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防范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饶晗彤[1](2021)在《上市银行商业汇票风险防范分析 ——以M银行票据风险事件为例》文中认为票据作为货币市场的一种支付手段,紧密联系着货币市场与实体经济。作为信用载体,依托银行信用或者大企业信用,票据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通过签发票据进行支付货款,通过票据贴现获得资金融通,降低融资成本;商业银行通过办理票据业务获取收益,拓展利润增长点,调节信贷规模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票据功能不断被深入挖掘,使得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票据业务的蓬勃发展,不少风险和问题接踵而至。违法行为的频频发生对票据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少损失。近年来,爆发的大额票据业务风险事件各有其特点,但因目前中国在票据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尚未完善,法官在面对不同票据风险案件判决时思路不一致,导致判决结果不同。为统一法院审判案例思路,稳定社会合理预期,维护市场稳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11月14日出台《2019年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九民纪要),这里面有关票据业务的条款对民间票据贴现等一系列票据纠纷进行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票据中介的违法交易行为,迫使票据中介往合规方向转型。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作为票据市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上市银行该如何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是当下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选取M银行Y分行票据风险案件,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深入探讨在《九民纪要》颁布之后,上市银行在从事票据业务过程中各环节应重视的风险防范,以及上市银行票据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首先对银行商业汇票业务作出相关介绍,其次在简要概括此次风险案件中的涉案银行的基本情况后,对案件全过程进行全面梳理,进而分析了此次案件爆发的原因以及风险暴露点,最后根据出台的《九民纪要》,分析出M银行Y分行被判票据诈骗罪的原因。在对票据业务流程的分析过程中,发现银行在办理票据业务过程中未审核企业间是否存在虚假贸易合同,并且还存在其内部人员与外部非法票据中介相勾结的情况。转贴现利率风险控制不到位也是一大风险暴露点,这可采用Va R模型估计票据交易中的风险敞口以起警示作用。此外,在分析过程中,将此次票据风险案件与目前市场上常发生的票据风险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出不同类型的票据风险案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针对M银行Y分行票据风险事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根据《九民纪要》,得出其对上市银行票据业务的影响,并提出上市银行在规范票据业务时可采取的措施:不断完善票据业务准入门槛和操作制度;有效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提高商业银行对票据价格未来走势的研判能力;加强银行内部人员教育,提示相关人员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在与票据中介合作时,对自身操作行为进行规范,不踩法律红线,多方面防范票据业务风险。在严监管的背景下,上市银行需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票据业务。本文根据此次风险事件,提出了票据业务未来可发展的新方向:继续拓展商业汇票创新业务,不断完善票据业务种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展票据融资业务,让票据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困难,更好助力于实体经济;可向票据全产品链转型,实现一体化经营,增强客户粘性,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周艳兵[2](2021)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及其防范》文中指出在企业的融资渠道中,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参与了银行的信用,其流通性快,使用灵活,背书成本低等特色,非常受企业的青睐。但在使用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论述了银行承兑汇票在使用中的风险及个人防范风险的措施。
康雨丹[3](2020)在《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高速发展,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具有流通性强、信用良好、到期兑付能力强、融资成本低等特点,深受广大融资企业欢迎。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属于银行中间业务,不占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其承兑手续费还能增加银行非利息收入,是扩大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因此受到广大商业银行的大力推广。尽管银行监管部门对违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但近年来,银行违规票据案件仍层出不穷,这表明商业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管理缺乏力度,此外,也对商业银行在票据承兑业务风险管理特别是事前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指标评价法。论文主要内容以下五部分:首先,调研与资料收集。阐述国内外风险管理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梳理了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立足A银行T分行现状确定研究方向;然后,阐述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现状,通过对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流程分析,找出其事前调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其次,通过对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的识别,构建全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调查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指标的权重;再次,制定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的优化方案,分别从实施全面风险量化评价、企业开户、客户信用调查、贸易背景调查和担保措施落实五个方面提出了票据承兑业务事前调查风险管理措施;最后,提出了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的保障措施,主要通过人员保障、制度保障、系统保障和考核机制保障四个方面阐述了保障措施。本文通过对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现状研究,为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调查风险管理提出进一步的方向和优化思路,以降低银行承兑汇票逾期还款及业务不合规等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同时争取对其他商业银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调查风险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曾晖[4](2020)在《如何做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文中提出市场的需求与央行的政策,使得更多的银行更加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给银行带来了更大的业务机会与丰厚的回报。但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引发的各类案件与问题也非常突出。本文从银行管理角度出发,研究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签发、贴现、流程管理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试析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
张华[5](2020)在《浅谈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识别及防范》文中研究表明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易方式。承兑汇票是一种延期支付方式。承兑汇票的交易形式中,既有电子版的承兑汇票又有纸质版的承兑汇票。通过电子银行进行承兑汇票的交易,是一种金融交易的网络服务方式。承兑汇票的发展日益完善,满足现代的生活交易需要。但是这种网络金融交易方式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需要识别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针对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要注意防范其中的风险。
刘芳妤[6](2020)在《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对石化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渐深化,石油化工行业中的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石油化工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风险成为石油化工企业所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重大威胁。由于市场份额大多被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国企垄断,民营石油化工企业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塔石化)的生存空间变得日渐狭小。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石油化工行业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对债务违约影响的研究成果,选取了靠发行巨额企业债进行融资,导致2018年11月债务违约事件爆发的民营石化企业宝塔石化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结合宝塔石化自身发展的特点,初步识别出债务融资给宝塔石化带来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营运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并将这几类风险进行细化。其次,根据文献资料、专家意见,并结合全面性、敏感性、可获得性、可操作性和互斥性五项原则,选出11个指标,利用这些指标构建宝塔石化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对2014年至2017年间宝塔石化的各项财务风险水平分别进行打分和评级,得出宝塔石化总体财务风险水平较高的结论。其中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处于较高水平,营运风险水平一般。并且,针对风险评价的结果,结合宝塔石化自身发展特点,剖析了形成宝塔石化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从而发现制约宝塔石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最后,根据宝塔财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七条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宝塔石化进一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避免再次出现财务状况剧烈波动的尴尬情况。同时,为其他石化行业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贡献在于:首先,本文填补了大型民营石化企业财务风险案例研究的空白,为以后研究其他高负债经营的大型民营企业提供了参考价值。其次,通过对宝塔石化财务风险的研究,并结合2018年以来公司债违约事件频繁爆发的现象,发现债券市场建立公开发行制度后发行人和持有人对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理解误区。最后,结合当前发现的问题,对公司债融资制度和债务融资条款的优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黄慧微[7](2020)在《马克思信用理论视角下我国商业信用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用制度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尽快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领域建设,来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形成社会运行的良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讲话中,将风险防范提高到新的高度,强调要在经济全局、系统中化解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全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数据显示,应收账款及其占流动性资产的比重逐渐增加,在经济转型调整的关键之年,多重因素叠加下,坏账风险也在相应提高;尽管商业票据融资业务尚不够成熟,但需求日益增加,使得商业票据业务在我国金融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2016年票据风险事件爆出后,票据业务量开始持续减少,但2019年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再次呈现集体非理性的快速扩张趋势,潜在风险极容易在企业和银行间传导,扩大风险范围。无论理论研究本身还是对现代金融危机实践的反思,马克思的货币、信用和危机理论都常常被当作一个系统、有机的分析框架。尽管其中对应资本主义的具体结论不能直接照搬到我国实践,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信用一般理论、资本积累、扩张以及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商业信用风险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且其中蕴含着不少前瞻性、现代性的观点和洞察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面临市场自发调节下的各种失衡或失灵,更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坚持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和信用理论的基本逻辑,继续创造性解决信用制度二重性下的各种现实问题。基于此,针对当前我国商业信用发展中的主要现实风险及潜在风险,依据马克思的商业信用循环条件,以商业信用与生产过剩、货币理论、经济周期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理论支撑,本文采用平行式行文结构,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投机风险三个方面探索我国商业信用风险的形成及防范。遵循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逻辑顺序,剖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风险的外在表现和产生的一般原因;坚持理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探索信用基本理论与我国商业信用风险防范的具体应用相结合;为更契合当代商业信用风险特征,采用了金融学、行为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财务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综合分析。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包含了信用产生及其作用、信用在生产、分配、消费等环节加速资本主义经济各要素间对立的机理和表象,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对立最终的发展趋势便是彼此分离并以危机的形式趋于统一,且具有周期性。统一的过程中,部分则以具体信用风险形式呈现出来,商业信用风险便是其中之一。第一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核心概念界定、信用制度的二重性以及马克思的信用思想逻辑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下的“信用”范畴,形式上指以债权债务关系为核心的交易行为,是一种经济关系,从属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商业信用则是社会再生产中以商品为借贷对象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具有商品让渡与价格实现分离、商品为对象、链条性的特征,风险也相应表现为锁链式扩散性、双向性、可转移性特点,但同样具备信用制度的二重性作用,即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在加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要素间的冲突。整理、归纳了商业信用扩张与风险形成相关理论,一是商业信用循环条件,即“1.产业资本家和商人的财富,即在回流延迟时他们所能支付的准备资本,2.这种回流本身”;二是商业信用扩张加剧和掩盖生产过剩的机理;三是商业信用对货币流通速度、流通数量的影响;四是归纳了经济周期中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共同作用及演变。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风险治理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金融风险防范框架,金融发展“回归本源”的论断正是对马克思关于货币、信用与危机基本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该部分也成为下文具体分析我国商业信用风险的直接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概括了我国商业信用产生、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应收账款和商业票据的整体现状、新发展:应收账款方面,当前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偏紧,呈现比较稳定的行业集中分布,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质押及应收账款证券化三种应收展账款融资模式快速发展趋势明显,并逐渐平台化;商业票据方面,业务经营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范围不断扩大,票据业务电子化水平显着提升,电子票据、数字票据带动票据融资业务增加,但随着国家逐步推进金融去杠杆和强化监管,票据市场进入调整、转型期,从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之本源。总体看,新常态下商业信用发展主要面临着突出的信用风险、不断增强的流动性风险、投机盛行三方面风险。第三部分从伦理维度分析了商业信用道德弱化下的信用风险及防范对策。成因:商业信用道德形态的不完备、道德契约的脆弱性;提出相应防范建议,即辩证看待马克思关于信用资本的道德批判,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体系下的诚信美德,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强化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培育企业信用文化。从经济维度分析了商业信用风险评估、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导致的信用风险,主张多渠道提高商业信用评估的科学性,全过程提高企业信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征信服务系统。第四部分围绕马克思的商业信用循环条件分析流动性风险形成及防范。其中外部可支配的准备资本条件的分析综合了马克思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关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关系的研究,同时结合经济周期原理,从部分产能过剩、产业比例失调、利润率下降、市场竞争压力分析了我国商业信用回流本身的风险。提出了优化外部准备资本配置、控制企业商业信用扩张边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公平、理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的具体建议。第五部分为关于投机风险的分析,主要针对商业票据投机问题展开,也有部分兼具实体交易和金融衍生交易特征的投机风险形式。依据投机形成条件,从商业信用融资工具、供给、收益实现、有限理性等方面分析投机风险的形成。建议从完善商业票据融资市场供给、提升理性决策水平、强化制度、监管、服务一体化三方面抑制投机。第六部分总结、梳理了三种具体风险形成机理上的内在联系。主张整体中考量商业信用风险形成的各类因素;从防范措施中概括、提炼出我国商业信用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即遵循经济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科学化解风险;优化信用制度安排,调控政府行为边界;强化企业主体“志诚”的内在支撑。整体看,论文运用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信用理论的研究方法和体系,又结合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经济转型的时期特征,把握信用杠杆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的机遇,在创新发展中化解风险,在实践中继承、丰富马克思信用思想。
曹峰[8](2020)在《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的商业活动中,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工具和信贷手段而存在。金融业的改革和飞速发展,也使得银行承兑汇票被进一步广泛使用。中小企业及大型上市公司频繁使用银行承兑汇票采购货物,银行也在存款保证金、中间业务收入等利益的驱动下青睐于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然而,伴随着信贷业务所产生的风险,银行承兑汇票授信违约也日渐增多,这给银行甚至整个经济环境造成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的增长因宏观经济下行、不良授信频发等原因而逐步放缓。银行对于银行承兑汇票授信业务所产生的风险应该高度重视,并加强管理。做好银行承兑汇票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还是保障金融的有效运转,使银行能更好地贯彻国家政策,使金融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将信贷资源高效利用,配置给符合授信条件和真正需要银行承兑汇票授信推动业务发展的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等授信业务主要有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声誉风险和其他风险。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商业银行在实务操作中,需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科学方法和步骤防控风险,以此获得长足发展。在现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论文从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的现状入手,从加强对授信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F银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同时,陈述了实施改进措施所能带来的效果。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理论联系实际法、文献检索法、案例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F银行存在的问题概况来讲有三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执行力不足,二是授信不良率逐年走高,三是经营效益被授信风险吞噬。F银行必须从风险管理全流程的细节入手,针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一一对症施策,才能改善当前的局面,获得较好的发展。一是风险识别方面的原因为:F银行的定性分析不够全面、定量分析比较肤浅、对限定性指标分析重视不足。二是风险评估方面的原因为:F银行的风险评级和准入制度不健全、手段落后、过度信任和依赖第二还款来源、缺乏对企业风险点的动态评估。三是风险应对方面的原因为:F银行合规理念不强、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缺乏有效的回头看反馈机制。对此,论文一一对应地提出改进建议:一是在风险识别方面,F银行要严格遵循章法执行定性分析工作、围绕核心数据及财会培训深化定量分析工作、高度重视限定性指标分析工作等细节入手进行改进。二是在风险评估方面,F银行要从健全风险评级和准入体制提高风险评估效率、以第一还款来源为核心、结合经济环境对授信主体进行动态风险评估等细节入手进行改进。三是在风险应对方面,F银行需要从深化合规教育使全员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引进风险管理人才,建立AB角指导监督机制、形成风险反馈回头看机制等细节入手进行改进。在实施了这些改进措施之后,F银行将取得能较好地改善经营局面,获得良好效果。概况来讲,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F银行的从业人员素质显着提升、授信的不良率明显下降、整体经营效益逐步提升。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工作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它关系到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经营效益和未来的发展。F银行只有高度重视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工作,并不断地努力优化和提升从业人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稳健和高质量的发展。
罗思佳[9](2020)在《商业银行电子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研究 ——以焦作中旅假电子商业汇票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票据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银行承兑汇票具备的银行信用,能够改善我国企业融资难问题,票据融资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票据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必不可少,是关键的一环,票据市场在货币与资本市场占有很大部分的比例。随着企业资金需求量的增加,同时考虑到票据兼有较高的回报率和充足的流动性的特征,国内各大银行越来越关注票据业务的前景,票据带来的收益占比也逐年增加。然而,近些年来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增加,纸票逐渐被电票替代,竞争越来越激烈,套利行为也随之增多从而诱发各类风险。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才能更安全推动票据业务发展已成为了银行面临的一大问题。近期电子商业汇票案件频发,案件主体大多与银行有关,那么电子商业汇票风险成因是什么以及商业银行又如何防控电子商业汇票风险,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选用焦作中旅银行被假冒承兑电子商业汇票案,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深入探讨电子商业汇票风险成因,以及银行如何防范电子商业汇票风险。主要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分析电子商业汇票的风险,在对商业银行电子商业汇票做出相关概述后,系统介绍了涉案银行的票据业务概况和案件的经过,继而探究了电子票据代理接入的原因。同时结合焦作中旅被假冒承兑电子商业汇票案件,对商业银行电子商业汇票代理接入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代理银行与被代理银行的问题所在。此外,对案件涉及的票据业务流程开展了研究,发现银行在出票环节没有注意到企业之间存在虚假的贸易关系,在转贴环节银行承担了利率风险,但可使用VAR模型测算票据缺口从而做到风险警示,以及与票据中介勾结违规操作问题。针对焦作中旅和工商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了银行加强电子商业汇票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并对票据业务各环节的操作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措施,建议商业银行应该完善电子商业汇票代理业务流程;其次,增强银行内部治理健全内控机制;再者,建立银行票据业务量化风险管理体系;最后,规范银行自身与票据中介的合作行为,多方面防范电子商业汇票风险。
狄群华[10](2020)在《银行承兑汇票未来发展的趋势——电子承兑汇票》文中认为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远期支付工具,具有结算和融资功能,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商业汇票。同时,银行承兑汇票在各业务流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企业应了解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形式,采取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大力推进并发展电子承兑汇票,以加强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管理,创建健康的票据市场。
二、如何防范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防范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1)上市银行商业汇票风险防范分析 ——以M银行票据风险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2 商业汇票的发展和监管 |
2.1 商业汇票发展概述 |
2.1.1 商业汇票业务发展历程 |
2.1.2 商业汇票业务特点 |
2.2 商业汇票监管概述 |
2.3 《九民纪要》相关内容介绍 |
3 M银行Y分行票据风险事件介绍 |
3.1 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现状 |
3.2 涉案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
3.2.1 M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
3.2.2 E农商行基本情况介绍 |
3.3 风险事件发生背景及过程介绍 |
3.3.1 风险事件发生背景介绍 |
3.3.2 风险事件发生过程介绍 |
4 涉案事件的风险分析 |
4.1 上市银行涉案的原因分析 |
4.1.1 上市银行逐利心理趋强 |
4.1.2 非法票据中介扰乱市场秩序 |
4.2 上市银行涉案业务的风险分析 |
4.2.1 签发票据时无严格审核真实贸易背景 |
4.2.2 票据背书时伪造签章 |
4.2.3 租赁同业账户转让票据资金 |
4.2.4 银行内部人员勾结非法票据中介套取资金 |
4.2.5 转贴过程中利率风险控制不到位 |
4.3 票据业务风险的对比分析 |
5 上市银行商业汇票业务风险防范建议 |
5.1 《九民纪要》对票据业务影响 |
5.1.1 规范票据中介行为,维护票据市场秩序 |
5.1.2 完善票据交易规则,确保票据业务合理 |
5.2 上市银行规范票据业务具体操作 |
5.2.1 完善票据业务准入门槛和操作制度 |
5.2.2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 |
5.2.3 加强内部人员教育,完善操作流程 |
5.2.4 规范与票据中介合作行为 |
5.3 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发展方向 |
5.3.1 拓展商业汇票创新业务,完善票据业务种类 |
5.3.2 开展票据融资业务,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质 |
5.3.3 向票据全产品链转型,打造一体化经营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及其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 |
(一)贸易业务的真实性风险 |
1.无法收到贸易商品的风险 |
2.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无法偿还风险 |
(二)收取票据风险 |
1.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风险 |
2.银行承兑汇票保管和接收风险 |
(三)税务风险 |
二、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防范措施 |
(一)做好出票前的相关审核工作 |
1.做好供应商的审核 |
2.做好客户的审核 |
(二)加强出票后的业务跟踪 |
(三)做好收到的票据管理 |
(四)做好税务风险防范 |
(3)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业务类别 |
2.1.2 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 |
2.1.3 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分类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A银行T分行概况 |
3.1.1 A银行基本情况 |
3.1.2 A银行T分行基本情况 |
3.1.3 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情况 |
3.2 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现状分析 |
3.2.1 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概况 |
3.2.2 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行业结构 |
3.3 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3.1 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现状 |
3.3.2 事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3 事前风险管理问题成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综合评价 |
4.1 票据承兑业务风险识别 |
4.1.1 企业开户风险 |
4.1.2 企业信用风险 |
4.1.3 贸易背景风险 |
4.1.4 担保措施风险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综合评价 |
4.2.1 构建全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4.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度量 |
4.2.3 风险综合评价的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优化 |
5.1 风险管理方案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5.1.1 方案设计的目标 |
5.1.2 方案设计的原则 |
5.2 风险管理优化方案 |
5.2.1 实施全面风险量化评价 |
5.2.2 企业开户风险管理优化 |
5.2.3 企业信用调查风险管理优化 |
5.2.4 贸易背景审查风险管理优化 |
5.2.5 担保措施落实风险管理优化 |
5.3 风险管理重点 |
5.3.1 关联企业审查 |
5.3.2 企业信用调查 |
5.3.3 人员管理 |
5.3.4 实时反馈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优化方案保障措施 |
6.1 人员保障 |
6.1.1 人员选拔 |
6.1.2 岗位设置 |
6.1.3 人员培训 |
6.1.4 意识培养 |
6.2 制度保障 |
6.2.1 梳理现行制度 |
6.2.2 完善业务制度 |
6.2.3 完善人员培训机制 |
6.3 系统保障 |
6.3.1 完善信息整合分析工具 |
6.3.2 加大内部系统的整合力度 |
6.3.3 拓宽获得企业信息的外部渠道 |
6.4 考核机制保障 |
6.4.1 完善奖励机制 |
6.4.2 完善问责机制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如何做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环节 |
1. 申请人信用与支付能力 |
2. 交易背景的真实性 |
二、贴现过程的风险防范 |
1. 申请人的资格与真实意图问题 |
2. 无序的市场行为形成恶意的同业竞争 |
3. 不合规的操作引发银行内部经营风险 |
4. 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与经营能力 |
三、流程管理 |
1. 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执行力,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
2. 管好资金链,防范兑付风险 |
3. 完善担保、抵押,构筑第二道防线 |
4.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银行整体战斗力 |
(5)浅谈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识别及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分析 |
2.1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特点 |
2.2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优势 |
2.3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背景 |
3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分析 |
3.1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在兑付方面的负担过重 |
3.2 我国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法规建设不够成熟 |
3.3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申请人的信用风险较高 |
4 防范电子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建议 |
4.1 减轻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在兑付方面的负担 |
4.2 加强我国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法规建设 |
4.3 降低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申请人的信用风险 |
5 结语 |
(6)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财务风险相关的文献综述 |
1.2.2 石油化工企业财务风险相关的文献综述 |
1.2.3 财务风险对债务违约影响的文献综述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财务风险的概念 |
2.1.1 财务风险的定义 |
2.1.2 财务风险的分类 |
2.2 财务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
2.2.1 控制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3 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
2.3.1 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
2.3.2 财务风险的评价方法 |
2.3.3 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 |
第3章 宝塔石化财务风险的案例分析 |
3.1 公司介绍 |
3.1.1 基本信息 |
3.1.2 公司战略 |
3.1.3 宝塔石化财务基本状况 |
3.2 债务违约案例介绍 |
3.2.1 票据融资的基本情况 |
3.2.2 票据融资的动机 |
3.2.3 融资的风险 |
3.2.4 违约情况介绍 |
3.2.5 违约造成的影响 |
3.3 财务风险识别 |
3.3.1 筹资风险识别 |
3.3.2 投资风险识别 |
3.3.3 营运风险识别 |
3.3.4 现金流量风险识别 |
第4章 宝塔石化财务风险评价 |
4.1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4.1.1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1.2 基于Person相关性分析的风险指标选取 |
4.1.3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结果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1 确定判断矩阵 |
4.2.2 财务风险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 |
4.2.3 权重结果汇总 |
4.3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财务风险评价 |
4.3.1 确定财务风险评价标准 |
4.3.2 财务风险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过程 |
4.4 财务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第5章 宝塔石化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
5.1 国内融资环境趋于紧张 |
5.2 石油化工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
5.3 巨额的财务费用 |
5.4 不合理的负债结构 |
5.5 过度投资战略与企业实力不匹配 |
5.6 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
第6章 宝塔石化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
6.1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
6.2 提升宝塔石化的市场竞争力 |
6.3 适度缩小负债规模 |
6.4 改善债务结构 |
6.5 拓宽融资空间,降低财务成本 |
6.6 加强对投资风险的管控 |
6.7 对公司债发行制度和条款的优化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马克思信用理论视角下我国商业信用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一) 重点 |
(二) 难点 |
(三) 创新点 |
第一章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
一、马克思信用理论核心概念界定 |
(一) 信用 |
(二) 商业信用 |
(三) 信用风险 |
(四) 商业信用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
二、信用的作用 |
(一)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二) 信用加速危机的爆发 |
三、商业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一) 商业信用的产生 |
(二) 商业信用的发展 |
四、马克思商业信用风险形成理论 |
(一) 商业信用自身的界限 |
(二) 信用扩张与生产过剩 |
(三) 信用与货币流回规律 |
(四) 经济周期中的信用作用及演变 |
五、马克思信用理论的时代价值 |
(一) 对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效率提升的指导价值 |
(二) 研究当代金融风险的重要理论支撑 |
(三) 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指导意义 |
第二章 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现状及主要风险 |
一、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现状 |
(一) 发展概述 |
(二) 传统商业信用形式的发展现状 |
(三) 商业信用模式的新发展 |
二、当前商业信用发展中的主要风险隐患 |
(一) 信用风险突出 |
(二) 流动性风险增强趋势明显 |
(三) 投机活动难以有效遏制 |
第三章 信用风险形成及防范 |
一、信用风险形成 |
(一) 伦理维度的商业信用道德弱化成因 |
(二) 经济维度的信用风险成因 |
二、信用风险防范 |
(一) 强化商业信用伦理道德建设 |
(二) 提高商业信用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
(三) 提高企业信用治理水平 |
(四) 完善征信服务系统 |
第四章 流动性风险形成及防范 |
一、流动性风险形成 |
(一) 企业所能支配的准备资本不足 |
(二) 回流本身的风险 |
二、流动性风险防范 |
(一) 优化外部准备资本配置 |
(二) 商业信用扩张以产业资本边界为限 |
(三)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四) 进一步构建公平、理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 |
第五章 投机风险形成及防范 |
一、投机风险形成逻辑 |
(一) 商业信用基础工具及金融衍生品融合的风险 |
(二) 有限理性下的决策偏差 |
(三) 商业票据融资制度、监管机制不够完备 |
二、投机风险防范 |
(一) 完善商业票据融资市场供给 |
(二) 提升理性决策水平 |
(三) 制度、监管、服务一体化 |
第六章 系统把握三种商业信用风险的防范 |
一、贯彻习近平现代信用风险治理念和新时代经济思想 |
(一) 立足新时代的风险治理战略部署 |
(二) 金融风险治理 |
(三) 金融风险治理是对马克思信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二、整体考量商业信用风险形成因素 |
(一) 坚持马克思信用风险的基本立场 |
(二) 理顺商业信用风险成因的内在联系 |
三、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科学化解风险 |
(一)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回归信用服务实体经济之本源 |
(二) 尊重货币流通规律,调控信用规模 |
四、优化信用制度安排,调控政府行为边界 |
(一) 优化相关信用制度安排,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
(二) 把握信用功能发挥中政府与市场合理边界 |
五、强化企业主体“志诚”的内在支撑 |
(一) 信用道德提升有助于信用风险与投机风险控制 |
(二) 流动性问题的解决为企业诚信提供物质保障和凝聚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8)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评述 |
(四)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主要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相关理论概述 |
(一)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概述 |
1.银行承兑汇票的概念及特点 |
2.授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
(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1.风险管理流程 |
2.相关理论 |
三、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一)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的现状 |
1.风险识别的现状 |
2.风险评估的现状 |
3.风险应对的现状 |
(二)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的问题 |
1.从业人员执行力不足 |
2.授信不良率逐年走高 |
3.授信风险吞噬经营效益 |
四、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风险识别方面的原因 |
1.定性分析不够全面 |
2.定量分析比较肤浅 |
3.对限定性指标分析重视不足 |
(二)风险评估方面的原因 |
1.风险评级制度不健全 |
2.过度信任和依赖第二还款来源 |
3.缺乏对企业风险点的动态评估 |
(三)风险应对方面的原因 |
1.合规理念不强 |
2.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
3.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
五、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及效果分析 |
(一)风险识别的改进措施 |
1.严格遵循章法进行定性分析 |
2.围绕财务数据深化定量分析 |
3.高度重视限定性指标分析 |
(二)风险评估的改进措施 |
1.健全风险评级和准入机制 |
2.以第一还款来源为核心进行风险评估 |
3.结合经济环境进行动态风险评估 |
(三)风险应对的改进措施 |
1.培养全员牢固树立合规意识 |
2.建立风险管理AB角指导监督机制 |
3.形成风险反馈回头看机制 |
(四)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 |
1.从业人员素质显着提升 |
2.授信的不良率明显下降 |
3.整体经营效益逐步提升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9)商业银行电子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研究 ——以焦作中旅假电子商业汇票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发展电子商业汇票必要性研究 |
1.2.2 票据风险实证研究 |
1.2.3 电子商业汇票风险成因研究 |
1.2.4 电子商业汇票风险防范措施 |
1.2.5 对现有的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商业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相关概述 |
2.1 电子商业汇票的特点及优势 |
2.2 商业银行票据经营管理模式 |
2.3 我国电子商业汇票发展历程及现状 |
2.3.1 电子商业汇票发展历程 |
2.3.2 电子商业汇票发展现状 |
2.4 中小银行票据业务特点 |
3 焦作中旅电子商业汇票造假案例介绍 |
3.1 涉案银行基本情况 |
3.1.1 焦作中旅银行经营状况 |
3.1.2 中国工商银行经营状况 |
3.2 涉案银行业务关系介绍 |
3.3 焦作中旅电子商业汇票造假案发经过 |
4 焦作中旅电子商业汇票造假案例分析 |
4.1 商业银行电子商业汇票代理接入原因分析 |
4.1.1 业务需求大 |
4.1.2 成本优势 |
4.1.3 认同度高 |
4.2 商业银行电子商业汇票代理接入风险分析 |
4.2.1 代理银行具备审查检验责任 |
4.2.2 代理银行准入环节审核宽松 |
4.2.3 被代理银行在同业账户面签环节的风险 |
4.2.4 被代理总行没有对分行承兑的电子商业汇票审核 |
4.2.5 代理行和被代理行的信息传递有真空地带 |
4.2.6 电子商业汇票代理方面存在监管空白 |
4.3 票据业务风险分析 |
4.3.1 出票环节无真实贸易背景 |
4.3.2 转贴环节票据定价不合理存在利率风险 |
4.3.3 转贴环节票据中介违规操作 |
5 总结与建议 |
5.1 案例总结 |
5.1.1 电子商业汇票快速发展加大了商业银行代理接入需求 |
5.1.2 电子商业汇票代理接入业务增大了电子商业汇票风险 |
5.1.3 商业银行电子商业汇票风险总结 |
5.2 商业银行电子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建议 |
5.2.1 商业银行应完善电子商业汇票代理 |
5.2.2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和健全内控机制 |
5.2.3 商业银行应建立票据业务量化风险管理体系 |
5.2.4 商业银行应规范与票据中介合作行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银行承兑汇票未来发展的趋势——电子承兑汇票(论文提纲范文)
一、银行承兑汇票概述 |
(一)银行承兑汇票概念和分类 |
(二)银行承兑汇票的功能 |
(三)银行承兑汇票的业务过程 |
1.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 |
2.银行承兑汇票的收取 |
3.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 |
4.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 |
二、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及防范 |
(一)银行承兑汇票在出票环节的风险及防范 |
1.出票环节的风险 |
2.出票环节风险的防范 |
(二)银行承兑汇票在收票环节的风险及防范 |
1.收票环节的风险 |
2.收票环节风险的防范 |
(三)银行承兑汇票在承兑环节的风险及防范 |
1.承兑环节的风险 |
2.承兑环节风险的防范 |
(四)银行承兑汇票在贴现环节的风险及防范 |
1.贴现环节的风险 |
2.贴现环节风险的防范 |
三、大力推进电子承兑汇票,加强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管理 |
(一)电子承兑汇票的含义 |
(二)电子承兑汇票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点 |
四、如何防范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银行商业汇票风险防范分析 ——以M银行票据风险事件为例[D]. 饶晗彤.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 周艳兵. 广东经济, 2021(02)
- [3]A银行T分行票据承兑业务事前风险管理研究[D]. 康雨丹. 燕山大学, 2020(06)
- [4]如何做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J]. 曾晖.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9)
- [5]浅谈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识别及防范[J]. 张华.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0(07)
- [6]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防范研究[D]. 刘芳妤.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7]马克思信用理论视角下我国商业信用风险防范研究[D]. 黄慧微.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F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风险管理研究[D]. 曹峰.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商业银行电子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研究 ——以焦作中旅假电子商业汇票案为例[D]. 罗思佳.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10]银行承兑汇票未来发展的趋势——电子承兑汇票[J]. 狄群华. 现代商业,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