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抗癫痫治疗经验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郭效东,王振华,许鹏,杨新超,路小奇,唐斌,王本瀚[1](2020)在《砂轮致颅眶穿通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
李华霞[2](2020)在《加味柴胡疏肝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气滞痰凝型颞叶癫痫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气滞痰凝型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01月01日至2019年10月30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辨证分型符合气滞痰凝型的颞叶癫痫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予卡马西平的基础上配合加味柴胡疏肝汤治疗。两组分别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比较两组的癫痫发作频次变化、持续时间的变化、脑电图变化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中医证候、血清IL-1β和IL-6含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所得出的数据均用Excel输入,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数据。结果:(1)两组癫痫发作次数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癫痫发作次数均较前降低,而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的程度更显着(P<0.01),且治疗组控制癫痫发作的总疗效(93.3%)较对照组(83.9%)优势显着;(2)两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3)两组脑电图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异常脑电图在治疗后都得到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脑电图的优势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4)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着(P<0.01);(5)两组中医证候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中医临床疗效(90%)较对照组(80.6%)明显改善;(6)两组血清IL-1β、IL-6含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含量较治疗前显着降低,治疗组降低炎性因子的优势比对照组明显(P<0.05);(7)两组不良反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研究期间少数患者出现了胃肠道不适及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经观察或对症处理后改善,未对研究结果产生明显影响。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气滞痰凝型颞叶癫痫患者,可显着降低癫痫发作频率,缩减发作持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和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IL-1β、IL-6含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推广。
于珺[3](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临床应用规律》文中指出目的:现代,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疾病负担在世界疾病负担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新的精神心理问题也不断产生。心理不健康状态人群包含相当数量的心身疾病或身心疾病患者,涉及人群广泛,但现有治疗方法相对局限于药物治疗范畴,治疗方法的有限性呼吁人们加强相关研究。除药物治疗外,针灸调神成为国内治疗心身疾病以及身心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针灸调神也逐渐成为中医学界临床、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庄礼兴教授在靳三针疗法治神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调神针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神志病、心身疾病及身心疾病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旨在借助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对庄礼兴教授门诊病历的分析,探索调神针法的病种、临床用穴等方面的规律,以期为临床工作者使用调神针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拍照、笔记的方式收集庄礼兴教授门诊接受针灸治疗患者的病历,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有病历进行初步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病历信息录入计算机,构建原始资料数据库,原始数据库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针灸处方等信息。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将所有病历按照未使用调神针法、调神为主、调神为辅分类并标记调神针法使用情况。根据下一步数据挖掘所需的数据类型将规范化处理之后的原始数据库划分为附有调神针法使用情况的一般信息数据库、诊断数据库、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数据库、针灸处方数据库。对纳入本研究的病历的数据挖掘步骤如下:(1)使用SPSS Statistics对患者一般信息、是否使用调神针法、调神主辅情况、中西医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既往史、针灸处方等进行频数分析,以了解纳入病历的整体情况,并初步观察调神针法临床使用的整体情况。(2)使用SPSS Statistics对针刺取穴进行聚类分析,观察取穴的大致分组情况,并进一步观察调神为主、调神为辅病历针刺取穴的分组情况。(3)使用SPSS Modeler制作针刺取穴的网状图以观察取穴之间的相关情况,并对中西医诊断、针灸处方、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与调神针法使用情况及针刺取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进一步观察这些要素之间的具体相关程度。中西医诊断与调神针法使用情况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有助于观察诊断对调神针法使用情况的影响;针刺取穴的频数分析、网状图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有助于观察针刺取穴在调神为主、为辅病历中的使用规律。(4)使用SPSS Statistics对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与是否使用调神针法、调神为主或调神为辅进行决策树分析,以观察影响调神针法使用情况的具有较明显分辨力的因素。(5)在对症状的频数分析基础上,使用SPSS Statistics对频数高的前28个症状进行因子分析,观察具有代表性的症状公因子,总结每个症状公因子可能涉及的脏腑、经络,并据此探讨症状公因子提示的病机。结果:从频数分析可知,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共527例,使用调神针法的病历共221例,占病历总体的41.9%。调神为主或调神为辅病历在性别上的分布没有明显区别,但在不同年龄段中性别上的分布存在差异;调神病历数量在各月和各节气中也有涨落变化,但影响因素尚不明确。诊断方面,病历总体共涉及117个西医诊断,调神病历涉及其中69个,全部病历均为调神病历的西医诊断有失眠、运动障碍、癫痫、小儿抽动障碍等共48个,调神和非调神病历兼有的西医诊断有颈椎病、腰痛、颈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等共21个;病历总体共涉及中医诊断45个,调神病历涉及的中医诊断共37个;所有病历都为调神病历的中医诊断有不寐、颤证、郁证、痫证等共20个,调神和非调神病历兼有的西医诊断有腰痹、项痹、痹症、面瘫病等共17个。现病史方面,主诉持续时间为12个月时调神针法的病历数量更多;症状、体征方面,失眠、头晕、头痛等共34个症状或体征在调神病历中的频数较高,失眠、纳差、入睡困难在调神为主的病历中出现频数较高;舌象和脉象在是否使用调神针法和调神为主或为辅病历中没有表现明显的倾向。针灸处方方面,调神病历中以毫针针刺为主要治疗方法,还包括穴位埋线、耳穴、皮肤针等治疗方法;全部取穴中,四神针、印堂、神庭等调神为主的取穴和头部督脉排针表现出较高频次,是调神主要使用的取穴;其他毫针针刺取穴中督脉腧穴使用频数最高。配合使用耳穴疗法的病历约占调神病历整体的43.4%,使用频数较高的耳穴为肝、交感、心、缘中、肾、神门、皮质下。可见并非所有就诊患者都有使用调神针法的必要性,且调神为主与调神为辅病历在一般信息、诊断、现病史等方面各有特点,调神针法以毫针针刺为主要治疗方法,酌情配合其他方法。调神病历的97个取穴可聚类为3个大类:C1包含取穴较复杂,可大致分为治疗面瘫病等面部疾病的取穴、百会和后顶以及其他77个取穴;C2包含百劳、颈阿是、头部督脉排针、晕听区、风池,是治疗以颈肩部经气不利为主要病机的疾病常用的取穴;C3包含申脉、照海、神庭、印堂、三阴交、四关、四神针,是调神为主病历的主要取穴。可见,调神为主的取穴与头部督脉排针在系统聚类分析中分属于不同类。从关联规则分析可知西医诊断为癫痫、运动障碍、失眠的病历和中医诊断为痫证、郁证、颤证、不寐的病历必然使用调神针法;西医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疲劳综合征、抑郁症、帕金森病、儿童抽动障碍、癫痫、运动障碍和中医诊断为瘈疭、痫证、郁证的病历必然使用调神为主的取穴;症状与取穴方面,调神为主的取穴与痴呆、耳聋、耳鸣、腹痛、关节痛等12个症状存在一定相关性,与痴呆、关节痛、面痛、心悸的相关程度较高;头部督脉排针与痴呆、颈痛、失眠、头痛、心悸、足痛症状存在一定相关性。调神针法取穴之间的网状图表明调神为主的取穴之间联系紧密度高,而头部督脉排针与调神为主取穴的联系程度低,这与系统聚类结果一致,取穴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也表明,调神为主的取穴与头部督脉排针同时使用的可能性小,两组取穴的配穴情况区别明显。结合调神病历取穴的频数分析和多阶关联规则分析可知,调神为主的取穴中四神针、印堂、神庭是最核心的取穴,三阴交、四关、申脉、照海是较常用的配穴,神门、内关、百会、素髎、水沟均是较少使用的配穴,头部督脉排针在调神为辅的病历中发挥调神的作用。从对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既往史的决策树分析可知,影响是否使用调神针法的节点有:头晕、入睡困难、头痛、纳差、上肢震颤、颈痛、耳鸣,共形成9条决策树路线;影响使用调神为主或为辅取穴的节点有:查体、辅检阳性、入睡困难、瞤目频繁、头痛,共形成5条决策树路线;区别使用调神为辅或不使用调神针法的主要节点有:头晕、神疲、耳鸣、头痛、言语不利、面痛、大便溏、有相关既往史,共形成9条决策树路线。多数决策树路线具有参考价值,但决策树总体拟合度还有提升空间。从对症状的因子分析可见,28个症状可提取为15个公因子,公因子提示调神病历中具有共性的病机在脏腑方面与心(脑)、肝、胆、脾、肾有关,在经络方面主要与督脉、太阳经、少阳经有关。结论:调神针法可划分为调神为主的治疗思路和调神为辅的治疗思路。调神为主的治疗思路主要适用于神志病及心身疾病的治疗,调神为辅的治疗思路适用于身心疾病的治疗。调神为主与调神为辅的治疗思路用穴有区别:调神为主治疗思路用穴以四神针、神庭、印堂为核心取穴,以三阴交、四关、申脉、照海、内关、神门、百会、素髎、水沟为加减取穴;调神为辅治疗思路的用穴中,头部督脉排针是主要起到调神作用的取穴,配合治疗躯体原发病的其他取穴使用。
张露[4](2020)在《颅骨修补术的材料选择与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形3D钛网及人工合成非金属材料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两种材料在治疗颅骨缺损的应用价值、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筛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颅骨修补手术治疗的78例颅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数字化成形3D钛网修补为参照组(n=64),行聚醚醚酮(PEEK)修补为对照组(n=14)。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研究患者78例。①年龄:钛网组(43.98±14.31岁),PEEK组(36.14±12.47 岁),P>0.05;②病程;钛网组(4.31±2.55 月),PEEK 组(5.21±4.49月),P>0.05;③术前 KPS 评分:钛网组(61.72±25.30),PEEK(77.14±16.37),P>0.05;④术前 GCS 评分:钛网组(10.72±3.78),PEEK(13.14±1.70),P>0.05;⑤缺损面积:钛网组(150.12±57.60cm2),PEEK 组(173.35±67.89cm2),P>0.05;⑥住院花费:钛网组(65179.47±33815.64 元),PEEK组患者(193341.68±60041.00元),P<0.05;⑦手术时长:钛网组(3.18±1.30h),PEEK 组(3.31±0.95h),P>0.05;⑧术中出血量:钛网组(238.28±131.02ml),PEEK 组(257.14±138.48ml),P>0.05;⑨术后住院天数:钛网组患者(15.78±7.03 天),PEEK 组患者患者(14.64±6.54 天),P>0.05;PEEK组术后没有患者发生癫痫,钛网组有12名术后癫痫的患者,6名患者为术后新发癫痫,新发癫痫率为9.37%,两组患者联合发生率为7.69%。PEEK组术后未见材料外露,钛网组有2例患者出现材料外露,发生率为3.13%。PEEK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42.86%。改进引流方式前PEEK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80%,改进引流方式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2.22%,钛网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7.18%。PEEK组术后未出现继发血肿,钛网组术后出现1例硬膜外+脑内血肿,发生率为1.6%。PEEK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改进引流方式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钛网组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12%。钛网组术随访神经功能好转者25人,PEEK术后随访神经功能好转者4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都有所好转。[结论]PEEK修补的患者住院花费明显高于钛网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没有明显差别,PEEK材料修补后的主要并发症是皮下积液,且改进引流方式后,能有效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两组患者术后都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
叶待君[5](2020)在《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复苏的时机选择和疗程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应用于心肺复苏术后脑复苏患者治疗时机和疗程对于疗效的影响,为高压氧治疗脑复苏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病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共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急救医学科(ICU病房)于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诊的心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术成功抢救后行脑复苏治疗,共219例。根据是否接受高压氧治疗,分为治疗组89例,对照组130例(E组)。所有患者收治后即开始使用脑复苏常规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是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不同介入时机高压氧治疗,并依据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时机的不同将治疗组分为4个亚组,即患者抢救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12h内高压氧介入治疗组(A组)、1372h内高压氧介入治疗组(B组)、37d内高压氧介入治疗组(C组)、721d内高压氧介入治疗组(D组)。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疗程后(1、2、3个疗程)的格拉斯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及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ion electro encephalogram,aEEG)变化,分析不同介入时机、不同疗程HBO治疗对脑复苏的影响。结果:(1)组间比较:(1)在治疗前,HBO治疗组各组(A组、B组、C组、D组)分别与对照组(E组)的GCS评分及aEEG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1疗程、2疗程、3疗程时,HBO治疗组各组(A组、B组、C组、D组)分别与对照组(E组)的GCS评分及aEEG评分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1)不同的介入时机HBO对于GCS评分及aEEG评分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HBO治疗不同疗程对GCS评分及aEEG评分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不同疗程间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GCS评分及aEEG评分随着HBO疗程增多而增加。结论:(1)HBO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脑复苏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2)在3个疗程内,随着HBO治疗疗程的增加,脑复苏的疗效越来越显着。(3)在21d内,HBO治疗介入时机的早晚对脑复苏疗效无明显影响。
何鹏臣[6](2019)在《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间脑期手术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治疗经验,提倡早期判断额叶挫裂伤脑中心疝间脑期,早期手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共例60例双额叶挫裂伤手术的病例的常规资料、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手术方式及术后结果。根据术前Plum脑中心疝分期分为间脑期手术组与非间脑期手术组,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急诊开颅血肿及挫裂伤灶清除术,根据血肿的大小以及位置决定单侧开颅还是双侧开颅,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所有患者均给予6个月2年随访,我们运用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并判断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患者术前术后的GC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多数患者影像学提示额角受压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所有患者均给予6个月2年随访,我们运用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间脑期手术组36例,其中18例恢复如常人,回归社会,恢复良好,16例患者轻度残疾,2例患者重度残疾。非间脑期手术组24例,其中2例轻度残疾,18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间脑期手术组预后明显好于非间脑期手术组预后,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额叶挫裂伤尤其是双额叶挫裂伤患者早期病情发病较轻,脑中心疝是额叶挫裂伤常出现的情况。脑中心疝作为一种特殊的脑疝类型,其较轻微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不易得到患者家属及临床医师的重视,导致临床医师不能正确把握手术指针,待到病情进展迅速,往往进展为脑疝时,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需正确早期判断额叶挫裂伤脑中心疝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分析影像学检查,正确识别脑中心疝间脑期,争取早期手术。2.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患者双侧瞳孔缩小、双侧病理征阳性、尿失禁等是脑中心疝间脑期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双额叶挫裂伤脑中心疝CT影像学提示双侧侧脑室额角受压超过120°,双侧额叶血肿及水肿超过蝶骨嵴连线,需警惕脑中疝间脑期的发生。脑中心疝非间脑期患者,不仅有侧脑室双侧额角不同程度的受压,并伴有环池、四叠体池以及鞍上池受压或者消失,这也是双额叶挫裂伤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后双侧侧脑室受压夹角恢复程度可以判断脑中心疝“预警”是否解除。3.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中血肿的位置以及范围,应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包括根据脑挫裂伤的部位及范围决定单侧开颅还是双侧开颅,术中根据颅内压及脑搏动情况决定否去骨瓣。熟练的处理术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可及时有效的减轻颅内压,避免盲目去骨瓣。额叶挫裂伤开颅术后往往需要专业神外ICU的专业治疗,包括合理的脱水、合理的激素运用、高渗性治疗、亚低温治疗等是患者综合治疗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有条件的医院,大力提倡ICP监测的运用,可为术前及术后颅内压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降颅压的阶梯性治疗理论的运用使患者的并发症大大减少。ICP监测更可为在手术中有效的控制颅内压,决定是否去骨瓣减压提供依据,减少患者治疗及经济负担。但是ICP监测数值是否与双额叶挫裂伤脑中心疝间脑期数值是否有对应关系尚缺乏文献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罗鹏,费舟[7](2016)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文中认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伤情复杂,救治难度大,残死率高,是严重危及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国内外对其救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致伤机制、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对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降低残死率、改善伤员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钱留宾[8](2016)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颅脑损伤是全身创伤中的一种常见损伤,其发生率占全身部位创伤的1/5左右,致残率居第1位。颅脑损伤按伤情轻重程度分为轻型颅脑损伤、中型颅脑损伤和重型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指广泛脑挫裂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及颅内血肿,它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遗留后遗症、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重型颅脑损伤一直是神经外科救治过程中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工作者将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用于治疗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阶段的颅脑损伤。HBO能迅速纠正和改善脑组织缺氧情况,降低颅内压和减轻颅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但对于何时进行HBO治疗能达到最佳疗效,仍无明确报道。本研究主要就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性分析,对比高压氧治疗与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影响患者高压氧治疗效果的诸多因素,为临床重度颅脑损伤的高压氧治疗提供借鉴经验。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组有36例,进行和高压氧治疗组一样的常规治疗组36例,对比二者的疗效。对可能影响HBO疗效的7个常见因素:损伤原因、损伤后刚入院时GCS评分、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是否进行气管切开手术、进行HBO治疗疗程数量以及伤后首次HBO治疗时间进行分析,并按其主要影响因素分组作疗效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可能影响因素均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疗效对比:HBO组和常规治疗组效果有显着差异(χ2=11.986,p=0.008):进行高压氧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高于只进行常规治疗组(p<0.05),而植物生存状态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HBO组重残率虽高于常规治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高压氧治疗效果有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本课题研究了对高压氧组的疗效可能有影响的因素:性别、年龄、颅脑损伤的原因、刚入院时GCS评分、伤后首次高压氧治疗时间、气管切开与否和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疗程。研究结果表明:对高压氧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为刚入院时GCS评分、颅脑损伤后第一次进行高压氧治疗时间和是否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然而进行高压氧治疗疗程则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1高压氧治疗组(HBO组)与进行常规治疗组疗效有显着差异(p<0.01),高压氧治疗组恢复良好,植物生存和致死率降低。2影响HBO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气管切开与否、入院时GCS评分及伤后首次HBO治疗时间。入院时GCS评分越高、首次HBO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建议患者伤情稳定后1周内实施HBO治疗,疗程数量视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而定。
张伟[9](2012)在《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例救治分析》文中提出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1])是颅脑损伤中病情危急、治疗困难、预后不良的损伤类型,在现代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受伤类型中较为常见,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长期以来一直是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与难点。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1月期间共收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例,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曹新亮[10](2011)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策略—3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 SHI)主要是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按Glasgow昏迷评分法评分为3-8分。SH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死亡率仍高达(36.8%-64.3%)。在治疗SHI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拯救生命,改善生存率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是国内外从事神经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创伤的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创伤部位、方式、程度的不同,与此同时,因为颅脑特殊的结构,导致颅脑损伤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我们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25例,总结救治经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材料和方法对325例Glasgow评分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196例(60.3%),保守治疗129例(39.7%),共存活217例(66.8%),其中:死亡108例(33.2%);植物生存35例(10.8%);重残,神志清楚,生活需要他人照料41例(12.7%);中残,生活能自理52例(16.0%);良好,能完全独立生活、学习79例(24.3%)。结论通过以下措施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生存率、治愈率:1、早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的密切观测和监护;2、及时手术清除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去骨瓣减压、必要时内减压,凹陷骨折整复、必要时去除骨瓣:3、采取有效降颅压、控制血压措施,注意呼吸、循环支持;4、对合并伤的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早期及时有效治疗原发颅脑损伤及合并症,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后期防治各种并发症;5、病情稳定后行高压氧、针灸、康复等综合治疗。
二、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抗癫痫治疗经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抗癫痫治疗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2)加味柴胡疏肝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气滞痰凝型颞叶癫痫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颞叶癫痫的认识 |
1.1 西医概述 |
1.2 发病机制 |
1.3 炎性因子与颞叶癫痫的关系 |
1.4 颞叶癫痫的西医治疗现状 |
2 中医治疗的优势 |
3 中医对颞叶癫痫的认识 |
3.1 中医概述 |
3.2 病因病机 |
3.3 颞叶癫痫的中医治疗现状 |
4 中医治疗存在的问题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情况 |
2.2 治疗情况 |
2.3 观察及疗效指标 |
2.4 安全性指标观察 |
2.5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病例完成情况 |
3.2 基数比较 |
3.3 发作频率比较 |
3.4 两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的比较 |
3.5 治疗后两组患者脑电图情况比较 |
3.6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
3.7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比较 |
3.8 两组血清炎性指标的比较 |
3.9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情况 |
4 讨论 |
4.1 加味柴胡疏肝汤立论依据 |
4.2 加味柴胡疏肝汤的方药分析 |
4.3 结果疗效分析 |
4.4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颞叶癫痫的中医研究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临床应用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现代精神心理问题概况 |
第二节 “调神”“治神”相关针法研究概述 |
一、各家“调神”“治神”针法概况 |
二、“调神”“治神”相关针法的临床研究 |
三、“调神”“治神”相关针法作用机制研究 |
第三节 “调神”“治神”相关中医理论研究 |
第二章 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简介 |
第一节 调神针法简介 |
第二节 调神针法研究现状 |
一、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经验总结 |
二、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的临床疗效研究 |
第三章 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临床用穴规律的数据挖掘 |
第一节 数据及研究方法 |
一、数据来源 |
二、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二节 数据分析结果 |
一、频数分析 |
二、系统聚类分析 |
三、关联规则 |
四、决策树分析 |
五、因子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一、数据挖掘结果讨论 |
二、调神针法使用路径 |
三、调神针法的“调神”思想源流 |
四、数据挖掘与名家经验总结 |
五、创新点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4)颅骨修补术的材料选择与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颅骨修补术的修补材料及手术时机、方式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果 |
致谢 |
(5)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复苏的时机选择和疗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综述 |
1.1 心肺复苏后的病理生理特点 |
1.1.1 缺氧脑损伤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
1.1.2 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
1.1.3 心肌损伤 |
1.1.4 原发疾病的持续性损伤 |
1.2 高压氧在脑复苏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
1.2.1 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 |
1.2.2 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
1.2.3 抗神经元凋亡 |
1.2.4 抑制炎症反应 |
1.2.5 稳定血脑屏障作用 |
1.3 高压氧在脑复苏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1.4 存在的问题与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
第2章 引言 |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伦理学 |
3.2 治疗方法 |
3.2.1 HBO治疗方案 |
3.2.2 常规药物治疗 |
3.3 疗效判定标准 |
3.3.1 GCS评分 |
3.3.2 aEEG评分 |
3.4 研究方法 |
3.5 统计学处理 |
第4章 结果 |
4.1 心脏骤停后脑复苏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
4.1.1 两组性别的比较 |
4.1.2 两组年龄的比较 |
4.1.3 治疗前两组GCS评分比较 |
4.1.4 治疗前两组a EEG评分比较 |
4.1.5 两组患者心跳停止时间比较 |
4.1.6 两组患者心跳复苏时间比较 |
4.1.7 治疗组各亚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4.2 GCS评分的数据分析 |
4.2.1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一疗程不同介入时机的GCS评分比较 |
4.2.2 治疗组不同介入时间不同疗程的HBO治疗对GCS评分的影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4.2.3 治疗组中不同基础病因心脏骤停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比较 |
4.3 aEEG评分的数据分析 |
4.3.1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一疗程不同介入时机的aEEG评分比较 |
4.3.2 治疗组不同介入时间不同疗程的HBO治疗对a EEG评分的影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4.3.3 治疗组中不同基础病因心脏骤停患者治疗前后的aEEG评分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间脑期手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表语 |
(一)前言 |
(二)资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定义及致伤机制 |
2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
3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处置 |
3.1 急救处置 |
3.2 手术治疗 |
3.3 并发症的处置 |
3.3.1 抗感染治疗 |
3.3.2 抗癫痫治疗 |
3.3.3 处理脑脊液漏 |
3.3.4 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置 |
4 问题和展望 |
(8)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例救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5例, 女10例, 年龄14~74岁, 平均50岁。 |
1.1.2 受伤情况 |
1.1.3 损伤类型 |
1.1.4 GCS计分GCS计分3分者6例, 4分者6例, 5分者13例。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开通急诊绿色通道 |
3.2 手术方式 |
3.3 尽早行气管切开 |
3.4 预防癫痫治疗 |
(10)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策略—3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抗癫痫治疗经验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砂轮致颅眶穿通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郭效东,王振华,许鹏,杨新超,路小奇,唐斌,王本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0(07)
- [2]加味柴胡疏肝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气滞痰凝型颞叶癫痫的临床观察[D]. 李华霞.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临床应用规律[D]. 于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颅骨修补术的材料选择与临床疗效分析[D]. 张露.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复苏的时机选择和疗程探讨[D]. 叶待君. 吉林大学, 2020(08)
- [6]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间脑期手术分析[D]. 何鹏臣.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7]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J]. 罗鹏,费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6(04)
- [8]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D]. 钱留宾. 郑州大学, 2016(03)
- [9]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5例救治分析[J]. 张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09)
- [10]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策略—3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析[D]. 曹新亮. 郑州大学,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