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论文文献综述)
王楠[1](2021)在《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人文阐释》文中提出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是在对欧洲其他国家音乐的引进与吸收过程中与本民族音乐相融合,自成一派发展起来的音乐。本文以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为研究对象,阐述其音乐风格特征、民族意识及人文个性,分析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人文情怀,强调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独特性价值与意义。
龚珏[2](2021)在《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民族性研究》文中认为
郝晴[3](2021)在《论格林卡歌剧的民族性》文中提出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是19世纪初期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他成功地将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结合,在不同的音乐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他的音乐多取材于民间爱国英雄传说与神话故事,坚持对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创新,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以格林卡歌剧的民族性为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时代背景,从格林卡的人物背景出发,具体分析格林卡民族性的生成、《伊万·苏萨宁》与《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民族性以及世界歌剧民族化的影响与启发,围绕上述问题,对格林卡歌剧民族化的研究开展了如下研究:第一章对格林卡及其生活的时代特征进行简要的概述,整理格林卡在学习时期、创作时期、晚年时期等不同时期创作风格的不同特点,简单概括了格林卡在西方学习作曲技法的历程及其民族歌剧创作的特点与历史意义,为后续格林卡歌剧民族性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从民间音乐的影响、创作题材、配器织体、文化交融四个方面分析格林卡歌剧民族性的生成,探究格林卡在民间音乐的影响下对音乐民族性的认识与运用,在素材方面坚持民族题材并融合东方元素,在配器织体方面将传统歌剧配器与民族乐器巧妙结合,最终完成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与吸收,推进了民族化与世界化的互动,揭开了俄罗斯民族歌剧发展的序幕。第三章结合格林卡的两部歌剧作品《伊万·苏萨宁》与《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从歌剧题材与歌剧唱段中的民族元素出发,分析格林卡歌剧题材的选择对民族歌剧发展的意义,同时开展了对格林卡在歌剧唱段中所运用的宣叙调、咏叹调与合唱中旋律音调、调式调性、曲式结构、配器织体的研究,从其作品角度论证格林卡对民族歌剧发展的贡献。第四章从对俄罗斯、西方与中国三个角度阐述了格林卡歌剧对世界音乐的贡献与借鉴意义,格林卡坚持以俄罗斯传统音乐为核心,取材于民间音乐素材,展现民族特有的文化与精神是我国发展传统音乐道路上值得借鉴的典范,我们应当明确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道路,使传统音乐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创作新时代的民族音乐。
刘钧[4](2021)在《个体灵魂的时代印记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俄罗斯的肖像艺术在世界画坛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尤其是到19世纪下半叶更是达到了顶峰阶段。在这一时期俄罗斯民族肖像画派逐渐形成,不仅出现了像克拉姆斯柯依、列宾、苏里科夫和谢洛夫等耳熟能详的肖像画大师,还有一大批优秀的肖像画家也创作出十分精彩的作品,正是当时所有艺术家的合力作用之下,才创造出俄罗斯肖像画领域的辉煌成就。这种艺术现象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社会进程的必然结果。本文把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艺术的发展与时代进程相结合,从艺术发展规律、文艺思潮和社会背景的深层次角度来解读肖像绘画,并且从被描绘对象的社会身份和阶层属性分别进行研究,主要分为公众知识分子阶层和平民阶层。他们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角。首先,在俄罗斯肖像艺术传统当中有着英雄人物情结,对为民族历史作出伟大贡献的人群极为崇拜。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社会最为耀眼的群体当属公众知识分子阶层,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文艺作品作为武器,改变了陈旧的观念,推动了社会变革,为时代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当成批量的描绘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肖像作品出现时,正是艺术家顺应了时代的呼唤。这种艺术现象在世界肖像画领域也极为少见,也成为了俄罗斯肖像艺术的独特标志。其次,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农奴制改革的推进,俄罗斯平民阶层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底层的劳动人民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俄罗斯肖像艺术家群体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变化,在创作中开始大量出现描绘农民工人的肖像作品,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历史帷幕的拉开。最后,在这一时期的俄罗斯肖像艺术家为自己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这些作品既是个体灵魂的自我审视,也是时代意志的精神投射,充满了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俄罗斯的肖像艺术对近现代中国肖像绘画发展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其产生环境和发展脉络与中国肖像艺术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的深入研究,希望找到其演化发展之规律,为中国肖像艺术的繁荣发展带来一定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孙超[5](2021)在《格林卡《夜莺》钢琴变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文中认为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Mikhail Glinka,1804年6月1日-1857年2月15日)。19世纪俄罗斯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者,将民族音乐登上世界舞台的领路人,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创作了歌剧、管弦乐、室内乐、钢琴等体裁的音乐作品。通过留学经历创作的《夜莺》钢琴变奏曲具有民族特色,节奏编排严谨,曲调优美流畅,音乐感染力十足,所以被钢琴演奏者们进行广泛演绎,对其钢琴作品流传开来。本文以钢琴变奏曲《夜莺》作为主题进行演奏分析。通过收集描述作者的书籍期刊对作者及音乐创作背景掌握一定了解,查阅文献、观看相关作品音乐会对其曲谱进行分析,本文分三部分对作品进行介绍。第一个部分通过对格林卡和作品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使其对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个部分通过曲式结构和节奏织体等方面对曲谱进行简单分析,了解到变奏曲的调性、节奏多以音阶、分解和弦和连音为主要形式,旋律优美却不缺乏活泼的点缀;第三部分是对演奏技巧进行分析,通过演奏难点和踏板的运用进行研究,对作品的重点进行充分的阐释。将演奏技巧进行大量的练习攻克难点,以达到作品情感上的解读,更贴近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想要表达的情感。
李妍[6](2020)在《俄罗斯钢琴二重奏的创作历程分析》文中认为俄罗斯钢琴二重奏创作是在西欧传统流派影响下形成的,其以民族音乐为素材,极力表达自身民族内涵。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钢琴二重奏的创作集中在改编序曲、歌剧选段和交响曲方面,舞曲、民歌、复调、奏鸣曲类的作品也逐渐进入作曲家们的创作视野。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创作的钢琴二重奏在表达手法上严格精确,简单朴实,旋律自然率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拉赫玛尼诺夫则运用完善的创作技法、音乐形象、戏剧性和深刻乐思,将俄罗斯民间音乐在钢琴二重奏创作中发挥到极致,完成了《六首钢琴小品》(Op.11)、《意大利波尔卡》等经典作品,为钢琴二重奏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胡月[7](2020)在《浅析格林卡钢琴曲《夜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格林卡是"俄罗斯古典音乐之父",他将创作风格进行革新,融入了鲜明的俄罗斯音乐风格,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体现出了民间曲调真切以及淳朴的气质,其中《夜莺》就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夜莺》是格林卡在1833年改编的一首变奏曲,格林卡采用变奏的手法进行引用,期间由引子、四个变奏与尾声组成,音乐色彩极为丰富,旋律线条悠扬浪漫,场景变化较多。
赵蕴[8](2020)在《柴可夫斯基音乐之民族特征与国际化倾向 ——从两部室内乐作品谈起》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了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民族特征与国际化倾向,对此一直存在不尽相同的观点。分析《D大调弦乐四重奏》与《a小调钢琴三重奏》两部室内乐作品是切入点,亦涉及作曲家其他一些名作;又从历史发展中析出俄罗斯民族粗犷而又细腻、阳刚却不乏阴柔的性格特征及其来源;进而通过从创作观念、意图、手法等方面与强力集团和鲁宾斯坦兄弟的比较,凸显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个性:他主观上着重于个人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的表现,客观上却成为了19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及其所属民族精神世界、所处社会生活风貌的一种典型写照,这是他音乐民族特征最根本的一点。虽然他采用的民间音乐素材不少来自城市,家庭和专业背景亦使他更尊崇西欧古典作曲原则并娴熟运用其技法,在人民性和手法革新上不如强力集团;但他的国际化也不等于学院派的西欧化,而是在多个国家地区的风格交融中始终以俄罗斯风格为主体。因此,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民族特征鲜明而独特,国际化倾向则与之兼容并存。
张婉茹[9](2020)在《浅谈格林卡《夜莺》的创作特征和演奏启示》文中研究表明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1804-1857)是俄罗斯19世纪上半叶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是俄罗斯民族歌剧和交响乐的奠基人。格林卡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包括歌剧、钢琴作品、交响乐、浪漫曲等等,他的音乐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的民族特征,表达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俄罗斯后来作曲家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格林卡开始,俄罗斯的音乐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此他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钢琴曲《夜莺》是格林卡以俄罗斯作曲家阿里亚比耶夫所作的民间歌曲《夜莺》为主题,加以四次变奏创作而成的一首钢琴曲。格林卡在乐曲中运用多次变奏,包括速度、力度、调性、和声等多种手法,将他的音乐思想和爱国情怀融入曲调,婉转悠长,令人深思。
孙谦[10](2020)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民歌100首》和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俄罗斯民歌100首》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民歌改编的声乐曲集,该作品尚未引起国人的足够重视。本文首先对《俄罗斯民歌100首》进行人文阐述,并在原民歌分析的基础之上进入和声研究,进而将分析结果加以归纳和总结。通过研究,笔者期望向我国当下的和声分析与音乐创作提供些许积极而有益的参照。本文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生平事迹、民歌集的创作背景和音乐题材等内容。第一章涉及《俄罗斯民歌100首》原民歌旋律的技术分析,分别从曲式结构、旋律手法、调式特点、主题节拍和音乐体裁等方面进行阐述,本章还就教会调式与大小调的区别与联系等提出个人观点。第二章集中对和声变奏、持续音、和声语汇、离调、交替、终止式及复调等手法的深入解析与系统总结,必要时还与其他作曲家同类手法进行横向比较,以彰显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独特的多声观念与技法。第三章总结《俄罗斯民歌100首》的影响及意义,通过民歌集对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影响、俄罗斯民歌在各类音乐作品中的使用、《俄罗斯民歌100首》对我国民歌收集及多声配置的启示等,进而评价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民族音乐创作及多声编配上的贡献。
二、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论文提纲范文)
(1)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人文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风格 |
(一)浪漫主义音乐社会背景 |
(二)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发展萌芽 |
(三)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基本形式 |
二、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民族意识 |
(一)民族意识奠基人———格林卡 |
(二)其他代表人物 |
三、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人文个性 |
(一)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产生契机 |
(二)深入挖掘音乐的人文个性———柴可夫斯基 |
(3)论格林卡歌剧的民族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一、格林卡的人物背景及歌剧创作概况 |
(一)人物背景简介:俄罗斯音乐之父 |
(二)歌剧创作概况:首创民族歌剧典范 |
(三)本章小结 |
二、格林卡歌剧民族性的生成 |
(一)受民间音乐的熏陶 |
(二)选用本土素材 |
1.选取俄罗斯民间音乐 |
2.融入东方元素 |
(三)选用传统配器织体 |
1.继承配器织体结构 |
2.模仿民族乐器 |
(四)民族化与世界化的互动 |
1.选取西欧民间音乐 |
2.融合民族元素与西方元素 |
(五)本章小结 |
三、《伊万·苏萨宁》与《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民族性分析 |
(一)歌剧题材的选择 |
1.民间故事 |
2.神话传说 |
(二)歌剧唱段的民族元素 |
1.宣叙调 |
2.咏叹调 |
3.合唱 |
(三)本章小结 |
四、格林卡音乐对歌剧民族化的影响与启发 |
(一)对俄罗斯音乐发展的影响与启发 |
(二)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与启发 |
(三)对我国音乐发展的影响与启发 |
(四)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个体灵魂的时代印记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19 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历史溯源 |
第一节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渡 |
第二节 批判现实主义作为时代精神 |
第三节 在反叛中寻找真实的巡回展览画派 |
第四节 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艺术世界” |
小结 |
第二章 以知识分子肖像画为例探索绘画中人文精神表达 |
第一节 灵魂的救赎——思想家文学家肖像画研究 |
第二节 善与美的表达——艺术家肖像画研究 |
第三节:真理的探寻——科学家肖像画研究 |
第四节:推波助澜——文艺评论家与艺术赞助人肖像画研究 |
小结 |
第三章 以平民肖像画为例探索绘画中民族意识表达 |
第一节 苦难与坚强——农民题材肖像画研究 |
第二节 坚韧与乐观——工人肖像画研究 |
第三节 异域风情——少数民族肖像画研究 |
小结 |
第四章 以艺术家自画像为例探索肖像画技法与艺术语言演变 |
第一节 古典到现代——肖像画材料与技法演进 |
第二节:单一到多元——肖像画形式语言拓展 |
小结 |
第五章 19 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的特征与意义 |
第一节 肖像作为一种个体的社会语言 |
第二节 对中国肖像绘画的影响与启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
(5)格林卡《夜莺》钢琴变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目的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 |
一、作曲家简介 |
二、作品创作背景 |
第三章 创作特征 |
一、曲式结构分析 |
二、节奏形式 |
第四章 演奏技巧分析 |
一、演奏技巧 |
(一)速度与力度 |
(二)和弦及音阶 |
(三)复节奏 |
二、踏板的运用 |
(一)突出旋律 |
(二)丰富情感 |
三、情感表达 |
注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俄罗斯钢琴二重奏的创作历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外来音乐家对俄罗斯钢琴二重奏创作的影响 |
二、俄罗斯本土作曲家的钢琴二重奏创作 |
(一)俄罗斯钢琴二重奏创作的开端 |
(二)俄罗斯钢琴二重奏创作的发展阶段 |
1. 舞曲类 |
2. 民歌类 |
3. 复调类 |
4. 奏鸣曲类 |
(三)俄罗斯钢琴二重奏创作的成熟阶段 |
(7)浅析格林卡钢琴曲《夜莺》(论文提纲范文)
一、格林卡简介 |
二、《夜莺》的曲式结构 |
三、《夜莺》的演奏分析 |
(一)触键方式 |
(二)节奏与速度 |
(三)声部层次 |
(8)柴可夫斯基音乐之民族特征与国际化倾向 ——从两部室内乐作品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课题研究现状 |
三、研究取向 |
第一章 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与《a小调钢琴三重奏》 |
第一节 《D大调弦乐四重奏》(Op.11 No.1) |
一、创作背景 |
二、音乐形态简述 |
(一)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
(二)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复三部曲式 |
(三)第三乐章:谐谑曲 |
(四)第四乐章:奏鸣曲式 |
第二节 《a小调钢琴三重奏》(Op.50) |
一、创作背景 |
二、音乐形态简述 |
(一)第一乐章 |
(二)第二乐章:变奏曲 |
第三节 两部作品的创作特征 |
一、主题旋律 |
(一)旋律的类型及特点 |
(二)主题旋律的展开 |
(三)主题的贯穿 |
二、曲式结构 |
(一)对古典奏鸣曲式的继承与发展 |
(二)对变奏曲结构的特殊处理 |
三、调式调性与和声 |
(一)大小调式与中古调式的交融 |
(二)半音化和声语汇的渗入 |
(三)功能与色彩兼顾的调性布局 |
小结 |
第二章 在与强力集团比较中看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民族特征 |
第一节 从俄罗斯的历史和19世纪社会文化环境看其民族特征 |
一、俄罗斯历史略述 |
(一)18世纪之前的俄罗斯 |
(二)18、19 世纪的俄罗斯 |
二、19世纪俄罗斯的社会文化环境 |
(一)19世纪俄罗斯的社会状况 |
(二)19世纪俄罗斯的文化氛围 |
第二节 从题材与素材的选用看民族特征的体现 |
一、作品题材内容的选择 |
(一)柴可夫斯基:偏重反映19世纪俄罗斯知识分子思想心理的题材内容 |
(二)强力集团:偏重反映俄罗斯民族历史、民间传说及社会现实的题材内容 |
二、对民间音乐素材的采用 |
(一)柴可夫斯基:较多采用城市民间音乐素材 |
(二)强力集团:主要采用农村民间音乐素材 |
第三节 从创作手法上看民族特征的体现 |
一、旋律 |
二、节拍节奏 |
三、调式与和声 |
(一)调式 |
(二)和声 |
小结 |
第三章 在与学院派的关系中看柴可夫斯基音乐的国际化倾向 |
第一节 鲁宾斯坦兄弟与俄罗斯学院派 |
一、鲁宾斯坦兄弟的音乐经历及其创作风格 |
(一)音乐学习经历 |
(二)音乐创作风格 |
二、学院派的形成 |
(一)音乐家协会的组成及两所音乐学院的建立 |
(二)社会音乐活动的推动 |
第二节 柴可夫斯基音乐国际化倾向的形成 |
一、耳濡目染的音乐熏陶和业余的音乐学习 |
二、在音乐学院的学习与工作经历 |
第三节 从两部作品看国际化倾向的体现 |
一、从音乐要素特征看 |
二、对古典室内乐体裁的选用 |
(一)弦乐四重奏 |
(二)钢琴三重奏 |
三、对舞曲体裁及其节奏型的运用 |
第四节 鲁宾斯坦兄弟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观念、趣味、风格差异 |
一、鲁宾斯坦兄弟对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批评 |
二、对形式与内容关系和雅俗取向的差异 |
小结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一 :《D大调弦乐四重奏》曲式结构 |
附录二 :《a小调钢琴三重奏》曲式结构 |
(9)浅谈格林卡《夜莺》的创作特征和演奏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
2.1 格林卡成长历程 |
2.2 不同时期的创作 |
2.3 俄罗斯民族音乐对作曲家的影响 |
2.4 格林卡对俄罗斯音乐创作做出的贡献 |
第三章 格林卡《夜莺》的创作手法及民族特性 |
3.1 歌曲《夜莺》灵感来源 |
3.2 钢琴曲《夜莺》的创作手法 |
3.2.1 改编 |
3.2.2 变奏 |
3.3 民族音乐风格在作品中的体现 |
3.4 乐曲中包含的浪漫主义元素 |
第四章 格林卡和李斯特的《夜莺》之比较 |
4.1 结构不同 |
4.2 写作特点的差异 |
第五章 《夜莺》的演奏难点和要点分析 |
5.1 各种变奏中情绪、速度和力度的把控 |
5.1.1 引子部分 |
5.1.2 主题部分 |
5.1.3 第一变奏 |
5.1.4 第二变奏 |
5.1.5 第三变奏 |
5.1.6 第四变奏 |
5.1.7 尾声 |
5.2 不同变奏特点的掌握 |
5.2.1 浪漫风格 |
5.2.2 华彩乐段 |
5.3 触键特点的分析 |
5.3.1 触键的速度 |
5.3.2 触键的力度 |
第六章 从格林卡《夜莺》的演奏中获得的启示 |
6.1 对演奏不同民族风格作品的启示 |
6.2 对演奏变奏曲的启示 |
6.3 对演奏中国音乐作品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附件 |
(10)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民歌100首》和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着作类研究 |
(二)论文类研究 |
四、对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简单介绍 |
第一章 《俄罗斯民歌100首》原民歌旋律技术分析 |
一、题材内容特点 |
(一)叙事歌曲 |
(二)抒情歌曲 |
(三)舞蹈歌曲 |
(四)游戏歌曲 |
(五)仪式歌曲 |
二、曲式结构 |
(一)句式乐段结构 |
(二)两句式乐段结构 |
(三)三句式乐段结构 |
(四)四句式乐段结构 |
(五)并列单二部曲式 |
三、调式特点 |
四、节拍、节奏特点 |
五、旋律特点 |
小结 |
第二章 《俄罗斯民歌100首》和声研究 |
一、和声变奏的运用 |
二、持续音的特点 |
(一)主持续 |
(二)属持续 |
(三)主属双重持续 |
三、强调变格进行的和声语汇特点 |
四、离调 |
五、交替 |
六、终止式的处理 |
(一)结束在主和弦 |
(二)结束在非主和弦上(开放终止) |
七、复调技术的运用 |
八、个案分析 |
小结 |
第三章 《俄罗斯民歌100首》的影响及意义 |
一、民歌歌集在俄罗斯音乐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
二、俄罗斯民歌在各类音乐作品中的使用 |
三、《俄罗斯民歌100首》对我国民歌收集及多声配置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论文参考文献)
- [1]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的人文阐释[J]. 王楠.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05)
- [2]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民族性研究[D]. 龚珏.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论格林卡歌剧的民族性[D]. 郝晴.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个体灵魂的时代印记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肖像绘画研究[D]. 刘钧.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8)
- [5]格林卡《夜莺》钢琴变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D]. 孙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俄罗斯钢琴二重奏的创作历程分析[J]. 李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11)
- [7]浅析格林卡钢琴曲《夜莺》[J]. 胡月. 戏剧之家, 2020(32)
- [8]柴可夫斯基音乐之民族特征与国际化倾向 ——从两部室内乐作品谈起[D]. 赵蕴. 星海音乐学院, 2020(08)
- [9]浅谈格林卡《夜莺》的创作特征和演奏启示[D]. 张婉茹. 山西大学, 2020(01)
- [10]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罗斯民歌100首》和声研究[D]. 孙谦.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