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析图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之其[1](2021)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 ——基于近三年(2018-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试要求的探讨》文中提出
郭梦琦[2](2021)在《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文中认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时空观念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也是中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感受史事发展进程和演变的基础。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要素,时空观念素养的落实成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任务之一。作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高考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更是占有重要的分量和地位。本文对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历史试题如何考查时空观念素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探寻高考命题的特点,并进一步为中学历史教学培养时空观念素养提出建议。本文首先结合新版《课程标准》中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对时空观念素养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时空观念素养的六个考查指标,分别为“历史时空坐标的定位”“历史时空内涵的理解”“历史时空脉络的梳理”“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历史时空的纵横对比”以及“历史时空的综合论述”。再结合2017至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每一类指标具体如何考查时空观念素养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多维度考查时空观念素养、注重对时空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大历史观”以及呈现多样化情境这四个特点。此外,从2020年首次实行新高考的山东卷中,可以发现高考命题的新变化在于更加注重对时空工具的使用,并且加大了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难度,这种变化也代表了今后高考历史命题新动向。最后,笔者基于试题特点和考查新动向的分析,从试题反观教学,进一步提出了培养时空观念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教学和备考有所帮助。
樊雪菲[3](2020)在《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正式确立了史料实证素养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素养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地位非常重要,是诸素养达成的必要途径。落实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教育目标,课堂教学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但是,目前一线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问题急需解决。文章在整理学界现状后对史料、史料实证素养的含义进行诠释,以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分析了常见史料类型,论述了培养高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性。继而,根据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和高中历史学科特点编写了调查问卷,通过对安徽省桐城市A中学的高中历史教师和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现状,对高中历史课堂上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参考一线教师的教学案例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关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最后,根据文章的研究所得,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中《辛亥革命》一课为例,撰写出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韩月[5](2020)在《高中历史答题规范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在高考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这门学科作为高考文科综合的一部分,其考试内容日渐专业化、学术化、规范化。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通过学生的试卷反映出来,越是考查综合能力类的题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要求就越高。因此,考试内容的规范化要求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在高中历史的答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规范答题的问题,规范学生历史答题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具有推动作用。高中生,特别是高二、高三的学生,对历史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不论是答题思路还是书面表达,都会出现不规范的现象,从而影响历史卷子的最终得分。因此,只有合理规范学生的答题方式,才是减少学生在答题中失分的关键。规范学生答题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对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十分重要。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当今高中生历史答题现状,利用实习机会将理论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获取新乡市区及周边县镇的三所中学有关学生答题规范方面的真实数据资料,探讨高中生答题时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将不规范问题总结概括为审题不规范、答题过程不规范、反思不规范三个方面,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有关历史答题研究之处。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教师明确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体现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历史知识薄弱、能力不足等现象。历史题的难度日渐增强,教师也面临“教”与“考”两难的矛盾困境。针对高中生历史答题规范的问题及原因,先以学生、教师为切入点,以期为提高高中生历史答题规范能力提供一些形成性对策,后结合不同题型的历史题目分类,提出高中生答题时具体的结果性对策。首先,学生应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提高对答题规范的重视程度等;然后,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引导示范作用,强化学生的答题规范训练。最后,为进一步推动高中生将规范答题落实到实践中,参考高考历史评分细则以及相关方面理论研究,总结出一套历史答题规范。
杨媛媛[6](2020)在《“留白”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活动越发丰富,然而快节奏、高容量的课堂也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应接不暇。由此历史教学界愈加意识到课堂“留白”的重要性。课堂“留白”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中留下一定的时间供学生思考消化,留下适当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及自主思考。在初中历史课堂运用“留白”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满堂灌”教学的弊端,生成高效科学的历史课堂,但“留白”不是简单随意地留白,所有“留白”的运用都有其内在深义、道理所在,错误的“留白”反而会事倍功半,探究如何让历史课堂“留白”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留白”理念最早可从我国哲学思想中窥寻一二,而后在绘画领域中得到应用,慢慢扩大其影响范围,特别在艺术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事实上,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因此“留白”渐渐被运用至教学领域。历史课堂“留白”主要指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设计,给学生留下合理的思考时间与适度的探究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留白”可以增强师生交流,促进“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调控课堂节奏,构建动态化课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初中历史课堂“留白”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对于历史课堂“留白”的认知情况、历史课堂“留白”的时机及时间、课堂“留白”的方式、课堂“留白”的目的。调查发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留白”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归纳为时间不合理、时机不恰当、方式较单一、层次普遍较低。联系实际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总体有以下几点原因:课时安排的限制、教师教学经验的影响、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等。所有历史课堂“留白”的运用都应遵守一定的基本原则,从“留白”的深层含蕴与规律中,本文总结出以下原则:给“留白”留时间、给“留白”留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实际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即历史教师在“留白”时要合理分配“留白”时间,把握最佳的“留白”时机,把控“留白”的程度,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争取获得最佳的“留白”效果。
张春柳[7](2020)在《高考试题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2017-2019年全国卷为例》文中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话题成为近年来历史教育学界讨论的热点,对其内涵、价值及培养策略的探索和研究一直备受学界关注。高考作为评价中学教学成果、选拔国家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方式,其试题体现了中学教学的努力方向及所应达到的人才培养标准。在此背景下,以高考为切入点,进一步把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标准,对于探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优化中学历史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具有重大意义。第一部分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过程、课标要求、内涵与价值、水平划分等方面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其中重点探讨了历史学科五大素养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要求及对优化教学策略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统计并整理了近三年全国卷共计9套试卷对五大核心素养的考查状况,从中总结了高考试题对各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趋势,即从整体来看,高考题对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建构大的历史框架,也要充实小的历史细节,这样的历史教学才能呈现有血有肉的历史全貌,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第三部分以近三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新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具体教学内容为例从课内教学、课内外结合教学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探索出了解答历史开放性试题的“黄金三步”具体实施路径,进一步提出普遍适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师教学“五步走”策略,此外还从教学互动的角度进行了策略探究。在课内外结合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方面,将教学内容与延安市红色乡土资源相结合,提出要拓展和延伸教材内容、合理利用乡土教学资源的教学策略。在完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体系方面,除了提出教师评价的策略外,还制定了用于学生自评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自评量表》,以期探索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更优培养策略,为高效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完成“立德树人”任务提供可行路径。
魏培锋[8](2020)在《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历史论证题是向被试提供相关历史材料,要求被试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阐述其历史原因、历史现象或史学价值;或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支持、反对某种观点或对该观点进行再认识;或以所给材料中的某些信息、逻辑、观点为依据进行论证的主观开放性试题。它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的重要题型,展示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对高考历史论证题进行探析,顺应了考试改革下着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本理念,对于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高考全国卷中的历史论证题进行整理,梳理了1978年恢复高考后历史论证题的发展历程,并对2010年以来全国卷中历史论证题考查目标的设计方式、材料的表现形式、设问的角度、评分标准的对象进行分类整理,对其命题特点进行总结,为研究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包含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价值与反思。通过对归纳推理法、演绎推理法和史论结合法的具体应用为学生提出论题和进行论证提供方法上的指导。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重点指出学生在答题时的典型失误并进行原因分析,对历史论证题的有效实施进行反思。第三部分重点讲述了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教学启示。从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提高教师素养三个方面提供具体指导,在教学设计方面,重点阐述了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引领、开展基于史料研习教学活动的方法,在作业设计方面,详细介绍了指向论证规范的限制性小论文、指向论证能力的开放性小论文、指向独立思考能力的自拟论题类小论文的设计方法,在提高教师素养方面则在理论素养、试题命制和试题教学上提供具体指导。
赵紫艳[9](2020)在《初中历史教科书“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与人教版为例》文中提出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是传授历史知识的主要依据。历史教科书中包含的知识和素材是历史观教育的载体和媒介,同时,历史教科书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部编版教科书的推行,一线教师在使用这版教科书的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具体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对部编版历史教科书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升,对部编版教科书的变化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习惯性沿用旧有的教学方式,这使得新一轮教育改革思想难以贯彻和落实,也未能发挥部编版教科书应有的作用。为此就需要深入发掘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新需求变化,并据此加大对教科书的研究,从而彰显部编版教科书的可取之处。有鉴于此,本文以两版教科书“近代化的探索”专题为例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通过分析广大师生对部编版教科书的使用反馈,进而体现部编版教科书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为教师和学生提出部编版教科书的使用建议。文章除绪论和结语外,共有四个部分。首先,本文从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比较入手,分析了课程标准的变化所体现的历史课程改革思路的变迁。其次,以新课标为指导,对两版教科书中“近代化的探索”专题进行了整体的比较,通过对该专题整体框架、课文正文系统及课文辅助系统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部编版教科书呈现出知识结构完整,凸显时空观念,材料选择丰富,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学科素养的重要特色。同时,本文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考察部编版教科书在实践中的反馈。通过访谈,教师对部编版教科书的编排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充分肯定这版教科书的编排优势。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部编版教科书的认同度也比较高,部编版教科书基本满足了他们的学习要求。最后,提出部编版教科书的使用建议。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时序意识。同时,教师要深入把握课程线索,整合课程内容和课时,优化课程教学。对两版教科书有效衔接,优化部编版教科书知识体系,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挖掘历史教学资源价值,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学生而言,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感知教科书学习素材,并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和总结。教科书比较研究,既有利于教师充分整合不同版本教科书内容,又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不断完善教科书编写。希望通过此研究,为初中历史教学贡献绵薄之力。
赵莉蓉[10](2020)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材料研读”栏目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1年,教育部在时代变化发展的背景下颁布了初中《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组织专家编写了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该教科书课文系统日趋完善,课文辅助系统的内容和形式也变得丰富起来。其中“材料研读”栏目,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对于贯彻新课程理念具有重要作用。“材料研读”栏目在教科书中的分布范围较广,较其它课文辅助栏目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出史料来源具有丰富性、问题设置具有思考性、材料内容体现时代性的特点。该栏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课文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素材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史料。随着材料题在中考历史考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教科书中的“材料研读”栏目成为训练学生分析材料的重要的平台,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该栏目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统计,笔者发现该栏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部分史料较难;教师在课堂中没有有效利用该栏目;学生对该栏目关注较少的问题。基于以上的认识,从栏目本身、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三方面提出使用建议:针对栏目自身,增加栏目运用指南,让师生充分理解该栏目设置的意图,从而重视该栏目。在选用史料方面,运用多则史料,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在教师教学方面,教师加强对该栏目的指导,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挖掘该栏目的价值,发挥该栏目的功能;在学生学习方面,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利用八年级上册《太平天国运功》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材料研读”栏目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流程中具体阐述教师如何创设性地运用该栏目,发挥该栏目的价值。
二、简析图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析图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依据和考查维度 |
第一节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依据 |
一 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目标 |
二 时空观念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
第二节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维度 |
一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点” |
二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线” |
三 历史时空观念中的“面” |
第二章 2017至2020 年全国卷(历史)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 |
第一节 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整体概况 |
一 试卷结构 |
二 考查比重 |
第二节 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的试题分析 |
一 考查指标统计 |
二 试题分析 |
第三章 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特点及考查新变化 |
第一节 考查特点 |
一 多维度考查时空观念素养 |
二 注重对时空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 |
三 体现“大历史观” |
四 呈现多样化情境 |
第二节 新高考历史卷的新变化 |
一 试卷结构 |
二 考查形式 |
三 考查难度 |
第四章 培养时空观念素养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研读课标和教材,重视历史时空观念 |
一 依据《课程标准》,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
二 合理利用教科书,切实做到“用教材教” |
第二节 丰富教学手段,善用历史时空工具 |
一 历史地图 |
二 历史年表 |
三 时间轴 |
第三节 依托课堂教学,建构历史时空思维 |
一 创设时空情境,重现历史现场 |
二 设计与时空观念结合的问题链 |
第四节 注重时空观念与其他素养的内在联系 |
一 唯物史观与时空观念 |
二 史料实证与时空观念 |
三 历史解释与时空观念 |
四 家国情怀与时空观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史料实证素养的概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二、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
第三章 高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现状 |
一、高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
二、高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四章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 |
一、不断提高历史教师自身修养 |
二、构建互动活跃的历史课堂 |
三、选择合适的史料 |
四、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史料类型、真伪和价值进行判别 |
五、培养学生历史批判和质疑的意识 |
第五章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案例 |
一、课标要求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材分析 |
四、教学目标 |
五、教学重难点 |
六、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高中历史答题规范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答题规范的相关研究 |
(二)历史答题规范的相关研究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中历史答题规范的相关概述 |
一、相关概念的阐述 |
(一)答题规范 |
(二)答题技巧 |
(三)历史答题规范 |
二、有关历史答题规范的相关依据 |
第二章 高中历史答题规范问题的调查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对象 |
(一)访谈对象 |
(二)问卷调查对象 |
四、研究过程 |
(一)研究的设计 |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五、高中历史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
(一)审题不规范的表现 |
(二)答题过程不规范的表现 |
(三)反思不规范的表现 |
六、高中历史答题不规范的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
(一)学生因素 |
(二)历史题因素 |
(三)教师因素 |
第三章 解决高中历史答题不规范的对策 |
一、解决高中历史答题不规范的形成性对策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二、解决高中历史答题不规范的结果性对策 |
(一)审题规范 |
(二)答题过程规范 |
(三)反思规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 |
致谢 |
(6)“留白”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留白”概述 |
第一节 “留白”的含义 |
一、“留白” |
二、历史课堂“留白” |
第二节 历史课堂“留白”的意义 |
一、增强师生交流,促进“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
三、调控课堂节奏,构建动态化课堂 |
第二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留白”的现状及原因 |
第一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留白”的调查概况 |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
二、调查内容 |
第二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留白”的调查结果 |
一、对历史教学“留白”的认知情况 |
二、历史教学“留白”的现状分析 |
第三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留白”的局限性及原因 |
一、局限性 |
二、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留白”的原则与策略 |
第一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留白”的原则 |
一、给“留白”留时间 |
二、给“留白”留空间 |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二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留白”的策略 |
一、合理分配“留白”时间 |
二、把握最佳“留白”时机 |
三、把控“留白”的程度 |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留白”的运用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致谢 |
(7)高考试题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2017-2019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内涵 |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
(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及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导意义 |
二、2017-2019年全国卷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分析 |
(一)对唯物史观素养的考查情况分析 |
(二)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情况分析 |
(三)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情况分析 |
(四)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情况分析 |
(五)对家国情怀素养的考查情况分析 |
三、基于高考题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查情况的教学对策思考 |
(一)课堂教学中加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
(二)课内外结合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
(三)完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评价体系的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一)与试题分析有关的成果 |
(二)与试题的教学影响有关的成果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试题设计与命题特点 |
一、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发展历程 |
(一)1978年—1988年的问答题 |
(二)1989年—2009年的材料式问答题 |
(三)2010年以来的材料式论证题 |
二、历史论证题的设计方式 |
(一)考查目标与内容的设计 |
(二)试题情境的设计 |
(三)设问的设计 |
(四)评分标准的设计 |
三、历史论证题的命题特点 |
(一)知识考查:时代性与史学研究成果的结合 |
(二)能力考查:以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核心 |
(三)试题情境:重视新情境的创设 |
(四)试题设问:体现选拔性的考试要求 |
第二章 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价值与反思 |
一、论证题体现了历史思维的基本特征 |
(一)论题的提出与归纳推理方法的运用 |
(二)论证的过程与演绎推理方法的运用 |
(三)论证的方法与史论结合方法的运用 |
二、典型失误所反映的历史学习问题 |
(一)考生在论证题上的表现 |
(二)考生答题的典型失误 |
(三)答题失误的原因分析 |
三、高考历史论证题有效实施的反思 |
(一)学生对论证题的基本看法 |
(二)教师对论证题的基本认识 |
(三)对改卷现状的认识和反思 |
第三章 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教学启示 |
一、指向学生论证与探讨历史问题素养的教学设计 |
(一)关注历史情境的创设 |
(二)以问题为引领 |
(三)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 |
二、指向学生历史论证能力的作业设计 |
(一)指向论证规范的限制性小论文 |
(二)指向论证能力的开放性小论文 |
(三)指向独立思考能力的自拟论题类小论文 |
三、指向历史论证与探讨问题的教师素养的提高 |
(一)与历史论证能力有关的理论素养的提高 |
(二)与历史论证能力有关的试题编制的训练 |
(三)与历史论证能力有关的试题教学能力的发展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初中历史教科书“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与人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2 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比较 |
2.1 两版课标整体对比分析 |
2.2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两版课标内容比较分析 |
3 部编版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近代化的探索”专题编写的整体比较 |
3.1 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 |
3.2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整体框架比较 |
3.2.1 单元位置比较 |
3.2.2 单元标题比较 |
3.2.3 课时标题比较 |
3.2.4 单元导语比较 |
3.3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教科书课文正文系统比较 |
3.3.1 课文子目的比较 |
3.3.2 编写内容的比较 |
3.3.3 小结 |
3.4 “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比较 |
3.4.1 课前导言比较 |
3.4.2 课文旁设比较 |
3.4.3 课文后设比较 |
3.4.4 课文图表比较 |
3.5 部编版教科书的编写特色 |
3.5.1 知识结构完整,课程编排脉络连贯 |
3.5.2 凸显时空观念,时序性增强 |
3.5.3 材料选择丰富,趣味性增强 |
3.5.4 精选课程内容,科学性增强 |
3.5.5 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凸显与高中课程的衔接 |
3.6 小结 |
4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实践中的反馈 |
4.1 教师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反馈 |
4.2 学生对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学习反馈 |
4.3 期末试卷分析反馈 |
5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建议 |
5.1 教师教学建议 |
5.1.1 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时序意识 |
5.1.2 全面把握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和课时 |
5.1.3 有效衔接两版教科书,优化部编版教科书知识体系 |
5.1.4 采用合理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习能动性 |
5.1.5 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丰富课堂教学 |
5.2 学生学习建议 |
5.2.1 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5.2.2 充分感知教科书中的学习素材 |
5.2.3 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和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10)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材料研读”栏目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概念界定 |
1.3.1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 |
1.3.2 课文辅助系统 |
1.3.3 “材料研读”栏目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材料研读”栏目基本要义 |
2.1 “材料研读”栏目的特点 |
2.1.1 史料来源具有丰富性 |
2.1.2 问题设置具有思考性 |
2.1.3 材料内容体现时代性 |
2.2 “材料研读”栏目的分类 |
2.2.1 按材料内容分类 |
2.2.2 按表现形式分类 |
2.2.3 按提问方式分类 |
2.3 “材料研读”栏目的地位以及与其它辅助栏目的关系 |
2.3.1 “材料研读”栏目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分布及其地位 |
2.3.2 “材料研读”栏目与教科书中其它辅助栏目的关系 |
3 “材料研读”栏目的作用与在教学中的运用 |
3.1 “材料研读”的作用 |
3.1.1 解决本课教学重难点问题 |
3.1.2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3.1.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3.1.4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
3.1.5 培养学生适应考试的能力 |
3.2 “材料研读”栏目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3.2.1 在新课导入中的运用 |
3.2.2 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
3.2.3 在课堂小结中的运用 |
4 “材料研读”栏目运用现状分析 |
4.1 问卷编制说明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问卷设计 |
4.2 调查结果分析 |
4.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3 “材料研读”栏目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3.1 栏目自身问题 |
4.3.2 教师教学方面 |
4.3.3 学生学习方面 |
5 “材料研读”栏目运用原则和建议 |
5.1 “材料研读”栏目运用原则 |
5.1.1 科学性原则 |
5.1.2 互补性原则 |
5.1.3 材料和观点统一的原则 |
5.2 “材料研读”栏目运用建议 |
5.2.1 栏目编写方面 |
5.2.2 教师教学方面 |
5.2.3 学生学习方面 |
6 “材料研读”栏目教学设计案例 |
6.1 教学案例一:《太平天国运动》 |
6.2 教学案例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材料研读”栏目运用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材料研读”栏目运用现状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简析图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 ——基于近三年(2018-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试要求的探讨[D]. 周之其.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研究(2017-2020)[D]. 郭梦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与实践[D]. 樊雪菲.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2)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高中历史答题规范的现状调查研究[D]. 韩月. 河南大学, 2020(02)
- [6]“留白”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研究[D]. 杨媛媛. 扬州大学, 2020(05)
- [7]高考试题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2017-2019年全国卷为例[D]. 张春柳. 延安大学, 2020(12)
- [8]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探析[D]. 魏培锋.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初中历史教科书“近代化的探索”专题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与人教版为例[D]. 赵紫艳.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材料研读”栏目运用研究[D]. 赵莉蓉.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