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地衣植物的复合分析

两种地衣植物的复合分析

一、两种地衣植物的化合物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子颖,李婧,苏洁,李惠玲,章漳,彭锋[1](2021)在《松萝属地衣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松萝属地衣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但对其化学成分及活性作用的研究少、起步晚、基础资料积淀薄弱,限制了对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在综述了松萝属植物的初生代谢产物多糖(地衣多糖、异地衣多糖、半乳甘露聚糖、地衣杂多糖)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以及次生代谢产物地衣酸(单苯环衍生物、缩酚酸类、缩酚酸环醚类、二苯并呋喃类等)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松萝属地衣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地衣多糖、地衣酸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其中,地衣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作用;地衣酸具有抗菌杀虫,抗癌、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消炎、保肝解毒以及一定的酶抑制性。

徐鸿洋[2](2021)在《驯鹿对苔藓和地衣选择性摄食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驯鹿是生活在环北极地区的大型反刍动物,在土地贫瘠、植被稀疏、冰雪覆盖的严酷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进化选择,形成了其自身特有的生物学性状。它能适应极昼或极夜环境,喜寒厌热,嗅觉灵敏,不耐粗饲。驯鹿主要以北极苔原上的植被为食,尤其喜食苔藓和地衣,且这两类植物是其生命维持必不可少的食物。但导致驯鹿这种特殊食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驯鹿基因组与转录组数据,挖掘出与驯鹿食性密切相关的基因,建立相应的调控通路,并通过q RT-PCR进行实验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驯鹿、大鼠、绵羊的基因家族,找到驯鹿物种特有的基因家族,并对其进行GO富集分析,筛选出9个参与驯鹿饥饿应激、氨基酸代谢等过程的基因。2.基于基因家族分析结果,鉴定出驯鹿与大鼠、绵羊的直系同源基因32307个,筛选出驯鹿的正选择基因294个,经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12个基因,分别参与了嗅觉传导、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转化或代谢信号通路。3.使用驯鹿转录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参与心肌收缩、产热和氨基酸代谢等过程的基因,并对在肝脏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WGCNA分析,得到41个与驯鹿特殊性状相关的基因。4.综合上述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出3个参与驯鹿支链氨基酸代谢的基因EHHADH、HADH和GLUD1,通过q RT-PCR实验比较了这3个关键基因在4种动物不同部位组织以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基于上述结果,结合分子生物学和生化分析,建立了驯鹿支链氨基酸的代谢调控通路,初步揭示了其对苔藓和地衣植物选择食用的分子机制,为深入了解驯鹿食性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参考。

张海荣,王训华,穆守臣,赵志龙[3](2019)在《老龙七中苔色酸乙酯的分离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中药老龙七中苔色酸乙酯进行提取分离,并考察苔色酸乙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柱层析和重结晶技术分离老龙七中的苔色酸乙酯,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确定其结构;以硅胶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化合物的纯度;以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苔色酸乙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菌落计数法绘制2种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KCS)。结果从老龙七提取液的氯仿萃取相中分离得到了1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为苔色酸乙酯;硅胶薄层层析检测在三种不同展开剂系统中展开均为单一斑点,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仅出现单一峰;该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256μg·mL-1,MBC值为1024μ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值为128μg·mL-1;通过菌落计数法绘制出2种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KCS)。结论中药老龙七植物中存在较多量的苔色酸乙酯,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效果。

王明[4](2019)在《氮添加对神农架川金丝猴主食地衣生理生化特性和营养化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氮沉降增加的背景条件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栖息地,面临着严重的氮沉降威胁。神农架地衣类植物是川金丝猴重要的食物资源,也是对氮沉降较为敏感的植物类群之一。氮沉降可能会对树生地衣的生理健康和营养特性产生重大影响。本研究以神农架地区川金丝猴主食的5种树生地衣,长松萝、小刺褐松萝、北树花日本变种、粗毛松萝和桦树松萝为对象,通过野外和室内的氮添加实验,测定树生地衣的氮吸收量,叶绿素和麦角固醇含量以及氮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地衣的营养化学成分含量,包括可溶性蛋白、粗蛋白、可溶性糖、粗灰分和粗纤维,探讨川金丝猴主食地衣的氮吸收特征、氮沉降危害地衣健康的机理和氮添加对地衣食品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地衣对铵态氮的吸收速率远大于硝态氮。氮添加会促进地衣对可利用氮的吸收,导致地衣氮含量增加。并且我们认为粗毛松萝和桦树松萝高效的氮吸收速率是两种地衣在高浓度氮添加时个体死亡的原因之一。2)氮添加会改变地衣的共生平衡。低浓度氮添加促进地衣藻类的生长,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藻菌比上升。超过0.1mmol·L-1后,叶绿素含量下降,藻类生长受到抑制或者破坏。而麦角固醇含量变化在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其中长松萝的藻菌比值在氮处理间没有显着性差异,表明该地衣有较强的氮耐受能力,能维持稳定的共生平衡。3)随着氮沉降强度从0.6 kg·ha-1·a-1增加到50 kg·ha-1·a-1,5种地衣氮含量显着增加,表明地衣有很强的氮吸收和同化能力,同时地衣磷含量的增加小于氮含量,说明磷的供应被破坏。氮添加还导致地衣的氮磷比的上升,在50 kg·ha-1·a-1时氮磷比达到最大。氮添加还上调了地衣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表明氮添加破坏了地衣的氮磷平衡,并且诱导地衣由氮限制状态转变为磷限制状态。4)地衣的营养化学成分受到氮添加的影响,氮添加导致地衣粗蛋白、粗灰分和粗纤维含量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整体上营养化学成分的变化表明地衣的食品品质下降。地衣的蛋白纤维比在处理间有显着变化,氮添加导致长松萝蛋白纤维比上升,有利于川金丝猴的取食。地衣长时间的氮累积会危害地衣的生理健康,而且目前部分地衣已经受到氮沉降的威胁。同时氮沉降还降低了地衣的生长量,存活率和食品质量,这些都会给川金丝猴的觅食造成困难。

元超,郭玉华,张影波,胡璇,王丹,于福来,李刚[5](2019)在《一株植物内生真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文中提出对分离自地衣Leptogium masiaticum的一株内生真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获得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分别鉴定为1个生物碱化合物fusaricide (1),7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epicoccone B (2),4,6-dihydroxy-5-methoxy-7-methyl-1,3-dihydro isobenzofuran (3),5-methyl-epicoccone B (4),3,6,7-trihydroxy-5-methoxy-4-methylisobenzo furan-1(3H)-one (5),3-methoxyepicoccone B (6),2,3,4-trihydroxy-6-(hydroxymethyl)-5-methylbenzyl-alcohol (7),isoochracinic acid (8)和3个epicoccolide类化合物epicocconigrones A (9),epicoccolide B (10),epicocconigrones B (11)。化合物1,9和10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衣内生菌株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杀菌剂的前景。

汪小君,岳盼盼,杨子颖,熊金衫,孙玲玲,彭锋[6](2019)在《老龙皮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地衣植物老龙皮富含多糖和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是一种资源丰富的具有抗炎、抗氧化等活性的中草药。以老龙皮为原料,通过甲醇抽提脱脂、水浸提、三氯乙酸(TCA)法脱蛋白等方式粗提,然后分别采用梯度浓度乙醇分级沉淀法和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的方法对老龙皮多粗多糖进行分级纯化。梯度浓度乙醇(乙醇质量浓度分别为15%,30%,50%和70%)分级沉淀得到4种多糖组分,以DEAE-52纤维素柱层析法洗脱得到5种老龙皮多糖组分。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HPAEC)与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了老龙皮多糖组分的单糖组成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老龙皮多糖的单糖组成主要有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木糖。其中,甘露糖含量最高,其次是半乳糖和葡萄糖。老龙皮多糖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为3 417,2 911,1 659,1 400,1 026和831 cm-1。利用乙醇分级沉淀和DEAE-52纤维素柱层析洗脱所得的9种老龙皮多糖组分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老龙皮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力。其中:50%质量浓度乙醇沉淀的老龙皮多糖组分的清除能力最强,清除率达80.10%; 15%质量浓度乙醇沉淀的老龙皮多糖组分的还原能力最强,其吸光值最高为0.74。

殷亚杰[7](2016)在《敖鲁古雅驯鹿(Rangifer tarandus)食性及其栖息地容纳量与种群生存力分析》文中指出敖鲁古雅驯鹿(Rangifer tarandus)是我国唯一的驯鹿种群,一直被鄂温克人所驯养。这一驯鹿种群经过300多年闭锁、隔离驯养,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活习性,是栖息在北半球最南部的稀有小种群。敖鲁古雅驯鹿是我国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动物,同时也是鄂温克族人民独有的经济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观赏和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驯鹿可利用栖息地面积和食物资源逐年减少,加上驯鹿种群规模小和长期的近亲繁殖,以及饲养管理粗放、兽害、偷猎、疾病等原因,使得我国驯鹿种群数量始终难以逾越1000头,种群退化、生存状况令人堪忧。敖鲁古雅驯鹿种群分布具有典型的区域局限性、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种群居的野生动物,由鄂温克人长期半散放驯养,已经使其失去了迁徙的习性,形成了不同于环北极圈其它驯鹿大种群的生态种特征。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从保护生物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敖鲁古雅驯鹿种群现状、食物组成和营养容纳量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驯鹿种群生存力分析,旨在为敖鲁古雅驯鹿种群的保护、恢复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2011年-2015年间,对分布在内蒙古根河市各林业局驯鹿种群数量与年龄结构、采食植物进行了实地试验与调查,并采集了驯鹿的新鲜粪样和活动区域内可能采食的植物标本。研究结果表明:自2012年以来,敖鲁古雅驯鹿一直分布在根河、金河和阿龙山各林业局,由8个部落点和1个部落景区共25家所饲养,种群数量始终未超过700头。驯鹿种群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成年驯鹿为鹿群的主体,占整个种群的40%左右;幼体和亚成体比例相当,二者占种群的50%左右;老年个体数量较少,不足10%。鹿群性比失调,雌鹿虽多于雄鹿,但其比例仅为1.7:1。2011-2014年,共采集植物样本83种(属)、驯鹿粪便样本2675份,制成粪便复合样本240份。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驯鹿全年的食物组成研究得出:驯鹿全年共取食40科73种(属)植物,其中木本植物10科18种,草本植物18科40种,蕨类植物4科5种,苔藓植物5科5种,地衣植物3科5种。一年四季均采食的植物有12科15种,其中石蕊科(38.76%)、禾本科(4.58%)、莎草科(3.80%)、杜鹃花科(3.37%)和塔藓科(3.21%)植物采食比例较高,构成了驯鹿全年的主要食物。鹿蕊和雀鹿蕊在各季节均有较高的采食比例,其中鹿蕊在春、夏、秋和冬各季节的取食比例为18.13%、7.18%、21.05%和37.56%,雀鹿蕊在各季节的取食比例为15.41%、7.26%、16.49%和21.65%,二者为驯鹿全年的大宗食物。在食物组成上,驯鹿春季主要以木本植物的嫩枝叶和草本植物的嫩芽、嫩叶为食,平均取食量为47.43%;夏季草本植物的叶子是其主要食物,占总采食量的49.96%;秋、冬季节驯鹿主要以地衣植物为食,其采食比例分别为42.06%和68.03%,表明驯鹿食物组成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在取食多样性上,驯鹿夏季取食植物的种类最多,为59种,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分别为51种和33种,冬季取食植物种类最少,仅28种。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食物生态位以夏季最高,分别为3.57、0.87和28.30,冬季最低,仅为2.17、0.65和5.03,表明冬季是驯鹿一年中生活最艰难的季节。鹿蕊、雀鹿蕊和喇叭石蕊是驯鹿冬季主要食物,三者占驯鹿冬季食物组成的63.97%。2012-2015年,用样方法对根河、金河、阿龙山和满归4个林业局14个林场3种地衣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实地试验与调查,共布设间距大于2km、长度2.5-3km的样线214条,10m×10m大样方768个。研究结果发现:鹿蕊为该地区的优势种,其平均盖度为4.93%,平均高度为14.1mm,平均干物质生物量为44.90kg/ha;雀鹿蕊次之,其平均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72%、13.2mm和23.25kg/ha;喇叭石蕊各项指标最低,分别为0.90%、10.0mmm和5.93kg/ha。在4个林业局中,满归林业局地衣植物的生长情况最好,其干物质生物量为132.36kg/ha;其次为阿龙山林业局和金河林业局,其干物质生物量分别为103.56kg/ha和.49.91kg/ha;根河林业局最差,其干物质生物量仅为40.33kg/ha。满归林业局作为驯鹿的历史分布区,经过近10年的修复,地衣植物恢复状况良好。能量是限制驯鹿冬季生存的主要营养素,以鹿蕊、雀鹿蕊和喇叭石蕊提供的能量为基础对根河、金河、阿龙山和满归4个林业局驯鹿冬季营养容纳量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4个林业局驯鹿冬季营养容纳量分别为759、926、1407和2078头,8个部落点所在林场的容纳量为1468头。基于驯鹿生物学特性、我国鄂温克人对驯鹿特殊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广袤,但真正适合鄂温克猎民点驻扎及其驯鹿所能采食到达的区域非常有限,即其可利用的空间是有限的,导致驯鹿种群的实际容纳量远低于大兴安岭的理论容纳量。因而为了保证驯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认为:利用地域优势,在根河和金河林业局开展小种群驯鹿旅游业;利用地衣植物生长优势,在阿龙山和满归林业局开展驯鹿种群扩繁;同时在各个林业局划定1-2处适合驯鹿生长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实现自然环境保护与驯鹿种群复壮的共同发展。在驯鹿养殖过程中,鉴于地衣植物的生长情况和驯鹿经营方式的差异,合理控制每个小种群的数量,确保驯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应用Vortex9.99对我国驯鹿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理想条件下(无近交、无灾难,无近交衰退),种群能够快速生长,并维持在各自的环境容纳量水平。异质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0.067,周期增长率λ=1.069,净生殖率R0=1.257,雌体的平均世代时间T=3.57,雄体的平均世代时间T=4.32;驯鹿经5.5年左右种群基因更换1次。在自然条件下(有近交、有灾难),敖鲁古雅驯鹿种群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除玛利亚·索亚种群外,其余7个亚种群均呈现负增长,异质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0.071,周期增长率λ=0.929;所有亚种群均有灭绝的风险,灭绝概率在4%-100%,其中达玛拉、达瓦、杨双虎和巴拉杰依亚种群的灭绝概率均为100%,灭绝时间分别为21年、39年、21年和17年。灵敏度分析发现偷猎和兽害是影响驯鹿种群发展的最大因素,尤其是偷猎,直接关系到驯鹿种群的发展方向。其次是仔鹿死亡率,关系到种群的存栏量和发展速度。通过对敖鲁古雅驯鹿种群的现状、可利用栖息地及食源植物的生长与分布状况的调查,以及营养容纳量的估算和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发现敖鲁古雅驯鹿种群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因此,为了加快敖鲁古雅驯鹿种群复壮扩繁,加强驯鹿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加强驯鹿栖息地的保护,严禁偷猎和进行地衣植物的非法采集及林副产品过度开采。

李志东,李涛,朱晓健,葛朝晖,张海娟[8](2014)在《HPLC法测定小裂芽梅衣中水杨嗪酸的含量》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测定地衣植物小裂芽梅衣中水杨嗪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Inertsil ODS-3 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乙酸(45:29: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为40℃。结果该成分在25-20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2.03%(n=6)。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小裂芽梅衣的质量评价的方法之一。

赵彦敏[9](2014)在《陕北黄土生物结皮种群特征及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文中提出近年来,对陕北黄土区生物土壤结皮(生物结皮)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而有关生物土壤结皮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种群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并且有关不同生境下生物结皮对表层土壤生物活性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测定土壤生物活性与培育人工生物结皮的方法,对该区生物结皮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的种群特征和土壤生物活性对不同生境下生物结皮的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陕北黄土区生物结皮中地衣植物有7目10科14属25种,优势科为瓶口衣科,优势属为石果衣属。苔藓植物有6科13属24种,优势科为丛藓科,优势属为扭口藓属。封禁流域内,地衣和苔藓植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在阴坡均高于阳坡;同一坡向下地衣和苔藓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基本随坡位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分别表现为峁顶<坡上<坡中<坡下和峁顶<坡上<坡下<坡中。表明地衣和苔藓植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受坡向和坡位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2)研究表明结皮类型与表层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关系存在差异性。土壤酶活性在不同结皮类型下大小顺序为:藻类地衣苔藓结皮>藻类苔藓结皮、藻类地衣结皮>物理结皮。结皮层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在藻类地衣苔藓结皮和藻类地衣结皮中较高,而放线菌数量在藻类地衣结皮中最高;结皮下土层中细菌和真菌在藻类地衣结皮下数量最高,放线菌则在藻类地衣苔藓结皮中的数量最多。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在不同结皮类型下为藻类地衣苔藓结皮>藻类苔藓结皮>藻类地衣结皮>物理结皮,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与生物结皮的不同发育阶段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3)研究表明生物结皮表层土壤活性指标对不同立地类型的响应不同。生物结皮土壤酶活性在阴坡下显着高于阳坡(P<0.05),陡坡下生物结皮层土壤酶活性低于缓坡,但差异不显着。生物结皮中的微生物数量在阳向陡坡下最低,而真菌在坡向因子下表现出极显着差异。生物结皮中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在阴坡显着高于阳坡(P<0.05),而在坡度间的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结皮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表现与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相同,但在结皮层下的表现为阴向陡坡下显着低于其他立地类型下(P<0.05)。总体表明生物结皮表层(0-10cm)土壤活性受坡向因子影响显着,受坡度因子影响较小。(4)陡坡下林草植被类型对生物结皮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在阳坡和阴坡下,生物结皮土壤脲酶在封育草地下表现出较高活性;土壤碱性磷酸酶在小叶杨林和封育草地下活性较高而生物结皮土壤蔗糖酶在三种林草植被下活性均高于物理结皮。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均在阴坡封育草地下数量最多,阳坡下,生物结皮细菌和放线菌在山杏林和封育草地下数量最多,真菌在山杏林和小叶杨林下数量最多。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阳坡和阴坡下均在封育草地中表现较高水平,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在阴坡封育草地中显着高于林地和物理结皮而在阳坡则表现出三种林草植被下均显着高于物理结皮。结果还表明不同生境下生物结皮土壤活性指标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生物结皮对土壤生物活性的改良有表聚作用。(5)研究表明,经过72天的短期培养后平面和坡面处理的苔藓结皮与混合结皮的盖度均达到65%以上。与无结皮对照相比,平面处理和坡面处理下的苔藓结皮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00.87%、48.23%和67.56%、52.17%;土壤速效磷含量有降低趋势;人工生物结皮的形成能够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生物结皮的形成使得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均高于对照,其中各处理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因此,经过短期培养后生物结皮可以快速形成,并有效改善表层土壤微环境为陕北黄土区利用生物工程措施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海娟,朱德全,孙丽彦,葛朝晖,许俊杰,冯尚彩[10](2013)在《两种蒙山地衣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两种蒙山地衣植物梅衣(Parmelia tinctorum Despr.)和小裂芽梅衣(Parmelia nimandairana A.Z.)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证其结构。结果:从梅衣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茶渍衣酸(I)、去甲环萝酸(II)、苔黑酚羧酸乙酯(III)和苔黑酚(IV);从小裂芽梅衣中分得2个化合物:松萝酸(Ⅴ)和水杨嗪酸(Ⅵ)。结论:其中,化合物Ⅴ和Ⅵ为首次从小裂牙梅衣中分离得到。

二、两种地衣植物的化合物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地衣植物的化合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松萝属地衣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研究概述
    1.2 地衣多糖类
        1.2.1 主要结构
        1.2.2 地衣多糖
        1.2.3 异地衣多糖
        1.2.4 半乳甘露聚糖及地衣杂多糖
    1.3 脂肪酸类
    1.4 地衣酸类
        1.4.1 单苯环衍生物
        1.4.2 缩酚酸类
        1.4.3 缩酚酸环醚类
        1.4.4 二苯并呋喃类
        1.4.5 其他
2 活性作用研究
    2.1 松萝属植物多糖的活性作用
    2.2 松萝属植物酚酸类物质的活性作用
        2.2.1 抗菌、杀虫
        2.2.2 抗肿瘤、抗癌
        2.2.3 抗氧化活性
        2.2.4 其他活性
3 展 望

(2)驯鹿对苔藓和地衣选择性摄食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驯鹿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1.1.1 驯鹿简介
        1.1.2 驯鹿的分类、分布与种群现状
        1.1.3 驯鹿独特的生物学性状
    1.2 苔藓植物与地衣植物
        1.2.1 苔藓植物与地衣植物简介
        1.2.2 苔藓植物与地衣植物的成分研究
        1.2.3 苔藓植物与地衣植物的氨基酸含量及相对比例
    1.3 驯鹿食性研究
        1.3.1 驯鹿食性特点与相关研究进展
        1.3.2 驯鹿食性的研究方法
        1.3.2.1 野外实地观察追踪法
        1.3.2.2 食物利用分析法
        1.3.2.3 胃容物和肠容物分析法
        1.3.2.4 粪便分析法
        1.3.2.5 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分析法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2 驯鹿食性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2.1 驯鹿基因家族分析
        2.1.2.2 直系同源基因的鉴定与正选择分析
        2.1.2.3 驯鹿参考基因组构建与转录组数据比对
        2.1.2.4 驯鹿蛋白的功能注释
        2.1.2.5 驯鹿样本FPKM和 TPM值的计算与矩阵合并
        2.1.2.6 PCA分析与功能富集
        2.1.2.7 驯鹿肝脏与皮肤的差异表达分析
        2.1.2.8 驯鹿肝脏中差异表达基因的WGCNA分析
        2.1.2.9 物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驯鹿基因家族鉴定
        2.2.2 直系同源基因的鉴定与正选择分析
        2.2.3 驯鹿组织样品的PCA分析
        2.2.4 差异表达分析
        2.2.5 差异表达基因的WGCNA分析
        2.2.5.1 确定构建加权共表达网络的最佳软阈值
        2.2.5.2 模块聚类
        2.2.5.3 模块与样品关联分析
        2.2.5.4 相关性模块中基因的提取与富集分析
        2.2.6 物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3 驯鹿食性相关基因在不同动物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方法
        3.1.4.1 梅花鹿皮肤细胞的原代培养
        3.1.4.2 梅花鹿皮肤细胞的传代培养
        3.1.4.3 不同动物组织总RNA的提取
        3.1.4.4 梅花鹿与驯鹿细胞总RNA的提取
        3.1.4.5 组织与细胞总RNA 样品的反转录与c DNA 样品稀释
        3.1.4.6 引物设计与荧光定量PCR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动物组织中EHHADH基因的表达
        3.2.2 不同动物组织中HADH基因的表达
        3.2.3 不同动物组织中GLUD1 基因的表达
        3.2.4 驯鹿各组织中EHHADH、HADH和 GLUD1 基因的表达
        3.2.5 驯鹿与梅花鹿皮肤细胞中EHHADH、HADH和GLUD1基因的表达
4 讨论
    4.1 驯鹿食性相关的生物学性状
    4.2 驯鹿食性相关基因的筛选
    4.3 支链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在动物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
    4.4 驯鹿选择性摄食地衣与苔藓植物的机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老龙七中苔色酸乙酯的分离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Avance
    1.2 药品与试剂
    1.3 菌种
2 方法与结果
    2.1 苔色酸乙酯的分离
    2.2 苔色酸乙酯的鉴定
    2.3 体外抗菌活性考察
        2.3.1 培养基:
        2.3.2 菌落计数:
        2.3.3 药物溶解:
        2.3.4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MIC):
        2.3.5 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2.3.6 时间-杀菌曲线的绘制:
3 讨论
    3.1 老龙七植物中苔色酸乙酯的提取与分离
    3.2 苔色酸乙酯的性质及体外抗菌活性

(4)氮添加对神农架川金丝猴主食地衣生理生化特性和营养化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神农架树生地衣的氮吸收和利用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分析
    2.4 讨论
3 氮添加对神农架5种树生地衣藻菌共生平衡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数据处理
    3.3 结果分析
    3.4 讨论
4 神农架树生地衣氮磷营养平衡对氮添加的响应
    4.1 材料与方法
    4.2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4 讨论
5 氮添加对神农架树生地衣营养特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数据处理
    5.3 结果分析
    5.4 讨论
6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附录:部分地衣氮添加处理后的照片

(5)一株植物内生真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菌株来源
    2.2 菌株的发酵
    2.3 提取与分离
3 化合物结构鉴定
4 讨论

(6)老龙皮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老龙皮多糖的分离与分级沉淀
        1.3.2 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分级纯化
        1.3.3 单糖测定
        1.3.4 老龙皮红外光谱测定
        1.3.5 老龙皮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乙醇分级沉淀、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级纯化分析
    2.2梯度浓度乙醇沉淀多糖组分的单糖组成分析
    2.3柱层析法纯化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2.4老龙皮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2.5老龙皮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2.6老龙皮多糖的总还原力分析
3结论

(7)敖鲁古雅驯鹿(Rangifer tarandus)食性及其栖息地容纳量与种群生存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驯鹿及相关研究进展
        1.1.1 驯鹿的生物学特征
        1.1.2 驯鹿的分类和分布
        1.1.3 驯鹿的研究进展
    1.2 食草动物食性研究方法概述
        1.2.1 直接观察法
        1.2.2 利用法
        1.2.3 胃容物分析法
        1.2.4 粪便DNA分析技术
        1.2.5 粪便显微分析法
    1.3 容纳量研究概述
        1.3.1 容纳量的概念
        1.3.2 容纳量的类型及研究方法
        1.3.3 容纳量的应用领域
    1.4 种群生存力分析研究概述
        1.4.1 PVA研究进展
        1.4.2 PVA的研究方法
        1.4.3 PVA常用软件包
        1.4.4 我国PVA研究的现状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地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与范围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特征
    2.4 水文特征
    2.5 土壤类型
    2.6 植被类型
    2.7 动物资源
    2.8 本章小结
3 驯鹿食性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粪样的采集
        3.1.2 对照植物的收集
        3.1.3 样品的处理
        3.1.4 实验室制片
        3.1.5 显微片的镜检
    3.2 驯鹿食物多样性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驯鹿全年食物组成
        3.3.2 驯鹿食物组成的季节性差异
    3.4 讨论
        3.4.1 驯鹿的食物组成
        3.4.2 驯鹿食物组成的季节性差异
    3.5 本章小结
4 驯鹿冬季容纳量研究
    4.1 研究地点
    4.2 研究方法
        4.2.1 调查区域的设置
        4.2.2 主要食物种类的确定
        4.2.3 冬季主要食物总能量的估算
        4.2.4 驯鹿冬季日营养需求量的确定
        4.2.5 容纳量的计算
    4.3 研究结果
        4.3.1 生境食物供给量
        4.3.2 驯鹿冬季维持生存的最低营养需求量
        4.3.3 驯鹿营养容纳量的估算
    4.4 讨论
        4.4.1 地衣植物对容纳量的影响
        4.4.2 人为因素对容纳量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驯鹿种群生存力分析
    5.1 研究方法
    5.2 种群参数估计
        5.2.1 物种描述
        5.2.2 种群组成与分布
        5.2.3 年龄结构与性比
        5.2.4 繁殖系统
        5.2.5 繁殖率
        5.2.6 死亡率
        5.2.7 灾害
        5.2.8 交配垄断
        5.2.9 环境容纳量
        5.2.10 种群近交繁殖
        5.2.11 收获
        5.2.12 人为补充
    5.3 结果
        5.3.1 理想状态下种群动态
        5.3.2 各种因子影响下种群动态
        5.3.3 参数灵敏度分析
    5.4 讨论
        5.4.1 近交衰退对种群的影响
        5.4.2 环境容纳量对种群的影响
        5.4.3 灾害频率对种群的影响
        5.4.4 死亡率对种群的影响
        5.4.5 驯鹿文化传承对种群的影响
    5.5 保护与管理建议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8)HPLC法测定小裂芽梅衣中水杨嗪酸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及药品
2 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 线性关系考察
    2.5 稳定性试验
    2.6 精密度试验
    2.7 重复性试验
    2.8 回收率试验
    2.9 样品测定
3 讨论
    3.1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3.3 检测波长的确定
    3.4 小结

(9)陕北黄土生物结皮种群特征及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物结皮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1.2.2 生物结皮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1.2.3 生物结皮的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1.2.4 生物结皮人工培育研究进展
        1.2.5 陕北黄土区生物结皮的研究概况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土壤特点
        2.1.4 水文特征
        2.1.5 气候特征
        2.1.6 植被特征
        2.1.7 人口与社会经济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2.1 研究内容
        2.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
        2.3.1 生物结皮种群调查与鉴定
        2.3.2 表层土壤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
        2.3.3 人工结皮培育方法与土壤测定指标与方法
        2.3.4 数据统计分析
3 生物结皮中苔藓和地衣植物的种群及空间分布特征
    3.1 地衣植物的种群特征
        3.1.1 地衣种类组成分析
        3.1.2 地衣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统计分析
        3.1.3 生物结皮中地衣植物单种科、单种属分析
    3.2 苔藓植物的种群特征
        3.2.1 苔藓植物的种类组成
        3.2.2 苔藓植物优势科、优势属统计分析
        3.2.3 生物结皮中苔藓植物单种科、单种属分析
    3.3 地衣植物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3.3.1 地衣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在环境梯度下的变化
        3.3.2 生物结皮中地衣植物的分布特征
    3.4 苔藓植物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3.4.1 苔藓植物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在环境梯度下的变化
        3.4.2 生物结皮中苔藓植物的分布特征
    3.5 小结
4 结皮类型与土壤生物活性的关系
    4.1 土壤酶活性对不同结皮类型的响应
        4.1.1 脲酶活性对不同结皮类型的响应
        4.1.2 碱性磷酸酶活性对不同结皮类型的响应
        4.1.3 蔗糖酶活性对不同结皮类型的响应
        4.1.4 结皮类型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4.2 不同结皮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
        4.2.1 细菌在不同结皮类型下的分布特征
        4.2.2 真菌在不同结皮类型下的分布特征
        4.2.3 放线菌在不同结皮类型下的分布特征
    4.3 结皮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4.3.1 结皮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
        4.3.2 结皮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影响
        4.3.3 生物结皮的发育阶段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关系
    4.4 小结
5 立地类型对生物结皮表层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5.1 立地类型对生物结皮表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1.1 立地类型对生物结皮脲酶活性的影响
        5.1.2 立地类型对生物结皮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5.1.3 立地类型对生物结皮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5.2 不同立地类型下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5.2.1 不同立地类型下生物结皮细菌的分布特征
        5.2.2 不同立地类型下生物结皮真菌的分布特征
        5.2.3 不同立地类型下生物结皮放线菌的分布特征
    5.3 立地类型对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5.3.1 立地类型对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
        5.3.2 立地类型对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影响
    5.4 小结
6 林草植被类型对陡坡生物结皮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6.1 生物结皮土壤酶活性对不同林草植被的响应
        6.1.1 阳坡下生物结皮土壤酶活性对不同林草植被的响应
        6.1.2 阴坡下生物结皮土壤酶活性对不同林草植被的响应
    6.2 不同林草植被下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6.2.1 阳坡下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在不同林草植被下分布特征
        6.2.2 阴坡下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在不同林草植被下分布特征
    6.3 林草植被类型对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6.3.1 阳坡下林草植被类型对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6.3.2 阴坡下林草植被类型对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6.3.3 不同林草植被下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氮含量的相关分析
    6.4 小结
7 人工生物结皮的形成及对表层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响应
    7.1 人工生物结皮的盖度的变化
    7.2 人工生物结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7.3 人工生物结皮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7.4 人工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7.5 人工培育的生物结皮下土壤生化参数的关系
    7.6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10)两种蒙山地衣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提取与分离
3 结构鉴定

四、两种地衣植物的化合物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松萝属地衣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作用研究进展[J]. 杨子颖,李婧,苏洁,李惠玲,章漳,彭锋.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1(03)
  • [2]驯鹿对苔藓和地衣选择性摄食的调控机制研究[D]. 徐鸿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老龙七中苔色酸乙酯的分离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张海荣,王训华,穆守臣,赵志龙. 海峡药学, 2019(09)
  • [4]氮添加对神农架川金丝猴主食地衣生理生化特性和营养化学的影响[D]. 王明. 三峡大学, 2019(03)
  • [5]一株植物内生真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次生代谢产物研究[J]. 元超,郭玉华,张影波,胡璇,王丹,于福来,李刚.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8)
  • [6]老龙皮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活性研究[J]. 汪小君,岳盼盼,杨子颖,熊金衫,孙玲玲,彭锋. 林业工程学报, 2019(04)
  • [7]敖鲁古雅驯鹿(Rangifer tarandus)食性及其栖息地容纳量与种群生存力分析[D]. 殷亚杰.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8]HPLC法测定小裂芽梅衣中水杨嗪酸的含量[J]. 李志东,李涛,朱晓健,葛朝晖,张海娟.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4(04)
  • [9]陕北黄土生物结皮种群特征及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D]. 赵彦敏.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2)
  • [10]两种蒙山地衣植物化学成分研究[J]. 张海娟,朱德全,孙丽彦,葛朝晖,许俊杰,冯尚彩. 中药材, 2013(09)

标签:;  ;  ;  ;  ;  

两种地衣植物的复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