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多发结节性黄色瘤一例

手背多发结节性黄色瘤一例

一、手背多发性结节性黄色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1](2010)在《临床HIV/AIDS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及皮肤性病特征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及其并发皮肤性病的特征,探讨皮肤性病的发生与患者免疫状态的相关性,为临床医生和相关领域的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70例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数据等,项目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态、职业、病例来源地、感染途径、发现HIV-Ab阳性的原因和地点、住院原因、临床疾病状态(一般感染、机会性感染、肿瘤等)、皮肤性病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将所有资料数值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临床流行病学特征:⑴性别与年龄:370例HIV/AIDS患者中男性281例(占75.9%),女性89例(占24.1%),男女之比约为3.16﹕1;就诊时年龄分布5个月~90岁,平均43.18±15.41岁,其中20~50岁237人(占64.05%)、50岁以上124人(占33.51%)。⑵职业:农民所占比例最多共141人(38.1%);之后依次为无业65人(17.6%);工人42人(11.4%);个体30人(8.1%);干部29人(7.8%);退休20人(5.4%);司机19人(5.1%);教师14人(3.8%);警察5人(1.4%);医务人员4人(1.1%);高校在校生1人(0.3%)。⑶病例来源地:涉及广西的所有市、县,但病例呈弥漫性不均匀分布。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崇左71例(19.2%)、南宁66例(17.8%)、贵港39例(10.5%)、柳州35例(9.5%)、来宾32例(8.6%)。⑷民族:汉族243例(65.7%);壮族123例(33.2%);侗族2例(0.5%);瑶族2例(0.5%)。民族病例/民族人口:汉族243/3075万=7.9/10万,壮族123/1600万=7.7/10万;汉族患者男女比为3.12︰1;壮族患者男女比为3.56︰1。两个民族的病例都以20~60岁人群为主,汉族194/243例(79.84%);壮族102/123例(82.93%),民族间的病例数、性别和年龄分布未见明显差异。⑸传播途径:本研究中HIV传播主要以性传播途径为主:有明确婚外性行为共188例(50.8%),冶游史不详者144例(38.9%);夫妻间传播41例(11.1%);母婴传播共8例(2.16%);因输血/血制品感染者15例(4.1%);静脉吸毒者32例(8.6%)。⑹年病例分布:从2000年到2009年我院的就诊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患者均由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发现,10年间我院首诊HIV/AIDS患者357例(占96.5%),每年新发现病例数占同期住院人数的百分比如下:2000年0.01%,2001年0.035%,2002年0.040%,2003年0.049%,2004年0.062%,2005年0.072%,2006年0.101%,2007年0.191%,2008年0.116%,2009年0.099%。由此看出,从2000至2007年我院HIV/AIDS住院患者呈逐年递增,2008、2009两年则有所减少。⑺首诊原因及首诊专业科室: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以不同的并发症求诊,住院患者涉及我院28个临床科室,内科系统306例(占82.7%),外科系统64例(占17.3%),其中死亡21例(5.7%)。排名前五位的科室分别是: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传染性疾病科、皮肤性病科、神经内科。首诊原因中:因呼吸系统疾病就诊114例(占30.8%),因消化道问题就诊62例(占16.8%),因皮肤性病就诊30例(占8.1%)。这些病例中有288例(占77.8%)患者就诊时已有不同类型的皮肤损害;315例(占85.1%)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321例(占86.8%)患者出现消瘦、乏力、纳差。2、并发皮肤性病的状况与免疫学改变(1)皮肤性病类型:发生皮肤病和/或性病的共304例(82.2%),涉及50余种皮肤病和性病。主要分为:①感染性皮肤病:共199例, CD4+T淋巴细胞中位计数为9.94个/μl。②炎症性皮肤病:共78例,CD4+T淋巴细胞中位计数为8.02个/μl。③肿瘤性皮肤病:6例,CD4+T淋巴细胞中位计数为31.09个/μl。④其它皮肤病和皮肤损害:共101例,CD4+T淋巴细胞中位计数为10.71个/μl。四组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F=0.91,P=0.436。在合并的皮肤病中最常见的是真菌感染性皮肤病183例(49.5%),其中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发病率高,有57/370例(占15.4%)。(2)免疫状况患者在首诊时往往已有严重的免疫缺陷,370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位计数为12.26<50个/μl ,有78.09%患者首诊时CD4+T淋巴细胞数小于50个/μl ,93.26%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小于200个/μl ;仅有6.74%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大于201个/μl ;患者同时合并多种疾病和机会性感染。(3)皮肤性病的发生与免疫状况的关系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皮肤病发病率和种类数呈负相关,表明CD4+T淋巴细胞水平越低,并发的皮肤病越多。结论:1、临床流行病学有新特征:住院病例中虽然中青年病例数最多(占64.05%),但高龄感染者也有较高的比例(50岁以上病例占33.51%);病例来源地涉及广西的所有市、县,呈弥漫性不均匀分布;疾病在流动务工人员中传播,农村传播比以前明显,农民病例多;性传播为主要传染途径,传播范围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弥漫型扩散;10年间住院病例数呈逐渐递增趋势,壮、汉族间病例比例无明显差异;临床医疗过程可以发现较多HIV/AIDS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尤其是综合医院和皮肤科医师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力量,相关部门在制订政策、防治策略,以及调整研究导向时应予以重视;由于患者的症状及临床表现各异,首诊涉及众多学科,因此提高所有临床学科对HIV/AIDS的认识,加强临床各个环节对可疑对象的HIV抗体筛查是及早发现HIV/AIDS的重要途径,对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2、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皮肤病发病率和种类数呈负相关,CD4+T淋巴细胞水平越低,并发皮肤病的种类就越多、越严重。HIV/AIDS并发的多种皮肤性病都有一定的特点,掌握与HIV感染相关的皮肤性病的特征有助于HIV的早期诊断及感染分期,并有助于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3、本研究病例中合并感染以真菌感染,尤其是念珠菌病和马尔尼菲青霉病者较多,对AIDS临床诊疗有指导意义。

陈建佑[2](2010)在《射频治疗仪用于面部年轻化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应用射频治疗仪(Radio Frequency)进行面部皮肤年轻化治疗的疗效评估研究方法:选择2010.1至2010.4月间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15例患者。年龄介于20至60岁之间,均具有以下适应征:面部皮肤松弛明显(额纹深,眼周细纹多或深,鼻唇沟深等)、面部肥胖(双颊、下颌脂肪较肥厚),下睑水肿(假性眼袋)。使用以色列Alma公司生产的Accent(?)深蓝射频治疗仪进行面部治疗,每隔7-14天进行一次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3次治疗)后1周,就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5例患者中,12例患者得到显着疗效,3例有效,0例无效。有效率达100%。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额部、眼周细纹、鼻唇沟明显变浅,下睑水肿、双颊松弛获得改善15例病人治疗前平均评分为5.88±5.97分,治疗后平均评分为3.23±2.15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未提示明显不适,其中10例患者诉皮肤肤质明显好转。治疗结果可以明显发现对于>40岁以上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15例患者均继续接受随访,进行长期疗效评估及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提示应用射频治疗仪进行面部松弛、皮肤年轻化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技术。

唐鸿珊,朱一元[3](2009)在《副肿瘤性皮肤病》文中研究指明副肿瘤性皮肤病包括一组出现内脏恶性肿瘤的非遗传性皮肤病,如黑棘皮、获得性鱼鳞病、皮肌炎、副肿瘤性天疱疮、坏死松解游走性红斑、Sweet综合征、坏疽性脓皮病、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硬化黏液性水肿等。认识这些疾病可为内脏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监视肿瘤的发生提供机会。本文对黑棘皮病等13种副肿瘤性皮肤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进行了介绍。

王晓华,陈永锋[4](2008)在《持久性隆起性红斑1例》文中认为报告持久性隆起性红斑1例。患者男,51岁,汕头人。面部、躯干、四肢关节伸侧出现紫红色结节、斑块伴轻度瘙痒1年半。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正常,真皮中、上部弥漫性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嗜酸性粒细胞和少许淋巴细胞,个别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壁及血管周可见嗜中性白细胞浸润、核尘及管外红细胞。诊断符合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杨红军,丁彦青,邓永键,蔡俊杰[5](2007)在《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皮肤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有全身多发性皮肤结节和严重的关节病变,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大量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嗜酸性,均质或细颗粒状,呈"毛玻璃"样;PAS染色阳性;免疫组化:CD68阳性,MAC387部分阳性,LCA,ALK,CD30阴性。结论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疾病,既有皮肤和黏膜丘疹结节样皮疹,又有严重关节病和其他内脏症状;临床病理实践中要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

斯清庆,陈爱民,葛智纯[6](2002)在《手背多发性结节性黄色瘤1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红芬[7](2002)在《多发性黄色瘤1例报告》文中提出

马东来,王宝玺,王家璧,洪少林[8](2001)在《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三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例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X线、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有多发性皮肤丘疹和结节 ,残毁性关节炎 ,肌肉症状 ,X线片关节有侵蚀性变化 ,部分指骨可有囊样骨缺损 ;肌酶谱均正常 ;病理均有细胞质呈毛玻璃样的多核巨细胞 ;1例伴有肺部结节 ;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6 8阳性 ;AE1/AE3、S 10 0和HHF35均阴性。结论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临床上常伴有肌肉症状 ,易误诊为皮肌炎 ,应注意两者的鉴别。

马东来,玉宝玺,王家璧[9](2001)在《伴有肺部损害的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报道1例伴有肺部损害的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男,43岁。其临床特征为全身皮肤多发性丘疹和结节,毁损性关节炎和肺部多发性小结节。皮肤及肺结节组织病理示大量胞浆呈伊红和毛玻璃样外观的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68(+),S-100(-),HHF35(-),AE1/AE3(-)。

许明,叶士[10](2000)在《多发性关节外滑膜囊肿形成——病例报道与文献分析》文中认为

二、手背多发性结节性黄色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背多发性结节性黄色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HIV/AIDS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及皮肤性病特征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英文及缩写对照表
2、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4、前言
5、对象与方法
6、结果
7、讨论
8、结论
9、展望
10、创新点
11、附图与附表
12、参考文献
13、综述
14、致谢

(2)射频治疗仪用于面部年轻化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次
前言
1.研究对象及设备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及参数
2.治疗方法
3.疗效评估方法
4.结果
5.讨论
6.参考文献
7.附图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1例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3)副肿瘤性皮肤病(论文提纲范文)

1 黑棘皮病 (acanthosis nigricans)
2 获得性鱼鳞病 (acquiredic hthyosis)
3 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
4 副肿瘤性天疱疮 (paraneoplastic pemphigus)
5 坏死松解游走性红斑 (necrolytic migratory eythema)
6 Sweet综合征
7 坏疽性脓皮病 (pyoderma gangrenosum)
8 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 (necrobiotic xanthogranulome)
9 硬化黏液性水肿 (scleromyxedema)
10 皮肤淀粉样变性 (cutaneous amyloidosis)
11 Leser-Trelat征
12 Baxex综合征
13 类癌综合征 (carcinoid syndrome)
14 小结

(4)持久性隆起性红斑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2 讨论

(5)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肉眼观察
    2.2 镜检
    2.3 免疫表型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病理学特征
    3.3 免疫表型
    3.4 超微结构
    3.5 鉴别诊断
    3.6 预后

(8)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三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病历摘要
2 讨 论

(10)多发性关节外滑膜囊肿形成——病例报道与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病例报告
讨 论

四、手背多发性结节性黄色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HIV/AIDS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及皮肤性病特征的回顾性分析[D]. 刘慧.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2]射频治疗仪用于面部年轻化治疗的临床研究[D]. 陈建佑. 浙江大学, 2010(02)
  • [3]副肿瘤性皮肤病[J]. 唐鸿珊,朱一元.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07)
  • [4]持久性隆起性红斑1例[J]. 王晓华,陈永锋.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04)
  • [5]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J]. 杨红军,丁彦青,邓永键,蔡俊杰. 广东医学, 2007(10)
  • [6]手背多发性结节性黄色瘤1例[J]. 斯清庆,陈爱民,葛智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S1)
  • [7]多发性黄色瘤1例报告[J]. 李红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5)
  • [8]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三例并文献复习[J]. 马东来,王宝玺,王家璧,洪少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1(05)
  • [9]伴有肺部损害的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J]. 马东来,玉宝玺,王家璧.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1(03)
  • [10]多发性关节外滑膜囊肿形成——病例报道与文献分析[J]. 许明,叶士. 中国疗养医学, 2000(01)

标签:;  ;  ;  

手背多发结节性黄色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