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李业龙[1](2022)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混凝土浇注中出现裂缝是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施工人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施工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混凝土龟裂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对今后施工过程中如何预防龟裂采取相应措施。
庄菊彬[2](2021)在《施工中现浇板裂缝的预防及控制》文中研究指明现浇板裂缝已成为混凝土楼板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现浇板裂缝的出现,不仅破坏楼板整体性,导致楼板使用功能下降;还导致楼房因质量问题而出现大量投诉纠纷,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做好施工环节现浇板裂缝预防及控制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现浇板裂缝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现浇板裂缝预防及控制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史有明[3](2021)在《耐磨混凝土地坪裂缝控制及预防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裂缝是耐磨混凝土地坪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就耐磨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成因以及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探讨。从混凝土材料、施工、温度等方面就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收缩开裂以及耐磨地坪表面产生的龟裂进行分析,并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材料级配、混凝土质量、施工浇筑方式、养护方式、以及改善施工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对裂缝的产生和控制进行了总结。
刘帅,刘佰坤,韩磊[4](2021)在《大面积地坪施工裂缝控制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防止在施工和交付后受到内、外力作用而产生裂缝,影响大面积地坪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施工前,特别注意对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施工中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本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余世勤[5](2021)在《桥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桥梁混凝土结构受外界条件的影响非常容易产生裂缝,本文根据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将裂缝进行分类,从设计、施工、运营等角度提出了裂缝的预防策略,为桥梁的建设和养护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司金龙,曲雅楠,严甜,王玉晓[6](2021)在《混凝土建筑物的裂缝分析及其控制》文中认为建筑物裂缝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筑单位一定要重视建筑物裂缝问题,加大对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研究力度,通过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的优化,有效提升混凝土建筑物的抗裂性能,延长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论文对混凝土建筑物产生的主要裂缝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控制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尤灿辉[7](2021)在《浅析建筑工程楼地面裂缝的预防及技术处理》文中提出楼地面裂缝的产生对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如不能妥善处理,将给工程带来质量隐患,甚至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在楼地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些施工人员没有完全按照规范、图纸施工,甚至凭自己的经验盲目施工,导致楼地面出现裂缝,不仅影响观感,而且严重降低了施工质量。文章根据现场施工经验,从裂缝的成因及影响程度入手,以环境、材料、技术为分析对象,在借鉴已有裂缝处理方案的基础上,对裂缝的预防与处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林茹冰[8](2021)在《立柱式整体道床裂缝预防与控制研究》文中指出立柱式整体道床因施工简单、养护维修工作量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轨道检修线。立柱式整体道床主体结构由钢筋混凝土立柱和连续梁组成。由于立柱体积小、钢筋排布密等特点,在混凝土收缩、水化热及温度等作用下,立柱不可避免地产生开裂。在后期运营过程中裂缝受外荷载影响继续扩展,甚至威胁列车进库检查的安全。某地铁库内检修线立柱式整体道床,在施工过程中,有上千根立柱产生不同程度的开裂,甚至发生剥离掉块现象。因此,开展立柱式整体道床裂缝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研究,可以从根本上预防裂缝的产生和控制裂缝的发展,对立柱式整体道床的设计、施工及运营中维修养护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某地铁库内检修线立柱式整体道床开裂问题,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1)针对某地铁库内检修线立柱式整体道床施工期开裂问题,对施工期裂缝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立柱式整体道床在施工期各因素共同影响下裂缝的分布情况及裂缝宽度。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地铁检修线立柱裂缝分布进行对照,验证了模型及参数选取的正确性。(2)在分析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施工及养护等方面的基础上,明确了某地铁库内检修线立柱式整体道床开裂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分离裂缝模型,模拟分析了钢筋排布方式、钢纤维及混凝土膨胀剂等主要影响因素对预防立柱开裂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立柱施工期裂缝的预防措施,并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证明了预防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针对施工期开裂的立柱,利用内嵌裂缝模型,分析了不同裂缝长度条件下,立柱运营期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在上拔力、降温荷载及降温荷载和上拔力共同作用下的变化,对裂缝扩展类型及扩展情况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立柱运营期裂缝的控制措施。
姚卫忠[9](2020)在《保障房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展保障性住房是改善我国普通民众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是十三五期间住房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调研国内部分保障房项目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目前大规模保障房所面临的质量问题,利用具体案例对影响较大的裂缝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关键区域的开裂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实际调研结果对保障房较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从不同原因造成的保障房混凝土开裂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一般性的预防保障房混凝土开裂的措施。(2)对目前的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填充法、化学灌浆法、自修复法等常用裂缝修复方法的特点及修复步骤,并比较了不同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了实际工程中不同部位裂缝出现的原因及对应的修复措施和效果。(3)针对保障房中的屋面、卫生间等开裂影响较大且经常接触水的区域,提出采用掺加自修复材料的方法来修复裂缝,设计并浇筑了不同渗透结晶材料掺量的再生混凝土试件,对其进行了压力荷载下的预开裂,然后经一定时间的浸水养护后,测试了裂缝修复情况和抗压强度修复情况,得出了适用于再生混凝土的最优渗透结晶材料掺量。(4)针对保障房建设过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为避免连续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内外温差太大造成开裂,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配合比并在部分配合比中添加了膨胀剂,测试了其水化热,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实际工程的数值模型,并针对不同外部环境及浇筑情况分析了混凝土浇筑期间的温度变化,得出了最大内外温差,预测了浇筑过程中的开裂情况,为实际施工过程提出了建议。实际浇筑结果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本文对保障房混凝土的开裂原因、表现及常用修复方法的系统总结,可以为目前大规模开展的保障房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其施工质量。同时针对卫生间等有水环境下提出的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方法以及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提出的配合比和开裂预测方法可以为保障房中的此类关键工程提供借鉴。
李智刚[10](2020)在《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投入建设使用,该类桥梁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运营管养水平关系到桥梁的服务水平及使用寿命,因此,做好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管养工作、提升管养技术水平,是我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发展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现阶段关于桥梁结构的预防性养护研究成果大多难以直接、有效地应用于结构复杂的具体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预防性养护工作之中,因而,我国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预防性养护工作仍面临较大不足。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开展预防性养护,能有效改善传统桥梁维修养护中所存在的问题,达到降低管养成本、提升结构服役状态水平、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的管养目的。本文针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结构特点,从病害产生机理出发,结合国内外预防性养护基本理论,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技术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各部件的病害产生机理进行分析、梳理,揭示了产生具体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确定针对性养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为保障桥梁日常管养中加强对重要构件及区域的检测,针对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体量巨大的特点,利用基于广义结构刚度的重要性评价指标,对全桥斜拉索构件及钢-混叠合梁各区域重要性进行了评价分析,根据重要性分析结果,明确了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管养工作重心,利于提高管养工作效率;再次,桥梁预防性养护的成本及效果与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为使得桥梁预防性养护投入的效益最大化,在结合已有的桥梁构件性能退化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操作简单易行、预测可靠性良好的结构退化预测方法,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各典型部件进行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实现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预防性养护的效益最佳化;最后,基于所确定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各部件具体病害针对性养护措施及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以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数据库及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一体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体系。
二、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国内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现状及分类 |
1.1 国内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现状 |
1.2 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
2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
2.1 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原因 |
2.2 混凝土具有伸缩的特点 |
2.3 施工方面的因素 |
2.4 混凝土的缺点 |
2.5 施工质量的影响 |
3 混凝土出现裂缝后预防措施及对策 |
3.1 混凝土温度裂纹的控制 |
3.2 混凝土施工方案控制 |
3.3 混凝土管理控制 |
3.4 加强浇筑前后的管理 |
3.5 施工条件控制 |
3.6 混凝土中温度条件的控制 |
4 结 语 |
(2)施工中现浇板裂缝的预防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现浇板裂缝特点 |
3 施工中现浇板裂缝出现的原因 |
3.1 离析混凝土产生的裂缝 |
3.2 模板工程问题产生的裂缝 |
3.3 收缩产生的裂缝 |
3.4 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 |
3.5 沉降产生的裂缝 |
3.6 施工管理因素 |
4 施工中现浇板裂缝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
4.1 完善结构设计 |
4.2 变形、沉降的控制 |
4.3 控制材料质量 |
4.4 完善混凝土养护工作 |
4.5 完善混凝土配比 |
4.6 完善钢筋配置 |
4.7 科学安排施工作业 |
4.8 施工管理监测和养护 |
5 现浇板裂缝的处理方法 |
5.1 表面处理法 |
5.2 钉合法 |
5.3 灌注法 |
5.4 自闭合法 |
5.5 结构补强法 |
6 结语 |
(3)耐磨混凝土地坪裂缝控制及预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混凝土自身水化热原因 |
2 混凝土材料原因 |
3 施工原因 |
3.1 基层清理不彻底 |
3.2 浇筑方式的选择不合理 |
3.3 振捣 |
3.4 养护原因 |
3.5 切割缝原因 |
4 外界原因 |
4.1 针对混凝土材料原因,要确保满足以下要求 |
4.2 针对施工原因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
4.3 针对外界原因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
4.4 增加混凝土抗开裂风险的其它措施 |
4.5 耐磨地坪面层裂缝预防措施 |
(4)大面积地坪施工裂缝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商品混凝土地坪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
3 商品混凝土地坪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
3.1 收缩裂缝及预防 |
3.2 温度裂缝及预防 |
3.3 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
3.4 沉陷裂缝及预防 |
3.5 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
3.6 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
3.7 外部荷载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
4 商品混凝土地坪裂缝处理 |
4.1 表面修补法 |
4.2 灌浆、嵌逢封堵法 |
4.3 商品混凝土置换法 |
5 施工效果及体会 |
(5)桥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
2 工程案例 |
3 桥梁裂缝预防策略 |
4 桥梁裂缝修补技术 |
5 结语 |
(6)混凝土建筑物的裂缝分析及其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混凝土建筑产生的主要裂缝及其原因 |
2 混凝土建筑物出现裂缝的预防措施 |
2.1 混凝土建筑出现载荷裂缝的预防措施 |
2.2 混凝土建筑出现的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
2.3 混凝土建筑出现的干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
3 有效控制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相关措施 |
3.1 从设计环节着手对混凝土建筑物裂缝进行控制 |
3.2 从施工环节着手对混凝土建筑物裂缝进行控制 |
4 结语 |
(7)浅析建筑工程楼地面裂缝的预防及技术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楼地面裂缝分类 |
2 裂缝成因分析 |
2.1 环境因素 |
2.2 原材料因素 |
2.3 施工技术原因 |
3 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
3.1 基于环境因素的应对措施 |
3.2 原材料、配合比控制 |
3.3 技术控制与处理措施 |
4 结语 |
(8)立柱式整体道床裂缝预防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无砟轨道开裂研究现状 |
1.2.2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和扩展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立柱式整体道床的施工期开裂仿真研究 |
2.1 立柱式整体道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1.1 裂缝模型 |
2.1.2 立柱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1.3 裂缝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
2.2 材料的本构关系 |
2.3 施工参数取值 |
2.4 水化热和外界温度同时影响下整体道床温度场计算 |
2.4.1 热力学参数的选取 |
2.4.2 初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
2.4.3 热源的施加 |
2.4.4 整体道床温度场计算 |
2.5 立柱式整体道床裂缝萌生分析 |
2.6 立柱式整体道床模型的验证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施工期立柱式整体道床裂缝预防措施研究 |
3.1 立柱开裂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 不同钢筋排布方式下立柱的开裂分析 |
3.2.1 增加横向分布筋对立柱裂缝控制作用研究 |
3.2.2 增加轴向分布筋对立柱裂缝控制作用研究 |
3.2.3 增加双向分布筋对立柱裂缝控制作用研究 |
3.2.4 增加箍筋对立柱裂缝控制作用研究 |
3.2.5 增加纵向受力钢筋对立柱裂缝控制作用研究 |
3.3 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对立柱裂缝控制作用研究 |
3.4 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对立柱裂缝控制作用研究 |
3.5 立柱裂缝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运营期立柱式整体道床裂缝发展及控制措施研究 |
4.1 立柱式整体道床裂缝扩展有限元模型 |
4.1.1 裂缝的扩展形式及断裂准则 |
4.1.2 立柱预置裂缝有限元模型 |
4.2 立柱裂缝的扩展分析 |
4.2.1 螺栓上拔力作用下立柱裂缝的扩展分析 |
4.2.2 温度荷载作用下立柱裂缝的扩展分析 |
4.2.3 上拔力和温度荷载共同作用下立柱裂缝的扩展分析 |
4.3 立柱结构运营裂缝的控制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保障房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保障房混凝土质量问题研究现状 |
1.2.2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研究现状 |
1.2.3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类型及成因分析 |
2.1 荷载裂缝 |
2.1.1 荷载裂缝的开裂原因 |
2.1.2 荷载裂缝的防治措施 |
2.2 收缩裂缝 |
2.2.1 收缩裂缝的开裂原因 |
2.2.2 收缩裂缝的防治措施 |
2.3 温差裂缝 |
2.3.1 温差裂缝的开裂原因 |
2.3.2 温差裂缝的防治措施 |
2.4 沉降裂缝 |
2.4.1 沉降裂缝的开裂原因 |
2.4.2 沉降裂缝的防治措施 |
2.5 构造裂缝 |
2.5.1 构造裂缝的开裂原因 |
2.5.2 构造裂缝的防治措施 |
2.6 施工裂缝 |
2.6.1 施工裂缝的类型 |
2.6.2 施工裂缝的开裂原因 |
2.6.3 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 |
第三章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分析 |
3.1 填充法与化学灌浆法修复裂缝 |
3.1.1 填充法 |
3.1.2 化学灌浆法 |
3.1.3 填充/灌浆法相关的工程应用 |
3.2 表面处理法与结构加固法修复裂缝 |
3.2.1 表面处理法 |
3.2.2 结构加固法 |
3.2.3 表面处理/结构加固法相关的工程应用 |
3.3 自修复法修复裂缝 |
3.3.1 自修复混凝土简介 |
3.3.2 结晶自修复 |
3.3.3 胶囊自修复 |
3.3.4 微生物自修复 |
3.3.5 自修复法相关应用 |
3.4 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比较 |
第四章 水环境下开裂混凝土自修复效应试验研究 |
4.1 试验设计及材料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配合比 |
4.2 试件制备及试验过程 |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1 CCCW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4.3.2 开裂时间对再生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
4.3.3 养护龄期对再生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
4.3.4 预压程度对再生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
4.3.5 CCCW改性再生混凝土裂缝修复及微观试验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保障房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开裂预测 |
5.1 工程简介 |
5.2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5.3 混凝土基本性能测试 |
5.4 混凝土水化热测试 |
5.4.1 水化热试验 |
5.4.2 水化热试验数据分析 |
5.5 大体积底板混凝土开裂预测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发展现状 |
1.3 桥梁预防性养护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不足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依托工程介绍 |
1.5.1 桥梁布置概况 |
1.5.2 桥位区域自然条件 |
第二章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病害分析 |
2.1 概述 |
2.2 斜拉索病害分析 |
2.2.1 防护体系病害分析 |
2.2.2 索体病害分析 |
2.2.3 锚固体系病害分析 |
2.3 混凝土桥面板病害分析 |
2.3.1 混凝土碳化 |
2.3.2 钢筋锈蚀 |
2.3.3 氯离子侵蚀 |
2.3.4 碱集料反应 |
2.3.5 冻融破坏 |
2.3.6 混凝土裂缝 |
2.4 钢梁病害分析 |
2.4.1 钢梁锈蚀 |
2.4.2 钢梁疲劳 |
2.5 剪力连接件病害分析 |
2.5.1 栓钉根部裂纹、锈蚀 |
2.5.2 剪力连接件剪断 |
2.5.3 钢-混叠合梁界面滑移、掀起 |
2.6 混凝土索塔病害分析 |
2.6.1 混凝土表观缺损 |
2.6.2 混凝土裂缝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构件重要性分析 |
3.1 重要性评价指标选取 |
3.1.1 不考虑荷载作用的评价方法 |
3.1.2 考虑荷载作用的评价方法 |
3.2 桥梁结构应变能计算原理 |
3.3 构件重要性分析 |
3.3.1 斜拉索重要性计算 |
3.3.2 钢-混叠合梁重要性计算 |
3.4 斜拉索锈蚀对结构静力效应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 |
4.1 桥梁结构性能退化预测模型 |
4.2 斜拉索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方法 |
4.2.1 HDPE护套老化开裂生命周期 |
4.2.2 HDPE护套退化预测模型建立 |
4.3 桥面板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方法 |
4.3.1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桥梁退化预测模型 |
4.4 钢梁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方法 |
4.4.1 钢梁防护方式及机理 |
4.4.2 防腐蚀涂层退化预测模型 |
4.5 依托工程应用 |
4.5.1 斜拉索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 |
4.5.2 混凝土桥面板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 |
4.5.3 钢梁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方法及体系建立 |
5.1 部件预防性养护措施 |
5.1.1 部件预防性养护 |
5.1.2 斜拉索预防性养护 |
5.1.3 钢筋混凝土部件预防性养护 |
5.1.4 钢主梁预防性养护 |
5.1.5 剪力件预防性养护 |
5.1.6 支座系统预防性养护 |
5.1.7 桥梁附属结构预防性养护 |
5.2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方法 |
5.3 健全的组织机构 |
5.4 完善的数据库 |
5.4.1 桥梁数据库信息来源 |
5.4.2 桥梁数据库信息内容 |
5.5 人力资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李业龙. 居业, 2022(01)
- [2]施工中现浇板裂缝的预防及控制[J]. 庄菊彬. 散装水泥, 2021(06)
- [3]耐磨混凝土地坪裂缝控制及预防技术研究[A]. 史有明. 2021年中国地坪行业年会暨地坪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21
- [4]大面积地坪施工裂缝控制技术[J]. 刘帅,刘佰坤,韩磊. 建筑, 2021(23)
- [5]桥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策略[J]. 余世勤. 建设科技, 2021(22)
- [6]混凝土建筑物的裂缝分析及其控制[J]. 司金龙,曲雅楠,严甜,王玉晓.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21)
- [7]浅析建筑工程楼地面裂缝的预防及技术处理[J]. 尤灿辉. 散装水泥, 2021(05)
- [8]立柱式整体道床裂缝预防与控制研究[D]. 林茹冰.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9]保障房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D]. 姚卫忠. 江苏大学, 2020(02)
- [10]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斜拉桥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D]. 李智刚. 长安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