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的原因及火灾扑救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桑九强[1](2017)在《液化石油气灌装站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社会越发展,市场经济越发达,不确定性因素就越多,风险也就越突出。对风险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普遍的需求。加强风险管理,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可以有效地提升风险管理单位资源的配备能力,同时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安全评价本质上属于风险管理的一种实践方法,国外也称为危险评价或风险评估,它是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对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复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定的评价。液化石油气(LPG)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易燃易爆的特性也给城市安全带来了一定的考验。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发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公司某液化石油气灌装站开展风险评估,通过分析各种不确定性及其对目标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保障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来提高企业从业人员风险意识、保障安全责任履行、夯实安全基础工作、增强安全监督力度、强化隐患治理及责任追究。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液化石油气灌装站在风险评估中存在的几种事故隐患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张晋[2](2017)在《LPG储配站危险区域分析及安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由储存、灌装和装卸设备组成,以储存液化石油气为主要功能,兼具液化石油气灌装作业为辅助功能的专门场所。由于站内储存的LPG易燃易爆的特性,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尤其是储罐区,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了解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区域,对相关危险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技术措施,将为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改造、安全生产和运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
佐永龙[3](2016)在《浅谈液化石油气钢瓶火灾和爆炸特点及处置对策》文中认为当前,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优质的燃料,在我国城镇和农村都得到了广泛使用,其具有节能、清洁、使用方便等优点,又具有易燃、易爆、破坏力强等特点,在使用中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事故的发生,危机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笔者结合近年在基层中队工作中处置液化气钢瓶灾害事故的经验,从液化石油气钢瓶火灾和爆炸的特点和危险点入手,就处置对策和方法建议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吴晋[4](2013)在《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及其灭火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液化石油气民用钢瓶的类型及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的条件和原因,分析总结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的时间及爆炸前的特征,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液化石油气钢瓶火灾,提出具体的灭火战术与技术。
崔京浩[5](2004)在《地下工程·燃气爆炸·生物力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三部分,Ⅰ地下工程,指出开发地下空间的重要性,讨论了地下贮库,地下交通及地下工程的若干典型问题;Ⅱ燃气爆炸,讨论了灾害的严重性、燃爆的机理、燃爆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及燃爆的安全性评估等问题;Ⅲ生物力学,讨论了骨骼与脊柱的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
滕云龙[6](2004)在《回龙埔储配站安全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都把进行危险评价,防止各种灾害事故发生,减少经济损失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危险评价在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开展危险评价是企业安全管理中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预防工业事故的具体体现。实际应用表明,企业通过开展危险评价,可以掌握安全生产状况,明确安全整改目标,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生产和安全的同步发展,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危险评价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预防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通过危险评价,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此次评价的主要内容为:1、安全管理及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评价;2、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3、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本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回龙埔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内危险、危害因素分析,识别燃气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风险,判定其危险性和后果的严重度;对公司安全管理以及主要生产设备、设施进行定性的分析评价,规范公司的安全管理;对公司重大危险源进行定量的评价,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建议,从而提高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降低事故风险。
刘征贵,张劲[7](2003)在《浅论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与火灾扑救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现代液化石油气装置特点,从其理化性质、火灾特点出发详细论述了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对策及发生火灾后的扑救措施。
刘有民[8](2003)在《深圳市燃气集团清水河西站安全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是根据深圳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清水河西站的具体情况,运用多种分析工具,分别对站内物质的危险、危害因素、西站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西站的火灾、爆炸事故后果等三个方面用不同的角度进行安全分析和安全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措施。并且,根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出具体的应急处理预案。 论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对清水河西站的储存的液化石油气进行危险评价。 1、根据清水河西站的实际情况,分三个方面对具体内容进行危险评价: ① 对清水河西站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是确定站内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方式和途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是危险辨识的重要环节,是安全评价的基础。 危险、危害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 化学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 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 生物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 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 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 ② 对清水河西站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价,内容包括 》 对火灾、爆炸事故易发性的评价,采用国家重点课题85—924—01—01《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的研究》中有关“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分类分级评价技术研究”和“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研究”的评价方法。 》 火灾、爆炸事故经济损失评价,采用道(Dow)氏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第7版),该方法用于确定工艺过程中的最大潜在危险性,借此预测导致事故可能的危险程度及停产损失。 ③ 对清水河西站的火灾、爆炸事故后果评价,内容包括: 》 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汽爆炸(BLEVE)一火球对人体的伤害及周围设施的破坏评价 》 蒸汽云雾爆炸对人体的伤害及周围设施的破坏评价 第二部分:根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编制清水河西站的应急处理预案 1、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编制一个现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进行重大事故潜在后果的评估:重庆大学工程硕士论文 3、对潜在事故危险的性质和规模及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可能关系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与场外事故应急预案实施机构进行联系的计划,包括与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系; 4、对存在重大危险设施的危险源内外,报警和通信联络的步骤; 5、任命现场事故的管理者和现场主要管理者,确定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6、确定应急控制中心的地点和组成; 7、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外工人和其他人行为的规定; 8、在存在危险设施的危险源内外,制定事故现场的工人应采取的经济补救措施。特别是包括在突发事故发生的初期采取的紧急措施; 9、包含召集危险源其他部位或非现场的主要人员的到达事故现场的规定; 10、确保事故应急预案所需的人员和应急物资能及时、迅速到达或供应: 编制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目的: 一旦发生事故后控制危险源,避免事故扩大,在可能的情况下予以消除; 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邓银才[9](2002)在《燃气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方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几起典型燃气火灾爆炸案例的分析,提出了该类火灾调查的一般内容、程序及基本方法。
赵秋德[10](2001)在《浅析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的原因及火灾扑救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钢瓶的结构及性能指标 ,论述了钢瓶发生爆炸的条件和原因 ,总结出扑救战术
二、浅析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的原因及火灾扑救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的原因及火灾扑救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液化石油气灌装站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1.2.2 我国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液化气灌装站现状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的 |
1.4.3 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二章 液化石油气灌装站风险辨识 |
2.1 液化气灌装站情况 |
2.1.1 站址及周边环境 |
2.1.2 自然气象条件 |
2.1.3 站内总平面布置 |
2.1.4 主要建(构)筑物 |
2.2 主要设备及设施 |
2.2.1 设备设施 |
2.2.2 液化石油气储罐 |
2.2.3 工艺流程 |
2.2.4 给排水及供电 |
2.3 液化气灌装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2.3.1 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2.3.2 充装、储存过程火灾、爆炸危险因素辨识分析 |
第三章 基于安全检查表法的风险评价 |
3.1 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单元 |
3.1.1 选址部分安全评价 |
3.1.2 总平面布置安全评价 |
小结 |
3.2 工艺及设备单元 |
小结 |
3.3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单元 |
3.3.1 电气安全及采暖通风安全评价 |
3.3.2 消防安全评价 |
小结 |
3.4 安全生产管理单元 |
小结 |
3.5 总结 |
第四章 基于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风险评估方法 |
4.1 辨识依据及辨识过程 |
4.1.1 辨识依据 |
4.1.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
4.2 液化石油气罐装站重大危险源分级 |
4.2.1 分级依据 |
4.2.2 分级结果 |
4.3 总结 |
第五章 基于风险矩阵的风险评估方法 |
5.1 基于风险评估矩阵可行性分析 |
5.2 风险评估矩阵在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的应用 |
5.2.1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
5.2.2 消防系统 |
5.2.3 指标体系构建 |
5.3 总结 |
第六章 其他风险评估分析方法研究 |
6.1 蒸汽云爆炸伤害模型 |
6.2 事件树分析法 |
6.3 事故树分析法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安全管理的安全对策措施 |
7.2 安全技术的对策措施 |
7.3 总结 |
参考文献 |
(2)LPG储配站危险区域分析及安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LPG来源特性及危险性分析 |
2.1 液化石油气的来源、组成及特性 |
2.2 LPG危险性分析 |
2.2.1 LPG爆炸及火灾危险性分析 |
2.2.2 LPG引起窒息麻醉中毒危险性分析 |
2.2.3 LPG低温灼伤(冻伤) |
2.2.4 LPG冷冻结构破坏和事故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LPG储配站危险区域与影响后果分析 |
3.1 储配站任务与功能 |
3.1.1 LPG储配站主要设备设施 |
3.1.2 LPG储配站的主要功能 |
3.1.3 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送气下乡”工程 |
3.1.4 LPG储配站的设置 |
3.1.5 供气量确定 |
3.2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危险性 |
3.3 储罐区泄漏扩散危险区域及影响后果 |
3.3.1 扩散模拟 |
3.3.2 储罐区泄漏量计算 |
3.3.3 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模型 |
3.3.4 蒸气云爆炸模型 |
3.3.5 储罐区危险区域与影响后果综述 |
3.4 灌装生产区风险及后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LPG储配站风险评价 |
4.1 定性、定量安全评价 |
4.1.1 总平面布置评价 |
4.1.2 事故树分析评价 |
4.2 定量分析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安全技术措施 |
5.1 控制点火源 |
5.2 液化石油气防泄漏安全技术措施 |
5.3 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
5.3.1 管道电伴热(保温)系统 |
5.3.2 法兰堵漏技术 |
5.3.3 阀门堵漏技术 |
5.3.4 法兰铜条镶嵌快速堵漏法 |
5.3.5 储罐注水系统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及其灭火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液化石油气钢瓶型号规格和设计参数 |
1.1 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型号规格及结构形式 |
1.2 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设计参数 |
2 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的条件和原因 |
2.1 超量灌装液化石油气 |
2.2 液化石油气钢瓶卧于地面自身燃烧 |
3 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的时间及爆炸前的特征 |
4 关于液化石油气钢瓶能否发生爆炸的理论分析 |
5 液化石油气钢瓶火灾的扑救战术 |
5.1 火情侦察 |
5.2 扑救措施 |
5.2.1 扑救倒卧于地面, 减压阀朝向地面燃烧的钢瓶火灾 |
5.2.2 在建筑物火灾中, 建筑内物品和液化石油气钢瓶同时燃烧的火灾 |
5.2.3 扑救建筑物燃烧对液化石油气钢瓶构成威胁的火灾 |
(6)回龙埔储配站安全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概述 |
1.1 引言 |
1.2 公司简介 |
1.3 本论文所研究的主要目标 |
2 评价方法 |
2.1 安全评价 |
2.2 全评价方法简介 |
2.3 评价方法的确认 |
3 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
3.1 危险辩识主要内容 |
3.1.1 危险辩识主要内容介绍 |
3.1.2 危险辩识方法 |
3.2 液化石油气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
3.2.1 液化石油气物理化学特性 |
3.2.2 液化石油气危险特性分析 |
3.2.3 液化石油气事故原因分类及分析 |
3.2.4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
4 安全管理和主要设备、设施评价 |
4.1 评价原则 |
4.2 评价目的 |
4.3 系统的划分 |
4.4 安全等级划分 |
4.5 综合安全管理评价检查表及结果统计 |
4.5.1 综合安全管理评价检查结果汇总表 |
4.5.2 综合安全评价结果 |
5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
5.1 作业危险性评价方法 |
5.1.1 评价步骤 |
5.1.2 赋分标准 |
5.1.3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
5.1.4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
5.1.5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
5.2 回龙埔气库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
5.2.1 回龙埔气库作业活动的划分 |
5.2.2 回龙埔气库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
6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易发性评价 |
6.1 评价方法简介 |
6.1.1 评价单元的划分 |
6.1.2 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
6.1.3 评价的数学模型 |
6.2 回龙埔气库火灾、爆炸事故易发性评价 |
6.2.1 罐区事故易发性评价 |
6.2.2 其它工艺单元的事故易发性 |
6.2.3 结论 |
7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事故经济损失评价 |
7.1 评价方法介绍 |
7.1.1 评价程度 |
7.1.2 评价单元的确定 |
7.2 回龙埔气库火灾、爆炸事故经济损失评价 |
7.2.1 单元的划分 |
7.2.2 物质系数的确定 |
7.2.3 确定一般工艺危险系数 |
7.2.4 确定特殊工艺危险性系数(F2) |
7.2.5 计算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
7.2.6 计算火灾、爆炸指数F&EI |
7.2.7 确定单元危害系数DF |
7.2.8 确定暴露半径 |
7.2.9 计算暴露区域的财产价值 |
7.2.10 计算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基本MPPD) |
7.2.11 确定安全措施补偿 |
7.2.12 计算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实际MPPD) |
7.2.13 确定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MPDO) |
7.2.14 停产损失(BI) |
7.3 结论 |
8 火灾、爆炸事故后果评价 |
8.1 火灾、爆炸事故后果评价的方法 |
8.1.1 评价内容 |
8.1.2 评价方法 |
8.2 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爆炸(BLEVE)、蒸气云雾爆炸对人体的伤害及周围设施的破坏评价 |
8.3 重大危险源及爆炸危险场所划定 |
9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9.1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概述 |
9.1.1 定义与目的 |
9.1.2 要求与依据 |
9.1.3 方法与步骤 |
9.1.4 预案主要的组成和内容 |
9.1.5 应急救援预案的演习 |
9.2 回龙埔气库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10 安全措施建议 |
10.1 安全措施建议 |
10.1.1 应重点管理的部位和危险点 |
10.1.2 措施建议 |
10.2 关于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SHMS)的建议 |
11 结论 |
11.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11.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深圳市燃气集团清水河西站安全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概述 |
1.1 引言 |
1.2 评价标准与方法 |
1.2.1 评价标准 |
1.2.2 评价方法 |
2 清水河西站概况 |
2.1 清水河西站概况 |
2.1.1 主要生产工艺过程 |
2.1.2 清水河西站平面布置 |
2.2 自然条件 |
2.2.1 地理位置 |
2.2.2 气象条件 |
3 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
3.1 液化石油气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
3.1.1 液化石油气的物理化学特性 |
3.1.2 液化石油气危险特性分析 |
3.1.3 液化石油气事故案例分析 |
3.2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
4 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 |
4.1 火灾、爆炸事故易发性评价(B11) |
4.1.1 评价方法 |
4.2 火灾、爆炸事故经济损失评价 |
4.2.1 评价方法 |
4.2.2 清水河西站火灾、爆炸事故经济损失评价 |
4.2.3 结论 |
5 火灾、爆炸事故后果评价 |
5.1 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
5.1.1 评价内容 |
5.1.2 评价方法 |
5.2 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爆炸(BLEVE)、蒸气云雾爆炸对人体的伤害及周围设施的破坏评价 |
5.2.1 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爆炸(BLEVE)一火球对人体的伤害及周围设施的破坏评价 |
5.2.2 蒸气云雾爆炸(UVCE)对人体的伤害及周围设施的破坏评价 |
5.3 重大危险源及爆炸危险场所划定 |
6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6.1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概述 |
6.1.1 定义与目的 |
6.1.2 要求与依据 |
6.1.3 方法与步骤 |
6.1.4 预案主要的组成和内容 |
6.1.5 应急救援预案的演习 |
6.2 清水河西站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7 安全措施建议 |
7.1 安全措施建议 |
7.1.1 应重点管理的部位和危险点 |
7.1.2 措施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浅析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的原因及火灾扑救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
2 钢瓶的型式与参数 |
3 液化石油气钢瓶的主要设计性能 |
4 钢瓶发生爆炸的条件和原因 |
5 钢瓶发生爆炸的时间及爆炸前的特征 |
6 扑救战术 |
6.1 泄漏处置措施 |
6.2 着火或爆炸扑救措施 |
四、浅析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的原因及火灾扑救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液化石油气灌装站风险评估研究[D]. 桑九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2]LPG储配站危险区域分析及安全技术研究[D]. 张晋. 北京建筑大学, 2017(06)
- [3]浅谈液化石油气钢瓶火灾和爆炸特点及处置对策[A]. 佐永龙. 2016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2016
- [4]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及其灭火技术探讨[J]. 吴晋.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11)
- [5]地下工程·燃气爆炸·生物力学[A]. 崔京浩. 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 2004
- [6]回龙埔储配站安全评价的研究[D]. 滕云龙. 重庆大学, 2004(01)
- [7]浅论液化石油气泄漏处置与火灾扑救措施[A]. 刘征贵,张劲. 2003年湖北省灭火救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
- [8]深圳市燃气集团清水河西站安全评价的研究[D]. 刘有民. 重庆大学, 2003(03)
- [9]燃气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方法分析[A]. 邓银才. 2002年湖北省火灾事故调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
- [10]浅析液化石油气钢瓶发生爆炸的原因及火灾扑救技术[J]. 赵秋德. 辽宁化工, 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