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60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60例(论文文献综述)

代劭芬[1](2021)在《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治疗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CX3CL1水平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选取肝肾阴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比较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光凝术相较于单纯激光对于DR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机理与CX3CL1水平的相关性,为中医药在DR治疗的可行性方面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的肝肾阴虚型DR患者,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激光治疗,每7天1次,共4次,观察组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杞菊地黄汤,疗程为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眼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第28天)BCVA、眼底照相、FFA、CMT、血清CX3CL1的水平及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的变化,并应用SPSS25.0软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分布、DR病变分期、BCVA、CMT、CX3CL1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情况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后,两组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CVA提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眼底出血、渗出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血管数量、无灌注区面积、微血管瘤数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MT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CX3CL1水平比较:两组血清CX3CL1水平经治疗均得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经治疗,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更为显着,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总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总疗效分别为90.5%、72.7%,观察组总体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纯激光治疗与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于DR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效果更佳,可以帮助患者保留最佳视力,在改善眼底出血、渗出面积,减少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生成数量,缩小无灌注区面积,减轻黄斑水肿等方面均发挥了显着效果。2.单纯激光治疗与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均可以降低血清CX3CL1水平,推测观察组疗效更佳的原因可能与血清CX3CL1水平的降低有关。3.单纯激光治疗与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在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更为显着。

薛晓彤[2](2021)在《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消渴内障的疗效观察与血清NF-κB表达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光凝、单纯激光光凝治疗DR前后临床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差异、NF-κB水平变化;探究温胆汤加减对激光治疗DR临床表现改善是否有增效作用;起增效作用的机理是否与炎症反应有关;丰富DR的临床治疗手段,为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痰瘀阻滞型DR患者60例107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56只眼),对照组(30例51只眼),对治疗组采取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单纯激光光凝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眼底照相中的视网膜出血、渗出面积、微血管瘤密度变化;CMT;FFA检查中的新生血管渗漏点、微血管瘤密度、后期黄斑区荧光积存程度、无灌注区面积;对比临床总体疗效;血清NF-κB表达水平;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差异。结果:经统计分析,治疗前在年龄分布、性别差异、临床分期、BCVA水平、CMT、血清NF-κB表达水平、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方面,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有可比性。1.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后BCVA、视网膜出血、渗出面积、微血管瘤密度、FFA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疗效分别为91.1%、80.4%,治疗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NF-κB水平比较:治疗后NF-κB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更为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积分比疗效对比中,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93.3%、10.0%,治疗组临床改善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治疗后两组临床表现及中医临床证候均较治疗前改善,相比单纯激光光凝治疗,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痰瘀阻滞型DR疗效更优,温胆汤加减对临床治疗DR具有增效作用;安全性观测未见明显异常,治疗方案安全可靠。2.两组治疗方案在降低血清NF-κB表达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降低NF-κB水平作用更为显着,推测温胆汤加减起增效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体内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血清NF-κB水平。

李晓宇[3](2020)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证候情志改变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中西医结合,即针刺、中药“祛积通络方”联合西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vo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临床疗效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优势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2.结合眼病的临床疗效,同时关注患者治疗前后全身证候的改变及情志的变化,以此来阐述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及眼病与情志的联系和影响,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优势。方法:拟纳入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60例,病程在28天以内,且均符合BRVO继发ME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为痰瘀互结兼水湿内停证(即本课题提出的“络损积阻证”)。在征求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单纯西药组(即抗VEGF药物组);试验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即针刺+中药“祛积通络方”+抗VEGF药物组)。针刺以眼周穴位为主穴(常选穴位如:睛明、上睛明、球后、太阳、攒竹、丝竹空等),配合全身辨证取穴(常选穴位如: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光明、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常规消毒,选取毫针针刺,每日1次,连续7次为一疗程,每月1-2个疗程;拟定中药方以本课题组负责人谢立科主任医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经验方--“祛积通络方”为主方,其组成有:桃仁、红花、生地、当归、鸡内金、法半夏、陈皮、茯苓、三七粉、防风等,可根据全身情况辨证加减。服用方法为: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连续口服2月;抗VEGF药物则根据“1+prn”的原则,CMT>300μm且再次注药时间间隔≥1月。本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有:疗效指标有国际标准视力表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记录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根据观察期为2月,疗效指标以治疗前为基线,治疗后1月、治疗后2月为观察节点。每个节点均需查BCVA、眼科常规检查、眼底检查及OCTA检查,由此进行两组患者在不同观察节点的疗效比较及自身前后对照。此外,中医证候体征分级量化表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来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和治疗后2月时现场填写并收回。结果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由于个别患者难以接受针刺治疗或难以长期坚持服用中药,一些患者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完成复诊。本研究结束时,共有15例脱落,其中对照组脱落9例,试验组脱落6例,实际纳入45例。2.两组受试者在纳入数量、性别、年龄、病程、眼别、眼压及治疗前各项指标,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BCVA(LogMAR)对照组和试验组BCVA(LogMAR)在治疗前分别为0.65±0.11、0.69±0.1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为0.41±0.06、0.35±0.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m,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为0.26±0.05、0.2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1m到治疗前、治疗后2m到治疗前、治疗后2m到治疗后1m分别为为0.25±0.11、0.37±0.10、0.12±0.04,试验组在治疗后1m到治疗前、治疗后2m到治疗前、治疗后2m到治疗后1m分别为0.34±0.15、0.48±0.16、0.14±0.07,其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经治疗2m后CMT结果示,对照组有6例(28.6%)显效,15例(71.4%)有效,试验组有15例(62.5%)显效,9例(37.5%)有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CMT在治疗前分别为559.53±134.44μm、568.63±140.95μm,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为366.62±48.55μm、330.75±47.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m,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为303.76±44.55μm、259.67±30.2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1m到治疗前、治疗后2m到治疗前、治疗后2m到治疗后1m分别为192.90±104.43 μm、255.76±113.12μm、62.86±33.57μm,试验组在治疗后 1m 到治疗前、治疗后2m到治疗前、治疗后2m到治疗后1m分别为237.88±109.71μm、308.96±125.27μm、71.08±32.93μm,其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体征分级量化表评分根据中医证候体征分级量化表评分标准,对照组无显效病例,有15例(71.4%)有效,有6例(28.6%)无效;试验组有8例(33.3%)显效,15例(62.5%)有效,1例(4.2%)无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得分14.09±3.05,试验组治疗前得分15.38±3.6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得分6.00±2.77,试验组治疗后得分8.33±2.6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的差值分别为5.76±2.07、9.38±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下降率为64.42±17.11%,试验组治疗前后的下降率为52.24±17.7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SAS量表评分对照组治疗前标准分为55.33±5.59,试验组治疗前标准分为53.21±7.5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标准分为46.10±5.13,试验组治疗后标准分为40.29±8.8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标准分的差值为9.24±4.44,试验组治疗前后标准分的差值为12.92±6.0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以有效减轻黄斑水肿,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病情发展并挽救部分视功能。2.中西医结合(针刺+中药+抗VEGF药物)治疗BRVO继发ME,其疗效优于单纯抗VEGF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患者全身证候的改变及情志的变化上更加发挥其优势。

唐雪凤[4](2020)在《观察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使用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的视神经萎缩后,患者的视力、视野及VEP的改善程度,并与阳性药物组进行对照,客观评价揿针埋穴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确诊为“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共60例。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加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球旁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揿针埋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视力、视野、P-VEP的变化,并检测安全指标。结果:1.两组视力经治疗后均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P=0.738>0.05,无统计学差异,所以不能说明治疗组视力增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视野参数MD、MS及对照组视野参数MD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MS经治疗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经检验治疗后两组MD值,P=0.004<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视野平均敏感度MD提升优于对照组;MS,P=0.435>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所以不能认为治疗组患者的MS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P100振幅经检验P=0.005<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所以可以认为治疗组的P100振幅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100潜伏期均有所好转(P=<0.05),组间对比P=0.003<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P100潜伏期改善要优于对照组。4.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6.67%,经卡方检验,P=0.38>0.05,无统计学意义,所以不能认为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揿针埋穴加西医治疗对比单纯西医治疗在视力提升、视野平均缺损降低,P-VEP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稍有优势,为治疗视神经萎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

林燕梅[5](2020)在《归芍地黄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wAMD的疗效观察及血清TLR3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归芍地黄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单纯康柏西普两种方案治疗肝肾亏虚型wAMD患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清TLR3表达水平及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差异,探讨归芍地黄汤加减治疗wAMD的作用机制,为wAMD的治疗寻找新思路。方法:收集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的肝肾亏虚型wAM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纯康柏西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归芍地黄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BCVA、眼底出血、渗出、CNV渗漏面积、CMT及总疗效等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治疗前后血清TLR3水平和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BCVA、CMT及血清TLR3表达水平、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方面,经统计分析结果示,各项指标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后BCVA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CVA较对照组提高,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眼底出血、渗出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MT数值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治疗组CMT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NV渗漏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80.5%,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TLR3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TLR3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更为显着;两组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单纯康柏西普治疗相比,归芍地黄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对肝肾亏虚型wAMD疗效更优,能更好提高患者BCVA,促进眼底出血、渗出吸收,降低CMT,改善CNV渗漏。2.与单纯康柏西普治疗相比,归芍地黄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改善wAMD患者肝肾亏虚临床证候及降低血清TLR3水平作用更为明显,推测归芍地黄汤加减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TLR3水平起到治疗wAMD的作用。

李泽林[6](2020)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前后视力及玻璃体腔内积血的改善程度。方法:本课题是收集吉林省中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眼科被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的患者。从临床中共收集72名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进行观察。其中治疗组用药为血府逐瘀汤煎剂,对照组用药为和血明目片。治疗两个疗程,共计一个月。通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数据的统计,例如年龄、性别、体征和患病前的视力分布情况进行对比,P>0.05,无显着差异。从而证实两组患者在开始治疗之前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步骤研究是可行的。2、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的多少,吸收和视力恢复后进行比较,P<0.05,结果表明,两组间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3、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6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之间总有效率进行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在对该病的治疗进行比较可发现治疗组更具有优势。结论:血府逐瘀汤对于本病的治疗较单独使用和血明目片效果更加明显,其疗效更加优越,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周舞啸[7](2020)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nAMD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Ang-2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参苓白术加减散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脾虚湿困型视瞻昏渺(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Ang-2治疗前后的变化,来进一步探讨中药在治疗nAMD中的作用机制,为nAMD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脾虚湿困型nAMD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样本,样本收集严格按照本试验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执行。60例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均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对照组予单纯康柏西普治疗,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FFA、OCT,眼底照相及血清Ang-2表达水平情况,基于SPSS 20.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治疗前,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BCVA、CMT及血清Ang-2水平方面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BCVA情况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BCVA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BCVA提高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FFA情况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FFA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FA改善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CMT情况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MT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MT降低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眼底渗出、出血面积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眼底渗出、出血面积较治疗前均有缩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眼底渗出、出血面积缩小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8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血清Ang-2表达:治疗后二组的血清Ang-2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Ang-2下降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对脾虚湿困型nAMD患者的治疗有效(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80.0%),与单纯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相比,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疗法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更优。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ng-2水平均下降,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重均可降低血清Ang-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中Ang-2水平显着下降,说明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脾虚湿困型nAMD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Ang-2水平而达到治疗目的。

高荔姗[8](2020)在《活血利水中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活血利水中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活血利水方在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中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例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经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患者60例6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30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例2眼,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8例28眼)单纯予玻璃体腔内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注射液3次,每次均间隔1个月,治疗组30例30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例3眼,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7例27眼)在对照组方案前提下联合口服活血利水中药6个疗程,每个疗程15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中药加减,活血利水方组成(桃仁12g,川芎10g,当归10g,牛膝10g,茯苓10g,猪苓10g,白术10g,薏苡仁10g,桂枝10g,泽泻10g,陈皮15g,熟地10g,地龙6g,桔梗6g,枳壳6g,甘草10g)。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同时根据治疗3个月后复查FFA显示的血管壁渗漏情况、眼底照相提示的视网膜出血情况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两组BCVA(Log MAR)值比较:经过1个月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的BCVA均有所提高,Log MAR值分别由基线0.88±0.27、0.84±0.30下降至0.73±0.31、0.67±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BCVA逐渐提高,Log MAR值分别为0.62±0.20、0.49±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BCVA提高至最佳,Log MAR值分别为0.45±0.37、0.27±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5)。(2)两组CMT比较: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CMT值分别由基线492.20±157.83μm、518.63±130.39μm降至418.21±116.85μm、399.57±78.2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9>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CMT值分别为386.50±142.48μm、333.03±85.3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CMT值分别回落至最低315.87±105.11μm、268.10±91.1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5)。(3)疗效比较:对照组30例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0例、15例、5例,有效率83.33%(25/30),治疗组30例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3例、16例、1例,有效率96.67%(29/30),总有效率90.00%(5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结论:(1)单纯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以及活血利水中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均有疗效,但后者更佳。(2)活血利水中药的干预能更有效减轻网膜血管壁的渗漏,促进网膜出血灶的吸收以及黄斑水肿的消退,改善视功能,起效稍慢,但疗效较稳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郭赫[9](2020)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治规律探讨及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DR进展研究的文献综述、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238例NPDR患者中医证治规律探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NPDR患者的临床观察。1.文献综述:目的:总结DR的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R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概括总结DR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论治思路,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R的进展;对DR危险因素、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行综述。结论:DR以气阴两虚,痰瘀阻络为核心病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R具有理论基础。2.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238例NPDR患者中医证治规律探讨: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对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十病区病房住院的238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性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其基本资料、合并疾病、理化指标、眼科检查及彩色眼底照相情况、中医四诊及辨证论治信息,探讨2型糖尿病性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治规律、相关危险因素、DR与DN的相关性等。结果:①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频率最高,占44.96%;②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为功专益气养阴的生脉散,占12.18%。结论:NPDR患者以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为优势证型,临床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3.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NPDR患者的临床观察:本研究依托于课题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重点攻关)基于精准医疗模式的糖尿病中医防治与管理——芪蛭降糖胶囊延缓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研究(项目批号:首发2016-1-4151)。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NPDR的治疗提供中医临床治疗思路与方法。方法:纳入昌平区中医医院、密云区中医医院、平谷区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2型糖尿病性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属气阴两虚兼瘀证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指导、降糖、降压、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芪蛭降糖胶囊+羟苯磺酸钙片口服,对照组给予芪蛭降糖胶囊安慰剂=羟苯磺酸钙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入组患者的矫正视力及眼底情况、血糖(FBG、2hPBG)、HbAlc、血脂(TC、TG、LDL-C)、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中医证候:两组均能改善中医证候(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治疗组干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②眼底及视力疗效:治疗组对眼底病变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有改善(P<0.01),对照组改善情况不显着(P>0.05);③降糖疗效:两组FBG、PBG、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降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④降脂疗效:治疗组对于TC、TG、LDL-C三项血脂指标均可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可显着降低TC水平(P<0.01)而对TG、LDL-C无改善(P>0.05)。⑤安全性评估:两组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且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芪蛭降糖胶囊)干预NPDR气阴两虚兼瘀证患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控制血糖,调节脂代谢,改善微循环,增加视网膜血液灌注,延缓DR发生发展,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郑曦[10](2020)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及其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初步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其中医证候诊治提供新的理论参考;分析不同病因RVO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对RVO病因病机的认识,对于防治RVO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67例(69眼),根据是否合并RVO危险因素将合并危险因素的RVO设为A组,未合并危险因素的RVO设为B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眼科检查及中医四诊资料等,其中未经受玻璃体腔注药、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切除术等治疗患者33例(33眼),测量其双眼的SFCT值。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RVO病性及病位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病性证候要素A组二证素复合比例最大(59.46%),其次为三证素复合(32.43%),单证素所占比例最小(8.12%);B组二证素复合占比例最大(70%),其次为单证素(23.33%),三证素复合最少(6.67%)。病位证候要素A组单证素所占比例(51.35%)略大于二证素复合比例(48.65%),B组单证素所占比例(83.33%)远大于二证素复合比例(16.67%)。两组RVO病性及病位复合证候要素分布均存在差异性(P<0.05)。3、随着病程的发展,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实证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虚证所占比例逐步上升。病位证候要素中出血期肝所占比例最大,瘀血期肝、肾所占比例最大,死血期及干血期肝、肾、肺所占比例最大。4、A组患眼及健眼的SFCT分别为:304.39±27.75μm、235.28±26.23μm,B组患眼及健眼SFCT分别为:334.13±38.70μm、255.07±29.17μm。5、A组患眼与健眼SFCT比较、B组患眼与健眼SFCT比较、A组患眼与B组患眼SFCT比较、A组健眼与B组健眼SF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A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患眼分别与B组患眼SFCT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RVO不同分类、分型患眼SFCT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RVO不同病程SFCT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15天和15-45天、15-45天和>45天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5天与>45天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RVO各病性及病位证候要素的SF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VO患者的病性证候要素以血瘀、气滞、气虚为主,病位证候要素以肝、肾、肺为主。2、合并危险因素的RVO患者病性及病位复合证候要素构成比未合并危险因素的RVO患者复杂。3、随RVO病程发展实证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虚证所占比例逐步上升,疾病后期气虚证和肺证素所占比例增加。4、RVO患眼SFCT比对侧健眼增厚,但是随病程进展RVO患眼SFCT呈下降趋势,提示在RVO病变中可能存在脉络膜血管功能的异常。5、合并危险因素的RVO患者患眼及健眼SFCT均比未合并危险因素的RVO患者薄,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RVO患者患眼SFCT均比未合并危险因素RVO患者薄,提示高血压、糖尿病等RVO危险因素可能是影响RVO患眼SFCT的原因之一。6、RVO不同分类、分型和中医证候要素对SFCT无明显影响。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6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治疗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CX3CL1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及处理
        1.6 剔除标准
        1.7 主要药物和仪器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观察指标
        2.5 血清CX3CL1 检测
        2.6 中医临床症候积分
        2.7 疗效判定标准
        2.8 统计方法
        2.9 随访
        2.10 安全性观测(详见附录J)
结果
    1 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1.1 病例收集
        1.2 观察组、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
    2 治疗前两组观察指标、血清CX3CL1 水平及症候积分比较
        2.1 两组治疗前BCVA情况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CMT数值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血清CX3CL1 水平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比较
    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1 两组BCVA比较
        3.2 两组眼底出血、渗出面积疗效比较
        3.3 两组微血管瘤、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疗效比较
        3.4 两组CMT数值比较
        3.5 两组总疗效比较
    4 两组血清CX3CL1 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4.1 两组血清CX3CL1 水平比较
        4.2 两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5 随访
讨论
    1 中医对消渴内障的认识
        1.1 溯源
        1.2 消渴内障病因病机
    2 选方依据
        2.1 杞菊地黄汤方解
        2.2 杞菊地黄汤及主要药物药理研究
    3 现代医学对DR的认识
        3.1 炎症在DR发病机制中的角色
        3.2 CX3CL1在DR进展中的作用
        3.3 DR的西医治疗关键——抗炎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4.1 临床疗效指标分析
        4.2 CX3CL1 在本课题研究中的效果分析
        4.3 中医症候积分效果分析
        4.4 总疗效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CX3CL1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消渴内障的疗效观察与血清NF-κB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1.6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物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判定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
        2.7 血清NF-κB检测
        2.8 随访
        2.9 统计方法
        2.10 安全性观测
结果
    1 两组治疗前比较
        1.1 年龄分布、性别、临床分期情况
        1.2 BCVA情况
        1.3 CMT
        1.4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
        1.5 血清NF-κB水平
    2 两组治疗后比较
        2.1 BCVA情况
        2.2 视网膜出血、渗出面积、微血管瘤密度
        2.3 CMT
        2.4 FFA检查
        2.5 总疗效
        2.6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
        2.7 血清NF-κB水平
        2.8 安全性观测
    3 随访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DR的认识
        1.1 炎症是DR发病的关键机制
        1.2 NF-κB贯穿于DR发展
        1.3 抗炎治疗在DR中的探索
    2 传统医学对消渴内障的认识
        2.1 痰瘀是消渴内障的发病枢机
        2.2 选方依据
        2.3 温胆汤加减中主要药物药理研究
    3 温胆汤加减的增效作用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NF-κ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证候情志改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
    1.BRVO诊断标准
    2.BRVO西医发病机制
    3.中医学病因病机
    4.BRVO继发ME的治疗
        4.1 西医治疗概况
        4.2 中医治疗概况
        4.3 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5.BRVO继发ME中西医结合治疗展望
前言
1.临床研究资料
    1.1 研究内容及目的
    1.2 研究方案
    1.3 临床标准
        1.3.1 诊断标准
        1.3.2 纳入标准
        1.3.3 排除标准
        1.3.4 中止、退出标准
    1.4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1.4.1 观察指标
        1.4.2 疗效评判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病例基线特征
    2.2 疗效观察
        2.2.1 BCVA(LogMAR)的变化
        2.2.2 CMT的变化
        2.2.3 中医证候体征分级量化表评分
        2.2.4 SAS量表评分
    2.3 安全性评价
3.讨论
    3.1 针刺在眼病的治疗作用
    3.2 祛积通络方的理论基础
        3.2.1 BRVO继发ME为眼底络病
        3.2.1.1 BRVO为眼底络病
        3.2.1.2 中医角度认识黄斑水肿
        3.2.2 中医对“积”的理解
        3.2.3 “祛积通络方”的立方依据
    3.3 全身症状与眼病的相互影响及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结果分析
    3.4 眼病与情志的联系及SAS量表结果分析
    3.5 疗效指标结果分析及中西医结合的必然趋势
4.结论
5.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SAS量表)
致谢
个人简历

(4)观察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临床疗效分析
6.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视神经萎缩中医证候观察表
    视神经萎缩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归芍地黄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wAMD的疗效观察及血清TLR3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临床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
        2.7 血清TLR3 检测
        2.8 随访
        2.9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两组治疗前比较
        1.1 两组治疗前年龄、性别分布情况比较
        1.2 两组治疗前BCVA情况比较
        1.3 两组治疗前CMT数值比较
        1.4 两组治疗前血清TLR3 水平比较
        1.5 两组治疗前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比较
    2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2.1 两组BCVA比较
        2.2 两组眼底出血、渗出疗效比较
        2.3 两组CNV渗漏疗效比较
        2.4 两组CMT数值比较
        2.5 两组总疗效比较
    3 两组血清TLR3 水平治疗前后比较
    4 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5 随访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wAMD的认识
        1.1 wAMD的西医发病机制
        1.2 TLR3与wAMD发病的相关性
        1.3 wAMD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视瞻昏渺的认识
        2.1 视瞻昏渺中医病机认识
        2.2 视瞻昏渺的中医治疗
    3 主方及方药分析
        3.1 归芍地黄汤加减方解
        3.2 归芍地黄汤加减中主要药物药理研究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4.1 临床疗效指标分析
        4.2 血清TLR3 水平分析
        4.3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玻璃体积血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诊断
        1.4 中医辨证
        1.5 中医治疗
        1.5.1 中药口服治疗
        1.5.2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1.5.3 中西医结合治疗
        1.5.4 中医其他疗法
    2 当代医学对玻璃体积血的认识
        2.1 概述
        2.2 玻璃体积血的病理机制
        2.3 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方法
        2.3.1 药物治疗
        2.3.2 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
        2.3.3 玻璃体手术时机的选择
        2.3.4 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
        2.3.5 玻切术联合抗VEGF治疗
实验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的剔除及脱落标准
    3 临床研究方法
        3.1 实验方法
        3.2 实验药物及治疗方法
    4 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一般情况
        6.2 一般资料比较
        6.3 临床疗效比较
典型案例
讨论
    1.玻璃体积血的治疗进展
    2.治法分析
    3.结果分析
    4.不足和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7)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nAMD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Ang-2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主要仪器设备与药物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指标观察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结果
    1 治疗前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1 治疗前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1.2 治疗前BCVA情况比较
        1.3 治疗前CMT情况比较
        1.4 治疗前血清Ang-2表达情况比较
    2 治疗后疗效及血清Ang-2变化情况比较
        2.1 治疗后BCVA情况比较
        2.2 治疗后FFA情况比较
        2.3 治疗后CMT情况比较
        2.4 治疗后眼底出血、渗出面积情况比较
        2.5 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2.6 治疗后血清Ang-2变化情况比较
    3 随访
讨论
    1 中医对nAMD疾病的认识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疗
    2 研究主方及方药分析
        2.1 主方组成及中药理论分析
        2.2 药理学分析
    3 现代医学对nAMD的认识
        3.1 nAMD的发病机制
        3.2 Ang家族及其受体Tie-2系统
        3.3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4.1 治疗前后结果及疗效分析
        4.2 治疗前后血清Ang-2表达变化情况分析
    5 今后研究及发展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活血利水中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西医诊断标准
        1.2.2 黄斑水肿的诊断
        1.2.3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病例资料检查方法
        1.6.1 最佳矫正视力检查
        1.6.2 眼压检查
        1.6.3 眼底照相
        1.6.4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1.6.5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1.7 分组及治疗方法
        1.7.1 治疗组
        1.7.2 对照组
        1.7.3 手术治疗
        1.7.3.1 术前准备
        1.7.3.2 手术方法
        1.7.3.3 术后注意事项
    1.8 观察指标
    1.9 疗效判定标准
    1.10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BCVA(Log MAR)比较
        2.2.1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比较
        2.2.2 治疗组组内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比较
        2.2.3 对照组组内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 MAR)比较
    2.3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CMT比较
        2.3.1 对照组与治疗组组间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
        2.3.2 治疗组组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
        2.3.3 对照组组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比较
    2.4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眼底照相及FFA结果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研究背景
    3.2 发病机制
    3.3 治疗方法
        3.3.1 药物治疗
        3.3.1.1 抗VEGF治疗
        3.3.1.2 激素治疗
        3.3.1.3 溶栓治疗
        3.3.1.4 卵磷脂络合碘
        3.3.2 激光治疗
        3.3.3 手术治疗
        3.3.3.1 玻璃体切割术
        3.3.3.2 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
        3.3.3.3 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
    3.4 中医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认识
        3.4.1 中医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病因病机的认识
        3.4.2 中医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治疗
        3.4.2.1 中药治疗
        3.4.2.2 中医其他外治疗法
        3.4.3 活血利水方的研究基础
        3.4.4 活血利水方组方原则及导师经验
        3.4.5 活血利水方各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3.5 疗效观察与研究结果分析
        3.5.1 疗效分析
        3.5.2 安全性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治规律探讨及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溯源
        2 中医病因病机演变
        3 临床论治思路
        4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R的研究基础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1 DR危险因素分析
        2 DR发病机制
        3 DR药物治疗
第二章 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238例NPDR患者中医证治规律探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1.3 样本大小
    2 诊疗标准
        2.1 诊断及评价标准
        2.2 病例纳入标准
        2.3 病例排除标准
        2.4 分级及分组标准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血糖及胰岛功能指标
        3.3 血压、血脂
        3.4 眼底情况
        3.5 DR与DN关系
        3.6 中医证候分析
        3.7 中医方药治疗情况
    4 讨论
        4.1 危险因素分析
        4.2 血糖控制情况
        4.3 眼底病变情况
        4.4 DR分期与DN分期的关系
        4.5 中医证候分析
        4.6 中医治疗情况分析
第三章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NPDR患者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安全性评价
        1.8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基线比较
        2.2 疗效指标比较
        2.3 安全性评估
    3 讨论
        3.1 立论依据
        3.2 方药解析
        3.3 临床疗效分析
        3.4 机理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10)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及其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探讨
        1.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3 中医治疗研究
        小结
    2 西医学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西医病因病机研究
        2.3 西医治疗研究
        2.4 RVO与脉络膜厚度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1.2.2 视网膜静脉阻塞诊断标准
        1.2.3 高血压诊断标准
        1.2.4 糖尿病诊断标准
        1.2.5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1.2.6 中医眼科血证分期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5.1 分组方法
        1.5.2 资料收集
        1.5.3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RVO流行病学特点
        2.1.1 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
        2.1.2 两组患者发病眼别及静脉阻塞类型(CRVO/BRVO)情况
        2.1.3 两组患眼病情严重程度情况
        2.1.4 A组患者全身相关病史情况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2.2.1 单一证候要素分布情况
        1 )病性证候要素分布
        2 )病位证候要素分布
        2.2.2 两组患者复合证候要素分布情况
        1 )病性复合证候要素分布
        2 )病位复合证候要素分布
        2.2.3 病程与证候要素关系
        2.3 两组患者的SFCT比较
        2.3.1 一般情况比较
        2.3.2 两组患者患眼、健眼SFCT比较
        2.3.3 高血压、糖尿病对SFCT影响
        2.4 RVO不同分类、分型、病程的SFCT比较
        2.5 中医证候要素与SFCT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RVO一般流行病学特点
        3.1.1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眼别比较
        3.1.2 两组RVO分类比较
        3.1.3 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3.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3.2.1 单一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3.2.2 复合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3.2.3 病程/中医血证分期与证候要素关系
        3.3 RVO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3.3.1 RVO患者患眼与健眼SFCT比较分析
        3.3.2 RVO患者全身因素对SFCT的影响
        3.3.3 RVO患者SFCT与病程/中医血证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6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杞菊地黄汤联合激光治疗消渴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CX3CL1水平的研究[D]. 代劭芬.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温胆汤加减联合激光治疗消渴内障的疗效观察与血清NF-κB表达的研究[D]. 薛晓彤.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证候情志改变的研究[D]. 李晓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观察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D]. 唐雪凤.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归芍地黄汤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wAMD的疗效观察及血清TLR3表达的研究[D]. 林燕梅.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研究[D]. 李泽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康柏西普治疗nAMD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Ang-2表达影响的研究[D]. 周舞啸.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活血利水中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D]. 高荔姗.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治规律探讨及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疗效分析[D]. 郭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10]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及其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D]. 郑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6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