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疾病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疾病

一、采取得力措施 做好防病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计丹丹[1](2021)在《新冠疫情下“丁香医生”的健康传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健康一直是大众最为关心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信息的传播日益增多。到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已经成为健康传播的重要载体。2019年12月31日,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现使得健康问题再次被推向热议的高潮。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健康信息传播过程中,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凭借其出众的传播策略得到大众认可和信任。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丁香医生”疫情防控的健康传播要素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例如使用SPSS对创新的传播板块和恐慌期、“封城期”、复工期三个时间段的推文样本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创新板块的颜色、形式及数据来源和推文的主题、功能、形式、篇幅等,并通过问卷调查对使用“丁香医生”的用户画像、偏好及传播效果加深了解。研究发现,“丁香医生”在疫情期间发布的新板块界面清晰,表现形式多样,简明扼要交互性强,数据内容权威。推文作者责任明晰,具有较强的信服力,主题十分丰富,包括养生、辟谣、防病、销售、故事、新冠、其他等几个大类。其中养生、新冠类更受用户的关注,阅读量和点赞量相对更高。推文形式多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居多,推文篇幅长短适中,风格幽默,紧跟时事热点,追逐潮流,经常使用流行词汇,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另外“丁香医生”还存在严重的“标题党”现象,且销售推广软文占比也较多,受众群体受限,影响传播效果。自媒体在开展健康传播时,需要明确传播主体的个人责任,传递正确的健康信息。其次,需要根据自身定位合理分配选题,充分发挥平台功能,科普平台并不是销售平台。再次,需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避免死板、说教。同时,标题制作要在吸引受众与去低俗化之间找平衡点,拒绝“标题党”消耗用户忠诚度。最后要创新传播板块,简化操作流程,增加推文形式,加强特色服务,对上用户口味,才能提升传播效果。

谢鹏[2](2020)在《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文中认为制度形塑个人,人是制度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是了解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的关键,也是建构社会主义特色政治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制度变迁理论则认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了“制度集成”。这种“制度集成”倒映在基层社会,一方面是文本式的正式制度的规范和制约,另一方面是传统社会残留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和侵染。然而,基层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有着自身的“情境”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干部既是制度体系中的个人,深受政策法规条例等正式制度的规约,也是制度文化中的个人,深受“官本位”“乡土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基层干部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要素,但作为“情境理性人”,有着追逐个体理性、寻求机会成本的目的和需求。加之,压力型体制的现实存在,势必会产生高度的挤压状态,基层干部很可能不堪重负,担当作为动力不足。因此,亟待进行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修复完善制度体系中的不合理成分,解除基层干部的制度和“情境”困扰。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制度变迁理论,聚焦“制度”这一变迁因素,全面梳理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提炼基层干部人事工作的现实困境,力图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历经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干部工作实践经验,其制度体系建设既是传统吏治思想的扬弃,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但是,当前现行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从中央到省市县(区)一以贯之的现行的正式制度存在政策体系供给不足的困扰,制度缺位有待完善、制度衔接有待加强、制度理念有待提升;基层社会“情境”之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存有的短缺和失衡,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等因素,深刻影响着干部工作的开展、作用的发挥;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存在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等问题,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存在路径依赖,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造成了观念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滞后于社会转型步伐造成了体制障碍,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错位、缺位的现象客观存在造成了组织行为障碍,缺乏科学论证、分析研判、吐故纳新等保障机制造成了机制障碍。因此,必须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应然路径,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自有其价值取向。总体设想重在“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选拔任用重在提高精准度,教育培养重在提升能力素质,管理监督重在严格执纪监督,激励约束重在促进担当作为。

张智丽[3](2019)在《汉寿甲鱼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改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促使“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国家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在促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积极探索并实行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战略,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汉寿甲鱼作为湖南省着名的地理标志产品,研究其品牌现状及品牌优化和发展战略,不仅为甲鱼产业提供第一个品牌发展战略系统理论,而且可以丰富和延伸品牌战略理论研究内容,拓宽品牌战略研究范围,提升品牌战略研究理论价值,更重要的是为汉寿甲鱼的品牌发展决策提供理论基础,为汉寿县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汉寿甲鱼的发展历史,分析汉寿甲鱼品牌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一系列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地理标志品牌尤其是国内水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成功发展经验,同时结合当前国家对产业的新要求以及市场化需求,从品牌的质量保障、营销宣传、品牌延伸、精深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内涵建设、基本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汉寿甲鱼的品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全国其他地理标志产品如何快速有效地建立和发展品牌提供借鉴。论文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对地理标志及品牌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了综述。第三章介绍了国内外知名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发展经验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第四章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汉寿甲鱼的产业概况和品牌现状。第五章重点阐述了汉寿甲鱼的品牌发展战略。第六章对如何实现这些发展战略提出了保障措施。

罗菲[4](2019)在《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与建国之初同样被列为卫生工作重点的烈性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同,新法接生直至1985年才基本得到普及,时间跨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若干历史时期,其中原因也远非普遍接种疫苗那样简单。因此,研究新法接生从开始推行到基本普及的历史过程,勾勒新法接生推行的社会图景,探究影响新法接生尽早普及的各种因素,剖析影响新法接生率起伏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即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运用历史文献学方法,对新中国推行新法接生直至基本普及的全过程加以系统考察,从而再现新法接生推行的基本历史面貌。与此同时,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新法接生的36年间政治、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变迁,采用医疗社会史与医疗经济学研究的分析工具,在综合考察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政治运动、经济水平、人力资源和传统生育观念是影响新法接生尽早普及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新法接生率的起伏变化的命题。成果:通过分析推行新法接生的各个构成要素,诸如宣传动员、人力资源、推广方式、组织管理等,全面梳理新法接生推广的基本历史经验,客观再现新中国新法接生由推广到基本普及的历史。通过查阅、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史料,发现“大跃进”时期新法接生率存在虚高的成分,而“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时期农村产妇受到的医疗照顾也并不像前此论者所估计的那样少。“文革”时期许多中、高级妇幼保健人员或参加巡回医疗队,或被下放到农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新法接生的推广,他们培训的“在地化”初级医疗人员也为“文革”后期新法接生迅速推广并普及储备了人力资源。在构建新法接生推行历史图景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史料,对旧产婆改造、妇幼保健员培训、助产教育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结合社会制度变迁,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并剖析了其中隐含的内在逻辑。在乡村医疗卫生人员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传统中医业者以其技术水平、庞大数量和广泛分布,受到政府关注,并被组织到新法接生推行工作之中。文中还对民族地区新法接生推行特色作了分析,并结合政策环境,提出医疗资源配置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收集与分析各地不同历史时期新法接生率数据的基础上,生动再现新法接生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波浪式走向,借助医疗社会学、人口学等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考察影响新法接生推行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推动力量与影响因素,提出导致这种起伏变化及新法接生推广历时36年才宣告基本普及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环境多变、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经济条件落后、传统生育观念影响等几个方面。结论:本文力求在再现新法接生普及历史面貌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新中国新法接生从开始推行到基本普及的主要成就及基本历史经验,并由此揭示出新法接生普及耗时长久的主要原因及新法接生率起伏变化背后隐藏的内外制约因素。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行以来,保护妇婴健康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中心工作,采取了团结改造己有人员,培训新生力量,大力宣传新法接生,并在城乡和厂矿广泛建立新法接生组织和机构的一系列措以施,运用点面结合、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在全国展开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和产妇产褥热的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妇幼保健人员的艰苦努力,新法接生于1959年在城市基本普及,此后,推行新法接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新法接生推行的过程,伴随着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构成新中国新法接生推行的独特面貌。在新法接生宣传中,除了教育民众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外,重点在通过新旧对比,激发民众对新的人民政权的认同感。在接生员培训方面,既有接生技能内容的培训,也带有土地改革、合作化、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鲜明时代特色,其中也能看到传统中医或隐或显的影响。在执业资格管理上,1949-1957年间较严格地实施专业化与证照制度;限于农村地区的各方面条件,1958年提出卫生人员都要做新法接生工作的要求,1963年正式提出只要采用了消毒接生与消毒断脐的方法,即使是家属或亲邻等实施的接生操作一样算作新法接生,事实上弱化了对接生员执业资格的管理,并使新法接生的技术要求降到了最低。1978年后,在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着重推广了1963年以后的做法,从而提高了这种低技术含量的新法接生推行的速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法接生推行的质量及新法接生率的稳定性。“文革”时期虽然妇幼保健机构大量撤销,影响到新法接生推行,但由于前此“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以及“文革”时期包括妇产科专家在内的大批中、高级医疗卫生人员的下放,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的效果,部分地区农村母婴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采取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新法接生推行办法,加之农村经济逐步好转,医疗装备与专业人员基本到位,妇幼保健网基本形成,新法接生很快在全国基本普及。

肖健秋[5](2017)在《军队院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入了一个高发期,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如何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危害,已成为我们直面的严峻课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影响军队院校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军队院校在日常行政管理、学习训练生活、与社会发生关系的途径和方式,以及所带来的社会舆论影响等多个方面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此为背景进行研究探讨,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论文从军队院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实情况和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两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前者主要从实际角度讨论存在的问题,后者注重从理论分析角度明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两者结合考虑,为对策建议提供参考和依据。具体而言,首先基于现有数据资料,从学员学习生活基本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和制度、学校卫生防疫力量及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情况分析,并针对生长型学员、学员队干部、以及医务人员分别设计调查问卷,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查找军队院校目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存在的隐患、问题及不足;其次,基于风险管理理论,依靠专家知识和经验,采用Delphi法对军队院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相关因素和环节进行风险评估,进一步明确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最后,针对这些风险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论文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军队院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对策建议。

刘学宁,张树林,郝瑞云,管德辉[6](2016)在《武警某医院做好基层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主要措施及体会》文中认为部队卫生防病工作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基层,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营区的日常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检查督促到位,做好部队医院基础卫生工作,使基层部队传染病发病概率大幅度下降,效果满意。

孙育红,王浩[7](2015)在《原蚕严防病毒病 多制蚕种增收益》文中研究表明家蚕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等家蚕病毒病,始终是原蚕生产的潜在威胁。此类病害一旦发生,不仅导致原蚕生产户减产减收甚至绝收,而且影响制种单位制种计划的完成。笔者在原蚕生产指导工作中的多年防控实践证明,只要切实把家蚕病毒病的防控贯穿于原蚕生产全过程,方法对头,措施得力,有的放矢,是可以化解该病对原蚕生产构成的威胁。1强化消毒防病,扑灭传染病原1.1蚕前彻底消毒实践证明,蚕前彻底消毒,对有效消灭病毒病病

兰彩扬,余存良,陈兆斌,史桩[8](2015)在《某部赴寒区实战化训练卫生防病的做法与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提高高寒地区实战化训练卫生防病保障能力,保障指战员身心健康。方法卫勤人员随部队实施全过程医疗保障。结果针对寒区实战化训练卫生防病保障特点,总结了4点做法:(1)周密筹划,充分准备;(2)综合治理,完善设施;(3)狠抓管理,加强监督;(4)提前预防,深化教育。由于措施得力,参训部队昼夜发病率控制在4.5‰以内,无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发生,有效地保障了参训官兵的健康。结论寒区实战化训练卫生防病工作有其特殊要求,通过全方位的卫勤准备和全过程的卫勤组织,能有效提高卫生防病能力。

胡文举[9](2012)在《湖北省应对洪涝灾害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洪涝灾害所致经济损失高居各种灾害之首。1998年我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据国家民政部1998年10月18日公布的数据,1998年全国29个省、区,2.3亿人口遭受洪灾,死亡3656人,紧急转移安置2044万人。可见,洪涝灾害一旦发生,往往对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甚至会影响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何加强洪涝灾害卫生应急管理,减少灾害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健康危害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襟江带汉,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历为洪水走廊,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称,洪水威胁始终是心腹大患,全省有一半以上的人口,70%以上的工农业产值,武汉、黄石、荆州等48座县级以上城市受到江河洪水威胁。境内拥有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两座超大型水利工程,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对大坝的潜在威胁并非不存在,下游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着无法预知的洪水威胁。据湖北省民政厅认定,2010年,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全省17个市州、省直管市、林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991万人,因灾死亡74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群众35.7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17.3亿元。目前,湖北省正在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正进入公共卫生危机高发期,各种自然、社会、人为等因素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不断增加,加强洪涝灾害造成的共公卫生应急管理研究,提高湖北省应对各种灾害的卫生应急管理水平,是湖北省政府及各级卫生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卫勤保障学、应急管理学、公共卫生学、灾害医学等学科知识,对湖北省2010年遭遇的严重洪涝灾害期间全省卫生部门应急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湖北省洪涝灾害卫生应急能力现状为研究对象,诊断出现有洪涝灾害卫生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然后从卫生应急组织管理、预案管理、财政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物资储备管理、联动机制、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提高湖北省应对洪涝灾害卫生应急管理水平的改进策略。通过对湖北省2010年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对洪涝灾害中的卫生应急工作比较重视,履职认真。10市县均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应急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汛期救灾防病工作领导小组,能够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抗击特大洪涝灾害的思想和行动准备,明确职责分工,履行卫生部门在洪涝灾害应对中的各项职责。(2)卫生应急工作准备比较充分。各级均明确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具有相对完善的应急机制,70%的县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体系较完善,应急队伍人员结构60%合理,80%进行应急相关知识培训,省级最低储备标准70%—99%的物资储备基本到位,灾前能够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动。(3)应急响应较及时,应急处置基本符合规范。预案均在洪灾发生当天启动,队伍即时集结并奔赴现场,现场应急的处置流程合理。在洪灾现场的医疗救助及消杀等工作严格按照应急响应的工作规范进行。在应对灾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调查的市县均能按照《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及时报告灾区的防病工作进展,能基本执行《湖北省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规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和技术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措施基本规范,工作过程记录基本完整。第二,传染病报告、免疫规划及实验室监测能力情况未受影响并具备一定的恢复能力。此次洪灾并未对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造成影响,10市县均能正常开展工作。传染病监测按规定进行,在调查的6个现场设置的5个安置点中,均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免疫规划工作接种正常进行。在实验室检测能力评估中,有60%的县级实验室未受影响,40%受影响的实验室能够及时恢复正常工作。有80%的县能开展118项检测,由于试剂及设备原因,仅能开展87%左右。在洪灾期间,各疾控机构的实验室也均加强对饮水及餐饮消毒的检测力度,分别进行了800份和83份样品检测。按照预案的标准,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调查现场应对措施得当,重点传染病未形成爆发或流行。在调查的4个市中,灾后常见病总发病例数仅荆州高于往年,其他地市均低于前两年。从前文中不同病种发病例数来看,荆州2010年病例总数高于往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灾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总数增多,且集中在7月份,可能与洪涝灾害有关。疾病控制中心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各传染病例数下降到往年水平,未发生其他感染性腹泻而造成疫情爆发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三,六县市分别对受灾环境实施消毒后,环境达到GB/1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传染病病家随时消毒标准,自然菌杀灭率≥90%,消毒后未检出致病菌,净化了灾区环境,切断了疾病传播途径。灾区不同生活饮用水水源消毒工作落实,措施得力。加大了地表地下两种生活饮用水水源的监测力度,确保灾区群众生活饮用水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指标要求。对灾区环境处置选用的消毒、杀虫药剂科学合理,配置的大功率背负式机械喷雾器能够基本满足灾区环境应急处置需求,符合《洪灾防病指导手册》和《洪涝灾害病媒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要求。针对灾区环境特点,规范使用国家登记认可的安全、高效抗凝血灭鼠剂灭鼠。注重灭防结合,加强人畜安全管理,防止环境受到污染,将鼠密度控制在不足危害程度。抓住灾区灾民安置点、受灾家园范围内的厕所、垃圾、畜圈等重点环境,结合蚊蝇孳生、栖息活动习性加大杀灭控制,扩大喷雾范围,有效的将蚊蝇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第四,卫生部门在洪灾应急状态下的工作重点突出,应对措施得当。“卫生部门洪灾中的常态工作”在访谈中被提及29人次,占全部频次的33.7%,洪灾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被提及38.4%。这是各地领导在洪灾中十分重视的工作,其准备均到位。“存在的困难”这一关键词提及8人次,占全部频次的9.3%。在洪灾面前,各地卫生部门不计报酬,积极进行救灾防病工作。不同地形地区对“灾后现场工作的重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山区将灾后灾区工作的重点放在环境消杀上,平原内涝地区则是环境消杀工作和现场救灾防病工作同时进行。另外,6个市州在灾后均重视对灾民进行“健康教育”。资金保障仍是最大问题。资金保障在“存在的困难”节点中被提及4次,占4.7%。部分受访者表示下拨资金不足,另一部分受访者表示政府承诺的补偿未到位。第五,灾民对卫生部门的总体印象满意度达到92.7%,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满意度达到98.3%,对预防及消毒药品发放的满意度达到98.6%,对消毒及病媒防治效果的满意度达到97.9%,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6.2%。总之,湖北省应对洪涝灾害卫生应急能力现状,值得肯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预案体系尚不完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卫生应急队伍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卫生应急财政保障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完善;应急药品、物品的生产能力和储备不足,卫生应急资源分布存不均衡,地区和城乡存在较大差异;卫生系统和其他部门之间缺乏互联互通长效机制;应急体系中信息共享不足,缺乏基础信息支撑;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和应急实验室检测网络尚未有效建立。最后,本文提出了改进策略,主要包括: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预案体系建设;强化卫生应急人才培训;加大卫生应急经费投入;满足卫生应急物资保障需求,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政策;加强基层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充分整合资源;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筹建医学救援中心,完善实验室检测网络。

童先秀,虞庆胜,潘俊友,王余先[10](2011)在《赴亚丁湾护航舰船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做法与体会》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某舰船随第3、4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历时280余天。任务期间,全体卫勤人员在编队指挥所的领导和关心下,立足现有条件,克服各种困难,强化服务靠前,坚持主动作为,始终贯彻"综合防治,为官兵服务"的根本思想,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卫勤训练和科

二、采取得力措施 做好防病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取得力措施 做好防病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新冠疫情下“丁香医生”的健康传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健康传播研究
        1.2.2 自媒体传播策略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设计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问题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点
第2章 健康传播与疫情防控
    2.1 健康传播基本概念
    2.2 健康传播基本模式
        2.2.1 “知信行”模式
        2.2.2 “健康信念”模式
        2.2.3 健康传播的生态模式
    2.3 疫情防控的健康传播要素
        2.3.1 健康诉求维度
        2.3.2 传播能力维度
        2.3.3 社会参与维度
第3章 “丁香医生”疫情防控的健康传播要素分析
    3.1 传播主体分析
    3.2 传播内容分析
        3.2.1 创新板块详情
        3.2.2 推文内容研究
    3.3 传播渠道分析
        3.3.1 操作门槛
        3.3.2 互动行为
    3.4 受众分析
        3.4.1 用户画像
        3.4.2 用户偏好
    3.5 传播效果分析
        3.5.1 认知效果
        3.5.2 态度效果
        3.5.3 行为效果
第4章 “丁香医生”疫情防控的健康传播优势与不足
    4.1 “丁香医生”疫情防控的健康传播优势
        4.1.1 内容权威性高
        4.1.2 推文形式多样
        4.1.3 语言风格幽默
        4.1.4 选题满意度高
    4.2 “丁香医生”疫情防控的健康传播不足
        4.2.1 标题低俗不堪
        4.2.2 推广现象严重
        4.2.3 内容同质较多
        4.2.4 传播途径受限
第5章 自媒体疫情防控的健康传播策略
    5.1 主体责任明晰,传递正确信息
    5.2 传承丁香优势,加强内容建设
        5.2.1 合理分配选题
        5.2.2 严把标题大关
        5.2.3 简化操作流程
        5.2.4 加强特色服务
    5.3 拓展传播渠道,增加传播对象
        5.3.1 建立媒体矩阵
        5.3.2 突破受众限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公众号“丁香医生”受众研究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致谢

(2)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二、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和问题与不足
        一、论文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所遇问题
        四、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干部
        二、基层干部
        三、干部人事制度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主体框架
        一、宏观层面: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
        二、微观和中观层面:制度变迁理论
        三、搭建理论依据与主体架构的桥梁
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基层治理与干部行为模式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下的基层治理结构
        一、基层权威结构的历时嬗变
        二、基层社会规则及其运行逻辑
        三、基层政权结构与治理形态
    第二节 基层干部的行为动机及其模式
        一、关于人性的三种理论假设
        二、“情境理性”:基层干部的人性假设
    第三节 压力型体制与干部行为逻辑
        一、数量化的任务分解机制
        二、指标化的责任考评体制
第三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吏治思想及其扬弃
        一、尊重人才,选贤任能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三、注重基层,历练培养
        四、加强考核,严格监管
        五、廉洁奉公,节操自爱
    第二节 制度建设的探索历程
        一、初创阶段:解放思想,破旧立新
        二、探索阶段:打牢基础,破冰前行
        三、改革阶段:积极探索,深化前行
        四、“新时代”:建章立制,全面发展
    第三节 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二、秉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三、强化理论武装和基层历练
        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
第四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正式制度下政策体系供给不足
        一、制度缺位有待完善
        二、制度衔接有待加强
        三、制度理念有待提升
    第二节 社会“情境”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失衡
        一、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
        二、“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
        三、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
        四、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
    第三节 制度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
        一、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
        二、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
        三、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
        四、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
    第四节 制度改革存在路径依赖
        一、观念障碍: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
        二、体制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迟滞”
        三、组织行为障碍:党委及组织部门错位缺位
        四、机制障碍:缺乏吐故纳新的保障机制
第五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总体设想:“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
        一、涵盖选育管用四个方面
        二、“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是关键
        三、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目标任务
    第二节 选拔任用:提高精准度
        一、考实政治素质,注重群众公论
        二、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实绩考量
        三、开展谈心谈话,强化分析研判
        四、细化完善机制,健全过程保障
    第三节 教育培养:提升能力素质
        一、分层分类分级推进培训
        二、完善学习培养系统方案
        三、强化基层一线实践历练
    第四节 管理监督:严格执纪监督
        一、严格遵守监管原则
        二、细化层级管理规定
        三、实施立体监管制度
        四、完善宽严相济体系
        五、正确处理各项关系
    第五节 激励约束:促进担当作为
        一、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二、推进职务职级并行
        三、完善身心关爱机制
结语:通往现代干部人事管理之路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3)汉寿甲鱼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对比分析法
        1.4.3 调查问卷法
        1.4.4 实地访查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地理标志品牌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品牌
    2.2 地理标志品牌
        2.2.1 地理标志品牌的概念与特点
        2.2.2 地理标志品牌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2.2.3 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不同观点
    2.3 品牌管理
    2.4 品牌营销
        2.4.1 品牌定位
        2.4.2 品牌要素
        2.4.3 品牌资产
    2.5 品牌农业
    2.6 农产品品牌战略
第三章 国内外地理标志品牌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3.1 国内知名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案例及分析
        3.1.1 阳澄湖大闸蟹
        3.1.2 军山湖大闸蟹
        3.1.3 安溪铁观音
        3.1.4 余姚甲鱼
    3.2 国外知名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案例及分析
        3.2.1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
        3.2.2 澳大利亚澳洲虎葡萄酒
    3.3 国内外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主要启示
第四章 汉寿甲鱼产业概况及品牌建设现状
    4.1 汉寿甲鱼的产业概况
        4.1.1 养殖历史
        4.1.2 养殖环境
        4.1.3 品质特点
        4.1.4 荣誉认证
        4.1.5 地理标志的使用
    4.2 汉寿甲鱼的品牌建设情况
        4.2.1 品牌建设已采取的措施
        4.2.2 品牌建设已取得的成效
    4.3 汉寿甲鱼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4.3.1 品牌知名度不高
        4.3.2 品牌质量参差不齐
        4.3.3 品牌营销不得力
        4.3.4 品牌文化缺失
        4.3.5 品牌其他问题
第五章 汉寿甲鱼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思路及战略措施
    5.1 汉寿甲鱼品牌发展的思路
    5.2 汉寿甲鱼品牌发展的战略措施
        5.2.1 严控产品质量
        5.2.2 加强品牌营销
        5.2.3 延伸升级品牌产业链
        5.2.4 塑造强化品牌文化建设
第六章 汉寿甲鱼品牌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品牌发展的组织领导
        6.1.1 做好统筹规划
        6.1.2 强化责任完善机制
    6.2 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
    6.3 加强对品牌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B 调查问卷

(4)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缘起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核心概念:新法接生及其演变
    2. 前人研究述评
        2.1 涉及“新中国新法接生”的史学着述
        2.2 有关新中国新法接生队伍及其管理机构的研究
        2.3 接生制度化与社会动员
        2.4 新中国新法接生研究的多个面向
        2.5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3. 研究的范围、分期及意义
        3.1 研究对象的范围
        3.2 研究对象的分期
        3.3 研究目的
        3.4 研究意义
    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
        4.3 创新之处
    5. 文献资料
        5.1 文献来源
        5.2 文献资料的甄选原则
第一章 新法接生推行的三种传统
    1. 民国时期推行新法接生的遗产
        1.1 新法接生推行被纳入国家卫生行政
        1.2 卫生试验区的工作与新法接生推行试点
        1.3 助产教育与接生婆培训开启生育医疗化进程
        1.4 建立妇婴卫生公共服务网络的尝试
        1.5 免费接生实践及其经验
    2.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推行新法接生的遗产
        2.1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新法接生推广的理论基础
        2.2 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完善妇幼卫生制度
        2.3 开展群众性新法接生宣传
        2.4 多样化的新法接生队伍培训
        2.5 加强新法接生的组织管理
        2.6 积极团结各方面力量推行新法接生工作
    3.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3.1 学习苏联医学的历史选择
        3.2 学习苏联先进的妇幼卫生组织管理经验
        3.3 学习苏联经验改革助产教育制度
        3.4 引进新技术,为新法接生注入时代内容
        3.5 学习苏联经验中存在的问题
    4. 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新法接生宣传
    1. 进行新法接生宣传的必要性
        1.1 新生儿破伤风与产妇产褥热高发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1.2 歧视妇女歧视助产的旧生育思想普遍存在
        1.3 新法接生宣传是打破旧思想束缚的有力措施
        1.4 新法接生宣传是构建“人财两旺”新社会的思想武器
    2. 不同历史时期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与宣传主体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及其实施主体
        2.2 1960年代新法接生宣传政策与实施主体
        2.3 1970-1985年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及其实施主体
    3. 结合政治运动宣传新法接生理念
        3.1 土改时期新法接生宣传
        3.2 结合“大跃进”宣传新法接生
        3.3 结合革命话语宣传新法接生
        3.4 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新法接生
    4. 综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使新法接生家喻户晓
        4.1 利用妇幼卫生展览会等受众面广的宣传形式扩大影响面
        4.2 利用个别谈话或小型会谈的方式专注点上深入
    5. 宣传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5.1 宣传工作的成效
        5.2 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 小结
第三章 新法接生队伍培养与提高
    1. 初级新法接生人员培养
        1.1 旧产婆改造与新法接生员培训
        1.2 妇幼保健员训练与女赤脚医生培训
    2. 学校教育
        2.1 新中国早期的助产士培训
        2.2 助产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
        2.3 助产士在新法接生推广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3. 高级妇幼保健人员的培养
        3.1 由学校培养的高级妇幼保健人员
        3.2 由中级晋升而来的高级妇幼保健人员
        3.3 高级妇幼保健人员在新法接生推广中的作用
    4. 在职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4.1 行政干部的培训与提高
        4.2 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5. 小结
第四章 点面结合的新法接生推行模式
    1. 点面结合的新法接生推行模式
        1.1 国家政策与各省市举措
        1.2 各地试点区域选择与重点培养
        1.3 由点带面的工作方法
    2. 个案分析:广东兴宁县新法接生工作的全面推广
        2.1 兴宁县开启新法接生试点工作
        2.2 新法接生工作全面推广
    3. 民族地区的新法接生推广
        3.1 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地区新法接生推广的方针政策
        3.2 新法接生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实践
    4. 小结
第五章 新法接生的管理措施
    1. 新法接生队伍的组织形式
        1.1 群众性妇幼保健组织
        1.2 国家举办的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2. 新法接生队伍的管理措施
        2.1 加强党政领导,实行第一书记挂帅
        2.2 实行劳动报酬与免费接生的双向经济驱动机制
        2.3 建章立制,严格制度管理
        2.4 建立妇幼保健网,实施一体化管理
        2.5 启动评模奖优的荣誉激励机制
    3. 小结
第六章 新法接生与中医
    1. 传统中医学产科理论与实践
        1.1 产科专着中与新法接生有关的分娩方法论述
        1.2 产科专书以外的医书中与新法接生相关的论述
        1.3 与产前检查及产后疾病防治有关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2. 产婆(接生员)接产中体现的中医理论
        2.1 优秀产婆接生技术源于中医理论
        2.2 接生员运用中医理论处理难产
    3. 中医积极参与新中国新法接生推广
        3.1 中医积极参与新法接生宣传
        3.2 中医参与培训与辅导管理接生员队伍
        3.3 中医理论与实践对新法接生的促进
    4. 中医被纳入新法接生制度之中
第七章 推行新法接生的成就及历史经验
    1. 新法接生推行工作的成就
        1.1 在全国基本普及新法接生,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1.2 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妇幼保健队伍,促进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开展
        1.3 革除旧生育习俗,初步形成科学生育观
        1.4 加强新法接生科学研究,推动助产学与产科学学术进步
        1.5 保障国家建设的劳动力供给,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的发展
        1.6 新法接生强化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2. 普及新法接生的基本历史经验
        2.1 党和政府的领导是新法接生普及的根本保障
        2.2 持续有效的宣传工作是新法接生普及的思想基础
        2.3 接生队伍建设是普及新法接生的人力保障
        2.4 创建制度化接生模式是新法接生普及的组织基础
        2.5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新法接生顺利推进的重要力量
        2.6 合理解决接生报酬是调动新法接生队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2.7 善用传统中医力量丰富了新法接生理论并促进其推广
    3. 小结
第八章 新法接生推行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1. 不同历史时期新法接生率的起伏
        1.1 作为评价标准的新法接生率
        1.2 全国历年新法接生率呈现阶段性变化
    2. 1958-1959年新法接生率修正
        2.1 “大跃进”时期新法接生统计方法直接导致新法接生率过高
        2.2 通过《人口志》等资料修正新法接生率
        2.3 通过回顾性调查修正新法接生率
    3. 新法接生推行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3.1 变动较大的政策环境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3.2 人力资源匮乏迟滞新法接生普及进程
        3.3 长期经济水平低下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3.4 传统生育观念长期存在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4. 除旧布新非易事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新法接生大事记
    附录2 《医士、药剂士、助产士、护士、牙科技士暂行条例》摘录
    附录3 广东省农村接生员之组织领导
    附录4 关于普及新法接生工作的报告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5)军队院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评价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1 国外现状分析
        1.1.2 国内现状分析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数据分析的军队院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剖析
    2.1 数据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2.2 资料调研分析
        2.2.1 学员学习生活基本情况
        2.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力量建设现状
        2.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疫条件建设现状
        2.2.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现状
    2.3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2.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诱因情况分析
        2.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相关情况分析
        2.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相关情况分析
        2.3.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2.4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分析
    2.5 现状剖析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风险分析理论的军队院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级别评价
    3.1 风险评估的相关理论
    3.2 基于Delphi法的军队院校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因素识别
        3.2.1 风险因素识别过程
        3.2.2 风险因素识别分析
    3.3 基于风险矩阵的军队院校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分析和评价
        3.3.1 基于风险矩阵的风险分析和评价方法
        3.3.2 风险分析评价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军队院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对策研究
    4.1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
        4.1.1 提高信息收集能力
        4.1.2 提高信息分析预警能力
    4.2 进一步加强学员队日常管理
        4.2.1 降低学员外来病菌校内传播风险
        4.2.2 加强学员教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2.3 队干部应重视本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3 提高军队院校学员学习、训练管理的科学性
        4.3.1 科学制定学习、训练任务
        4.3.2 注重学习、训练引起的心理问题
    4.4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建设
        4.4.1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中的组织建设
        4.4.2 加强基层卫生员队伍建设
        4.4.3 加强基层单位应急物资储备
    4.5 加强军队院校卫生检测实验室建设
        4.5.1 加强军队院校卫生检测实验室人员队伍建设
        4.5.2 加强卫生检测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
    4.6 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制度落实力度
        4.6.1 制订更加详尽的规范性文件,增强制度的可执行度和可考核性
        4.6.2 细化检查与惩处规定,杜绝执行流于形式
    4.7 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和手段的普及力度
        4.7.1 加强卫生宣教的力度
        4.7.2 加大基层卫生消毒设备和药品的投入
    4.8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
    5.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件A 调查问卷(学员卷)
附件B 调查问卷(学员队干部卷)
附件C 调查问卷(医务人员卷)
附件D 调查问卷(专家卷)

(6)武警某医院做好基层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主要措施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措施
    1.1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2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1.3 预防突发性疾病
    1.4 做好卫生管理工作
    1.5 开展健康教育
    1.6建立疫情监测系统
    1.7 加强人才培养
2 体会

(7)原蚕严防病毒病 多制蚕种增收益(论文提纲范文)

1 强化消毒防病,扑灭传染病原
    1. 1 蚕前彻底消毒
    1. 2 蚕中经常防病
    1. 3 蚕后回山消毒
2 加强饲养管理,力避创伤传染
    2. 1 精心饲养管理
    2. 2 力避创伤传染
3 防治桑树害虫,防止交叉传染
    3. 1 适时防治桑虫
    3. 2 慎喂不洁桑叶

(9)湖北省应对洪涝灾害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相关概念
第2章 湖北省应对洪涝灾害卫生应急能力评估
    2.1 评估内容
    2.2 评估方法
    2.3 评估依据
    2.4 评估结果
第3章 评估结论及应对策略
    3.1 评估结论
    3.2 存在的问题
    3.3 应对策略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洪涝灾害灾情及应急反应基础能力调查表
    附件2:灾区卫生系统应对洪涝灾害期间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调查表
    附件3:应急响应情况问卷调查表
    附件4:关键人物访谈大纲
    附件5:灾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件6荆州市、潜江市、咸宁市、随州市2008年-2010年7月-11月水介传染病发病例数及发病趋势图
成果
致谢
统计学审稿证明

(10)赴亚丁湾护航舰船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做法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1.1 组织领导
    1.2 计划详实
    1.3 完成工作
2 主要做法
    2.1 领导重视, 计划周密有序
    2.2 突出重点, 准备工作充分
        2.2.1 健全组织计划
        2.2.2 加强宣传教育
        2.2.3 精心筹备, 配齐各种防疫药品
        2.2.4 熟悉各种流程, 提高和掌握卫生检测技术
        2.2.5 坚持食品安全制度
    2.3 严格要求, 防病措施得力
        2.3.1 坚持食品安全制度
        2.3.2 做好预防性消毒和监测工作
        2.3.3 严格落实靠港期间的卫生防病措施
3 几点体会

四、采取得力措施 做好防病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冠疫情下“丁香医生”的健康传播策略研究[D]. 计丹丹.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2]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D]. 谢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3]汉寿甲鱼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战略研究[D]. 张智丽.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4]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D]. 罗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军队院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评价及对策研究[D]. 肖健秋.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3)
  • [6]武警某医院做好基层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主要措施及体会[J]. 刘学宁,张树林,郝瑞云,管德辉.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10)
  • [7]原蚕严防病毒病 多制蚕种增收益[J]. 孙育红,王浩. 蚕桑茶叶通讯, 2015(06)
  • [8]某部赴寒区实战化训练卫生防病的做法与体会[J]. 兰彩扬,余存良,陈兆斌,史桩.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5(01)
  • [9]湖北省应对洪涝灾害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及对策研究[D]. 胡文举.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10]赴亚丁湾护航舰船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做法与体会[J]. 童先秀,虞庆胜,潘俊友,王余先. 海军医学杂志, 2011(05)

标签:;  ;  ;  ;  ;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疾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