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接地装置的几点看法(论文文献综述)
崔桂兴,郭欣,侯元红,吴宝[1](2021)在《高原农牧区配电网防雷研究》文中提出分析了雷击对高原配电网的危害,并以国网泽库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泽库公司)所辖高原农牧区配电网为例,针对近年来泽库公司配电网防雷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配电网防雷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提高高原农牧区配电网防雷的具体措施,对于提升高原农牧区配电网的防雷击水平,降低配电网的雷击故障率具有借鉴意义。
李萌[2](2021)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研究》文中提出高速铁路作为人民群众优先选择的,具有快速、舒适、准时、实惠且安全特点的出行工具,目前在国内交通出行领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信号系统车载设备是负责运行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控制和通信等功能将线路、车站、动车组列车有序的配合起来,以保证动车组列车安全可靠并高效率的在线路上运行。高铁系统复杂的电磁环境给信号系统车载设备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通过分布在列车各个位置的通信、控制及天线端口完成对列车的运行控制,而动车组动力分散式模式的技术特点,使得电磁环境与信号车载设备的交互更加复杂,信号车载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已经成为铁路电磁兼容研究的重点。本文以电磁兼容理论为基础,为了解决传统的信号系统风险研究中对电磁兼容性缺乏考虑的弊端,以高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电磁骚扰源-传输耦合-设备端口”电磁兼容三要素原则扩充了风险模型,确定了电磁兼容风险因素;结合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场景和结构布局,分别对车顶弓网放电离线电磁骚扰、车体电流电磁骚扰、车底牵引传动系统电磁骚扰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针对系统的复杂程度,形成了基于网络模型的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干扰特性分析方法,通过网络模型中的路径实现对信号车载设备中不同子系统、模块或部件装置电磁干扰特性的分析;基于云模型和Cube风险评估模型对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的电磁兼容风险等级进行分析。论文主要工作的创新之处总结如下:(1)针对传统风险模型未能考虑电磁兼容性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运行场景的高速铁路电磁兼容风险分析方法,建立了涵盖“电磁骚扰源-传输耦合-设备端口”等电磁兼容要素的风险模型。(2)分析了弓网离线放电电磁骚扰源的特性,并基于行波天线和传输线理论建立了辐射耦合与传导耦合模型,优化了高架桥场景弓网离线电磁骚扰测量方法。(3)提出了基于网络模型的高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风险模型,将电磁兼容要素抽象为模型中的节点和连接边,实现了对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干扰耦合路径的分析。(4)提出了基于云模型和Cube模型的信号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方法,结合骚扰源和干扰耦合特性,针对典型运行场景的电磁兼容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估。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提高高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可以为铁路电气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理论研究、电磁兼容设计、系统电磁兼容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潘绍雄[3](2019)在《500 kV超B类接地刀闸的研究》文中认为500 kV超B类接地刀闸已在500 kV变电站广泛应用,其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500 kV输变电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对500 kV冯屯变电站500 kV线路超B类接地刀闸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加强500 kV超B类接地刀闸运行及检修工作的建议,从而杜绝500 kV超B类接地刀闸各类安全隐患。
阮杰[4](2019)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文中提出机械设备是现代企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于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这一工作主要涉及到企业设备的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对机械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技术、经济的综合管理。每一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与投入。本文对有关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进行论述探讨,并试图提出对策建议。
赵尧松[5](2018)在《移动通信基站与防雷接地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对具有代表性雷击灾害移动通信基站现场进行调查的方式,对移动通信基站雷害成因进行解析,结合先进化的防雷理论,对基站接地系统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希望对防雷接地设计工作有所借鉴,将移动通信基站雷击经济损失量降至最低水平。
梁斌,万映伟[6](2017)在《浅谈架空输电线路技术改造》文中认为对于电力传输来说,架空输电线不仅是有效连接电力和电网重要组成部分的搭接桥梁,也是最主要的传输通道。对架空输电线路的技术管理关系到整个电网的通畅和安全,更关系到能否可靠的输出电力能源。所以,对架空输电线路技术进行合理改造,不仅可以保障整个电网的安全输出和安全运行,也可以有效降低整个电网运营的成本,意义深远而重大!
沈林[7](2015)在《500kV宁州变电站接地网的研究分析与设计》文中认为防雷与接地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一类热门的课题。随着国民经济不断提升,电力系统日益发展,供电网络的不断扩大,雷击事故逐渐增多;另外,土地资源的供需日趋紧张,供电设备要求越来越小型化智能化,变电站的电气平面布置要求越来越集中紧凑。因此,对接地的要求越来越高。接地电阻是变电站接地网的重要参数。如果该值过大,可能造成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绝缘遭到严重破坏,高压串入控制室,使控制检测设备不可靠动作而扩大事故。因此,变电站接地系统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保障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这一现状,结合500kV宁州变电站的工程实例,探讨了变电站的接地网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接地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对接地技术国内外地网研究现状进行简单叙述,并概述了变电站接地网的构成、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第二章重点讲述影响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和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建立土壤电阻率的模型。第三章和第四章提出了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模型,介绍了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并对降阻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最后根据南方电网公司规程规定,结合站内工程概况、地质概况等实际情况,对宁州变电站接地网的工程实例设计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有效的降阻方法能够使变电站接地电阻达到要求。
柯荆[8](2015)在《建筑防雷接地与等电位联接在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叙述了建筑防雷接地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王凤杰[9](2015)在《地网接地阻抗测量的改进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国内许多发电厂因接地方面的原因引发生产事故,究其原因大多由发电厂接地网的接地阻抗不合格有关系。当接地网的接地阻抗过大进而发生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电压偏移随之增大,可能使各个相线与中性点间的电压过高,超过绝缘要求的水平而造成设备损坏。在雷击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作用于地网时,由于电流的陡度很大,由此产生的残压会使附近的设备遭受到地电位反击的威胁,并降低接地网本身保护设备(架空输电线路及电厂电气电子设备)带电导体的耐压水平,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而损坏设备。同时接地系统的接地阻抗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电厂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长时间运行的发电厂的地网,由于土壤长期的腐蚀作用,会造成接地体间连接导体的变细或断开,从而影响接地网的接地水平,对设备的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地网接地阻抗的定期监测。目前,所有接地阻抗测量仪器的厂商提供的检测设备,虽然标识了测量所用的电流、频率、方法等,但对于具体测量过程中不同方法的优缺点的分析以及干扰因素的处理,均未做详细说明。另外,测量现场的环境因素、电流和频率的选择对于结果的影响,在国内各检测机构的具体工作中也未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如今,如何规范而准确地测量电厂及变电站等大型地网的接地阻抗,如何减少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何对检测的结果进行修正等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从接地阻抗的测量原理入手,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测量方法分别进行试验,找出较优的测量方法,并且更进一步的分析较优的测量方法中对于线间互感因素的控制,以便得到较为真实的接地阻抗数据,用以指导我们日常的检测工作,满足客户的技术要求,最大限度的反映电厂及变电站等大型接地网的接地状况,为电厂及变电站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代洲[10](2013)在《变压器以及输电线路的故障模式与故障树分析研究》文中指出基于物联网的输变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平台由展现层、应用层、支撑层以及数据层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支撑层提供对于设备的状态监视、检修(运维)决策以及全寿命周期绩效管理的作用,而对输变电设备进行故障模式与故障树分析,可以构建设备的基本知识库,为后期的健康状态评价、检修(运维)决策等提供数据支撑。本文以变压器以及输电线路(包括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故障模式分析方法(FMEA),对设备各类故障的“故障征兆”、“检测方法”、“故障原因”、“故障影响”、“维修措施”等具体项目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地总结了设备各类故障模式,得到了故障模式分析表。在故障模式分析表的基础上,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FTA),建立了变压器以及输电线路的故障树分析模型。最后分别通过两个变压器以及输电线路的故障实例说明对于设备进行故障模式与故障树分析对于设备的运维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二、对接地装置的几点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接地装置的几点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原农牧区配电网防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10 kV配电网防雷中存在的问题 |
1.1 现有配电网未突出防雷的差异化 |
1.1.1 配电网内避雷器的配置未突出差异化 |
1.1.2 绝缘子的选型未突出差异化 |
1.1.3 防雷标准未突出差异化 |
1.2 现有防雷设施的接地网缺乏针对性 |
1.3 低压配电网的防雷未引起足够重视 |
1.4 员工对防雷知识欠缺 |
2 配电网的防雷措施 |
2.1 提高配网线路绝缘水平 |
2.2 增加特殊区段的差异化防雷保护 |
2.3 对接地装置采取特殊方式处理 |
2.4 增加低压配电网的防雷保护 |
2.4.1 在变压器低压侧加装低压避雷器 |
2.4.2 在线路上加装避雷器 |
2.5 开展防雷知识培训,积极引进新型防雷技术 |
3 结束语 |
(2)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风险及工程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1.2.1 风险理论研究 |
1.2.2 风险评估的工程应用 |
1.2.3 铁路安全风险研究现状 |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铁路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
1.3.1 铁路电磁骚扰及传播特性研究 |
1.3.2 铁路电磁骚扰传输耦合特性研究 |
1.3.3 铁路信号系统电磁干扰特性研究 |
1.3.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电磁兼容与风险的研究现状 |
1.4.1 电磁环境与风险的研究 |
1.4.2 电磁兼容与功能安全的研究 |
1.4.3 电磁兼容风险的标准研究 |
1.4.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2 高铁电磁兼容风险概述 |
2.1 风险的基本理论 |
2.1.1 风险的基本概念 |
2.1.2 风险模型 |
2.1.3 风险分析 |
2.1.4 风险评价 |
2.1.5 风险评估 |
2.2 系统电磁兼容的风险模型 |
2.2.1 电磁兼容风险的内涵 |
2.2.2 电子电气设备的风险模型 |
2.2.3 耦合电磁兼容要素的风险模型 |
2.2.4 风险模型的实例分析 |
2.3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因素分析 |
2.3.1 运行场景分析 |
2.3.2 电磁兼容要素分析 |
2.3.3 电磁干扰后果分析 |
2.4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3 对信号系统车载设备造成干扰的主要骚扰源特性研究 |
3.1 对信号系统车载设备造成干扰的主要电磁骚扰源 |
3.2 弓网离线放电电磁骚扰特性研究 |
3.2.1 弓网离线产生电磁骚扰的机理分析 |
3.2.2 弓网离线的放电模型 |
3.2.3 弓网离线电磁骚扰的辐射耦合模型 |
3.2.4 弓网离线电磁骚扰的传导耦合模型 |
3.2.5 弓网离线电磁骚扰的测量与分析 |
3.3 动车组车体回流电磁骚扰特性研究 |
3.3.1 动车组车体回流电磁骚扰的机理分析 |
3.3.2 动车组车体电流模型 |
3.3.3 动车组车体电流特性研究 |
3.4 牵引传动系统电磁骚扰特性研究 |
3.4.1 牵引变流器电磁骚扰的机理分析 |
3.4.2 动车组牵引变流系统模型 |
3.4.3 牵引变流系统输出电缆辐射特性 |
3.5 本章小结 |
4 高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干扰特性研究 |
4.1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车载设备 |
4.1.1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的组成 |
4.1.2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的工作原理 |
4.1.3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干扰故障与机理 |
4.2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网络模型 |
4.2.1 电磁干扰链式网络结构 |
4.2.2 电磁兼容网络模型的节点与边 |
4.2.3 电磁兼容网络的建立方法 |
4.2.4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网络模型 |
4.3 基于ECN的信号系统车载设备干扰路径分析 |
4.3.1 BTM的电磁干扰路径 |
4.3.2 DMI的电磁干扰路径 |
4.4 本章小结 |
5 高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 |
5.1 风险评估的方法 |
5.1.1 云模型 |
5.1.2 权重判断方法 |
5.2 电磁兼容风险评估Cube模型 |
5.3 高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模型 |
5.3.1 评估模型的结构与流程 |
5.3.2 电磁兼容风险的评价体系 |
5.3.3 风险等级与风险基准云 |
5.4 实例分析 |
5.4.1 BTM电磁兼容风险评估 |
5.4.2 DMI电磁兼容风险评估 |
5.4.3 电磁兼容风险控制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论文创新点总结 |
6.3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500 kV超B类接地刀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500 kV超B 类接地刀闸的介绍 |
2 500 kV超B类接地开关的应用 |
3 500 kV超B类接地刀闸的管理 |
(4)机械设备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
1.1 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
1.2 机械设备配置不当 |
1.3 机械设备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 |
1.4 机械设备技术人员专业培训不足 |
1.5 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不重视 |
2 提高机械设备管理的对策分析 |
2.1 需要提高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
2.2 加强管理, 合理进行机械设备配置 |
2.3 健全制度, 进行规范化管理 |
2.4 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
3 结语 |
(5)移动通信基站与防雷接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移动基站雷击灾害 |
1.1雷击灾害现状 |
1.2雷击灾害原因分析 |
二、基站现存防雷接地措施现状 |
三、防雷接地设计 |
3.1技术研究 |
(1) 接地设备即隔离有共用 |
(2)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的要求 |
(3) 接地装置布设要求 |
3.2实施要求 |
四、结束语 |
(6)浅谈架空输电线路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输电线路运维技术分析 |
1.1 线路检修 |
1.2 防雷监测 |
2 输电线路技术改造的探讨 |
2.1 优化接地装置 |
2.2 增加绝缘子 |
2.3 加装避雷设施 |
2.4 调整保护角 |
3 结语 |
(7)500kV宁州变电站接地网的研究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接地技术概述 |
1.1.1 接地的概念 |
1.1.2 接地的分类 |
1.1.3 接地网系统的作用 |
1.2 变电站接地网构成和作用 |
1.3 接地技术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与模型 |
2.1 土壤电阻率 |
2.2 影响土壤电阻率的主要因素 |
2.3 电阻率测量的主要方法 |
2.3.1 单极法 |
2.3.2 两极法 |
2.3.3 三极法 |
2.3.4 四极法 |
2.4 减少土壤电阻率测量误差的方法 |
2.5 土壤视电阻率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模型 |
3.1 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与简化 |
3.1.1 接地网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 |
3.1.2 接地网优化设计模型的分析与简化 |
3.2 对比与分析不同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 |
3.2.1 接地电阻测量方法原理 |
3.2.2 测量方法的分类和干扰来源分析 |
3.3 接地电阻计算 |
3.3.1 水平接地极接地电阻昀计算 |
3.3.2 简化计算水平接地极接地电阻 |
3.3.3 计算垂直接地极的接地电阻 |
3.3.4 计算深井接地极的接地电阻 |
3.3.5 复合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 |
3.4 计算接地网的电位 |
3.4.1 计算接地装置的电位 |
3.4.2 计算接触电压 |
3.4.3 计算跨步电压 |
3.5 人体安全电压计算 |
3.5.1 我国标准的计算方法 |
3.5.2 欧美标准的计算方法 |
3.5.3 两个标准的差异及推荐公式 |
3.5.4 提高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措施 |
3.6 接地网面积和接地材料的消耗量计算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电站地网降阻方法研究 |
4.1 接地电阻的安全判据 |
4.2 几种简单的降低接地电阻方法 |
4.2.1 加大接地体尺寸 |
4.2.2 深埋接地极和深水井接地 |
4.2.3 换土——人工改善土壤 |
4.2.4 外引接地网或利用自然接地体 |
4.2.5 斜垂直接地极 |
4.2.6 爆破接地 |
4.3 接地降阻剂的降阻机理及应用 |
4.3.1 降阻剂的降阻机理 |
4.3.2 降阻剂的分类 |
4.3.3 降阻剂的应用 |
4.4 人工改善土壤的工程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500kV宁州变电站接地网工程实例 |
5.1 宁州变电站接地网设计 |
5.1.1 本变电站工程概况与地质概况 |
5.1.2 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案 |
5.1.3 接地装置电阻的计算 |
5.1.4 500kV宁州变电站主接地网设计方案分析 |
5.2 计算结论与主地网测试调研 |
5.3 降阻方案及实施调研 |
5.3.1 降阻部分要求值 |
5.3.2 降阻方案 |
5.3.3 降阻实施及调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8)建筑防雷接地与等电位联接在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的质量问题 |
2 质量问题形成的原因 |
3 缺陷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
3.1 对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处焊接及防腐缺陷的处理 |
3.2 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金属构筑物未按规定设置防雷接地等缺陷的处理 |
3.3 对接地装置设置及安装不合理等缺陷的处理 |
3.4 建筑物等电位联结支线间处理及防治 |
(9)地网接地阻抗测量的改进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接地阻抗测量方法的发展 |
1.2.1 接地电阻测量仪的发展 |
1.2.2 测量方法的发展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接地技术及接地阻抗测量 |
2.1 接地技术概述 |
2.2 接地的分类、目的及安全判定依据 |
2.2.1 接地的分类 |
2.2.2 接地的目的 |
2.2.3 发电厂接地阻抗的安全判定依据 |
2.3 接地阻抗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
2.3.1 接地电阻的定义 |
2.3.2 接地阻抗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
2.4 接地阻抗测量方法的简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接地阻抗测量方法的对比分析 |
3.1 远离法、补偿法和电位降法 |
3.2 三角法 |
3.3 反向法 |
3.4 反向法、三角法、直线法三种检测方法的试验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直线法测量的技术研究 |
4.1 关于直线法的说明 |
4.2 直线法测量中线间互感因素的控制 |
4.2.1 通过增大线距的方法消除互感的影响 |
4.2.2 通过计算的方式消除线间互感的影响 |
4.3 电流线长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4.4 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4.5 测量点偏离中心点时接地阻抗的测量 |
4.6 接地阻抗测量问题的讨论 |
4.6.1 电流极接地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4.6.2 常规状况下直线法的修正系数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结论 |
5.1 论文总结 |
5.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变压器以及输电线路的故障模式与故障树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故障模式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3.2 故障树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
2.1 故障模式分析方法介绍 |
2.2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基本流程 |
2.3 设备功能系统定义 |
2.4 故障模式分析项目 |
2.5 变压器故障模式分析 |
2.6 输电线路故障模式分析 |
2.6.1 架空输电线路故障模式分析 |
2.6.2 电缆线路故障模式分析 |
2.7 小结 |
第三章 故障树分析 |
3.1 故障树分析方法介绍 |
3.2 故障树分析方法流程 |
3.3 故障树的建立 |
3.3.1 故障树的符号 |
3.3.2 故障树建立步骤 |
3.4 FTA 和 FMEA 的比较 |
3.5 变压器设备故障树分析 |
3.6 输电线路故障树模型 |
3.6.1 架空输电线路故障树模型 |
3.6.2 电缆线路故障树模型 |
3.7 小结 |
第四章 实例分析 |
4.1 变压器故障实例分析 |
4.2 输电线路故障实例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对接地装置的几点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原农牧区配电网防雷研究[J]. 崔桂兴,郭欣,侯元红,吴宝. 农村电气化, 2021(06)
- [2]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研究[D]. 李萌.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500 kV超B类接地刀闸的研究[J]. 潘绍雄. 黑龙江电力, 2019(02)
- [4]机械设备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J]. 阮杰. 中国设备工程, 2019(03)
- [5]移动通信基站与防雷接地设计研究[J]. 赵尧松. 中国新通信, 2018(16)
- [6]浅谈架空输电线路技术改造[J]. 梁斌,万映伟.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5)
- [7]500kV宁州变电站接地网的研究分析与设计[D]. 沈林. 广西大学, 2015(03)
- [8]建筑防雷接地与等电位联接在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J]. 柯荆. 新疆有色金属, 2015(03)
- [9]地网接地阻抗测量的改进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王凤杰.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5)
- [10]变压器以及输电线路的故障模式与故障树分析研究[D]. 代洲.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