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奶牛子宫炎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屈阳[1](2021)在《美洛昔康对脂多糖处理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子宫感染常见于奶牛产后,容易引发子宫炎或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导致奶牛繁殖能力下降,淘汰率上升,给奶牛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临床上常见的引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因素有病原微生物感染、继发于其它疾病和饲养管理不当等,其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是重要的致病因子。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奶牛产后子宫复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差异、激素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子宫复旧的程度和速度对奶牛整个繁殖周期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子宫复旧的水平对奶牛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临床上,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常用于奶牛难产镇痛和治疗乳腺炎与子宫内膜炎等炎性疾病,其中美洛昔康(Meloxicam,MEL)已开始用于治疗奶牛子宫炎和子宫内膜炎。目前已有研究发现MEL在治疗奶牛乳腺炎和人类癌症时可以抑制组织和细胞的生长,但MEL对奶牛子宫内膜再生以及产后子宫修复的影响尚未报道。因此,揭示MEL对奶牛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修复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BEECs)为研究对象,通过LPS诱导上皮细胞炎性反应,在分子水平上探究MEL对BEECs增殖的影响机制,从而为临床上科学合理的使用MEL药物治疗子宫内膜炎提供理论参考。为探究MEL对BEECs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水平、细胞周期和增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5×10-2μM、5×10-1μM、5 μM和5×101 μM的MEL分别处理BEECs 24 h,对上皮细胞活力无影响(P>0.05);用10 μg/mLLPS单独处理,或LPS与MEL(0.5μM或5μM共处理细胞24、48和72 h,对上皮细胞活力均无影响(P>0.05)。通过检测0、3、6、12和24 h的细胞迁移速度,探究0.5 μM和5μM MEL对细胞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EL处理24 h对细胞迁移无影响(P>0.05);LPS与MEL共处理24 h可以降低(P<0.01)细胞迁移率。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表明,MEL(0.5 μM或5 μM)处理24 h对BEECs的细胞周期无影响(P>0.05);10 μg/mL LPS处理,或LPS与MEL(0.5 μM或5μM)共处理24 h,G1期的细胞减少(P<0.05),S期的细胞增多(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EL对BEECs中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1,COX-1)、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Toll 样受体 4(TLR4)和增殖相关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0 μg/mL LPS和MEL(0.5 μM或5 μM)共处理3、12和24 h,细胞COX-1和TLR4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COX-2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用10 μg/mLLPS单独处理或LPS与MEL(0.5 μM或5 μM)共处理细胞3、12和24 h,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TGF-β3 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R)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细胞上述各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或出现下降(P<0.05);与LPS组相比,LPS和MEL共处理组细胞的这些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探究MEL对LPS诱导的BEECs中Wnt/β-catenin和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MEL(0.5μM或5μM)单独处理细胞,对β-catenin、c-Myc、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 D1)和糖原合成酶激酶(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β-catenin蛋白的分布以及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细胞上述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1);与LPS组相比,10 μg/mLLPS和MEL(0.5 μM或5 μM)共处理组的细胞内各蛋白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均下降(P<0.01),MEL阻止了 LPS诱导的β-catenin入核,β-catenin分布在细胞膜上。综上所述,MEL单独处理对BEECs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和增殖无明显影响。在发生炎性反应时,MEL抑制了 BEECs的增殖,阻断细胞周期进程,降低细胞迁移率,抑制炎性反应的同时抑制细胞VEGF、CTGF、IGFR、TGF-β1和TGF-β3的基因表达以及Wnt/β-catenin和PI3K/AKT通路的活化。这些结果提示,MEL对炎性反应状态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和PI3K/AKT通路介导的细胞增殖抑制效应。
蔡和乐[2](2021)在《β-内啡肽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认为奶牛产后产道开放,子宫常被病原菌感染,引起奶牛子宫炎或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导致奶牛繁殖性能下降,对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诱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常见致病菌,其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可以通过结合 Toll 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导致下游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诱发炎性反应。过度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子宫组织损伤,造成子宫复旧延迟。β-内啡肽(Beta-endorphin,BEP)是一种内源性的阿片肽类,可以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阿片受体发挥作用。有证据表明,奶牛发生子宫炎期间体内血浆BEP浓度升高;BEP可以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但是BEP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症反应的影响尚未被阐明。本研究以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BEEC)为对象,利用LPS诱导BEEC产生炎性反应,探索BEP对细胞炎性反应和NF-κ(B通路的影响,并结合阿片受体拮抗剂揭示BEP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1.BEP对LPS诱导的BEEC NF-κB通路关键蛋白水平及下游炎性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为探究BEP本身对BEEC NF-κB通路和炎性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BEP(2、20、200、2000、20000 pg/mL 或 20、80、200 pg/mL)处理细胞,通过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定量PCR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l primary response gene 88,MYD88)及下游炎性因子的基因表达,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CXC 趋化因子 8(C-X-C motifchemokine ligand 8,CXCL8)、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关键蛋白MyD88水平,以及NF-κB抑制因子-α(Inhibitor of NF-κB,IκBα)和NF-κB亚单位p65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BEP(2、20、200、2000和20000 pg/mL)或LPS和不同浓度BEP共处理24 h对细胞活力无影响(P>0.05);用 20、80 和 200pg/mLBEP 分别处理细胞 3、12、18 h 后,TLR4、MYD88、IL1B、IL6、CXCL8、TNF 和 PTGS2 基因表达无变化(P>0.05);200 pg/mL BEP处理细胞30min后,MyD88、p-IκBα和p-p65的蛋白水平无变化(P>0.05)。说明BEP对BEEC细胞活力、NF-κB通路和下游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无影响。为探究BEP对LPS作用下细胞NF-κB通路和炎性反应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LR4、MyD88及下游炎性因子的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变化和MyD88蛋白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1.0 μg/mLLPS处理细胞3、12、18 h后,TLR4、MYD88、IL1B、IL6、CXCL8、TNF 和 PTGS2 基因表达均升高(P<0.05),1.0 μg/mL的LPS处理细胞30 min,MyD88、p-IκBα、p-p65的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20、80或200 pg/mL BEP和LPS共处理组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说明BEP可以抑制LPS诱导的BEEC NF-κB通路的活化及其下游炎性因子IL1B、IL6、CXCL8、TNF和PTGS2的基因表达。2.阿片受体拮抗剂对LPS诱导的BEEC炎性反应的影响为明确BEP调控BEEC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采用阿片受体拮抗剂、LPS和BEP共处理细胞。本研究中使用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包括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Nx)、δ阿片受体抑制剂ICI 154129、μ阿片受体抑制剂CTAP,分组包括空白对照组、LPS组(1.0 μg/mL)、LPS与BEP(200 pg/mL)共处理组、LPS与阿片受体拮抗剂(Nx 20 pg/mL、ICI 154129 40 pg/mL 或 CTAP 60 pg/mL)共处理组、BEP与阿片受体拮抗剂共处理组,以及LPS、BEP和阿片受体拮抗剂共处理组。检测细胞活力变化,细胞TLR4、MyD88及下游炎性因子的基因表达,以及细胞NF-κB通路变化和MyD88蛋白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x(0、2、20、200、2000pg/mL)、ICI 154129(0、4、40、400、4000pg/mL)或 CTAP(0、6、60、600、6000pg/mL)处理、或LPS和阿片受体拮抗剂共处理24h对细胞活力无影响(P>0.05)。与空白组相比,LPS 组处理细胞 18 h 后,TLR4、MYD88、IL1B、IL6、CXCL8、TNF 和 PTGS2基因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LPS组处理细胞30 min后,MyD88、p-IKBα和p-p65蛋白水平上升(P<0.05),BEP与阿片受体拮抗剂共处理组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均无变化(P>0.05);与LPS组相比,LPS和BEP共处理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LPS和Nx共处理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LPS和ICI 154129共处理组以及LPS和CTAP共处理组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无变化(P>0.05);与LPS和BEP共处理组相比,LPS、BEP和Nx共处理组以及LPS、BEP和ICI 154129共处理组细胞的炎性基因表达和NF-κB通路相关蛋白水平出现不同程度升高(P<0.05),但LPS、BEP和CTAP共处理组细胞的相应指标无变化(P>0.05)。说明Nx和ICI 154129逆转了BEP在BEEC中的抑炎作用,而CTAP无法逆转这一作用。综上,BEP对BEEC NF-κB通路无影响。BEP可以抑制LPS诱导的BEEC NF-κB通路及其下游的炎性反应。BEP对BEEC的抑炎作用是通过δ阿片受体介导的,而非μ阿片受体。
齐航[3](2021)在《某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文中指出近年来,规模化养殖蓬勃发展,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并且很大程度的提升了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与之相匹配的养殖观念、管理水平、防疫工作等方面并未发展完善,因此,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较以往相比有所增加,值得我们格外关注。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常见疾病,对奶牛的生殖繁育系统有着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造成病牛流产、屡配不孕、死淘率升高、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等问题。因此,调查清楚规模化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并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牧场来说有很大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以宝鸡某规模化牧场的10824头2~8岁泌乳奶牛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牧云软件收集2019年一年内所有患病牛群的信息,包括温度、湿度、胎次、胎衣不下、难产、分娩胎数、人工授精、遗传因素、以及牧场环境设施等,经统计分析得出了该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出了防控方案;在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案试验中,随机选取了40头具有典型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症状的病牛,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原场的西医疗法,另一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得出相对较好的治疗方案。取得结果如下:1.难产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显着高于顺产牛;双胎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显着高于单胎牛;子宫内膜炎与湿度、人工授精速度呈极强正相关;与温度呈强正相关;与胎衣不下呈中等正相关;与分娩胎次呈弱负相关。2.根据该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调查结果,制定出以下防控要点:合理控制温、湿度、规范繁育员操作、围产前期科学饲养、一胎双犊的预防、规范接产、做好产后保健、以及合理利用智能设备。3.根据奶牛临床型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案试验的结果,发现保宫散配合原场西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疗效较好,治愈率可达90%,通过治疗后奶牛的受胎率也提升至85%。通过上述工作的完成,明确了该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发病原因,并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对牧场子宫内膜炎起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保宫散中西结合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案,提高了奶牛治愈率和受胎率,进而改善了该牧场奶牛死淘率高的问题。
路远[4](2020)在《奶牛子宫炎病原菌筛查与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了研究奶牛子宫炎疾病的致病原因,选择新疆昌吉市不同种类的奶牛养殖场,进行子宫炎疾病筛查,对筛查出的患病牛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以确定主要致病菌。结果表明,从筛查的样品中共分离出奥斯莫拉菌、金色葡萄糖球菌、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乳房链球菌等菌株188株,其中奥斯莫拉菌35株、金色葡萄糖球菌29株、大肠埃希菌22株、蜡样芽胞杆菌18株、乳房链球菌占16株。说明该市的主要致病菌是奥斯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蜡样芽胞杆菌。
乔彦杰,李红欢,张保军,梁小瑞,曾义夫,刘贤侠,谷新利[5](2020)在《奶牛产后子宫炎早期预警指标确立与评估》文中指出为研究奶牛血清中代谢指标和激素指标与子宫炎的关系以及对子宫炎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试验在新疆石河子地区某牛场选择产后1~10 d荷斯坦奶牛35头,根据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性状、B超检查分为患病组(20头)、正常组(15头),检测子宫炎奶牛与正常奶牛血清中代谢指标和激素指标。结果表明:子宫炎奶牛血清中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的水平低于正常奶牛(P<0.05),孕酮(P4)、前列腺素(PGE2)、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高于正常奶牛(P<0.05),其他指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通过对筛选出的指标E2、P4、FSH、PGE2、AST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P4与E2、FSH呈负相关,其中与FSH极显着相关,P4与AST、PGE2极显着正相关。根据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了该牛场子宫炎预警值为产后5~9 d奶牛血清中AST>6.39 ng/mL,P4>9.53ng/mL,PGE2>3.92ng/mL。结果显示奶牛血清中P4、PGE2、AST指标超过预警值可作为子宫炎早期风险预测依据。
熊忙利[6](2019)在《三起奶牛繁殖疾病的诊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奶牛繁殖疾病是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一类主要疾病,也是造成奶牛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多例奶牛子宫炎、奶牛子宫脓肿以及奶牛卵泡囊肿的病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诊疗体会的介绍,为奶牛繁殖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乔彦杰,张保军,梁小瑞,王丹阳,谷新利,刘贤侠[7](2019)在《健宫散对产后子宫炎奶牛生殖激素的影响》文中指出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健宫散对子宫炎奶牛生殖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选取年龄、体况评分(BCS)和胎次相近的18头奶牛,按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的性状、B超检查分为患病组(患子宫炎不治疗)、正常组(未患子宫炎)和治疗组(患子宫炎治疗),每组6头。治疗组每日灌服中药健宫散400 g/头,患病组与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400 g/头。灌药期为一个疗程(7 d)。分别于用药前、用药中、停药后1、4、7、11、15、20 d采集血液,检测3组奶牛E2、FSH、LH指标。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健宫散治疗后E2、FSH、LH都显着上升,E2出现2个峰值,在停药后1 d达到最高峰,停药后7 d达到第2个高峰;FSH在停药后4 d达到高峰;LH在用药中达到高峰。其中E2、FSH、LH的峰值显着高于正常组、患病组,而LH的峰值比正常组、患病组峰值提前。本试验条件下,中药复方健宫散可以促进性激素分泌,调节性激素代谢,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子宫炎效果。
张保军,乔彦杰,刘贤侠,梁小瑞,谷新利[8](2019)在《奶牛子宫炎早期免疫抗氧化预警指标的建立与评估》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早期预测奶牛子宫炎的发生,试验选取年龄、胎次、产奶量相近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产后1~10 d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检测血清中部分免疫学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免疫球蛋白(IgG、IgM)和抗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二元Logistic分析以及ROC分析,阐明奶牛免疫抗氧化指标与子宫炎的关系及对产后子宫炎发生风险的预警作用。结果显示:子宫炎奶牛血清中NO、IL-2和IFN-γ的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IgG、IgM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组;当产后5~9 d奶牛血清中NO大于14.018μmol/L,IL-2大于119.509 pg/mL,IFN-γ大于149.563 pg/mL时,患子宫炎的风险增高。研究表明,奶牛产后血清NO、IL-2、IFN-γ等指标可作为奶牛发生子宫炎的早期风险预测依据。
张保军,乔彦杰,梁小瑞,王丹阳,刘贤侠,谷新利[9](2019)在《中药复方健宫散对子宫炎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前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G、Ig M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4种免疫学指标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中药复方健宫散对子宫炎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胎次、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性状及B型超声波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治疗组和患病组,每组各6头,治疗组连续7 d口服健宫散处理,正常组和患病组不进行任何处理。ELISA法检测各组奶牛用药前后血清中Ig G、Ig M和IFN-γ、TNF-α的含量。结果中药复方健宫散可显着减低子宫炎奶牛血清中IFN-γ和TNF-α的含量(P<0. 05),提高Ig G和Ig M的含量(P<0. 05)。结论由此可见,中药复方健宫散能够提高子宫炎奶牛的免疫防御能力,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对奶牛产后子宫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张保军[10](2019)在《奶牛子宫炎早期预警及中药治疗对部分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奶牛子宫炎早期预警指标,并应用中药健宫散口服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奶牛血清中部分免疫学指标和抗氧化指标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对免疫学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子宫炎的预防与控制及中药治疗奶牛子宫炎提供理论依据,提升中草药服务于现代奶牛产业的能力。方法:(1)利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IL-2、IL-8、TNF-α、IFN-γ、Ig G和Ig M等免疫学指标的含量;利用WST-1法、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法、硝酸还原酶法和TB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及NO、MDA等抗氧化指标的含量。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获得预警指标,通过ROC分析进行诊断效果和分界值的确定。(2)通过口服健宫散,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部分免疫学指标(IL-1、IL-2、IL-8、TNF-α、IFN-γ、Ig G和Ig M)和抗氧化指标(NO、MDA、SOD、GSH-Px)的含量,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3)(1)利用彩超诊断奶牛子宫炎和妊娠情况,获得声像图并进行描述;(2)统计健宫散和健宫散+氯前列烯醇联合治疗奶牛子宫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通过卡方检验评价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1)NO、IL-2、IFN-γ3个指标可作为奶牛子宫炎的早期预警指标,且当NO>14.018μmol·L-1,IL-2>119.509 pg·mL-1,IFN-γ>149.563 pg·mL-1时,奶牛产后有患子宫炎的风险。(2)子宫炎奶牛治疗前血清中IL-1、IL-2、TNF-α和IFN-γ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Ig G和Ig M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血清中的含量接近正常,且含量差异不显着,IL-8含量治疗前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子宫炎奶牛治疗前血清中NO含量极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含量明显降低接近正常水平,MDA含量治疗前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前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与正常组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后,SOD和GSH-Px活性逐渐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着。(3)(1)彩超诊断显示:子宫炎奶牛子宫内膜增生,其回声强度增大;正常妊娠奶牛可见一个或多个比较大的呈椭圆形或圆形的子叶在液性暗区内,有些暗区内可见较长、明亮的胎膜线。(2)健宫散与健宫散+氯前列烯醇联合治疗奶牛子宫炎的有效率分别为70.97%和85.19%,治愈率分别为51.61%和55.56%,卡方检验发现,健宫散与健宫散+氯前列烯醇联合治疗奶牛子宫炎的疗效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血清中NO、IL-2、IFN-γ3个指标可作为奶牛子宫炎早期预警指标,健宫散对子宫炎奶牛血清中部分免疫学指标和抗氧化指标含量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改善机体的炎症程度,促进奶牛产后发情受胎及子宫复旧,对奶牛产后子宫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奶牛子宫炎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奶牛子宫炎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美洛昔康对脂多糖处理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奶牛产后子宫内膜修复的研究进展 |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 |
1.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
1.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 |
1.1.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1.1.4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综合预防措施 |
1.2 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的再生修复 |
1.2.1 奶牛产后子宫复旧 |
1.2.2 影响奶牛产后子宫复旧的因素 |
1.2.3 奶牛子宫内膜中的修复相关因子 |
1.2.4 奶牛子宫内膜中的修复相关通路 |
第二章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奶牛产后疾病中的应用 |
1.1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
1.2 治疗奶牛疾病的常见非甾体类抗炎药 |
1.2.1 氟尼新葡甲胺 |
1.2.2 美洛昔康 |
1.2.3 酮洛芬和卡洛芬 |
1.2.4 水杨酸钠和双氯芬酸钠 |
1.3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奶牛产后疾病的应用 |
1.3.1 缓解难产奶牛的疼痛 |
1.3.2 用于奶牛乳腺炎的治疗 |
1.3.3 用于奶牛子宫炎及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
1.4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美洛昔康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材料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培养 |
2.3 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 |
2.4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 |
2.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细胞活性的变化 |
3.2 细胞迁移率的变化 |
3.3 细胞周期的变化 |
4 讨论 |
第二章 美洛昔康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相关因子的影响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材料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荧光定量PCR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美洛昔康对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2 美洛昔康对COX-1、COX-2和TLR4的基因表达影响 |
4 讨论 |
第三章 美洛昔康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Wnt/β-catenin和PI3K/AKT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材料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免疫印迹 |
2.3 免疫荧光染色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美洛昔康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
3.2 美洛昔康对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分布的影响 |
3.3 美洛昔康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2)β-内啡肽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奶牛子宫先天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
1 奶牛子宫炎和子宫内膜炎 |
1.1 奶牛子宫炎 |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 |
2 奶牛子宫内膜先天免疫 |
2.1 奶牛子宫解剖及生理屏障 |
2.2 炎症反应 |
2.3 抗菌肽 |
2.4 其他先天免疫相关机制 |
3 NF-κB通路在奶牛子宫内膜先天免疫中的作用 |
3.1 NF-κB信号通路 |
3.2 NF-κB通路的下游炎性因子 |
第二章 β-内啡肽的研究进展 |
1 β-内啡肽概述 |
1.1 β-内啡肽的发现 |
1.2 β-内啡肽的功能 |
2 β-内啡肽对炎症的调控 |
2.1 β-内啡肽的作用机制 |
2.2 阿片受体拮抗剂 |
2.3 β-内啡肽与NF-κB通路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β-内啡肽对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F-κB通路关键蛋白水平及下游炎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试剂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方法 |
2.1 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传代和细胞鉴定 |
2.2 CCK-8法检测BEEC细胞活力的变化 |
2.3 荧光定量PCR检测BEEC炎性基因表达的变化 |
2.4 Western Blot检测BEEC NF-κB通路的变化 |
3 结果 |
3.1 免疫组化鉴定BEEC |
3.2 BEP对BEEC细胞活力的影响 |
3.3 BEP对BEEC炎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 BEP对LPS诱导的BEEC炎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
3.5 BEP对LPS诱导的BEEC NF-κB通路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二章 阿片受体拮抗剂对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与仪器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试剂 |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CCK-8法检测BEEC细胞活力的变化 |
2.3 荧光定量PCR检测BEEC炎性基因表达的变化 |
2.4 Western Blot检测BEEC NF-κB通路的变化 |
3 结果 |
3.1 阿片受体拮抗剂对BEEC细胞活力的影响 |
3.2 阿片受体拮抗剂对BEEC炎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 阿片受体拮抗剂对BEEC NF-κB通路的影响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3)某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
1.1 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因素 |
1.1.1 病原微生物 |
1.1.2 其他病继发 |
1.1.3 环境因素 |
1.1.4 营养和激素因素 |
1.1.5 人工操作因素 |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 |
1.2.1 产褥期子宫炎内膜炎 |
1.2.2 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
1.2.3 亚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
1.3 子宫内膜炎诊断方法 |
1.3.1 临床症状观察 |
1.3.2 直肠检查 |
1.3.3 阴道检查 |
1.3.4 B型超声波诊断 |
1.3.5 实验室诊断 |
1.3.6 智能化诊断 |
1.4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 |
1.4.1 抗生素治疗 |
1.4.2 中药治疗 |
1.4.3 激素治疗 |
1.4.4 微生物制剂治疗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规模化牧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原因的调查分析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 |
2.1.2 研究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牛场情况实地调查结果 |
2.2.2 2019 年各月份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
2.2.3 隐性子宫内膜炎与淘汰率的关系 |
2.2.4 胎次与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关系 |
2.2.5 温、湿度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
2.2.6 难产与奶牛子宫炎发病率关系 |
2.2.7 不同胎次奶牛的难产率 |
2.2.8 不同月份奶牛的难产率 |
2.2.9 胎衣不下与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关系 |
2.2.10 不同胎次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 |
2.2.11 不同月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 |
2.2.12 分娩胎数与奶牛子宫炎发病率关系 |
2.2.13 人工授精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
2.2.14 子宫内膜炎的遗传性分析 |
2.3 讨论 |
2.3.1 临床型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以及隐性子宫内膜炎与奶牛死淘关系 |
2.3.2 子宫内膜炎与胎次关系 |
2.3.3 子宫内膜炎与温、湿度关系 |
2.3.4 子宫内膜炎与难产关系 |
2.3.5 子宫内膜炎与胎衣不下关系 |
2.3.6 子宫内膜炎与分娩胎数关系 |
2.3.7 子宫内膜炎与人工授精关系 |
2.3.8 子宫内膜炎的遗传性分析 |
2.4 防控方案的制定 |
2.4.1 合理控制温度 |
2.4.2 严格控制湿度 |
2.4.3 规范繁育员操作 |
2.4.4 围产前期科学饲养 |
2.4.5 一胎双犊的预防 |
2.4.6 规范接产 |
2.4.7 做好产后保健 |
2.4.8 合理利用智能设备 |
2.5 小结 |
第三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西结合治疗方案试验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药品 |
3.1.3 试验方法 |
3.1.4 试验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 |
3.2 试验治疗效果记录 |
3.3 试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奶牛子宫炎病原菌筛查与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1.1 试验奶牛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1.3.1 样品采集 |
1.3.2 菌落鉴别 |
1.3.3 计算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类型养殖场检出子宫炎疾病情况 |
2.2 检出的细菌种类及数量情况 |
2.3 不同类型养殖场检出细菌情况 |
3 小结 |
(5)奶牛产后子宫炎早期预警指标确立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仪器 |
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
1.3 试验方法 |
1.3.1 采血样品收集 |
1.3.2 激素、代谢指标的测定 |
1.4 预警指标的初步筛选 |
1.5 预警监测 |
1.6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奶牛产后子宫炎代谢、激素指标的变化 |
2.2 子宫炎群体监测和预警 |
2.2.1 奶牛子宫炎血清代谢与激素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2.2 子宫炎奶牛预警指标的确立及风险评估 |
3 讨论 |
3.1 代谢、激素指标与奶牛子宫炎的关系 |
3.2 代谢、激素指标与子宫炎的群体监测与预警 |
4 结论 |
(6)三起奶牛繁殖疾病的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
1.1 奶牛子宫炎病因 |
1.2 奶牛子宫脓肿病因 |
1.3 奶牛卵泡囊肿病因 |
2 临床症状 |
2.1 奶牛子宫炎症状 |
2.2 奶牛子宫脓肿症状 |
2.3 奶牛卵泡囊肿症状 |
3 防治措施 |
3.1 奶牛子宫炎防治措施 |
3. 2 奶牛子宫脓肿防治措施 |
3.3 奶牛卵泡囊肿防治措施 |
(7)健宫散对产后子宫炎奶牛生殖激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方法 |
1.2.1 采血投药时间 |
1.2.2 激素含量测定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3.1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的治则 |
3.2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的激素变化 |
3.2.1 中药复方治疗前后E2的变化 |
3.2.2 中药复方治疗前后FSH的变化 |
3.2.3 中药复方治疗前后LH的变化 |
4 结论 |
(8)奶牛子宫炎早期免疫抗氧化预警指标的建立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2 仪器及试剂 |
1.3 样品采集与检测 |
1.4 奶牛子宫炎的判定 |
1.5 预警监测与风险评估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奶牛产后子宫炎发病状况与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变化 |
2.2 子宫炎群体检测和预警 |
2.2.1 奶牛子宫炎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2.2 子宫炎奶牛预警指标的确立及风险评估 |
3 讨论 |
(9)中药复方健宫散对子宫炎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主要仪器 |
1.1.2 药品与试剂 |
1.2 方法 |
1.2.1 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性状判断子宫炎的标准 |
1.2.2 B超检查判断子宫炎的标准 |
1.2.3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2.4 投药及采血 |
1.2.5 样品的采集 |
1.2.6 指标的测定 |
1.2.7 疗效判定 |
1.2.8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健宫散对奶牛子宫炎的治疗效果 |
2.2 中药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对血清Ig G含量的影响 |
2.3 中药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对血清Ig M含量的影响 |
2.4 中药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对血清IFN-γ含量的影响 |
2.5 中药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对血清TNF-α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健宫散治疗前后血清中Ig G和Ig M含量的变化 |
3.2 健宫散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含量的变化 |
3.3 健宫散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含量的变化 |
4 结论 |
(10)奶牛子宫炎早期预警及中药治疗对部分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奶牛子宫炎的病因 |
2.1.1 病原微生物感染 |
2.1.2 饲养管理不当 |
2.1.3 免疫机能 |
2.1.4 氧化应激 |
2.2 奶牛子宫炎治疗的现状与趋势 |
2.2.1 激素治疗奶牛子宫炎 |
2.2.2 中药治疗奶牛子宫炎 |
2.3 细胞因子与子宫炎的关系 |
2.3.1 IL-1 与子宫炎 |
2.3.2 IL-2 与子宫炎 |
2.3.3 IL-8 与子宫炎 |
2.3.4 TNF-α 与子宫炎 |
2.3.5 IFN-γ 与子宫炎 |
2.3.6 Ig与子宫炎 |
2.4 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与子宫炎的关系 |
2.4.1 NO与子宫炎 |
2.4.2 MDA与子宫炎 |
2.4.3 SOD和GSH-Px与子宫炎 |
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奶牛子宫炎早期免疫抗氧化预警指标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2 仪器及试剂 |
1.3 样品采集与检测 |
1.4 奶牛子宫炎的判定 |
1.5 预警指标的初步筛选 |
1.6 预警监测 |
1.7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奶牛子宫炎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变化与预警指标的初步筛选 |
2.2 子宫炎群体监测和预警 |
2.2.1 奶牛子宫炎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2.2 子宫炎奶牛预警指标的确立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二 中药复方健宫散对子宫炎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投药及采血 |
1.5 样品的采集 |
1.6 指标的测定 |
1.7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中药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对血清Ig G含量的影响 |
2.2 中药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对血清Ig M含量的影响 |
2.3 中药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对血清IFN-γ 含量的影响 |
2.4 中药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对血清TNF-α 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健宫散治疗前后血清中Ig G和Ig M含量的变化 |
3.2 健宫散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 和TNF-α 含量的变化 |
4 小结 |
试验三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血清白介素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试验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
1.5 样品的采集 |
1.6 检测指标的测定 |
1.7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3.1 健宫散治疗前后血清中IL-1 和IL-8 含量的变化 |
3.2 健宫散治疗前后血清中IL-2 含量的变化 |
4 小结 |
试验四 健宫散对产后子宫炎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试验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
1.5 样品的采集 |
1.6 检测指标的测定 |
1.7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血清NO的测定 |
2.2 血清MDA的测定 |
2.3 血清SOD的测定 |
2.4 血清GSH-Px的测定 |
3 讨论 |
3.1 健宫散治疗前后血清中NO和MDA含量的变化 |
3.2 健宫散治疗前后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的变化 |
4 小结 |
试验五 应用彩超诊断奶牛子宫炎及不同治疗方案效果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药品 |
1.2 仪器 |
1.3 子宫炎判定标准 |
1.3.1 直肠检查判断子宫炎 |
1.3.2 彩超仪辅助诊断检查子宫炎 |
1.4 治疗方案 |
1.4.1 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 |
1.4.2 健宫散+氯前列烯醇注射液联合治疗奶牛子宫炎 |
1.4.3 疗效判定 |
1.5 检查方法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奶牛子宫炎彩超检查结果 |
2.2 奶牛妊娠彩超检查结果 |
2.3 不同方案治疗奶牛子宫炎疗效观察 |
3 讨论 |
3.1 应用彩超诊断奶牛子宫炎的研究 |
3.2 彩超诊断奶牛妊娠情况 |
3.3 不同方案对奶牛子宫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
4 小结 |
全文结论 |
本研究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表 |
四、奶牛子宫炎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美洛昔康对脂多糖处理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机制研究[D]. 屈阳. 扬州大学, 2021
- [2]β-内啡肽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D]. 蔡和乐. 扬州大学, 2021
- [3]某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D]. 齐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奶牛子宫炎病原菌筛查与防治技术研究[J]. 路远. 中国乳业, 2020(12)
- [5]奶牛产后子宫炎早期预警指标确立与评估[J]. 乔彦杰,李红欢,张保军,梁小瑞,曾义夫,刘贤侠,谷新利. 中国畜牧杂志, 2020(06)
- [6]三起奶牛繁殖疾病的诊疗分析[J]. 熊忙利. 陕西农业科学, 2019(09)
- [7]健宫散对产后子宫炎奶牛生殖激素的影响[J]. 乔彦杰,张保军,梁小瑞,王丹阳,谷新利,刘贤侠. 中国畜牧杂志, 2019(09)
- [8]奶牛子宫炎早期免疫抗氧化预警指标的建立与评估[J]. 张保军,乔彦杰,刘贤侠,梁小瑞,谷新利. 畜牧与兽医, 2019(09)
- [9]中药复方健宫散对子宫炎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J]. 张保军,乔彦杰,梁小瑞,王丹阳,刘贤侠,谷新利.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10]奶牛子宫炎早期预警及中药治疗对部分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研究[D]. 张保军. 石河子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