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向终身体育教学的转变

论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向终身体育教学的转变

一、试论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向终生体育教育的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郑秋美[1](2021)在《广西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现状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体课是高校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必修公共课,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正在成为未来教学的“新常态”。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学理念,把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应用于高校公体课,相辅相成,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高校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提出加强各类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是必然趋势,但是如何有效的开展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梳理统计法等等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对广西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目前广西高校公体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面临的困境,然后从基本条件、基本原则以及教学设计进行优化策略构建。为了证明优化构建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笔者以广西M高校两个健美操公体课进行迭代实践研究,并且提出实践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广西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广西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度不高,大部分师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了解程度一般,但是师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态度比较积极。第二,目前目前广西高校公体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分别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以及积极参与度不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以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衔接不佳等等方面。第三,针对困境,可从学校政策、硬件、培训等客观条件,师生的教学理念、信息素养等主观条件,坚持因地制宜与循序渐进等三个基本原则,以及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进行优化。第四,通过两次迭代优化实践的结果是:(1)师生充分了解平台的各项功能,有利于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面有效的学情分析,对教学环境、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需求,有针对性,因地制宜的制定与校情符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满意度。(2)挖掘公体课中的思政元素,使公体课与课程思政更加密切结合,实施小组学习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协同育人,育人育体的教学目标。(3)利用多元化的反馈机制,及时的诊断与反馈,使教师调整教学活动,运用激励理论,加强与学生线上线下的互动,不断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4)运用OBE理论于教学评价中,可以健全评价的方式,更加全面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同伴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目标趋近度评价方法可以更加客观评价每个的学习参与度以及努力程度。

张春荣[2](2020)在《PBL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体课蛙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革需求与日俱增,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冲击传统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教学方式呆板、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等问题。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来教导学生已然落伍,不仅与现代化的社会意识形态脱节,也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注重如何学及为什么学的PBL教学法显然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在PBL教学法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主张学习者主动参与探究问题,力求使得学习者在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此,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体育课更是顺应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游泳作为一项热门且普及较高的运动项目,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而四大泳姿中的蛙泳,更是游泳课上的必授内容。因为学生不但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蛙泳,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蛙泳与立泳技术相似,初学者熟习后能够应急自救。通过PBL教学法进行蛙泳教学,不仅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广东海洋大学2018级公共体育游泳课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班运用PBL教学法,对照班运用传统教学法,展开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从公共体育课学生的蛙泳技评和达标成绩、学习兴趣、交流和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游泳公体课中采用PBL教学法,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实验班的达标成绩和技术评定成绩均比对照班学生的效果好,具有极高的可行性。2.在游泳公体课中采用PBL教学法,学生能更好地在实践中独立思考,主动寻找资料,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有显着提升。3.PBL教学法能较好地联系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游泳公体课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学生能有效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罗丹阳[4](2020)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健美操是融合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一项体育项目,随社会的发展,对健美操的需求日益增加,必然增加对健美操教练、教师的需求,开设健美操专选班是培养健美操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健美操专选课都延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是一套全新的教学辅助工具,本研究以将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四川师范大学健美操专选班为研究对象,以四川师范大学2017级健美操专选班为实验对象;并运用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为研究方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学应用研究和健美操相关教学实验为研究基础进行教学实验,根据测量指标在实验后进行测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周期为16周的教学实验,最后得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表明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学生与采用常规教学的对照班的学生在对健美操专选课学习态度测量中行为态度和意向有P值为0.047、0.048和0.046均小于0.05,情感体验有P值为0.039、0.028、0.040小于0.05,表示两个班学生有显着性差异。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选课利用丰富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量中学习动机有P值为0.049、0.036小于0.05,学习方法选用有P为0.037<0.05,学习结果评价三项P值均小于0.05,学习环境营造有P值0.036、0.049、0.033小于0.05,两个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过程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常规教学的对照班在健美操能力成绩呈现显着性差异,其中大众健美操P为0.499>0.05没有显着性差异,在自编健美操P为0.001<0.01和带操能力P为0.003<0.01极具显着性的差异,表明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中丰富的教学素材和互联网共享的优质健美操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编能力有显着的影响;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实验班和传统教学的对照班教学效果的测量中课堂效果有P值为0.044、0.004、0.012均小于0.05,情感体验有P为0.016、0.009均小于0.05呈现显着性差异,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每个教学视频都有不同风格的教练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动作套路,更重要的是学习优质课程的编排方法和带操方式,不断地模仿和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周冲[5](2020)在《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和功能已超过人们对体育的认知,成为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教学不仅仅是运动技能和技术传授过程,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乒乓球作为国球,在广大群众中广受欢迎,相应的对教练员的需求也是非常可观的,高校乒乓球教学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与优化,来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人才的需求。为更深入了解乒乓球普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实际开展情况,本文以教学优化理论为理论依据、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为现实依据、学生自身发展为内在依据,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为研究方法,对湖南省8所高校体教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教学优化理论对乒乓球普修课教学进行纠治。调查发现湖南省8所高校乒乓球普修课存在的问题:教师“教”:1、湖南省8所学校乒乓球普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重技能轻文化、重课上轻课下现象积弊很深;2、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现有的场地不足和器材质量不佳等问题建议学校购买器材以及要定期维修场地,消除安全隐患,为教师的教和学生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3、研究发现8所学校乒乓球普修课师资年龄结构失衡,要针对新进教师少等问题进行优化;4、湖南省8所学校乒乓球普修课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掌握,但对于学生未来就业和学生继续学习的衔接的需要优化;5、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乒乓球“技术+理论”为主,教学实践中过多的注重知识面广度的了解且内容简单,缺乏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培养;6、调查发现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老师教法、教学辅助等单一;学生“学”:1、学生思想上对乒乓普修课认识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兴趣不浓,以完成学业、拿到学分为目的,导致教学和学习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让位于考试,学生的学习让位于学分。进而提出如下对策:在教师“教”的方面:(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课上课下一体化,对课下作业进行要求,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素质的发展,实现德技双馨。(2)学校及时更新质量不佳体育器材,确保体育器材、场地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努力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3)尝试从人才引进、交流学习、鼓励科研、政策激励等方面扩充师资力量。在学生“学”的方面:(1)从起点和结果出发,加大进班考核“门槛”和学业完成的要求;(2)从过程出发,强化激励力度,将普修科纳入评奖评优,升学保研的指标体系;

钱钰[6](2020)在《河北省普通高校心理特情学生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人类心理问题的不断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罹患各类疾病,而高校学生处于脱离家庭和高压学习的环境中,无法合理调节各种人际关系,便会导致心理问题的持续演化,最终成为“心理特情学生”。现阶段的高校“心理特情学生”已成为具有一定基数的特殊群体,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弱点和重难点,“心理特情学生”症状的改善对于高校稳定工作和学生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专家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河北省普通高校“心理特情学生”的基本现状,以及他们对运动的兴趣;通过归纳整理文献资料选择科学的设计原则和理论基础去制定出运动干预方案,并对干预方案的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近年河北省“心理特情学生”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具有极大的恢复需求。同时体育运动也被高校“心理特情学生”所普遍喜爱,是开展运动干预的重要前提。2本研究以安全性、科学性、针对性、需要性和可行性作为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原则;以运动训练学、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原理作为理论依据,同时结合多名专家意见,设计了运动干预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持续时间。3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干预方案可以显着改善普通高校“心理特情学生”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其他6个因子的心理问题。4普通高校今后在对“心理特情学生”进行管理和干预时,可以将运动干预方法与心理辅导手段相结合,针对“心理特情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选用对应的运动项目,更好的帮助“心理特情学生”恢复健康。5需要改进的是,虽然本文所提出的运动干预处方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项目种类的选择上均有原理依照,同时最大程度的考虑合理化、科学化,但在选择运动干预的具体项目时一定要结合受试者个体的心理特点,同时要考虑个体的差异,随时关注受试者的状态。期望在今后能够更加深入的、持续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优化方案,方能真正达到改善“心理特情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郭文旭[7](2020)在《大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处在多元化发展的快速阶段,国家高度重视高校体育发展,教育体质改革不断深入,在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特别指出,要继续加强对大学生体育课程的考核,促进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全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其相关研究成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入,然而纵观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情况,仍不容乐观,因此,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研究成果进行不断的改进、发展和完善,是提升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水平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以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文化素养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归纳和整合,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现状分析,结合大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从文化的三层次结构视角出发,提出针对性的培养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研究结果如下:1.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精神、体育个性、体育行为六个方面。2.大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水平整体偏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中,体育知识素养水平不足,尤其是对体育的基本常识、体育卫生保健常识以及体育规则的掌握不到位;大学生体育意识薄弱,急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对体育的育人价值认识不充分;体育能力方面,自我指导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有待加强;大学生的顽强拼搏、勇于挑战的体育精神体现的较为明显,但对其团结协作与沉着果敢的体育精神仍需正确引导;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良好的体育个性;体育行为方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尚可,体育信息获取的途径较为多元,但每周的体育参与次数不足。3.大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的成因主要有:(1)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较偏重于技能教学;(2)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教学实效性欠佳;(2)场地、器材匮乏,难以保障学生基本活动需要;(4)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充分。基于此,提出大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对策为:(1)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培养大学生关于体育的知识素养;教学中以各种体育项目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体、技能水平;(2)以学生体育行为养成为导向,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制定规范的体育锻炼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力;(3)以“常赛”为切入点,塑造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并创设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申瑞普[8](2020)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下的视频教学对高校公共健美操课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健美操运动自从传入我国以来,一直深受学生的热爱和追捧,健美操运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学成为健美操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促进健美操教学的良好发展和适应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应该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追求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视频教学是现代多媒体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手段,它通过录制学生课堂视频来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反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动作的错误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将视频教学应用到学生体育健美操教学中,它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更直观、更及时、更准确和更多样化的反馈,以丰富和完善健美操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去探索和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下的视频教学”在高校公共健美操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实验班级采用的视频教学,对照班级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选取山西师范大学公体部2018级公选健美操的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后主要选取学生的健美操单个技术动作、健美操组合技术动作、健美操成套技术动作、健美操创编能力和健美操理论成绩为实验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进行分析,为本教学实验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十六周的教学实验研究,对该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在健美操技术动作教学中,通过利用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技术动作学习中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通过利用视频的纠错反馈,及时进行动作的纠正,对于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成绩,无论是动作的标准性、弹性、熟练性以及表现力等多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2)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下的视频教学中,通过利用视频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以及时间,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可有效提高学生健美操的创编能力;(3)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下的视频教学在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针对性地满足每个学生个人的独特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与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健美操学习的满意度,在情意与合作方面,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该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从而能够对高校健美操课程的发展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刘丛丛[9](2013)在《北京高校健美操课程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花钱买健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北京各大中小型健身俱乐部,拥有着无数健美操爱好者,营业性的健身俱乐部开设多种多样的课程,选取不同类型的操课教练,在连续的音乐伴奏下做有氧运动,使会员达到强健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目前,我国高校健美操课程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这种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健身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始受到关注。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在学习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教师模仿俱乐部教练带操的模式,以简单、多元化的健美操动作为主要内容,跟随连续音乐带领学生进行身体的练习,以增强学生健康,增加学生娱乐和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一种教学形式。这并不是否认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北京市高校健美操课程的现有教学模式及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和可行性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市15所高校发放问卷,研究结果表明:1.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指在学习健美操理论知识和健身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模仿俱乐部教练带操的模式,以简单、多元化的健美操动作为主要内容,跟随连续音乐带领学生进行身体的练习,以增强学生健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思想的一种教学形式。2.北京市高校健美操课程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较少,大部分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体育院校类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较好。北京市高校健美操选修班学生和健美操专项班学生大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3.高校健美操传统教学模式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对象不同,学生学习健美操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目的就不同。普通高校学生学习健美操目的是强身健体,提高健美操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高校健美操教师态度也表明完全有必要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4.高校健美操教师的思想意识、专业素养、健美操课程考评制度、参加培训情况、学校场地和多媒体设施条件等是影响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因素。5.高校健美操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需求目的,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实施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转变教师思想意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改进健美操考评制度,完善设施建设,为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条件。

周娟[10](2012)在《对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在成都市普通高校推广与应用的现状研究》文中认为摘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健美操运动在我国高校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普及程度日益提高,参与人数逐年上升,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健美操这项运动在学生中的开展是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的。健美操主要表现出来的是力量、健美,在这两方面基础上还配合了欢快节奏的音乐以及健美操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魅力。健美操所具备的这些因素能够使练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保持完美的体型、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本文通过对第三套《大众锻炼标准》在成都市普通高校教学中推广与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其开展状况,分析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之间相互的呼应关系,找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致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从学生实际出发,更好地改进健美操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大众锻炼标准》的顺利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第三套《大众锻炼标准》的推广的最重要的因素应分为两个方面来看的,第一是场地和设备、健美操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第二个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情况的好坏。(2)在成都市高校第三套《大众锻炼标准》的开展情况是不错的,但是在第三套中健美操套路共分为六个不同的等级,一、二级难度最小,所以开展的情况是最好的。但是细化到实际的教学中,对每一等级的教学安排却是不容乐观的,明显存在偏差,分布不均匀。教学时间的安排不能适应教学的强度,时间不充足。(3)教师掌握第三套《大众锻炼标准》的情况是比较好的,难度较低的比难度较高的等级动作要掌握的好一些,这也是教学需求所导致的情况,难度高的等级开展相对较少。(4)成都市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队伍趋向年轻化,教师学历整体水平偏低,教学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继续教育任务艰巨。(5)学校对于教师参加培训的支持力度差别是很大的,作为在教学一线的人来讲,教师自己掌握情况的好坏决定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对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的大力支持对教师的最好的提高。

二、试论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向终生体育教育的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向终生体育教育的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现状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化发展推动体育教育信息化改革
        1.1.2 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1.3 优化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发展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公体课
        2.1.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1.3 迭代研究
    2.2 相关理论
        2.2.1 激励理论
        2.2.2 反馈教学理论
        2.2.3 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
        2.2.4 OBE教育理论
3 文献综述
    3.1 国内研究现状
        3.1.1 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理论的研究
        3.1.2 关于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
        3.1.3 关于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3.1.4 关于高校公体课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2 国外研究现状
        3.2.1 关于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3.2.2 关于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
    3.3 文献评述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案例分析法
        4.2.3 访谈法
        4.2.4 问卷调查法
5 广西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现状
    5.1 调查的概况分析
        5.1.1 广西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情况
        5.1.2 师生对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认知及态度
        5.1.3 广西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5.2 广西高校公体课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困境及成因
        5.2.1 学生方面
        5.2.2 教师方面
        5.2.3 学校方面
6 广西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6.1 优化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条件
        6.1.1 优化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客观条件
        6.1.2 优化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主观条件
    6.2 优化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本原则
        6.2.1 坚持因地制宜与循序渐进原则
        6.2.2 坚持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原则
        6.2.3 坚持目标导向与因材施教原则
    6.3 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6.3.1 全面的教学分析
        6.3.2 优化教学目标
        6.3.3 优化教学内容
        6.3.4 优化教学过程
        6.3.5 优化教学评价
7 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化实践
    7.1 实践前期准备
        7.1.1 实践对象
        7.1.2 实践过程
        7.1.3 实践环境
    7.2 第一轮迭代研究
        7.2.1 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7.2.2 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7.2.3 优化第一轮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7.2.4 优化第一轮实践效果反思
    7.3 第二轮迭代研究
        7.3.1 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7.3.2 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7.3.3 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7.3.4 第二轮实践效果反思
    7.4 迭代研究的小结
        7.4.1 健美操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实践成效
        7.4.2 健美操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实践策略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教师教学评价
    附件二 关于广西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件三 关于广西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PBL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体课蛙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PBL国外研究现状
    2.3 PBL国内研究现状
        2.3.1 国内非体育学科PBL教学现状
        2.3.2 国内体育学科PBL教学现状
        2.3.3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游泳课的教学现状
    2.4 PBL的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杜威实用主义理论
        2.4.3 问题解决理论
    2.5 PBL学习原则
        2.5.1 认知方面
        2.5.2 内容方面
        2.5.3 社会性学习方面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测结果分析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游泳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4.1.2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水上专项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4.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1.4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游泳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4.2 实验后测结果分析
        4.2.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游泳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4.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自主学习技能对比分析
        4.2.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团队合作探究能力对比分析
        4.2.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交流和人际沟通能力对比分析
        4.2.5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比分析
        4.2.6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蛙泳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4.2.7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蛙泳技术评定成绩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政策背景
        1.1.2 实践依据
        1.1.3 研究意义
        1.1.3.1 理论意义
        1.1.3.2 现实意义
2 研究现状
    2.1 健美操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
        2.1.1 健美操概念
        2.1.2 健美操教学现状
        2.1.3 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现状
    2.2 相关健美操教学实验和应用研究
        2.2.1 相关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应用研究
        2.2.2 有关健美操教学的实验研究
    2.3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2.3.1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概念
        2.3.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问卷调查法
    3.3 教学实验法
        3.3.1 研究方案
        3.3.1.1 研究对象
        3.3.1.2 编写教学计划与教案
        3.3.1.3 教材的选用
        3.3.1.4 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
        3.3.2 实施方案(研究方案)
        3.3.2.1 干预方案
        3.3.2.2 实验教学评价(因变量的观测)
        3.3.2.3 实验质量的监控
    3.4 数理统计法
    3.5 逻辑分析法
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研究设计分析
    4.1 健美操专项课课程教学目标与培养要求分析
    4.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程中的应用
        4.2.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原理
        4.2.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设计原则
        4.2.3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目标
        4.2.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于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效果预期
5 结果与分析
    5.1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选课教学实验的前测分析
        5.1.1 学生健美操基础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5.1.2 学生健美操水平前测分析
        5.1.2.1 健美操水平测试指标的选取
        5.1.2.2 健美操水平前测结果分析
    5.2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健美操成绩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5.2.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水平测试
        5.2.1.1 健美操水平测试内容
        5.2.1.2 健美操水平测试方法
        5.2.1.3 健美操水平测试评价指标
        5.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成绩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分析
        5.2.2.1 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5.2.2.2 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健美操成绩测试结果分析
    5.3 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应用于健美操专项课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学习态度对比分析
        5.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5.3.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5.3.4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健美操水平对比分析
    5.4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与常规健美操专项课的效果分析
        5.4.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与常规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5.4.1.1 常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效果的优势分析
        5.4.1.2 常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效果的问题分析
        5.4.1.3 健美操专项课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优势分析
        5.4.1.4 健美操专项课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问题分析
        5.4.1.5 两种教学方式的健美操专项课教学的对比
        5.4.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效果评价
        5.4.2.1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堂效果评价
        5.4.2.2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程设计评价
        5.4.2.3 应用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的健美操专项课的课程效果评价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附录 5
附录 6
致谢

(5)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阐释
        1.3.1 教学
        1.3.2 优化
        1.3.3 乒乓球普修课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文献综述
        1.4.2 国外文献综述
        1.4.3 文献述评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教学文件使用分析
        3.1.1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政策的落实情况
        3.1.2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课程标准
        3.1.3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教学论
    3.2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教学软硬件设施保障
        3.2.1 乒乓球普修课教学场地器材现状与分析
        3.2.2 乒乓球普修课教学师资队伍现状与分析
    3.3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教师教学现状与分析
        3.3.1 教师对乒乓球普修课教学现状评价与分析
        3.3.2 教师对乒乓球普修课教学目标认识与分析
        3.3.3 教师对乒乓球普修课教学内容选定与使用分析
        3.3.4 教师对乒乓球普修课教学方法选择与分析
        3.3.5 教师对乒乓球普修课教学考核认识与分析
    3.4 湖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学生学习态度调查与分析
        3.4.1 学生选择乒乓球普修课学习兴趣调查与分析
        3.4.2 学生选择乒乓球普修课学习动机调查与分析
        3.4.3 学生在乒乓球普修课堂上活跃度现状与分析
        3.4.4 学生对普修课教师教学方法喜好调查与分析
        3.4.5 学生学习后乒乓球技术水平变化调查与分析
    3.5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3.5.1 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需求差异
        3.5.2 教学内容与课时计划划分不足
        3.5.3 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选择偏差
        3.5.4 教学进度设计与实施进程反差
        3.5.5 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达成矛盾
    3.6 影响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教学因素分析
        3.6.1 教师的教学让位于考试
        3.6.2 学生的学习让位于学分
    3.7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优化对策探讨
        3.7.1 优化教育理念
        3.7.2 改善场地器材
        3.7.3 拓展师资力量
        3.7.4 细化教学目标
        3.7.5 明晰教学内容
        3.7.6 创新教学方法
        3.7.7 完善教学考核
        3.7.8 改善学习态度
        3.7.9 控制教学进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教师教学方面
        4.1.2 学生学习方面
    4.2 建议
        4.2.1 教师教学方面的建议
        4.2.2 学生学习方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6)河北省普通高校心理特情学生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1 文献综述
    1.1 高校“心理特情学生”的研究现状
        1.1.1 高校“心理特情学生”的概念研究
        1.1.2 高校“心理特情学生”的主要症状特征及分类
    1.2 运动干预改善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1.2.1 运动干预的概念研究
        1.2.2 运动干预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理论研究
        1.2.3 不同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1.2.4 运动干预改善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的对象
    2.2 研究的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观察法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干预方案的现实依据
        3.1.1 高校“心理特情学生”数量和变化趋势的分析
        3.1.2 高校“心理特情学生”的行为症状表现
        3.1.3 高校“心理特情学生”心理问题因子的分析
        3.1.4 高校“心理特情学生”对参与运动的喜爱程度的分析
        3.1.5 高校“心理特情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分析
    3.2 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
        3.2.1 高校“心理特情学生”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原则
        3.2.2 高校“心理特情学生”运动干预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3.2.3 高校“心理特情学生”运动干预方案设计的确定
    3.3 运动干预方案的实施
        3.3.1 实施的步骤
        3.3.2 实施的注意事项
    3.4 运动干预方案的效果分析
        3.4.1 分组主效应、测试主效应及交互效应
        3.4.2 总均分分数差异的变化情况
        3.4.3 各项因子维度总均分的变化情况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大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体育文化概述
        1.4.2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分类的相关研究
        1.4.3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
        1.4.4 关于培养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理论概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分析
        3.1.1 体育知识现状分析
        3.1.2 体育意识现状分析
        3.1.3 体育能力现状分析
        3.1.4 体育精神现状分析
        3.1.5 体育个性现状分析
        3.1.6 体育行为现状分析
    3.2 大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3.2.1 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3.2.2 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3.2.3 场地、器材匮乏
        3.2.4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充分
    3.3 大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对策
        3.3.1 体育文化的外层—器物层
        3.3.2 体育文化的中间层—制度层
        3.3.3 体育文化的核心层—精神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B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C 问卷效度检验专家检查表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下的视频教学对高校公共健美操课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依据
        1.1.1 教育信息技术化的发展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发展基础
        1.1.2 健美操项目的普及性
        1.1.3 高校公共健美操课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学习的薄弱性
        1.1.4 高校公共健美操课传统教学中技术动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1.5 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下的视频教学对解决高校公共健美操课问题的适应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关于混合式教学概念的界定
        2.1.2 关于视频教学的概念界定
        2.1.3 关于教学效果的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认知结构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地调研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实验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设计与实施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对象
    4.3 实验时间与地点
    4.4 实验假设
    4.5 实验测量工具
        4.5.1 《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定表》
        4.5.2 《大众健美操锻炼一级技术动作评分表》
    4.6 实验器材
    4.7 实验变量
        4.7.1 自变量
        4.7.2 因变量
        4.7.3 控制变量
    4.8 实验流程
        4.8.1 实验前测
        4.8.2 实验实施
        4.8.3 实验后测
    4.9 教学实验设计
        4.9.1 健美操教学计划
        4.9.2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公共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4.9.3 教学课程的具体实施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对学生基础情况的统计分析
        5.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5.1.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健美操基本技术情况调查分析
        5.1.3 实验前学生健美操学习基本情况调查表
        5.1.4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健美操学习兴趣调查
    5.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健美操单个技术动作的效果对比分析
    5.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健美操组合技术动作成绩对比分析
    5.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健美操成套技术动作成绩对比分析
    5.5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健美操理论成绩对比分析
    5.6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健美操创编能力成绩对比分析
    5.7 实验后实验组视频教学满意度反馈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北京高校健美操课程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选题目的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任务
2 文献综述
    2.1 模式、教学模式研究
    2.2 体育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实施现状研究
    2.3 对国外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访谈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4.1.1 健美操传统教学模式的概念
        4.1.2 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念
    4.2 北京市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4.2.1 北京市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运用情况调查
        4.2.2 北京市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和时数调查分析
    4.3 北京市高校健美操课程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4.3.1 健美操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对象与教学目的分析
        4.3.2 健美操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教学对象与教学目的分析
        4.3.3 北京市高校健美操教师对俱乐部教学模式态度调查分析
    4.4 北京市高校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影响因素因素分析
        4.4.1 健美操教师自身情况对实施俱乐部模式的影响
        4.4.2 北京市高校健美操教师上课时节与培训情况对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影响
        4.4.3 北京市高校健美操课程考评制度对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影响
        4.4.4 北京市高校健美操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其他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4.5 北京市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构想
        4.5.1 确立普通高校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
        4.5.2 确立普通高校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4.5.3 确立北京市普通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教学内容
        4.5.4 设计普通高校健美操俱乐部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对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在成都市普通高校推广与应用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4 问题的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健美操运动的发展简述
    2.2 我国高校健美操现状研究综述
    2.3 有关《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研究成果综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成都市普通高校推广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教学条件调查
        4.1.1 健美操场馆及器材的配备设置
        4.1.2. 教师的师资结构
        4.1.3 健美操教学现状
        4.1.4 健美操课程设置
        4.1.5 学生对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态度分析
        4.1.6 成都市高校教师对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掌握情况的分析
    4.2 成都市普通高校推广与应用第三套《大众锻炼标准》的情况分析
        4.2.1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六个等级动作教学情况分析
        4.2.2 成都市普通高校执行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高校数量的分析
        4.2.3 执行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成都高校课程分析
        4.2.4 实施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高校健美操课程的考核标准分析
    4.3 《大众锻炼标准》在成都市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3.1 《大众锻炼标准》规定动作教学内容的选择
        4.3.2 《大众锻炼标准》动作的难度与强度水平
        4.3.3 《大众锻炼标准》动作的音乐旋律与节奏
        4.3.4 《大众锻炼标准》规定动作对学生身心健康作用方面的分析
        4.3.5 《大众锻炼标准》规定动作第一套、第二套与第三套的比较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试论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向终生体育教育的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高校公体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现状与优化研究[D]. 郑秋美.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PBL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公体课蛙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D]. 张春荣.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3)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光影律动健身教学系统在健美操专项课中应用及效果评价[D]. 罗丹阳.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5]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优化研究[D]. 周冲.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河北省普通高校心理特情学生运动干预方案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 钱钰.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大连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D]. 郭文旭.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下的视频教学对高校公共健美操课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D]. 申瑞普.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北京高校健美操课程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D]. 刘丛丛. 首都体育学院, 2013(09)
  • [10]对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在成都市普通高校推广与应用的现状研究[D]. 周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论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向终身体育教学的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