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或丙型肝炎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

乙型或丙型肝炎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

一、乙型或丙型肝炎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夏漫城[1](2021)在《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ew-onset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transplantation,NODAT)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肾移植术后NODAT的预防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至2019年7月,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7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肾移植术后NODAT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中有关肾移植术后NODAT危险因素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和系统回顾。结果:共纳入24篇病例对照研究,共包括7140位患者,肾移植术后NODAT病例1598例,肾移植术后未发生NODAT病例5542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D=6.05,95%CI(4.33,7.78)岁,P<0.00001]、多囊肾[OR=1.69,95%CI(1.22,2.34),P=0.002]、糖尿病家族史[OR=3.14,95%CI(1.87,5.27),P<0.0001]、BMI[MD=1.82,95%CI(1.35,2.30),P<0.00001]、急性排斥反应[OR=1.97,95%CI(1.61,2.41),P<0.00001]、他克莫司[OR=1.20,95%CI(1.02,1.41),P=0.03]、HBV感染[OR=3.53,95%CI(1.12,11.13),P=0.03]、HCV感染[OR=1.51,95%CI(1.01,2.24),P=0.04]、高血压[OR=1.48,95%CI(1.19,1.85),P=0.0004]与肾移植术后NODAT的发生有关,性别[OR=1.00,95%CI(0.88,1.13),P=0.97]、西罗莫司[OR=2.21,95%CI(0.96,5.09),P=0.06]、环孢菌素A[OR=0.91,95%CI(0.63,1.31),P=0.61]、类固醇[OR=1.42,95%CI(0.97,2.08),P=0.07]、CMV感染[OR=1.11,95%CI(0.81,1.53),P=0.51]与肾移植术后NODAT无关。结论:年龄较大、BMI较高、糖尿病家族史、他克莫司、高血压病史、多囊肾、急性排斥反应、HBV、HCV是肾移植术后NODAT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值得医护人员去关注。

张宁辛[2](2021)在《肾移植后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植后糖尿病(post 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指器官移植术后发现的糖尿病,是器官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并将增加移植后死亡率及不良结局。2003年,其概念首次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国际性的专家委员会制订的移植后新发糖尿病(new onset diabetes after transplantation,NODAT)指南中提出。其他中心的研究中,PTDM在移植后早期即可发生,通常发生于术后3至6个月,平均诊断时间为4.3个月,1年累积发生率为31.4%,其中大部分发生于6个月内。本文以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421名为研究对象,排除未满18岁肾移植受者11名,排除术前已诊断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肾移植受者28名,排除既往曾有肾脏或其他脏器移植术手术史肾移植受者14名,排除术后随诊时长不足1个自然年肾移植受者25名。通过统计学软件IBM SPSS 25.0对余343名肾移植受者,依据术后1个自然年后空腹血糖是否<7.0mmol/L,分为正常组、移植后糖尿病(PTDM)组,分析其临床数据,其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肾脏原发疾病,有无烟酒史,体质指数,是否为尸体供肾,术前空腹总胆固醇,术前空腹甘油三酯,术前空腹低密度脂蛋白,术前空腹高密度脂蛋白,术前空腹血糖,术前空腹血镁,术前有无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空腹血糖,术后有无感染、移植物功能减退或丧失等移植相关并发症,术后免疫诱导方案。分析结果表明:1.正常与PTDM两组人的年龄分布不同(P=0.024),平均年龄较大者,肾移植术后出现移植后糖尿病的风险更高。2.正常与PTDM两组人的体质指数分布不同(P=0.001),平均体质指数较大者,肾移植术后出现移植后糖尿病的风险更高。3.正常与PTDM两组人的血清甘油三酯分布不同(P=0.036),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较高者,肾移植术后出现移植后糖尿病异常的风险更高。4.正常与PTDM两组人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布不同(P=0.002),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者,肾移植术后出现移植后糖尿病异常的风险更高。5.正常与PTDM两组人的供体肾来源构成比不同(P=0.016),尸体供肾肾移植受者,肾移植术后出现移植后糖尿病的风险更高。6.正常与PTDM两组人的免疫抑制方案构成比不同(P=0.009),使用他克莫司作为免疫抑制方案者,肾移植术后出现移植后糖尿病的风险较使用环孢素者高。7.BMI能显着影响随诊血糖结局(P=0.013<0.05),BMI每增加1,术后1年发生移植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115倍;HDL也能显着影响随诊血糖结局(P=0.012<0.05),HDL每增加1mmol/L,术后1年发生移植后糖尿病的风险减少17.7%。8.术后第3天、第7天空腹血糖水平对随诊血糖结局具有诊断价值,ROC曲线AUC分别为0.672(95%置信区间0.583-0.761)与0.649(95%置信区间0.570-0.728)。利用ROC曲线评价术后即时空腹血糖诊断价值,术后第3天空腹血糖水平对随诊血糖结局的最佳切点为7.740mmol/L,其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74.4%、约登指数为0.336;术后第7天空腹血糖水平对血糖结局的最佳切点为5.235mmol/L,其敏感性为73.1%、特异性为45.8%、约登指数为0.273。结论:1.肾移植术前,患者年龄偏大、体质指数偏高、术前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偏高、术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低、供体肾来源为尸体供肾、使用他克莫司而非环孢素作为免疫抑制方案为术后随诊空腹血糖水平异常的高危因素。2.BMI能显着影响随诊血糖结局(P=0.013<0.05),BMI每增加1,术后1年发生移植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115倍;HDL也能显着影响随诊血糖结局(P=0.012<0.05),HDL每增加1 mmol/L,术后1年发生移植后糖尿病的风险减少17.7%。3.围术期(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空腹血糖水平对术后1年随诊空腹血糖是否正常具有诊断价值,术后第3天空腹血糖水平的最佳切点为7.740mmol/L,术后第7天空腹血糖水平的最佳切点为5.235mmol/L。

董芳[3](2020)在《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胰岛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新发糖尿病是实体器官移植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与未患糖尿病的患者相比,患有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肾移植受者发生致命和非致命心血管事件及其他不良后果的风险有所增加,包括感染、患者存活率降低、移植物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损伤加速等。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措施减少PTDM的发展可能改善患者和移植物的长期预后。本实验旨在研究引起肾移植后高血糖患者最终血糖出现不同结局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肾移植后糖尿病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3-2018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的患者549名,密切随访1.5年。根据术后空腹血糖变化情况,选取肾移植术后血糖稳定后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患者178例。根据术后空腹血糖是否恢复正常,分为一过性糖尿病组68例和移植后糖尿病组11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原发病为多囊肾、术前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急性排斥反应、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史、EB病毒感染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史。由于存在较多自变量,因此对所有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自变量,然后将筛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难以恢复的影响因素。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随访,血糖不恢复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者共40例,为PTDM组,血糖恢复者共18例,为一过性PTDM组。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浓度,利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两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HBC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空腹C肽浓度、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差异。结果:(1)在549名肾移植患者中,共178名患者出现移植后糖代谢异常,发病率为32.4%,其中血糖恢复正常者68名,发生率12.4%,发展为移植后糖尿病者110名,发生率2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术前空腹血糖、急性排斥反应、多囊肾、糖尿病家族史在移植后糖尿病组均高于一过性糖尿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空腹血糖、急性排斥反应、多囊肾、糖尿病家族史是肾移植后高血糖无法恢复的影响因素。(3)PTDM组空腹C肽和空腹胰岛素浓度均低于一过性PTDM组(P<0.05),PTDM组HOMA-HBCI低于一过性PTDM组(P<0.05),HOMA-IR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肾移植术后1.5年内糖尿病发生率20%,一过性糖尿病发生率12.4%。(2)肾移植后高血糖难以恢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术前空腹血糖、急性排斥反应、多囊肾、糖尿病家族史是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无法恢复的影响因素。(3)胰岛素分泌不足是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血糖难以恢复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与移植后高血糖恢复无相关性。

冯成[4](2020)在《直接抗病毒药物在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ntiviral agents,DAAs)的研发以及部分中心报道的无干扰素全口服抗病毒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患者的预防以及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以及易感染等特殊性,使得这类药物在肾移植患者中的使用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行肾移植术患者,包括术前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未感染HCV接受HCV-IgG抗体(+)供肾及未感染HCV接受HCV感染供肾术后相关指标,评估使用DA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9年间于我院器官移植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术前均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对于HCV抗体阳性患者完善HCV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接受无干扰素全口服DAAs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抗排斥药的血药谷浓度,每4周复查血清HCV RNA定量,且接受HCV感染及HCV-IgG(+)供肾患者每四周复查一次HCV-IgG。通过对比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抗排斥药物谷浓度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的记录来评估抗病毒药物的安全性,同时通过HCV RNA定量的变化及血清转氨酶下降水平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9例为HCV感染的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1例为接受HCV-IgG(+)供肾,2例为接受6a型HCV感染的肾脏。(1)9例HCV感染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肾移植术后约250月(中位时间33月)开始DAAs治疗,治疗前病毒载量为4.74×1053.20×107IU/mL、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1.73㎡)且移植肾功能稳定。抗病毒治疗后8例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1例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血清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酐水平在治疗前后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疗程内药物浓度未见明显变化。其中一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肺孢子菌肺炎导致血肌酐升高,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到感染前水平;一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头晕不适,排除其它疾病导致后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2)1例为未感染HCV的患者接受HCV-IgG(+)供肾且术后2周后口服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抗病毒治疗,术后HCV RNA及HCV-IgG未出现阳性表达,期间血清肌酐未见明显异常。(3)2例接受6a型HCV感染的肾脏,术后第一周开始口服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抗病毒治疗,持续检测HCV RNA未出现阳性表达,术后第4周出现HCV-IgG阳性,期间血清肌酐未见明显异常,血清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我中心临床经验得出以下结论:1.我们的研究是一个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DAAs方案仅限于索非布韦及包含索非布韦的药物,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2.由于基因型也较局限,所以这个结果否适用于其他基因型患者,仍然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确定。3.对于HCV感染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选择移植前或移植后HCV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需要仔细考虑和监测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4.根据我中心临床结果得出在术后及时使用DAAs治疗的前提下接受HCV感染的肾脏是相对安全的。

陈俊晔[5](2020)在《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与胆道并发症 ——844例病人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是肝源需求和供肝数量之间的差距却逐渐在扩大,肝源的短缺造成许多患者在等待肝源的过程死亡。将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纳入常规移植可以有效地扩大肝源池。日本与韩国近年来广泛地开展ABO血型不合的活体肝移植,显示血型不合的活体肝移植受者生存率与血型相合的活体肝移植生存率无明显差距。我国肝移植供肝主要来自于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国际有关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研究较少,国际的有关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免疫抑制经验也不能直接用于国内。此外,近几年来韩国有学者提出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只需解决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似乎吹响了将血型不合肝移植纳入常规肝移植的号角,然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研究意在探索我国背景下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与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的关系,有助于找到进一步改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方法和对策。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接受肝移植的手术的患者,共纳入844例。首先,根据供受者ABO血型是否相合分为2组:即ABO血型相合组(721例)与ABO血型不合组(123例)。首先比较两组信息,并得到2组生存曲线,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Cox分析,获得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次,将所有资料纳入划分成肝移植后院内再移植或死亡组(99例)与存活组(745例),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Logistic分析获得肝移植后院内再移植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将肝移植后院内存活组(745例)分成ABO血型相合组(660例)与ABO血型不合组(85例),进行组间比较,并得到2组生存曲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获得肝移植后院内存活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对肝移植后院内存活组作胆道并发症与ABO血型不合的生存分析。最后将肝移植后院内存活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组(85例)分成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12例)与非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73例),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分析获得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844例肝移植案例显示ABO血型不合组更高CHILD评分(P=0.035)、更高MELD评分(P=0.002)、更多移植前接受人工肝支持(P=0.009)、更少自身免疫性肝病(P=0.028)、更少肝硬化(P=0.007)、更长冷缺血时间(P=0.001)、更多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P<0.001)、更多移植后住院期内院内感染(P=0.002)、更多移植后住院期内器官再移植或患者死亡(P<0.001)、更多胆道并发症(P=0.013)、更多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P<0.001)。ABO血型相合组与血型不合组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3.2%-71.7%、89.2%-65.7%、86.5%-59.4%、81.3%-50.0%、73.8%-46.5%、69.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44例肝移植受者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型不合(HR=2.612,95%CI:1.949,3.501,P<0.001)、移植前人工肝系统应用(HR=1.452,95%CI:1.033,2.040,P=0.032)、术中失血量(HR=1.000,95%CI:1.000,1.000,P=0.006)、移植后院内感染(HR=2.923,95%CI:2.157,3.961,P<0.001)。844例肝移植案例显示院内死亡或再移植组有更多血型不合(P<0.001)、更多再移植(P=0.010)、更高CHILD评分(P<0.001)、更高MELD评分(P<0.001)、更多移植前接受人工肝支持(P<0.001)、更多药物性肝病(P=0.007)、更少肝硬化(P=0.004)、更长手术时间(P=0.017)、更多术中失血量(P=0.026)、更多移植后接受人工肝支持(P=0.010)、更多移植后住院期内肝血管血栓事件(P=0.032)、更多移植后住院期内院内感染事件(P<0.001)。844例肝移植院内死亡或再移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型不合(OR=4.689,95%CI:2.826,7.782,P<0.001)、再移植(OR=2.932,95%CI:1.142,7.526,P=0.025)、移植前接受人工肝支持(OR=2.658,95%CI:1.555,4.545,P<0.001)、术中失血量(OR=1.000,95%CI:1.000,1.000,P=0.039)、移植后院内感染(OR=4.868,95%CI:2.948,8.038,P<0.001)。745例院内存活(远期存活)肝移植案例显示ABO血型不合组有更多丙型肝炎(P=0.03)、更长冷缺血时间(P=0.011)、更多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P<0.001)、更多胆道并发症(P<0.001)、更多胆道吻合口狭窄(P=0.023)、更多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P<0.001)。ABO血型相合组与血型不合组的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7.1%-95.9%、94.3%-87.1%、88.8%-73.2%、80.6%-68.2%、75.5%-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745例远期存活肝移植受者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热缺血时间(HR=1.059,95%CI:1.027,1.092,P<0.001)、移植后院内感染(HR=2.692,95%CI:1.638,4.424,P<0.001)、胆道吻合口狭窄(HR=1.719,95%CI:1.058,2.793,P=0.029)、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HR=4.009,95%CI:2.004,8.020,P<0.001)。652例远期存活、排除胆道吻合口狭窄案例的肝移植案例ABO血型相合组与血型不合组移植物存活率无显着性差异(Log-Rank检验:P=0.214,Breslow检验:P=0.148)。728例远期存活、排除弥漫性胆管狭窄案例的肝移植案例ABO血型相合组与血型不合组移植物存活率无显着性差异(Log-Rank检验:P=0.459,Breslow检验:P=0.189)。666例远期存活、排除院内感染案例的肝移植案例ABO血型相合组移植物存活率优于血型不合组(Log-Rank检验:P=0.012,Breslow检验:P=0.004)。85例远期存活、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案例显示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与无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移植物存活率显着性差于无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组移植物存活率(Log-Rank检验:P<0.001,Breslow检验:P<0.001)。12例远期存活患有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平均随访时间16.0±11.8月(3.3-40.9月),随访截止时间内存活1例(8.3%),诊断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平均时间3.4±1.5月(0.7-6.9月)。结论:基于我中心在2015年起的844例死亡供体肝移植研究数据分析,受者全期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型不合、移植前接受人工肝系统支持、术中失血量与移植后院内感染。对于移植后住院内发生再移植或死亡的受者,发生再移植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型不合、再移植、移植前接受人工肝系统支持、术中失血量与移植后院内感染。对于移植后住院内未发生再移植或死亡、安全出院的受者,其移植物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热缺血时间、移植后院内感染、胆道吻合口狭窄与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当前仍应重点关注围术期,因其在院内有更高的再移植或死亡率,而重中之重是预防移植后院内感染,从而能提高我中心全期移植物存活率。对于出院后的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则应在移植后至少6个月内重点关注胆道并发症尤其是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的发生。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的发生率为14.1%,但最终再移植或死亡发生率为91.6%。利妥昔单抗突破了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藩篱,扩大了肝源池,有利于挽救更多肝衰竭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在患者肝移植术安全出院后,除外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与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移植物存活无显着性差异。目前仍需解决较高的住院内再移植或死亡事件,探究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Edoo Muhammad Ibrahim Alhadi[6](2019)在《肝移植后糖蛋白130多态性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开发,肝移植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肝移植后新发糖尿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这已成为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目的是研究GP13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NODAT相关。方法:本研究纳入了 2009年至2014年我中心接受肝移植的469例患者,分为两组:NODAT组和非NODAT组。我们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筛选了 NODAT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进一步构建了两个包含风险因子的NODAT预测模型。最后,我们通过单变量分析分析了生存时间和存活率。排除标准患有家族性糖尿病史,多器官移植,不到6个月的随访或急性排斥反应结果:肝移植6个月后新发糖尿病的总发生率为31.3%(147/469)。男性414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5.7±11.1岁。使用单变量分析,年龄(P<0.001),BMI指数(P=0.029),GP130 rs1800796 和 rs10941411 与 NODAT 显着相关。rs1800796和rs10941411的显性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风险因素。NODAT组患者和移植肝脏的总生存时间和存活率显着低于非NODAT(P<0.05)。结论:NODAT代表移植的主要代谢并发症。根据这一声明,所有前瞻性移植患者都应该被告知移植后患糖尿病的潜在风险,并且应该鼓励他们在LT之前采取适当的生活方式措施,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此外,葡萄糖失调的筛查应该是系统性的,应该在移植过程的所有阶段进行。由于高血糖的程度可能因NODAT受试者而异,因此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治疗以实现可接受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基于移植器官的恢复功能和抗糖尿病药物的毒性特征,应针对每位患者定制抗糖尿病治疗。因此,优化NODAT的预防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与此病症相关的急性和长期风险.本研究首次证实GP130 rs1800796和rs10941411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术后NODAT的发生密切相关。它揭示了年龄是NODAT的风险因素。进一步证实NODAT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比非NODAT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更差。

庄杰,代波,巫丽娟,周英,陆小军,应斌武,林涛[7](2017)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肾移植术后肝、肾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以116例HBV感染肾移植患者及348例同期无HBV感染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18、24、36、60个月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肾功能[血清肌酐(Scr)]指标。比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与HBs Ag(–)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根据术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术前HBV DNA定量、术前肝功能检查结果,分别将116例HBs Ag(+)肾移植患者再分为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组与HBV DNA(–)组、术前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不同亚组间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1)术前HBs Ag(+)组患者的ALT、AST均高于HBs Ag(–)组,肾移植术后36个月内,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60个月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Bs Ag(+)与HBs Ag(–)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的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及HBV DNA(+)组与HBV DNA(–)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术前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的AL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肾移植术前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其他时间点的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60个月内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BV感染对肾移植患者术后5年内的肾功能不会有显着影响,但会影响术后短期肝功能。

石韶华,王振兴,陈花,武政华,马永文,康彦,宿宇坤,武小桐[8](2012)在《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受者存活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 HBV和(或)HCV感染肾移植受者110例(感染组),其中HBV感染受者56例、HCV感染受者52例,HBV与HCV合并感染2例。非HBV与非HCV感染受者694例(非感染组)。感染组受者术前有病毒复制者予积极治疗,研究早期肝功能正常者可接受肾移植,后期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要求连续3~6个月HBV脱氧核糖核酸(DNA)0copy/ml,HCV核糖核酸(RNA)0copy/ml方可接受肾移植。术后定期检测HBV与HCV,定期检测感染组受者HBVDNA滴度、HCVRNA滴度。发现HBV复制,选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酌情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分别比较两组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比较两组的肝功能衰竭病死率。结果非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4.2%、91.4%,3年为86.4%、85.2%,5年为82.7%、78.9%;感染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0.2%、88.1%,3年为88.9%、86.2%,5年为81.5%、76.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感染组中14例(12.7%)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中10例为HBV感染者,非感染组受者无1例死于肝衰竭。感染组术后肝衰竭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2.7%、0,P<0.05)。结论受者术前HBV和(或)HCV感染会明显增加肾移植术后肝衰竭死亡危险。患者术前处于病毒复制期应予积极治疗,在肝炎病毒停止复制6个月后再考虑肾移植。长期随访中应定期复查HBV与HCV感染指标,早确诊、早治疗,并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

曹宁[9](2012)在《肾移植前后未透析与透析效果及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对比分析》文中提出背景:透析与肾移植都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由于肾源的不足,大部分尿毒症患者必须经过一段透析治疗来维持,等待接受移植肾源,虽然在透析期间患者能够得到较好状态,但近年来的未透析肾移植研究结果表明,移植前透析会对肾移植的效果有影响。目的:利用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肾移植和透析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资料提取: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2002-01/2011-12有关肾移植和透析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肾移植(Renal transplantation);透析(Dialysis)",对检索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库中自带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绘制图表的功能进行分析,通过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将统计和计量数据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与肾移植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②与血液透析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③与腹膜透析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排除标准:①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②重复研究的文献。③刊社信息。④未发表的文献。⑤需电话追踪和手工检索逐一分析的文献。⑥年鉴。⑦护理内容的文献。主要数据判定指标:以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文献出版时间、文献数量、学科类别、研究机构、来源期刊、文献被引频次、文献下载频次、关联文献、作者分布、基金资助情况和主要关键词进行相关分析。并对肾移植前后未透析与透析研究进行对比分析,以及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收录2002/2011的文献中,共检索到57篇与肾移植和透析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数量产出趋于平稳状态,2004年和2008年文献产出数量最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发表文献量为15篇,占全部文献的26.3%;透析研究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研究为主,还包括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选择肾移植还是透析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基本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肾替代治疗模式。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关于肾移植和透析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中国从事肾移植和透析基础研究和临床实施的医务工作者进一步确定科研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周晴[10](2009)在《肾移植术后蛋白尿原因分析及其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肾移植已成为目前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手段,移植物长期存活率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感染、恶性肿瘤、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蛋白尿、慢性排异、慢性环孢霉素中毒、原发疾病复发等,其中肾移植后蛋白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多种原因可导致肾移植受者出现蛋白尿,而蛋白尿本身又可对移植肾造成损伤或加剧移植肾原有病变。肾移植术后蛋白尿原因包括慢性排异、慢性移植物肾病、肾移植后肾小球肾炎、急性排异、环孢霉素肾脏毒性等,其中,慢性排异被认为是导致肾移植后蛋白尿的主要病因。我们通过研究肾移植3月后持续性蛋白尿患者的临床指标来探讨人群中肾移植后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于移植物存活率的影响。方法:我们纳入了178位1990-2008年在华山医院首次行肾移植术的患者。肾移植术后蛋白尿阳性定义为肾移植3月后多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0.3g或是尿常规检查示尿蛋白+--3+。我们分析了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包括受者性别、移植时年龄、升高、体重、血型、移植类型、移植前替代治疗方式及时间、移植次数、术前诱导治疗方案、随访时间、输血情况、尿蛋白定性、定量,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肝炎指标、血压、血糖、血脂、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及药物浓度、术后血压及降压药物的使用(包括ACEI/ARB类药物的使用)及其对于移植物存活率的影响。所有资料使用spss软件完成统计。连续性变量使用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检验,分类变量使用卡方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或Cox回归分析。P值小于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纳入178位肾移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9.86±20.51个月,其中43位患者肾移植后持续性蛋白尿阳性,占24.16%。丙型肝炎、输血、诱导治疗、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等与肾移植后蛋白尿相关。输血史、丙型肝炎感染、舒张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与肾移植后1年内出现蛋白尿相关,而肾移植1年后出现蛋白尿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关系密切。多变量分析中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肾移植后蛋白尿独立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肾移植术1年内出现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发现蛋白尿是肾移植后移植物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蛋白尿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输血、诱导治疗、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肾移植术后蛋白尿预示着移植物预后不良。

二、乙型或丙型肝炎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型或丙型肝炎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和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估结果
    2.3 荟萃分析结果
    2.4 发表偏倚评估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移植术后NODAT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肾移植后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肾移植术后患者血糖变化讨论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表图
    7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综述 肾移植后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胰岛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肾移植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检测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资料收集内容
        1.3.2 诊断标准
        1.3.3 研究分组
        1.3.4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
        2.2 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难以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肾移植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胰岛功能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检测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临床资料收集
        1.3.2 研究分组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比较
        2.2 患者术后的空腹C肽和胰岛素浓度比较
        2.3 患者术后的胰岛功能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器官移植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直接抗病毒药物在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肾移植患者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与胆道并发症 ——844例病人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收集资料
    2.3 相关定义
        2.3.1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与ABO血型相合肝移植
        2.3.2 肝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与诱导治疗,抗乙肝病毒治疗
        2.3.3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随访计划及诊断要点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ABO血型分组临床资料
        3.1.1 ABO血型分组术前基线资料
        3.1.2 ABO血型分组术中资料
        3.1.3 ABO血型分组术后随访资料
        3.1.4 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的生存曲线
    3.2 肝移植受者移植物存活率影响因素
    3.3 住院内再移植或死亡的影响因素
    3.4 远期存活ABO血型分组资料
        3.4.1 分组资料对比
        3.4.2 排除肝移植后院内死亡或再移植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的生存曲线
    3.5 远期存活肝移植受者移植物存活率影响因素
    3.6 远期存活、排除有关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生存曲线
        3.6.1 远期存活、排除胆道吻合口狭窄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生存曲线
        3.6.2 远期存活、排除弥漫性胆管狭窄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生存曲线
        3.6.3 远期存活、排除院内感染案例的肝移植受者基于ABO血型是否相合分组生存曲线
    3.7 远期存活、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受者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分组资料
        3.7.1 分组资料对比
        3.7.2 远期存活、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受者基于是否患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分组生存曲线
    3.8 12例远期存活、患有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的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
4 附表
5 附图
6 讨论
    6.1 所有肝移植患者与ABO血型分组
    6.2 所有肝移植患者移植物存活率的危险因素
    6.3 所有肝移植患者住院内再移植或死亡的危险因素
    6.4 远期存活肝移植患者与ABO血型分组
    6.5 远期存活肝移植患者移植物存活率的危险因素
    6.6 ABO血型不合与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
7 研究局限性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综述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肝移植后糖蛋白130多态性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
中文摘要
Abstract
Abbreviation
1 Introduction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Experimental materials
    2.2 Experimental method
    2.3 statistical analysis
    2.4 Diagnostic criteria
3 Results
    3.1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NODAT group and Non-NODAT
    3.2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 polymorphism and NODAT
    3.3 Risk factors of NODAT
    3.4 Establishment of risk factors model for NODAT
    3.5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3.6 Comparison of overall survival rates and survival rates of liver graft after livertransplantation
4 Discussion
    4.1 Metabolic syndrom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4.2 New onset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4.3 GP130 and diabetes mellitus
    4.4 Hepatitis virus and NODAT
    4.5 Probable mechanisms of B-cell damage after HCV and CMV leading toNODAT
    4.6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new-onset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livertransplantation
    4.7 Immunosuppresive Therapy
    4.8 Treatment for NODAT
    4.9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5 Conclusion
Reference
论文中文版
    1 介绍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Review
    Reference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免疫抑制剂方案与抗HBV方案
    1.3 研究方法
    1.4 标准说明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HBs Ag(+)与HBs Ag(–)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比较
    2.2大三阳与小三阳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比较
    2.3 术前HBV DNA(+)与HBV DNA(–)组肾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的比较
    2.4 术前肝功能正常与异常组的HBV感染肾移植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分析
3 讨论

(9)肾移植前后未透析与透析效果及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入选标准
    1.3 资料提取
    1.4 分析指标
2 结果
    2.1 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肾移植和透析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1.1 文献出版时间和计量分析
        2.1.2 学科类别分布
        2.1.3 机构分布
        2.1.4 来源期刊分析
        2.1.5 文献被引频次分析
        2.1.6 文献下载频次分析
        2.1.7 肾移植和透析研究领域关联性较强的文献
        2.1.8 文献作者分布
        2.1.9 关键词分析
    2.2 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肾移植前后未透析与透析研究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2.2.1 肾移植前后未透析与透析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2.2.2 肾移植前后未透析与透析患者人肾存活率的对比分析
        2.2.4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优缺点比较
3小结

(10)肾移植术后蛋白尿原因分析及其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目的
资料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及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四、乙型或丙型肝炎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肾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D]. 夏漫城.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肾移植后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探究[D]. 张宁辛. 山东大学, 2021(12)
  • [3]肾移植后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和胰岛功能分析[D]. 董芳. 青岛大学, 2020(01)
  • [4]直接抗病毒药物在肾移植丙型肝炎病毒患者中的应用[D]. 冯成.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 [5]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与胆道并发症 ——844例病人回顾性研究[D]. 陈俊晔. 浙江大学, 2020(01)
  • [6]肝移植后糖蛋白130多态性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分析[D]. Edoo Muhammad Ibrahim Alhadi. 浙江大学, 2019(03)
  • [7]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肾移植术后临床观察[J]. 庄杰,代波,巫丽娟,周英,陆小军,应斌武,林涛. 器官移植, 2017(01)
  • [8]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受者存活的影响[J]. 石韶华,王振兴,陈花,武政华,马永文,康彦,宿宇坤,武小桐. 器官移植, 2012(03)
  • [9]肾移植前后未透析与透析效果及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对比分析[J]. 曹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8)
  • [10]肾移植术后蛋白尿原因分析及其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D]. 周晴. 复旦大学, 2009(12)

标签:;  ;  ;  

乙型或丙型肝炎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