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莹介绍苗木种植技术

杜莹介绍苗木种植技术

一、杜英引种育苗与栽植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凌宏,袁春,向红艳,郭先好,李雯,毛桂玲,周芳芝[1](2020)在《怀化紫色土造林树种选择及引种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运用近自然营造和生态管护理论,采用"广泛采种、集中育苗、即起即栽"创新配套培育方法,通过长期试验观察,筛选出适合怀化紫色土生长的珍贵树种49种,提出优先发展黧蒴栲、香樟、秃瓣杜英、木荷、大叶榉树、猴欢喜、泡桐等7个树种.

夏春华[2](2020)在《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公园城市及生态价值理念被提出,包括发展战略、经济建设、运行管理、社会共享、生态价值、城市品牌与生活品质及生态价值等方面建设内容。公园城市建设是具有前沿性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生态是本底。生态环境价值是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核心,依赖于生态本底的适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功能。本研究立足于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价值,针对公园城市人居环境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适生植物资源不足、绿地系统不能涵盖生态空间以及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国内外相关绿带、公园体系、绿地系统及绿色生态空间等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应用植物生物多样性、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群落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采用实地观测、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层次分析、软件模型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公园城市生态绿网结构,重构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体系,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评价探索典型适生植物在生态绿网的应用模式。目的在于丰富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研究内涵,为地域性公园城市及其生态价值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的生态安全、防护、生产及风景游憩等四大生态功能,实地观测分析综合性公园、红树林湿地与农业生态田园所构建生态绿网现状,发现生态绿网具备风景游憩、生态防护的生态价值,但目前城乡绿地系统不能有效涵盖绿色生态空间。应用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规划及植物多样性的基础理论,分析海洋生态绿网规划特点,提出以生态绿网替代区域绿地,借助生态空间网络研究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综合分析地域城市面临的重要生境因子,以及特殊热带、滨海、台风等自然条件对植物及其生态价值的影响力,提出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是生态防护类价值的主要指标,绿网生态价值体系由生态防护(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与风景游憩(生态景观性、生态教育性)两大类组成。2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收集发现湛江适生野生木本植物种类103科317属543种,红树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4科25种,主要热带种植作物有20科29种。而目前生态绿网应用的适生植物只有79科202种,其中公园绿化应用也才有47科154种,并以无瓣海桑群落生态修复红树林,以甘蔗为农业田园的主要生态植物。应用的适生植物资源存在多样性不足,外来引种速生树种过多,生态价值不高等问题。3通过对543种野生木本植物及市域其他植物资源的调研分析,筛选出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适生植物共计231种,分属72科177属,为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依据植物的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生态景观价值、生态教育作用进行功能分类、汇总,借助Python语言代码重复利用、免费开源、模块化、函数化的精炼优势,建立适生植物资源的分类数据库,系统可实时动态化更新,实现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成果共享。4立足于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对综合性公园调查,分析评价绿网不同植物资源特点,发现风景游憩类的适生植物季相景观模式单一,骨干、基调树种季相景观缺乏等问题;红树林湿地外来速生树种数量过大,风景游憩功能低;农业生态田园风景游憩类的生态产品少、经济效益低下。依据公园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公众生态价值需求和绿网生境与植物资源特点,从植物资源分类库中选用典型适宜的适生植物资源,重塑生态价值及路径如下:①综合性公园生态景观价值构建选用典型适生植物有:美丽异木棉+红花羊蹄甲+红鸡蛋花+朱缨花+琴叶珊瑚;榄仁树+红花羊蹄甲+红千层+红花檵木+龙船花;铁冬青+黄槐+狐尾椰+夹竹桃+鸡冠刺桐+灰莉。②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教育、景观价值构建选用典型乡土红树植物有:红海榄、黄槿+海漆(水黄皮和杨叶肖槿)、银叶树+海芒果、白骨壤、桐花树等。③农业生态田园生态景观、教育价值选用典型适生植物采取“菠萝蜜+红掌”的林下两层间种群落模式。地域性适生植物资源系统的构建,尚需不断收集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植物资源研究成果,以丰富资源库的植物种类,这一研究值得持续进行。

陈康华[3](2020)在《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在广州市应用形式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当代城市公共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划与营造园林植物景观。我国南方城市园林景观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沿用固有的经典植物种类组合配置造景已经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审美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趋势是利用国外优秀的景观植物品种进行园林绿化。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株形体量、丰富的叶色质地和艳丽的花形花序等观赏特性,观赏价值很高,是新兴的植物造景材料。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应用既丰富了城市园林景观,也使居民更加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为城市生活增添生机。本论文通过实地调查广州市11个区的36处样地,参考相关已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园林绿地中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对有待改善之处提出建议。结合生态适应性、景观应用潜力以及观赏价值三个层面,用层次分析法对现有已经适应广州环境的42个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含品种,下同)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种类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特性评分,并分级评价其应用价值。调查分析发现应用在广州市公共园林绿地的主要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不包括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澳洲植物专类园品种在内)有10种,分别为澳洲鸭脚木、黄金香柳(出现的频率均为83%)、串钱柳(67%)、诺福克南洋杉(61%)、银叶金合欢(53%)、假槟榔、狐尾椰子、多花红千层(均为47%)、白千层(44%)、美花红千层(33%)。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价法发现排在优异种类的有2种:黄金香柳、澳洲鸭脚木;排在适宜种类的有10种:假槟榔、串钱柳、银叶金合欢、白千层、红花银桦、千头木麻黄、窿缘桉、狐尾椰子、肯氏南洋杉、美丽薄子木。根据42种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特性与评级,总结模拟出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5种园林景观搭配形式:(1)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植物的搭配形式:诺福克南洋杉+无忧花+吊瓜树+美丽异木棉+花叶艳山姜+七彩大红花+翠芦莉。该形式充分发挥了不同种类的树木、灌木与地被草本植物的形态、色彩等观赏特性,结合不同景观层次之间的植物搭配,通过优化搭配形式来提高景观植物自身的观赏价值。(2)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搭配形式:假槟榔+砂糖椰子+紫背竹芋+巴西鸢尾。营造这种植物景观根据园林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在形式上保证了两者的统一。植物景观作为园林建筑的前景,不应该太复杂,它需要视线通透,融合人工美与自然美;作为背景时多用假槟榔等较高品种。(3)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小品的搭配形式:红花银桦+翠芦莉+萼距花。当园林小品较小时,用灌木和草本植物围绕种植;当园林小品较大时,为了突出园林小品的景观效果,通常搭配乔-灌-草植物组成的复合结构作为背景。(4)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山水地形的搭配形式:串钱柳+宫粉羊蹄甲+紫薇+毛杜鹃+紫背竹芋。营造园林地形中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大部分是采用乔-灌-草复合结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作为乔木层的形式成片种植,用低矮的灌木和开花地被植物作点缀。当种植在自然水体岸边时,为模拟自然景观常用乔-灌-草结构。(5)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道路广场的搭配形式:大王椰子+狐尾椰子+龙船花+红檵木。在这种形式里,自然式道路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配置比较自由,一般采用乔-灌-草复合结构营造安静自然的氛围;规则式道路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配置可以采用简单的乔-草、灌-草结构;园林广场内的植物景观结构比较简单,多以规整式种植在草坪和花坛,营造视野开阔的活动空间,应用观叶或观花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品种都能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

张晨玮[4](2019)在《杭州西湖风景区现当代植物景观变迁研究》文中提出西湖风景名胜区历经70年的建设,从建国初的山荒岭秃恢复到今天的湖光山色,植物景观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绿化先行,植物造景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针对西湖风景名胜区1919年至2019年间植物景观的变迁过程展开具体研究,探索其在时间轴线上的传承与延续。首先,利用“历史照片定点重复摄影”的对比方法,分析建国前后植物景观的差异和变化对西湖景观风貌的影响。随后,通过对学术专着、统计年鉴、政府文件等多角度资料的梳理归纳,根据每个阶段的时代背景、政策导向、发展特征将建国后西湖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恢复(1949年-1957年)、开拓(1958年-1965年)、停滞(1966年-1976年)、创作(1977年-1998年)、振兴(1999年-2019年)五个阶段。最后,基于对各阶段园林建设成果和绿化发展导向的归纳梳理,总结出其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变迁特征,具体有四:以绿化为先导的建设发展模式、因时代背景而变动的植物价值认知、以和谐为取向的植物配置艺术、以文化为索引的特色植物营建。在对其变迁机制的梳理研究中得出:①西湖山林植被因气候和地质的影响,于自然演进中形成了类型丰富的植物群落和差异化的镶嵌特点。而后,又在明显的人工干预下,表现出具有指向性的观赏特征。②西湖因自身固有的社会属性和开放性,极易受到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政治意志的变化以及公众对园林绿地使用诉求的变化均会改变西湖公共绿地的建设方向和绿化内容。西湖植物景观及其园林风貌在变迁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③在不同阶段,管理体制的变动和管理机构的改革均对西湖园林绿化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研究机构的设立及研究成果的产出也会使一段时期的园林绿化树种发生显着变化,进而影响到风景点的景观建设。④文化驱动力在西湖植物景观的变迁中有明显的体现,一方面是内在传统文化对其建设方向的指引,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西方风景园林影响下植物造景形式的创新。综上,研究者以时间为索引,纵向地对新时期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内容的保护提升进行讨论:强化文化内容的输出,保持文化景观的整体性,协调与湖山环境的关系。

黄梦茹[5](2019)在《丰城市城区园林植物调查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出来。城市空间面临着扩建,绿化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当前的需求,为城市添彩加绿已成为我国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大趋势下,掌握城区绿化现状以便指导当地园林绿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以丰城市为例,对城区园林绿化植物进行摸底调查,以期为丰城市城区绿地改造工程提供参考资料。本文通过对园林绿化树种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选取样方对植物群落进行实地勘测,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绿地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数量特征。并运用AHP法对前期调研筛选出的树种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在以上基础上对城区绿化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优化策略及配置推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园林绿化树种组成:丰城市共有园林植物312种,隶属于94科210属。其中乔木占一半以上59.6%,有186种。其余依次为灌木75种、草本39种、藤本12种。而最大科为蔷薇科,最大属为含笑属。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为主,与当地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树种主要以观叶(35.6%)、观花(30.4%)为主,观果(12.5%)次之,观枝干最少仅2.6%。观叶主要以观秋色叶为主(65.8%);观花主要以观白花(34.7%)、红花(27.4%)、黄花(26.3%)为主;观果以观红果为主(43.6%);观赏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季、春季。(2)植物群落特征:除道路绿地外,其余四种绿地中54个样地乔木平均密度为6.67株/100㎡,平均高度5.44 m。灌木平均密度是3.29株/100㎡,平均高度1.93 m。色块苗平均密度是20.21㎡/100㎡,平均高度0.82 m。乔灌数量比平均为2.03:1,乔灌种类比平均为1.82:1;平均Gleason指数值和Simpson指数值分别是1.78和0.68。综合重要值排在前十的乔木依次是桂花﹥香樟﹥广玉兰﹥杜英﹥紫叶李﹥樱花﹥银杏﹥玉兰﹥复羽叶栾树﹥鸡爪槭。综合重要值排名前十的灌木依次是:紫薇﹥山茶﹥海桐﹥红花檵木﹥红叶石楠﹥木芙蓉﹥含笑﹥小叶女贞﹥紫荆﹥木槿。综合重要值排名前十的色块苗依次是:红叶石楠﹥毛鹃﹥红花檵木﹥小叶女贞﹥金边黄杨﹥窄叶十大功劳﹥栀子﹥茶梅﹥八角金盘﹥龟甲冬青。(3)AHP法评价结果:各个指标层的权重排序依次是适应性(0.4687)﹥观赏性(0.2800)﹥生态性(0.1361)﹥经济性(0.1152)。树种评价等级为二、三等级的树种居多,占52.6%,且香樟综合排名第一。

刘彦伟,马玲,黎彦章,路建军[6](2018)在《汉中市城市绿化大树栽植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汉中市近年来绿化栽植的大树主要为树龄15a以上、胸径大于2030cm的香樟、杜英、国槐、乐昌含笑、栾树、银杏等,栽植后25a内个体绿叶量降低约85%90%,年分枝数减少80%85%、枝条长度生长降低30%40%,管护费用高、景观效果差。为尽快实现绿化美化效果和降低费用,可选择栽植旱莲、鹅掌楸、皂荚、青桐、刺楸、枇杷、杜仲、构树、池杉、苦楝、山桐子等乡土树种的树龄810a以下、胸径515cm的中小龄树木。

谢宜飞[7](2018)在《东亚及泛喜马拉雅地区杜英科的分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杜英科Elaeocarpaceae是一个中等大小的科,主要分布于旧世界和新世界热带地区,但非洲无分布,约有12属550种,东亚是其在北半球分布的最北缘。东亚是指现今亚洲大陆的东缘,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和蒙古(孙文范,1990)。泛喜马拉雅地区包括西自阿富汗的Wakhan走廊,沿Hindu Kush山脉东北部、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东至横断山东缘,包括阿富汗东北角、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北部、尼泊尔、不丹、缅甸北部(Hong,2016)。在东亚和泛喜马拉雅地区仅中国南部、日本南部岛屿、印度北部、尼泊尔、不丹和缅甸北部有杜英科植物分布。本研究在完成泛喜马拉雅植物志杜英科类群编研任务的基础上,试图对包括东亚地区在内的杜英科植物进行修订,涉及植物名称128个,隶属于杜英属 Elaeocarpus L.和猴欢喜属Sloanea L.。本研究在充分查阅考证物种描述等原始材料和模式标本的前提下,全面挖掘评价各形态形状的分类价值。本研究通过访问或借阅等方式从A、AU、BJFC、BM、BO、C、CAL、CDBI、E、GH、GNNU、HITBC、IBK、IBSC、JXAU、K、KUN、L、LBG、M、MO、NAS、NY、P、PE、PPI、SYS、SZ、US、WUK、YAF等标本馆查阅标本或标本照片4071号16000多份,其中模式标本261份;对西藏西南部、云南、广西南部、海南等地进行了多次野外考察和采集,获得杜英科标本508号,并野外解剖了 13种杜英科植物的花或果;利用标准差分析方法测量分析了杜英科植物叶片、花序、花和果的数量性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10种杜英科植物叶表皮显微结构;利用DELTA系统辅助处理编制杜英科检索表,并整理特征描述。结果表明,杜英属植物子房室数量、花性别、花药形态是分组的重要特征,叶形、花序、花瓣、子房毛被、雄蕊数量是种等级划分的重要依据。猴欢喜属植物花雄蕊、果实及皮刺是种等级划分的依据。叶形态在种间差异明显在种内变异也大,是分种的辅助依据。叶表皮微形态在种间差异明显,但是属间和属下没有规律,可作为种等级划分的辅助性状。综合形态特征的分析和DELTA软件系统的使用,最终确定本地区有杜英科植物2属48种9变种,2种存疑,其中杜英属38种7变种,猴欢喜属10种2变种。除此之外,本研究过程中描述新种1种,Sloanea longiaculeatae Y.F.Xie&Z.X.Zhang.;新等级 1种,Sloanea cordifolia K.M.Feng ex H.T.Chang=Sloanea tomentosa(Bentham)Rehder&E.H.Wilson var.cordifolia(K.M.Feng ex H.T.Chang)Y.F.Xie et Z.X.Zhang.;归并 9 个名称为新异名,(1)Elaeocarpus sylvestris(Lour.)Poir.var.photiniifolius(Hook.et Am.)Yas.Endo=Elaeocarpus sylvestris(Loureiro)Poiret,(2)Elaeocarpus zollingeri K.Koch var.changii(Y.Tang)Yonek.=Elaeocarpus decipiens var.changii Y.Tang,(3)Elaeocarpus japonicus var.lantsangensis(Hu)H.T.Chang=Elaeocarpus japonicus Sieb.et Zucc.,(4)Elaeocarpus dianxiensis Y.Tang&H.Li=Elaeocarpus longlingensis Y.C.Hsu&Y.Tang,(5)Elaeocarpus gaoligongshanensis Y.Tang&Z.L.Dao=Elaeocarpus lacunosus Wallich ex Kurz,(6)Sloanea leptocarpa Diels=Sloanea chingiana Hu,(7)Sloanea integrifolia Chun&F.C.How=Sloanea chingiana Hu,(8)Sloanea chingiana Hu var.integrifolia(Chun&F.C.How)H.T.Chang=Sloanea chingiana Hu,(9)Sloanea xichouensis Feng ex Y.Tang&Y.C.Hsu=Sloanea chingiana Hu。本研究补充了心叶猴欢喜Sloanea cordifolia、樟叶猴欢喜Sloanea changii、繁花杜英 Elaeocarpus multiflorus、屏边杜英 Elaeocarpus subpetiolatus 的描述或花果期信息。本文编制了本区域两个属的分种检索表,给出了所有种的形态描述和凭证标本,同时对一些种类作了必要的分类讨论,绘制了 48种9变种在本研究区域内的分布图。本研究是对区域内杜英科植物一次重要的阶段性总结,在更广泛的资料和野外考察基础上讨论了杜英科形态特征的分类价值。研究结果基本摸清了泛喜马拉雅地区杜英科植物的种类,是泛喜马拉雅植物志杜英科编研的重要成果。

张淮南[8](2017)在《无锡名花园林造园历史与园林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先人崇尚花卉,以某种着名花卉进行园林景观营造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无锡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无锡园林成为江南园林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在江南传统花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以某种着名花卉为主题,因花造景,营造意境,又可作为存储植物种质资源基地的“无锡名花园林”。相对于无锡其它类型的园林而言,无锡名花园林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历史发展脉络不够清晰,造园艺术分析缺乏系统性。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方法,结合无锡具有代表性的名花园林,从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造园理念、理法、园艺科学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试图从中西名花文化的差异,名花园林发展现状及趋势等方面探讨无锡名花园林的未来发展之路。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历史中江南园林的名花造景情况为背景,总结出每个历史阶段的名花造景发展;在分析江南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无锡名花园林主题花卉杜鹃花、梅花、兰花、樱花等在历史上出现的着名栽培品种,以及历代花谱、农书等专着关于名花的栽培要点,为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以无锡具有代表性的名花园林:中国杜鹃园、江南兰苑、古梅奇石圃、鼋头渚樱花谷、鼋头渚花菖蒲园为对象,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艺术的角度分析其造园理念,从花木、布局、理水、建筑等方面分析其造园理法。总结出无锡名花园林造园艺术是“意”与“匠”的有机结合。(3)继承和发展江南传统名花文化。分析了江南传统名花文化的内涵,结合当代名花园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无锡名花园林的建设意见:继承名花文化、创新赏花形式和加强技术力量。建成科学与艺术相统一的,具有无锡地域特色的名花园林。

罗生兰[9](2017)在《河源城市园林绿化植物资源及种植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种植设计是根据园林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运用不同种类及不同品种的园林植物,按科学性及艺术性的原则,布置安排各种种植类型的过程、方法。园林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姿态、花、叶、果等极具观赏价值的特征以及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基本决定着城市绿地景观的观赏效果和风格特色。完美的种植设计既要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特性、植物与生境及其他植物间的生态关系,又要满足景观功能需要,符合艺术审美及视觉原则,其最终目的是营造优美舒适的园林植物景观及植物空间环境,供人们欣赏、游憩。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在大量了解国内外城市城市绿化应用植物资源与种植设计案例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以河源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参与了河源市城市绿地现况、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应用资源调研、河源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普查、生物多样性资源等调查实际工作,全面调研了河源市区的公园和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单位和庭院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区和湿地等,较为全面掌握了河源市城市绿地植物资源应用状况和种植设计景观效果。本文研究依据调研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河源市几类城市绿地中常用的园林植物有66种,使用频率达10%以上的常绿乔木有秋枫、盆架子、桂花、白兰、樟树、芒果、细叶榕、垂叶榕、红花紫荆、大王椰子,落叶乔木有细叶榄仁、木棉,常绿灌木有黄金叶、红继木、非洲茉莉、黄榕、毛杜鹃、福建茶、龙船花、大红花、鸭脚木、美蕊花、花叶假连翘、苏铁、红背桂、蒲葵、黄槐、海桐、澳洲鸭脚木,落叶灌木有鸡蛋花等。(2)河源市城市绿地植物表现出多样性特征,市区共有绿地植物132科342属545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5属5种;裸子植物10科13属19种;被子植物118科324属521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02科255属425种;单子叶植物16科69属96种),占河源地区维管植物资源的17.91%。河源城市中心城市共有古树名木119株,主要品种有细叶榕、龙眼、破布木、木棉、荔枝等25个品种,分属19科22属。(3)根据调研结果,河源市城市绿化植物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1)植物资源挖掘不足;(2)植物选择品种不当;(3)种植配置形式单一;(4)季相景观单调;(5)地方特色、文化意境表现不足。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推广客家植物应用种植,提升客家文化特色的植物形象表达力;(2)提高园林绿化种植在提高绿化设计水平方面,要加强近自然植物群落结构种植,乔灌草配置比例要科学合理;加强彩色叶植物引种应用,丰富景观季相变化;加强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种植,丰富绿化空间结构,增加绿地率和绿量。(4)适宜的植物种类。随着河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营建生态与文化艺术密切融洽的城市绿地景观,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结合河源市气候特点、河源客家文化特色和植物生长特性,推荐适宜河源市园林绿化选择的树种有21科36种,观花乔、灌、地被植物32科66种,彩叶和色叶树种14科21种,共计49科122种,景观效果良好的乡土植物18科21种。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调查河源市不同绿地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绿地作为调查对象,经分析提出河源城市绿地景观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河源市的客家文化和历史意义提出改进措施,为河源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提供参考借鉴。

靳文平[10](2017)在《福州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及其冻害与恢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2015年12月到2016年3月初,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福州市出现大幅度降温,2016年1月25号左右,气温首次低至零下,温度达到近几十年来最低,导致福州市公园和街道绿地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尤其外来物种受冻严重。本研究分析福州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以及调查其受冻害与恢复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多样性保护与防冻措施建议,可为保护和建设城市多样性和公园绿地的植物引种、景观植物配置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对福州市43个主要公园绿地类型的植物进行调查,发现福州市内公园绿地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共有植物901种,隶属148科547属,各层次的植物配置相似度高,植物的使用重复性高。生活型方面,乔木252种,灌木169种,草本388种,草质藤本30种,木质藤本26种;彩叶植物方面,公园常用彩叶植物共163种,隶属64科,104属,乔木层、灌木层以人工栽培的外来植物为主;物种来源地方面,本地种有506种,引进种395种,其中,国内引进115种,国外引进280 种。对福州市16个主要代表公园的受冻害植物进行调查,发现本地种适应良好,外来引种抗寒表现较差,调查发现共有272种受冻害,隶属97科,197属,种数占植物总量的30.19%。生活型方面,受冻害乔木共106种(占冻害乔木总数42.06%)、灌木101种(占49.51%)、草本65种(占16.75%);彩叶植物方面,受冻害的共145种(占88.96%),冻害程度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冻害等级由市中心区公园到郊区公园递增;物种来源地方面,本地种68种,占公园所有本地种总种数的13.44%,外来引种204种,占外来引种总量的51.65%,外来引种中,国内引种60种,占国内引种总量的52.17%,国外引种144种,占国外引种总量的51.43%;引自美洲热带、南美洲、亚洲热带、北美洲等地区的植物受冻害严重,占其总引种量的1/2以上。对福州市11个代表公园受冻害3级以上的131种植物冻后生长恢复形势进一步观察,比较植物的景观恢复力。前2个月,乔木未见恢复,灌木恢复20种(占35.71%),草本恢复21种(占60.00%);前5个月,乔木恢复仅6种(占15.00%),灌木恢复50种(占89.29%),草本恢复33种(占94.29%),67.53%常绿木本植物、21.05%落叶木本植物恢复;9个月后,60%的乔木、93.41%的灌木、100%的草本恢复。景观恢复力显示:草本>灌木>乔木,常绿阔叶树>落叶树。

二、杜英引种育苗与栽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杜英引种育苗与栽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怀化紫色土造林树种选择及引种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1.1 育苗试验地
    1.2 栽培试验地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整地方法
        2.2.2 栽植方法
        2.2.3 抚育管理方法
        2.2.4 引种树种生长情况调查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3.2 各引种试验点树种年平均胸径、树高生长量对比
        3.2.1 倒冲湾引种试验点
        3.2.2 车麓坡山脊线引种试验点
        3.2.3 十二湾大叶榉树引种试验点
        3.2.4 溆浦民居引种试验点(左侧)
        3.2.5 一林道上二林道下引种试验点
        3.2.6 中坡垴引种试验点
        3.2.7 祠堂坳黧蒴栲引种试验点
        3.2.8 煤炭湾秃瓣杜英引种试验点
    3.3 部分树种在不同引种试验点生长情况对比
        3.3.1 秃瓣杜英
        3.3.2 猴欢喜
        3.3.3 大叶榉树
        3.3.4 黧蒴栲
        3.3.5 木荷
        3.3.6 泡桐
        3.3.7 香樟
    3.4 部分树种在同一引种试验点不同时期生长情况对比
        3.4.1 黧蒴栲
        3.4.2 大叶榉树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2)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公园城市概述
        1.4.1 公园城市定义
        1.4.2 公园城市在园林、森林与生态园林等方面的前期探索
        1.4.3 公园城市建设的地域性生态原则
        1.4.4 公园城市建设的内涵
    1.5 国内外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
        1.5.1 绿带—绿道—绿廊—公园体系
        1.5.2 生态绿网理论
        1.5.3 生态绿网规划实践探索
        1.5.4 生态绿网特点分析
        1.5.5 基于植物生态学理论的生态价值指标分类
        1.5.6 植物多样性专题研究
    1.6 研究问题
        1.6.1 公园城市绿地系统不能有效涵盖生态空间网络
        1.6.2 基于生态功能的适生植物资源应用不足
        1.6.3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侧重于生态防护且未形成体系
    1.7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1.8 研究策略与方法
        1.8.1 研究策略
        1.8.2 研究方法
    1.9 研究技术路线
2 基于地域特殊自然地理要素的城乡绿网及生态价值体系构建
    2.1 湛江市概况
    2.2 湛江市绿网的生态结构
        2.2.1 市域生态空间格局
        2.2.2 市域生态空间的生态安全、防护、生产及风景游憩功能
        2.2.3 城区与环城绿网
        2.2.4 城区绿地与环城绿网生态功能评价及生态绿网结构
    2.3 绿网生态价值体系构建要素分析
        2.3.1 生态价值构建的地域化原则
        2.3.2 风景游憩类生态价值分析
        2.3.3 基于地域性城市特殊自然地理要素因子影响力评价
        2.3.4 地域性城市生态防护价值指标分析
        2.3.5 湛江生态绿网不同植物资源生态价值的公众评价
    2.4 地域性公园城市绿网的生态价值体系
    2.5 本章小节
3 湛江市域适生植物资源收集与分类
    3.1 市域植物多样性
    3.2 绿网生态植物资源分析
        3.2.1 综合性公园景观游憩空间及其骨干基调树种资源
        3.2.2 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空间及其植物群落
        3.2.3 农业生态田园及其生态产品
        3.2.4 植物资源应用现状分析
    3.3 基于生态价值优势的植物资源收集、分类
    3.4 地域性适生植物分类
        3.4.1 适生植物
        3.4.2 适生植物资源种类库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PYTHON语言的适生植物资源分类库构建
    4.1 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的目的与任务
    4.2 Python语言特点
    4.3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原理与流程
        4.3.1 原理
        4.3.2 流程
    4.4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湛江适生植物资源库
    4.5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湛江适生植物资源生态价值分类库
    4.6 本章小结
5 综合性公园植物生态景观价值评价及重构
    5.1 城区绿地综合性公园
    5.2 综合性公园植物群落季相景观分析
    5.3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花
    5.4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果
    5.5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叶
    5.6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评价
    5.7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群落资源筛选
        5.7.1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资源筛选原则
        5.7.2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资源种类筛选
    5.8 综合性公园生态景观价值重塑
    5.9 本章小节
6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风景游憩价值重塑
    6.1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景观价值
    6.2 红树林湿地生态游憩经验借鉴
    6.3 基于生态景观、教育价值的乡土红树植物资源选用
    6.4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风景游憩价值的重塑路径
        6.4.1 区位自然条件分析
        6.4.2 场地挑战与策略
        6.4.3 系统功能构建
        6.4.4 乡土红树植物群落规划
    6.5 本章小节
7 农业生态田园生态景观及教育价值重塑
    7.1 基于绿网生态价值的农业生态田园
    7.2 基于生产性景观的农业生态田园生态价值
    7.3 植物生理生态学相关理论与生态产品品质
        7.3.1 植物生理生态学理论
        7.3.2 环境因子与植物生态产品生产模式的关系分析
        7.3.3 生产性花果资源筛选及其生态产品生产模式
    7.4 红掌产品花色质量提升的植物生理学研究
        7.4.1 材料与方法
        7.4.2 结果与分析
        7.4.3 讨论与结论
    7.5 菠萝蜜果品质量提升的植物生理学研究
        7.5.1 材料与方法
        7.5.2 结果与分析
        7.5.3 讨论与结论
    7.6 农业生态田园的生产生态景观价值重塑
    7.7 本章小节
8 讨论与结论
    8.1 讨论与展望
    8.2 结论与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湛江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库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在广州市应用形式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资源价值
        1.1.1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
        1.1.2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食用价值
        1.1.3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药用价值
    1.2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生长环境特点
    1.3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澳大利亚植物植物学研究动态
        1.3.2 国外澳大利亚植物植物学研究动态
        1.3.3 国内澳大利亚植物造林及园林研究动态
        1.3.4 国外澳大利亚植物造林及园林研究动态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本文依据的相关植物造景理论基础
    2.2 研究的范围
    2.3 研究的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调查研究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引种澳大利亚植物种类的分析
    3.2 广州市引种澳大利亚植物种类的调查分析
        3.2.1 广州市自然概况
        3.2.2 广州市引种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
        3.2.3 广州市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形式调查与分析
        3.2.3.1 广州市主要园林绿地应用的澳大利亚植物现状
        3.2.3.2 广州市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广泛性分析
        3.2.3.3 广州市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搭配树种分析
        3.2.3.4 36 处样地澳大利亚植物搭配种类的使用频率分析
        3.2.4 广州市园林绿地的澳大利亚植物应用分析
        3.2.4.1 广州市公园、校园与广场绿地应用现状分析
        3.2.4.2 广州市居住区绿地应用现状分析
        3.2.4.3 广州市道路附属绿地应用现状分析
    3.3 广州市澳大利亚植物园林应用的综合评价分析
        3.3.1 层次分析法(AHP)法
        3.3.1.1 建立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
        3.3.1.2 构建层次结构的两两评判矩阵
        3.3.1.3 检验评判矩阵的一致性
        3.3.1.4 广州市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单层评价因素影响力值
        3.3.2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的综合评价分析
        3.3.3 确定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种类的应用等级分布
        3.3.3.1 应用等级评分标准
        3.3.3.2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适应性与应用等级分布
    3.4 广州市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模拟造景模式探讨
        3.4.1 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搭配植物的选择
        3.4.2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其他植物的配置模式探讨
        3.4.2.1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其他植物自然式种植
        3.4.2.2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其他植物规整式种植
        3.4.3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置模式探讨
        3.4.3.1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作为园林建筑前景
        3.4.3.2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作为园林建筑背景
        3.4.4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小品的配置模式探讨
        3.4.5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山水地形的配置模式探讨
        3.4.5.1 模拟地形中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
        3.4.5.2 模拟水边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
        3.4.6 模拟澳大利亚园林植物与园林道路和广场的配置模式探讨
        3.4.6.1 模拟园林道路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
        3.4.6.2 模拟园林广场的澳大利亚园林植物景观
4 结论、讨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讨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澳大利亚植物在我国各地的引种情况(部分)
附录 B 华南植物园澳大利亚植物名录(部分)
附录 C 广州市36处样地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应用频度评价
附录 D 广州市36处样地澳大利亚园林植物的搭配植物
附录 E 广州市园林绿地常见澳大利亚植物图片(部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杭州西湖风景区现当代植物景观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西湖植物景观的建设趋于成熟稳定
        1.1.2 理论背景——文化遗产价值为西湖植物景观发展带来新的视角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1 风景名胜区相关研究
        1.3.2 西湖风景园林当代建设与发展的相关研究
        1.3.3 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配置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1.3.4 西湖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的相关研究
        1.3.5 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历史文化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西湖风景名胜区相关背景概述
    2.1 杭州西湖成因概述
    2.2 杭州西湖景观特征
        2.2.1 演替交融的城湖关系
        2.2.2 疏密有致的景观格局
        2.2.3 多元灿烂的人文环境
        2.2.4 杰出卓越的园林艺术
    2.3 古代西湖植物景观发展简史
        2.3.1 方兴未艾:唐宋初创期
        2.3.2 初具雏形:南宋成型期
        2.3.3 日渐式微:元代维系期
        2.3.4 兴废存亡:明代复兴期
        2.3.5 井然昌盛:清代鼎盛期
        2.3.6 破败萧条:近现代衰落期
3 西湖风景名胜区现当代植物风貌的差异对比
    3.1 环湖山林的现当代风貌对比
        3.1.1 西湖北线
        3.1.2 西湖南线
    3.2 环湖景区风景名胜点的现当代风貌对比
        3.2.1 苏白二堤
        3.2.2 平湖秋月
        3.2.3 中山公园
        3.2.4 曲院风荷
        3.2.5 花港观鱼
        3.2.6 三潭印月
        3.2.7 柳浪闻莺
4 建国后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建设历程梳理
    4.1 恢复阶段:探索与整治(1949年-1957年)
        4.1.1 大规模的山林绿化
        4.1.2 公共绿地与生产绿地齐开拓
    4.2 开拓阶段:调整与充实(1958年-1965年)
        4.2.1 西湖山区转向风景建设
        4.2.2 植物景观的面貌显着提高
        4.2.3 植物景观的养护管理得到重视
    4.3 停滞阶段:盲目与混乱(1966年-1976年)
        4.3.1 绿化成果受到破坏
        4.3.2 景区管理对植物风貌产生严重影响
        4.3.3 文化价值逐渐迷失
    4.4 创作阶段:传承与革新(1977年-1998年)
        4.4.1 山林风貌在重点改造中得到了全面提升
        4.4.2 西湖植物景观艺术在继承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4.4.3 开创新时期植物展览的游赏形式
        4.4.4 园林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
        4.4.5 园林绿化的保护与管理日趋完善
    4.5 振兴阶段:深化与传扬(1999年-2019年)
        4.5.1 全面塑造西湖植物景观的特色风貌
        4.5.2 园林植物文化的传播更加开放化与多样化
        4.5.3 植物的保护和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5 西湖风景名胜区现当代植物景观变迁特征与机制
    5.1 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的变迁特征
        5.1.1 发展模式——以绿化为先导,从普遍绿化到重点提高
        5.1.2 价值认知——因时代而变动,从直观收益到多元化功能
        5.1.3 植物配置——以和谐为取向,形成多样与统一的对立平衡
        5.1.4 特色植物——以文化为索引,植物配置艺术从传承到创作
    5.2 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的变迁机制
        5.2.1 气候和地貌的影响
        5.2.2 社会和政策的影响
        5.2.3 管理体制的影响
        5.2.4 变迁中的文化驱动力
6 结语
    6.1 研究的创新和局限性
        6.1.1 研究的创新点
        6.1.2 研究的局限性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丰城市城区园林植物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我国园林植物发展历程
        1.2.2 园林植物的功效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丰城市城区绿地园林植物资源调查
    2.1 丰城市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对象
        2.2.2 调查方法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2.3.1 树种组成成分分析
        2.3.2 植物的地理区系分析
        2.3.3 珍稀植物树种分析
        2.3.4 植物的乡土性分析
        2.3.5 植物的芳香性分析
        2.3.6 按观赏部位进行统计分析
        2.3.7 按季相景观进行统计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丰城市城区绿地植物群落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样地选择
        3.1.2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法
    3.2 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群落树种数量特征分析
        3.2.2 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3.3 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群落树种数量特征分析
        3.3.2 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3.4 单位附属绿地植物群落调查结果与分析
        3.4.1 群落树种数量特征分析
        3.4.2 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3.5 广场绿地植物群落调查结果与分析
        3.5.1 群落树种数量特征分析
        3.5.2 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3.6 道路绿地植物群落调查结果与分析
        3.6.1 道路板型分析
        3.6.2 树种组成成分分析
        3.6.3 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3.7 丰城城区绿地植物群落综合分析
        3.7.1 群落树种数量特征综合分析
        3.7.2 群落结构特征综合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丰城市城区绿地树种综合评价与分析
    4.1 评价方法
        4.1.1 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
        4.1.2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及分析
    4.2 树种评价指标量化标准
    4.3 树种的评分与分级
        4.3.1 树种的综合评分与分级
        4.3.2 树种等级分析
    4.4 丰城市城区应用树种的推荐
        4.4.1 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
        4.4.2 一般树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丰城市城区绿地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5.1 丰城市城区绿地存在问题
        5.1.1 植物种类多样性较低
        5.1.2 绿地管护不到位
        5.1.3 植物配置不合理
        5.1.4 水生空间植物景观缺乏
    5.2 丰城市城区绿地优化策略
        5.2.1 丰富园林植物种类
        5.2.2 加强园林植物养护
        5.2.3 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5.3 各类型绿地植物配置模式推荐
        5.3.1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模式推荐
        5.3.2 广场绿地植物配置模式推荐
        5.3.3 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模式推荐
        5.3.4 单位附属绿地植物配置模式推荐
        5.3.5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推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园林树种组成分析结果
        6.1.2 植物群落特征分析结果
        6.1.3 AHP法评价结果
        6.1.4 城区绿地存在问题分析结果
    6.2 讨论与展望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丰城市城区园林植物名录
附录二 园林植物评价指标权重评估表
附录三 评价指标评判细则表
致谢

(6)汉中市城市绿化大树栽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汉中市绿化美化中大树栽植现状
    1.1 大树主要种类、数量, 栽植区域
    1.2 生长状况及景观效果
2 大树栽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栽植成活率低
    2.2 栽植和养护成本高
    2.3 树种选择不尽科学合理
    2.4 树体景观缺乏整体和谐美
3 大树栽植应注意的问题
    3.1 选择适宜栽植区段和栽植条件
    3.2 选择生命力强的树龄段
    3.3 选择适宜树种, 尽可能应用优良乡土树种
    3.4 强化栽后管理
        3.4.1 固定防护
        3.4.2 排灌
        3.4.3 病虫害防治

(7)东亚及泛喜马拉雅地区杜英科的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杜英科研究历史
    1.1 分类学
        1.1.1 世界杜英科的分类历史
        1.1.2 东亚及泛喜马拉雅地区杜英科的现代分类历史
    1.2 细胞学与孢粉学
    1.3 分支分析和分子系统
    1.4 存在的分类学问题
        1.4.1 名称需要考证
        1.4.2 模式需要订正
        1.4.3 种的划分界限不清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标本
        2.1.2 野外的居群观察
        2.1.3 扫描电镜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直接观察法
        2.2.2 形态解剖学方法
        2.2.3 野外居群观察
        2.2.4 微距摄影
        2.2.5 测量与统计分析
        2.2.6 扫描电镜观察
        2.2.7 DELTA
        2.2.8 物种分布图
3 结果与讨论
    3.1 形态性状观察
        3.1.1 根形态
        3.1.2 茎形态
        3.1.3 枝条形态
        3.1.4 叶形态
        3.1.5 花序
        3.1.6 花
        3.1.7 果实
        3.1.8 种子
    3.2 叶表皮扫描电镜结果
    3.3 DELTA
        3.3.1 分类性状的选取和加权
        3.3.2 DELTA输出检索表
    3.4 分析与讨论
4 分类修订
    杜英科
    杜英科分属检索表
        4.1 杜英属
        4.2 猴欢喜属
        4.3 存疑
5 结论
    新描述的种
    新等级
    新异名
参考文献
图版:模式标本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附录A:标准差分析中测量的标本
附录B:杜英属Elaeocarpus使用性状列表
附录C:猴欢喜属Sloanea使用性状列表

(8)无锡名花园林造园历史与园林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
    1.2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1.2.1 无锡研究成果
        1.2.2 国内研究成果
        1.2.3 国外研究成果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江南传统名花园林的形成
    2.1 江南传统名花造景简史
        2.1.1 先秦至汉
        2.1.2 魏晋南北朝
        2.1.3 唐宋
        2.1.4 元明清
        2.1.5 近现代
        2.1.6 江南传统名花造景主要特点
    2.2 江南传统名花品种与栽培技术
        2.2.1 传统名花品种
        2.2.2 传统名花栽培技术
    2.3 本章小结
3 近现代无锡名花园林的形成
    3.1 民族实业家“以园养园”
        3.1.1 梅园
        3.1.2 横云山庄
        3.1.3 陈家花园
    3.2 园艺爱好者“海外引种”
        3.2.1 杜鹃花引种
        3.2.2 兰花引种
    3.3 商人巨贾的“园林点缀”
        3.3.1 蠡园
        3.3.2 锦园
    3.4 无锡名花园林的建立
        3.4.1 杜鹃园
        3.4.2 江南兰苑
        3.4.3 花菖蒲园
        3.4.4 古梅奇石圃
        3.4.5 樱花谷
    3.5 近代无锡名花造景主要特点
    3.6 本章小结
4 无锡名花园林造园理念“意之立”
    4.1 师法自然,因地制宜
        4.1.1 利用自然环境
        4.1.2 营造花卉生境
        4.1.3 巧借有利景观
    4.2 以文立意,以景生情
        4.2.1 点明景观主题
        4.2.2 蕴含诗情画意
    4.3 因花造景,因景成境
        4.3.1 传承名花文化
        4.3.2 营造名花景观
        4.3.3 开拓名花意境
    4.4 本章小结
5 无锡名花园林造园理法“匠之营”
    5.1 整体布局
        5.1.1 园林选址:依山傍水,巧于借景
        5.1.2 总体布局:集锦为主,突出主景
        5.1.3 局部空间:小中见大,不拘一格
    5.2 山水生境
        5.2.1 源有去由,水有来历
        5.2.2 随曲合方,以水为心
        5.2.3 姿态不一,动静交融
    5.3 突显花木
        5.3.1 尊重植物自身生境
        5.3.2 突出主题植物造景
        5.3.3 融合其它园林要素
    5.4 配置建筑
        5.4.1 建筑形式:因循传统,形式多样
        5.4.2 建筑风格:含蓄稳重,推陈出新
        5.4.3 建筑理法:宜亭斯亭,宜榭斯榭
    5.5 本章小结
6 江南传统名花文化的继承与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
    6.1 中西名花园林的异同与中国传统名花文化的继承
        6.1.1 中西名花园林的共同点
        6.1.2 中西名花园林风格的差异
    6.2 江南名花园林的发展现状
        6.2.1 江南现有着名名花园林
        6.2.2 名花园林的发展困境与趋势
    6.3 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之路探索
        6.3.1 无锡名花园林存在的问题
        6.3.2 无锡名花园林的发展方向
    6.4 本章小结
7 结语
    7.1 结论
    7.2 不足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河源城市园林绿化植物资源及种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地调查研究法
        1.4.3 案例比较分析与演绎归纳法
        1.4.4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研究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2.1 主要研究概念
        2.1.1 城市绿化
        2.1.2 植物资源
        2.1.3 乡土植物
        2.1.4 种植设计
        2.1.5 植物造景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2.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 河源城市绿化应用植物资源调研
    3.1 河源市自然地理与社会概况
        3.1.1 历史沿革
        3.1.2 地理位置
        3.1.3 气候条件
        3.1.4 地形地貌
        3.1.5 土壤土质
        3.1.6 水资源
        3.1.7 植被状况
    3.2 河源城市绿地综合状况
    3.3 河源城市绿化应用植物现状
        3.3.1 调查地点及绿地类型
        3.3.2 调查方法
        3.3.3 调查结果分析
    3.4 河源市域乡土植物资源调查
    3.5 河源市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
        3.5.1 调查方法
        3.5.2 调查结果分析
4 河源市区园林绿地种植设计研究
    4.1 河源市区植物造景案例分析
        4.1.1 河源城市绿化种植设计特色
        4.1.2 河源城市绿化种植设计特点
    4.2 河源市区绿化种植设计存在问题
        4.2.1 植物资源挖掘不足
        4.2.2 植物选择品种不当
        4.2.3 种植配置形式单一
        4.2.4 季相景观单调
        4.2.5 地方特色、文化意境表现不足
    4.3 河源市区绿化种植设计提升对策
        4.3.1 因地制宜选择城市绿化树种
        4.3.2 推广自然式群落化种植构图
        4.3.3 街道绿化提倡彩化优先思路
        4.3.4 加强乡土植物资源园林应用
5 河源市区城市绿化植物应用实践
    5.1 公园与广场绿化植物应用
        5.1.1 东江湾公园绿化植物应用
        5.1.2 站前广场绿化植物应用
    5.2 庭院与住区绿化植物应用
        5.2.1 万绿湖东方国际酒店绿化植物应用
        5.2.2 阳光水榭小区绿化植物应用
    5.3 学校与机关绿化植物应用
        5.3.1 博爱学校绿化植物应用
        5.3.2 市妇幼保健院绿化植物应用
        5.3.3 市检察院绿化植物应用
    5.4 道路与堤岸绿化植物应用
        5.4.1 滨江大道绿化植物应用
        5.4.2 东江西路绿化植物应用
        5.4.3 新风路绿化植物应用
        5.4.4 富民街绿化植物应用
        5.4.5 中山大道绿化植物应用
        5.4.6 新丰江黄金水道堤岸绿化植物应用
6 讨论与结论
    6.1 问题讨论
        6.1.1 客家文化特色的植物形象表达
        6.1.2 树种结构与乔灌比的合理把握
    6.2 研究结论
        6.2.1 河源城市绿化应用植物与种植设计现状
        6.2.2 河源城市绿化应用植物与种植设计对策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河源市建成区木本植物名录
附录B 河源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汇总表
附录C 适宜河源市园林绿化应用的植物名录
附录D 河源市景观效果良好的乡土植物名录

(10)福州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及其冻害与恢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公园绿地植物的概念及功能
        1.2.1 公园绿地植物的概念
        1.2.2 公园绿地植物的功能
    1.3 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1.3.1 植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1.3.2 植物多样性发展趋势
    1.4 公园绿地植物冻害研究
        1.4.1 绿地植物冻害研究现状
        1.4.2 绿地植物冻害研究发展趋势
    1.5 调查研究技术路线
2 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区域概况
    2.3 调查区域的选择
    2.4 研究指标及数据分析方法
    2.5 结果分析
        2.5.1 绿地种类组成
        2.5.2 绿地生活型组成
        2.5.3 彩叶植物组成
        2.5.4 绿地植物来源地
3 公园绿地植物冻害
    3.1 冻害研究背景
    3.2 冻害调查内容
    3.3 冻害调查方法
    3.4 鉴定植物冻害主要指标
    3.5 结果分析
        3.5.1 冻害植物生活型
        3.5.2 彩叶植物冻害区域差异
        3.5.3 植物来源地冻害比较
        3.5.4 冻害植物具体引种地
        3.5.5 重点公园植物冻害
    3.6 冻害原因分析
        3.6.1 微地形及小气候
        3.6.2 植物类群及物种品性
        3.6.3 栽培生境
        3.6.4 植物配置
4 公园绿地植物冻害恢复
    4.1 冻害恢复调查内容
    4.2 冻害恢复调查方法
    4.3 冻害恢复鉴定指标
    4.4 冻害植物地理成分
    4.5 结果分析
5 多样性保护及防冻措施建议
    5.1 植物多样性保护
        5.1.1 植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5.1.2 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
        5.1.3 植物多样性保护建议
    5.2 引种应用及防冻措施
        5.2.1 植物引种应用
        5.2.2 植物防冻措施建议
        5.2.3 冻后恢复生长技术措施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福州市公园植物名录
致谢

四、杜英引种育苗与栽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怀化紫色土造林树种选择及引种栽培技术研究[J]. 张凌宏,袁春,向红艳,郭先好,李雯,毛桂玲,周芳芝. 怀化学院学报, 2020(05)
  • [2]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D]. 夏春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3]澳大利亚园林植物在广州市应用形式的调查与分析[D]. 陈康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4]杭州西湖风景区现当代植物景观变迁研究[D]. 张晨玮.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5]丰城市城区园林植物调查与研究[D]. 黄梦茹.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6]汉中市城市绿化大树栽植思考[J]. 刘彦伟,马玲,黎彦章,路建军. 陕西林业科技, 2018(03)
  • [7]东亚及泛喜马拉雅地区杜英科的分类研究[D]. 谢宜飞.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8]无锡名花园林造园历史与园林艺术研究[D]. 张淮南.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1)
  • [9]河源城市园林绿化植物资源及种植设计研究[D]. 罗生兰.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10]福州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及其冻害与恢复研究[D]. 靳文平.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杜莹介绍苗木种植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