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湾海峡安全航行(论文文献综述)
徐鹏,徐丽丽[1](2021)在《海洋法视角下台湾海峡与澎湖水道的通行制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台湾海峡的宽度以及我国公布的基线,决定了台湾海峡水域存在专属经济区但无公海,而专属经济区的上空属于公共空间。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台湾海峡属于国际海峡,但其中间存在专属经济区,故不适用过境通行制,而应按水域的不同性质,适用各自的航行与飞越制度。澎湖水道无论是援引大陆/岛屿型海峡规定,或依直线基线法划为内水,均不能有效维护水道两岸的安全及环境保护,但可借助习惯国际法中"历史性水域"理论,有效管控外国船机的通行。
何岸[2](2020)在《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的主题为: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以这个主题为核心,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作为资源极为缺乏的岛国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为何忽视了极其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保护,从而导致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以一系列灾难性的失败而告终?由于研究主题属于战略研究领域中关于战争失败的研究范围,所以本文根据战争失败研究的代表性着作《军事灾难:战争失败的剖析》一书提出的导致战争失败的“军事灾难”产生的基本理论框架来加以分析,首先确认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属于战争失败中的典型“军事灾难”,而这种“军事灾难”的产生绝非单一因素所导致。其次,分别从纵向层次与横向领域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与分析。其中,纵向的研究主要分为国家、军队、战区/舰队、部队四个层次,分别对应战略研究中的大战略、战略、战役、战术四个层次。横向的研究则分为政治、军事、组织、敌人四大领域,并按照这四个领域依次探寻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原因。最后,根据导致其失败的政治、军事、组织、敌人四大原因,总结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及其对于当今海洋战略的启示。
刘伟[3](2020)在《基于广义网络分析法的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已然成为了世界各国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活动。据统计全球有80%以上国际贸易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实现的,而海上通道作为国际贸易中海上运输的重要载体,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进出口货物贸易国,海上通道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涌现出了大量学者对其风险进行分析与研究。其中海峡/运河被视为海上通道中的关键节点,是远洋船舶航行的必经之地和诸多利益的交汇处,由于海上通道是一个链条状的系统,因此关键节点安全状况的优劣对海上通道安全状况的影响极大。在现实中,影响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的风险因素的有很多,这些因素呈现出不确定性强、难以量化且各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等特点。而通过大量阅读关于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有些研究会忽略掉数据量匮乏的、发生的概率小的风险因素,只考虑可量化的风险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一定是不全面、不客观的;此外,在实际评价过程中,由于专家们的个人经历不同,使得提供的偏好信息存在分歧、形式多样等问题,而以往的方法在面对上述问题时存在诸多局限。所以为保障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通航安全,对其风险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鉴于此,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广义网络分析法(G-ANP)来对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首先,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影响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的风险因素,建立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风险分析打下了良好基础;其次,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出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且基于0.1-0.9标度与1-9标度,对相关风险因素的威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从而得出偏好信息;随后,基于广义网络分析法构建出风险评价模型,并以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例分析,该模型考虑了系统的不确定性、将难以量化的风险因素定量化、考虑了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处理专家提供的多种形式的偏好信息、消除分歧。主要通过构造复杂偏好矩阵、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与改进、根据特征向量法的随机偏好方法计算出指标权重等一系列步骤;最后,结合指标权重与指标属性值得出了风险评价结果,并同以往相关文献结果及现实情况进行对比,来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涉及到我国战略物资运输的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以及霍尔木兹海峡风险较高,尤其是马六甲海峡风险得分最高。此外,关键节点易受到军事冲突、海盗袭击等风险因素的威胁。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降低往返于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船舶运输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撑。
严峻[4](2020)在《权利与现况:台湾海峡航行问题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台湾海峡的水域主要分为中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两类,民用船舶在前者可以无害通过,但美国等国家在军舰是否享有领海无害通过权上与中方存在分歧。所有船舶和飞机在台湾海峡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享有航行自由权,但若他国军舰怀有政治目的频繁穿越台湾海峡,则与《联合国宪章》有关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宗旨相悖。国际法对于在专属经济区是否可以进行军事演习没有明文规定,但如果其他国家在台湾海峡的军事演习具有损害沿海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恶劣影响,则违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58条的精神。台湾单方设定的所谓"海峡中线"不具法律效力,中国大陆完全有理由不予认可,尤其是在行使"紧追权"时。
曾石营[5](2019)在《台湾海峡船舶雾航安全分析》文中指出台湾海峡位于台湾省与福建省之间,是连通东海与南海的"海上走廊"。但每年的1~5月是该区域的雾季,长时间的能见度不良,对在此海域航行的船舶构成很大的安全影响。通过分析台湾海峡的气候特点、船舶在该区域航行时应当做好的准备工作,并结合典型碰撞事故案例分析,总结事故教训,为船舶在海峡区域的雾季安全航行提出对策建议。
陈永[6](2019)在《精准修正主义与美国对华海上“灰色地带”策略》文中研究指明作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美国不是经典的现状国家,而是精准修正主义国家。美国基于国家利益需求精准修正国际海洋秩序中的一些制度和规则,推行其主张的海上安全秩序。在海上安全竞争中,美国对中国采取叙事战争、议题联系、民事介入、自由航行、前沿存在和军事联盟等六类"灰色地带"策略。美国主要基于对中国军事实力的认知而选择"灰色地带"策略,主要目标是剥夺中国的"灰色地带"优势。美国在南海对中国采取了几乎"全光谱"的"灰色地带"策略,在印太区域主要采取非军事的"灰色地带"策略。中美海上"灰色地带"竞争的维持不会越过直接使用武力的门槛,但"灰色地带"竞争仍有引发中美军事冲突的危险,需要加以管控。
林国潮[7](2019)在《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应急响应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台湾海峡是我国南北间货运的黄金水道,具有船舶交通流量大,渔船众多,冬季风浪大等特点,通航环境较为复杂,且随着国内、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交通流冲突现象愈加明显。自2011年11月30日开通平潭至台湾高速客滚船航线以来,期间曾发过主机故障、轻微触碰码头等险情和微小事故,但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的财产损失,其安全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虽然高速客滚船具有综合运输的优势,但也汇集了各种海运风险于一船,且高速客滚船承载着大量的旅客,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和影响性将远大于其它海难事故。因此,在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营运多年后,对其应急响应机制进行科学、认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海上应急响应机制等相关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涉及高速客滚船应急响应机制方面的研究资料很少,缺乏专题、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推进高速客滚船的应急响应机制研究与完善,对确保高速客滚船的营运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应急管理、高速客滚船以及海上搜救相关的文献资料,走访平潭高速客滚船公司和码头,以及海事、气象等政府相关部门,收集掌握了大量应急响应相关的资料,根据高速客滚船自身的特点、海峡两岸航线的通航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采用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从应急管理的角度出发,介绍应急响应机制相关概念及理论,结合国内的应急响应机制阐述了平潭高速客滚船应急响应机制的现状,分析了应急响应机制存在的不足,即预警预报机制不完善、应急响应法律法规不健全、应急响应协调机制难以全面发挥作用、应急响应信息不同步、应急响应保障体系不完善、海峡两岸应急响应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预警预报模式落后、应急响应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与缺失、各应急响应机构间缺少合作与沟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应急响应基础力量不足和海峡两岸应急响应体制不同。最后,本文针对当前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应急响应所面临的问题与矛盾,运用现代应急管理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并借鉴国外先进、高效的应急响应管理经验,在肯定平潭现有的高速客滚船应急响应预案和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安全监管、健全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牵头协调机制、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区域间合作、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加强救援力量的投入建设、探索海事巡航与海上应急响应一体化建设、完善海峡两岸应急响应协同机制等对策与建议,期望推进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应急响应机制的不断完善,为“一带一路”、“海西”建设营造出持续安全稳定的海上交通环境。
陶士陆[8](2019)在《穿浪型高速客滚船闽台线安全航行》文中研究表明0引言闽台直航不仅是惠及海峡两岸人民的民生工程,更是大陆对台湾的窗口,构筑两岸融合的桥梁。目前,闽台直航航线上的高速客滚船以"海峡号"为主、姊妹船"丽娜轮"为辅。因"海峡号"航速快,需要驾引人员具备独特的驾驶经验与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台湾海峡的航行条件比其他水域更加复杂
田辉[9](2018)在《我国海上专业救捞力量发展配置的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国际航运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通航资源,海上运输和生产活动十分繁忙。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从历史维度看,海上活动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全球海上交通运输、资源开发、渔业生产、旅游休闲等活动迅猛发展,涉海活动人员数量与日俱增,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水上事故和险情的发生概率随之增加。从现实维度看,海上环境正处在一个风险挑战频发的时代,因异常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等造成的海上险情事故频繁发生,海上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应急救捞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韩国“世越号”客船沉没事件、中国“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伊朗籍油船“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等惨剧历历在目,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海上专业救助打捞工作水平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作者从我国海上救捞工作实际出发,回顾了我国海上专业救捞力量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各级救捞应急预案、规章制度、建设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列举了不同专业救捞力量的能力和优势,介绍了当前海上值班待命部署的情况,分析了近5年海上救捞案例数据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找出了专业救捞力量部署和配置等方面的不足,同时,结合近年来中国航运发展的总体情况和海上救捞实践经验,研究了力量部署和配置的考虑因素,设计了海上值班待命部署的需求计算模型,并对“六区一线”中重点海域进行了逐一分析确认,最终提出了我国海上专业救捞力量的部署和配置建议,以进一步优化重点海域海上应急救捞保障能力,提升海上应急救捞工作效率,更好地保障海上人命、环境、财产安全,助力“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和推动“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
林于暄[10](2018)在《破冰之路——30年打通中国南北航路》文中研究表明南北航线是指中国台湾海峡以南和以北的港口之间的航线。这是中国海上运输的大动脉。然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时间里,由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新中国的封锁禁运,以及台湾当局对中国沿海的全面军事封锁和对航经台湾海峡的各国商船的武装扰袭,南北航线长期处于人为的断航状态。在南北断航的30多年中,中国航运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最终成功打破了台湾海峡
二、台湾海峡安全航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海峡安全航行(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洋法视角下台湾海峡与澎湖水道的通行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台湾海峡及其海域、空间的法律地位 |
(一)台湾海峡内海域和空间的法律地位 |
(二)台湾海峡的法律地位 |
三、台湾海峡内应适用的航行和飞越制度 |
(一)台湾海峡内专属经济区的自由通行制 |
(二)过境通行制及其在台湾海峡的排除适用 |
(三)不得停止的无害通行制及其在台湾海峡的排除适用 |
(四)台湾海峡内不同水域适用的通行制度 |
四、澎湖水道的法律性质及通行制度 |
(一)澎湖水道的地理位置及其通行制度的意义 |
(二)澎湖水道的法律地位以及可能适用的通行制度 |
1.澎湖水道属于国际海峡时应适用的通行制度 |
2.澎湖水道不属于国际海峡时应适用的通行制度 |
(三)澎湖水道可作为历史性水域管控外国船机的通行 |
五、结 语 |
(2)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任务及相关概念界定 |
一、研究任务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研究对象的选定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战争失败研究 |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 |
三、研究综述小结与既有研究的不足 |
第四节 核心论点、研究架构与研究方法 |
一、核心论点 |
二、研究架构 |
三、研究方法 |
第五节 论文价值与论文结构 |
一、论文价值 |
二、论文结构 |
第一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海上交通线与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概况 |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基本情况 |
一、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分布 |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构成 |
三、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特点 |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战争的影响 |
一、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重要性 |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日本战争经济的影响 |
三、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日军作战能力的影响 |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概述 |
一、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1-1942 |
二、太平洋战争中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2-1943 |
三、太平洋战争后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3-1944 |
四、太平洋战争末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4-1945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政治原因 |
第一节 地缘政治与国家战略因素:日本的地缘环境、国家角色定位以及国家战略与政策取向 |
一、地缘政治与海上交通线 |
二、近代日本的地缘环境与国家角色定位 |
三、近代日本的国家战略与政策取向 |
四、地缘政治与国家战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第二节 国际政治因素:近代日本同盟体系的转换及其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一、同盟体系与海上交通线 |
二、近代日本同盟体系的演进与转换 |
三、国际政治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保交作战失败的军事原因 |
第一节 海军战略因素:日本海军战略理论的僵化及其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一、海军战略理论中的海上交通线 |
二、海上交通线保护在日本海军战略理论中的角色与地位 |
三、日本海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研究及其影响:以无限制潜艇战为中心 |
四、海军战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第二节 海军战术因素:日本海军反潜护航战术的缺陷 |
一、海军战术与海上交通线保护 |
二、战时日本海军反潜护航战术的演变与缺陷 |
三、海军战术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第三节 海军情报因素:日本海军反潜护航作战中的情报战失败 |
一、海军情报与海上交通线保护 |
二、日本海军反潜护航作战中的情报战失败 |
三、海军情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组织原因 |
第一节 国家组织因素:政府与军部之间无法有效协调 |
一、统帅权独立与军政二元化体制 |
二、政府与军部分立 |
三、国家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第二节 军队组织因素:陆海军之间无法有效协调 |
一、军政与军令并立 |
二、陆军与海军对立 |
三、军队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第三节 海军组织因素:海军各单位之间无法有效协凋 |
一、海军省与军令部 |
二、舰队与镇守府 |
三、海上护卫总司令部 |
四、海军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对手原因 |
第一节 误判因素:战前美国海军对无限制潜艇战的态度与日本海军的误判 |
一、无限制潜艇战与国际法 |
二、战前美国海军对日战略——以无限制潜艇战为中心 |
三、误判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第二节 误导因素: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误导 |
一、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 |
二、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误导 |
三、误导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第三节 打击因素: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打击 |
一、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 |
二、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打击 |
三、打击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凡例 |
附录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运输船队的名称与类型 |
参考文献 |
(3)基于广义网络分析法的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海上通道的风险研究现状 |
1.2.2 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风险研究现状 |
1.2.3 相关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 |
2.1 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相关理论 |
2.1.1 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及其风险相关定义 |
2.1.2 目前我国主要海上通道分布 |
2.2 广义网络分析法相关理论 |
2.2.1 发展历程简介 |
2.2.2 基本概念 |
2.2.3 方法步骤介绍 |
2.3 本章小结 |
3 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海上通道关键节点的筛选 |
3.1.1 筛选原则 |
3.1.2 筛选结果 |
3.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3 影响海上通道关键节点安全的风险因素分析 |
3.3.1 传统安全风险 |
3.3.2 非传统安全风险 |
3.4 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广义网络分析法的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评价 |
4.1 基于广义网络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4.1.1 构造复杂偏好矩阵 |
4.1.2 对CPR进行一致性检验与改进 |
4.1.3 计算指标权重 |
4.1.4 指标属性标准化处理 |
4.2 评价结果分析及对比 |
4.2.1 评价结果分析 |
4.2.2 评价结果对比 |
4.3 对策与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分析专家调查表(1) |
附录B 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分析专家调查表(2) |
附录C 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分析专家调查表(3)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权利与现况:台湾海峡航行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台湾海峡不同性质水域的航行问题 |
(一)台湾海峡中国领海部分的航行问题 |
其一,他国军舰驶入台湾海峡中国大陆一侧的领海时,中方必定提出抗议并进行外交交涉。 |
其二,他国军舰驶入台湾海峡中国台湾一侧的领海时,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二)台湾海峡中国专属经济区部分的航行问题 |
(三)澎湖水道的航行问题 |
二、军事演习与海峡航行的关系问题 |
三、所谓“海峡中线”涉及的相关航行问题 |
四、结语 |
(5)台湾海峡船舶雾航安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台湾海峡雾航的准备工作 |
1.1 收集气象资料 |
1.2 检查仪器设备 |
2 雾航时的注意事项 |
2.1 保证安全航速 |
2.2 加强正规了望 |
2.3 采取适当航行方法 |
3 案例分析 |
3.1 事故概况 |
3.2 事故经过 |
3.3 事故原因分析 |
4 提高雾航安全的对策 |
4.1 加强船员培训 |
4.2 完善管理制度 |
4.3 加强与岸基的沟通 |
5 结束语 |
(6)精准修正主义与美国对华海上“灰色地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既有研究回顾与评析 |
(一)作为精准修正主义国家的美国 |
(二)美国对华海上“灰色地带”策略 |
三美国对华海上“灰色地带”竞争的策略选择 |
(一)美国精准修正国际海洋秩序的特征 |
(二)美国对华海上“灰色地带”策略的基本类型 |
(三)选择“灰色地带”策略的基本原则 |
四美国在南海的“灰色地带”策略 |
(一)关乎霸权之基的南海秩序 |
(二)中国的“灰色地带”挑战 |
(三)美国的“灰色地带”策略 |
五美国的印太海上“灰色地带”策略 |
(一)美国主导的印太海洋秩序 |
(二)中美前沿“灰色地带”竞争 |
(三)有差别的“灰色地带”策略 |
六结论 |
(7)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应急响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2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高速客滚船 |
2.1.2 应急响应机制 |
2.2 相关理论 |
2.2.1 现代应急管理理论 |
2.2.2 危机管理理论 |
3 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通航环境与船况介绍 |
3.1 平潭自然条件概述 |
3.1.1 气象条件 |
3.1.2 水文条件 |
3.1.3 自然条件小结 |
3.2 通航条件概述 |
3.2.1 台湾海峡航路概况 |
3.2.2 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航线概况 |
3.2.3 澳前客滚码头概况 |
3.2.4 通航条件小结 |
3.3 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船况概述 |
3.3.1 “海峡号”轮船舶概况 |
3.3.2 “丽娜”轮船舶概况 |
4 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应急机制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4.1 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应急机制现状 |
4.1.1 海上应急响应机制概况 |
4.1.2 高速客滚船应急预案简介 |
4.2 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应急机制现存问题 |
4.2.1 预警预报机制不完善 |
4.2.2 应急响应法律法规不健全 |
4.2.3 应急响应协调机制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
4.2.4 应急响应信息不同步 |
4.2.5 应急响应保障体系不完善 |
4.2.6 海峡两岸应急响应协调机制不完善 |
4.3 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应急机制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预警预报模式落后、公司管理缺乏 |
4.3.2 应急响应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与缺失 |
4.3.3 各应急响应机构间缺少合作与沟通 |
4.3.4 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
4.3.5 应急响应基础力量不足 |
4.3.6 海峡两岸应急响应体制不同 |
5 完善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应急机制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预警预报等安全监管措施 |
5.2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法律法规 |
5.3 充分发挥应急响应机制中的牵头协调机制 |
5.4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及加强区域间合作 |
5.4.1 加快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
5.4.2 加强区域间合作 |
5.5 完善应急响应救援力量及资源的保障体系 |
5.5.1 完善资金保障体系 |
5.5.2 加强救援力量的投入建设 |
5.5.3 探索海事巡航与海上应急响应一体化建设 |
5.6 完善海峡两岸应急响应协同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8)穿浪型高速客滚船闽台线安全航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海峡号”相关资料 |
2 高速客滚船的操纵特点 |
3 高速客滚船航行重视问题 |
4 闽台航线特点 |
4.1 闽台线主要挂靠港口泊位的气象特点 |
4.2 闽台线船流特点以及航行注意事项 |
5 狭水道及进出港航行 |
6 能见度不良时的航行要求 |
7 风浪对航行的影响 |
8 进出港靠离泊时的安全措施 |
9 人员值班安排 |
1 0 结束语 |
(9)我国海上专业救捞力量发展配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我国海上专业救捞队伍发展历程 |
1.1.2 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预案体系 |
1.1.3 动态待命救助值班规定 |
1.1.4 研究现状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我国海上专业救捞力量现状 |
2.1 基本情况 |
2.2 专业救捞力量特点分析 |
2.2.1 救助船舶 |
2.2.2 救助航空器 |
2.2.3 应急救助队 |
2.2.4 打捞船舶 |
2.3 救捞力量值班待命部署方案 |
2.3.1 北部海区部署情况 |
2.3.2 东部海区部署情况 |
2.3.3 南部海区部署情况 |
第3章 我国海上突发事件数据统计分析 |
3.1 数据分析的必要性 |
3.2 数据分析的方法 |
3.3 近五年海上突发事件总体情况 |
3.4 近五年海上突发事件种类情况 |
3.5 救捞力量应急处置情况 |
3.6 救捞任务区域分布 |
第4章 专业救捞力量部署和配置方案分析 |
4.1 方案的目标 |
4.2 方案的依据 |
4.2.1 政策规划和重点工作要求 |
4.2.2 动态待命值班点设置的考虑因素 |
4.2.3 当前海上救捞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
4.2.4 对当前海上专业救捞力量部署方案的不足分析 |
4.3 方案的内容 |
4.3.1 利用系数估算法计算“六区”海上安全监管重点区域救助船能力覆盖的需求 |
4.3.2 利用图形分析法确定“六区”海上安全监管重点区域力量部署和配置调整方案 |
4.3.3 调整优化的我国海上专业救捞力量部署方案 |
4.3.4 调整优化部署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破冰之路——30年打通中国南北航路(论文提纲范文)
1.“关闭港口”——国民党当局对中国沿海的全面封锁 |
2. 绕行——打通南北航线 |
3. 中程绕航——南北航线的进一步优化 |
4. 破冰——穿越台湾海峡 |
5. 后记 |
四、台湾海峡安全航行(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洋法视角下台湾海峡与澎湖水道的通行制度[J]. 徐鹏,徐丽丽. 台湾研究集刊, 2021(03)
- [2]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D]. 何岸. 北京大学, 2020(03)
- [3]基于广义网络分析法的我国海上通道关键节点风险分析[D]. 刘伟.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4]权利与现况:台湾海峡航行问题探析[J]. 严峻. 台海研究, 2020(01)
- [5]台湾海峡船舶雾航安全分析[J]. 曾石营.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6]精准修正主义与美国对华海上“灰色地带”策略[J]. 陈永.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09)
- [7]平潭对台高速客滚船应急响应机制研究[D]. 林国潮.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8]穿浪型高速客滚船闽台线安全航行[J]. 陶士陆. 航海技术, 2019(01)
- [9]我国海上专业救捞力量发展配置的研究[D]. 田辉.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6)
- [10]破冰之路——30年打通中国南北航路[J]. 林于暄. 工会信息,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