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在川皖两省杀螺效果比较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在川皖两省杀螺效果比较

一、四川安徽两地产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杀螺效果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黄轶昕[1](2019)在《我国灭螺药物研究和现场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不可缺失环节。因此,灭螺在我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本文对我国既往及现行主要灭螺药物及使用方法进行了回顾,认为当前我国仍需重视灭螺药物研发及其应用研究,特别要加强符合环保要求的灭螺新药和灭螺新技术研究,注重灭螺药物和灭螺方法现场应用实际效果的监测评估,重视和开展灭螺药物对环境影响和生态安全的评估研究。

陈登[2](2019)在《三种灭螺药物与除草剂复配灭螺效果观察与成本效益分析》文中认为血吸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浙江省曾是我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后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省于上世纪90年代前后分别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阻断标准。自1996年转入巩固监测阶段后至今20余年间,我省血吸虫病始终保持“三无”状态(即无本地急感病人、无新发病例(畜)、无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得以持续巩固和发展。然而,我省仍有较大面积残存钉螺,且部分有螺地区抛荒严重,灭螺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加之来自省外流行区的输入性血吸虫病人时有发现,因此不能消除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可能性。本文从浙江省近五年的查灭螺情况、螺情变化趋势和有螺原因分析等方面开展相关调查和研究,再通过观察三种灭螺药(WPN、SCN和MNSC)及其与除草剂复配后实验室和现场灭螺效果,比较现场喷洒灭螺不同方案的成本效益,以期找到既经济节约又快速高效的控制和消灭钉螺的方式,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第一部分浙江省近五年螺情监测结果及有螺原因分析目的分析浙江省2014-2018年查灭螺情况、螺情变化趋势及有螺原因,为控制和消灭钉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统收集浙江省2014-2018年血吸虫病螺情监测资料,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2014-2018年全省查螺结果显示,五年间全省每年查螺投工在10.50万工到14.17万工范围内变化,2014-2015年、2016-2018全省查螺面积分别在6 200 hm2左右和5 700 hm2左右,但五年间全省实有钉螺面积、查出钉螺面积和钉螺复现面积均呈现总体徘徊且微弱上升的趋势。近五年来全省部分地区如兰溪市、嵊州市等地实有钉螺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和压缩,然而常山县和婺城区实有钉螺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江山市、长兴县和临安区2014-2016年间有螺面积均出现过较大幅度的增加。2014-2018年全省灭螺结果显示,五年间全省每年灭螺投工量在10万工左右,反复扩大灭螺面积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实际药物灭螺面积自2015年后基本在96 hm2上下波动。灭螺不彻底、历史有螺地区钉螺复现、钉螺分布环境复杂、基层查灭螺人员青黄不接等均为浙江省仍有较大面积残存钉螺的原因。结论浙江省仍存在较大面积残存钉螺,且各有螺地区螺情总体控制效果参差不齐,加大各地区查灭螺力度、寻找高效、经济的现场灭螺方法、加强血吸虫病防治队伍的建设等问题亟待解决。第二部分三种灭螺药物与除草剂复配灭螺效果观察与成本效益分析目的对传统灭螺药物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0%Wettable Powder of Niclosamide Ethanolamine Salt,WPN)、新型灭螺药物25%杀螺胺悬浮剂(25%Suspension Concentrate of Niclosamide,SCN)和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26%Metaldehyde and Niclosamide Suspension Concentrate,MNSC)及三种药物与草甘膦复配药在室内和现场中的灭螺效果进行观察,同时计算各种灭螺措施所需成本,以综合评价不同灭螺方式在现场灭螺中的应用价值,为制定灭螺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将实验药物SCN用脱氯水配制成0.06 ul/L、0.13 ul/L、0.25 ul/L、0.50 ul/L、1.00 ul/L、2.00 ul/L等6个浓度组,对照药物WPN用脱氯水配制成0.06 mg/L、0.13 mg/L、0.25mg/L、0.50 mg/L、1.00 mg/L、2.00 mg/L等6个浓度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对SCN与WPN不同时间点的半数致死浓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灭螺效果观察实验中,采用浸杀法与喷洒法,设WPN复配草甘膦、SCN复配草甘膦、MNSC复配草甘膦、SCN、MNSC为实验组,同时设WPN、草甘膦、清水3个对照组,评价不同时段实验室和现场应用SCN、MNSC、SCN复配草甘膦、MNSC复配草甘膦、WPN复配草甘膦等药物对钉螺的杀灭效果。并结合三种灭螺药物及其复配药现场喷洒灭螺总成本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SCN浸杀24 h、48 h、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36 ul/L、0.26 ul/L、0.24 ul/L,WPN组24 h、48 h和72 h的钉螺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26 mg/L、0.20 mg/L、0.17 mg/L,且当浸杀浓度为2 ul/L或2 mg/L时,两者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均可达100%。室内浸杀实验:实验组和WPN对照组剂量为2 ul/L或2 mg/L时,除SCN复配草甘膦实验组外,浸杀≥1d钉螺死亡率均达100%。室内喷洒实验:实验组和WPN对照组剂量为2 ml/m2或2 g/m2时,喷洒≥3 d各组钉螺死亡率均≥95.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浸杀实验:当剂量为2 ml/m3或2 g/m3时,除SCN复配草甘膦复配实验组外,各实验组和WPN对照组浸杀≥1 d钉螺死亡率均达100%,且以上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喷洒实验:当剂量为2 ml/m2或2 g/m2时,MNSC复配草甘膦实验组喷洒第1 d、3 d、7 d钉螺死亡率均为100%,且均高于WPN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实验组与WPN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灭螺中,先除草再应用3种灭螺药物(SCN、MNSC和WPN)灭螺的总成本分别为每100 m2 101.0元、101.8元、103.9元,而应用3种灭螺药物的复配药每100 m2灭螺的总成本分别是69.5元、70.3元、72.4元,均低于先除草、再应用相应原药灭螺的成本。结论先除草、再应用MNSC(SCN或WPN)原药和应用相应复配药物均有良好的灭螺效果,但如果将灭螺的成本-效益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则推荐在现场喷洒灭螺中应用浓度为2 g/m2或2 ml/m2的MNSC(SCN或WPN)复配草甘膦药。

王宜安[3](2018)在《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种群生态及定殖风险的研究》文中认为曼氏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mansoni)广泛流行于非洲、美洲等45个国家,是危害流行区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传染病,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是阻断曼氏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 glabrata)雌雄同体,是专一性淡水水生螺,广泛分布于非洲和美洲,是曼氏血吸虫最重要的中间宿主之一。第一部分光滑双脐螺种群生态学研究——生殖与生存力目的:比较光滑双脐螺自体生殖和异体生殖繁殖力的差异,观察螺产卵的昼夜节律性及光照对产卵的影响及成螺对缺水缺食的耐受性,旨在为现场控制和消灭该螺提供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单枚螺卵单独孵化,幼螺单独饲养的方法,培育自体受精生殖的成螺;采用多枚螺卵群体孵化,幼螺群体饲养的方法培育异体受精生殖的成螺。比较自体受精生殖螺和异体受精生殖螺的产卵能力、所产卵发育和孵化及幼螺生长为成螺并产卵的能力。将成螺分别饲养在全天光照(3000lux)、全天无光照(0lux)、日间(8:00-20:00)光照与夜间(20:00-次日8:00)无光照、日间无光照与夜间光照等4种环境中,观察期间逐日在8:00和20:00收集当日新产出的螺卵块并计数螺卵数,比较螺昼夜节律性及光照对产卵的影响。将成螺脱离水体分别暴露在相对湿度分别为0%、65%、87%和100%的环境中,经不同时间后,分别观察暴露在不同环境中螺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将成螺放至烘箱内采用快速烘干法去除螺软体内水分,当螺重分别减轻10%、20%、30%、40%、50%、52%、55%、57%、60%和70%后,分别观察不同软体脱水率的螺的生存率。结果:自体生殖初产卵螺的直径为10-12.5mm,产卵的高峰期的螺直径为12.5-17.5mm;异体生殖初产卵螺的直径为7.5-10mm,产卵的高峰期的螺直径为12.5-27.5mm。在25℃水中,15d的产卵数、产卵块数及卵块含卵数,自体生殖螺分别为8.77±16.92枚/螺、1.93±3.30块/螺和4.01±1.87枚/块;异体生殖螺分别为149.71±142.28枚/螺、5.36±4.20块/螺和24.20±12.18枚/块,自体生殖螺与异体生殖螺比较各组数据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光滑双脐螺在日间光照夜间黑暗的自然环境中,全天产卵量为944.07±392.53枚/日,其中日间产卵量为94.93±37.99枚/日(占10.1%),夜间产卵量为849.13±366.04枚/日(占89.9%),产卵以夜间为主。若改变光滑双脐螺昼夜节律性,将螺暴露在日间避光、夜间光照环境中,则全天产卵量为577.07±279.76枚/日,其中日间产卵量为431.13±239.19枚/日(占74.7%),夜间产卵量为145.93±123.98枚/日(占25.3%)。综合上述结果,提示黑暗环境有利于螺产卵。当螺暴露在日间和夜间均有光照的环境,螺的全天产卵量为999.07±444.00枚/日,日间和夜间产卵量分别为428.47±302.08枚/日和570.60±257.17枚/日,二者无显着差异(P>0.05)。当螺日间和夜间均暴露在黑暗环境中,螺全天产卵量为602.93±510.68枚/日,其中日间产卵量为47.67±52.68枚/日(占7.9%),夜间为555.27±469.89枚/日(占92.1%)提示光照可促进产卵量的增加。光滑双脐螺成螺在脱离了水体后,暴露在25℃,相对湿度分别为0%、65%、87%和100%的环境中,最长生存时间分别为7d、70d、150d及100d。在25℃水体中,对照组中不喂食可生存50d。光滑双脐螺成螺在脱离了水体后,暴露在25℃烘箱内,当软体的脱水率分别为10%、20%、30%、40%、50%、52%、55%、57%、60%和70%,存活率分别为100%、100%、100%、100%、70%、30%、0、0、0、0。结论:光滑双脐螺能够通过异体受精或自体受精完成生殖过程,但异体生殖螺和自体生殖螺的繁殖力存在显着差异,异体繁殖力强于自体生殖,自体生殖生殖成熟率高于异体生殖。观察结果提示,单个存活螺卵、幼螺或成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均有通过自体生殖的过程,繁衍形成新的种群的可能性。提示现有杀灭光滑双脐螺的措施仅可在一定程度上螺的种群数量,而难以彻底消灭螺的孳生。光滑双脐螺产卵以夜间为主,光照可干扰产卵节律,黑暗环境有利于产卵,光照可促进产卵量的增加。光滑双脐螺成螺具有很强抵御缺水缺食不利环境的能力,在相对湿度为87%、温度为25℃环境中,不进食可存活150d,提示旱季后仍存活的螺对于当地血吸虫病的传播及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螺软体失水,是导致螺死亡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光滑双脐螺在中国大陆定殖风险及潜在地理分布目的:预测光滑双脐螺在中国大陆南方定殖风险及潜在地理分布。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实验室测定光滑双脐螺产卵及螺卵、幼螺和成螺生存极值高温、极值低温、平均世代发育有效积温。采集重庆、浙江、云南、四川、江西、湖南、海南、贵州、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南方11个省(市、自治区)235个国家气象监测点1955-2010年间1月份和7月份日平均温度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建立光滑双脐螺环境温度相关基础数据库,采用ArcGIS 10.1软件分析预测光滑双脐螺在中国大陆定殖风险及潜在地理分布区域。结果:光滑双脐螺螺卵、幼螺及成螺半数致死低温分别为6.89℃、6.34℃和6.60℃;半数致死高温分别为35.99℃、33.59℃和32.27℃;光滑双脐螺产卵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为31.75℃和9.91℃;平均世代发育有效积温是(1970.07±455.10)日·度。光滑双脐螺半数致死高、低温度GIS图叠置分析显示全海南省及云南、广西、广东、福建4省局部地区气温条件符合光滑双脐螺生存温度条件;能满足光滑双脐螺繁殖一代以上的发育有效积温区域为广东和海南及其余9个省局部地区。2010年致死温度和年发生世代数GIS图叠置分析显示,全海南省和广东、广西、云南、福建4省局部地区为光滑双脐螺可定殖风险区。1955-2010年纵向致死温度和年发生世代数GIS图叠置分析显示,随着气侯变暖,光滑双脐螺年发生世代数的增加,光滑双脐螺潜在地理分布区由1955年的整个海南和广东局部地区扩展至2010年整个海南和广东、广西、云南及福建局部地区。结论:若光滑双脐螺传入中国大陆南方,定殖风险及潜在地理分布区域为全海南和广东、广西、云南及福建局部地区,风险范围和风险强度变化由南向北呈逐渐扩展和增强趋势。第三部分控制光滑双脐螺药物的药效观察与评价目的:观察氯硝柳胺复方制剂对光滑双脐螺的杀灭效果,寻找更适合用于现场控制光滑双脐螺的产品,为控制光滑双脐螺传入、定殖贮备技术和产品保障。方法:将3种氯硝柳胺复方制剂(即26%四聚·杀螺胺、26%氯硝柳胺复方悬浮剂、31%氯硝柳胺复方悬浮剂)及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分别配制成氯硝柳胺浓度为1.000、0.500、0.250、0.125 mg/L和0.063 mg/L的溶液。将光滑双脐螺成螺(10只螺/组)分别浸泡于100ml 25℃药液中,24、48、72hr后取出,经25℃脱氯水清洗后放置25℃脱氯水饲养24hr鉴定死活,能活动的螺为活螺,不活动的螺采用敲击法鉴别死活。按照线性加权回归法计算出LC50和LC95。将上述3种复方制剂及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分别配制成氯硝柳胺浓度为0.500、0.250、0.125、0.063 mg/L和0.032 mg/L的溶液。将螺卵(50-100枚卵/组)分别浸泡于100ml 25℃药液中,24、48、72hr后移至25℃脱氯水中清洗3次,再将螺卵移至25℃脱氯水孵化15d,逐日观察螺卵发育,并计数新孵出的幼螺数。按照线性加权回归法计算求出LC50和LC95。结果:成螺浸泡在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26%氯硝柳胺复方悬浮剂、31%氯硝柳胺复方悬浮剂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4种溶液,24 hr LC50分别为0.197、0.565、0.191mg/L和0.216 mg/L,LC95分别为0.253、0.664、0.271 mg/L和0.262 mg/L;72hr LC50分别为0.170、0.536、0.173mg/L和0.172mg/L;LC95分别为0.203、0.637、0.248mg/L和0.221mg/L。螺卵浸泡在4种药物溶液,24 hr LC50分别为0.094、0.121、0.094mg/L和0.155 mg/L,LC95分别为0.122、0.167、0.121 mg/L和0.241 mg/L;72hr LC50分别为0.071、0.108、0.084mg/L和0.102mg/L,LC95分别为0.092、0.155、0.109mg/L和0.151mg/L。结论: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在确保对光滑双脐螺成螺和螺卵杀灭效果的同时,可降低施药水体氯硝柳胺的浓度,减少对施药水体内非靶向性水生动物的毒性作用。复方制剂中添加氰氨化钙,并不提高氯硝柳胺的杀螺作用。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对光滑双脐螺成螺和螺卵均有较好杀灭作用,可作为贮备杀螺用药,应用于控制光滑双脐螺。

赵磊[4](2018)在《75%杀螺胺可湿性粉剂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农药可湿性粉剂是农药加工制剂中历史悠久,技术比较成熟,使用方便的一种剂型。尽管生产加工易产生粉尘,储存结块等问题,但由于设备的通用性和先进性,依然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剂型之一。氯硝柳胺(即杀螺胺)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唯一推荐使用的化学灭螺药物,也是唯一在我国使用的现场杀螺药物;同时也是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生产工艺不同,产品中含杂质成分不同,应用用环境、水质的不同,致使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在稀释使用过程中出现絮凝、变色、小块状沉淀,堵塞喷头等问题,影响使用效果。研发质量稳定,抗絮凝且不变色的高含量制剂配方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受江苏莱克化学有限公司委托,我们研究75%杀螺胺可湿性粉剂的制备。由于制剂原药含量高,助剂及填料填充空间小,配方开发难度较大。本文通过一系列研究方法制备了性能稳定且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的75%杀螺胺可湿性粉剂,并对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75%杀螺胺WP的研制。根据可湿性粉剂的配方要求,结合杀螺胺乙醇胺盐的理化性质,通过对分散剂、润湿剂、抗絮凝剂和载体填料的筛选,筛选出75%杀螺胺WP的最佳配方为:杀螺胺乙醇胺盐原药91%,分散剂SD-819为1%、SD-720为5.5%,润湿剂wet-88为0.5%,抗絮凝剂三聚磷酸钠1%,白炭黑为填料补足。结果表明,所得制剂无絮凝变色,热贮稳定且悬浮率大于90%,各项指标均符合可湿性粉剂质量要求。(2)对75%杀螺胺WP进行了室内灭杀钉螺实验,验证其杀螺效果,证明了配方的有效性和可行性。(3)分析了杀螺胺制剂变色的原因,生产加工过程中细度对制剂的影响以及使用过程中温度,水质,pH对制剂絮凝变色的影响。

蒋健,马瑜,徐亮,刘克刚,汤传兴,何春,谷勇,李大明,吴子松[5](2017)在《50%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在山丘地区的灭螺效果》文中指出目的现场评价50%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50%SC)在山丘地区灭螺效果,并与传统灭螺药物相比较。方法选择泥沟环境采用喷洒法,分别按50%SC 1 g/m2和2 g/m2的浓度施药、设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0%WPN)和清水进行对照试验。灭螺3 d、7 d和15 d后观察钉螺死亡率、活螺密度等变化,比较不同浓度药物的现场喷洒杀螺效果。结果灭螺3 d、7 d和15 d后,1 g/m2的50%SC试验组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71%、78.81%和83.25%。2 g/m2的50%SC试验组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57%、91.87%和95.30%;WPN对照组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91%、87.38%和89.04%。结论 50%SC在山丘地区灭螺试验效果较好,喷洒推荐剂量为12 g/m2。

魏凤华,徐兴建,元艺,夏菁,李桂玲,刘敏,陈茹娟,周正平,董兴齐,冯锡光,邱东川,陈琳,易平,魏望远,陈红根,刘红云,汪天平,郭见多,梁幼生,戴建荣,闻礼永,严晓岚[6](2015)在《氯代水杨胺在血吸虫病疫区8省现场灭螺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评价10%氯代水杨胺可湿性粉剂(LDS)在我国主要血吸虫病疫区现场杀灭湖北钉螺效果。方法在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8省选择有螺环境,开展LDS现场浸杀、喷洒和喷粉灭螺试验。现场浸杀法:将LDS配成有效含量分别为0.1、0.2、0.4、0.6、0.8、1.0 g/m36个浓度组,同时设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WPN)有效含量为1.0 g/m3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清水),分别观察LDS现场浸杀湖北钉螺24、48、72 h灭螺效果;现场喷洒法和喷粉法:将LDS配成有效剂量分别为0.2、0.4、0.6、0.8、1.0 g/m25个浓度组,同时设1.0 g/m2WPN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清水),分别观察LDS现场喷洒及喷粉后1、3、7 d的灭螺效果。结果 0.1 g/m3LDS在四川、江西、江苏、浙江,0.2 g/m3LDS在云南、湖南、湖北,0.4 g/m3LDS在安徽现场浸杀钉螺72 h,钉螺死亡率均>95%;0.2 g/m2LDS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0.4 g/m2LDS在四川、安徽,0.6 g/m2LDS在云南、江苏现场喷洒后7 d,钉螺死亡率均>85%;0.6 g/m2LDS在云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7省现场喷粉后7 d,钉螺死亡率均>85%。按照《农药登记用杀钉螺剂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NY/T 1617-2008)中的标准,LDS为合格灭螺药。结论 LDS现场浸杀、喷洒或喷粉均有较好的杀螺效果,适用于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各种有螺环境灭螺。现场使用推荐剂量:浸杀法为0.10.2 g/m3,喷洒法为0.20.4 g/m2,喷粉法为0.40.6 g/m2。

孙锋[7](2015)在《新型灭螺药MNSC杀灭血吸虫中间宿主 ——湖北钉螺实验室和现场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吸虫病传播的三个环节分别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播过程涉及传染源人、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唯一的中间宿主湖北钉螺(简称钉螺),以及疫水等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等诸多因素,其中中间宿主钉螺无论在血吸虫传播动力学中,还是在血吸虫病防治中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地理分布与血吸虫病具有一致性,因此消灭钉螺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传播,防止血吸虫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实践证明,消灭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目前灭螺方法有药物灭螺、物理灭螺和生物灭螺三大类。物理灭螺主要有土埋填沙、沟渠硬化、黑地膜覆盖、翻耕种植、蓄水养殖、开新填旧等,灭螺效果较好且不会污染环境,但由于工程量较大,投入较高,仅适合部分重点区域采用。生物灭螺主要有生物竞争灭螺、天敌捕食灭螺、微生物灭螺,灭螺具有无污染,投入小等优点,但并无现场实际应用,仅限于理论灭螺研究阶段。药物灭螺包括植物源性药物和化学合成药物。植物灭螺药具有灭螺效果好、污染小等优点,但由于植物灭螺药有效成分并不完全清楚,提取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原因,大多仅限于实验室阶段,未见现场大范围应用。化学药物种类繁多,具有灭螺效果好,用量小,效果稳定等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灭螺方法。氯硝柳胺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推荐使用的灭螺药物,具有较好的杀螺效果,但同时存在溶解度低,对鱼、蚌等水生生物毒性大等缺点,长期单一应用可能会产生钉螺对氯硝柳胺的耐受性,造成灭螺效果下降。通过药物复配,可以在降低用药量的同时提高钉螺对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杀螺效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同药物的缺点,形成优势互补,为选择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灭螺药物提供科学依据。25%氯硝柳胺与1%的四聚乙醛通过复配制成——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该剂型具有粒径小、活性表面大、渗透力强、成本低、药效高等优点。本研究按照《农药登记用杀钉螺剂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NY/T 1617-2008)》的操作要求,通过在实验室和现场采用浸杀法和喷洒法评价新型灭螺药物MNSC对湖北钉螺的杀灭效果,同时以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和空白组作为对照评价MNS C对钉螺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MNSC室内浸杀试验浸泡24 h、48 h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0.29 mg/L0.26 mg/L和0.22mg/L。MNSC≥2.00mg/L和WPN 2.00m g/L对照组,室内浸杀≥24h钉螺死亡率均达100.00%;MMSC≥2.00g/m2和WPN 2.00g/m2对照组,室内喷洒1d、3d和7d钉螺死亡率均>96.0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NSC 2.00 g/m3和WPN 2.00 g/m3对照组,现场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均达98.89%;MNSC 2.00 g/m2和WPN 2.00 g/m2对照组,现场喷洒1d、3d和7d,钉螺死亡率均>91.6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农药登记用杀钉螺剂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NY/T1617-2008)》的评价指标与要求,室内和现场浸杀、喷洒结果均符合该药的药效评价指标。新型灭螺药物MNSC 2.00 g/m3浸泡和2.00 g/mz喷洒杀螺效果与等量WPN基本一致,对钉螺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且在相同剂量下,MNSC实际的氯硝柳胺含量仅为WPN的1/2,在保证灭螺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药物的实际使用量,减少了氯硝柳胺在环境中的残留,进而减少药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且价格较氯硝柳胺低,值得在现场扩大应用。

洪敏,郭俊,江洪文[8](2013)在《四聚杀螺胺现场灭螺效果与成本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进一步了解四聚杀螺胺的现场灭螺效果和应用成本,评价其推广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湖北省洪湖市黄家口镇大岭村中洲东荆河河滩和滨湖办事处洪湖湖滩为试验现场,进行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喷洒法灭螺,观察15d杀螺效果和计算用药成本和使用成本。结果东荆河滩喷洒MNSC灭螺15d,钉螺密度由5.23只/0.11m2降为0.40只/0.11m2,下降率为92.35%,钉螺死亡率为89.40%;喷洒WPN灭螺,钉螺密度由5.40只/0.11m2降为0.45只/0.11m2,下降率为91.67%,钉螺死亡率为88.08%;洪湖湖滩喷洒MNSC灭螺,钉螺密度由5.53只/0.11m2降为0.55只/0.11 m2,下降率为90.05%,钉螺死亡率为86.59%;喷洒WPN灭螺,钉螺密度由5.38只/0.11m2降为0.50只/0.11 m2,下降率为91.71%,钉螺死亡率为87.01%。2个试验现场2种药物剂型相互间比较,x2=6.63,P<0.01,2个现场和2种氯硝柳胺剂型杀螺效果差异无显着性统计意义。MNSC用2.0g/m2,每100m2用药成本为6.40元,而用工、运输等灭螺成本为8.63元,合计成本为15.03元;WPN用2.0g/m2,每100m2用药成本为7.60元,而用工、运输等灭螺成本为8.69元,合计成本为16.29元。结论MNSC杀螺效果较好,使用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是一值得推荐使用的杀螺药物。

贾悦[9](2013)在《氯硝柳胺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消灭钉螺可以有效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氯硝柳胺作为一种在血吸虫病流行疫区现场广泛使用的杀螺药物,凭借杀螺效果好、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的优点,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氯硝柳胺在我国疫区现场长期、大规模的使用,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至今鲜有报道。目前,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普遍采用泥敷、堆敷法进行灭螺,虽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杀螺效果,但泥敷灭螺1个月内环境残留药物仍具有一定的杀螺作用,这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此外,氯硝柳胺对鱼类和两栖类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作用,喷洒在江滩上的氯硝柳胺可能会随着径流、渗透、冲刷等途径进入水体,也严重威胁着鱼类和两栖动物的安全;且我国地域辽阔,钉螺孳生地的环境也较为复杂,在不同疫区现场施用氯硝柳胺,其降解速率势必会受到不同地区间环境差异的影响。因此,对氯硝柳胺在水和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可以详细了解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全面评价其在环境中的归宿及存在的或潜在的污染风险,还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一水和土壤中氯硝柳胺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1.1水中氯硝柳胺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根据已建立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氯硝柳胺的分析方法,对影响固相萃取回收率的水样pH值、PEP柱穿透体积、乙腈添加量进行优化,并运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上柱速度、洗脱液氨水添加量、洗脱体积和洗脱速度对固相萃取回收率的影响,以达到提高萃取回收率的目的。浓度为0.10mg/L、pH值为3.0、5.0、7.0、9.0、11.0的氯硝柳胺水样经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后的回收率分别为96.00%、95.67%、48.33%、45.00%、5.33%。体积为3、5、10、15、30ml的氯硝柳胺水样经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后的回收率分别为99.33%、98.67%、94.67%、74.00%、64.77%。以百分比0、10%、20%、50%、100%向2ml氯硝柳胺水样中添加不同量乙腈,经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后的回收率分别为24.47%、28.81%、46.73%、68.94%、98.35%。正交实验4个因素对回收率影响的显着性依次为洗脱速度>洗脱液氨水添加量>上柱速度>洗脱体积。优化条件:调节水样pH值至pH35,以百分比100%在水样中加入乙腈可显着提高萃取效率,浓度为0.3mg/L的氯硝柳胺在PEP柱上的穿透体积为10ml,上柱速度为0.5ml/min,洗脱液氨水添加量为5%氨水,洗脱体积为3ml,洗脱速度为0.5ml/min。按照上述优化条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考查,浓度为0.05、0.10、1.00mg/L的氯硝柳胺水样经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回收率为96.28%97.82%,相对标准偏差为1.55%~3.03%,该方法准确、简单、重现性好,符合样品含量检测要求。1.2土壤中氯硝柳胺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以甲醇、乙腈、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分别对土样进行超声萃取和固相萃取,比较萃取回收率,筛选最佳萃取条件,并建立土壤中氯硝柳胺含量的检测方法。经液相色谱检测后的回收率为甲醇固相萃取55.33%、乙腈固相萃取46.67%、二氯甲烷固相萃取12.00%、甲醇超声63.47d%、乙腈超声80.40%、二氯甲烷超声98.73%。土壤中氯硝柳胺含量的检测方法为: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采用超声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回收率>95%,满足含量测定要求。对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氯硝柳胺含量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考查。浓度为0.5250.0mg/kg的氯硝柳胺土样经二氯甲烷超声萃取后,其浓度与峰面积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564.11x-1799.06(R2=0.9999),回收率为96.91%101.75%,相对标准偏差为2.20%8.30%。对浓度为0.5、5.0、50.0mg/kg的氯硝柳胺土样各作3次平行处理,回收率为95.23%102.43%,相对标准偏差为2.32%6.99%,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满足样品含量检测要求。已优化的水样中氯硝柳胺含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土壤中氯硝柳胺含量的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均具有操作简单、精密度和重现性好的优点,符合现场水样和土样中氯硝柳胺含量的检测要求。二水中氯硝柳胺降解影响因素的研究将初始浓度为0.05mg/L的氯硝柳胺水溶液置于(25±1)℃培养箱中,分别给予1000lux和6000lux光强照射,0、24、48、72、120、168、216、360h取样检测,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其降解的影响;将体积为0.5、1.0、2.0L,初始浓度为0.05mg/L的氯硝柳胺水溶液置于(25±1)℃培养箱中,给予6000lux光强照射,于0、24、48、72、120、168、216、360h取样检测,研究不同水体体积对其降解的影响;将初始浓度为0.05、0.10、0.25mg/L的氯硝柳胺水溶液置于(25±1)℃培养箱中,给予6000lux光强照射,0、24、48、72、120、168、216、360h取样检测,研究不同初始浓度氯硝柳胺在水体中的降解;将pH值分别为5、6、7、8、9,初始浓度为0.05mg/L的氯硝柳胺水溶液置于(25±1)℃培养箱中,给予6000lux光强照射,0、24、48、72、120、168、216、360h取样检测,研究不同pH值对其降解的影响;将初始浓度为0.05mg/L的氯硝柳胺水溶液分别置于温度为(15±1)℃、(25±1)℃、(35±1)℃培养箱中,给予6000lux光强照射,0、24、48、72、120、168、216、360h取样检测,研究不同温度对其降解的影响;将水土比分别为20:1、15:1、10:1、5:1,初始浓度为0.50mg/L的氯硝柳胺水溶液置于(25±1)℃培养箱中,给予6000lux光强照射,0、24、48、72、120、168、240h取样检测,研究不同水土比例对其降解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氯硝柳胺在不同处理水中的含量均逐渐下降。当光照强度由1000lux增加到6000lux,氯硝柳胺的降解半衰期也由7.20d缩短至6.17d;当水体体积从0.5L增大至2.0L,其降解半衰期也由5.83d延长至6.96d;当初始浓度由0.05mg/L增加至0.25mg/L,其降解半衰期也由6.19d延长至7.20d;当水样PH值由5.0增加至9.0,其降解半衰期也由5.71d延长至7.13d;当水体温度由(15±1)℃上升至(35±1)℃,其降解半衰期也由6.89d缩短至5.86d;当水土比例由5:1增大到20:1,其降解半衰期也由4.47d延长至5.76d。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上处理因素的差异均对水体中氯硝柳胺降解半衰期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降解半衰期的作用大小为土壤>PH值>初始浓度>光强>水体体积>温度。氯硝柳胺在水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水体体积的增大、药物初始浓度的增加,氯硝柳胺的降解都会减慢;而环境温度的升高、光照强度的增大、酸性环境以及土壤的存在对其降解都有促进作用。三土壤中氯硝柳胺降解影响因素的研究将含水量为10%、30%、50%、70%和90%,初始浓度5.0mg/kg的氯硝柳胺土样置于(25±1)℃避光培养箱中,0、1、3、7、10、15、20、30d取样检测,研究土壤含水量对其降解的影响;将初始浓度为5.00mg/kg,含水量为30%的氯硝柳胺土样分别置于(15±1)℃、(25±1)℃、(35±1)℃避光培养箱中,0、1、3、7、10、15、20、30d取样检测,研究土壤温度对其降解的影响;将初始浓度为1.0、5.0和10.0mg/kg,含水量为30%的氯硝柳胺土样置于(25±1)℃避光培养箱中,0、1、3、7、10、15、20、30d取样检测,研究土壤含水量对其降解的影响;将初始浓度为5.0mg/kg,含水量为30%的灭菌土样和未灭菌土样置于(25±1)℃避光培养箱中,0、1、3、7、10、15、20、30d取样检测,研究土壤微生物对其降解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氯硝柳胺在不同处理土壤中的含量均逐渐下降。当土壤含水量由10%增加至90%,氯硝柳胺的降解半衰期也对应从4.26d缩短至2.41d;当土壤温度由(15±1)℃升高至(35±1)℃,其降解半衰期也由4.40d缩短至2.83d;而当初始浓度由1.0mg/kg增加到10.0mg/kg,降解半衰期从3.21d延长至3.45d;在未灭菌土壤中,氯硝柳胺的降解半衰期为3.27d,小于在灭菌土壤中4.89d的半衰期,其在未灭菌土壤与灭菌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758和0.015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初始浓度的差异对降解半衰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水量、温度和土壤微生物的差异都对氯硝柳胺降解半衰期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作用大小为含水量>土壤微生物>温度。氯硝柳胺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土壤含水量、环境温度的增加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存在都有利于其降解,而药物初始浓度增加,降解半衰期则延长。四现场水和土壤中氯硝柳胺降解规律的观察4.1氯硝柳胺在现场水体中的降解2011年9月在镇江江心洲江滩上选择2个体积为0.63m3和0.82m3的水塘,按照体积计算氯硝柳胺有效浓度,分别以剂量0.25mg/L和0.50mg/L投入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并搅拌均匀。以投药时开始计时,分别于0、1、2、3、4、5、6、7、8、9、10、15、20、25和30d采集水样,其中0-10d的白天每隔4h采集一次水样,10d后每5d采集一次水样。每个水塘各设5个平行采样点,采集5ml水样于10ml试管中,按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2012年5月进行二次实验,但投药浓度分别为0.50mg/L和1.00mg/L,观察时间为120h,其余同上。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CN和WPN在水体中的含量均逐渐下降,2011年SCN在水体中的降解半衰期为5.15d,降解速率常数为0.0116;WPN在水体中的降解半衰期为5.41d,降解速率常数为0.0089;2012年SCN在水体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79d,降解速率常数为0.0166;WPN在水体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77d,降解速率常数为0.0170。氯硝柳胺在水中属于较易降解类药物,在水中滞留时间较短,较为安全。4.2氯硝柳胺在现场土壤中的分布和降解以剂量1g/m2在2个面积均为24m2的实验区上均匀喷洒SCN和WPN,分别观察氯硝柳胺在土壤中的分布和降解。氯硝柳胺在土壤中分布的采样深度为1、2、3、4、5、6、7、8、9、10、11、12、13、14、15cm,采样时间为0、24h、48h;在土壤中降解的采样深度为1、5、10、15cm,采样时间为0、1、2、3、4、5、6、7、8、9、10、15、20、25和30d,每个采样点采集厚度为1cm,面积为5cm×5cm的土样,装入清洁密封袋中,保存在-20°C环境下尽快带回实验室检测。SCN和WPN喷洒在土壤上,主要分布在05cm深度土壤中,515cm土层药量较少,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土壤中氯硝柳胺的含量逐渐减少。SCN在1cm深度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23d,降解速率常数为0.214;在5cm深度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3.35d,降解速率常数为0.070;在10cm深度土壤中降解半衰期为3.38d,降解速率常数为0.068;在15cm深度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40,降解速率常数为0.182;WPN在1cm深度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42d,降解速率常数为0.177;在5cm深度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3.47d,降解速率常数为0.062;在10cm深度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3.04d,降解速率常数为0.096;在15cm深度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3.38,降解速率常数为0.068。氯硝柳胺喷洒在土壤中,主要分布在05cm深度土壤中,在土壤中属于易降解类药物,不会在土壤中长期滞留,较为安全。

倪海宏,金伟,魏强,邱春,郭见多[10](2012)在《40%四聚乙醛悬浮剂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现场喷洒法灭螺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现场评价40%四聚乙醛悬浮剂和某新型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的杀螺效果。方法选取桐城市范岗镇万元村两干渠有螺环境作为现场进行喷洒试验。四聚乙醛和新型氯硝柳胺均使用有效含量为0.5g/m2、1.0g/m2和2.0g/m2的三种剂最进行试验。同时设立氯硝柳胺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施药后第1、3、7和15d的钉螺死亡情况。结果四聚乙醛2.0g/m2组施药后3d钉螺死亡率大于85%,新型氯硝柳胺0.5g/m2组施药后1d钉螺死亡率大于85%。对各组杀螺效果进行对比,施药后1d,最低有效剂量下,新型氯硝柳胺杀螺效果优于四聚乙醛和氯硝柳胺对照组,施药后3d以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40%四聚乙醛悬浮剂和新型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均为优良的灭螺药,二者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灭螺工作。

二、四川安徽两地产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杀螺效果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安徽两地产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杀螺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灭螺药物研究和现场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灭螺药物
    1.1五氯酚钠
    1.2 氯硝柳胺
    1.3 四聚乙醛
    1.4 烟酰苯胺
    1.5 溴乙酰胺
    1.6 石灰氮
    1.7 沙蚕毒素类农药
    1.8 硼镁石粉
    1.9 螺威
    1.1 0 灭螺酯
    1.1 1 吡螺脲类
2 药物灭螺方法
    2.1 浸杀法
    2.2 铲草皮沿边药浸法
    2.3 喷洒法
    2.4 喷粉法
    2.5 缓释法
3 药物灭螺研究存在的问题
4 结语

(2)三种灭螺药物与除草剂复配灭螺效果观察与成本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浙江省近五年螺情监测结果及有螺原因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螺情调查方法
        1.3 灭螺方法
        1.4 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
    2.监测结果分析
        2.1 近五年全省查螺结果与分析
        2.2 近五年全省灭螺情况与分析
    3.有螺原因分析
第二部分 三种灭螺药物与除草剂复配灭螺效果观察与成本效益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1.2 试验方法和要求
        1.2.1 基本术语
        1.2.2 仪器设备
        1.2.3 试剂和材料
        1.2.4 方法
        1.2.4.1 复配方法
        1.2.4.2 实验(药物)分组
        1.2.4.3 SCN与WPN LC50(半数致死浓度)比较
        1.2.4.4 室内杀螺实验
        1.2.4.5 现场杀螺实验
        1.2.5 率的计算与校正
        1.3 效果评价
        1.4 成本计算
        1.5 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SCN与WPN的LC50比较
        2.2.1 室内杀螺实验
        2.2.1 室内浸杀实验
        2.2.2 室内喷洒实验
        2.3 现场杀螺实验
        2.3.1 现场浸杀实验
        2.3.2 现场喷洒实验
        2.4 灭螺成本分析
    3.讨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编着作目录
附件2 参编着作

(3)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种群生态及定殖风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光滑双脐螺种群生态学研究——生殖与生存力
材料
    1.光滑双脐螺
    2.饲养传代用水
    3.主要仪器和试剂
方法
    1.自体生殖和异体生殖比较
    2.产卵昼夜节律及光照对产卵的影响
    3.成螺生存力
结果
    1.自体生殖和异体生殖比较
    2.产卵昼夜节律及光照对产卵的影响
    3.成螺生存力
讨论 第二部分 光滑双脐螺在中国大陆定殖风险及潜在地理分布
材料
    1.光滑双脐螺株及卵的采集
    2.饲养传代用水
    3.仪器和试剂
方法
    1.生存极值温度
    
1.1.螺卵半数致死温度
    
1.2.幼螺、成螺半数致死温度
    
1.3.产卵极值温度
    2.发育起点温度(螺卵发育零点)
    3.螺世代发育有效积温
    4.定殖风险及潜在地理分布
    
4.1.气象资料收集
    
4.2.生存风险分析
    
4.3.繁殖风险分析
    
4.4.定殖风险分析
结果
    1.螺生存极值温
    
1.1.螺卵半数致死温度
    
1.2.幼螺半数致死温度
    
1.3.成螺半数致死温度
    
1.4.产卵极值温度
    2.发育起点温度
    3.螺世代发育有效积温
    4.定殖风险及潜在地理分布
    
4.1.生存和繁殖风险
    
4.2.潜在地理分布
    
4.3.螺生存北界线
讨论 第三部分 控制光滑双脐螺药物的药效观察与评价
材料
    1.光滑双脐螺成螺及螺卵
    2.实验用水
    3.实验器材
    4.杀螺药物
方法
    1.复方制剂对成螺杀灭效果
    2.复方制剂对螺卵杀灭效果
    3.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结果
    1.对成螺的杀灭效果
    2.对螺卵的杀灭效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4)75%杀螺胺可湿性粉剂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1.1 我国农药剂型发展概况
    1.2 农药可湿性粉剂概述
        1.2.1 农药可湿性粉剂剂的定义及特点
        1.2.2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组成
        1.2.3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配方预选
        1.2.4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
    1.3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性能评价指标
        1.3.1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润湿性
        1.3.2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悬浮性
        1.3.3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流动性
        1.3.4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细度
        1.3.5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水分
        1.3.6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持久起泡性
        1.3.7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pH值
        1.3.8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贮存稳定性
    1.4 杀螺胺发展概述
        1.4.1 杀螺胺及其乙醇胺盐简介
        1.4.2 螺虫及血吸虫的危害
        1.4.3 我国灭螺及血吸虫病防控发展
        1.4.4 杀螺胺及其乙醇胺盐制剂发展现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
        2.2.2 流点法筛选润湿分散剂
        2.2.3 可湿性粉剂润湿性能的测试
        2.2.4 可湿性粉剂悬浮性能的测试
        2.2.5 可湿性粉剂的起泡性测试
        2.2.6 可湿性粉剂的分散性能测试
        2.2.7 可湿性粉剂的pH测试
        2.2.8 可湿性粉剂的粒径测试
        2.2.9 可湿性粉剂的水分测试
        2.2.10 可湿性粉剂的Zeta测试
        2.2.11 可湿性粉剂的热贮稳定性测试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75 %杀螺胺可湿性粉剂制备
        3.1.1 流点法初筛分散剂
        3.1.2 分散剂的复筛及用量选择
        3.1.3 不同润湿分散剂对制剂的影响
        3.1.4 不同抗絮凝剂对制剂的影响
        3.1.5 不同填料对制剂的影响
        3.1.6 制剂热贮稳定性检测
        3.1.7 75 %杀螺胺WP配方的确定
        3.1.8 75 %杀螺胺WP的性能指标
    3.2 75 %杀螺胺可湿性粉剂室内灭杀钉螺实验
    3.3 75 %杀螺胺可湿性粉剂絮凝及变色原因探究
        3.3.1 75 %杀螺胺WP变色原因分析
        3.3.2 pH对制剂絮凝变色的影响
        3.3.3 细度对制剂絮凝变色的影响
        3.3.4 水质对制剂絮凝变色的影响
        3.3.5 温度对制剂絮凝变色的影响
        3.3.6 抗絮凝剂对制剂絮凝变色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50%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在山丘地区的灭螺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环境选择
        1.2.2 基线调查
        1.2.3 剂量分组
        1.2.4 施药方法
        1.2.5 效果观察
        1.2.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现场基本情况
    2.2 灭螺效果
        2.2.1 钉螺死亡率
        2.2.2 活螺密度变化
3 讨论

(6)氯代水杨胺在血吸虫病疫区8省现场灭螺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试验方法
    3数据统计与分析
结果
    1现场浸杀灭螺效果
    2现场喷洒灭螺效果
    3现场喷粉灭螺效果
    4 LDS现场推荐剂量
讨论

(7)新型灭螺药MNSC杀灭血吸虫中间宿主 ——湖北钉螺实验室和现场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型灭螺药MNSC杀灭湖北钉螺实验室效果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地点和时间
        2 试验方法和要求
        2.1 术语和定义
        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剂与材料
        2.4 方法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6 药效评价指标
        2.7 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分析
        1 实验室LC_(50)(半数致死浓度)比较
        2 室内浸杀实验
        3 室内喷洒实验
第二部分 新型灭螺药MNSC杀灭湖北钉螺现场效果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地点和时间
        2 试验方法和要求
        2.1 术语和定义
        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剂与材料
        2.4 方法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6 药效评价指标
        2.7 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分析
        1 现场浸杀实验
        2 现场喷洒实验
        3 现场扩大应用
讨论与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论着
中英文缩略语

(8)四聚杀螺胺现场灭螺效果与成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一、灭螺药物
    二、试验现场
    三、试验方法
    四、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9)氯硝柳胺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水和土壤中氯硝柳胺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水中氯硝柳胺降解影响因素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土壤中氯硝柳胺降解影响因素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现场水和土壤中氯硝柳胺降解规律的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四川安徽两地产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杀螺效果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灭螺药物研究和现场应用[J]. 黄轶昕.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06)
  • [2]三种灭螺药物与除草剂复配灭螺效果观察与成本效益分析[D]. 陈登.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2019(01)
  • [3]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光滑双脐螺种群生态及定殖风险的研究[D]. 王宜安.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2018(05)
  • [4]75%杀螺胺可湿性粉剂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D]. 赵磊.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5]50%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在山丘地区的灭螺效果[J]. 蒋健,马瑜,徐亮,刘克刚,汤传兴,何春,谷勇,李大明,吴子松.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7(04)
  • [6]氯代水杨胺在血吸虫病疫区8省现场灭螺效果评价[J]. 魏凤华,徐兴建,元艺,夏菁,李桂玲,刘敏,陈茹娟,周正平,董兴齐,冯锡光,邱东川,陈琳,易平,魏望远,陈红根,刘红云,汪天平,郭见多,梁幼生,戴建荣,闻礼永,严晓岚.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5(04)
  • [7]新型灭螺药MNSC杀灭血吸虫中间宿主 ——湖北钉螺实验室和现场效果研究[D]. 孙锋.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2015(02)
  • [8]四聚杀螺胺现场灭螺效果与成本分析[J]. 洪敏,郭俊,江洪文.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3(02)
  • [9]氯硝柳胺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贾悦.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2013(07)
  • [10]40%四聚乙醛悬浮剂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现场喷洒法灭螺效果观察[J]. 倪海宏,金伟,魏强,邱春,郭见多.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2(04)

标签:;  ;  ;  ;  ;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在川皖两省杀螺效果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