关 |
(二)结合新三板发行制度与市场特点,战略配售制度将发挥引导合理定价、护航新股发行的关键作用 |
(三)根据市场情况,可考虑适时优化其他板块战略配售制度,同时对战略配售投资者信息获得、持股限售期以及信披等方面实行谨慎监管 |
四、2004年港股认购新股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快手万亿市值蒸发背后:晨兴浮盈234亿 基石投资者亏40%[N]. 罗曼. 证券时报, 2021
- [2]港股打新真是“一本万利”的盛宴?[N]. 王海慜,李娜. 每日经济新闻, 2021
- [3]港股回归A股科创板的动因、路径及风险防范研究 ——以中芯国际为例[D]. 王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1(02)
- [4]半导体行业E公司的融资策略研究[D]. 秦隽舟. 北方工业大学, 2021(10)
- [5]风险投资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 ——基于美国上市中概股的数据[D]. 张景怡.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6]甘肃公航旅融资租赁公司港股IPO方案设计研究[D]. 金飞. 兰州大学, 2021(02)
- [7]基石投资者制度——基于A股市场的研究[J]. 刘凤元,屈颜. 西南金融, 2021(05)
- [8]世行营商环境视域下新股优先认购权的模式选择[J]. 刘杰勇. 金融法苑, 2020(04)
- [9]科创板破发与IPO定价合理性研究 ——以A公司IPO破发为例[D]. 杨琛.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10]香港市场基石投资者制度的实践与借鉴[J]. 孙即,高苗苗. 证券市场导报,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