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式电力变压器抽样合格率78%(论文文献综述)
马梦琳[1](2020)在《气体绝缘开关新产品开发风险评估》文中认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人们对于电力需求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为响应国家大力推进输变电建设的号召,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将产品推广向全世界,各企业近年来开始电力设备新产品研发工作的开展,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飞速发展。其中气体绝缘开关(GIS)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产量大幅增加并已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地。基于此,本文针对W公司气体绝缘开关(GIS)新产品开发的六个阶段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整理,随后对影响气体绝缘开关(GIS)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构建气体绝缘开关(GIS)新产品开发风险评价模型,找出影响新产品开发的关键风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由此降低风险,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收集新产品开发的相关数据,对新产品开发各个阶段的风险因素通过工作分解结构图、清单核对法、专家意见法得到影响新产品开发的各阶段风险因素;(2)在此基础上,结合新产品开发各阶段的特点,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价模型,确定影响新产品开发的关键风险因素以及风险等级;(3)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在新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风险因素的着重点有所不同这一特点,对关键因素进行风险管控;(4)以W公司GIS新产品开发为例,识别影响GIS新产品开发各阶段的风险因素,运用定量的方法对各个阶段进行合理风险评价,找出影响GIS新产品开发的潜在关键风险因素并确定风险等级,针对具体潜在关键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验证风险评价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GIS新产品开发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管控,在该过程中可以有效识别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为保证新产品开发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同时也为GIS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提供了合理的风险评价方案。该论文有图25幅,表43个,参考文献73篇。
吴心豪[2](2020)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电源变压器缺陷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源变压器在电路中发挥着变换电压、分配电能等作用,是电气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目前工厂中电源变压器的缺陷检测主要依靠人工分拣来完成,这种方法不仅准确性差、效率慢,而且检测结果还受工人疲惫程度与技术经验的影响。结合机器视觉技术进行电源变压器外观质量检测,可以提高缺陷识别准确率、缩短检测时长并能长时间工作。因此本文借鉴大量视觉检测系统的实现过程,针对电源变压器缺陷特征开发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电源变压器缺陷检测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电源变压器外观缺陷特征,拟定项目的设计需求,制定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总体工作方案,对图像采集硬件平台进行研究与设计,并构建了世界与像素坐标的几何转换关系。(2)对图像预处理过程进行研究,选用弗雷曼链码对二值图进行轮廓提取,结合最小外接矩形与仿射变换实现图像的倾斜校正,选用中值滤波进行平滑去噪。在图像增强阶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伽马变换算法,引入一个自动调节的变换系数,并针对不同的初始图像灰度均值以及光照强度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实现了图像的自适应增强。(3)对图像阈值分割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二维Renyi熵进行二次阈值搜索的改进Otsu算法,并通过限制灰度值遍历范围和积分图加速计算降低算法的处理时长。经过实验对比,结果显示改进算法在分割精度与处理速度上都更具优势。针对电源变压器的缺陷特征设计相应的检测算法,通过开运算与轮廓检测提取印码区域,然后结合垂直投影法分割字符图像,并使用优化后的归一化算法对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构建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字符识别来实现印码漏喷误喷缺陷检测,通过在动态范围内精确搜索管脚顶点坐标并计算管脚长度实现管脚断裂缺陷检测,通过特定阈值分割和轮廓面积比较实现合格标签破损缺陷检测,通过提取连通域轮廓并判断缺陷形状实现划痕斑点缺陷检测。(4)设计并实现检测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平台,完成相机标定、缺陷检测、信息查询等功能的开发。对不同方位标定板图像进行角点提取和标定计算,求解相机的内外参数,并获取世界像素坐标转换方程和像素当量。对大量电源变压器样品图像进行缺陷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系统整体检测准确率达93.84%,平均耗时2.213s,满足系统设计需求。
许素强[3](2019)在《电力设备质量监督与风险管控研究》文中认为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的基础性、公益性行业,电力工程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目前,电力行业尤其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使用的电力设备数量集中,先进技术的集中度更加显着,电力设备质量水平在整个电力工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打造行业一流的物资质量监督体系、提升专业化风险防控水平是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步骤。如何建立并不断深化电力设备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管控风险发生概率,成为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文从电力设备质量监督以及风险管控等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电力设备质量监督和风险管控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分析在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了一套覆盖资产全寿命的电力设备质量监督量化评价模型;基于短板原理,构建了一套电力企业风险预警方法,建立了单项指标风险预警、整体风险预警、综合风险预警模型;基于博弈机制,对典型电力设备的预警结果及风险来源进行了分析,制定了差异化的风险应对策略,并在实践中验证了管控策略的实效,进而提升电力设备质量水平。
张锦,付超,应斯,王琦,王欣盛[4](2017)在《配电变压器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和质量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对2012年2015年配电变压器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总结了当前配电变压器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监管部门提供质量分析数据和质量管控措施。
贾俊青,图布信,顾勇涛[5](2014)在《配电变压器抽样检测问题分析》文中提出介绍了如何确定配电变压器的抽样检测项目,对近3年配电变压器的抽样检测结果进行了汇总,结果表明,2011—2013年抽样检测合格率分别为0、61%、73%,说明通过抽样检测,可有效提高入网配电变压器的质量。通过对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损耗指标、箱式变压器温升试验结果超标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在配电变压器损耗检测中采用零偏差标准、在同批次箱式变压器中应先对大容量箱式变压器进行抽样检测等建议。
陈俊杰,忻姿[6](2014)在《上海电网入网变压器质量抽检结果分析》文中提出介绍了2012年、2013年期间上海电网开展的变压器抽检工作情况,并结合抽检结果分析了上海电网入网变压器的质量性能及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夏良[7](2014)在《大型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与风险管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件之一,在高压输变电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近年来电网设备制造质量大幅提升,集成式、少维护设备得到大量采用,早期定制的设备检修、试验周期已不能适应设备诊断和管理水平的进步,状态检修模式应运而生。状态检修由于其能评价设备实际状态,指导检修策略的制定,对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变压器状态检修的进展和成果,提出了基于健康指数的变压器状态评价方法,融入巡检、例行/诊断试验以及历史负荷等有效数据,建立了状态评价体系。引入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手段详细地分析了变压器各种故障模型和对应影响,将变压器状态评价结果分为四类,定量了各自的可靠性指标和维修行为经济性指标,进而优化检修策略。通过唐山供电公司状态检修工作开展情况,证明提出的检修策略符合实际需要,起到了辅助检修决策作用。
罗俊平[8](2014)在《南方电网公司配电变压器节能潜力与技术经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节能降损在我国配电网中大有可为。据统计,在各电压等级电网中10kV配电网损耗最高,其降损潜力最大;而配电变压器运行损耗是10kV配电网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配电网总损耗的80%,因此更换配电网中高损耗的变压器是降低配电网网损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对变压器的节电分析大都局限于更换单台变压器的节电效益,缺少从地区电网的角度对配电变压器节电潜力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针对南方电网现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降低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的主要途径可以对高能耗变压器进行更新与改造、开发节能变压器。本论文通过对南方电网配电变压器的用能整体情况分析,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进行如下的分析和研究:a)分析南方电网公司区域内的电网传输损耗特性;b)详细分析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原理、试验及推广应用途径;c)对南方电网公司区域内的配电变压器的节能潜力进行计算分析;d)研究配电变压器传统的TOC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提出改进型的配变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并通过新装变压器不同容量的选择、改造旧变压器、新装不同型号变压器的选择等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评价方法的可用性。本文从地区电网的角度进行了宏观角度的节电潜力分析,相比单台变压器的节能评估,更有宏观层面的指导工作方向的意义。本文最后对上述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相关结论、方法与指导思路。
汤晓飞[9](2013)在《电力变压器制造的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变压器行业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出的质量需求,开展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首先对管理体系总体方案进行了设计,构建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第二,研究、设计和完善了质量管理控制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管理方式。第三,通过分析用户对变压器的质量需求,运用质量屋这一工具找出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和关键工序,并制定了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策略。本文分别从设计、工艺、检验等环节,针对质量控制要点的特性,分析其保证措施,通过实例进行了应用并得到验证。通过对变压器质量控制的研究,不仅明确了质量控制目标,而且完善了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了质量控制的效率。本文比较系统的研究了油浸式变压器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方法和控制管理流程,对同行业的质量控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10](2004)在《2003年干式电力变压器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78.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对干式电力变压器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湖北、陕西、江苏、浙江、上海、四川、广东、福建、甘肃、重庆等19个省、市的49家企业生产的50种产品,合格39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8%。抽查结果表明:一是,绝缘水平普遍较优。绝缘试验是考核变压器在正常工作电压和非正常状态下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本次抽查的产品在工频耐压试验和感应耐压试验中
二、干式电力变压器抽样合格率78%(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式电力变压器抽样合格率78%(论文提纲范文)
(1)气体绝缘开关新产品开发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GIS新产品开发风险因素分析 |
2.1 W公司新产品开发背景及产品介绍 |
2.2 霍尔三维模型结构 |
2.3 GIS新产品开发风险识别 |
2.4 本章小结 |
3 GIS新产品开发风险评价 |
3.1 GIS新产品开发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
3.2 GIS新产品开发各阶段风险评价 |
3.3 GIS新产品开发总体风险等级评定 |
3.4 本章小结 |
4 GIS新产品开发风险管控 |
4.1 新产品开发风险管控方法 |
4.2 GIS新产品开发风险管控措施 |
4.3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机器视觉的电源变压器缺陷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3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1.3.2 机器视觉检测算法研究现状 |
1.3.3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应用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架构 |
第2章 电源变压器缺陷检测系统方案与硬件设计 |
2.1 电源变压器表面缺陷分析 |
2.1.1 电源变压器标准外观介绍 |
2.1.2 电源变压器缺陷主要类型 |
2.2 电源变压器缺陷检测系统需求分析 |
2.3 电源变压器缺陷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
2.4 系统硬件设计 |
2.4.1 工业相机选择 |
2.4.2 镜头选择 |
2.4.3 光源选择 |
2.4.4 旋转底座设计 |
2.5 相机标定 |
2.5.1 坐标系的建立 |
2.5.2 相机成像模型的建立 |
2.5.3 标定算法的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源变压器图像预处理算法研究 |
3.1 图像边缘检测 |
3.1.1 边缘检测算子 |
3.1.2 算子仿真与分析 |
3.2 图像倾斜校正 |
3.2.1 绘制最小外接矩形 |
3.2.2 仿射变换 |
3.3 图像滤波 |
3.3.1 线性滤波算法 |
3.3.2 非线性滤波算法 |
3.3.3 图像滤波算法仿真与分析 |
3.4 图像增强 |
3.4.1 直方图均衡化 |
3.4.2 拉普拉斯锐化 |
3.4.3 灰度变换 |
3.4.4 改进的伽马变换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源变压器图像阈值分割与缺陷检测算法研究 |
4.1 图像阈值分割 |
4.1.1 Otsu算法和迭代法 |
4.1.2 改进的Otsu算法 |
4.1.3 阈值分割算法仿真与分析 |
4.2 缺陷检测算法设计 |
4.2.1 印码漏喷误喷缺陷 |
4.2.2 管脚断裂缺陷 |
4.2.3 合格标签破损缺陷 |
4.2.4 划痕斑点缺陷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源变压器缺陷检测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5.2 系统软件实现 |
5.2.1 图像采集模块实现 |
5.2.2 相机标定模块实现 |
5.2.3 图像处理模块实现 |
5.2.4 数据存取模块实现 |
5.3 相机标定实验及分析 |
5.4 缺陷检测算法实验及分析 |
5.4.1 单个缺陷检测实验 |
5.4.2 样品整体缺陷检测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3)电力设备质量监督与风险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质量监督研究 |
1.2.2 国外风险管理的研究 |
1.2.3 国内质量监督研究及发展 |
1.2.4 国内风险管控的研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力设备质量监督与风险管控的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
2.1 质量 |
2.1.1 质量的概念 |
2.1.2 质量的特征 |
2.2 电力设备质量监督管理 |
2.3 质量风险管控 |
2.3.1 质量风险的概念 |
2.3.2 质量风险的特征 |
2.3.3 风险管控的基本过程 |
第3章 电力设备质量监督与风险管控分析 |
3.1 风险识别 |
3.1.1 风险识别方法研究 |
3.1.2 识别风险指标 |
3.1.3 识别关键指标 |
3.2 风险评估 |
3.2.1 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
3.2.2 单项指标风险预警等级 |
3.2.3 整体风险预警等级 |
3.2.4 综合风险预警等级 |
3.3 风险应对 |
3.3.1 基于博弈理论制定差异化风险管控策略 |
3.3.2 风险预警在质量管控方面应用 |
3.3.3 风险预警在合同履约管控方面应用 |
3.3.4 风险预警在诚信管控方面应用 |
第4章 典型电力设备实例验证 |
4.1 电力变压器简介 |
4.2 应用风险管理模型分析说明 |
4.2.1 同一变压器供应商不同批次质量监督评价分析 |
4.2.2 同一变压器供应商不同批次风险数据分析 |
4.2.3 不同变压器供应商同一批次风险数据分析 |
4.3 应用风险管控对策实例 |
4.4 电力设备质量监督与风险管控实施效果 |
4.4.1 管理水平显着提升 |
4.4.2 电力设备供应链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
4.4.3 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配电变压器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和质量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检验项目和抽样方法 |
3 抽查结果和质量问题分析 |
3.1 配电变压器产品质量抽查总体情况 |
3.2 抽查试验项目及其质量问题分析 |
3.2.1 温升试验的抽查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
3.2.2 局部放电测量的抽查结果及其原因分析 |
3.2.3 抽检项目合格率所反映出的质量问题 |
3.3 抽查企业规模及其质量问题分析 |
3.4 抽查企业的区域性质量问题分析 |
3.5 抽查产品类型及其质量分析 |
3.6 跟踪抽查不合格企业的结果分析 |
4 结论和建议 |
(5)配电变压器抽样检测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配电变压器抽样检测情况分析 |
1.1 设备配置情况 |
1.2 合理确定抽样检测项目 |
1.3 近3年抽样检测结果 |
1.4 检测结果分析 |
2 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1 温升试验 |
2.1.1 试验标准 |
2.1.2 温升超标原因分析 |
2.2 箱式变压器抽样 |
2.3 配电变压器损耗试验 |
2.3.1 损耗指标偏差规定 |
2.3.2 损耗指标超标原因分析 |
3 建议 |
(6)上海电网入网变压器质量抽检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抽检整体情况 |
1.1 抽检工作开展情况 |
1.2 检测项目及依据 |
1.3 抽检结果 |
2 10 k V配电变压器关键性能指标分析 |
2.1 空载损耗 |
2.2 负载损耗 |
2.3 绝缘油性能 |
2.4 温升限值 |
2.5 声级限值 |
2.6 承受短路的能力 |
2.7 其他性能 |
3 上海电网新入网10 k V配电变压器关键性能评估 |
4 结语 |
(7)大型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与风险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开展情况 |
1.2.1 国外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动态 |
1.2.2 国内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现状 |
1.3 实施电力变压器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电力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及成因 |
2.1 电力变压器的结构及分类 |
2.2 电力变压器常见故障及成因 |
2.2.1 绕组故障 |
2.2.2 铁芯故障 |
2.2.3 有载分接开关故障 |
2.2.4 局部放电故障 |
2.2.5 绝缘故障 |
2.2.6 渗漏油故障 |
2.3 电力变压器故障的主要检测与监测手段 |
2.3.1 直观检查的方法 |
2.3.2 预防性试验的方法 |
2.3.3 绝缘油试验 |
2.3.4 油色谱的在线监测 |
2.3.5 变压器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健康指数的变压器状态评价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本体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状态因子 |
3.2.1 基于DGA因子的变压器状态等级 |
3.2.2 关于产气速率的分析 |
3.3 本体及分接开关油务试验状态因子 |
3.4 油中糠醛含量状态因子 |
3.5 绕组及套管介质损耗因数状态因子 |
3.6 分接开关状态因子 |
3.6.1 有载分接开关油中溶解气体评价 |
3.6.2 有载分接开关油务试验 |
3.7 变压器维修历史因子 |
3.8 电气试验结果状态因子 |
3.9 变压器运行参数因子 |
3.10 基于健康指数的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体系 |
3.11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变压器状态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4.1 风险的基本概念与管理流程 |
4.2 电力设备风险评估方法 |
4.3 故障模式及其影响分析 |
4.3.1 故障模式及其影响分析概述 |
4.3.2 致命度评价 |
4.3.3 电力变压器的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研究 |
4.4 基于电力变压器可靠性及经济性的维修策略研究 |
4.4.1 变压器的不同检修方式分类 |
4.4.2 不同检修方式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唐山地区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应用 |
5.1 唐山电网概况 |
5.2 唐山地区变压器状态评价策略 |
5.3 异常状态变压器实例分析 |
5.4 状态评价与风险管理实施成效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南方电网公司配电变压器节能潜力与技术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二章 南方电网公司电网传输损耗现状 |
2.1 线损率统计 |
2.2 线损电量分布 |
2.3 线损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 |
2.4 线损管理现状 |
2.4.1 技术线损现状 |
2.4.2 管理术线损现状 |
2.5 配网损耗 |
第三章 配变发展历程及非晶合金配变应用分析 |
3.1 配电变压器的发展 |
3.2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介绍 |
3.3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的性能试验 |
3.3.1 常规试验 |
3.3.2 常规试验加突发短路试验 |
3.3.3 常规试验加上温升试验 |
3.3.4 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 |
3.3.5 绝缘例行试验 |
3.3.6 雷电冲击 |
3.3.7 突发短路试验 |
3.3.8 两次试验比对分析 |
3.4 南方电网公司非晶合金配变应用推广 |
第四章 配电变压器节电潜力分析 |
4.1 变压器能耗计算原理 |
4.2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变压器节能潜力分析 |
第五章 配电变压器技术经济评价研究 |
5.0 变压器能耗计算原理 |
5.1 改进型 TOC 法介绍 |
5.2 实例分析 |
5.2.1 配电变压器不同容量的经济选择 |
5.2.2 不同损耗变压器的经济选择 |
5.2.3 变压器以旧换新的经济选择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致谢 |
附件 |
(9)电力变压器制造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发展 |
1.2.1 质量管理的发展 |
1.2.2 质量管理的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电力变压器质量控制总体设计 |
2.1 电力变压器制造概述 |
2.1.1 电力变压器的原理 |
2.1.2 电力变压器的分类 |
2.1.3 电力变压器的制造过程 |
2.2 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
2.2.1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
2.2.2 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 |
2.3 电力变压器运行中的质量需求分析 |
2.3.1 变压器渗漏油分析 |
2.3.2 变压器多点接地分析 |
2.3.3 变压器局部过热分析 |
2.3.4 变压器短路故障分析 |
2.4 变压器QFD的分析应用 |
2.4.1 质量功能展开原理和方法 |
2.4.2 质量需求参数分析 |
2.4.3 质量屋的构建 |
2.4.4 质量控制参数分析 |
3 变压器质量管理流程的设计与应用 |
3.1 流程图的作用及一般绘制方法 |
3.1.1 流程图的作用 |
3.1.2 基于visio的流程图绘制方法 |
3.2 质量管理流程的设计 |
3.2.1 设计过程的管理流程 |
3.2.2 工艺过程的管理流程 |
3.2.3 采购过程的管理流程 |
3.2.4 检验过程的管理流程 |
3.2.5 不合格项的管理流程 |
3.2.6 试验过程的管理流程 |
3.2.7 质量改进管理流程 |
4 关键工序过程的控制研究 |
4.1 关键工序的控制要求 |
4.2 关键工序过程的控制分析 |
4.2.1 关键工序过程的确定 |
4.2.2 关键工序过程的控制措施 |
5 质量控制要点的保证措施分析 |
5.1 设计结构的改进措施 |
5.1.1 密封性能的设计改进 |
5.1.2 低损耗的设计改进方法 |
5.1.3 抗短路能力的提高 |
5.2 工艺方法的改进措施 |
5.3 检验控制的改进措施 |
5.3.1 增加检测手段 |
5.3.2 增加检测点的设置 |
5.3.3 检验制度的改进 |
6 变压器质量控制应用实例 |
6.1 用户需求分析 |
6.2 质量控制应用和分析 |
6.3 控制结果小结 |
7 总结 |
8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干式电力变压器抽样合格率78%(论文参考文献)
- [1]气体绝缘开关新产品开发风险评估[D]. 马梦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基于机器视觉的电源变压器缺陷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吴心豪.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3]电力设备质量监督与风险管控研究[D]. 许素强.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4]配电变压器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和质量问题分析[J]. 张锦,付超,应斯,王琦,王欣盛. 变压器, 2017(03)
- [5]配电变压器抽样检测问题分析[J]. 贾俊青,图布信,顾勇涛.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4(06)
- [6]上海电网入网变压器质量抽检结果分析[J]. 陈俊杰,忻姿. 华东电力, 2014(12)
- [7]大型电力变压器状态评价与风险管理技术研究[D]. 夏良.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1)
- [8]南方电网公司配电变压器节能潜力与技术经济评价研究[D]. 罗俊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9]电力变压器制造的质量控制研究[D]. 汤晓飞.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7)
- [10]2003年干式电力变压器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为78.0%[J].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 电器工业,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