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宅中老年人生活区域照明光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胜芝[1](2021)在《老年人卧室照明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惠荣[2](2019)在《基于视觉舒适的沈阳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老龄化和高龄化不断加剧,对空间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在建筑设计指导中当前针对养老建筑空间的相关规范、规定不细致,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对年轻人的关注没有明显区别,在大部分养老建筑空间设计中无障碍设计似乎是约定俗称的内容,而从人体感知舒适角度研究的较少,基于我国日趋紧迫的养老需求现状,养老机构作为重要的养老空间,其环境的舒适性与合理性尤为重要。本篇文章主要概括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内容:(1)基础研究,阐述了研究背景,提出了养老机构现存的问题,结合老年人需求和空间使用现状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梳理了研究框架。(2)理论与调研部分,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总结了老年人的视觉生理特征、功能特征以及老年人视觉能力和建筑空间的关系。借助心理学的情绪识别理论提出了感知舒适人因实验研究方法,及本文的研究借鉴。对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现存的和视觉相关的问题以及老年人的一天的行为活动,进行了调查总结,提炼出了和老年人视觉舒适相关的必要的空间行为,为后期的实验和设计建议做支撑。(3)核心部分,针对和视觉相关的空间行为,分别进行实验研究并提出设计建议,①关于空间亮度研究部分,针对老年人读书看报的行为进行人因实验,采集皮肤电反应指标,结合主观打分问卷得出视觉舒适的光照亮度指标,针对指标进行居住空间采光模拟,经过分析得到满足视觉舒适光照亮度的窗户尺寸;②关于空间距离研究部分,针对老年人看电视的行为进行人因实验,采集皮肤电反应指标,结合主观打分问卷得出视觉舒适的最佳视距,结合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现存的平面布局问题,给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尺寸,以及电视机的布置建议;③关于空间转折研究部分,针对老年人识别卫生间地面高差的行为,用眼动实验法,采集老年人的总注视时长和首次注视时间眼动指标,结合主观打分问卷得出老年人最易识别的台阶高度,考虑到实际投入使用中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卫生间地面高差做法;④关于居住空间颜色使用研究部分,针对老年人对颜色的辨识和喜好,用眼动实验法,采集老年人的总注视时长和瞳孔直径眼动指标,结合主观打分问卷得出老年人最喜欢和最易于识别的色彩,针对分析结果,提出舒适色彩搭配和标识色彩设计两部分的颜色设计建议。
郑宇浩[3](2020)在《老龄人口居住环境下照明设计的探究》文中指出全球目前已经有6亿人口的年龄超过60岁,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将达到21亿左右。纵观我国,随着社会医疗技术的进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国内人口年龄结构逐步发生变化,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未来,老龄化问题将会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伴随着我国对老龄化人口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适老化的公共设施也相应的得到良好的发展,人们开始投入精力在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指数的研究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健康状况也随之改变,然而视力的退化在诸多问题中不容忽视,直接影响了老龄人的认知能力以及活动能力等方面。由于老龄人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空间中度过,因此,居住环境照明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老龄人的活动,而良好的照明环境能够满足老龄人的视觉性能、身心健康和安全需求,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以我国当前老龄化的社会为背景,结合照明学、心理学、环境学、设计学等相关学科,对老龄人的视觉、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调研总结出我国目前老龄人居住环境的照明现状,并与国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提出适宜于我国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设计要求,且根据老龄人对不同使用空间的照明需求,总结出相适应的照明设计策略。
崔苗苗[4](2018)在《适老化建筑光环境及其智能化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程度的加深,居家养老成为主要养老模式,建筑的室内光环境是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随着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其认知与表达能力,对智能设备学习与使用的能力都在逐渐降低,对来自他人的照护和新型智能设备的需求与依赖性却不断提高。本文针对京津冀地区城镇居民的建筑室内光环境开展调查研究,并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老年人建筑光环境的控制过程,对老年人建筑光环境、视觉舒适状况与愿望进行主动的识别、感知与预测,从而使建筑光环境主动适应居家养老的需要。本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与调研,对老年人的视觉系统,建筑光环境的相关理论和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手段,调研既有住宅室内光环境问题的现状及住宅中使用人员的主观评价感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不同使用者日常居家生活条件下,室内光环境评价要素与光环境满意度的关系,同时通过区分年龄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了针对老年人特征的光环境满意度数据。其次,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使用Matlab软件建立建立Softmax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与随机森林等三种建筑室内光环境满意度的预测模型并训练,得到符合要求的建筑室内光环境模型。第三,运用智能模型,构建智能化的光环境测试评价系统,对室内光环境各基本要素进行适于老年人居住和生活的调整,从而实现主动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建筑光环境智能控制,并给出对老年人卧室、客厅、厨房的光环境主动控制系统方案。本文通过对适老化建筑室内光环境的分析研究,掌握了建筑室内光环境的评价影响因素,建立人工智能模型。运用智能模型,构建智能化的建筑光环境测试评价系统与控制系统,为今后的适老化建筑室内光环境设计提供建议和指导。
刘晓晴[5](2019)在《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及其自然光环境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我国城市中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和所占比例逐年递增,造成养老问题不断加重,老年人对养老设施的诉求也在逐渐加重。而公共活动空间作为养老设施组成部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是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举行大型活动、并满足其交往、娱乐、学习、健身、休息的重要空间,对完善老年人精神生活丰富度和提高晚年生活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养老设施相关方面中对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关注度和研究度还相对较低,特别是针对城市老城区中改造型养老设施的公共活动空间,不仅缺少相关理论层面的研究,而且也没有针对其的理性分析,同时可参照的行业标准规范较少;实际设计项目中存在着空间精细化与适老化设计不足、室内环境设计和自然光环境较差;改造方式、面积比例、功能配置、流线组织不合理、安全性缺失等现象。基于此,笔者对城市老城区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建造适宜的城市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提供设计参考。本文以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及其自然光环境设计研究为课题,综合考虑建筑行为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知识,采用循证设计法、时态调查法、软件模拟法等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首先,基于大量的文献阅读,对国外养老设施,特别是改造型的养老设施进行案例分析,并对其进行特征总结,借鉴其空间设计理论和经验;之后立足我国城市老城区养老大环境,分析我国城市老城区中现存的养老问题、挑战和需求,总结和分析出构建我国城市老城区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的要点。其次,对我国现有的城市老城区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现有改造型养老设施中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配置、使用情况和老年人对其的使用满意程度,并针对老年人在使用公共活动空间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和相关数据整合,并对公共活动空间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不足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然后,通过总结调研中公共活动空间的空间布局、功能配置、氛围营造、室内环境等方面设计对老年人行为模式的影响、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入住养老设施的原因及活动特征与需求;并通过相关调研的整合分析,对下一代老年人关于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的期望和偏好进行相关了解;再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老年人对光环境的特殊需求,总结出老年人对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需求作为公共活动空间设计依据。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老城区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展开设计策略的研究。从空间的布局设计、功能设计、各类功能空间的设计要点及室内环境设计要点等方面出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研究展开了探讨。并通过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自然光环境特殊需求的了解,对公共活动空间中的自然光环境设计展开了研究。通过软件模拟的方法,对公共活动空间中的窗地比、窗台高度、窗上沿高度进行变量模拟和分析,根据不同建筑结构和房间功能对自然光环境的需求,对自然光环境进行设计研究,以期提升公共活动空间中自然光环境的环境品质。以此,为城市老城区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与借鉴作用。
杨峻[6](2018)在《养老院室内公共空间物理环境优化设计研究 ——以南京仙林欧葆庭老年康复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对养老院数量的需求不断升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养老院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建筑物理环境作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空间,对人存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老年人聚集的养老院空间中,适宜的建筑物理环境能够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挥积极作用。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与其他年龄段人群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养老院的建筑物理环境设计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所以本文探寻以老年人的各项特征和需求为设计依据,注重老年人的各种体验,以建筑物理环境设计来应对老年人身体衰退而导致的各项感知退化,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感知环境,甚至减缓老年人的感知衰退的建筑物理环境优化设计策略。本文首先研究与建筑物理相关联的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以及相关规范要求。第三章是对南京市14所养老院的室内公共空间物理环境进行较为全面的实地考察,包括建筑测绘、以及主观问卷调查,并利用测试仪器,对其中的10家养老院的声环境、光环境进行现场测试。结合主观问卷和客观数据,全面分析养老院室内公共空间的现状和问题。第四章以老年人特征为基础,并结合调研分析,提出针对老年人特征的养老院室内公共空间物理环境优化设计策略。第五章更进一步运用此策略对南京一所养老院的实际项目进行优化改造,并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分析对改善效果进行论证。通过以上研究与工程实践,本文研究并提出了养老院室内公共空间的声环境、光环境的优化设计策略,进而用电脑软件进行了模拟验证。本优化设计策略将建筑物理环境与老年人特殊的身体机能联系在一起,为老年人舒适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建筑物理环境保障,同时从建筑物理环境角度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思路。
丁央宗[7](2018)在《我国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中需求单元与空间单元的共生关系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一世纪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老年事业滞后和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不协调,致使我国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关于老龄化的实践研究表明,创造适宜老龄化居住外环境对促进和完善家庭养老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需求单元”和“空间单元”的概念。从生物学的角度引入“共生关系”的理念,对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中“需求单元”和“空间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的调查研究,阐述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中的空间单元和需求单元的类型,证明在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中“需求单元”和“空间单元”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在“需求单元”和“空间单元”互利共生关系存在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设计,提出了构建积极参与的活动空间、引导老年人的出行从依赖到自由、营造多样性观赏植物景观、构建多层次的康体空间、构建具有文化内涵的展示空间五个设计策略。并从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中空间单元的活动空间、交通空间以及绿化空间三方面来论述具体的基于互利共生关系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设计方法,并运用图示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期望通过对老年人需求单元和空间单元关系的研究,为即将大量出现的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提供一点设计方法方面的启示。
王刘婷[8](2018)在《户外广场舞活动空间照明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依托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团队名称:健康照明创新团队,编号:CXTDX201601005)。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与年轻人存在较大的差别,如何健康的养老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话题。随着近几年全民健身思想的普及,大量的中老年人群在他们离退休之后积极的参与到公共活动中来,成为了夜间户外活动的主要活动人群。随着夜间活动的展开,活动场地的照明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特别是中老年人由于视觉心理需求的差异,对于夜间照明存在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者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研究中老年人群在夜间对活动空间的需求,并为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广场舞活动成为中老年夜间参与频率较多的的活动,而现有的光环境条件无法满足中老年对进行此项活动的要求,这就需要学者对此部分光环境需求进行研究,寻找到适合中老年人进行广场舞活动的光环境。论文以中老年广场舞活动空间光环境为研究背景,通过对重庆地区广场舞活动空间及人群的调研分析,研究了广场舞活动空间光环境现状。通过对活动人群进行主观评价问卷调查,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得出适合的水平照度及垂直照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对照度均匀度、色温及眩光等要素提出了初步的探索,对今后公园及广场活动照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1)提出问题: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考虑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象,结合我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户外活动这一实际情况,从中老年视觉心理需求角度出发,对中老年参与较多的夜间广场舞活动空间的光环境进行研究,以期望为中老年户外活动场地的照明要求提供参考。(2)分析问题:对中老年广泛参与的广场舞活动空间的光环境进行分析,从相关理论概念入手,对中老年的视觉特征、心理特征及生理心理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国内外环境行为、心理学、老年人照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及户外活动空间照明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得出本文研究主体―中老年‖在进行广场舞活动时对照明的需求及夜间广场舞活动空间的照明设计原则,为后文广场舞活动及场地照明情况的调研提供了理论支撑。(3)研究问题:对中老年夜间广场舞活动空间的光环境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重庆主城区中老年广场舞活动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活动人群特征及活动场地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出重庆地区广场舞活动特征;第二部分对中老年活动者进行光环境满意度及舒适度调查,结合满意度调查笔者又对活动者的需求进行了统计,对后文策略的提出提供全面的参考;第三部分对活动场地照明情况进行现场测量与记录,结合问卷调查内容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具体的参考值范围。(4)解决问题:对广场舞活动空间光环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根据活动人群的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及原则,并根据结论对广场舞活动空间的照明设计提出相应的照明设计策略。根据策略中的相应要求,对影响中老年广场舞活动舒适度的几项指标进行针对性分析,结合中老年人群视觉需求的特殊要求,总结出两种不同类型广场舞活动所需求光环境的差异,对不同类型广场舞活动所需要的光环境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量化指标结论。对类似的活动场地照明设计提供参考。(5)最后一部分对整个研究的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在研究中的遗憾与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展望。
孔睿[9](2017)在《住宅中老年人生活区域照明光环境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目前情况分析,我国人口老年化情况非常严重,而随着老年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期能够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生活居住空间。从居住状况情况来说,老龄化是现阶段关注度极高的一个问题,为其设计合理的住宅空间,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建筑照明和采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对比较空白的区域,必须予以重视。
李芳[10](2016)在《老年住宅中的光的环境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于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来说,光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现阶段,我国社会老龄化严重,因此,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老年人身上。老年公寓是老年人的聚集地,因此,在进行公寓设计时,要考虑老年人对光环境的需求。因为光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理及心理健康。所以,本人以此为背景,通过大量的调查与文献查阅,深入研究老年公寓中照明环境,希望能够对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建议,从而为老年人创造出更为良好的住宅光环境。
二、住宅中老年人生活区域照明光环境设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住宅中老年人生活区域照明光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视觉舒适的沈阳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 |
1.1.2 “视觉舒适性”的空间设计标准精度低 |
1.1.3 与“视觉感知”的设计资料匮乏 |
1.1.4 老年人的评价准确度低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养老建筑空间设计指标研究现状 |
1.3.2 养老建筑“感知-空间”研究现状 |
1.3.3 人因技术“感知”空间方面研究现状 |
1.3.4 养老建筑居住空间研究现状 |
1.3.5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老年人 |
1.4.2 养老机构 |
1.4.3 视觉舒适 |
1.4.4 居住空间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老年人视觉舒适基础研究与居住空间实态调研 |
2.1 感知舒适人因实验 |
2.1.1 情绪识别借鉴 |
2.1.2 舒适识别 |
2.2 老年人的视觉特征 |
2.2.1 老年人的视觉生理特征 |
2.2.2 老年人的视觉功能特征 |
2.2.3 老年人视觉能力与建筑空间关系 |
2.3 养老机构居住空间实态调研 |
2.3.1 对象选取及调研方法 |
2.3.2 调查对象概要 |
2.3.3 调研分析和总结 |
2.4 视觉舒适与空间关系 |
2.4.1 视觉依赖行为观察与调查 |
2.4.2 视觉舒适研究内容 |
第三章 空间亮度研究 |
3.1 空间亮度测度实验 |
3.1.1 实验内容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实验过程 |
3.2 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
3.2.1 皮肤电反应指标 |
3.2.2 主观问卷调查 |
3.2.3 小结与讨论 |
3.3 空间亮度设计建议 |
3.3.1 窗洞尺寸组合 |
3.3.2 舒适的窗洞尺寸 |
第四章 空间距离研究 |
4.1 空间距离测度实验 |
4.1.1 实验内容 |
4.1.2 实验方法 |
4.1.3 实验过程 |
4.2 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
4.2.1 皮肤电反应指标 |
4.2.2 主观问卷调查 |
4.2.3 小结与讨论 |
4.3 空间距离设计建议 |
4.3.1 平面布局现存问题 |
4.3.2 舒适的空间布局及尺寸 |
4.3.3 合理的电视机布置建议 |
第五章 空间转折研究 |
5.1 空间转折测度实验 |
5.1.1 实验内容 |
5.1.2 实验方法 |
5.1.3 实验过程 |
5.2 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
5.2.1 首次注视时间 |
5.2.2 总注视时长 |
5.2.3 主观问卷调查 |
5.2.4 小结与讨论 |
5.3 空间转折设计建议 |
5.3.1 舒适的卫生间地面做法 |
5.3.2 卫生间地面做法图解 |
第六章 舒适颜色辨识喜好研究 |
6.1 颜色辨识喜好测度实验 |
6.1.1 实验内容 |
6.1.2 实验方法 |
6.1.3 实验过程 |
6.2 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
6.2.1 总注视时长 |
6.2.2 瞳孔直径 |
6.2.3 主观问卷调查 |
6.2.4 小结与讨论 |
6.3 颜色设计建议 |
6.3.1 舒适色彩搭配 |
6.3.2 标识色彩设计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内容的创新性 |
7.3 研究内容的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养老院居住空间有关视觉的问卷调查 |
2. 实验数据处理图片 |
3. ErgoLAB人机环境实验仪器 |
4. 被试老人照片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老龄人口居住环境下照明设计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文章框架 |
二、老龄人口居住环境照明调研分析 |
(一)照明设计的理论概述 |
1.照明设计的基本概念 |
2.照明设计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 |
(二)老龄人室内照明调研内容 |
1.调研目标对象基本情况 |
2.调研具体内容概况 |
(三)调研数据统计 |
1.视力无缺损的老龄人照明环境现状 |
2.视力有缺损的老龄人照明环境现状 |
3.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现存问题 |
(四)本章小结 |
三、老龄人口生理及心理状况的改变 |
(一)老龄人口生理学特征研究 |
1.老龄人口视觉特征概况 |
2.老龄人口眼部结构特征 |
3.老龄人口眼部生理性改变 |
4.老龄人口生物钟的改变 |
(二)老龄人口心理学特征研究 |
1.老龄人心理学特征概况 |
2.光环境对老龄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
(三)本章小结 |
四、老龄人口居住环境照明需求分析 |
(一)老龄人居住环境的照明需求特点 |
1.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安全性需求 |
2.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舒适性需求 |
3.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功能性需求 |
4.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心理性需求 |
(二)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使用需求 |
1.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亮度需求 |
2.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色彩需求 |
(三)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需求标准 |
1.照度 |
2.光源的色温 |
3.光源的显色性 |
4.均匀度 |
5.眩光 |
(四)本章小结 |
五、老龄人口居住环境照明设计探究 |
(一)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设计策略 |
1.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照度标准值 |
2.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照度推荐值 |
3.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设计要求 |
4.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设计原则 |
(二)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设计要素 |
1.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光源的选择 |
2.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灯具的选择 |
(三)老龄人居住环境自然采光设计 |
1.老龄人居住环境自然采光的重要性 |
2.老龄人居住环境自然采光的设计要点 |
(四)老龄人居住环境室内照明设计 |
1.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玄关照明 |
2.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起居室照明 |
3.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卧室照明 |
4.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餐厅照明 |
5.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厨房照明 |
6.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卫生间照明 |
7.老龄人居住环境照明的书房照明 |
(五)老龄人口居住环境下照明设计的发展 |
1.绿色照明设计 |
2.智能化照明设计 |
(六)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适老化建筑光环境及其智能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老龄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1.1.2 老年人建筑室内光环境的重要性 |
1.1.3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1.2 相关的研究现状 |
1.2.1 老年人光环境生理、心理特征研究动态 |
1.2.2 建筑室内光环境的研究动态 |
1.2.3 人工智能研究动态 |
1.2.4 研究现状总结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适老化光环境及人工智能技术 |
2.1 老年人视觉特征 |
2.1.1 视觉生理特征 |
2.1.2 视觉心理特征 |
2.1.3 视觉行为特征 |
2.2 适老化光环境主要评价指标 |
2.2.1 指标的选取 |
2.2.2 评价的标准 |
2.3 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分析 |
2.3.1 人工神经网络 |
2.3.2 BP神经网络 |
2.3.3 SoftMax模型 |
2.3.4 随机森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室内光环境现状调研与实测数据分析 |
3.1 建筑室内光环境现状调研 |
3.1.1 建筑室内采光环境现状调研 |
3.1.2 建筑室内采光环境问卷调查 |
3.1.3 建筑室内光环境青年与老年调研结果对比分析 |
3.2 建筑光环境实测概述 |
3.2.1 测试环境概况 |
3.2.2 测量仪器介绍 |
3.2.3 测试相关条件介绍 |
3.3 建筑光环境数据分析 |
3.3.1 建筑室内光环境实测数据 |
3.3.2 建筑室内光环境实测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室内光环境满意度预测 |
4.1 构建建筑光环境评价因素集 |
4.1.1 光环境评价数据处理 |
4.1.2 光环境评价因素的构建 |
4.2 建筑室内光环境满意度的Softmax回归模型 |
4.2.1 Softmax回归模型的模型构建 |
4.2.2 Softmax回归模型的模型训练 |
4.2.3 Softmax回归模型预测准确率的检验 |
4.3 建筑室内光环境满意度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4.3.1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 |
4.3.2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训练 |
4.3.3 BP神经网络预测准确率的检验 |
4.4 建筑室内光环境满意度的随机森林分类预测模型 |
4.4.1 随机森林分类预测模型的构建 |
4.4.2 随机森林分类预测模型训练 |
4.4.3 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准确率的检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化的光环境测试评价系统设计 |
5.1 智能化光环境测试评价指标的采集 |
5.1.1 测试参数采集 |
5.1.2 表情识别 |
5.1.3 行为模式识别 |
5.2 智能化光环境测试评价程序流程 |
5.3 智能化光环境主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
5.3.1 卧室光环境设计 |
5.3.2 客厅光环境设计 |
5.3.3 厨房光环境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语 |
6.1.1 研究内容总结 |
6.1.2 研究结论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于建筑室内光环境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
附录B 人工神经网络部分关键代码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5)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及其自然光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城市老城区人口老龄化趋势 |
1.1.2 我国城市老城区的养老模式与所面临的困境 |
1.1.3 我国城市老城区改造型养老设施问题与挑战 |
1.1.4 公共活动空间在养老设施中的重要性 |
1.2 相关概念解析及研究范畴 |
1.2.1 相关概念解析 |
1.2.2 研究范畴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3.3 国外养老设施特征总结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使用现状调研 |
2.1 调研对象选取 |
2.1.1 调研对象选取原则 |
2.1.2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 |
2.2 调研对象的公共活动空间使用现状 |
2.2.1 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配置情况 |
2.2.2 公共活动空间的使用情况 |
2.2.3 使用现状的成因解析 |
2.3 调研对象的公共活动空间满意度 |
2.3.1 公共活动空间布局方式的满意度 |
2.3.2 公共活动空间室内装饰环境的满意度 |
2.3.3 公共活动空间室内物理环境的满意度 |
2.4 公共活动空间中老年人的行为模式 |
2.4.1 调研信息获取与统计方法 |
2.4.2 调研对象空间特性 |
2.4.3 公共活动空间中老年人的行为类型 |
2.4.4 公共活动空间中老年人的活动类型及频次分析 |
2.4.5 公共活动空间中老年人的使用人次与分析 |
2.4.6 公共活动空间中老年人的交流行为模式 |
2.5 调研对象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总结 |
2.5.1 受限于建筑结构类型,改造难度较大 |
2.5.2 对老年人的需求关注度不足,空间和功能配置不合理 |
2.5.3 精细化设计误读,相关设施配备不齐全 |
2.5.4 室内环境设计欠缺,光环境不佳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设计依据 |
3.1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对老年人行为模式的影响 |
3.1.1 空间布局对老年人行为模式的影响 |
3.1.2 功能配置对老年人行为模式的影响 |
3.1.3 氛围营造对老年人行为模式的影响 |
3.1.4 室内环境设计对老年人行为模式的影响 |
3.1.5 室内光环境对老年人行为模式的影响 |
3.2 老年人活动特征及需求分析 |
3.2.1 自理老人 |
3.2.2 半自理老人 |
3.2.3 不能自理老人 |
3.3 老年人对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的相关预期 |
3.3.1 对公共活动空间布局形式的预期 |
3.3.2 对公共活动空间功能配置的预期 |
3.3.3 对公共活动空间光环境的偏好 |
3.4 老年人对光环境的特殊需求分析 |
3.4.1 视觉方面对光环境的特殊需求分析 |
3.4.2 心理生理方面对光环境的特殊需求分析 |
3.4.3 公共活动空间光环境特殊需求小结 |
3.5 老年人对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需求要素 |
3.5.1 功能配比合理、设施配置齐全 |
3.5.2 舒适、热闹、互助的空间氛围 |
3.5.3 易于交流活动的场所空间 |
3.5.4 高质量的光环境 |
3.5.5 安全的室内空间保障 |
3.5.6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深化设计策略 |
4.1 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深化原则 |
4.1.1 适宜化的空间布局,提高合理性与可达性 |
4.1.2 合理性的空间规模,提高利用率 |
4.1.3 针对性的功能配置,满足不同老年人的活动需求 |
4.1.4 精细化的室内装饰环境,提升老年人的归属感 |
4.1.5 舒适化的室内物理环境,增强老年人身心的愉悦感 |
4.1.6 安全化的室内空间设计,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 |
4.2 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的布局设计 |
4.2.1 公共活动空间的布局原则 |
4.2.2 公共活动空间的布局方式 |
4.2.3 公共活动空间的布局设计 |
4.3 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设计 |
4.3.1 公共活动空间规模的合理化设计 |
4.3.2 公共活动空间功能配置的影响因素 |
4.3.3 公共活动空间功能配置的设计 |
4.4 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的各功能空间设计要点 |
4.4.1 休闲娱乐空间设计要点 |
4.4.2 文化学习空间设计要点 |
4.4.3 运动健身空间设计要点 |
4.4.4 交流休息空间设计要点 |
4.4.5 护理站空间设计要点 |
4.5 室内环境设计要点 |
4.5.1 室内装饰环境 |
4.5.2 室内物理环境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自然光环境设计 |
5.1 公共活动空间自然光环境设计要素 |
5.1.1 充足的室内日照时长 |
5.1.2 均匀的室内自然光环境 |
5.1.3 增加室内采光有效进深与采光有效面积 |
5.2 初始模型建立与模拟思路 |
5.2.1 初始模型建立 |
5.2.2 模型思路 |
5.2.3 评价指标确定 |
5.3 窗地比对室内自然光环境的影响 |
5.3.1 对采光系数和均匀度的影响 |
5.3.2 对采光有效进深的影响 |
5.3.3 对采光有效面积的影响 |
5.4 窗台高度对室内自然光环境的影响 |
5.4.1 对采光系数和采光均匀度的影响 |
5.4.2 对采光有效进深的影响 |
5.4.3 对采光有效面积的影响 |
5.5 窗上沿高度对室内自然光环境的影响 |
5.5.1 对采光系数和采光均匀度的影响 |
5.5.2 对采光有效进深的影响 |
5.5.3 对采光有效面积的影响 |
5.6 公共活动空间自然光环境深化设计要点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课题相关问卷 |
附录B 问卷信息统计及说明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6)养老院室内公共空间物理环境优化设计研究 ——以南京仙林欧葆庭老年康复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老龄化社会现状 |
1.1.2 “老年人”定义范围 |
1.1.3 老龄化社会影响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内容及目标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范畴与内容 |
1.3.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主要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老年人特征和相关规范 |
2.1 老年人生理特征 |
2.1.1 整体外观 |
2.1.2 感知系统 |
2.2 老年人心理特征 |
2.3 行为与空间 |
2.4 养老院物理环境基本要求 |
2.4.1 声环境 |
2.4.2 光环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南京市养老院物理环境实地调研与现状分析 |
3.1 调查情况简介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时间 |
3.1.3 调查步骤 |
3.1.4 调查方案 |
3.1.5 误差和局限性 |
3.2 案例调研与测试结果 |
3.2.1 鸿福老年公寓 |
3.2.2 文起老年服务中心 |
3.2.3 湖南路街道养老院 |
3.2.4 彩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3.2.5 淮海老年服务中心 |
3.2.6 明舒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3.2.7 侨鑫人家老年公寓 |
3.2.8 清荷园老年公寓 |
3.2.9 清荷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
3.2.10 千手康养中心 |
3.3 案例横向对比分析 |
3.3.1 声环境 |
3.3.2 光环境 |
3.3.3 现状问题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养老院室内公共空间物理环境优化设计策略 |
4.1 声环境优化设计策略 |
4.1.1 基本原则 |
4.1.2 走廊声环境优化设计策略 |
4.1.3 活动室(区)声环境优化设计策略 |
4.2 光环境优化设计策略 |
4.2.1 基本原则 |
4.2.2 中间走廊光环境优化设计 |
4.2.3 活动室(区)光环境优化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设计实践 |
5.1 原方案介绍 |
5.1.1 项目概况 |
5.1.2 设计表达 |
5.1.3 技术图纸 |
5.2 声环境优化设计策略应用 |
5.2.1 声环境分析 |
5.2.2 走廊声环境优化设计 |
5.2.3 活动区声环境优化设计 |
5.2.4 小结 |
5.3 光环境优化设计策略应用 |
5.3.1 建筑方案分析 |
5.3.2 原建筑光环境模拟 |
5.3.3 中间走廊自然采光优化设计 |
5.3.4 光环境优化设计策略模拟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 |
6.2 特色之处 |
6.3 存在不足 |
6.4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A 主观问卷调查表 |
附录B 建筑测绘图纸 |
附录C 工程实践图纸 |
(7)我国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中需求单元与空间单元的共生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缘起 |
1.1.1 课题的提出 |
1.1.2 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 |
1.1.3 我国养老需求和养老观念的转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本章小结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课题的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相关理论 |
1.4.1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相关理论 |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6 创新点 |
2 共生理念的引入 |
2.1 生物领域的共生理论 |
2.1.1 互利共生 |
2.1.2 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 |
2.1.3 小结 |
2.2 景观领域的共生理论 |
2.2.1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共生理念 |
2.2.2 现代景观中的共生理念 |
2.3 老龄化居住外环境的互利共生关系 |
2.3.1 老龄化居住外环境的互利共生关系的内涵 |
2.3.2 老龄化居住外环境中互利共生关系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3 我国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中需求单元和空间单元研究 |
3.1 老龄化居住外环境中需求单元研究 |
3.1.1 需求单元的概念 |
3.1.2 需求单元的类型 |
3.2 老龄化居住外环境中空间单元研究 |
3.2.1 空间单元概念 |
3.2.2 空间单元的类型 |
3.2.3 空间单元的构成要素 |
3.3 本章小结 |
4 我国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中需求单元和空间单元的关系研究 |
4.1 需求单元和空间单元关系调查研究 |
4.1.1 调研对象的选取 |
4.1.2 调研方法和调研内容 |
4.2 需求单元对空间单元的完善 |
4.2.1 无障碍空间完善 |
4.2.2 康体空间的完善 |
4.2.3 展示空间的完善 |
4.3 空间单元对需求单元的促进 |
4.3.1 参与需求的促进 |
4.3.2 出行需求的促进 |
4.3.3 观赏需求的促进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设计理论研究 |
5.1 设计目的及理念 |
5.1.1 设计目的 |
5.1.2 设计理念 |
5.2 基于互利共生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设计策略 |
5.2.1 构建积极参与的活动空间 |
5.2.2 引导老年人的出行从依赖到自由 |
5.2.3 营造多样观赏性植物景观 |
5.2.4 构建多层次的康体空间 |
5.2.5 构建具有文化内涵展示空间 |
5.3 基于互利共生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设计方法 |
5.3.1 活动空间设计 |
5.3.2 交通空间设计 |
5.3.3 绿化空间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设计实践--以西安市西京社区东区为例 |
6.1 西安市西京社区东区概况 |
6.2 西安市西京社区东区居住外环境中空间单元和需求单元现状 |
6.2.1 需求单元现状调研与分析 |
6.2.2 空间单元现状调研与分析 |
6.3 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西安市西京社区东区居住外环境中适老化改造理念 |
6.3.1 延续 |
6.3.2 修补 |
6.4 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西安市西京社区东区居住外环境适老化改造设计 |
6.4.1 前期分析 |
6.4.2 改造方案设计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结论 |
7.2 不完善之处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附录二 老年人对居住外环境使用情况调查 |
附录三 图录 |
附录四 表录 |
(8)户外广场舞活动空间照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课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拟解决主要问题 |
1.3.2 研究步骤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实地测量法 |
1.4.4 跨学科研究 |
1.4.5 归纳演绎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2 分析:中老年广场舞活动空间照明分析 |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1 需求层次理论 |
2.1.2 中老年概念 |
2.1.3 户外公共空间及相关概念 |
2.1.4 广场舞活动 |
2.1.5 人·环境·行为·心理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环境心理学研究现状 |
2.2.2 中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研究 |
2.2.3 中老年广场舞现状研究 |
2.2.4 城市公共空间照明设计研究 |
2.2.5 老年人照明研究现状 |
2.3 中老年特征 |
2.3.1 生理特征 |
2.3.2 心理特征 |
2.3.3 活动特征 |
2.4 中老年需求 |
2.4.1 对活动需求 |
2.4.2 对照明需求 |
2.5 广场舞活动对中老年影响 |
2.5.1 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
2.5.2 消除疲劳,缓解压力 |
2.5.3 增进交往,提高社会融入感 |
2.5.4 调节心情,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2.5.5 加快大脑活动,提高记忆力 |
2.6 本章小结 |
3 调研:中老年广场舞活动空间光环境调查 |
3.1 调研目的 |
3.2 调研内容及方法 |
3.2.1 调研时间 |
3.2.2 调研内容 |
3.2.3 调研方法 |
3.2.4 对象选取 |
3.3 调研设计及实施 |
3.3.1 前期准备阶段 |
3.3.2 正式调研阶段 |
3.4 广场舞活动特征调查结果 |
3.4.1 空间特征分析 |
3.4.2 时间特征分析 |
3.4.3 人群特征分析 |
3.4.4 舞蹈类型分析 |
3.4.5 场地特征分析 |
3.4.6 小结 |
3.5 活动空间及光环境调查结果分析 |
3.5.1 广场舞活动空间分类 |
3.5.2 活动空间照明现状分析 |
3.5.3 测量与统计方法 |
3.5.4 活动空间照明现状数据 |
3.5.5 小结 |
3.6 光环境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6.1 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 |
3.6.2 活动及场地满意度调查结果 |
3.6.3 光环境满意度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策略:户外广场舞活动空间照明设计策略 |
4.1 活动空间照明现存问题 |
4.1.1 城市公园活动空间现存问题 |
4.1.2 城市广场及街边空地活动空间现存问题 |
4.2 广场舞活动人群对照明要求 |
4.2.1 视觉需求 |
4.2.2 心理需求 |
4.3 广场舞活动空间照明设计原则 |
4.3.1 安全性原则 |
4.3.2 以人为本的原则 |
4.3.3 整体性原则 |
4.3.4 针对性原则 |
4.3.5 生态保护原则 |
4.3.6 绿色照明及节能环保原则 |
4.3.7 艺术性原则 |
4.4 广场舞活动场地照明设计策略 |
4.4.1 完善现有功能,保证足够的照度 |
4.4.2 进行分时段照明 |
4.4.3 带有指引性的照明 |
4.4.4 场地边界的照明处理 |
4.4.5 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及艺术性 |
4.4.6 眩光控制 |
4.4.7 带有控制及提醒功能的照明 |
4.5 广场舞活动空间光环境指标 |
4.5.1 水平照度 |
4.5.2 垂直照度 |
4.5.3 照度均匀度 |
4.5.4 光源色温 |
4.5.5 眩光控制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城市广场舞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
B:广场舞场地光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 |
C:关于广场舞开展情况调查 |
D:广场舞活动区域照度测量表 |
E:部分广场舞活动区域照度数据 |
F: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住宅中老年人生活区域照明光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老年人视觉特点分析 |
二、照明光环境设计 |
1、按照老年人视觉生理因素 |
2、依据老年人视觉心理因素 |
三、起居室照明光设计分析 |
四、结语 |
(10)老年住宅中的光的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光环境设计的意义 |
2 老年人的直觉特征 |
2.1 生理特征 |
2.2 心理特征 |
3 老年住宅中的光的环境设计 |
3.1 自然光设计 |
3.2 一室多灯复合设计 |
3.3 营造透明的视觉观感 |
3.4 安全性设计 |
四、住宅中老年人生活区域照明光环境设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人卧室照明设计研究[D]. 李胜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2]基于视觉舒适的沈阳养老机构居住空间研究[D]. 惠荣.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3]老龄人口居住环境下照明设计的探究[D]. 郑宇浩.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适老化建筑光环境及其智能化方法研究[D]. 崔苗苗.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5]改造型养老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及其自然光环境设计研究[D]. 刘晓晴.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养老院室内公共空间物理环境优化设计研究 ——以南京仙林欧葆庭老年康复中心为例[D]. 杨峻. 东南大学, 2018(05)
- [7]我国城市老龄化居住外环境中需求单元与空间单元的共生关系研究[D]. 丁央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12)
- [8]户外广场舞活动空间照明设计研究[D]. 王刘婷. 重庆大学, 2018(04)
- [9]住宅中老年人生活区域照明光环境设计研究[J]. 孔睿. 艺术品鉴, 2017(08)
- [10]老年住宅中的光的环境设计研究[J]. 李芳.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