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活血扶正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免疫学及SOD变化的影响

解毒活血扶正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免疫学及SOD变化的影响

一、解毒化瘀扶正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血清免疫学及SOD变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晨[1](2021)在《溃疡性结肠炎“以痈论治”策略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总结姜树民教授“以痈论治”UC的学术思想及经验。然后,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消痈止痢汤治疗活动期大肠湿热型UC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最后,通过动物实验,分析消痈止痢汤疗效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以痈论治”U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梳理姜树民教授“以痈论治”UC学术思想的师脉传承,总结姜师对UC祖国传统医学病因、病机的认识,挖掘其对本病的治疗特色及经验,并对消痈止痢汤的配伍特点、组方原则、方药功效进行分析。其次,通过临床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消痈止痢汤颗粒剂治疗,疗程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主要证候总积分、改良Mayo评分、Baron内镜评分、IBDQ评分及血常规、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先将51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对造模大鼠通过自由饮用4%DSS溶液,7天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消痈止痢汤低、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并将全部大鼠连续7天灌胃治疗,空白组与模型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中药组及西药组分别灌不同浓度的消痈止痢汤水煎液和柳氮磺吡啶混悬液。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便潜血等情况。疗程后,对大鼠麻醉、取材,腹主动脉取血,分离结肠组织。最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结肠长度、DAI评分的变化情况;观察病理下组织形态,并对组织学评分;ELISA法对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MPO含量进行检测;免疫组化法对结肠组织中磷酸化的ERK、JNK、p38MAPK、NF-κ Bp65蛋白进行检测,并测定平均光密度值;Western blot法对结肠组织中ERK、JNK、p38MAPK、NF-κ Bp65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检测,并测定灰度值。结果:一 理论研究姜树民教授认为UC“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毒、瘀”为关键病理因素,“毒热致痈”为发病特点,认为UC的病机为:湿热壅滞,凝滞气血,热极成毒,浊毒相互胶结,下结肠腑,脂络受损,血肉腐败,酿化成痈。临证善用托法,采用“消痈去腐”的治疗原则,创立“消痈止痢汤”。二 临床研究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78.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中医主要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4.改良Mayo评分比较:两组较治疗前比较,Mayo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5.Baron内镜评分比较:两组较治疗前比较,Baron内镜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6.IBDQ评分比较:经过治疗,两组较治疗前比较,IBDQ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指标检测:两组患者在疗程后,血常规、肝肾功检测均正常,全部病例未出现不良反应。三 实验研究1.UC模型成功的复制①大鼠在造模期间,从第3天便隐血试验开始呈现阳性(+);从第4-5天逐渐出现体质量下降、大便变稀,便隐血试验呈强阳性(+++);从第6-7天开始,大便中混有鲜血。②结肠组织肉眼和病理学观察结果:肉眼可见结肠黏膜表面充血、糜烂,距肛门口4-6cm处最为明显;病理下可见黏膜上皮破坏明显、隐窝结构消失、杯状细胞大量减少、黏膜层及下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消痈止痢汤对UC大鼠一般状态变化的影响疗程后,空白组大鼠状态活跃、皮毛光泽、进食正常、大便正常。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毛缺乏光泽,食量下降,活动量减少,精神萎靡,大便中混有鲜血。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对大鼠的一般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消痈止痢汤对UC大鼠体质量变化的影响实验期间内,空白组大鼠体质量逐渐增加,并在实验第14天达到最大值;而模型组大鼠从第3天开始,体质量逐渐下降,在实验第14天下降到最低值,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在第1周时间内,体质量下降程度同模型组相同(P>0.05);实验结束后,各中药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的体质量同模型组比较均增加(均P<0.01)。4.消痈止痢汤对UC大鼠DAI评分变化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AI评分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中药组和西药组评分均降低(P<0.05,P<0.01)。5.消痈止痢汤对UC大鼠结肠长度变化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显着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显着变长(P<0.01)。6.消痈止痢汤对UC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①显微镜下:空白组,大鼠结肠黏膜表面组织完整,隐窝结构正常,排列规整,可见大量杯状细胞,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黏膜上皮损伤严重,隐窝结构消失,杯状细胞大量减少,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和西药组黏膜上皮完整,隐窝结构排列规则,杯状细胞明显增多,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中剂量组黏膜上皮较完整,隐窝结构排列欠规则,可见隐窝萎缩、分支,炎症细胞浸润减轻;低剂量组,黏膜上皮完整性略有改善,炎性细胞浸润略有减轻,隐窝结构仍破损明显。②病理组织学评分: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评分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中药组和西药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7.消痈止痢汤对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MPO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MPO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MPO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8.免疫组化法对组织中磷酸化的ERK、JNK、p38MAPK、NF-κ Bp65蛋白含量进行检测①光镜下结果:p-ERK、p-JNK、p-p38MAPK、p-NF-κ Bp65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在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均有不用程度的表达,均呈棕色或棕黄色。②p-ERK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显着降低(P<0.05,P<0.01)。③p-JNK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高剂量组、西药组显着降低(P<0.01),低剂量组无差异(P>0.05)。④p-p38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高剂量组、西药组显着降低(P<0.01),低剂量组无差异(P>0.05)。⑤p-NF-κ Bp65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显着降低(均P<0.01)。9.Western blot对大鼠结肠组织中ERK、JNK、p38MAPK、NF-κ Bp65及磷酸化蛋白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ERK、JNK、p38MAPK、NF-κ Bp65及其磷酸化的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了低剂量组在p-JNK蛋白含量上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外(P>0.05),各不同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大鼠结肠组织中ERK、JNK、p38MAPK、NF-κ Bp65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结 论:1.姜树民教授“以痈论治”UC理论渊源明确、学术特色鲜明,创立“消痈止痢汤”,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2.消痈止痢汤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对比,可明显提高活动期大肠湿热型轻中度UC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降低中医主要证候总积分、改善主要临床症状、降低内镜下黏膜评分、促进肠道黏膜溃疡的愈合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在临床试验中,患者各安全性指标未出现变化、未出现不良反应,消痈止痢汤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4.消痈止痢汤对DSS诱导的UC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并可抑制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5.UC模型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炎性细胞因子和MPO的含量明显增高,且其含量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6.消痈止痢汤能通过抑制UC模型大鼠血清中L-1 β、IL-6、TNF-α炎性细胞因子和MPO的含量,来改善肠道炎症反应、降低黏膜组织损伤。7.消痈止痢汤治疗UC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NF-κB转录因子的表达,阻止NF-κB的核移位,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和释放,从而发挥抗炎疗效。

王婷玉[2](2021)在《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慢性炎症性肠病,给社会经济、医疗资源和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负累。由于本病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往往不能给患者带来满意的疗效,并且常伴有不良反应发生。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获得了更多的关注。针对本病脾虚失运,湿热蕴肠的基本病机,以健脾清肠法治疗UC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由于目前相关研究评价指标、方法学质量的差异,导致结论不完全统一,具体疗效不能得到客观、准确的判断。同时,由于各研究间中药方剂的不同,难以直接应用于临床或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健脾清肠法治疗U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挖掘其核心药物组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其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对国内外6个数据库中2020年10月前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由2名评价者相互独立完成文献检索、筛选工作,再由第3名评价者对比两者获得的文献,并做出最终决定。其后提取纳入文献资料,规范文献内中药名称,评价文献质量。通过Revman软件和R软件完成Meta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获取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和蛋白质靶点。在GeneCards、DRUGBANK、TTD及OMIM数据库中获取UC相关靶点。对两者取交集后,输入STRING平台获取PPI参数,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图,筛选潜在的重要靶点和蛋白质功能模块。运用Metascape平台分析共同靶点涉及的细胞组成、分子功能、生物进程和信号通路,对富集程度较高的条目进行描述。最后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共同靶点和主要信号通路的网络图,筛选核心药物组合治疗UC的关键成分和靶点。研究结果1 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项随机对照试验,总病例数21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观察指标中,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健脾清肠法治疗UC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41,95%CI(2.46,4.72),P<0.00001]、临床治愈率[OR=2.84,95%CI(2.18,3.71),P<0.00001]、中医证候有效率[OR=3.19,95%CI(1.71,5.97),P=0.0003],降低肠镜总积分[SMD=-0.57,95%CI(-0.91,-0.24),P=0.0009]和不良反应发生率[OR=0.41,95%CI(0.20,0.84)]。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临床治愈率方面,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相较于单纯口服效果更优。次要观察指标中,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健脾清肠法可明显降低症状总积分[SMD=-1.22,95%CI(-1.84,-0.61),P<0.00001]、腹泻症状积分[SMD=-0.72,95%CI(-0.93,-0.51),P<0.00001]、腹痛症状积分[SMD=-0.77,95%CI(-1.22,-0.32),P=0.0008]、脓血便症状积分[SMD=-0.55,95%CI(-0.93,-0.18),P=0.004]、里急后重症状积分[SMD=-0.66,95%CI(-0.89,-0.43),P<0.00001]、复发率[OR=0.36,95%CI(0.17,0.80),P=0.001]及血清 IgM 水平[MD=-0.52,95%CI(-0.98,-0.06),P=0.03],但在血清 ESR 水平[MD=-1.19,95%CI(-4.42,2.04),P=0.47]、IgA 水平[MD=-0.17,95%CI(-0.36,0.02),P=0.08]、IgG 水平[MD=0.40,95%CI(-3.12,3.93),P=0.82]和补体C3水平[MD=-0.04,95%CI(-0.55,0.46),P=0.86]改善方面与西药治疗无明显差异。纳入文献共计使用中药种类17种,药物61味,总使用频次297次。使用频次前6位的药物分别是甘草、白术、木香、茯苓、党参、黄连,类别方面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使用较多。核心药物组合为甘草、黄连、白术、木香。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核心药物组合共有116个活性成分、作用于233个蛋白质靶点,UC相关靶点有1227个。两者的交集靶点共131个。构建PPI网络筛选其中互相作用较为密切的靶点56个,主要蛋白质功能模块参与的生物进程包括对脂多糖的应答、细胞迁移的正调控和对活性氧的应答。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42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芒柄花黄素等;主要作用靶点55个,包括PTGS2、ESR1、NOS2、PPARG、MAPK14等。主要信号通路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研究结论1.运用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西药相比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肠黏膜修复,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2.健脾清肠法核心药物组合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抗炎、抗氧化应激、调控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

李捷[3](2020)在《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地研究精制保和颗粒对5-FU所致的肠道损伤的影响和对PI3K/AKT通路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DSS所诱导的肠炎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其减轻肠炎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精制保和颗粒潜在功效,并结合课题组研究方向探讨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潜在关键成分、靶点及通路。通过体内实验探讨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大肠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对网络药理学分析的潜在靶点进行验证。方法:1、通过皮下接种小鼠肠癌CT26细胞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5-FU构建化疗损伤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小鼠体重、腹泻指数、粪便形态观察等检测评价精制保和颗粒的干预作用;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TUNEL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细胞增殖、凋亡和AKT通路活化及下游相关凋亡、增殖调控蛋白表达。2、通过DSS诱导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测量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重量、HE染色检测评价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通过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精制保和颗粒对各组小鼠粪便菌群的影响。3、通过TCMIP数据库和文献检索分析精制保和颗粒的成分和靶点,并通过对所有潜在活性成分的靶点进行Pathway分析;基于Pathway分析结果,通过Gene Cards获取大肠癌靶点,并取其与精制保和颗粒潜在靶点的交集,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进行成分-靶点调控网络构建、Pathway和GO等分析研究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潜在成分、靶点及通路。4、通过皮下注射HCT116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瘤体体积、瘤体重量检测研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瘤体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TUNEL染色检测移植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1、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5-FU注射后引起的CT26移植瘤小鼠腹泻指数升高、空肠黏膜损伤及粪便不成形;同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降低了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凋亡,下调了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上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促进了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增殖,显着上调小鼠空肠组织促增殖蛋白CDK4与c-myc的表达;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促进小鼠空肠组织AKT与p-AKT的表达。2、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DSS刺激引起的DAI升高、结肠缩短、结肠重量减轻和结肠黏膜损伤;同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降低了促炎因子IL-6和TNF-α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精制保和颗粒干预虽然对OTUs数量、alpha多样性未见明显改善,但一定程度上能调节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beta多样性和降低Dubosiella丰度(P<0.05)及增加有益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含量。3、通过网络药理学选取了精制保和颗粒22个潜在活性成分和217个潜在靶点,所有潜在靶点的Pathway分析发现Pathway in cancer,Colorectal cancer等通路被显着富集;Gene Cards数据库中选取了9329个大肠癌靶点,并与217个潜在靶点进行交集,获得了184个靶点;基于成分-靶点关系,构建了精制保和颗粒调控网络,进一步的网络分析得到了8个潜在关键成分和48个潜在关键靶点。Pathway分析发现Pathways in cancer、Hepatitis B和Prostate cancer等通路被显着富集;GO分析发现enzyme binding、response to drug和negative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process等功能被显着富集。4、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皮下移植瘤瘤体体积、重量及移植瘤组织PCNA表达和促进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表达。结论:1、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5-FU引起的腹泻和肠道黏膜损伤,且通过上调AKT和p-AKT的表达及抗凋亡蛋白Bcl-2、促增殖蛋白CDK4与c-myc的表达和下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可能是精制保和颗粒减轻化疗所致肠道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2、精制保和颗粒显着减轻DSS介导的溃疡性结肠炎,且通过降低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和调节肠道菌群是其可能的调控机制。3、精制保和颗粒多个潜在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多个核心靶点、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大肠癌作用。4、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抑制大肠癌移植瘤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

姜小艳[4](2019)在《中医药治疗PBC的系统评价及通胆汤干预TAM分子家族治疗PBC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中药治疗PBC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相关数据及方法学质量,为中药防治PBC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并通过观察通胆汤对PBC患者及模型小鼠肝脏酶学指标、TAM分子家族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论证并探讨通胆汤的疗效及对TAM分子家族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1、系统评价采用检索式:英文检索词为(“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OR“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OR“PBC”AND“Chinese Medicine”OR“Herb Medicine”AN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中文检索词为(中药、中医、辨证、中医药、剂、方、汤)AN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OR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ORPBC)AND(随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Wan Fang)、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CBM)。收集中药治疗PBC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严格遵循循证医学方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数据均采用Review Manager5.3进行分析。对发表偏倚情况进行漏斗图分析。2、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肝病科与消化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PBC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0例患者,采用SPSS单纯抽样随机入组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收集患者入组时的年龄、性别、合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一般信息,检测肝脏酶学指标(ALP、GGT、AST、ALT、TB),Firbscan值、TAM家族分子(Axl、Mertk、Tyro-3、Gas6、Protein S)。并采集患者舌象、脉象,收集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UDCA治疗,治疗组患者予UDCA+通胆汤(根据证型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采用Student’s t 检验、Fisher χ2(确切概率法)对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组内组间疗效进行比较,Kaplan-Meier比较两组患者应答累积发生率,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早期应答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ROC曲线、COX回归模型探讨TAM分子家族与PBC主要酶学指标及早期应答之间的联系。3、动物实验研究将36只C57BL/6小鼠分为4组,A:对照组,6只C57BL/6小鼠,不予造模,仅予等量蒸馏水灌胃;B:模型组,10只造模的PBC模型C57BL/6小鼠,予等量蒸馏水灌胃;C组:阳性组,10只造模的PBC模型C57BL/6小鼠,予熊去氧胆酸胶囊0.1g/(kg·d)灌胃;D组:中药组,10只造模的PBC模型C57BL/6小鼠,予熊去氧胆酸胶囊O.1g/(kg.d)灌胃,并予浓度为2.1g/ml的通胆汤以1ml/100g·d剂量灌胃。造模小鼠采用polyI:C(聚肌胞苷酸)5mg/kg剂量腹腔注射构建实验动物模型。小鼠干预方案于造模第12周进行,共干预12周。干预结束后,收集小鼠的肝脏酶学指标(ALP、GGT、AST、ALT、TB),外观形态及体重,肝脏形态、肝脏指数、肝脏病理标本(HE染色及Sirus red染色)、TAM受体家族分子蛋白(Axl、Mer、Tyro3、Gas6、Protein-S)指标(qPCR及Western Blot)。计数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χ2行总体检验,再行Mann-Whitney U两两比较。计量资料采用ANOVO检验,LSD/Dunnett T3进行两两比较。研究结果:1、系统评价(1)系统评价共纳入15篇文章,15项研究的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样本量40-178个不等,15项研究的患者合计为1213例。15项研究的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口服熊去氧胆酸加用基础护肝方案,试验组均为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口服复方中药或者中成药。(2)15项研究中,8项研究阐述了随机分配方法,7项研究属于随机但未描述随机分配方法;15项研究的分配隐藏方法及盲法均不清楚;14项研究的结局报告完整,1项研究的结局报告不完整;15项研究的计划报告书不可获得。(3)临床应答率方面,15项研究中11项研究观察了患者临床应答率,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应答率(Z=6.19,P<0.00001),OR=0.27(0.18,0.41)。漏斗图提示对称性不佳,提示存在发表偏倚。(4)15项研究中,10项研究观察了 ALT、AST、TB、ALP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疗效更显着,能更好的改善ALT((Z=15.21,P<0.00001),MD=-13.82(-15.60,-12.04))、AST 水平(Z=11.74,P<0.00001),MD=-12.33(-14.39,-10.27))、TB 水平((Z=16.17,P<0.00001),MD=-10.06(-11.27,-8.84))、ALP 水平((Z=6.55,P<0.00001),MD=-49.42(-64.21,-34.62))。漏斗图分析均提示研究存在发表偏倚风险。(5)11项研究观察了 GGT水平,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疗效更显着,能更好的改善 GGT 水平((Z=5.02,P<0.00001),MD=-28.15(-39.15,-17.15))。漏斗图分析提示研究存在发表偏倚风险。(6)6项研究观察了 IgM水平,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疗效更显着,能更好的改善 IgM 水平((Z=7.77,P<0.00001),MD=-0.98(-1.23,-0.73))。漏斗图分析提示研究存在发表偏倚风险。(7)5项研究观察了 IgG水平,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疗效更显着,能更好的改善IgG 水平((Z=4.86,P<0.00001),MD=-2.46(-3.45,-1.47))。漏斗图分析提示研究存在发表偏倚风险。(8)4项研究观察了 IgA水平,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疗效更显着,能更好的改善 IgA 水平((Z=3.21,P=0.001),MD=-0.52(-0.84,-0.20))。漏斗图分析提示研究存在发表偏倚风险。(9)根据治疗疗程对GGT行亚组分析。疗程为6周的亚组纳入2项研究,两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Z=1.40,P=0.16),MD=-29.20(-70.18,11.77))。疗程为 18 周的亚组纳入一篇文献,行描述性分析,疗程24周、48周的亚组各纳入6项、3项研究,结果均显示治疗组疗效更明显((Z=3.68,P=0.0002),MD=-42.72(-65.49,-19.95);(Z=8.36,P<0.00001),MD=-13.72(-16.93,-10.05))。(10)根据治疗疗程对ALP行亚组分析。疗程为6周、24周、48周的亚组各纳入2项、7项、3项研究,疗程为6周的亚组两组结果未见明显差异((Z=1.42,P=0.16),MD-52.54(-125.19,20.11)),疗程为24周、48周的亚组结果均显示治疗组疗效更明显((Z=8.81,P<0.00001),MD=-53.13(-64.95,-41.32);(Z=6.22,P<0.00001),MD=-29.31(-38.54,-20.07))。(11)15项研究提及不良反应与事件的研究较少,因临床异质性较大、数据不充分故未做meta分析。根据研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事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荨麻疹、总胆汁酸升高、心悸等。敏感性分析提示meta分析结果较稳定,结果较可靠。(12)敏感性分析提示meta分析结果较稳定,结果较可靠。2、临床研究(1)两组患者的基线年龄、性别比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AMA-M2、AMA-M4、AMA-M9、ANA抗体阳性比及中医证型比例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线肝脏酶学指标ALP、GGT、ALT、AST、TB及TAM分子家族(Axl、Mertk、Tyro-3、Gas6、Protein S)、Firbscan 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ALP、GGT、ALT、AST、TB水平及Firbscan值均较治疗前显着性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ALP水平、Firbscan水平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xl、Mertk、Gas6、Protein S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xl、Mertk、Gas6、Tyro-3、Protein S水平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Axl、Mertk、Gas6、Protein S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4)治疗组患者的早期应答累积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应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5)ALP 与 Axl、Mertk、Tyro-3、Gas6 有显着相关性(r=0.366、0.919、0.939、0.432,P=0.001、0.000、0.000、0.000<0.01);GGT 与 Axl、Mertk、Tyro-3、Gas6 有显着相关性(r=0.260、0.835、0.776、0.350,P=0.025、0.000、0.000、0.002<0.05);Firbscan值与 Axl、Mertk、Tyro-3、Gas6 有显着相关性(r=0.267、0.805、0.838、0.310,P=0.017、0.000、0.000、0.007<0.05)。(6)ROC 曲线示 Gas6、Mertk、Tyro-3 对早期应答评估的 AUC Gas6=0.704(0.528-0.879),AUCMertk=0.944(0.891-0.997),AUCTyro-3=0.942(0.884-0.999)(P<0.05)。Gas6在20.15时敏感度为0.833,特异度0.629。Mertk在22.73时敏感度为1,特异度为0.758。Tyro-3在8.69时敏感度为1,特异度为0.790。(7)早期应答发生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组别(治疗组)与患者是否发生应答正相关(RR=38.885>1,P<0.05)。TB、ALT、AST与患者发生应答负相关(RR=0.095、0.014、0.985<1,P<0.05)。Axl、Mertk、Tyro-3 与患者发生应答负相关(RR=0.479、0.403、0.244<1,P<0.05)。Protein S与患者是否发生应答正相关(RR=1.068>1,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组别(治疗组)与患者是否发生应答正相关(RR=5.265>1,P=0.000<0.05)。(8)所有患者未发现与治疗有直接关系的不良反应。3、动物实验研究(1)干预结束后,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在形体外观上未见明显差异。在肝脏外观形态上,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肝脏轮廓清晰,结构正常,表面尚光滑,外观颜色未见明显差异。模型组小鼠肝脏稍偏大,质地稍韧。两组小鼠24周时体重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较对照组小鼠显着性升高(P<0.05)。(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MA-M2阳性率显着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及中药组小鼠AMA-M2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阳性组比较,中药组小鼠AMA-M2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ALP、GGT、ALT、AST、TB水平均比对照组小鼠显着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及中药组小鼠ALP、GGT、ALT、AST、TB水平均显着性降低(P<0.05)。与阳性组小鼠相比,中药组小鼠ALP、TB水平均显着性降低(P<0.05)。(4)对照组小鼠肝脏病理图片大致正常。模型组小鼠肝脏病理图片见胆管损伤,汇管区肉芽肿结构等改变。阳性组小鼠肝脏病理图片示胆管炎症,损伤程度较模型组小鼠减轻。中药组小鼠肝脏病理图片示胆管周围少量炎细胞浸润,汇管区略扩张。(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Axl、Mertk、Tyro-3、Gas6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rotein S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阳性组小鼠Axl、Mertk、Tyro-3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中药组小鼠Axl、Mertk、Gas6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中药组小鼠Protein S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0.05)。与阳性组小鼠比较,中药组小鼠Axl、Gas6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Protein S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0.05)。(6)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Axl、Mertk、Tyro-3、Gas6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rotein S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阳性组小鼠Axl、Mertk、Tyro-3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中药组小鼠Axl、Mertk、Gas6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中药组小鼠Protein S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0.05)。与阳性组小鼠比较,中药组小鼠Axl蛋白表达显着性降低,Protein S蛋白表达显着性升高(P<0.05)。结论:1、中医药治疗PBC的系统评价提示中药联合UDCA临床疗效更显着。但由于所入的研究质量欠高,较少提及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故对该部分的结果应持谨慎态度。2、临床研究显示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PBC患者,临床疗效更显着,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TAM家族分子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TAM家族分子水平与PBC的主要酶学指标及早期应答存在密切联系。3、动物实验提示熊去氧胆酸联合通胆汤干预PBC小鼠,能更好的改善小鼠的肝脏病理,降低PBC小鼠的肝脏酶学指标及TAM分子家族Axl、Gas6水平。

陈健慧[5](2019)在《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术后患者炎症介质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脾虚湿热证患者炎症介质的影响,评价该方在改善肿瘤炎性微环境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2月大肠癌根治术后脾虚湿热型病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化疗加健脾解毒方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化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炎症相关的理化指标、格拉斯哥评分(GPS)、中医证候评分等情况。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0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脱落7例;治疗组51例,脱落4例,最终共纳入统计病例90例。治疗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均有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LR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前后NLR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PLR的降低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症状量化总积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1.16%(P<0.01)。治疗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m DFS)为21.13个月,对照组的m DFS为16.79个月,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LR和PLR是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15、P=0.014)。PLR升高的最佳临界值为98.738,ROC曲线下面积(AUC)0.632,95%CI(0.516-0.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两项联合使用时AUC值为0.794,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NLR、CEA两项联合使用时AUC值为0.744,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LR、NLR及CEA三者联合使用时,AUC值为0.814,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健脾解毒方能够降低大肠癌术后脾虚湿热证患者血清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2)健脾解毒方能够显着改善大肠癌术后脾虚湿热证患者的中医症状量化总积分;(3)健脾解毒方具有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的趋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是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4)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可作为观察预后指标之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两者联合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癌胚抗原(CEA)三者联合对预后预测效能更佳。

薛晔[6](2019)在《芪仙薏酱煎及其组分黄芪甲苷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芪仙薏酱煎治疗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观察其主要组分黄芪甲苷对DSS诱导UC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及TLRs/NF-κB通路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UC的病变机制,探讨芪仙薏酱煎及其组分黄芪甲苷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UC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芪仙薏酱煎组50例和美沙拉嗪组50例,进行随机、阳性药对照观察。观察芪仙薏酱煎对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结肠黏膜镜下和病理改变,以及对炎症指标(CRP、ESR)、炎症因子(IL-6、IL-8、IL-10、TNF-α)水平、氧化应激(SOD、MDA)水平改变的影响;实验研究采用DSS诱导复制SD大鼠UC病变模型,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给予药物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大鼠变化:一般状况、结肠长度、结肠黏膜肉眼及病理学观察;采用ELISA法检测IL-1 β、TNF-α、IL-4 及 SOD、MDA 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 ICAM-1、MMP9 及 TLR2、TLR4、NF-kB p65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芪仙薏酱煎干预UC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后,QXYJ组与美沙拉嗪组的西医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QXYJ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里急后重症状评分以及症状总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美沙拉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比较,QXYJ组优于美沙拉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舌脉分析对比,QXYJ组对舌齿痕有明显改善,美沙拉嗪组未见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XYJ组对红舌、暗红舌及瘀斑的改善优于美沙拉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对白腻舌、黄腻舌均有明显改善,QXYJ组优于美沙拉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XYJ组对弦滑、虚滑、沉滑、滑脉的减少,明显优于美沙拉嗪组(P<0.05);治疗后,QXYJ组Baron评分明显低于美沙拉嗪组(P<0.01),对充血水肿、溃疡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美沙拉嗪组(P<0.05),对糜烂的改善程度两组相似(P>0.05);治疗后,QXYJ组改良Mayo总评分明显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治疗后,QXYJ组对SOD、MDA、ESR、CRP水平的改善以及对炎症因子IL-6、IL-8、IL-10、TNF-α水平的改善均明显优于美沙拉嗪组(P<0.01),且无不良事件发生。黄芪甲苷干预DSS诱导UC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表明:①结肠长度: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AS-Ⅳ各剂量组与美沙拉嗪组对结肠长度均有改善,其中AS-Ⅳ高剂量组对结肠长度的改善作用与美沙拉嗪相近(P>0.05)。②DAI评分、CDMI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AS-Ⅳ各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DAI评分、CDMI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AS-Ⅳ高剂量组与美沙拉嗪组对DAI评分、CDMI评分的改善作用效果相近(P>0.05)。③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干预后,与模型组对比,AS-Ⅳ各组及美沙拉嗪组对UC大鼠IL-1 β、TNF-α、IL-4水平均有较明显的改善(P<0.05),AS-Ⅳ高剂量组对IL-4水平的调节优于美沙拉嗪组(P<0.05),对IL-1β、TNF-α水平与美沙拉嗪疗效相近(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AS-Ⅳ各组及美沙拉嗪组对UC大鼠SOD、MDA水平均有较明显的改善(P<0.01),AS-Ⅳ高剂量组对SOD活力水平的调节与美沙拉嗪疗效相近(P>0.05),但对MDA水平的改善不及美沙拉嗪(P<0.05)。④黏附分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干预后,与模型组对比,AS-Ⅳ各组及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组织内ICAM-1、MMP9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S-Ⅳ高剂量组中I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比美沙拉嗪组低(P<0.05),两组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TLRs/NF-κ B信号通路: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AS-Ⅳ各组及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组织内TLR2、TLR4、IKK α、NF-κ B p65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黄芪甲苷中、高剂量组TLR2、TLR4、NF-κ B p65蛋白表达量与美沙拉嗪组接近(P>0.05),IKK α表达量明显比美沙拉嗪组低(P<0.01)。结论:芪仙薏酱煎治疗UC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说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是UC的关键病机,“补脾益胃,清热祛湿,调气和血”法是治疗UC的有效方法。实验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抑制TLRs/NF-κ B信号通路,从而,降低ICAM-1、MMP9的表达,降低促炎因子IL-1 β、TNF-α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4水平,调节氧化应激分子SOD、MDA水平,这可能是黄芪甲苷干预UC的部分作用机制,是芪仙薏酱煎治疗UC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陶萍[7](2019)在《给药剂量及起始给药时间对三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微血管损伤疗效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给药剂量和起始给药时间对三七疗效的影响,以探索三七用于临床治疗UC的最佳起始给药时间及剂量;同时探索三七促进UC大鼠结肠黏膜微血管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阐明中医活血化瘀疗法治疗UC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第一部分:实验分组:对照组、IA模型组、DSS模型组、PN(低、中、高浓度)+IA组、PN(低、中、高浓度)+DSS组。造模:分别用IA灌肠法和5%DSS溶液饮用法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第三天分别给予NS,0.5g/ml,1.0g/ml和2.0g/ml的PN每日灌胃,持续给药7天。HE染色评估结肠组织及黏膜微血管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MVD;伊文斯兰法测定结肠MVP;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IL-4、IL-10、VEGFA165和VEGFA121)含量;SOD、MPO试剂盒测定结肠SOD、MPO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HIF-1α蛋白的表达。第二部分:实验分组:对照组、IA模型组、DSS模型组、1.0g/ml PN+IA组、1.0g/ml PN+DSS组。分别于造模完成后第3天、第7天开始灌胃治疗,连续给药7天。DAI评分评估病变的活动性;镜下观察结肠黏膜炎症及微血管损伤程度。结肠MVD、MPO和SOD的活性、炎症因子含量以及HIF-1α蛋白的检测方法均同前。结果:第一部分:PN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UC模型大鼠DAI评分显着降低,结肠黏膜组织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结肠MVD增加,MVP降低,血清促炎症因子(IL-6与TNF-α)含量明显下降,抗炎因子(IL-4与IL-10)水平显着升高,VEGFA165/VEGFA121比值亦降低。与低剂量PN治疗组相比,中、高剂量PN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更显着;UC大鼠结肠炎症以及微血管损伤均较轻。同时,大鼠结肠SOD的活性及结肠MVD均高于低剂量组,MPO的活性及结肠MVP均低于低剂量组。此外,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更低,但在中剂量与高剂量组间并无显着差异。第二部分:相较于造模结束后第7天给予PN治疗组大鼠而言,第3天开始给予PN治疗组大鼠的DAI评分降低更明显,疾病恢复得更快;且早期给予PN治疗的大鼠结肠炎症及微血管损伤程度更轻;大鼠结肠SOD活性和MVD高于7天给药组,而MPO活性和MVP较第7天给药组低,且第3天给药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水平显着降低、抗炎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三七可促进IA和DSS诱导的UC大鼠结肠黏膜微血管损伤修复,减轻结肠黏膜炎症,且其疗效与三七的给药剂量相关,中剂量可能是三七治疗UC的最佳给药剂量。同时,UC发病早期即给予三七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三七治疗UC结肠黏膜微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缓解结肠组织缺氧、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并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陈岚[8](2019)在《“逆流挽舟”法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损伤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基于“逆流挽舟”法理论,探讨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因子的含量、胃肠功能的影响及肠黏膜屏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变化等肠黏膜损伤的部分作用机制,为“逆流挽舟”法及人参败毒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TNBS诱导SD大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选用人参败毒散灌胃给予治疗,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检测胃肠功能;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比色法测定MP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IFN-γ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5、ZO-1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一般状态及DAI评分: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SD大鼠精神状态、食量摄入、皮毛色泽度、大便粘液稀溏及脓血等表现均有明显改善。造模成功后给予治疗,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增加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AI评分:模型组评分明显升高,阳性对照组、人参败毒散各剂量组评分均降低(P<0.05)。(2)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肉眼观察: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增厚变粗,长度变短,甚则肠粘连明显,糜烂,形成溃疡;阳性对照组和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均有一定程度的修复,溃疡面积,结肠重量、长度均有所改善。CMDI评分: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结肠长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和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结肠重量、结肠指数、溃疡面积和CMDI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HE染色显微镜下病理形态学观察:模型组结肠组织充血、水肿明显,结肠变短,肠壁增厚;黏膜及黏膜下层有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受损脱落,可见糜烂和溃疡,大肠腺体结构破坏,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可达肌层;阳性对照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结肠组织黏膜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充血水肿减少,大肠腺体结构功能有一定修复,糜烂修复愈合、溃疡面积缩小,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出现肉芽组织等。结肠黏膜组织损伤评分(TDI)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药组具有明显的改善(P<0.05)。(3)胃肠动力: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胃残留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和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4)血清IL-1β、IL-6、TNF-α、IFN-γ含量:模型组血清IL-1β、IL-6、TNF-α、IFN-γ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人参败毒散高剂量组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和人参败毒散高剂量组血清IL-6和IFN-γ含量降低(P<0.05)。(5)血清MDA、SOD、MPO含量:模型组MDA、MPO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MDA含量降低(P<0.05),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SOD活性升高(P<0.05),阳性对照组MPO含量降低(P<0.05)。(6)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5、ZO-1mRNA表达:模型组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5、ZO-1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Occludin、Claudin-5和ZO-1 mRNA表达均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5、ZO-1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5、Z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结肠组织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人参败毒散高、低剂量组ZO-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通过“逆流挽舟”法理论,运用人参败毒散干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对肠黏膜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显着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一般状态表现和结肠组织炎症程度,促进胃肠动力功能的改善,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氧自由基的含量,修复肠黏膜损伤,其机制对改善肠黏膜损伤的效应相关;调控肠黏膜紧密连接相关蛋白,上调蛋白表达以维持结构稳定性,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对肠黏膜机械屏障形成保护,可能是改善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之一。

程龙艳[9](2019)在《益气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益气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以氧化应激损伤为核心的病理过程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安徽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复发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并且符合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兼血瘀肠络证,共选取6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予以益气解毒化瘀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仅予以美沙拉嗪治疗。疗程为1个月,研究两组综合疗效、中医症状及证候疗效、内镜评分、Mayo评分、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中药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疗效,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症状(P<0.05),中药组在改善患者腹泻、腹痛、黏液便、饮食减少、里急后重、乏力等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脓血便上两组疗效相当。(4)两组内镜评分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中药组修复肠黏膜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Mayo评分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中药组控制UC发作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ESR、CRP治疗后均降低(P<0.01),中药组在控制炎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7)两组SOD、T-AOC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MDA、LPO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的SOD明显升高(P<0.01),MDA显着降低(P<0.05)。(8)两组治疗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益气解毒化瘀方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肠镜下黏膜的情况,优于单用西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机体氧自由基及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孙雨晴[10](2019)在《地马颗粒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观察地马颗粒治疗脾虚湿热型UC后单项中医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中医综合疗效、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评估地马颗粒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抗UC的作用机制。2.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临床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轻中度)且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热型的患者共60例,按随机法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中药组予地马颗粒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药美沙拉嗪口服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两组在综合疗效、单项中医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炎症指标上的变化。3.结果3.1地马颗粒对UC患者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及总积分的影响: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UC临床症状,中药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疲倦乏力、纳差、里急后重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纳差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中医综合疗效:治疗周期4周结束后,中药组治疗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地马颗粒对UC患者Mayo评分的影响:疗程结束后两组Mayo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对Mayo评分的降低程度更为显着,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中药组改善Mayo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3.4地马颗粒对U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8、TNF-α指标均明显降低,两组组间相比,中药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显着,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用药安全性监测:监测期间中药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有3例对照组患者出现无需特殊处理的轻度恶心、呕吐消化道症状。4.结论4.1地马颗粒能改善脾虚湿热型UC患者中医症状,增强治疗效果。4.2地马颗粒可能通过抑制CRP、IL-8、TNF-α表达水平,进而实现对UC患者的抗炎效应。4.3地马颗粒能够改善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促进疾病缓解。4.4地马颗粒治疗UC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二、解毒化瘀扶正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血清免疫学及SOD变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毒化瘀扶正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血清免疫学及SOD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溃疡性结肠炎“以痈论治”策略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姜树民教授“以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思想及经验
    1 “以痈论治”学术特色的师脉传承
    2 “以痈论治”UC及“毒热致痈”的源流考析
    3 UC的病因和病机
    4 姜师治疗UC特色及经验
    5 姜师治疗UC用药特色
    6 消痈止痢汤的组方解析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消痈止痢汤”治疗活动期大肠湿热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消痈止痢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一般状态和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消痈止痢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MPO含量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消痈止痢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MAPK信号通路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前言
    研究一: 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排除标准
        3 检索策略
        4 文献筛选
        5 资料提取
        6 中药名称规范
        7 质量评价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文献筛选结果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 纳入研究的中药使用情况
        4 方法学质量评价
        5 Meta分析结果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
        3 存在的不足
        4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健脾清肠法核心药物组合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
        2 UC相关靶点筛选
        3 核心药物-UC共同靶点筛选
        4 蛋白互作网络构建
        5 基因本体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
        6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构建
        结果与分析
        1 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
        2 UC相关靶点筛选
        3 核心药物-UC共同靶点筛选
        4 共同靶点PPI网络图构建
        5 GO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
        6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构建
        讨论
        1 有效成分
        2 关键靶点
        3 GO分析
        4 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肠道损伤和炎症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5-FU所致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模型小鼠体重、腹泻及粪便性状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模型小鼠空肠病理形态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所致空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化疗后空肠组织中的Bax和 Bcl-2 表达的影响
        3.6 精制保和颗粒对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增殖的影响
        3.7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化疗后小鼠空肠组织中的CDK4和c-myc表达的影响
        3.8 精制保和颗粒对5-FU化疗后小鼠空肠组织中AKT和 p-AKT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DSS介导的肠炎和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对疾病活动指数(DAI)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结肠长度和重量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中IL-6表达的影响
        3.6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
        3.7 测序质量评估——稀释性曲线(Rarefaction Curve)
        3.8 OTU聚类分析
        3.9 Alpha多样性指数统计
        3.10 PCoA主坐标分析
        3.11 物种及其丰度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精制保和颗粒抑制大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
    引言
    第一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精制保和颗粒中药材、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2.2 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所有靶点的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3 大肠癌相关靶点的选取及检索
        2.4 精制保和颗粒“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及分析
        2.5 基于DAVID数据库对疾病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成分和潜在靶点
        3.2 精制保和颗粒GO和 KEGG通路分析
        3.3 精制保和颗粒潜在靶点与大肠癌靶点交集
        3.4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及分析
        3.5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潜在关键靶点的 KEGG 通路和 GO 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实验性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对裸鼠体重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移植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组织中Bax和 Bcl-2 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文献综述 肠道菌群失调对炎症性肠病和大肠癌的影响以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中医药治疗PBC的系统评价及通胆汤干预TAM分子家族治疗PBC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认识
        一、PBC的流行病学
        二、PBC的疾病自然史
        三、PBC发病机制研究
        四、PBC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
        五、特殊类型的PBC
        六、PBC的生化应答标准
        七、PBC的治疗
    第二节 TAM受体家族分子的相关研究
        一、TAM受体家族分子结构及功能
        二、TAM受体家族分子研究进展
        三、TAM受体家族分子与PBC的关系
    第三节 PBC中医研究进展
        一、中医对PBC的认识
        二、中医对PBC的治疗
        三、中医治疗PBC的现代研究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PBC的系统评价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三、评价指标
        四、检索策略
        五、质量评价
        六、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检索结果
        二、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三、纳入研究质量评估
        四、纳入研究数据提取
        五、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
    第四节 讨论
        一、方法质量学
        二、研究对象
        三、疗效指标
        四、临床意义
    第五节 总结
    第六节 结论
第三章 通胆汤对PBC患者疗效及血清游离TAM家族分子的影响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中医证型辨证
        六、治疗方案
        七、资料采集
        八、观察指标
        九、疗效判定标准
        十、统计分析
    第三节 结果
        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三、两组患者自身抗体情况比较
        四、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酶学指标分析
        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rbscan水平检测
        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AM家族分子水平分析
        八、两组患者早期应答累积发生率的生存分析
        九、两组患者平均早期应答时间比较
        十、PBC主要酶学指标与TAM家族分子相关性分析
        十一、Firbscan与TAM家族分子相关性分析
        十二、Axl、Mertk、Tyro-3、Gas6、Protein S评估工具的ROC曲线
        十三、患者早期应答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十四、不良反应
    第四节 讨论
        一、通胆汤对PBC患者肝脏功能及早期应答的影响
        二、通胆汤对PBC患者血清游离TAM受体家族分子的影响
        三、TAM受体家族分子与PBC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总结
    第六节 结论
第四章 通胆汤干预TAM家族分子治疗PBC小鼠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方法
        三、主要实验步骤
        四、统计学方法
        五、技术路线
    第三节 结果
        一、小鼠随机抽样结果
        二、小鼠随机分组结果
        三、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外观形体、肝脏外观比较
        四、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体重及肝脏指数比较
        五、各组小鼠AMA-M2阳性率比较
        六、各组小鼠肝生化指标比较
        七、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图片(HE染色 & Sirius red)
        八、TAM受体家族分子蛋白表达情况
        九、TAM受体家族分子蛋白qPCR检测
    第四节 讨论
        一、聚肌胞诱导可成功建立小鼠PBC模型
        二、通胆汤对PBC小鼠肝脏酶学指标、病理的影响
        三、通胆汤对PBC小鼠TAM受体家族分子的影响
    第五节 总结
    第六节 结论
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术后患者炎症介质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临床资料的收集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中止标准
    2.6 大肠癌中医脾虚湿热证的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案
    3.2 伦理情况
    3.3 观察内容
    3.4 疗效评定标准
    3.5 复发转移监测
    3.6 统计方法
    3.7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4.2 观察指标比较分析
5 分析与讨论
    5.1 大肠癌的流行病学及治疗概述
    5.2 炎症与大肠癌的关系
    5.3 大肠癌的中医基础及治疗
    5.4 健脾解毒方对无病生存期的影响
    5.5 NLR、PLR在大肠癌术后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6 结论
7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综述 中医药改善结直肠癌炎症水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 结直肠癌TNM分期(2017 AJCC第八版)
    3 知情同意书
    4 临床病例报告表(CRF)
    5 KPS评分

(6)芪仙薏酱煎及其组分黄芪甲苷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1.1 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现状
        1.2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西医药物治疗UC的现状分析
    2 现代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1 现代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名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现代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
    3 笔者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3.1 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3.2 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分析
        3.3 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关键
        3.4 补脾益胃,清热祛湿,调气和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治则
    4 芪仙薏酱煎的组方分析
        4.1 芪仙薏酱煎组方解释
        4.2 芪仙薏酱煎主要药物分析
        4.3 芪仙薏酱煎单药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5 黄芪甲苷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5.1 免疫调节作用
        5.2 抗氧化应激作用
        5.3 抗肿瘤作用
        5.4 抗凋亡作用
        5.5 抗病毒作用
        5.6 心、脑、肾保护作用
        5.7 其他作用
第二部分 芪仙薏酱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安全性评价
        2.5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西医临床疗效
        3.3 主要中医临床症状、总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疗效
        3.4 舌脉改变
        3.5 肠镜下Baron评分及黏膜损伤检出率
        3.6 改良Mayo总评分兙俥
        3.7 CRP、ESR、SOD、MDA水平
        3.8 IL-6、IL-8、IL-10、TNF-α水平
        3.9 安全性观察
    4 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黄芪甲苷干预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实验一 DSS诱导UC大鼠模型的复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实验模型制备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般情况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
        3.2 结肠外观形态及长度
        3.3 结肠组织病理学表现
        4 本实验小结
    实验二 黄芪甲苷对DSS诱导UC大鼠模型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实验药物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作及分组
        2.2 药物配制及给药量
        2.3 给药方法
        2.4 血清、结肠标本采集及处理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状态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
        3.2 结肠外观形态及长度
        3.3 结肠组织的病理切片观察
        4 实验结果
        4.1 一般情况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
        4.2 结肠外观形态及长度
        4.3 结肠组织病理学
        5 本实验小结
    实验三 黄芪甲苷对UC大鼠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试剂盒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实验药物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作及分组
        2.2 药物配制及给药量
        2.3 给药方法
        2.4 血清、结肠标本采集及处理
        3 观察指标
        3.1 血清IL-1β、TNF-α、IL-4水平
        3.2 结肠组织SOD、MDA水平
        4 实验结果
        4.1 血清IL-1β、TNF-α、IL-4水平
        4.2 结肠组织SOD、MDA水平
        5 本实验小结
    实验四 黄芪甲苷对UC大鼠模型黏附分子(ICAM)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实验药物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作及分组
        2.2 药物配制及给药量
        2.3 给药方法
        2.4 结肠标本采集及处理
        2.5 实验步骤
        2.6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4 本实验小结
    实验五 黄茂甲苷对UC大鼠模型TLRs/NF-κB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实验药物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作及分组
        2.2 药物配制及给药量
        2.3 给药方法
        2.4 血清、结肠标本采集及处理
        2.5 实验步骤
        2.6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4 本实验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7)给药剂量及起始给药时间对三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微血管损伤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语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给药剂量对三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微血管损伤疗效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1.2 药物
        1.3 主要试剂
        1.3.1 动物实验主要试剂
        1.3.2 Western blot主要试剂
        1.3.3 溶液配制
        1.4 实验器材
        1.5 实验方法
        1.5.1 造模
        1.5.2 动物分组、给药及取材
        1.5.3 大鼠结肠标本HE染色及镜下观察
        1.5.4 结肠MVD检测
        1.5.5 结肠MVP测定
        1.5.6 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测定
        1.5.7 结肠MPO与SOD活性检测
        1.5.8 结肠组织蛋白测定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给药剂量对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炎症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2 不同给药剂量对UC大鼠结肠黏膜微血管损伤修复及结肠MVD的影响
        2.3 不同给药剂量对UC大鼠血清VEGFA165、VEGFA121及其比值的影响
        2.4 不同给药剂量对UC大鼠结肠MVP的影响
        2.5 不同给药剂量对UC大鼠结肠MPO、SOD活性的影响
        2.6 不同给药剂量对UC大鼠结肠组织HIF-1α蛋白的影响
    3 小结
第二部分 起始给药时间对三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微血管损伤疗效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同第一部分)
        1.2 主要试剂、仪器与耗材(同第一部分)
        1.3 实验方法(余同第一部分)
        1.3.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1.3.2 DAI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起始给药时间对UC大鼠DAI评分的影响
        2.2 早期给药对缓解UC大鼠结肠黏膜炎症及促进微血管损伤修复的作用效果更佳
        2.3 起始给药时间对UC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
        2.4 起始给药时间对UC大鼠结肠MPO、SOD活性的影响
        2.5 早期给药对UC大鼠结肠HIF-α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更显着
    3 小结
分析与讨论
    1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1 遗传因素
        1.2 环境因素
        1.3 免疫因素
    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学认识
    3 结肠微血管损伤与UC
    4 三七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4.1 三七的抗炎机制研究
        4.2 三七与血管病变
    5 三七对结肠黏膜微血管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中药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如下
    附录 3:获奖情况

(8)“逆流挽舟”法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损伤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制备
        2.2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建立
        2.3 实验分组与给药
        2.4 标本采集及制作
        2.5 指标检测及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状态观察结果
        3.2 体质量变化
        3.3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
        3.4 胸腺指数、脾指数变化
        3.5 结肠损伤评价
        3.6 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
        4 实验小结
        4.1 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4.2 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的影响
        4.3 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的影响
        4.4 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的影响
    实验二 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建立及给药
        2.2 标本采集及制作
        2.3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实验三 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建立及给药
        2.2 标本采集及制作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IFN-γ含量结果
        3.2 大鼠血清MDA含量、SOD活性和MPO含量结果
        3.3 大鼠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5与ZO-1 mRNA表达结果
        3.4 大鼠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5与ZO-1蛋白表达结果
        4 实验小结
        4.1 对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IFN-γ含量的影响
        4.2 对大鼠血清MDA含量、SOD和 MPO活性的影响
        4.3 对大鼠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5与ZO-1 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述
        1.1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1.2 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1.3 肠黏膜屏障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概况
    2 逆流挽舟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探讨
        2.1 逆流挽舟法溯源
        2.2 逆流挽舟法拓展
        2.3 逆流挽舟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依据
    3 人参败毒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理论与临床浅析
        3.1 人参败毒散源流探析
        3.2 人参败毒散组方配伍阐析
        3.3 人参败毒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实据
    4 本实验研究方案的确立
        4.1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4.2 干预措施的选择
        4.3 观测指标的选取
        4.4 实验研究各部分的设计
    5 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探讨
        5.1 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一般状态和结肠病理组织的影响
        5.2 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5.3 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
        5.4 人参败毒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促炎性细胞因子、肠黏膜屏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论
特色与创新性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图
    附录二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益气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概述
        1.1 病名来源
        1.2 病因探讨
        1.3 病机探讨
        1.4 中医治疗进展
    2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2 发病原因及机制
        2.3 西医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相关分级标准
        1.4 中医诊断标准
        1.5 病例纳入标准
        1.6 病例排除标准
        1.7 病例剔除标准
        1.8 病情复发标准
        1.9 病例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和疗程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安全性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3.2 治疗前后各项疗效分析
        3.3 病例脱落情况及安全性分析
三 讨论
    1 导师对慢性复发型UC的中医认识
        1.1 脾虚为发病之本
        1.2 血瘀为发病之标
        1.3 湿热为重要的发病因素
    2 氧化应激是UC重要的发病机制
        2.1 SOD与 UC
        2.2 MDA与 UC
        2.3 T-AOC与 UC
        2.4 LPO与 UC
    3 脾虚可以导致过氧化损伤增强
    4 方药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1 方药组成
        4.2 方药解析及药理研究
    5 益气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5.1 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5.2 对临床活动指数和内镜指数的影响
        5.3 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6 益气解毒化瘀方作用机制的探讨
        6.1 促进受损的肠黏膜修复
        6.2 改善肠黏膜的血液循环
        6.3 清除机体氧自由基及减轻炎症反应
        6.4 改善全身症状
    7 结论
    8 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地马颗粒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对UC的认识
    2 中医对UC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病例纳入及诊断标准
    2 病例分组及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学处理
    6 伦理学要求
    7 纳入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8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地马颗粒组方分析及单味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3 地马颗粒疗效分析与评价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诊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致谢

四、解毒化瘀扶正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血清免疫学及SOD变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溃疡性结肠炎“以痈论治”策略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 陈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D]. 王婷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D]. 李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中医药治疗PBC的系统评价及通胆汤干预TAM分子家族治疗PBC的作用机制[D]. 姜小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术后患者炎症介质影响的临床研究[D]. 陈健慧.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芪仙薏酱煎及其组分黄芪甲苷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薛晔.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
  • [7]给药剂量及起始给药时间对三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微血管损伤疗效的影响[D]. 陶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逆流挽舟”法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损伤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D]. 陈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益气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D]. 程龙艳.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地马颗粒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D]. 孙雨晴.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解毒活血扶正中药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免疫学及SOD变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