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工作面围塌柱开采与设备对接技术

综放工作面围塌柱开采与设备对接技术

一、综放工作面绕陷落柱回采和设备对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刚,潘志宁,高杨[1](2022)在《大倾角首采工作面快速对接技术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针对宁东银星二号煤矿首采工作面因背斜构造影响呈"刀把型"布置需要在开采过程中进行窄、宽面对接的特殊情况,结合工作面开采条件和设备配套状况,设计了工作面对接技术流程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及实践结果表明,完成工作面安全快速对接需要严格按照准备、调整、合茬、调试等四个阶段实施。对接过程中的精细测量和精确控制纠偏是顺利实现工作面安全对接合茬的关键,并贯穿了工作面对接的整个过程。具体实施时,通过细化工作面对接工作量,严格执行工作面对接技术流程,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实现了工作面快速安全高效的对接,为矿井正常有序的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的顺利回采提供参考和借鉴。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2](2021)在《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文中指出装备提升、工艺改进、条件变化对煤矿的安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煤矿安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于适应新形势需要、建设安撤专业化队伍、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有着现实的意义。

王云[3](2021)在《9102工作面采前防治水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昌恒煤矿主采煤层厚9.2m,采用综放开采,煤层上覆有4煤采空区水、顶板砂岩裂隙水,下有奥灰强含水层,矿井前期采掘过程中曾发生突水淹面、淹巷事故。9102工作面走向长1687m,断层、隐伏地质异常体等构造较为发育,水害防治工程量大,为确保9102综放面绿色高效开采,避免突水事故的再次发生,进行采前防治水安全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在查阅国内外强承压含水层、断层、陷落柱、地质异常体灾害治理前沿技术与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可能的出水水源,针对物探异常区、断层破碎带、隐伏地质异常体设计井上、下探查注浆治理与检查验证孔,依据《“三下”采煤规范》《煤矿防治水细则》等规程规范,计算了奥灰水采动突水系数、预计了顶板采动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发育高度,评价了底板岩体抗变形能力和阻隔水性;构建了数学分析模型,揭示了断层破碎带、陷落柱和地质异常体等地质异常体在采动影响下活化导水的可能性。获得如下成果:(1)9102工作面机巷长度约为1684m,风巷长度约为1680m,切眼宽度约为200m,采厚9.2m。影响该面的安全开采水害因素为:上覆4103综采面和南翼9101综放面采空区积水、F1断层水、XI地质异常体与底板奥灰强含水层水。(2)对9102工作面采用无线电波坑透、音频电透视和瞬变电磁等多种物探方式进行了探测与信息收集解析,发现地质异常区34个,其中底板富水异常区13处,针对异常区,设计井下探查钻孔135个,工程量13568.6m,共注入水泥4247.9吨;经验证工作面异常区断层和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含)导水性较差,各孔注浆的终孔压力及检验验证孔的出水量均小于1m3/h,满足设计要求。(3)工作面的底板顶板的主要岩层构成为砂岩和粉质泥岩其力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其强度较低,隔水类矿物微观成份含量高,大部分属于软岩至中硬类,顶板底板的砂岩层中均存在粉砂岩和泥质砂岩的互层现象,与奥灰接触的岩石特性据井下探查钻孔揭露均为铝质泥岩,其厚度不小于9.5m,阻水性能优越,对工作面的安全绿色开采有着良好的隔断作用。(4)采取了岩样,测试了物理力学性质,将实际的地质情况通过软件数据化,结合实验数据量化模型参数,建立采动演化规律的计算机分析模型,对断层和地质异常体影响工矿下,获得了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和底板破坏带深度。(5)依据分析成果,设计井下疏放4煤采空区积水仰上钻孔和底板灰岩注浆加固改造孔;疏干4煤和南翼9煤采空区积水,增加底板隔水层的有效厚度,经计算奥灰含水层突水系数最小值为0.0319Mpa/m,最大值为0.0464Mpa/m,小于0.06 Mpa/m,满足《煤矿防治水细则》要求,具备安全开采的条件。(6)论文采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类比法”对工作面进行涌水量预估,对正常工作条件下和工作面极端条件下的涌水量进行评估,得出了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并根据相关结果和《煤矿防治水细则》对煤矿的排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且结合9102工作面实际特征,编制相关应急处置方案。综上所述:从预防水害和安全开采的角度出发,在将开采时的安全监控和排水工作做到位的情况下,工作面的开采工作安全隐患极低。截至论文撰写完成时,工作面的前1086m已开采完成,涌水量小于15m3/h,未发生水害安全事故。说明论文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所采取的物探预测、钻探验证、采空区水超前疏放、断层破碎带与陷落柱注浆改造治理的方法与手段切实可行,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图[36]表[28]参[68]

胡彦博[4](2020)在《深部开采底板破裂分布动态演化规律及突水危险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在全国煤炭资源开发布局调整阶段,为了保证国家煤炭供给安全,东部矿区仍需保持20年左右的稳产期,许多矿井进入深部开采不可避免。围绕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通道动态形成过程机理、水害评价防治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华北型煤田东缘代表矿井为例,采用野外调研、理论分析、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按照华北煤田东缘矿区的赋煤地质结构特征→深部煤层开采底板变形破坏的动态监测方法→深部煤层开采底板岩层变形破坏的时空演化特征和突水模式→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方法和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深部煤层开采底板水害治理模式和治理效果序列验证评价方法的思路开展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提出了利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BOTDR)对深部煤层开采底板变形破坏的动态监测方法。根据研究表明BOTDR系统监测的动态变形量及应变分布状态与煤层底板岩层应力应变特征具有一致性,是有效监测煤层底板岩层变形破坏的新方案。BOTDR系统对煤层底板岩层监测显示,在采动过程中煤层底板岩层从上向下是呈现压-拉-压的应变趋势;同时获得了有效的煤层底板岩层的最大破坏深度,为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的精准预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原位测试数据。(2)揭示了深部煤层开采完整底板破坏的时空演化特征:a.采前高应力区超前影响范围大约在煤壁前方38 m附近;b.开采底板岩层第一破断点的位置在采煤工作面煤壁前方29.07 m,煤层下方垂距9.24 m处,煤层底板破坏是从脆性岩层开始破断;c.开采底板破断发展趋势是从第一破断点首先向上发展破断,然后再同步向下破断。d.煤层开采底板破断的最大深度处于采前高应力区内,并且最大破断深度在采前高应力区内的峰值应力传播线附近(一般情况下)。根据煤层开采底板破坏的时空演化特征,对比分析了完整底板和含断层底板两种条件下煤层开采底板岩层破坏特点;同时对煤层开采底板进行横向分区,区域名称依次为原岩应力平衡区、采前高应力区、采后应力释放区、采后应力再平衡区。(3)利用BP神经网络、煤层开采底板应力螺旋线解析、气囊-溶液测漏法、经验公式法、多因素回归及分布式光纤实测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了对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进行有效的预测模型及方法;研究表明,多因素回归中模型III预测值更接近分布式光纤监测和气囊-溶液测漏法等实测数据,预测误差较小的预测方法依次为新的数学理论模型解析法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4)利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结合深部煤层开采破坏后有效隔水层厚度和其他多种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对深度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得到了层次分析和熵权法(AHP-EWM)综合算法评价模型和基于改进型层次分析脆弱性指数(IAHP-VI)法两种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择优选其一,也可以根据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取并集,能够进一步提高评价安全程度。(5)基于华北型煤田东缘矿区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通道的形成机理和突水模式,提出了“充水含水层和导水构造协同超前块段治理”模式并进行了定义。在现有的深部煤层开采水害的治理技术上,根据注浆改造目的层的构造、区域地应力、原岩水动力场等因素对地面受控定向钻进顺层钻孔方位和钻孔展布间距的设定进行科学有效的优化研究。(6)提出了“深部煤层开采底板水害治理效果序列验证评价方法”,利用对改造目的层的渗透系数和透水率、煤层底板阻水能力、矿井电法检测、检查钻孔数据等结合GIS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科学系统化的评价方法。(7)利用“充水含水层和导水构造协同超前块段治理”模式对华北型煤田东缘矿区深部煤层底板水害进行了治理,结果显示治理效果良好,研究矿区深部煤层工作面实现了安全回采。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为华北型煤田东缘矿区下组煤开采底板水害防治提供参考。

王涛,赵曦,宋宇鹏,李权,张泽,刘元祺[5](2018)在《王庄煤矿综采工作面过陷落柱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王庄煤矿3503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处需要通过一处长轴61 m短轴18 m的陷落柱.为了降低该陷落柱对工作面回采的不利影响,提高煤炭采出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在综合考虑工作面实际条件和回采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在陷落柱前方掘进外切眼布置刀把工作面和快速搬家的方式,成功绕开了陷落柱,保证了工作面的连续推进,实现了煤炭资源最大限度地开采.

张勤鹏[6](2018)在《综放作业过陷落柱开采探究》文中指出在充分分析前期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对如何实现二矿井下综放作业面回采中陷落柱的有效通过开展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刀把"形作业面布设的绕陷落柱开采方案,并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置进行了探讨。该方案在确保过陷落柱期间回采安全的同时,确保了生产的连续性,为矿井今后相似工程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王超[7](2017)在《基于开采工作面的绕陷落柱回采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陷落柱是由上附岩层力长期作用下产生的溶洞坍塌,它的存在严重影响工作面的回采。针对E1305工作面陷落柱附近煤层的地质特点,运用绕陷落柱的方法,结合巷道布置,工作面通风系统和工作面抽采情况,布置开切眼,对端尾空挡及沿空留巷支护进行评估,设计符合该工作面特征的回采技术,保证了工作面的回采效率.

张奇峰[8](2017)在《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汾西矿业集团高阳煤矿三采区31108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探讨缩放工作面、缩短对接过程,设备的回收安装、顺序,工作面前半部回采与延长段的对接步骤等。通过采用材料巷陷落柱缩短对接的技术,减少了陷落柱的影响和综采设备的磨损,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

张建国[9](2016)在《综采工作面后半部过陷落柱设备对接技术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受地质构造影响,王坡矿3205综放工作面进行了分段布置,在两段工作面对接的过程中,首先在出煤联巷顶板上标记出对接控制线,保持54#支架左侧护板与55#支架右侧护板与控制线的距离小于等于0.1 m;然后提前调整工作面,保证支架方位能够准确对接;最后在距离对接位置5 m前,保持主切眼机头的采高与输送机的坡度基本匹配,控制采高在2.82.9 m,以确保对接时输送机角度一致,从而保证2个切眼快速准确地完成对接。

杨洋[10](2016)在《高河矿井综放工作面过陷落柱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高河矿井综放工作面陷落柱地质条件,在前期勘探及钻探分析其突水性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开采难度及煤层储量实际,采用"刀把"型工作面方式绕陷落柱方式开采,保证了工作面的连续推进和原煤的最大限度开采,为该矿井通过大陷落柱提供了数据指导.

二、综放工作面绕陷落柱回采和设备对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放工作面绕陷落柱回采和设备对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大倾角首采工作面快速对接技术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开采条件
2 工作面对接技术流程设计
    2.1 准备工作
    2.2 调整工作面
    2.3 工作面对接合茬
    2.4 工作面调试生产
3 工作面对接技术应用
    3.1 工作面对接安排
    3.2 工作面对接技术重点
4 结 论

(2)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素质培训教育
    1.1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管理安全培训
    1.2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技能实操培训
    1.3 推行了轮训制安撤技能提升法
    1.4 推行了“三系级考核”“师带徒”等措施
    1.5 实施煤矿安撤“五描述一操作”学习演练及考核
2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安全管理
    2.1 实施安撤专业“633安全管理”法
    2.2 实施安撤重点工程“跟班包保”制度
    2.3 建立煤矿安撤安全基础管理制度
    2.4 发挥生产技术对煤矿安撤管理的保障作用
    2.5 调整改进煤矿安撤生产工艺
3 结论

(3)9102工作面采前防治水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
        1.2.2 底板注浆技术研究
        1.2.3 物探技术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工程背景
    2.1 工作面现状
    2.2 含水层富水特性及异常区分布
        2.2.1 井上、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探查
        2.2.2 音频电透视探测
        2.2.3 井下无线电透视物探
        2.2.4 瞬变电磁勘探
    2.3 勘探异常与断层的钻探
    2.4 工作面水患防治工程概况
    2.5 地质构造
    2.6 顶板底板的结构参数与影响
        2.6.1 煤层距奥灰顶界面距离
        2.6.2 顶板与底板岩体结构特征
        2.6.3 岩样的微观成分的实验与分析
    2.7 工作面顶板底板的岩石性能参数
        2.7.1 物理及力学参数
    2.8 顶板底板的岩石质量参数
    2.9 小结
第三章 工作面水害分析
    3.1 含水层水
        3.1.1 采空区积水影响
        3.1.2 顶板的砂岩含水
        3.1.3 底板的奥灰水
    3.2 地质异常体对工作面的影响
        3.2.1 地质异常体形成机理与形态对突水的影响
        3.2.2 地质异常体的地质情况
        3.2.3 地质异常体的注浆情况
    3.3 断层突水对工作面的影响
        3.3.1 断层的富水性与导水性
        3.3.2 岩样的水渗透实验
    3.4 小结
第四章 工作面回采技术条件评价
    4.1 采空区积水水患安全性评估
        4.1.1 9101 采空区积水现状
        4.1.2 四煤工作面的采空区积水水害评估
    4.2 顶板底板的含水层突水分析
    4.3 奥灰突水安全性评价
    4.4 工作面的采动影响分析
        4.4.1 断层的突水活化
        4.4.2 断层突水活化的影响因素
        4.4.3 断层的工程地质信息
        4.4.4 断层处工作面的数值模拟
        4.4.5 地质异常体对底板突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4.5 小结
第五章 工作面涌水量计算
    5.1 工作面涌水量计算流程
    5.2 工作面涌水量来源分析
    5.3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涌水量计算
    5.4 涌水量计算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工作面排水设计
    6.1 防治水设计的要点与规范
        6.1.1 设计要点
        6.1.2 设计规范
    6.2 防治水设计的主要问题
    6.3 防治水设计思路
    6.4 排水方案设计
        6.4.1 排水系统现状
        6.4.2 系统设计
第七章 开采的可行性评价与对策
    7.1 可行性评价依据与技术标准
    7.2 安全开采的可行性分析
    7.3 回采对策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深部开采底板破裂分布动态演化规律及突水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华北型煤田东缘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区域赋煤构造及含水层
    2.2 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水源水文地质特征
    2.3 煤系基底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深部开采底板变形破坏原位动态监测
    3.1 分布式光纤动态监测底板采动变形破坏
    3.2 对比分析光纤实测与传统解析和原位探查
    3.3 本章小结
4 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破坏机理和突水模式研究
    4.1 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破裂分布动态演化规律
    4.2 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模式
    4.3 本章小结
5 深部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非线性预测评价方法
    5.1 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预测
    5.2 下组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及应用
    5.3 本章小结
6 深部开采底板水害治理模式及关键技术
    6.1 底板水害治理模式和效果评价方法
    6.2 底板水害治理模式和治理效果评价的应用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性成果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王庄煤矿综采工作面过陷落柱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概况
2 过陷落柱方案的制定
    2.1 总体方案
    2.2 通风方式调整
        2.2.1 收尾回撤期间的通风方式
        2.2.2 绕陷落柱期间的通风方式
    2.3 运输系统调整
3 工作面收尾与搬家
    3.1 工作面收尾
        3.1.1 上网
        3.1.2 上钢丝绳
    3.2 掘进撤架通道
        3.2.1 掘进方式
        3.2.2 支护参数
    3.3 设备回撤与安装
        3.3.1 回撤与安装顺序
        3.3.2 液压支架回撤方法
    3.4 切眼对接
4 特殊地段顶板管理
    4.1 收尾期间的防片帮管理
    4.2 超前和端头支护
5 结论

(6)综放作业过陷落柱开采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陷落柱概况分析
2 综放面过陷落柱方案设计
    2.1 整体方案确定
    2.2 综放面绕陷落柱期间通风分析
    2.3 配套设备分析
    2.4 机尾空挡与沿空留巷支护分析
3 存在问题与处置
    3.1 瓦斯管理
    3.2 设备对接
4 结语

(7)基于开采工作面的绕陷落柱回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绕陷落柱工作面回采工艺
    2.1 工作面巷道及设备布置
        2.1.1 工作面巷道布置
        2.1.2 设备布置
    2.2 工作面通风系统
        2.2.1 绕陷落柱回采期间通风方式
        2.2.2 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管理
    2.3 工作面抽采系统
    2.4 端尾空挡及沿空留巷支护及支护效果评估
        2.4.1 支护方式
        2.4.2 支护过程中的效果评估
        2.4.3 支护效果加强建议
        2.4 4工作面调斜及机尾对接点设置
        2.4.5 对接区域内巷道支护问题的解决
3 结论

(8)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概况
2 综放工作面缩短、对接过程
    2.1 工作面停采顶板支护
    2.2 设备的回收、安装顺序及步骤
        2.2.1 设备列车及电缆的回收和安装
        2.2.2 超前支架回收、安装
        2.2.3 前刮板输送机槽子回收
        2.2.4 中间支架回收和后刮板输送机槽子回收、安装
        2.2.5 机尾135号排头架和前后刮板输送机机尾回收、安装
        2.2.6 其他
3 工作面前半部回采与延长段的对接
4 综放设备的安装、调试、检验和生产运行
5 结语

(9)综采工作面后半部过陷落柱设备对接技术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面概况
2 对接准备工作
3 对接工艺
    3. 1 出煤联巷支架调整
    3. 2 前后刮板机机头的对接
    3. 3 工作面对接
    3. 4 前后刮板机对接
    3. 5 转载机与前后刮板机的搭接及胶带延尾
4 快速对接关键技术
    4. 1 对接控制线的确定
    4. 2 支架方位控制
    4. 3 对接高差与输送机坡度控制
5 结语

(10)高河矿井综放工作面过陷落柱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2 工作面布置及陷落柱概况
    2. 1 总体方案确定
    2. 2 绕陷落柱期间通风方式
    2. 3 设备配套
    2. 4 端尾空挡及沿空留巷支护
3 存在的问题
    3. 1 沿空留巷支护
    3. 2 瓦斯管理
    3. 3 设备对接
4 结论

四、综放工作面绕陷落柱回采和设备对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倾角首采工作面快速对接技术设计与应用[J]. 王志刚,潘志宁,高杨. 煤炭工程, 2022(01)
  • [2]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J].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 山东煤炭科技, 2021(12)
  • [3]9102工作面采前防治水安全性评价[D]. 王云.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2)
  • [4]深部开采底板破裂分布动态演化规律及突水危险性评价[D]. 胡彦博.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王庄煤矿综采工作面过陷落柱技术[J]. 王涛,赵曦,宋宇鹏,李权,张泽,刘元祺. 矿业工程研究, 2018(04)
  • [6]综放作业过陷落柱开采探究[J]. 张勤鹏. 能源与节能, 2018(11)
  • [7]基于开采工作面的绕陷落柱回采工艺研究[J]. 王超. 煤炭科技, 2017(03)
  • [8]综采工作面对接技术研究[J]. 张奇峰. 机械管理开发, 2017(05)
  • [9]综采工作面后半部过陷落柱设备对接技术与应用[J]. 张建国. 中州煤炭, 2016(03)
  • [10]高河矿井综放工作面过陷落柱技术[J]. 杨洋. 矿业工程研究, 2016(01)

标签:;  ;  ;  ;  

综放工作面围塌柱开采与设备对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