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丁晓惠[1](2019)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以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服务。本文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电子阅览室面临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对电子阅览室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李鹏[2](2019)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策略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网络化建设、数字化建设等工作,集中体现于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当中,然而,电子阅览室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优化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推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实现良性发展,则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关注与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纵奇志[3](2019)在《基于基础文献与核心研究者的电子阅览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源,对1995—2018年电子阅览室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文献出处、高被引文献、多产研究者进行了调研统计,遴选出50篇基础文献,运用普赖斯测评法筛选出电子阅览室研究领域的25位核心研究者。
陈松[4](2019)在《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的建设也有必要走信息化建设之路,它已成为当前社会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图书馆信息化也有诸多的好处,比如规范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等,同时,它还可以加快图书馆网络化的步伐、使图书资源共享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个优质的读书环境,使读者在获取图书资源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省事。本文立足于信息化建设视角,以天津大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外图书馆的信息化研究现状及经验启示,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硬件环境、软件资源、人才建设、信息资源和网络建设五个角度对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行调查分析,诸如信息化意识淡薄、服务及管理理念陈旧、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等诸多因素导致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分析,文章最后从树立信息化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整合、开展信息化服务和人员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对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出优化建议。
王玲[5](2019)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管理的创新》文中提出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而言,其依托于丰富的网络电子资源,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相比更能够为读者们提供一个便捷有效的服务。所以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的电子化发展,更好的满足现代读者们的个性化需求,就需要创新与完善高校图书馆电子预览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为此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研究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从多个角度入手提出创新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管理的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张倩颖[6](2018)在《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在中国井喷式的发展冲击着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形式。在校大学生电脑笔记版、ipad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科技终端产品越来越普及,且功能性能越来越强大。在网络全覆盖的大学校园内查询资料的途径不再困难。与此相对应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使用频率逐步下降逐步走向衰败的道路。笔者认为,信息获取的硬件途径虽已普及,但是信息获取的方式方法以及信息筛选、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普及,反之由于数据大爆炸,用户想要准确的查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资料反而变得困难。而这正是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转型的契机。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随后对论文从电子阅览室到信息共享空间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关于此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最后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基于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概况做的普遍调查。主要是通过网络调查法和电话访谈法对2017年首次评选出的全国42所“双一流”高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进行调查分析。并选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以及兰州大学图书馆三所大学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和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现状作为经典案例分析。第三部分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现状调查。该部分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方式逐步确定调查内容,分析了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现状,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用户需求以及电子阅览室用户使用率和满意度。第四部分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调查的情况分析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存的共同困境。从电子阅览室建设和管理现状调查发现其设备老化严重,建设模式陈旧;重视程度低,宣传范围较小的问题。从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用户需求调查发现,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内容与用户需求不匹配,管理者服务意识较弱,服务内容单一。从电子阅览室用户使用情况和满意度调查发现,用户分流严重且体验感不佳的问题。第五部分结合第二部分关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调查信息并依据第四部分的困境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主要包括更新老化设备,创新发展模式;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细化目标用户,适应用户需求。第六部分结语。对全文进行简单的概括以及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发展的一些领悟。同时也指出了笔者在文字撰写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徐敏[7](2017)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其建筑设计和发展模式都受到时代的深刻影响。现如今,信息化在当今时代居于主流,图书馆的发展与信息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正在由传统的图书馆向多功能、复合型的图书馆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变化,高校图书馆在读者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发生了改变,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不断扩充。图书馆内部空间是读者在图书馆活动的重要空间,内部空间的设计会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和交流的质量,读者不只是在阅览室阅读文献,还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搜索到想要的资料,并且可以在公共交往空间参加休闲活动以及交流研讨。读者需求的多样化给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其内部空间的设计亦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要求。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更好的设计图书馆内部空间。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从情感上把握读者的需求,同时也要尽力营造具有艺术性,人文性并融合时代特征的图书馆氛围,设计出符合时代特点和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馆阅览环境。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构成和设计内容,并结合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变化,探讨了信息化给图书馆带来的新趋势和高校图书馆的新功能定位,以及对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在实例的基础上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见解并对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作出了展望。
宋新庆[8](2016)在《探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及发展的趋势》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贡献,并且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数字资源检索服务、互联网检索以及光盘借阅等。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及发展的趋势。
殷彦[9](2016)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10年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意义]针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过去10年的变化,探讨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师生科研和学习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过程]对2006-2015年发表的高校电子阅览室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和分析,对论文的来源、数量、年代等数据进行简要分析,对论文的主题内容进行重点研究。[结果 /结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过去的10年间适应了用户的需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和新的科研教学需求,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需要加快改革与转型,确立新的定位和功能。
敖远容[10](2015)在《关于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创新服务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大学生学习及从事教学教研的重要场所,在信息时代下,其功能服务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但依然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以发挥自身价值。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的基本服务,然后基于学生对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需求,提出创新电子阅览室服务的建设性策略和意见,进一步优化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读室服务。
二、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以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分析 |
(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
(二)经费不足,设备陈旧。 |
(三)服务方式单一。 |
(四)信息素质教育滞后。 |
二、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应对措施 |
(一)加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软硬件建设力度。 |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
(三)以人为本,改善管理服务。 |
三、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趋势 |
(2)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策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问题 |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设备更新与维护问题,制约着电子阅览室功能的充分发挥。 |
(二)高校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给予的重视程度不足。 |
(三)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足。 |
(四)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面临着严重的用户分流现象。 |
二、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策略 |
(一)更新设备,优化环境。 |
(二)加大重视程度与宣传力度。 |
(三)强化服务意识。 |
(四)拓展服务内容。 |
(五)关注用户需求。 |
三、结语 |
(4)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信息化研究综述 |
1.2.2 图书馆信息化研究综述 |
1.2.3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案例分析法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图书馆 |
2.1.2 高校图书馆 |
2.1.3 信息化 |
2.1.4 图书馆信息化 |
2.2 基本理论 |
2.2.1 知识管理理论 |
2.2.2 图书馆人本管理理论 |
2.2.3 图书馆人性化服务 |
第3章 国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经验启示 |
3.1 美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特点 |
3.1.1 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
3.1.2 信息服务广泛 |
3.2 英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特点 |
3.2.1 重视信息化平台服务内容建设 |
3.2.2 信息服务广泛 |
3.2.3 信息人才培养力度大 |
3.3 英美两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
3.3.1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
3.3.2 丰富信息化平台服务内容 |
3.3.3 拓宽信息服务范围 |
3.3.4 强化信息人才建设 |
第4章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概况 |
4.2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
4.2.1 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不足 |
4.2.2 硬件设施陈旧 |
4.2.3 软件建设不健全 |
4.2.4 资源建设不合理 |
4.2.5 队伍建设不合理 |
4.3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传统模式制约 |
4.3.2 资金投入不足 |
4.3.3 需求分析不完善 |
4.3.4 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
4.3.5 用人机制不完善 |
第5章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优化措施 |
5.1 提高馆员信息化意识 |
5.1.1 争取上层领导重视 |
5.1.2 加强馆员自身学习 |
5.2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5.2.1 优化馆舍环境 |
5.2.2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
5.2.3 完善软件设施建设 |
5.3 加快资源整合 |
5.4 开展信息化服务 |
5.4.1 深化服务内容 |
5.4.2 提高服务质量 |
5.5 加强队伍建设 |
5.5.1 人才管理 |
5.5.2 人才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调查问卷(内部) |
附录 B 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调查问卷(外部) |
致谢 |
(5)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管理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方面前人所做的研究成果 |
2、创新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与管理 |
3、结束语 |
(6)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2 国内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概况 |
2.1 我国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历程和建设模式 |
2.2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设立与开展服务 |
2.3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典型案例分析 |
2.3.1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
2.3.2 武汉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
2.3.3 兰州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
2.3.4 案例小结 |
3 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调查 |
3.1 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
3.2 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用户需求 |
3.3 电子阅览室使用率与满意度 |
3.4 调查总结 |
4 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共同困境分析 |
4.1 设备老化严重,建设模式陈旧 |
4.2 重视程度较低,宣传范围较小 |
4.3 服务意识较弱,服务内容单一 |
4.4 用户分流严重,服务体验不佳 |
5 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优化建议 |
5.1 更新老化设备,创新发展模式 |
5.2 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 |
5.3 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 |
5.4 细化目标用户,适应用户需求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高校图书馆及内部空间设计概述 |
2.1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
2.1.1 高校图书馆的起源 |
2.1.2 近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
2.2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概述 |
2.2.1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构成 |
2.2.2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内容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变化 |
3.1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新趋势 |
3.1.1 阅读介质多元化 |
3.1.2 信息资源共享 |
3.1.3 管理和服务方式变化 |
3.1.4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3.2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新功能定位 |
3.2.1 信息媒体中心 |
3.2.2 多元学习中心 |
3.2.3 多功能交流中心 |
3.2.4 文化艺术中心 |
3.3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新要求 |
3.3.1 开放性要求 |
3.3.2 动态性要求 |
3.3.3 复合性要求 |
3.3.4 数字化要求 |
3.3.5 人性化要求 |
3.3.6 绿色化要求 |
3.4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具体体现 |
3.4.1 入口区功能扩展 |
3.4.2 阅览室空间面积扩大 |
3.4.3 藏书区实体书库面积缩小 |
3.4.4 设置了多层次的公共活动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建议 |
4.1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原则 |
4.1.1 内部空间设计的多功能性原则 |
4.1.2 内部空间设计的文化艺术性原则 |
4.1.3 内部空间设计的舒适性原则 |
4.1.4 内部空间设计的智能化原则 |
4.1.5 内部空间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
4.2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布局 |
4.2.1 通行区 |
4.2.2 阅览空间 |
4.2.3 公共交往空间 |
4.3 室内环境设计 |
4.3.1 室内环境的色彩设计 |
4.3.2 图书馆室内的光照环境设计 |
4.3.3 陈设设计 |
4.4 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标识设计和无障碍设计 |
4.4.1 标识设计 |
4.4.2 无障碍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总结与展望 |
5.1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总结 |
5.2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展望——多元化自助复合型图书馆 |
5.2.1 自助复合型图书馆概念的提出 |
5.2.2 自助复合型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构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8)探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及发展的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服务 |
(一)数字资源检索服务 |
(二)互联网检索服务 |
(三)提供光盘借阅服务 |
二、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一)取消上机收费制度 |
(二)计算机更新与维护 |
(三)电脑归类趋势显着 |
(四)功能多元化 |
三、结语 |
(9)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10年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数据来源 |
2论文发表数据分析 |
3 研究内容分析 |
3.1 电子阅览室管理和服务的研究 |
3.2 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 |
3.3 学习共享空间的研究 |
4 研究特点与不足 |
4.1 研究特点 |
4.1.1 研究范围 |
4.1.2 研究深度 |
4.1.3 研究趋势 |
4.2 研究不足 |
5 研究思考及启示 |
6 结语 |
(10)关于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创新服务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提供的主要服务 |
1.1 馆藏书目检索 |
1.2 电子资源浏览、下载 |
1.3 网上信息查询 |
1.4 辅助教学 |
1.5 参考咨询 |
1.6 文娱服务 |
2. 面向学生能力培养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需求分析 |
3.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的优化与创新 |
4. 结束语 |
四、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以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为例[J]. 丁晓惠. 办公室业务, 2019(23)
- [2]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策略探索[J]. 李鹏.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5)
- [3]基于基础文献与核心研究者的电子阅览室研究[J]. 纵奇志. 图书情报导刊, 2019(06)
- [4]天津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D]. 陈松. 天津大学, 2019(06)
- [5]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管理的创新[J]. 王玲. 知识经济, 2019(10)
- [6]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调查与分析[D]. 张倩颖. 安徽大学, 2018(08)
- [7]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研究[D]. 徐敏.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8]探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及发展的趋势[J]. 宋新庆. 长江丛刊, 2016(33)
- [9]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10年研究进展[J]. 殷彦. 图书情报工作, 2016(06)
- [10]关于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创新服务的思考[J]. 敖远容. 黑龙江史志,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