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下一波:到日本去(论文文献综述)
张箐[1](2012)在《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在21世纪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搜索引擎类企业为代表的网络服务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成长壮大,其不仅表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而且,关系到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乃至文化、价值观、社会变革的发生,是全球各国高度关注的新兴产业。本文从搜索引擎类企业的运行特征及其国际化经营的现象出发,在分析基于制造业/服务业的经典跨国公司理论的局限性和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基本理论视角—企业资源基础理论,构建了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区位选择(where)—进入时机(when)—进入模式(how)的研究框架,运用探索性和解释性案例研究方法、博弈分析方法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剖析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影响机制,探究以搜索引擎类企业为代表的网络服务企业跨国经营现象的理论解释,拓展已有的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研究范畴。全文遵照“文献回顾—现状分析—探索性案例研究—概念模型—实证研究—结论启示”的行文思路展开,核心内容包含三个子研究,分别探讨三个问题:(1)搜索引擎类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市场区位选择;(2)搜索引擎类企业在明确了具体的东道国市场之后,如何选择恰当的进入或再进入时机;(3)搜索引擎类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子研究一为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区位选择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市场风险、市场吸引力和企业资源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市场风险因素中的国家风险、文化距离以及国家文化中的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不确定性规避与市场进入可能性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性;而市场规模与市场进入可能性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但市场规模的调节效应有限,仅对国家风险、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与市场进入之间的负相关性具有调节作用;企业资源对于国家风险、文化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和市场进入之间的负相关性的调节作用显着。然后,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本文构建了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区位选择3×3矩阵,分析比较了五种较为典型的东道国市场:绿洲市场、火山市场、滩涂市场、沼泽市场和沙漠市场的进入原因和相应战略选择。子研究二为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时机选择研究。首先,运用博弈方法中的序贯原理分析在东道国市场产业环境中,本地竞争对手(或先进入者)的反应激烈程度对跟随者进入时机早晚选择的影响,并得到四种情况下的博弈均衡解。然后,运用Google和AOL在中国内地市场两次进入的解释性案例研究对东道国市场进入—退出—再进入时机选择的逻辑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企业知识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是决定进入(退出)时机的关键因素;来自东道国和全球市场的风险因素是影响进入(退出)时机的重要外在因素。子研究三为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首先,从资源利用和资源获取的视角将搜索引擎类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资源利用型、资源获取型和资源增长型。然后,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国家风险、文化距离、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和进入时机(抢先、跟随)对三种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选择资源增长型进入模式,东道国市场的国家风险、文化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与资源利用型和资源获取型进入模式之间呈正相关性,权力距离与资源利用型和资源获取型进入模式之间呈负相关性;进入时机越早,则企业采用资源利用型的可能性较大,而采用资源获取型的可能性较小,并且,进入时机早晚对于文化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与资源利用型进入模式之间的正相关性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的创新之处在于:(1)以往学者在研究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时,将区位选择、进入时机和进入模式三因素割裂开来逐一考虑,分别讨论它们各自的影响因素,而忽视了这三者之间存在的动态影响关系。本文基于搜索引擎类企业跨国经营的特殊性,通过对Yahoo!、Google、百度的跨案例聚类分析,提出了“区位选择—进入时机—进入模式”的整体研究框架;(2)已有文献中,较少有文献将市场风险、市场吸引力和企业资源联系在一起进行区位选择决策。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区位选择的3×3矩阵,归纳总结了五种典型的东道国市场类型(绿洲、沙漠、沼泽、滩涂、火山),为网络服务企业的国际市场区位选择提供指引;(3)现有文献中学者们集中探讨了初始国际化时机以及东道国市场初次进入的时机,而对于企业退出东道国市场后,又重新返回市场的再进入时机的选择问题关注极少。基于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本文从动态视角出发提出并验证了东道国市场进入—退出—再进入时机选择的逻辑模型,丰富了对于国际市场进入时机的研究。
虞立琪,杜亮,房煜,林涛[2](2010)在《挥师日本》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发展阶段的接替性和文化地缘的相近性,决定了中国企业第二轮国际化,不仅盯住欧美,还将目光转向日本;其内涵,亦突破了简单的并购与合作
杨雪[3](2008)在《中国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规避反倾销规避反倾销壁垒的路径选择》文中提出随着国际经济总体形势的不景气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我国遭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反倾销形式。对此,许多企业纷纷采取措施,除了利用世贸组织有关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外,许多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实施海外营销战略,规避贸易壁垒。不可否认,对外直接投资的确是一条有效规避贸易壁垒的措施,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对外直接投资与规避反倾销的因果关系还有待商榷。如何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使我国企业获得规避反倾销利益最大化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综述相关理论,并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我国企业进行跨越反倾销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然后分析我国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基本现状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问题,接着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存在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产业和区位三个方面的选择提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避路径,即以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对目标国和第三国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做出不同的投资决策。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生产转移路径规避反倾销,技术密集型产业则通过技术获取型投资路径规避反倾销。
崔晋[4](2003)在《我国企业境外并购的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目前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 ,并购成为企业扩大规模 ,,抢占市场分额 ,获取先占优势的最好方式。基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特点 ,我国有一些企业具备了境外并购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如果能够把握机遇 ,实行“走出去”的战略 ,必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文章通过在对并购的国际潮流的分析的基础上 ,阐明了我国企业境外并购的必要性 ,面临的机遇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障碍。
朱瑞雪[5](2003)在《日本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一、日本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虽然日本在传统上是个主要的资本输出国,但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流入日本的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亚洲各国吸引的直接投资多数是依靠期相对较低的工资,而发达国家引进的直接投资是以高科技产业、信息相关产业、金融业等高附加价值产业为中心的投资,这种投资必将对接受国高附加值产业的未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下一波:到日本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下一波:到日本去(论文提纲范文)
(1)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图目次 |
表目次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三节 论文结构安排 |
第四节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跨国企业经典理论综述 |
一、 基于制造业的跨国公司理论 |
二、 基于服务业的跨国公司理论 |
第二节 跨国经营的资源基础理论 |
一、 资源基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二、 资源基础理论对国际市场进入战略的解释 |
第三节 国际市场进入战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际市场区位选择的研究现状 |
二、 国际市场进入时机的研究现状 |
三、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现有研究评述 |
第三章 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
第一节 搜索引擎类企业经营特征分析 |
一、 搜索引擎类企业的发展 |
二、 搜索引擎类企业的运行机制 |
三、 搜索引擎类企业的运行特征 |
第二节 全球搜索引擎企业跨国经营概况分析 |
一、 搜索引擎跨国企业的成长 |
二、 全球搜索引擎类跨国企业的发展特点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 理论预设 |
二、 案例选择 |
三、 数据收集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一、 案例内数据分析 |
二、 跨案例聚类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区位选择 |
第一节 区位选择研究模型与假设提出 |
一、 国际市场区位选择研究模型的提出 |
二、 假设提出 |
第二节 搜索引擎企业的国际市场区位选择研究模型的实证分析 |
一、 研究设计 |
二、 实证结果分析 |
三、 研究讨论 |
第三节 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区位选择矩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时机选择 |
第一节 市场进入时机早晚的选择模型 |
一、 博弈模型 |
二、 模型分析 |
第二节 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再进入时机选择模型 |
一、 企业国际化知识对进入—退出—再进入时机选择的影响 |
二、 市场因素对进入—退出—再进入时机选择的影响 |
第三节 再进入时机选择逻辑模型多案例分析 |
一、 研究设计 |
二、 多案例分析 |
三、 研究发现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 |
第一节 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及其分类 |
一、 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的主要进入模式 |
二、 基于资源利用与获取视角的进入模式分类 |
第二节 研究模型与假设提出 |
一、 区位选择与进入模式 |
二、 进入时机与进入模式 |
第三节 搜索引擎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模型实证分析 |
一、 研究设计 |
二、 实证结果分析 |
三、 研究讨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启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网络资料来源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后记 |
附件 |
(3)中国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规避反倾销规避反倾销壁垒的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主要创新点 |
2 反倾销引致对外直接投资的形成机理 |
2.1 反倾销引致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
2.2 为规避反倾销日本大规模对欧美直接投资的实践 |
2.3 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分析 |
3 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 |
3.1 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的现状 |
3.2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问题 |
3.3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遭受反倾销调查相互关系检验 |
4 我国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规避反倾销的对策建议 |
4.1 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选择 |
4.2 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 |
4.3 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
4.4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我国企业境外并购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跨国并购的国际潮流和业务特点 |
(一) 并购的国际潮流 |
1.跨国并购的区位和行业选择。 |
2.强强联合, 战略性并购居多。 |
(二) 业务特点 |
1.跨国并购的工具。 |
2.主要采取支付方式有四种: |
二、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必要性 |
1.产业发展不平衡, 部分产业有足够资本向外扩张。 |
2.民营企业国内融资渠道不畅。 |
3.优势产业为规避国外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
4.利用被并购企业的相关资源拓展国外市场。 |
三、跨国并购的机遇 |
四、跨国并购面临的障碍 |
1.用量和审批时间的相关法规。 |
2.资产评估与国际评估的规则的差异性。 |
3.信息资源方面的短缺。 |
4.国内企业实力上的局限性。 |
5.并购后实施整合的困难。 |
(5)日本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日本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
(一)从日本吸引FDI的总量上来看 |
(二)从引进FDI的国家和行业分布来看 |
二、日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原因及意义 |
三、日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
(一)吸引外资的有利因素 |
(二)不利因素 |
四、吸引外资采取的主要措施 |
五、国际直接投资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
六、可资借鉴的意义 |
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下一波:到日本去(论文参考文献)
- [1]搜索引擎类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研究[D]. 张箐. 武汉大学, 2012(09)
- [2]挥师日本[J]. 虞立琪,杜亮,房煜,林涛. 中国企业家, 2010(18)
- [3]中国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规避反倾销规避反倾销壁垒的路径选择[D]. 杨雪.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6)
- [4]我国企业境外并购的可行性分析[J]. 崔晋. 经济师, 2003(12)
- [5]日本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J]. 朱瑞雪. 日本研究, 2003(03)
标签: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国际市场论文; 海外并购论文; 进入国际市场模式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