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刍议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姚传蕊[1](2020)在《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对会计处理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处理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很多学者和企业都对它展开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不小的实效。所谓衍生金融工具,实质上其就是一种契约——一种在未来才需要履行的契约。自当事双方在契约中约定的交易条件、交易时间、交易标的等内容形成后,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等也将同时被确定下来。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处理近些年来之所以会成为领域里的热点,会引起业界的重视,是因为这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发展和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繁荣有着很大关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即便是在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资本市场仍能持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这无疑为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处理在我国发展应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土壤,我国发展应用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处理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王莹[2](2020)在《新套期会计准则修改对钢铁企业的影响 ——以A公司为例》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新套期会计准则CAS24(2017)的修改对钢铁企业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套期保值理论以及套期会计理论与发展进行了阐述,然后对钢铁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钢铁行业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存在的问题引发了对套期会计准则要求的思考。通过分析A公司会计实务,对比新旧会计准则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变化,从企业利润,盈余管理,信息披露,会计工作,审计工作等方面分析了新套期会计准则的修改对企业与行业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新会计准则的修改进行了剖析,同时指出新套期会计准则的修订给企业带来的挑战,以及可能存在的隐患,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得出结论。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为钢铁企业套期保值实务提供有益的参考,由于财务人员对衍生工具并不熟悉,本文的研究会为从事套期保值的企业的会计实务提供指导,希望可以更好的推进套期保值活动在钢铁企业的有效运行。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真实的钢铁企业套期保值的实务在新套期会计准则运行环境下的业务处理变化分析出新准则变化带来的影响。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新套期会计准则的修改扩大的套期范围,提高了钢铁企业从事套期保值活动的灵活性,套期范围的扩大平滑了企业利润,可以让套期保值活动更直观的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增强了会计报表的可理解性,同时由于更多的套期活动的可行性也增加了企业投机交易的风险,这对企业的会计工作,风险控制工作也带来了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企业应该提升自身素质应对风险。总之,新套期会计准则的修订对企业来说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企业以及外部审计都需要充分理解其中的意义才能更稳健的开展工作。
徐顾艳[3](2020)在《《高级财务会计》(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企业快速发展。同时会计英语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对于跨国企业间的经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会计文本的翻译研究较为欠缺,国内大多数学者对会计英语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对会计文本特点的分析而对其翻译文本的研究并不深入。本报告将《高级财务会计》(汉语版)作为英译翻译实践对象,结合其中的翻译现象开展分析与研究,由此而形成本翻译报告。针对当前国内会计文本翻译研究比较欠缺的情况,本报告就会计文本翻译中出现的难点进行分析研究,尝试为国内这一领域摸索出研究路径。对于跨国企业而言,为跨国企业提供更多与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相关的英文资料,帮助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了解我国的会计准则提供便利。通过此次翻译实践以及对此类文本的分析研究提升自身翻译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报告在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的指导下,开展《高级财务会计》的翻译实践,结合顺应论的动态原则对译语文本中的现象展开分析研究。本次翻译报告的结论如下:语言顺应论能够从社会、认知、文化等较为综合的角度指导语言的使用以及翻译实践活动,并为会计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这类翻译现象的阐释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与评价作用。本篇报告包含了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翻译任务描述,主要包括翻译任务背景、目标以及意义介绍。第二章为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阶段、翻译实施阶段和译后校正阶段三方面。第三章为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本篇报告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围绕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展开讨论。第四章节为案例分析,以维索尔伦顺应论为指导,针对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翻译现象,以翻译的顺应原则为指导,就如何实现会计文本翻译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并对所解决的翻译难题进行总结分析。第五章是对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总结与评价。
晏旬[4](2019)在《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金融体制不断深入改革,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受到广泛关注,逐渐成本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受到全球金融风暴余浪的波及,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国际交易市场和国内交易市场都出现了套期保值活动的失败和公司利益的亏损,引发我们对合理应用衍生金融工具,正视运用过程中所需承担的市场风险的思考。经济学者和投资利益相关者始终聚焦于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或为自身投资的收益,或为经济市场的运转,大众己经清楚地了解到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有盈余管理动机,上市公司相关经济行为信息的披露成为必要。而上市公司应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规避是否对盈余管理起到作用,若起到了作用那么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这些都将成为信息使用者密切关心的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对衍生金融工具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界定了衍生金融工具和盈余管理的概念,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聚焦我国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分析了该行业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和盈余管理的现状,探究两者之间的影响并提出三个假设;然后选取该行业报表中披露使用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为样本,根据其2011年-2017年七年的年度报告披露的相关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对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从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文章提出的三个假设。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三点结论:其一,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与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负向相关:其二,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程度与金融上市工具盈余管理程度负向相关;其三,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程度与金融上市工具盈余管理持续性负向相关。文章结尾部分对我国金融行业提出了合理应用衍生金融工具,提升衍生金融工具应用风险管控水平,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体制系,加强金融监管,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建议与对策。希望为上市公司合理应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相关部门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参考性依据。
刘颖,赵雅琪[5](2016)在《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发展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对投资者而言具有两面性,既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同时又伴随着高风险。本文将以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点为分析基础,探究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需求,并尝试为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能更加准确、全面、真实的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李伟[6](2016)在《公允价值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文中提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财务会计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会计计量开展讨论的。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引入会计领域,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完善,国际上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是学术界、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剧烈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过。尤其是在我国,由于受客观市场环境的限制,公允价值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先后经历了首次应用、停用、重新应用三个阶段。回顾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及发展的历程,探讨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找出应对的措施,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周玉智[7](2016)在《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发展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衍生金融工具带给现行会计发展日新月异的变革,一系列震动世界的金融危机与风波足以证明,在会计核算中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不反映和不规范反映都将导致不可预期的严重后果,金融衍生工具对会计要素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确认标准(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原则)、会计计量基础(历史成本原则)和财务报表披露的影响已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冲击,使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原则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对于研究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和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规范金融市场,推动金融机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丰富和发展会计学科理论,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更大作用。因此,必须加大会计改革力度,以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
张丽娜[8](2016)在《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影响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全球化要求资本技术全球化,我国积极加快全球化步伐,但是在财务会计报告等资本技术方面仍然没有达到国际水平,这对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非常不利的。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使得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更为重要和迫切。通过对衍生金融工具与会计的关系来分析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有利于我国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顾亚芳[9](2015)在《浅谈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业务带来的风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衍生金融是指基本金融工具(债券、股票)以外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在规避外汇风险和提高资金使用率方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衍生金融会计本身也会存在风险,如何规避衍生金融工具引发的风险,是目前会计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李霞[10](2015)在《浅议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冲击及挑战》文中指出当今社会,会计理论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因经济变化的需要而产生的,现有的会计理论将会因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发展发生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今,会计对象要素的定义、确认,会计计量、报告等财务会计理论核心已经受到了衍生工具的全面性挑战。本文主要研究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冲击和挑战,进而对改革现有的计监管制度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刍议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刍议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对会计处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特征 |
二、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问题 |
三、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处理的影响 |
四、结语 |
(2)新套期会计准则修改对钢铁企业的影响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回顾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2 理论基础 |
2.1 套期保值相关理论 |
2.1.1 套期保值基本概念 |
2.1.2 套期保值的基本原则 |
2.2 套期会计的相关理论 |
2.2.1 套期会计的基本原理 |
2.2.2 套期会计的分类 |
2.2.3 套期关系的确认 |
2.2.4 套期有效性评价方法 |
2.3 套期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
2.3.1 国际套期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
2.3.2 国内套期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
3 案例分析 |
3.1 钢铁行业套期保值现状分析 |
3.1.1 行业套期保值应用背景分析 |
3.1.2 行业套期保值运用情况 |
3.2 A公司简介 |
3.2.1 选择A公司进行案例分析的背景 |
3.2.2 A公司套期保值活动概况 |
3.2.3 旧套期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
3.3 新套期会计准则改进对企业的影响 |
3.3.1 对套期业务的影响 |
3.3.2 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
3.3.3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3.3.4 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
4 问题与建议 |
4.1 新套期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
4.1.1 企业存在投机隐患 |
4.1.2 会计专业判断难度提升 |
4.1.3 套期业务信息披露负担加重,准则应用环境不完善 |
4.2 应对新套期会计准则的对策与建议 |
4.2.1 加强套期保值活动内外部监督,防止投机隐患 |
4.2.2 提升专业人才的业务素养,加大培训考核力度 |
4.2.3 完善套期会计准则应用环境,提升衍生金融工具估值技术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高级财务会计》(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
1.1 About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1.1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task |
1.1.2 Problems to be solved |
1.1.3 Objectives |
1.1.4 Significance |
1.2 Text selection |
1.2.1 About the author |
1.2.2 About the source text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translation |
2.1.1 Source Text Analysis |
2.1.2 Preparing translation tools |
2.1.3 Summarizing and classifying terminology |
2.1.4 Searching parallel texts |
2.1.5 Translation Schedule |
2.2 While-translation |
2.2.1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
2.2.2 Determin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2.3 Post-translation |
2.3.1 Self-proofreading and modification |
2.3.2 Feedback from supervisor and fellow students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 |
3.1 Overview of Adaptation Theory |
3.1.1 The origin of adaptation theory |
3.1.2 Three features of language |
3.1.3 Four dimensions of language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
3.2 Applica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
3.2.1 Translation— a process of constant selection |
3.2.2 Translation— an adaptation process |
3.2.3 Applica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ccounting text translation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Adaptation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
4.1.1 Treatment of polysem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
4.1.2 Translation of proper nouns and terminologies |
4.1.3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
4.1.4 Translation of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
4.2 Adaptation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al level |
4.2.1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entences without subjects into English ones with subjects |
4.2.2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 |
4.2.3 Translation of tenses |
4.2.4 Translation of metaphorical sentences |
4.3 Adaptation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ranslation at textual level |
4.3.1 Cohesion of textual level |
4.3.2 Coherence of textual level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
5.3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Appendix Ⅱ Terminology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Acknowledgements |
附件 |
(4)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衍生金融工具研究综述 |
1.3.2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
1.3.3 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综述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5 创新之处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
2.1.2 盈余管理的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套期保值理论 |
2.2.2 套利投机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风险管理理论 |
2.2.5 盈余管理理论 |
3 金融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应用与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
3.1 金融行业现状分析 |
3.2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现状分析 |
3.3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分析 |
4 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实证分析 |
4.1 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关系分析 |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3 变量选择 |
4.4 模型的构建 |
4.5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
4.5.1 描述性统计 |
4.5.2 相关性分析 |
4.5.3 回归分析 |
4.6 稳健性检验 |
4.7 研究结果 |
5 建议与对策 |
5.1 合理运用衍生金融工具 |
5.2 提升衍生金融工具应用风险管控水平 |
5.3 规范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体系 |
5.4 加强金融监管 |
5.5 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 |
5.6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5)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点 |
(一)跨期性 |
(二)高杠杆性 |
(三)不确定性或称高风险性 |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报告体系的影响 |
(一)会计确认范围需扩展 |
(二)会计计量属性需改变 |
(三)信息披露需完善 |
(四)会计监管需加强 |
三、会计报告体系的发展建议 |
(一)完善会计规范准则 |
(二)加强会计监管和培训教育 |
(三)健全市场机制 |
(6)公允价值问题研究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允价值概述 |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历程 |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和问题。 |
1. 市场发展不成熟,经济体系不完善。 |
2. 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 |
3. 会计准则体系不规范,缺乏方法性指导。 |
4. 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并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控。 |
5.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
(二)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1.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其他准则之间存在逻辑关系混乱。 |
2. 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动态性、复杂性提高了执行公允价值准则的专业性要求。 |
3.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出现并没有完全改变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信息可靠性质疑 |
(三)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面临的问题。 |
1. 顺周期效应。 |
2. 负反馈效应。 |
3. 非活跃市场的挑战。 |
4. 混响效应。 |
(四)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 公允价值计量缺乏完善的市场基础和估值技术条件。 |
2.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际操作存在难度。 |
3.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力度不足。 |
4. 计量结果变动频繁,影响会计核算的可靠性。 |
(五)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 制度缺陷:缺乏系统的公允价值审计制度和方法。 |
2. 公允价值审计的客观性不足。 |
3. 公允价值审计风险较高。 |
四、完善公允价值的对策 |
思路一:山西省大同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办公室王鹏提出的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建议与对策如下。 |
思路二:广东省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讲师李虹在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后,提出了有效发挥公允价值计量作用的建议。 |
(一)建立成熟的市场机制,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需要的外部市场环境。 |
1.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 |
2. 建立健全的商品“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
3. 建立诚信的市场环境。 |
(二)加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 |
1.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形成自我约束机制。 |
2. 进一步完善监督与监管机制,形成完整监督体系。 |
(三)理顺公允价值计量与其他准则之间的逻辑关系。 |
1. 理顺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会计基本准则》的关系。 |
2. 理顺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与其他具体准则的关系。 |
3. 架构“基本准则—二级准则—具体准则”的结构体系。 |
思路三:山东省青岛理工大学李艳飞、吴涛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的问题。 |
思路四: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邗、宋曲提出了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
思路五: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陈蔚认为,公允价值审计是将来市场经济的一种必然趋势,我国在市场经济转型成功、逐步完善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公允价值审计应用的推广和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7)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会计要素确认的影响 |
(二)对会计确认标准的影响 |
(8)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影响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衍生金融工具含义 |
2 衍生金融工具与会计的关系 |
2.1 会计环境是衍生金融工具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
2.2 会计理论是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
2.3 会计准则是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的规范和约束 |
2.4 衍生金融工具能促进会计理论的修正和完善 |
3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 |
3.1 衍生金融工具反映了会计环境的变化 |
3.2 衍生金融工具暴露了会计理论的不足 |
3.3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提出新需求 |
3.4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人才提出高要求 |
(9)浅谈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业务带来的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
(一)对费用收入会计确认的影响 |
(二)对会计计量原则的影响 |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业务产生的风险 |
(一)会计核算风险 |
(二)职业素养的风险 |
三、建议 |
(一)建立健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 |
(二)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
四、结语 |
(10)浅议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冲击及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对象要素定义的冲击 |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对象元素 |
三、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计量的冲击 |
四、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报告的冲击 |
四、刍议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对会计处理的影响[J]. 姚传蕊. 全国流通经济, 2020(30)
- [2]新套期会计准则修改对钢铁企业的影响 ——以A公司为例[D]. 王莹.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高级财务会计》(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徐顾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 晏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5]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 刘颖,赵雅琪. 智富时代, 2016(10)
- [6]公允价值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 李伟. 经济研究参考, 2016(42)
- [7]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 周玉智. 商业故事, 2016(11)
- [8]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影响探讨[J]. 张丽娜. 现代商贸工业, 2016(02)
- [9]浅谈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业务带来的风险[J]. 顾亚芳. 财会学习, 2015(16)
- [10]浅议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冲击及挑战[J]. 李霞. 商, 20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