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信息内容服务业步履艰难(论文文献综述)
王磊,汪恭礼[1](2021)在《新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紧迫。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分析与研判,中职教育是解决高质量发展面临技术技能型"人才荒"与高素质劳动力短缺问题的重要路径。针对中职教育存在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以及无法精准地匹配市场需求等问题,建议建立中职教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衔接制度,精准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专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匹配度,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素质劳动力培训的质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人力资源提供有效供给。
原斌[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口流动作为一种特定的人口现象,是社会变迁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东北三省人口流动形势发生了较大改变,从之前人口的主要流入区逐渐转变为流出区,而且流出的人口规模日益增大。东北三省大量人口的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东北三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实施。自2004年始,党和国家提出全面振兴东北战略。2018年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三省并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强调要通过留住人等6个方面来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因此,全面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通过研究窥视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的社会变迁情况,也可以为解决东北振兴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论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问题为研究对象,分四部分进行论述。首先,通过梳理人口外流历程和外流的基本情况指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流失是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的突出特征。其次,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东北三省自身发展的弊病和东北三省民众社会压力的加大三个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的原因有: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东移、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思想解放的不够彻底、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局、东北国有企业改革的缓慢,东北三省民众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加大。再次,从使东北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社会治安不安定因素增多、社保体系负担压力加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履维艰、社会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等方面,探讨了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对地区经济发展、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影响。最后,针对东北三省人口外流所造成的困局,从解放思想、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实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区域内市场大环境四个方面提出解决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的对策,指出东北三省要通过破除固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思想束缚、摒弃僵化的“官本位”传统思想、祛除狭隘的短视眼光;优化人才环境,留住用好人才、落实创新举措,培养紧缺人才、利用政策导向,引进新型人才;更新换代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改造产业模式;建构规范严明的投资环境、创设以人为本的就业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创业环境等举措遏制住人口外流的现象,以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
赵阳[3](2020)在《QD国际机场集团战略定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方之间的联系不断深化,机场经营集团的战略管理机场枢纽的影响愈加深远。QD国际机场集团需要在当前的条件下,尽可能发挥其专业性,来提升改善自己,更好的发展,便需要建立集团的战略协同。同时随着集团经营腹地的不断扩大,其经营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这也需要集团做好定位,制定发展战略,推动集团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于新旧动能转换和企业转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QD国际机场集团的研究背景、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相关概念和分析方法。具体通过PEST分析法等方式与其他机场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定机场集团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通过SWOT分析确定QD国际机场集团确定具体的发展战略,明确战略目标与定位,更加合理地进行规划与布局、产业结构等,确定QD国际机场集团的定位与战略发展方向。通过对国外相关机场经营集团发展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获得其建设经验与启示。在此基础上,对QD国际机场集团的发展与定位提出具体的意见与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其他机场集团的战略定位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天宇[4](2020)在《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 ——从中小企业提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角度》文中研究表明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极大激发了我国的发展活力与潜力,使我国在各方面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尤其表现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带动我国整体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然而在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同时由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缺乏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有机协调共进,导致时至今日,农村发展仍然处于比较明显的滞后状态。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强调对农村发展、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全面支持,并且着重指出,没有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的整体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需要有创新性思路的引领。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依据中国特色和具体国情来进行推进深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首先认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现代产业的坚实支撑(包括一、二、三产业)。农村整体与现代经济发展的严重脱节,农村现代化就是一种无本之木。因此,欲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农村高质量全面发展,必须依靠以现代产业为核心的现代经济要素在农村的植入、扎根、支撑及对农村传统体系的持续改造,打造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强大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村发展与植入现代经济要素、依靠现代产业全面带动农村现代化发展方面,曾经有过许多积极的探索,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兴起,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早期代表有过辉煌的历史,极大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和农村日益富裕,对农村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加之资金供应向大企业倾斜,技术人才和技术品牌的严重缺失,特别是国内市场环境总体上由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而路径依赖下的乡镇企业恰恰缺乏在过剩经济中最重要的竞争和发展利器——技术特色。在这些背景条件下,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前景日益渺茫。同时,我们也充分关注到,除了乡镇企业的衰落,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同样处于艰难困境之中,其原因与乡镇企业如出一辙,关键就是技术进步缓慢、缺乏大企业的技术引领、特别是缺乏极其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集聚协作平台,及因集聚协作而引发的众多技术进步激励效应。由此,特色小镇建设就具有重大意义:依托本地独特资源禀赋,瞄准我国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转型提升,引入集聚相关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及本地特色乡镇企业,细化分工协作,培育、壮大、发展具有明显现代意义的特色产业,成为农村发展最重要的经济依靠力量,以现代产业支撑并全面协调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经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及目前特殊历史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不仅为乡村发展带来重要的现代力量,更重要的是,特色小镇建设历史性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大重要难题:即既通过集聚协作效应加速中小企业提升,又充分依靠这一支现代力量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实现两者有效互动提升。因此,特色小镇就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成为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集聚平台、乡村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农村全面对接城市化和工业化及现代服务的重要通道。在这基础上,本文充分研究现代产业对传统农村的全面改造,认为现代产业带来了全新的革命性气息:现代产业本身是对传统农村产业的根本性改造;现代产业带来全新的思想文化观念;现代产业所要求的全新社会服务和空间环境;现代产业所带来的农村与外界全面对接等。本文同时进一步深化分析特色小镇的功能:第一,植入现代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将现代产业的根系进一步深入到乡镇一级,并且十分强调专业化集聚,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效应,壮大乡村发展的经济基础;特色小镇通过现代产业与乡村资源的对接,拉动乡村资源的价值回归,创造更多的乡村社会财富,成为乡村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增长极;第二,特色小镇对中小企业发展提升机制。通过产业规模集聚协作效应,总体上加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通过规模效应、协作效应、学习效应、品牌效应等产业集聚所产生的细分效应,更利于营造中小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良好环境。特色小镇及特色产业的市场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扩张,有利于中小企业所集聚的产业品牌与特色小镇品牌的提升。结合目前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两大发展难题(乡村振兴与中小企业提升)来研究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功能指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显着的中国特色和强烈的时代要求。特色小镇发展必须紧密契合乡村振兴与中小企业提升的迫切要求,从而充分发挥其在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独特功能。并且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强调中国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为生命线,无“特”就无“特色小镇”。而产业特色愈明显,就愈能促进特色小镇更加蓬勃健康发展。本文最后对我国特色小镇的典范——浙江“大唐袜艺小镇”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令人鼓舞的是,从产业特色、品牌效应、企业提升、乡村富裕、农村发展等不同角度,“大唐袜艺小镇”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阶段性答卷。本文对中国特色小镇如何在全新的发展阶段,历史性契合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振兴和中小企业提升的三者互动关系与机制,进行了有一定创新性意义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清晰突出中国特色小镇的功能倾向。
孔大鹏[5](2020)在《美国区域合作中的数字贸易规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数字经济直接带动了数字贸易的繁荣。数字贸易成为21世纪贸易核心议题,成为国际贸易规则重构和竞争的焦点。当前,多边贸易规则不能适应,甚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贸易发展,从发达国家来看尤为如此。在全球贸易体系重构期和“再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数字贸易如何发展、规则如何重构、治理格局如何演变,这些问题亟需审慎思考。多年来,数字贸易强国美国把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其数字贸易规则的“载体”,并推动数字贸易规则“美式模板”逐步走向成熟,其高标准主张对发展中国家构成重大挑战。本文以美国数字贸易战略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美国数字贸易发展历程,特别是美国推进的一系列双边自贸区及超大型自贸区谈判中数字贸易规则演变,力求从更大时间维度透视其推进谈判的努力,试图发现美国推进数字贸易规则的战略动因及发展趋势。本文认为,由于通过数字贸易可以获得显着收益,美国有动力在区域合作中打开数字贸易市场,但美国的真正目的是迫使谈判方接受美式数字贸易规则,通过“有顺序的谈判”形成增强贸易集团,增加其推动数字贸易规则的杠杆作用和谈判筹码,并通过“美式模板”的持续输出影响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最终实现“美式数字贸易规则多边化”,进而夺得数字贸易制度性霸权。毫无疑问,尽管全球主要经济体对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框架尚未达成一致,但数字贸易既是全球化的产物也是全球化实现路径之一,其多边化方向与全球化一致。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数字贸易壁垒上的分歧是数字贸易规则多边化的主要障碍之一,这种障碍由“数字鸿沟”和发展阶段差异决定,也会随着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的崛起逐步减少,关键问题是各方如何围绕彼此诉求进行谈判并达成妥协。从这个意义上讲,WTO在数字贸易全球治理上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作为第二大数字经济体,有必要承担起在多边框架下推进数字贸易谈判的义务,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碎片化”背景中引领相关议题制定,在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包容的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体系中赢得主动权。
张宝友,何月明,孟丽君,杨玉香[6](2020)在《浙江省服务业标准化能力评价及其协调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按…"标准的形成—产业化—市场化"三阶段划分法,构建产业层面的标准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浙江省2009—2017年服务业的总体、地区和行业的标准化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浙江省服务业在地区间和行业间的标准化能力的协调度。研究发现:(1)浙江省服务业标准化能力总体水平尚可,但不同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2)浙江省地区与行业间的标准化能力发展处于中度失调状态。最后,针对上述评价结果分析浙江省服务业标准化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浙江省服务业标准化能力及其地区和行业间协调度的政策建议。
刘晓艺[7](2019)在《职业负面效应下高校家政专业学生入学意愿解释变量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家政服务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对满足社会居民生活文明需求、提升家庭幸福感等保障民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代家政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与服务领域随着家政服务消费者的需求不断丰富升级,驱动家政服务向全方位、高素质、专业化的方向完善和发展。面对数额庞大的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空缺,由于生源率低培养的高素质家政专业人才可谓是杯水车薪,呈现出严重的“求大于供”的不匹配现象。因此,对家政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强烈的诉求。职业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就业环境、相关从业者以及职业属性本身三者相互关联、彼此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家政服务职业的负面效应主要由传统文化的外部因素与个人效能感的内部作用产生。在社会对现代家政人才与日俱增的庞大需求背景下,高校家政专业却面临着学生入学率低,生源供给不足等现象,直接影响到高端家政服务领域专业人才输出的稳定性和家政专业发展的长远性。本文将从家政职业负面效应的视角,尝试探讨其深厚的意蕴,剖析这种效应对学生入学意愿的影响变量,并通过大量的现有文献研究,提出八项研究假设融入自编问卷的问题中,将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模型构建与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高校家政专业的报考意愿与工作环境、社会保障机制、就业前景、组织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等都有着不同层次的显着正向作用。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对各维度假设研究的解释变量进行深度成因分析,提出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家政专业生源供给率的有效对策建议,旨在提升高校家政专业学生生源的有效供给,满足社会对家政服务人才的需求,推动高校家政专业与社会专业家政人才需求的协同发展。
申攀[8](2019)在《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为推动我国自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起步晚、规模小、管理乱、财务制度不完善等不足,当申请商业银行贷款时,其信用水平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估,进而导致融资难的困境。现有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的,并不是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的,这也是导致中小企业(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内)“融资难”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针对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研究,在推动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设方面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意义。本文以河南省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一是通过借鉴第三方的信用评级经验以及实地调研,确定出信用评级的定性指标;二是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财务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出鉴别能力较强的定量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三是邀请行业专家,对确定出的指标体系,给出打分标准;最后采用案例分析,分别利用现行的指标体系和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对案例进行信用评级,对评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相对于一般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而言,本文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优化后的指标体系主要突出了现金流量、创新能力和供应链运营,同时提高了非财务指标的权重。利用该指标体系对案例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结果,大大高于按照一般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得分。优化后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缓解其“融资难”的困境,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而言,本文认为在优化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设方面,政府应从评级费用补贴及加强企业辅导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银行应利用大数据积极探索多维度、有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第三方评级机构应积极与商业银行展开合作,利用各自优势提高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准确度,降低信用风险;企业应主动与金融机构加强联系,邀请金融机构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融资需求等方面给予必要指导。
李旭文[9](2019)在《认知视角下航天企业战略变革中的内部冲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一些国有企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战略变革。航天企业作为典型国有企业,当前正处在战略变革之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客观实践都表明,战略变革带来冲突,冲突影响战略变革过程,管理好战略变革中的冲突,能有效促进战略变革的顺利执行。本研究以认知为视角,以“认知-行动”为内在逻辑,从微观层面对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企业内部冲突形成、冲突对战略变革过程的影响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建立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冲突管理建议。首先,分析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在梳理国内外有关战略变革、冲突以及战略变革与冲突关系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归纳现有企业战略变革中冲突问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明确了本研究的主题、主要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在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后,分析了从战略变革知觉到战略变革响应的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以及战略变革引发冲突、冲突影响战略变革过程的内在机理,确定了认知视角下的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以及研究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中冲突问题的整体框架。其次,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三级编码对航天企业长达10年的有关战略变革文本与深度谈访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航天企业战略变革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构建了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理论模型:航天企业高层管理者通过对企业战略变革环境认知建构企业战略变革意义并传递给中层与执行层管理者;企业中层与执行层管理者通过对企业战略变革环境与战略变革意义的理解形成战略变革知觉,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战略变革响应;航天企业的战略变革意义管理分别影响中层与执行层管理者的战略变革知觉与战略变革响应;航天企业中层与执行层管理者的战略变革知觉引发战略变革中的冲突,冲突影响其战略变革响应。然后,在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理论模型基础上,从认知的微观角度剖析了航天企业战略变革中内部冲突的形成机理与冲突对企业战略变革过程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在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中,高层管理者的战略变革意义建构与意义给赋过程影响、管理者认知自我强化导致认知差异、管理者认知图式变化差异三方面因素导致了战略变革过程中冲突的形成;任务认知冲突、过程认知冲突与关系认知冲突对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产生不同影响。再次,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设定了战略变革知觉、战略变革响应、冲突与意义管理等操作性变量,提出战略变革知觉、冲突、战略变革响应、意义管理之间的关系假设,构建了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与冲突关系模型;并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样本开展了问卷调查,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信度效度检验与路径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航天企业中层与执行层管理者的战略变革知觉正向影响其战略变革响应;航天企业中层与执行层管理者的战略变革知觉负向影响战略变革中的冲突,冲突负向影响企业中层与执行层管理者的战略变革响应,冲突在航天企业中层与执行层管理者的战略变革知觉与战略变革响应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航天企业战略变革意义管理分别正向影响企业中层与执行层管理者的战略变革知觉和战略变革响应。最后,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航天企业战略变革中削减冲突以减少对企业战略变革负面影响、合理利用冲突在战略变革特定环节的正向功能、激发管理者的战略变革知觉以减少冲突、赋予战略变革意义特质性内涵以减少冲突、定期评价战略变革以减少冲突以及全过程管理冲突的建议。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从理论上探索建立了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与冲突关系的分析框架,从航天企业战略变革实践中总结提炼了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与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战略变革中内部冲突形成与演化的微观机理以及冲突对战略变革过程的影响机理,证实了企业中层与执行层管理者的战略变革知觉、战略变革响应、冲突与战略变革意义管理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而深化了企业战略变革与冲突的理论研究。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基于理论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中冲突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乔龙德[10](2018)在《用辩证逻辑思维认识新业态 以问题为导向转换发展动能 为高质量发展开辟前进道路——在2018年全国建材行业协会系统秘书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指明去年12月召开的中国建材联合会五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体会长会议的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新征程,构建新时代转向高端发展的新蓝图,朝着超越引领战略目标奋勇前进。今年以来联合会先后召开了推进建材行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建材科教委2018年工作会议、建材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大会,进一步部署了建材八大产业打赢
二、中国信息内容服务业步履艰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信息内容服务业步履艰难(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
二、发展中职教育是解决高质量发展“人才荒”与“用工难”的重要路径 |
(一)发展中职教育,弥补劳动力数量下降带来的影响 |
(二)发展中职教育,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三)发展中职教育,满足现代制造业体系人才队伍诉求 |
(四)发展中职教育,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
三、中职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
(一)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同与学生自我认同双低 |
(二)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
(三)教学质量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不相适配 |
(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施效果与现实差距甚远 |
四、中职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提高社会与中职学生自身认同度 |
(二)培养目标精准定位,实现个人发展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相结合 |
(三)提升办学质量,满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求 |
(四)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成本分担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质量发展所需人才 |
(2)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1.对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原因的研究 |
2.对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的现状及特征研究 |
3.对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带来影响的研究 |
4.对解决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带来困局的对策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概述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历程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状况 |
1.人口外流规模逐渐增大 |
2.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流失严重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原因 |
(一)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 |
1.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东移 |
2.产业结构的调整 |
(二)东北三省自身发展的弊病 |
1.思想解放的不够彻底 |
2.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艰难 |
3.国有企业改革的缓慢 |
(三)东北三省民众社会压力加大 |
1.生存压力逐步加大 |
2.就业压力的逐步增大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带来的困局 |
(一)严重影响东北三省经济的发展 |
1.经济增长放缓 |
2.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
(二)制约东北三省民生问题的解决 |
1.社会治安不安定因素增多 |
2.社保体系负担压力加大 |
(三)滞缓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 |
1.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履艰难 |
2.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
四、解决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困局的对策 |
(一)解放思想 |
1.破除固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思想束缚 |
2.摒弃僵化的“官本位”传统思想 |
3.祛除狭隘的短视眼光 |
(二)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 |
1.优化人才环境,留住用好人才 |
2.落实创新举措,培养紧缺人才 |
3.利用政策导向,引进新型人才 |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
1.更新换代产业结构 |
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
3.调整改造产业模式 |
(四)优化区域内市场大环境 |
1.建构规范严明的投资环境 |
2.创设以人为本的就业环境 |
3.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创业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3)QD国际机场集团战略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
1.3.1 境外研究情况 |
1.3.2 国内研究情况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分析方法 |
2.1 相关概念 |
2.2 相关分析方法 |
第3章 QD国际机场集团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QD机场总体概述 |
3.2 建设QD国际机场的价值与意义 |
3.2.1 新机场是落实青岛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 |
3.2.2 QD国际机场建设是促进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3.2.3 新机场建设是青岛民航发展的需要 |
3.3 QD国际机场集团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3.1 政治环境分析(P) |
3.3.2 经济环境分析(E) |
3.3.3 社会环境分析(S) |
3.3.4 技术环境分析(T) |
3.4 QD国际机场集团机场SWOT分析 |
3.4.1 发展优势(S) |
3.4.2 内部劣势(W) |
3.4.3 外部机遇(O) |
3.4.4 外部威胁(T) |
3.5 QD国际机场集团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
3.5.1 QD国际机场集团协同度不够 |
3.5.2 各方利益相关者利益模糊和不均衡 |
第4章 国外机场经营集团建设的案例借鉴与启示 |
4.1 法国航空-荷兰皇家航空集团运营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 |
4.2 仁川国际空港公司运营的韩国仁川国际机场 |
4.3 英国机场管理公司运营的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 |
4.4 国外机场经营集团发展建设经验总结与启示 |
第5章 QD国际机场战略定位研究 |
5.1 QD国际机场定位分析 |
5.1.1 航空网络定位分析 |
5.1.2 价值区位分析 |
5.1.3 定位选择分析 |
5.1.4 机场发展条件分析 |
5.2 QD国际机场定位选择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 ——从中小企业提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研究及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重点 |
三、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 |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与完善 |
一、论文的创新点 |
二、论文进一步完善 |
第二章 特色小镇、中小企业提升和乡村振兴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
二、特色小镇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三、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 |
四、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 |
第二节 中小企业升级研究综述 |
一、中小企业升级的概念 |
二、中小企业升级路径 |
三、中小企业升级的影响因素 |
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原因 |
第三节 乡村振兴研究进展 |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 |
二、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 |
四、乡村振兴的难点、障碍及其关键 |
第四节 特色小镇、中小企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简评 |
第三章 特色小镇、中小企业与乡村振兴三者契合互动的逻辑 |
第一节 三者互动关系所反映的现实发展困局 |
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与农村发展的脱节 |
二、中小企业亟需适宜发展平台加快转型提升 |
三、特色小镇建设的契合互动效应 |
第二节 三者契合互动的内在逻辑关系 |
一、乡村振兴是三者互动关系的中心目标 |
二、特色小镇是三者互动关系的中枢平台 |
三、中小企业提升:三者互动关系的动力因素及其契合 |
第三节 三者互动关系的理论解释 |
一、三者互动的目标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二、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增长极 |
三、中小企业转型提升:企业集聚理论的应用 |
第四节 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小镇的功能指向 |
一、农村全面对接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
二、植入现代产业,对接中小企业,打造现代经济体系 |
三、融入现代经济体系,挖掘乡村存量资源的现代价值 |
四、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我国乡村发展的样板 |
五、特色小镇引发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性完善的紧迫需求 |
第四章 中国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机制分析 |
第一节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
一、目前中小企业总体发展状况 |
二、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表现 |
三、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原因 |
第二节 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的优势体现 |
一、更具针对性的综合服务优势 |
二、凸显产业链集聚的加速提升优势 |
三、比较城市地区的综合成本优势 |
第三节 中国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的特色功能 |
一、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和特色资源孵化平台 |
二、特色产业:专业性中小企业竞争性的集聚 |
三、集聚效应:中小企业提升加速器 |
第四节 中国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的作用机制 |
一、集聚效应:特色小镇加速器的核心功能 |
二、集聚产生的规模效应 |
三、集聚产生的协作效应 |
四、集聚产生的学习效应 |
五、集聚产生的品牌效应 |
第五章 中国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机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乡村振兴的阶段性要点及理论解释 |
一、当前中国乡村衰落主要表现及原因 |
二、乡村振兴的内涵与理论解释 |
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探讨 |
第二节 中国特色小镇推动振兴乡村的功能 |
一、增长极:中国特色小镇推动振兴乡村的核心功能 |
二、中国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的三大支撑功能 |
第三节 中国特色小镇振兴乡村的促进机制 |
一、资源要素集聚机制 |
二、现代发展动力机制 |
三、协调统筹融合机制 |
第四节 简要小结 |
第六章 大唐袜艺小镇:产业集聚转型提升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大唐袜艺小镇的发展演进 |
一、大唐镇基本概况 |
二、大唐袜艺小镇的产业演进过程 |
三、大唐袜艺小镇的空间演进过程 |
第二节 大唐袜业小镇发展效应分析 |
一、特色产业:集聚与集约效应 |
二、乡村振兴:综合带动效应 |
三、本地及周边地区现代化发展:带动效应 |
第三节 简要总结与借鉴 |
一、特色小镇的区位与资源特色 |
二、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培育 |
三、特色小镇的产业与文化融合 |
四、特色小镇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协作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一、中国特色小镇发展与中小企业提升和乡村振兴三者有效互动契合 |
二、中国特色小镇的适宜环境将加速中小企业提升 |
三、中国特色小镇促进乡村振兴的功能机制 |
第二节 剖析特色小镇发展典型案例的启示 |
一、发挥优势,注重服务 |
二、搭建平台,强化融合 |
三、有机契合,互促共进 |
第三节 相关政策建议 |
一、在特色小镇的遴选与培育方面:产业产品特色是第一选择 |
二、在特色小镇的产业培育方面:专业化合作是主要方向 |
三、在特色小镇服务中小企业方面:适宜综合环境是重要考虑 |
四、在特色小镇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制定乡村全面发展规划是重要保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5)美国区域合作中的数字贸易规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数字贸易概念 |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美国数字贸易发展梳理 |
一、繁荣的数字经济 |
二、美国数字贸易概况 |
(一)美国数字贸易发展概况 |
(二)美国数字贸易政策体系 |
第三章 美式数字贸易规则:进展及逻辑 |
一、美国早期数字贸易规则 |
二、美国MEGA-FTA数字贸易规则 |
(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
(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 |
(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 |
三、特朗普时期的数字贸易规则 |
(一)美墨加协定(USMCA) |
(二)美国—日本数字贸易协定(UJDTA) |
(三)在WTO框架下的数字贸易主张 |
四、美国推动数字贸易规则:战略动因与发展趋向 |
(一)美国推动数字贸易规则的战略动因 |
(二)美国推动数字贸易规则的内容实质 |
(三)美国推动数字贸易规则的行为逻辑 |
第四章 对中国的启示 |
一、中国数字贸易概况 |
二、中美数字贸易主张的差别 |
三、对中国参与数字贸易治理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职业负面效应下高校家政专业学生入学意愿解释变量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基础概念界定 |
2.1.1 职业负面效应 |
2.1.2 高校家政专业 |
2.1.3 专业选择 |
2.1.4 解释变量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科尔曼社会资本理论 |
2.2.2 自我决定理论 |
第3章 职业负面效应下高校家政专业学生入学意愿解释变量分析 |
3.1 家政服务职业负面效应的意蕴 |
3.1.1 传统文化作用于家政职业的外导力 |
3.1.2 个体效能感作用于家政职业的内驱力 |
3.2 我国高校家政专业的发展与困境 |
3.3 高校家政专业学生入学意愿解释变量分析 |
3.3.1 背景变量方面 |
3.3.2 环境变量方面 |
3.3.3 个体变量方面 |
第4章 学生对高校家政专业选择意愿的解释变量研究假设 |
4.1 研究样本的定位 |
4.2 研究假设 |
4.2.1 现代家政服务行业的就职条件 |
4.2.2 现代家政服务行业的职业属性 |
4.2.3 个体综合素质因素 |
4.3 模型构建 |
4.3.1 影响学生报考家政专业意愿的多维度对比 |
4.3.2 基于模型问卷调查分析 |
4.4 研究结果讨论 |
4.4.1 研究结果呈现 |
4.4.2 局限性及研究方向展望 |
第5章 提升高校家政专业学生入学意愿的对策建议 |
5.1 基于研究假设的对策及建议 |
5.1.1 优化家政服务行业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
5.1.2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重视员工组织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 |
5.1.3 正确引导家政专业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
5.2 基于问卷调查一般数据分析的对策及建议 |
5.2.1 响应社会需求,扩展高校家政专业生源供给率 |
5.2.2 选择适宜的招生区域,强化高校家政专业宣传与普及工作 |
5.2.3 构建专业师资团队、践行提质扩容政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信用评级研究综述 |
1.2.2 国内信用评级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及难点 |
1.5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2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理论基础与现行方法 |
2.1 信用评级的理论基础 |
2.2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基本方法 |
2.2.1 传统信用评级方法 |
2.2.2 现代信用评级方法 |
2.3 现行的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
2.3.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和信用风险特点 |
2.3.2 现行的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及其问题 |
3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确定 |
3.1.1 定性指标确定 |
3.1.2 定量指标确定 |
3.2 确定指标权重 |
3.2.1 方法选取 |
3.2.2 构造互反判断矩阵 |
3.2.3 计算各层次指标的相对权重 |
3.2.4 确定评价体系组合权重 |
4 优化的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与应用 |
4.1 优化的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
4.2 优化的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应用 |
4.2.1 中业科技定性指标分析 |
4.2.2 现行一般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结果 |
4.2.3 优化的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结果 |
5 结论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认知视角下航天企业战略变革中的内部冲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1.3.1 战略变革研究 |
1.3.2 冲突研究 |
1.3.3 战略变革与冲突关系研究 |
1.3.4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研究 |
1.3.5 对国内外文献的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 |
1.4.1 研究主题与主要研究内容 |
1.4.2 实施方案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框架 |
2.1 概念界定 |
2.1.1 认知与管理认知 |
2.1.2 认知图式与注意力关注 |
2.1.3 意义与意义管理 |
2.1.4 战略变革过程 |
2.1.5 冲突 |
2.2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背景 |
2.3 理论分析框架 |
2.3.1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中的内部冲突形成分析 |
2.3.2 认知视角下的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分析 |
2.3.3 冲突对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的影响分析 |
2.3.4 认知视角下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中的冲突研究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研究 |
3.1 战略变革过程研究的扎根理论方法运用 |
3.2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的文本收集 |
3.3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与影响因素的编码分析 |
3.3.1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次级过程分类 |
3.3.2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及影响因素开放式编码与结果 |
3.3.3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及影响因素主轴编码与结果 |
3.3.4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及影响因素选择性编码与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战略变革过程中的内部冲突形成与影响研究 |
4.1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中内部冲突形成机理分析 |
4.1.1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意义建构与意义给赋中的冲突形成 |
4.1.2 航天企业管理者认知自我强化导致的认知差异形成冲突 |
4.1.3 航天企业管理者认知图式改变的差异导致冲突 |
4.2 冲突影响航天企业战略变革响应机理分析 |
4.2.1 任务认知冲突与过程认知冲突对战略变革响应的影响 |
4.2.2 关系认知冲突对战略变革响应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与内部冲突关系模型构建及数据分析 |
5.1 战略变革变量的设定 |
5.2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过程与内部冲突关系假设及模型构建 |
5.3 操作变量设定 |
5.3.1 战略变革知觉与战略变革响应 |
5.3.2 冲突 |
5.3.3 意义管理 |
5.4 航天企业调查问卷样本数据收集 |
5.5 调查问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5.6 调查问卷数据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5.6.1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5.6.2 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与内部冲突关系模型检验及冲突管理建议 |
6.1 航天企业战略变革与内部冲突关系模型假设检验分析 |
6.1.1 战略变革知觉与战略变革响应关系检验 |
6.1.2 战略变革知觉对冲突的影响检验 |
6.1.3 冲突影响战略变革响应检验 |
6.1.4 冲突对战略变革知觉和战略变革响应的中介检验 |
6.1.5 意义管理对战略变革知觉和战略变革响应影响检验 |
6.2 结果与讨论 |
6.3 对航天企业战略变革中的内部冲突管理建议 |
6.3.1 削减冲突以减少对企业战略变革的负面影响 |
6.3.2 合理利用冲突在战略变革特定环节的正向功能 |
6.3.3 激发管理者的战略变革知觉以减少冲突 |
6.3.4 强化战略变革意义特质性内涵以减少冲突 |
6.3.5 定期评价战略变革以减少冲突 |
6.3.6 全过程管理冲突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权限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用辩证逻辑思维认识新业态 以问题为导向转换发展动能 为高质量发展开辟前进道路——在2018年全国建材行业协会系统秘书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材行业新的发展形成新的业态并更加明确了发展方向,但由于发展转换动能不足,原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
二、建材行业处在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举期,传统产业量的发展到了顶峰期,补短板青黄不接进入攻坚期的三期叠加。 |
三、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思路、转换动能,寻找攻坚各种瓶颈的突破点,促进协会系统工作再提升。 |
四、中国信息内容服务业步履艰难(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 王磊,汪恭礼.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3)
- [2]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问题研究[D]. 原斌. 渤海大学, 2021(02)
- [3]QD国际机场集团战略定位研究[D]. 赵阳. 青岛大学, 2020(02)
- [4]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 ——从中小企业提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角度[D]. 王天宇.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8)
- [5]美国区域合作中的数字贸易规则研究[D]. 孔大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1)
- [6]浙江省服务业标准化能力评价及其协调度分析[J]. 张宝友,何月明,孟丽君,杨玉香. 科技管理研究, 2020(04)
- [7]职业负面效应下高校家政专业学生入学意愿解释变量与对策研究[D]. 刘晓艺.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8]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 申攀.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1)
- [9]认知视角下航天企业战略变革中的内部冲突研究[D]. 李旭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10]用辩证逻辑思维认识新业态 以问题为导向转换发展动能 为高质量发展开辟前进道路——在2018年全国建材行业协会系统秘书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J]. 乔龙德. 石材,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