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突出问题,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解决突出问题,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一、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韩俊喆[1](2021)在《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利建设关系国计民生,治水兴水关系定国安邦。新中国成立以前,广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边疆省份,主要是发展农业经济,而土地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从最初来看,水美田肥的地方就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因而开展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广西后,为巩固地方政权、稳定农业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开始了水利建设。通过对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考察,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1950--1965年间,先是中共广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委员会,1958年之后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对于开展水利建设,不仅仅是注重水利工程方面的修建,例如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水电工程,也同样十分重视水利主管机构的组建、水利人才培养模式、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利法规的制定,而后者作为开展水利建设的体制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水利建设的长久发展。此外,通过开展土地改革,变革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广西各族人民开展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劳动者作为社会生产力最基本的要素占据主导位置,有效的保证了这一时期广西水利建设的速度、质量和规模。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阐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切入点,阐明运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对“水利”与“1950--1965年”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背景。首先,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的国际形势造成周边局势的动荡,亟需中国共产党在短时间内巩固人民政权。与此同时,国内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国民经济亦处在崩溃的边缘。在广西,货币市场混乱、匪患严重,时刻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其次,新中国成立初期,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秩序。在广西,封建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水利设施相对简单且工程质量差,因而对于治理水旱灾害收效甚微。此外,广西人文环境的改变也不断的加剧水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水旱灾害频发的局面,从根本上要求中共广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着眼于水利建设,兴修水利,契合了广西各族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第三部分,主要从四个阶段分析与考察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第一,恢复阶段(1950--1952)。中共广西省委与省人民政府委员会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以建立健全水利主管机构为抓手,初步组织起自上而下的水利主管机构,确立了优先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模式,投资修复或续建旧有引水工程设施,兴建小型蓄水工程。第二,起步阶段(1953--1957)。中共广西省委与省人民政府委员会严格落实党中央制定的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投资修建水库为重点,修建中小型蓄水工程,在勘测、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试办小型水电站。第三,高潮阶段(1958--1960)。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与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在贯彻落实总路线的同时,把批判“反冒进”与宣传贯彻总路线结合,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起来。同时,集中力量布局、勘测、规划、设计全区范围内的水电建设,有步骤的试办中小型水电站,有条件的开展水电电网建设。第四,调整阶段(1961--1965)。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与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开始对区内水利建设进行全面调整,主要是加强工程管理与配套建设,有效开展了库区移民安置工作。此外,根据广西各地水利发展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机电排灌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山区人畜饮水工作,与此同时,开始进行河流梯级开发规划与县域电网布局。第四部分,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成效与特点。通过贯彻党委领导、“民办公助”的方针,以安全性需求为主导,一是组建起自上而下的水利主管机构,二是水利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三是初步形成了合理有序的水利建设格局,四是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产量提高,促进了广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五部分,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经验与启示。这一时期广西水利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效,总的来说是坚持了“一个核心、一个主体,两个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即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水利建设的核心与根本,各族人民群众是水利建设的主体和依靠力量,科技进步是水利建设的不竭动力,同时遵循保护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广西的治水兴水在拥有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在严格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前提下,科学擘画水利建设未来发展的蓝图,实现广西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一是要坚持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要创新水利监督与管理体制机制;三是要坚持经济性需求与生态性需求并重,强化生态水利建设;四是要坚持科技治水兴水,持续推进水利科学技术的进步。

郝永博[2](2021)在《平谷区XX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棚户区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居住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体现,也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是各级政府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到前期手续、征地、拆迁、安置房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入市等一系列工作,开发建设周期长,干扰因素多,从根本上制约了棚户区改造进程,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亟需加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进度管理。本论文以平谷区XX棚户区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项目情况、项目特点及项目进度管理现状,研究项目进度管理在实施阶段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前期手续、征地拆迁、安置房和市政建设等阶段影响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因素。通过规划进度管理、WBS工具分解项目工作、排列活动顺序、估算工作所需资源和持续时间等环节,编制项目进度计划。从强化统筹实施、落实组织保障、注重关键实施过程控制等方面出发,提出项目进度控制措施,为项目后续实施提供参考。本论文将项目管理及进度管理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平谷区XX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管理实践活动中,探究集体土地上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管理影响因素及相应的进度管理对策,为有效控制项目进度和实现项目进度目标提供必要保证。同时,总结其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理念、进度管理方法、开发管理模式等管理实践,力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探索平谷区集体土地上棚户区改造道路提供思路和支撑,同时为北京市及其他地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王会军[3](2021)在《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自亚马逊发布智能音箱“Echo”系列以来,国内外众多厂商纷纷跟进,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智能音箱产品,到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阿里、百度、小米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智能音箱方兴未艾,远场语音电视、智能语音空调、语音控制开关等众多品类的语音交互产品开始涌现。相关调研显示,叫不醒、听不懂、答非所问等语音交互质量问题,已成为阻碍消费者购买智能音箱的关键因素。因此语音交互质量已经成为留存老用户、吸引新用户的决定性因素。语音交互产品是X公司的主营产品,本论文介绍了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的展开模式和现行的质量管理措施,结合客户满意度调查和历史质量数据,运用归纳总结法以及鱼骨图等专业工具,通过对当前质量管理活动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了现状产生的根本原因,即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控制流程不完善、员工质量意识不高等。针对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产品线多且独立、品牌方质量管理弱势、具有独特的声学认证模式等特点,本论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以在语音交互开发项目中负责提供核心服务、制定语音交互标准并执行准入测试的X公司人工智能部为质量管理改进的主体,完善语音交互质量和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质量管理七步法”为理论指引搭建该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在上述改进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从人力资源、支撑平台、制度三个方面分别做了重点保障。通过对改进方案半年的实施跟踪,发现语音交互开发项目在开发、运营和用户反馈阶段的质量运营指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本研究提出了以项目核心参与方为行动主体、以点带面地提高项目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思路,补强了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获得了良好的改进效果,希望该研究能给国内采用同类开发模式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黄锦[4](2021)在《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校的行政组织是现代高校建立和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高校制度的典型体现。高校行政组织的治理是体现高校内部治理效果最明显和最有效的途径,治理的现代化程度关乎现代高校制度科学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在以学术为本位的现代高校制度创建以来,我国高校行政组织就被赋予保障和辅助之职,发展中也经历了积极的探索。在科层制的整体框架下,高校的行政组织越来越庞杂,行政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运行的制度体系不断修订,成为高校治理体系改革与创新的桥头堡,为高校的整体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基建管理部门是典型的高校行政组织,本文通过对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内部治理的策略研究发现,在“去行政化”和“学术权力”背景下,随着组织机构改革和内部治理的不断推进,从高校发展的整体纬度审视,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政府、学校等的期待与要求过度,削弱了高校行政组织内、外部协同能力,同时也使高校行政组织办学主体性弱化,出现结构碎片化;另一方面,轻视内生动力、整体效能以及长远利益的体制机制固有顽疾致使基建管理工作几乎完全是行政化的科层管理,鲜有思考学术本位的回归。因此在甘肃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关注高校如何提升基建管理部门的治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乃至推动高校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甘肃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这一基层行政组织的运行,借鉴新、旧制度主义和组织生态学等理论,结合教育学、管理学等科学知识,以促生基建管理部门内生动力为主旨,沿着基建管理部门主要工作——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从学校、部门、个人三个层面的共时性视角,探讨了基建管理部门和学校之间、基建管理部门的其他行政组织之间以及基建管理部门内部职员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访谈、案例分析以及建模计算,一是提出了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治理设想;二是夯实了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重点从基建管理部门运行和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两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从而整体规划出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治理路径:第一在高校本质视角下对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治理理念回归;第二在追求效率的办学导向下,优化基建管理部门组织结构;第三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再造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李天扬[5](2021)在《阿城双丰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有国民经济体系中,电力属于支柱性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在中国经济和电力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内开始建设了一系列电力工程,但是电力工程呈现出的特点有:技术密集、资源密集、资金密集、交叉施工等,涉及到了工程前期、施工等多个阶段,各类外部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工程建设,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输变电工程质量会对工程投产以后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产生显着影响,对电网设备运行安全有和相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不管从理论分析还是从实践需求的角度来看,针对输变电工程建设工程分析相应的质量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针对阿城双丰66k 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问题,在对国内外有关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与评述基础上,阐述阿城双丰66k V输变电工程概况以及质量管理基础,分析该工程存在的潜在质量控制问题及成因。根据阿城双丰66k V输变电工程质量要求,对影响输变电工程质量因素进行分析,构建阿城双丰66k 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工程质量控制进行评价,分析得出该工程质量管理需进一步优化。结合阿城双丰66k 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实际需要,从施工前、施工阶段、施工后三个阶段提出阿城双丰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方案,并对阿城双丰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原则及目标进行了阐述,从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安全保障四个方面提出质量控制的保障措施。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国内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借鉴。

杨贺平[6](2021)在《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日益繁荣以及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尤其是居住环境的改善有着迫切的需求,所以建设棚户区改造工程特别是建设好棚户区改造工程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可以进一步实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相反由于部分地区对棚户区改造质量工作的不重视,导致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由此可见我们着力提高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机制,提出具体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对于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工程参与者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等方式收集工程的相关资料信息,以此研究此项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再通过层次分析法来分析出关于棚改工程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重要质量影响因素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要点,工程质量也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通过重要影响因素、工程的质量目标、来制定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是质量管理的框架,质量管理相关措施需要在框架和标准内运行。依据现实情况特点和质量管理理论做出质量控制措施,并分成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在不同阶段中质量控制的侧重也会有所区别。之后建立本工程的质量保障措施,通过质量管理制度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能够良好运行。希望通过一系列研究、探索和尝试来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本工程质量目标,为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工程和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参考以及实践指导。

王贤贤[7](2020)在《丰县人防工程政府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人防作为国防的一部分,也日趋重要。人防工程是战时防灾避难的重要场所,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和平时期,在平时更注重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建设中多考虑与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相结合。近十年,丰县有很多人防工程投入使用,同时还有大量的人防工程正在建设中,在平时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制约着丰县人防的发展。本文以丰县人防工程政府管理为例开展研究,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分析人防工程产品属性。通过对丰县人防工程政府管理的现状及一些案例进行分析,与徐州市及其他县人防工程管理做对比,认真研究原因,进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丰县人防工程政府管理缺少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法制建设滞后,执法力量单薄,维护管理不到位。另外全国人防普遍存在结建人防工程产权不明确、平战转换经验不足等问题。本文认为解决政府管理问题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完善人防工程体制机制建设,明确人防工程所有权,强化部门联合执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人防工程建设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加强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质量监督及平战转换工作。该论文有图6个,表5个,参考文献69篇。

陈敏[8](2020)在《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饮水安全是世界性难题,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和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我国也不例外:近40年来先后投资1.5万亿元、新建1100多万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近10亿农村居民。从工程覆盖面看,我国应已全面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但调查和统计显示,情况并不乐观,农村饮水数量上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价格上供高于求、质量上供低于求等矛盾问题处处存在(陈敏,2020)。一方面是有水供给但无人使用,农村地区尤其是南方农村存在大量饮水工程被抛荒,供能闲置50%以上,水利部暗访统计也证实有50%左右的农村饮水工程表现为不可持续;长江水利科学院对重庆试点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评价,只有38.5%达到可持续标准。另一方面是有部分农村居民没有水用或者有人乱用水、浪费水的情况并存,大量农村居民依旧过着喝望天水的生活,包括部分工程覆盖范围的居民,也有居民挥霍着政府提供的福利水、免费水。可见,有工程覆盖≠有产品供给,有供给≠有效供给,百姓有需要≠市场有需求。农村饮水为什么会大量出现“有供有需但非有效”的情况?这是国内外众多专家持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有效的农村饮水制度安排?为什么要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创新?如何进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目标有三:一是把握农村饮水供给的变动规律、本质属性、现实需求和阶段性特征;二是明确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安排及其内在机理;三是揭示制约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具体制度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思路和具体建议。研究思路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农村饮水的产品属性入手,以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明确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总体思路和现实条件为切入点,试图通过构建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分析模型,对农村饮水市场供给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重要性和制度创新内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从农村饮水制度设计冲突、农村饮水供给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农村饮水融资投入制度困境等维度,分析相关制度的缺陷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制度创新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更好地调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克服“泛市场化”“泛公益化”两种错误认识,进而构建实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有:(1)农村饮水安全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应具有优先保障地位(第3章)。通过追溯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历程,并与其他类似公共产品比较分析,可得到农村饮水安全具有基础性和致命性、垄断性和群体性、阶段性和反复性、区域性和差异性、资源性和流动性等本质属性和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交织等阶段性特征,其需求具有钢性强、受众宽、空间大等特点,在农村所有公共产品供给中具有优先地位。(2)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安排的关键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范围并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第4章)。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百姓饮水中市场需求部分和基本需求的市场有效部分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法则进行供给;又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兜底保基本民生中作用,对基本需求中的市场失灵部分,应该由政府兜底保障,政府既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缺位。(3)市场失灵是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市场的主体表现(第5章)。通过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推导当前1100多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可能存在的360种市场供需情形中,只有72种市场有效,这意味着理论上农村饮水市场80%会失灵,为政府参与农村饮水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4)改进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是政府当前破解农村饮水有效供给难题的有效途径(第6、7、8章)。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建设时期已经结束,饮水供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已发生深刻变化,通过考察搜集到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的38个农村饮水制度,发现之前以工程为中心、以投资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农村饮水制度难以适应新矛盾、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创新建立以分区定性、分段定责、分量计价的农村饮水安全制度体系,包括总供给-总销售制度(CS-CS制度)、阶段水价制度、城乡联动联调水价制度、“双通道”决策制度、专用水票“需求侧”直补制度、内部交叉补贴制度等,释放制度红利、巩固建设成果,既可提高投资效益,又可增强百姓福祉。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提出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按照覆盖范围和缺失危害程度标准,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分区(ABCD)设计理论,并发现农村饮水处于A区的优先地位。并按照供需关系和市场原则,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进行分区,划分了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界限,发现农村饮水刚需部分(ac C)在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公共产品和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有助于回答“农村饮水安全是不是公共产品”“农村饮水为何需要优先供给”“如何厘清市场和政府在供给农村饮水职责的界限”等基本问题。(2)构建融合“价格控制”和“供求干预”为一体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分区供给理论,本文构建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把农村饮水需求分解为基本需求(公益品)和非基本需求(市场产品),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饮水有效供给中的职责边界。这一研究结论可为在减轻政府负担中压实政府责任、在增加企业责任中促进企业发展,把原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独木桥”路径变成“双通道”提供依据。(3)基于“卡尔-希克斯标准”构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本文从定性制度、责任制度、融资制度等9个方面,考察了3个层面、38个农村饮水制度的效率,剖析了制度失灵的内在机理,并按照“卡尔-希克斯标准”进行制度改进,创新了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回答了“农民可用多少水、交多少费”“政府该尽什么责、补多少钱”等长期困扰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的基本问题。

卞嘉慧[9](2021)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E大学为例》文中提出为进一步满足因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后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广泛需求,2009年我国开始设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进一步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11年来,虽然我国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方面的培养已初见成效,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因而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日渐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核心话题,已有研究虽对培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但多聚焦于问题本身而未对影响因素影响程度进行深入探究,对问题的因果分析还缺乏深入研究。有鉴于此,在调查分析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围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这一主题展开研究,聚焦于两个核心问题:(1)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质量现状;(2)探讨各影响因素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程度。围绕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进行影响因素的提取,进而设计了相关问卷,并以E大学为例,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及人才质量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其中所凸显的相关问题。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偏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构建回归方程,探析影响因素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程度;再次,以实证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研判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的问题,尝试为高校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才寻求可行性对策。实证调研结果显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整体质量均值为“3.95”,整体水平较高,但高质量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数量较少;综合学生对自我所需提升的能力素质的认知,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专门知识水平、工程应用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亟需进一步的提升。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课程设置趋同、“双导师”制功能失衡、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学位论文质量标准趋同等因素。因而高校欲改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核心问题,须在激发学生自驱力、完善导师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校企共建机制、探索学位论文新标准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进一步增强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工程师队伍提供更可靠更深厚的预备人才。

冯琪[10](2020)在《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建筑行业在国家发展及其在国际化进程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国内建筑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竞争与考验,传统的运作模式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作为覆盖工程建设从策划阶段至设计施工运营的一体化管理咨询服务,通过对各阶段的产业链整合,构建一体化技术和管理咨询服务,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碎片化管理等弊病,提升项目整体价值,近年来被国家大力推广,为建筑类企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出台了大量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政策文件,并选取试点企业来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普及,许多政策文件和专家都重点提出设计企业在其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设计院也响应号召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但是企业本身却无法精确得知自己所处的水平和企业方向。所以本文以设计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进行评价,促进设计企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对国内外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概念、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理论研究,归纳其全过程工程咨询业的现状;选取国际标杆设计企业,分析出其发展阶段和特征;明确我国设计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必要性;对比国内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国内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的特征,以此作为主要指标来源,结合相关政策和文献归纳,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对常见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筛选,选取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本文的评价计算方法,指标权重的确定是由专家打分得出,为增加客观性,在运用层次分析法时选取多位专家的打分取平均值的方法;综合评价的后期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能力进行计算,得到评价结果。首次提出了针对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的评价体系。最后,选取S设计院进行实证研究,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定性指标的等级,并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根据评价计算结果对S设计院从基础条件方面给出了巩固自身核心技术、拓宽各阶段业务,完善激励机制和员工体系建设,建立和研发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建议;从交互能力方面给出了提高资本运营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市场范围的建议;从结果质量方面提出提高项目完成水平,增强顾客满意度的建议。为设计行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供借鉴意义。

二、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五)相关概念界定
        1.“水利”
        2.“1950—1965年”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水利建设的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亟需巩固人民政权,各项建设百废俱兴
    (二)水旱灾害频发,严重损害经济社会秩序
二、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恢复阶段(1950—1952)
        1.初步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水利建设主管机构
        2.依托大中专学校,培养水利技术人才
        3.修复或续建旧有引水工程设施,兴建小型蓄水工程
    (二)起步阶段(1953—1957)
        1.组建水利主管机构,重视水利技术人才培养
        2.以水库为重点,修建中小型蓄水工程
        3.重视水电建设的勘探、规划与设计,试办小型水电站
    (三)高潮阶段(1958—1960)
        1.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全面开展,农村水利基本实现“五化”目标
        2.水电建设发展起来,大力兴建中小型水电站
    (四)调整阶段(1961—1965)
        1.加强工程管理与配套建设,重点兴建机电排灌工程
        2.开展水库移民安置、水土保持、山区人畜饮水工作
        3.河流梯级开发规划与县域电网布局
三、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成效与特点
    (一)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的成效
        1.组建起自上而下的水利主管机构
        2.水利技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3.初步形成了合理有序的水利建设格局
        4.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提高
    (二)1950—1965 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基本特点
        1.贯彻党委领导、“民办公助”的方针
        2.安全性需求占据主导地位
四、1950—1965 年广西水利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1950—1965 年广西水利建设的历史经验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水利建设的核心和根本
        2.各族人民群众是水利建设的主体和依靠力量
        3.科技进步是水利建设的不竭动力
        4.水利建设必须遵循保护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
    (二)新时代广西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1.与时俱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创新水利监督与管理的体制机制
        3.经济性需求与生态性需求并重,强化生态水利建设
        4.坚持科技治水兴水,持续推进水利科学技术的进步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后记

(2)平谷区XX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棚户区
        2.1.1 棚户区内涵
        2.1.2 棚户区特点
        2.1.3 棚户区分类
        2.1.4 棚户区改造
    2.2 棚户区改造进度管理
        2.2.1 项目管理
        2.2.2 项目进度管理
        2.2.3 规划进度管理
        2.2.4 定义活动
        2.2.5 排列活动顺序
        2.2.6 估算工作资源
        2.2.7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2.2.8 制定进度计划
        2.2.9 控制进度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范围
        3.1.3 项目周期与成本
    3.2 项目进度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3.2.1 项目进度管理现状
        3.2.2 项目进度管理存在问题
    3.3 项目进度管理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3.1 前期手续阶段进度影响因素
        3.3.2 征地拆迁阶段进度影响因素
        3.3.3 建设阶段进度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进度计划
    4.1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4.2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原则
    4.3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步骤
        4.3.1 项目工作分解
        4.3.2 排列活动顺序
        4.3.3 资源需求估算
        4.3.4 项目活动持续时间
    4.4 项目进度计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5.1 强化统筹实施
    5.2 落实组织保障
    5.3 加强技术措施
    5.4 注重关键实施过程控制
        5.4.1 前期手续阶段
        5.4.2 征地拆迁阶段
        5.4.3 建设阶段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项目质量管理理论综述
    2.1 项目质量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项目质量管理国外研究现状
        2.1.2 项目质量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2.2 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2.3 项目质量管理工具
        2.3.1 PDCA循环法
        2.3.2 帕累托图分析法
        2.3.3 鱼骨图
        2.3.4 头脑风暴法
第三章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3.1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
        3.1.1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流程
        3.1.2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
    3.2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X公司语音交互质量现状
        3.2.2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3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第四章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改进
    4.1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的特点
        4.1.1 产品线
        4.1.2 品牌方
        4.1.3 验收模式
    4.2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思路
        4.2.1 语音交互开发质量管理目标
        4.2.2 语音交互开发质量管理原则
        4.2.3 质量管理体系
    4.3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4.3.1 项目质量管理主导组织
        4.3.2 语音交互质量评价体系
        4.3.3 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水平评价指标
第五章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效果评价
    5.1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改进实施
        5.1.1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的实施保障
        5.1.2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的实施过程
    5.2 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改进的效果评价
        5.2.1 声学一次认证通过率
        5.2.2 服务器端质量事故发生率
        5.2.3 用户NPS分数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校基建部门内部治理策略
    2.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特征和管理的主要任务
        2.1.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特征
        2.1.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功能
    2.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治理
        2.2.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历程
        2.2.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
        2.2.3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2.2.4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治理路径
    2.3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的体制
        2.3.1 甘肃高校基建部门常见的组织机构
        2.3.2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调查
        2.3.3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组织机构存在的问题
        2.3.4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组织机构的治理设想
    2.4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前期管理
        2.4.1 校内立项及审批
        2.4.2 政府审批或备案
    2.5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施工期管理
        2.5.1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
        2.5.2 项目管理团队的人员组成
        2.5.3 项目管理团队的主要任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3.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3.1.1 内部因素
        3.1.2 外部因素
    3.2 共管模式
        3.2.1 CM项目管理模式
        3.2.2 BOT项目管理模式
        3.2.3 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3.2.4 平行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3.2.5 设计或施工联合体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3.2.6 NC(Novation Contract)转换型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3.3 代建模式
        3.3.1 代建制的概念及起源
        3.3.2 实施代建模式的必要性
        3.3.3 代建模式的主要特点
        3.3.4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代建模式下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3.3.5 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4 共管模式和代建模式在甘肃高校的适用性分析
        3.4.1 CM项目管理模式
        3.4.2 BOT模式
        3.4.3 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3.4.4 平行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3.4.5 设计或施工联合体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3.4.6 NC(Novation Contract)转换型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3.4.7 代建模式
    3.5 自管模式
        3.5.1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用原则
        3.5.2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自管模式
    3.6 各种管理模式在甘肃高校运用情况调查
    3.7 管理模式研究评述
    3.8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治理
        3.8.1 目前甘肃高校基建工作的基本背景
        3.8.2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治理设想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河西学院概况
    4.2 河西学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4.2.1 学校层面管理
        4.2.2 部门层面管理
        4.2.3 管理模式的选用
    4.3 学术交流与信息中心工程案例管理模式选择定量分析
        4.3.1 项目概况
        4.3.2 层次分析法概述
        4.3.3 管理模式优选的流程
        4.3.4 案例工程AHP模型的构建
        4.3.5 案例工程管理模式优选
        4.3.6 综合分析
    4.4 案例工程过程管理
        4.4.1 项目前期管理
        4.4.2 项目施工期管理
        4.4.3 项目建成的效果
        4.4.4 项目管理经验分析
    4.5 案例研究评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调查表

(5)阿城双丰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概况
        2.1.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简介
        2.1.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目标
        2.1.3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施工方式及特点
        2.1.4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建设目标
        2.1.5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建设规划
    2.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基本情况
        2.2.1 电气主接线及二次系统部分规划
        2.2.2 配电装置以及主要电气设备规划
        2.2.3 土建部分的主要规划
    2.3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现状
        2.3.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2.3.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总体流程
        2.3.3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2.4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2.4.1 质量管理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2.4.2 质量控制手段存在问题
    2.5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2.5.1 质量控制缺乏部分关键内容
        2.5.2 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水平评价
    3.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3.1.1 影响输变电工程质量有关因素分析
        3.1.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指标采集方法
        3.1.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3.2.1 模糊综合评价
        3.2.2 准则层综合模糊评价
        3.2.3 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
        3.2.4 模糊向量单值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及方案
    4.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4.1.1 严格遵守电气工程质量标准
        4.1.2 将质量防控作为质量控制主体内容
    4.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目标
        4.2.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流程
        4.2.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标准
    4.3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方案
        4.3.1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方案
        4.3.2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各参与方质量控制的职责规划方案
        4.3.3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施工前质量控制方案
        4.3.4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案
        4.3.5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施工后质量控制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阿城双丰 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对策及保障措施
    5.1 提高管理者对工程质量控制的认识
        5.1.1 提升管理者专业技能
        5.1.2 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5.2 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5.2.1 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5.2.2 加强质量过程控制与监督
        5.2.3 实施激励约束机制
    5.3 加强质量控制综合保障
        5.3.1 制度保障
        5.3.2 技术保障
        5.3.3 资金保障
        5.3.4 安全保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概况与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概况
    2.2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技术要求
    2.3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的难点
        2.3.1 建设准备阶段难点
        2.3.2 建设施工阶段难点
        2.3.3 建设竣工阶段难点
    2.4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4.1 项目主要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2.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3.1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质量目标制定
        3.1.1 项目的宏观质量目标
        3.1.2 项目的质量目标的细化
    3.2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质量计划的编制
        3.2.1 项目的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依据
        3.2.2 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质量计划
        3.2.3 项目的施工阶段质量计划
        3.2.4 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质量计划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质量控制措施
    4.1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4.1.1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控制措施
        4.1.2 地质勘察阶段
        4.1.3 图纸设计、审查、会审阶段
    4.2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4.2.1 施工准备阶段
        4.2.2 施工过程阶段
    4.3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4.3.1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验收阶段质量控制流程
        4.3.2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竣工质量验收的控制方法
第5章 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5.1 强化施工队伍的管理能力
        5.1.1 管理人员的选拔
        5.1.2 管理人员的培养
    5.2 强化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
        5.2.1 岗前培训
        5.2.2 岗中学习
        5.2.3 日常培养
    5.3 强化材料的质量管理
        5.3.1 材料进场验收
        5.3.2 取样送验
        5.3.3 深化责任
    5.4 改善施工环境
    5.5 细化组织分工
        5.5.1 明确人员职责
        5.5.2 组织协调合作
        5.5.3 内部矛盾化解
    5.6 建立良好的质量制度
        5.6.1 建立各方责任制度
        5.6.2 落实技术管理制度
        5.6.3 强化监督管理制度
    5.7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丰县人防工程政府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难点
2 人防工程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人防工程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3 丰县人防工程政府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丰县人防工程政府管理现状
    3.2 丰县人防工程政府管理存在问题
4 丰县人防工程政府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人防工程监督执法问题原因分析
    4.2 人防工程布局问题原因分析
    4.3 人防工程使用问题原因分析
5 国内外人防工程管理经验
    5.1 国外人防工程管理经验
    5.2 国内人防工程管理经验
6 完善人防工程政府管理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人防工程管理机制
    6.2 强化人防法制化建设
    6.3 人防工程建设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6.4 强化政府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作用
    6.5 加强人防工程平战转换工作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框架
    1.4 数据来源及处理
        1.4.1 数据来源
        1.4.2 数据处理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1.5.1 研究重难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动态、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研究动态
        2.1.1 文献综述
        2.1.2 研究述评
    2.2 基础理论
        2.2.1 制度经济学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2.3 相关概念
        2.3.1 农村饮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3.2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2.3.3 阶梯水价与阶段水价
第3章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3.1 发展历程
        3.1.1 安全标准演变历程
        3.1.2 规划法规完善历程
        3.1.3 水源管理制度变迁
    3.2 比较分析
        3.2.1 与城市饮水比较
        3.2.2 与农村公路用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供给比较
        3.2.3 与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类产品供给比较
    3.3 需求分析
        3.3.1 基础性需求:刚性强
        3.3.2 广泛性需求:受众宽
        3.3.3 发展性需求:空间大
    3.4 基本特征
        3.4.1 基础性和致命性
        3.4.2 垄断性和群体性
        3.4.3 阶段性和反复性
        3.4.4 区域性和差异性
        3.4.5 资源性和流动性
        3.4.6 分散性和季节性
    3.5 阶段特征
        3.5.1 公益性和经营性杂糅
        3.5.2 规模效益和规模不经济并存
        3.5.3 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混合
        3.5.4 建设不标准和运行不规范叠加
        3.5.5 社会供给和自我供给交叉
        3.5.6 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交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4.1 制度创新的主流目标
        4.1.1 以居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
        4.1.2 形成闭环的制度体系
        4.1.3 遵循本质属性、阶段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
    4.2 制度创新的基本方法
        4.2.1 注重“卡尔多改进”追求效益最大化
        4.2.2 注重上下结合内外互动体现实用性
        4.2.3 注重前后比较左右借鉴凸显均衡性
    4.3 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
        4.3.1 统一的思想认识
        4.3.2 扎实的经济基础
        4.3.3 成功的经验借鉴
        4.3.4 庞大的工程系统
        4.3.5 归位的政府职能
    4.4 制度创新的内部条件
        4.4.1 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4.4.2 逐步异化的制度目标
        4.4.3 非均衡的制度效应
    4.5 制度创新的考核指标
    4.6 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
        4.6.1 市场有效的判断标准
        4.6.2 制度有效的制约因素
        4.6.3 制度创新的关键问题
        4.6.4 制度创新的现实局限
    4.7 制度创新的基本逻辑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创新的市场特征
    5.1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设计
        5.1.1 模型选择:三种常见市场分析模型比较
        5.1.2 模型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
        5.1.3 模型说明:重要节点和区域
    5.2 质量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供给-需求分析
        5.2.1 基本类型
        5.2.2 有效性分析
    5.3 价格要素对市场有效性影响:成本-收益分析
        5.3.1 基本类型
        5.3.2 有效性分析
    5.4 农村饮水安全市场有效性综合分析
        5.4.1 模型分析及结果
        5.4.2 主要特点
    5.5 调查数据分析
        5.5.1 抽样调查分析
        5.5.2 典型调查分析
        5.5.3 居民反馈数据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设计冲突及创新
    6.1 制度设计冲突的主要表现
        6.1.1 产品定性模糊化:混淆不准的定性制度
        6.1.2 供给质量理想化:高标低配的水质制度
        6.1.3 供水类型单一化:人畜同饮的供给制度
    6.2 制度设计失灵的内在机理
        6.2.1 定性制度失灵分析
        6.2.2 质量制度失灵分析
        6.2.3 分类制度失灵分析
    6.3 制度设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6.3.1 分区定性制度创新
        6.3.2 “双通道”决策制度创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主体制度落地矛盾及创新
    7.1 制度落地矛盾的主要表现
        7.1.1 责任落实基层化:“层层下移”的责任制度
        7.1.2 融资主体空心化:“补助”“配套”的融资制度
        7.1.3 运行管理公地化:抓大放小的运管制度
    7.2 制度落地矛盾的内在机理
        7.2.1 责任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2 融资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2.3 运管主体制度失灵分析
    7.3 责任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7.3.1 分段定责制度创新(CS-CS制度)
        7.3.2 创新绩效评价制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农村饮水安全融资投入制度的两难困境及创新
    8.1 融资投入两难的主要表现
        8.1.1 资金分配均等化:数人头的投入制度
        8.1.2 产品定价市场化:“以水养水”的定价制度
        8.1.3 运管补贴低效化:逆向刺激的补贴制度
    8.2 融资投入两难的内在机理
        8.2.1 投入制度失灵分析
        8.2.2 定价制度失灵分析
        8.2.3 补贴制度失灵分析
    8.3 融资投入制度创新思路
        8.3.1 “阶段水价”制度创新
        8.3.2 “需求侧补贴”制度创新
    8.4 算例
        8.4.1 现行制度导致工程荒废
        8.4.2 实行制度保基本运行
        8.4.3 创新制度多方受益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分区治理是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治理失效的有效方式
        9.1.2 市场失灵是农村饮水安全市场供给的基本特征
        9.1.3 统筹推进是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必由之路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主持(研)课题

(9)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E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思路
        (四) 技术路线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 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影响因素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关于研究生人才质量观的研究
        (二) 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
        (三) 关于工程师知识能力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
        (四) 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理论基础
        (一) 职业胜任力理论
        (二)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第二章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
        (一) 培养目标
        (二) 培养方式
        (三) “双导师制”导师指导
        (四) 课程设置
        (五) 实践教学
        (六) 学位论文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特点
        (一) 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职业取向
        (二) 厚理论基础、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
    三、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 学生的学习
        (二) 导师指导作用
        (三) 课程与教学
        (四) 企业工程实践
        (五) 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
第三章 E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问题的实证研究
    一、实证研究设计
        (一) 调查的目的
        (二) 调查问卷设计
        (三) 调查问卷的实施与回收
        (四)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一) 学生学习情况
        (二) 导师师资及指导情况
        (三) 课程与教学情况
        (四) 工程实践情况
        (五)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撰写
第四章 E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分析
    一、E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 E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总体质量情况
        (二) 不同年级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差异性分析
        (三) 不同培养阶段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差异性分析
    二、E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果分析
        (一)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影响因素主成分提取
        (二)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综合质量回归分析
        (三) 各质量维度的偏相关分析
    三、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一)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专业认同感欠缺
        (二) 课程设置难以摆脱“学科规训”,工程硕士人才培养趋同
        (三) “双导师”制功能失衡,致使人才培养质量难提升
        (四) 校企合作动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受限
        (五) 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标准趋同,工程硕士培养特色不明显
第五章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自驱力,调动学习主动性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双导师”指导引领作用
        (一) 抓好导师遴选机制,保障师资队伍质量
        (二) 构建导师多元选拔式培养机制,为师资队伍持续赋能
    三、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一) 以科学的工程领域调整机制为基础,突破“学科规训”
        (二) 优化课程内容,突出课程工程实践性
    四、建立并完善校企共建机制,强化校企合力
        (一) 校企共商培养计划,凸显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特色
        (二) 明确企业地位和作用,增强校企育人协同性
    五、探索学位论文新标准,增强工程硕士培养多样性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各影响因素主成分提取及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附录二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10)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国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分析
    2.1 国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相关概念
    2.2 国外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概况
    2.3 国际标杆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国内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分析
    3.1 国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现状
    3.2 国内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必要性
    3.3 国内外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特征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4.1 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收集
    4.2 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3 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5.1 设计企业的选取及评价计算
    5.2 评价结果分析与发展建议
    5.3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Ⅱ S设计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调查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1950-1965年广西水利建设研究[D]. 韩俊喆.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平谷区XX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郝永博.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X公司语音交互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王会军.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研究[D]. 黄锦.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5]阿城双丰66kV输变电工程质量控制研究[D]. 李天扬.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6]繁荣南(三期)棚户区改造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杨贺平.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7]丰县人防工程政府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贤贤.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8]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D]. 陈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9]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E大学为例[D]. 卞嘉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10]设计企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冯琪.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解决突出问题,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