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度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程建设监理案例分析》应试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2020)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4部门联合颁发关于印发《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20年2月28日发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建人规[2020]3号),现转载如下
何雪松[2](2019)在《四川省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执行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政府深化改革步伐的推进,国务院推进“放管服”的改革部署,执业资格管理政策实施的监管和服务也在进一步加强,建立高效可行的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是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人才发展体制革新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双创”的重要措施。公开、科学、规范的管理政策有益于工程建设领域秩序的规范、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应对职业资格过多、过滥问题,降低就业和创业的门槛。进一步清理非法考试、培训等活动,减轻建筑从业人员负担,使建设执业资格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激起市场参与者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了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理论,对四川省建设注册中心工作人员和政策目标群体的访谈、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和资料,分析了建设执业资格管理相关政策的执行现状、成效与经验,剖析了四川省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执行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政策的优化策略。通过分析发现四川省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报考建设执业资格人员“会考不会干、会干不会考”;考取建设执业资格证书人员“挂靠”行为普遍;不良中介“买证、屯证、卖证”行为猖獗;施工项目现场“人、证不匹配”。这些建设执业资格管理问题日益凸显,严重扰乱了施工现场正常秩序,影响了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根据以上问题,分析得出导致四川省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执行问题的成因主要有:相关政策执行缺乏完备性,政策执行不明确;执行机构资源配置不合理;目标群体认同度低,守法诚信意识淡薄;行业政策执行环境差这四大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调整思路:完善政策内容、提高执行主体执行效力、增强目标群体支持度、优化政策执行环境。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四川省实现“全省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一政策目标提供有效的借鉴意义。
高洪昭[3](2018)在《企业战略转型路径研究 ——一个基于广州南华公司业务转型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中国已有30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客户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前的工程监理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客户对工程管理服务的需求。近几年工程监理行业的相关政策调整、市场环境变化及监理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整个工程监理行业进入“寒冬期”,工程监理服务面临转型的抉择。本文以广州南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南华)战略转型为案例研究对象,在应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当前行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广州南华的战略转型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为工程监理行业的服务转型发展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监理企业服务转型是必然趋势,在国家制度设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逐步规范的背景下,监理企业向海外业务、工程管理定制化服务、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PM)转型是可行之路,有条件的企业向项目代建和EPC总承包管理方向发展也是非常好的选项,本文研究的转型发展路径和经验总结对监理企业转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整个工程监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引导和借鉴意义,结论性的工程监理行业未来发展建议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杨波[4](2013)在《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能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以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为对象,在对执业资格进行梳理及对胜任能力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胜任能力的角度,综合利用文献综述、对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Petri网综合评价法、粗糙集综合评价法和粗糙集可拓综合评价法等多种评价法对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发掘建筑业执业资格的作用和不足,对建筑业执业资格的胜任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和定位。主要内容有:1.对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制度进行了梳理和研究结合执业资格制度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对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进行了研究:从社会、市场及行业需求切入,探讨了建立建筑业执业资格制度的必要性;梳理了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的运行机制,对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的管理机制、资格取得制度、注册制度、执业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管理现状与国外建筑业执业资格。2.应用胜任能力理论构建了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能力综合评价框架论文根据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相关理论从专业人员、专业能力的定义入手,对胜任能力的涵义与特点、胜任能力框架、胜任能力模型、胜任能力要素进行了阐述;对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能力及建筑业执业人员的专业定位进行了定义,并根据建筑行业的本质和特点对建筑行业执业人员的胜任能力的要求进行分析;提出建筑业资格胜任能力模型建立的基本目标、假设及方法;从执业资格制度政策的制定与发展、从资格考试制度的有效性、资格考试考生群体分析、资格考试效果、注册及执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能力综合评价框架;研究并实现了群体和效果分析的计算机计算。3.对胜任能力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将对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成功度模糊综合评价法、Petri网综合评价法、粗糙集综合评价法和粗糙集可拓综合评价法等评价方法运用于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能力综合评价。4.以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取得为例进行了胜任能力评价以全国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为例,在利用计算机软件统计计算的基础上,运用AHP-成功度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基于资格取得的胜任能力评价体系,对注册建筑师考试进行了评价,考试效果基本符合一级建筑师考试胜任能力的要求。5.以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行业最具代表性的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为例进行胜任能力综合评价,实证了胜任能力评价框架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运用粗糙集可拓综合评价法、AHP-成功度模糊综合评价法、粗糙集综合评价法对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考试制度、应考群体及考试效果进行了评价;运用Petri网综合评价法对建造师执业资格取得过程进行分析;与注册建筑师考试及原项目经理胜任能力进行了对比评价;构建了建造师胜任能力因素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升我国注册建造师胜任能力的对策,有利于提高以注册建造师代表的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执业人员水平和能力,促进行业发展。
帅丽[5](2012)在《交通建设监理企业的教育培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通建设监理的教育培训是工程监理制度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对高素质监理人才的需求矛盾日益凸显,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实施系统员工教育培训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急迫的任务。本文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首先在分析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意义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比较研究和系统调研等方法,阐述了国内外监理教育培训的发展情况及现状,深入探讨了三个时代经典员工培训理论。其次,交通建设监理企业要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就要全面掌握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本文从准备工作、计划工作、实施工作和控制工作等四个部分对培训需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交通建设监理企业人员素质现状以及交通建设监理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得出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具有比较急迫的员工培训需求。再次提出了加强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方案,即整合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系统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引进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建立了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员工系统的教育培训机制。最后,以成都至眉山(仁寿)高速公路JL3工程监理组监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为背景,介绍了在交通建设监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运用教育培训的系统理论探讨了交通建设监理企业的教育培训,对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在教育培训实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廖奇云[6](2008)在《基于业绩评判的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WTO的进入,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全球经济呈一体化之趋势,面临激烈竞争的建筑业,国内项目经理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的现状必须改进,同时,为了积极应对国外承包商的竞争,并贯彻中央“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我国开始实施建造师执业资格和项目经理职业资格制度。目前我国与国外建造师在职业资质水平、职业职责、职业权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整合”作用,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较强的能力。建造师执业资格通过笔试获得以测试必备的知识体系,然而其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却难以衡量,因此我国规定,建造师必须通过业绩和知识认证后方能担任项目经理。当前,全球对项目经理的能力评价趋于业绩,而国内迄今尚无评判项目经理能力的职业资格标准,以作为企业聘用和考核的依据。因此,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该标准,对项目经理进行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使其上升为国际项目经理,与国际接轨,是我国建立建造师和项目经理职业资格制度的重要任务和途径。论文在总结国内外项目经理认证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基于业绩评判的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CCPQ-ISM,下称资格标准体系),主要阐述了该体系的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以及通过该体系项目经理能力提高的原理,同时,鉴于国内外项目管理实践的差异,论文还阐述了标准的内涵及认证要点,使国内项目经理申请者能准确理解并通过认证;随着总承包制度的推广,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范畴发生变革,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延伸,作者在全面比较《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与中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NCB)和《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总承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论文提出了客体评价,即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和ABC法,根据国际项目经理申请者的证据材料进行能力评价的方法和体系,针对性地找出其能力的不足之处,持续改进,同时,论文还提出主体评价,即采用反映标准、学习标准法以及工作标准法对项目经理知识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改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资格体系达到了提高项目经理知识和理解、能力和素质提高之目的。该资格体系在国内是一个全新的认证体系和概念,将对我国建筑业产生变革和影响,作者从项目经理职业化、项目管理、技术、文化、理念、企业管理等角度论述了该体系所产生的影响,也进行了效益分析。从职业化角度,建立了一套基于业绩评判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包括评估体系、培训体系、资格认证体系等,有利于促进项目经理职业化发展;从技术角度,促进了诸如精益建造、绿色技术等应用,并促进可持续及循环经济之发展;从文化角度,促进了团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项目经理部整体素质及企业竞争力,发展了项目经理职业生涯设计等思想,体现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精髓;从项目管理角度,促进组织扁平化及信息化,促进建筑业的健康与安全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等并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体系的实施;另外,倡导沟通管理,为工程项目增值服务;从人力资源角度,促使企业充分运用行为科学和激励理论,重视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切均显示资格体系的巨大影响。论文还研究了资格体系推进策略,在分析来自政府、企业、申请者个人等方面的因素基础上,指出体系的推进需从上述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此外,论文还探讨了一个十分重要而棘手的课题——中英建造师执业资格双边互认的可能性,事实上,资格体系示范工程使中英建造师执业资格双边互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论文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借鉴英国成功经验,利用职业能力(CBT)、人力资源(HRM)、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和制度经济学原理建立了项目经理职业资格体系;阐述了标准的理解和审核要点,结合国内项目管理实践,提出了资格体系的运行模式、评估方法,并以示范工程为背景,阐述了整个体系的运行内涵;完善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国内建筑业职业资格体系,尤其是建造师资格制度,并就完善该标准知识体系提出了建议。②全面比较中英建造师资格体系并提出了基于业绩评判的项目经理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式,进而对我国现行优秀项目经理的评选模式提出建议,同时探讨了中英建造师资格双边互认的可能性,为推动建造师资格与国际接轨提出建议。③在CCPQ-ISM基础上,结合总承包规范(GB/T50358-2005),形成了基于业绩评判的总承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CCPQ-ISMS)。④从技术、管理、组织、市场要素等方面全面分析了资格体系对我国项目经理职业资格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并进行了体系的效益分析;结合建筑业现状,分析了当前推进资格体系的障碍,对该体系的发展和推进提出了建议。CCPQ-ISM为建筑业其它职业资格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效的职业培训模式。
杨静,王消伍,刘贞平[7](2003)在《2004年度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题型介绍及应试技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4年度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将于6月12、13日举行,作者对考试的题型特点及应试技巧作了简要介绍。
蒋婷婷[8](2020)在《评估认证视域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新态势,我国投资体制和价格机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BIM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将对工程咨询、设计、施工、运维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的工程造价专业领域已经从传统的工程量计算、套用定额结算为主,拓展到全过程造价咨询、全生命周期造价咨询、风险管理、价值管理咨询和投资战略规划等新型高端服务产品领域。新经济新产业导致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业务范围和职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对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各高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仍以传统的为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比较单一,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由此可见根据对未来工程造价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进行以变化需求为导向、以产业调整为依据的工程教育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因此本文从评估认证的角度出发,在参照评估认证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本文通过对专业评估与认证、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行业发展趋势等相关文献的大量阅读和研究,明确我国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和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密切相关性的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中国教育认证指标、住建部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认证标准、IEET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和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指标四项评估认证的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明确评估认证指标对专业人才定位和培养模式的影响,建立适用于工程造价专业评估与认证的指标体系。与此同时,从专业评估认证、工程造价行业近年来政策、市场、技术的三项驱动、执业资格制度和“1+X”证书制度四个方面研究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索BIM技术应用条件下新的“课证融合”、“双证融通”专业教育模式,同时研究将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等执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途径,构建“课证对接”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文章的最后对照专业评估的要求分析江西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和武夷学院四所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优化培养方案和强化过程教学管理的建议,从而不断提高这几所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高校应该对照认证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条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本刊综述[9](2019)在《建立完善监理工程师注册和退出机制》文中指出根据国务院推进"放管服"改革部署,规范职业资格设置和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四部门")共同起草了《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高萌[10](2019)在《公司律师制度下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建设工程合同作为协调参与建设工程的各方关系的纽带,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越来越引起各参建单位的重视。在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实践中仍然还存在着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体系和合同管理方法落后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顽疾。这些弊病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企业的发展。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上谋求生求与发展,建筑开发企业都在提高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水平。201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更是为建筑开发企业指明了努力的新方向。本文基于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反思,结合公司律师制度的优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公司律师制度下进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新的模式。本文针对传统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缺点,优化了现有公司律师制度的结构体系,提出新的组织架构,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性的分析描述公司律师制度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将怎样发挥作用。公司律师将参与到合同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前的决策阶段到合同审查阶段再到合同履行阶段甚至是合同纠纷的后期处理阶段。文章在最后一部分将通过工程实例,对新模式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说明。公司律师将不仅仅具备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更将会逐步加深对工程建设项目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使在公司律师制度下进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这一新模式为公司的繁荣壮大保驾护航。
二、2004年度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程建设监理案例分析》应试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度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程建设监理案例分析》应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4部门联合颁发关于印发《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 |
第一章总则 |
第二章考试 |
第三章注册 |
第四章执业 |
第五章附则 |
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
(2)四川省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执行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政策执行的研究 |
1.3.2 关于政策执行过程的研究 |
1.3.3 关于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的研究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调查研究法 |
1.5.3 规范分析法 |
1.5.4 比较研究法 |
1.6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执业资格 |
2.1.2 建设执业资格制度 |
2.1.3 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2.2.1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
2.2.2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
3 四川省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发展历程及政策执行现状 |
3.1 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发展历程 |
3.1.1 建设执业资格制度的发展 |
3.1.2 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体系 |
3.2 四川省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执行现状 |
3.2.1 资格考试 |
3.2.2 执业注册 |
3.2.3 继续教育 |
4 四川省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执行问题 |
4.1 四川省建设执业注册人员情况调查设计及统计 |
4.1.1 研究目的及对象 |
4.1.2 问卷的设计 |
4.1.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1.4 基本情况分析 |
4.1.5 对相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访谈 |
4.2 调查结果反映出的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执行问题 |
4.2.1 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连续性不强 |
4.2.2 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执行机构偏差 |
4.2.3 目标群体认同度低 |
4.2.4 政策执行环境不佳 |
5 四川省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执行问题的成因 |
5.1 政策自身的因素 |
5.1.1 相关政策缺乏完备性 |
5.1.2 相关政策执行不明确 |
5.2 政策执行机构层面 |
5.2.1 政策执行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
5.2.2 缺乏过程反馈机制 |
5.2.3 政策执行机构人员的因素 |
5.3 政策目标群体层面 |
5.3.1 监管责任意识不强 |
5.3.2 目标群体配合度低 |
5.4 政策执行环境层面 |
5.4.1 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下的压力 |
5.4.2 四川省具体环境下的限制 |
6 四川省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执行问题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设计 |
6.1.1 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政策内容 |
6.1.2 根据省情进一步细化相关管理政策 |
6.2 提升政策执行机构的执行效力 |
6.2.1 依靠信息化平台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强化部门协调合作 |
6.2.2 健全过程反馈机制 |
6.2.3 加强政策执行人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
6.3 加强目标群体的公民意识 |
6.3.1 加强目标群体配合政策执行的意识 |
6.3.2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 |
6.4 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
7 结语 |
7.1 主要结论 |
7.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企业战略转型路径研究 ——一个基于广州南华公司业务转型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战略转型相关理论 |
第一节 战略管理与战略转型 |
第二节 竞争战略理论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工程监理行业现状和挑战 |
第一节 我国工程监理制度的发展历史 |
第二节 行业现状 |
第三节 工程监理行业面临主要问题 |
第四节 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四章 广州南华介绍及竞争力分析 |
第一节 广州南华简介 |
第二节 广州南华机会与挑战分析 |
第三节 广州南华竞争力分析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广州南华战略转型分析 |
第一节 广州南华业务转型情况简介 |
第二节 广州南华转型发展路径 |
第三节 广州南华转型管理 |
第四节 广州南华转型期业务分布及结果 |
第五节 广州南华业务转型经验总结与评价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选题的意义 |
1.1.1 我国建筑业发展概况 |
1.1.2 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制度概况 |
1.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执业资格制度研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3.1 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2 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2.1 执业(职业)资格制度概述 |
2.1.1 资格的概念 |
2.1.2 资格制度 |
2.1.3 准入制度 |
2.1.4 执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功能 |
2.2 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制度体系 |
2.2.1 我国建筑业实行个人执业资格制度的需求分析 |
2.2.2 我国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运行机制 |
2.2.3 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制度及管理部门 |
2.2.4 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
2.2.5 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注册制度 |
2.2.6 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执业制度 |
2.3 国外建筑业执业资格制度模式 |
2.3.1 国外建筑业执业资格制度概述 |
2.3.2 国外建筑业执业资格制度的特点和做法 |
2.3.3 美、加、英及英联邦国家建筑师、工程师资格标准及取得程序要求 |
2.3.4 国外执业资格制度管理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3 胜任能力相关理论及评价指标体系 |
3.1 胜任能力的基本理论 |
3.1.1 胜任能力的内涵及特点 |
3.1.2 胜任能力框架理论 |
3.1.3 胜任力模型 |
3.1.4 胜任能力要素构成 |
3.1.5 胜任能力与实践经验 |
3.2 建筑业执业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研究 |
3.2.1 专业三维度:专业、专业人员与专业服务 |
3.2.2 本文对建筑业执业资格的界定 |
3.2.3 本文对建筑业执业人员胜任能力的界定 |
3.2.4 建筑业执业人员基本胜任能力 |
3.2.5 建筑业不同类别执业资格执业人员的胜任能力 |
3.3 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力模型 |
3.3.1 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目标 |
3.3.2 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力模型构建假设 |
3.3.3 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力模型建构方法 |
3.4 基于资格考试的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能力评价 |
3.4.1 建筑业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胜任能力评价 |
3.4.2 基于应试人员群体评价的资格考试胜任能力评价 |
3.4.3 基于资格考试考核效果的胜任能力评价 |
3.4.4 考生群体及考核效果分析的计算机软件实现 |
3.5 基于执业资格注册及执业管理的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力评价 |
3.5.1 执业资格注册人员群体评价 |
3.5.2 执业资格注册管理评价 |
3.5.3 执业管理评价 |
3.6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力评价 |
3.6.1 建筑业执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评价 |
3.6.2 建筑业资格发展评价 |
3.7 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力评价框架 |
3.8 本章小结 |
4 评价基本方法 |
4.1 对比分析法 |
4.1.1 前后对比法 |
4.1.2 有无对比法 |
4.1.3 参照对比法 |
4.2 层次分析法 |
4.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4.2.2 层次分析法主要步骤 |
4.3 成功度模糊综合评价法 |
4.3.1 项目成功度评价法 |
4.3.2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数学模型 |
4.3.3 成功度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向量的分析 |
4.3.4 项目成功度模糊综合评判的步骤 |
4.4 Petri 网综合评价法 |
4.4.1 Petri 网综合评价法概述 |
4.4.2 Petri 网及其特征 |
4.5 粗糙集综合评价方法 |
4.5.1 粗糙集理论基本理论 |
4.5.2 粗糙集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流程 |
4.6 粗糙集可拓综合评价方法 |
4.6.1 可拓综合评价理论概述 |
4.6.2 粗糙集可拓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4.7 本章小结 |
5 注册建筑师资格取得胜任能力评价 |
5.1 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简介 |
5.1.1 制度的建立 |
5.1.2 考试的科目及形式 |
5.1.3 报考条件 |
5.2 某年度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评价 |
5.2.1 应考人员整体情况分析 |
5.2.2 通过率分析 |
5.2.3 考生专业情况分析 |
5.2.4 考生学历情况分析 |
5.2.5 考生年龄情况分析 |
5.2.6 考生工作单位情况分析 |
5.2.7 考核效果评价 |
5.3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评价效果 AHP-成功度模糊综合评判 |
5.3.1 评判指标的选择 |
5.3.2 各科目合格情况成功度综合评价 |
5.3.3 评价误差 |
5.3.4 综合评判值 |
5.3.5 指标权重 |
5.3.6 模糊综合评判 |
5.3.7 评判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6 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胜任能力综合评价 |
6.1 基于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情况的胜任能力评价 |
6.1.1 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体系建立情况 |
6.1.2 建造师制度实施情况 |
6.1.3 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6.1.4 建造师制度建设及实施胜任能力粗糙集可拓综合评价 |
6.2 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胜任能力评价 |
6.2.1 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
6.2.2 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考生群体评价 |
6.2.3 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考核效果评价 |
6.2.4 建造师及建筑师考试对比评价 |
6.3 基于 Petri 网的建造师执业资格过程评价 |
6.3.1 基于 Petri 网的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过程建模 |
6.3.2 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过程模型分析 |
6.4 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与原施工项目经理胜任能力比较分析 |
6.4.1 一级注册建造师及原一级项目经理基本情况 |
6.4.2 年龄情况分析 |
6.4.3 建造师与原项目经理年龄情况对比分析 |
6.4.4 学历情况分析 |
6.4.5 注册企业情况分析 |
6.5 注册建造师的胜任力模型及检验 |
6.5.1 注册建造师胜任特征模型 |
6.5.2 注册建造师胜任力综合评价模型 |
6.6 提升建造师胜任能力的对策研究 |
6.6.1 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建造师胜任能力 |
6.6.2 改进注册建造师准入制度保障建造师基本胜任能力 |
6.6.3 落实注册及执业管理提升建造师胜任能力 |
6.6.4 完善一、二级衔接促进持续提升建造师胜任能力 |
6.6.5 建立以建造师个人执业资格制度为主体的工程责任体系提升建造师胜任能力 |
6.6.6 完善继续教育持续提升建造师胜任能力137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建造师胜任力问卷调查表 |
博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5)交通建设监理企业的教育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发展现状 |
1.2.1 国外交通建设监理教育培训的现状 |
1.2.2 我国交通建设监理企业教育培训的现状 |
1.3 概念阐述 |
1.3.1 建设监理的概念 |
1.3.2 建设监理的特质 |
1.3.3 交通建设监理与一般监理的异同 |
1.3.4 交通建设监理教育培训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理论概述 |
2.1 科学教育培训理论 |
2.2 培训分析理论 |
2.3 培训评估理论 |
2.4 终身学习理论 |
2.5 系统教育培训理论 |
第3章 交通建设监理企业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
3.1 基于系统理论的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
3.1.1 准备工作 |
3.1.2 计划工作 |
3.1.3 实施工作 |
3.1.4 控制工作 |
3.2 交通建设企业及其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
3.2.1 交通建设监理企业人员现状 |
3.2.2 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交通建设监理企业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方案 |
4.1 整合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 |
4.1.1 内部培训 |
4.1.2 外部培训 |
4.2 建立完善的培训内容、方式 |
4.2.1 培训内容 |
4.2.2 培训方式 |
4.3 引进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 |
4.4 建立良性的企业教育培训 |
4.4.1 引进环节注重高素质 |
4.4.2 改革用人机制、激励人才成长 |
4.4.3 加强总监的培养选拔工作,为监理企业培养中坚力量 |
第5章 交通建设监理企业教育培训案例分析 |
5.1 成仁JL3工程监理案例 |
5.1.1 工程概况 |
5.1.2 监理原则及内容 |
5.1.3 监理组织机构 |
5.1.4 监理人员配备 |
5.1.5 监理内部管理制度 |
5.2 成仁JL3工程监理组的教育培训机制 |
5.2.1 成仁JL3工程监理组系统概况分析 |
5.2.2 成仁JL3工程监理组教育培训设计、开发 |
5.2.3 成仁JL3工程监理组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
5.2.4 成仁JL3工程监理组教育培训控制机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业绩评判的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选题的意义 |
1.1.1 我国建筑业发展概况 |
1.1.2 我国建筑业面临的挑战 |
1.1.3 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提出的背景 |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思路主线、内容及目标 |
1.2.1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1.2.2 论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 本课题的有关前期研究工作 |
1.3.1 职业资格制度 |
1.3.2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发展 |
1.3.3 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 |
2 我国项目经理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2.1 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概况 |
2.2 我国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改革与发展 |
2.2.1 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背景 |
2.2.2 建造师的职责与管理 |
2.2.3 建造师资格的获得途径 |
2.3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体系(NVQs) |
2.3.1 英国NVQs 概述 |
2.3.2 英国建造师职业资格管理 |
2.4 澳大利亚国家职业资格实践 |
2.5 中外建造师制度对比研究 |
2.5.1 考核标准比较 |
2.5.2 建造师资格管理差异 |
2.5.3 建造师从业范围差异 |
2.5.4 培训与继续教育差异 |
2.5.5 与项目经理的定位差异 |
2.5.6 国际认可度的差异 |
2.6 推进我国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的措施 |
2.6.1 建立和完善建造师知识体系 |
2.6.2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
2.6.3 建立个人执业信用制度和执业保险制度 |
2.6.4 加强行业管理,转变政府职能 |
2.6.5 建立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业绩评判的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的体系设计 |
3.1 建立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理论基础 |
3.1.1 能力本位评价理论 |
3.1.2 人力资源管理(HRM)理论 |
3.2 基于业绩的职业能力模型的构建 |
3.2.1 职业能力要素分析 |
3.2.2 职业能力模型结构 |
3.2.3 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之内容构架 |
3.3 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认证体系的建立 |
3.3.1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框架设计 |
3.3.2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评估体系 |
3.3.3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之组成 |
3.3.4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流程设计 |
3.3.5 项目经理职业能力业绩证据材料收集 |
3.3.6 业绩证据材料研究 |
3.3.7 项目经理职业能力评估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4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之内容设计与认证 |
4.1 评估施工方案、资源和系统以满足项目要求 |
4.1.1 评价并选择施工方案 |
4.1.2 计划项目活动及资源以满足项目要求 |
4.1.3 选择并组成项目经理部 |
4.1.4 建立并维护项目的组织和沟通系统 |
4.2 确认危险,评估并减小风险 |
4.2.1 确认危险和评估风险 |
4.2.2 说明并实施减小风险的方法和程序 |
4.3 控制施工、健康和安全系统,以满足项目要求 |
4.3.1 确保作好现场准备工作的协调 |
4.3.2 协调项目控制 |
4.3.3 建立、实施和维护管理项目健康、安全和福利的系统 |
4.4 控制项目质量、进度、成本和信息 |
4.4.1 按照认可的质量标准控制项目 |
4.4.2 现场放线控制 |
4.4.3 按照认可的计划控制项目进度 |
4.4.4 按照认可的预算控制项目成本 |
4.4.5 评价反馈意见并提出改进意见 |
4.5 管理项目部和成员的工作 |
4.5.1 为项目部和成员分配工作 |
4.5.2 与项目部和成员就工作目标和计划达成一致 |
4.5.3 评价项目部和成员的工作 |
4.5.4 对项目部和成员的工作提出反馈意见 |
4.6 主持和参与会议 |
4.6.1 主持会议(Chairing meeting) |
4.6.2 参与会议 |
4.7 发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关系 |
4.7.1 增强同事间的信任和支持 |
4.7.2 增强上级的信任和支持 |
4.7.3 增强并维持与项目相关方之间的关系 |
4.8 促进自我和其他人的发展 |
4.8.1 承担并衡量自我发展 |
4.8.2 帮助他人学习自己的经验 |
4.9 管理现场的材料和机械 |
4.9.1 监督、维护并改进材料的供应以满足项目要求 |
4.9.2 确认、分配和计划现场机械的配置 |
4.9.3 监督现场机械的使用 |
4.10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与GB/T50326-2006 比较 |
4.10.1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与GB/T50326-2006 的比较研究 |
4.10.2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与C-NCB 及C-PMBOK 的比较 |
4.10.3 CCPQ-ISM 标准与建造师知识体系的比较 |
4.11 本章小结 |
5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测试与应用 |
5.1 职业资格申请者 |
5.1.1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申请者种类及特点 |
5.1.2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测试客体 |
5.2 申请者证据材料收集与评价 |
5.2.1 分项评估计划 |
5.2.2 申请者证据矩阵 |
5.2.3 申请者分项个人陈述 |
5.2.4 申请者大项评估结论 |
5.3 内审员评估 |
5.4 申请者专业培训 |
5.4.1 培训计划目的与目标 |
5.4.2 PDP 内容涵盖 |
5.4.3 外审员审查 |
5.5 申请者专业测试 |
5.5.1 专业测试准备 |
5.5.2 专业测试程序 |
5.6 标准测试成果 |
5.7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对项目经理能力的影响评价 |
5.7.1 项目经理职业能力影响反映标准评价 |
5.7.2 项目经理职业能力影响的学习标准评价 |
5.7.3 项目经理职业能力影响工作标准评价 |
5.7.4 项目经理知识和理解评估 |
5.8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测试持续改进问题研究 |
5.8.1 标准理解偏差 |
5.8.2 反映业绩评判标准(PC) 的证据材料不符要求 |
5.8.3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对目标管理的诊断实例 |
5.9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认证的信度 |
5.10 本章小结 |
6 基于业绩的项目经理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
6.1 概述 |
6.2 基于业绩的项目经理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 |
6.2.1 项目经理能力评价的特点 |
6.2.2 项目经理职业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6.3 应用 |
6.3.1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
6.3.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6.4 未达到预定评价目标的项目经理的改进计划 |
6.5 基于业绩评判的优秀项目经理评选模式研究 |
6.5.1 优秀项目经理评选模式 |
6.5.2 英国优秀项目经理评选模式 |
6.5.3 优秀项目经理评选模式的特征分析 |
6.5.4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在优秀项目经理评选中的应用 |
6.6 本章小结 |
7 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对建筑业的影响研究 |
7.1 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对项目经理职业化的影响 |
7.2 职业资格标准对项目经理管理活动的影响研究 |
7.2.1 项目管理和组织的影响 |
7.2.2 对人力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活动的影响 |
7.3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对施工生产的影响 |
7.3.1 对施工生产过程的影响 |
7.3.2 对施工生产目标控制的影响 |
7.4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对建筑业文化和团队文化的影响 |
7.4.1 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
7.4.2 对团队文化的影响 |
7.4.3 对观念与思想的影响 |
7.5 推进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效益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8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之发展 |
8.1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之启示 |
8.2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之发展 |
8.2.1 推行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发展分析 |
8.2.2 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推进环境展望 |
8.3 推进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之发展 |
8.4 基于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研究 |
8.4.1 拟订并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
8.4.2 管理并参与估价、招投标价的准备、处理和选择工作 |
8.4.3 采购管理 |
8.4.4 顾客需求管理 |
8.4.5 设计管理 |
8.4.6 项目后期管理 |
8.5 建造师资格互认的研究 |
8.5.1 建造师国际互认的概念 |
8.5.2 建造师资格的国际互认 |
8.5.3 建造师资格国际互认探讨 |
8.6 本章小结 |
9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7)2004年度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题型介绍及应试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考试范围、内容和依据 |
2 考试科目及相关比例 |
3 试题类型及题量 |
4 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 |
4.1 单项选择题 |
4.2 多项选择题 |
4.3 案例分析题 |
(8)评估认证视域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发展趋势 |
1.1.2 我国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
1.1.3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趋势 |
1.1.4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
1.1.5 工程造价专业认证评估现状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专业评估与认证及相关文献综述 |
2.1 专业评估与认证 |
2.1.1 国外专业认证概述 |
2.1.2 国内专业评估与认证概述 |
2.2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2.2.2 师资队伍建设 |
2.2.3 行业发展趋势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
2.2.4 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 |
第三章 专业评估认证指标体系及对比分析——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 |
3.1 专业评估认证指标体系 |
3.1.1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
3.1.2 住建部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认证 |
3.1.3 国际IEET工程教育认证 |
3.1.4 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 |
3.2 四项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 |
3.3 对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的启示 |
第四章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
4.1 工程咨询行业与专业评估认证 |
4.1.1 执业资格与专业认证 |
4.1.2 英国工料测量师 |
4.1.3 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
4.2 三项驱动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
4.3 执业资格制度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要求 |
4.3.1 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
4.3.2 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对人才的要求 |
4.3.3 咨询工程师(投资)执业资格对人才的要求 |
4.4 “1+X”证书制度对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要求 |
第五章 专业认证评估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5.1 培养目标的制定 |
5.2 “1+X”的专业教育模式 |
5.3 教学内容的确定 |
5.3.1 知识能力要求与课程体系 |
5.3.2 实践体系 |
5.3.3 创新创业训练 |
5.4 教学条件建设 |
5.4.1 师资队伍建设 |
5.4.2 教材的建设 |
5.4.3 教学资料的建设 |
5.4.4 实验室的建设 |
5.4.5 实习基地的建设 |
第六章 部分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 |
6.1 部分本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 |
6.2 优化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
6.2.1 以造价工程师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
6.2.2 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 |
6.2.3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专业建设 |
6.2.4 坚持成果导向,持续改进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造价评估认证指标体系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建立完善监理工程师注册和退出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明确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管理相关内容 |
明确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规定 |
(10)公司律师制度下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基础理论及主要问题分析 |
2.1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
2.2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特点 |
2.3 合同管理的传统职能分工 |
2.4 合同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 |
2.5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3 公司律师制度在建筑企业内部的现状及作用 |
3.1 公司律师制度的内涵及其意义 |
3.2 公司律师制度在建筑企业的现状 |
3.3 公司律师制度对建筑企业的作用 |
4 公司律师制度下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新模式的实施 |
4.1 公司律师制度下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新模式的特点 |
4.2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新模式下公司律师的工作任务 |
4.3 前期准备 |
4.4 公司律师制度下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新模式的具体实施 |
5 工程案例应用 |
5.1 工程案例概况 |
5.2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新模式在该企业的应用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2004年度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程建设监理案例分析》应试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4部门联合颁发关于印发《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20(Z1)
- [2]四川省建设执业资格管理政策执行问题与对策研究[D]. 何雪松.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4)
- [3]企业战略转型路径研究 ——一个基于广州南华公司业务转型的案例分析[D]. 高洪昭. 厦门大学, 2018(02)
- [4]我国建筑业执业资格胜任能力评价研究[D]. 杨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8)
- [5]交通建设监理企业的教育培训研究[D]. 帅丽.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1)
- [6]基于业绩评判的国际项目经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的研究[D]. 廖奇云. 重庆大学, 2008(06)
- [7]2004年度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题型介绍及应试技巧[J]. 杨静,王消伍,刘贞平. 建设监理, 2003(06)
- [8]评估认证视域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 蒋婷婷. 福建工程学院, 2020(02)
- [9]建立完善监理工程师注册和退出机制[J]. 本刊综述. 中国招标, 2019(33)
- [10]公司律师制度下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模式研究[D]. 高萌.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标签: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论文; 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论文; 监理工程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论文; 一级建造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