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抗优质绿茶新品系天府11号选育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罗凡,李春华,唐晓波[1](2020)在《高抗优质绿茶新品种天府28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天府28号新品种是从四川群体种自然变异个体中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经品种比较、性状鉴定、生化分析、茶叶适制性和抗性研究,表明天府28号具有发芽较早、芽叶茸毛多、持嫩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应性强、品质优等特点,是早生、优质、高抗和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品种。
李赛君,段继华,雷雨,黄飞毅,康彦凯,罗意,董丽娟,丁玎,陈宇宏[2](2019)在《湖南茶树杂交育种研究四十年》文中研究表明杂交是茶树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研究遗传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四十年来湖南茶树杂交育种研究工作,并结合茶学学科和茶产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提出了今后杂交育种研究的设想。
李华锋[3](2017)在《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文中提出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东北与连县交界,东南与阳山相连,南接怀集县,西邻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与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接壤。连南地处萌诸岭山脉南麓,四面环山,中部比较平坦,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强,雨量充沛,有雨热同季的优势,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也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本研究以广东连南茶树资源具有代表性的三处地方:涡水、黄连和大龙为研究对象,对连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植物学叶片表型性状(66份茶树资源)、新梢生化特性和RAPD分子标记(45份茶树资源)进行了鉴定和评价,为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其中数字为品种编号):(1)连南66份茶树种质资源24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1.86%,其中叶基变异系数最大(92.90%),侧脉与主脉交角最小(12.02%)。24个叶片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10,多样性系数均较大,叶基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其值为2.08,叶面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其值为0.59。基于24项叶片表型性状,66份茶树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0时聚为5类,存在丰富的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鉴于黄连39号叶质为柔软、涡水1号和黄连35号芽叶颜色为玉白色、黄连18号无芽叶茸毛资源等具有显着特异性,可进一步研究挖掘,为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物质基础,丰富连南茶树种质资源。(2)连南茶树资源的酚氨比差异比较大,最高为涡水2号(20.37),最低是黄连3号(4.29)。其中有11份酚氨比低于8的资源,有9份酚氨比高于15的资源。上述表明,连南茶树资源分布具有地域特点,涡水和大龙茶树群体多适制红茶、乌龙茶。而黄连茶树群体的茶树资源多适制绿茶。(3)连南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平均变异指数高达49.88%。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可可碱的含量,为139.88%;其次是CG和ECG含量,分别为113.45%和105.95%;最小的是水浸出物含量,为12.14%。通过主成分分析,前两个主成分代表了94.61%的性状信息。综合比较,并从中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显着特异的茶树资源,其中,氨基酸含量>5%的特异资源有4份,高茶多酚资源(>34%)有13份,低咖啡碱(<1%)的是黄连22号;在高水浸出物资源中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含量较高的资源有12份,其中涡水茶树群体中有10份,黄连茶树群体中有2份。(4)利用已筛选好的17条扩增效果良好的引物进行RAPD扩增反应后,共扩增出124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19(占96.0%),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香浓信息指数(I)分别为0.491和0.684。根据RAPD分析结果,通过UPGMA类平均法聚类法,对45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处茶树群体的供试材料基本上都可以各组聚成一类。
乔小燕,王秋霜,陈栋[4](2015)在《主要产茶国茶树资源与红茶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品种选育的材料基础。本文系统阐述了世界茶叶主产国在茶树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着重对红茶化学特性、红茶育种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述。同时,对未来茶树育种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徐丕忠,王家金,田易萍,周萌,孙雪梅,李友勇,刘本英[5](2013)在《云南绿茶新品种‘云抗47号’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通过系统选育育成茶树新品种云抗47号,并以国家级良种云抗10号作为对照进行区试试验,测定了相关的数据,之后制作了绿茶烘青样,并进行了审评。‘云抗47号’是从云南大叶群体种南糯大叶茶中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质绿茶新品种。属于乔木型,大叶类,树姿开张,芽叶黄绿色,茸毛多,制绿茶品质优。云抗47号是优质绿茶新品种,适宜在云南省茶区及气候条件类似的茶区推广种植。
王小萍,唐晓波,王迎春,李春华,尧渝,李兰英,罗凡,王云[6](2012)在《52份茶树资源生化组分的表型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四川地区33个和从省外引进的19个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包括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进行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茶树资源生化组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并以茶树资源生化成分为基础,可将52份茶树资源分为A、B两个组群。
郑新强,梁月荣,陆建良,赵东[7](2012)在《2011年茶树遗传育种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年度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通过资源收集与利用相结合的措施,促进有用资源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分子标记开发和基因克隆是茶树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的热点领域;化学成分和形态特征鉴定仍然是茶树品种品质和适制性研究主要手段;良种与良法结合,促进提质增效;茶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以及茶树品种繁育技术综合应用倍受关注;新品种选育取得了新进展。
刘洋[8](2011)在《山东茶树品种引进及种质资源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南茶北引”以来,山东新建茶园所需种苗一直沿袭着从南方引进的方式,这极大地丰富了山东茶区的茶树品种和种质资源,同时也使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引种经验。为了全面系统分析山东茶树引种工作,搜集和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结合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从山东茶树引种方式、区域、品种的数量、类型和遗传背景以及种植后的表现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调查中发现的优异良株进行了观测,结果如下:1.山东省引进的茶树品种主要来源于浙江、福建、湖南和安徽。目前共引进茶树品种75个,按品种类型分类,群体种7个,无性系良种68个;按品种鉴定级别分,国家级良种40个,省级良种14个,地方良种21个;按适制性分类,绿茶类31个,乌龙茶类22个,红绿茶兼制类19个,多茶类3个。2.山东省茶树的引种方式主要是有性后代的茶籽,其中以鸠坑种和福鼎大白种植面积最广。虽然无性茶苗引种的茶树品种数量多,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种植规模小,大多数仍处于试种阶段。3.为了符合茶叶消费多样化的需要,山东引进品种的结构由单一适制绿茶向红绿茶兼制以及乌龙茶、多茶类适制方向发展。4.目前在生产上主要种植的无性系品种有:福鼎大白、龙井43、龙井长叶、白毫早、迎霜;适宜推广种植的无性系品种有:中茶108、乌牛早、舒茶早、碧香早、平阳特早、金观音、金萱等。5.在山东茶园中存在一些具有优异性状的茶树单株。本次调查发现生长快速的茶树15株、抗寒性强的茶树12株、适应性强的茶树9株、叶片背卷茶树和叶片细小茶树各2株。
王小萍,李春华,罗凡,唐晓波,王迎春,王云[9](2011)在《优质茶树种质资源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四川茶区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将四川茶区33个地方茶树资源和19个引进茶树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1芽2叶蒸青固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分析,以期为优质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以及四川茶区名优茶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52个茶树资源均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天府28号具有高氨基酸(>4%)特性;N-2、N-4、N-5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0%)特性。
王小萍,唐晓波,王迎春,刘晓军,魏鹏,罗凡[10](2011)在《不同茶树资源春梢生化成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试验以四川茶区33个地方茶资源和19个引进茶树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1芽2叶蒸青固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分析,以期为四川茶区名优绿茶的发展、优质茶树资源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52个茶树资源均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天府28号’具有高氨基酸(>4%)特性;N-2、N-4、N-5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0%)特性。
二、高抗优质绿茶新品系天府11号选育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抗优质绿茶新品系天府11号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抗优质绿茶新品种天府28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育过程 |
二、生物学与农艺性状 |
三、品比试验表现 |
1. 物候期 |
2. 新梢生长量与着叶数 |
3. 鲜叶产量 |
4. 制茶品质 |
5. 主要生化成分含量 |
四、区域试验表现 |
五、栽培技术要点 |
(2)湖南茶树杂交育种研究四十年(论文提纲范文)
1 前三十年(1979~2008年)研究工作 |
1.1 优良特异资源收集[7] |
1.2 杂交授粉技术研究[8-10] |
1.2.1 花粉生活力与贮藏 |
1.2.2 杂交授粉方法 |
1.3 孕性研究[11] |
1.4 杂交亲和性[12-13] |
1.5 F1代主要品质性状遗传规律[14] |
1.6 茶树产量潜力早期鉴定[15] |
2 近十年(2009~2019年)研究进展 |
2.1 优良特异资源收集[7] |
2.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26-29] |
2.2.1 遗传多样性和亲本遗传距离评估 |
2.2.2 多父本杂交后代亲本鉴定 |
2.2.3 育种材料早期选择 |
2.3 杂交育种早期鉴定方法探讨[31-33] |
2.3.1 茶树实生苗苗期选择方法 |
2.3.2 茶树实生苗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
2.3.3 茶树芽叶颜色与发酵性能相关关系 |
2.4 茶树双无性系品种选育[34-35] |
2.5 杂交新种质创制[36-38] |
3 研究设想 |
(3)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茶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
1.2.1 茶树形态学研究 |
1.2.2 茶树生化成分研究 |
1.2.2.1 茶多酚 |
1.2.2.2 氨基酸 |
1.2.2.3 咖啡碱 |
1.2.3 茶树分子标记研究 |
1.2.3.1 遗传多样性研究 |
1.2.3.2 亲缘关系与分类研究 |
1.3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2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野外考察和样本采集 |
2.1.2 实验方法 |
2.1.3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
2.2.2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
2.3 讨论与结论 |
3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1.1 主要实验试剂 |
3.1.1.2 主要仪器 |
3.1.2 试验方法 |
3.1.2.1 茶样生化成分分析方法 |
3.1.2.2 遗传多样性鉴定评价 |
3.1.2.3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的水浸出物含量 |
3.2.2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的茶多酚含量 |
3.2.3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的氨基酸含量 |
3.2.4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生物碱含量 |
3.2.5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的儿茶素含量和组成 |
3.2.6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3.2.7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
3.2.8 连南茶树特异资源的筛选 |
3.3 讨论与结论 |
4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1.1 主要实验试剂 |
4.1.1.2 主要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DNA提取与检测 |
4.2.1.1 DNA的提取 |
4.2.1.2 DNA的检测 |
4.2.2 RAPD扩增反应 |
4.2.2.1 引物筛选 |
4.2.2.2 RAPD-PCR |
4.2.3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RAPD多态性分析 |
4.3.2 基于RAPD-PCR结果的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水平分析 |
4.3.3 基于RAPD-PCR结果的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相似系数以及聚类分析 |
4.4 讨论与结论 |
4.4.1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
4.4.2 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5 全文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主要产茶国茶树资源与红茶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现状 |
2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研究进展 |
2. 1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2. 2红茶品种的化学特性研究 |
3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与新品种选育进展 |
3. 1中国优良茶树种质筛选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
3. 2中国红茶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成果 |
3. 3国外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成果 |
4展望 |
4. 1适合机械化耕作和采摘的新品种选育 |
4. 2特异茶树品种的选育 |
(5)云南绿茶新品种‘云抗47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材料方法 |
1.2选育材料 |
1.3试验方法 |
1.3.1单株选育 |
1.3.2品比试验 |
1.3.3区域试验 |
1.4鉴定内容状等。 |
1.4.1植物学特征 |
1.4.2营养芽物候期 |
1.4.3产量鉴定 |
1.4.4生化成分鉴定 |
1.4.5品质鉴定 |
2结果与分析 |
2.1植物学特征 |
2.2营养芽萌发期 |
2.3鲜叶产量 |
2.4生化成分分析 |
2.5制茶品质 |
2.6抗逆性 |
2.6.1抗茶小绿叶蝉鉴定 |
2.6.2抗茶饼病鉴定结果 |
2.6.3抗寒性鉴定 |
2.6.4抗旱性鉴定 |
2.7区试结果 |
2.7.1移栽成活率 |
2.7.2茶树生长势 |
2.7.3春芽萌发期与开采期 |
2.7.4产量 |
2.7.5制茶品质 |
2.7.6抗逆性 |
3讨论 |
4结论 |
(6)52份茶树资源生化组分的表型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测定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茶树资源主要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差异 |
2.2 茶树资源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 |
2.3 优异种质资源 |
3 讨论 |
(7)2011年茶树遗传育种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加速育种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
2 分子标记开发和基因克隆研究 |
2.1 茶树品种资源的来源鉴别 |
2.2 茶树品种资源的适制性鉴别 |
2.3 花瓣颜色相关分子标记研究 |
2.4 基因克隆研究 |
3 茶树品种品质和适制性研究 |
4 茶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
5 茶树品种繁育技术研究 |
6 良种与良法研究 |
7 新品种选育研究 |
8 存在问题和建议 |
8.1 分子标记开发等不能满足育种需求 |
8.2 种苗繁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
8.3 优良新品种的培育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 |
(8)山东茶树品种引进及种质资源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鉴定评价 |
1.1.1 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 |
1.1.2 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 |
1.2 我国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
1.2.1 茶树育种方法 |
1.2.2 我国选育的茶树品种概况 |
1.2.3 茶树特异品种 |
1.2.3.1 抗寒、抗旱品种 |
1.2.3.2 抗病虫品种 |
1.2.3.3 特异颜色的茶树品种 |
1.2.3.4 高香茶树品种 |
1.2.3.5 功能性化学成分品种 |
1.2.3.6 不育性茶树品种 |
1.3 茶树的引种 |
1.3.1 引种的意义 |
1.3.2 引种的原则 |
1.3.3 引种后的表现规律 |
1.4 山东茶树品种引进及资源研究现状 |
1.4.1 山东茶树品种引进历程 |
1.4.2 山东茶树资源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2 调查地点和方法 |
2.1 调查地点 |
2.2 调查方法 |
2.2.1 实地调查 |
2.2.2 问卷调查 |
2.2.3 文献调查 |
2.3 观测方法和指标 |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1 山东引种茶树品种情况 |
3.1.1 引种方式 |
3.1.2 引种区域 |
3.1.3 品种数量及分类 |
3.1.4 绿茶及红绿茶兼制品种的遗传背景 |
3.1.5 品种种植情况 |
3.1.6 叶片形态及生长发育情况 |
3.1.7 适应性、抗性及经济性状表现 |
3.2 山东优良茶树单株筛选 |
3.2.1 生长快速的茶树单株 |
3.2.2 抗寒性茶树单株 |
3.2.3 适应性强的茶树单株 |
3.2.4 叶片特异的茶树单株 |
3.2.4.1 叶片背卷的茶树单株 |
3.2.4.2 叶片细小的茶树单株 |
4 讨论 |
4.1 山东茶树品种引进和种质资源研究的成效 |
4.2 山东茶树品种引进应注意的问题 |
4.3 山东茶树品种引进的发展趋势 |
4.4 对山东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建议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致谢 |
9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优质茶树种质资源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
1.2.2 儿茶素含量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供试茶树种质春梢常规生化成分分析 |
2.2 供试茶树资源春梢儿茶素各组分含量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四、高抗优质绿茶新品系天府11号选育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抗优质绿茶新品种天府28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J]. 王云,罗凡,李春华,唐晓波. 中国茶叶, 2020(03)
- [2]湖南茶树杂交育种研究四十年[J]. 李赛君,段继华,雷雨,黄飞毅,康彦凯,罗意,董丽娟,丁玎,陈宇宏. 茶叶通讯, 2019(04)
- [3]连南茶树种质资源综合评价[D]. 李华锋.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4]主要产茶国茶树资源与红茶育种研究进展[J]. 乔小燕,王秋霜,陈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6)
- [5]云南绿茶新品种‘云抗47号’的选育[J]. 徐丕忠,王家金,田易萍,周萌,孙雪梅,李友勇,刘本英. 西南农业学报, 2013(04)
- [6]52份茶树资源生化组分的表型多样性分析[J]. 王小萍,唐晓波,王迎春,李春华,尧渝,李兰英,罗凡,王云. 茶叶科学, 2012(02)
- [7]2011年茶树遗传育种进展[J]. 郑新强,梁月荣,陆建良,赵东. 茶叶, 2012(01)
- [8]山东茶树品种引进及种质资源调查研究[D]. 刘洋.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
- [9]优质茶树种质资源筛选研究[J]. 王小萍,李春华,罗凡,唐晓波,王迎春,王云.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2)
- [10]不同茶树资源春梢生化成分比较研究[J]. 王小萍,唐晓波,王迎春,刘晓军,魏鹏,罗凡.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