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触体膜上GABA受体对牛磺酸调节氨基酸释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璨[1](2019)在《锰干扰SNARE复合物介导的突触囊泡融合导致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释放障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锰(Manganese,Mn)广泛分布于生物圈,在人体内含量甚微但却是必需微量元素,在体内众多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长时间暴露于锰环境中,锰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沉积在黑质及纹状体中,造成广泛的病理性损伤,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受损症状,称之为锰中毒。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种机制:多巴胺耗竭、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递质释放异常和氧化应激,但其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有研究表明,锰暴露会干扰脑内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信号传递,而干扰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是锰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分子学机制。可溶性N-甲基马来酰胺敏感因子附属蛋白受体(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accessory protein receptor,SNARE)是突触囊泡融合过程中的核心成分,而且参与几乎所有分泌细胞的胞吐过程,由Syntaxin-1,VAMP-2和SNAP-25三种蛋白组成。其中SNAP-25能与Synaptotagmin作用,在突触囊泡停泊中发挥重要作用;Syntaxin-1与Munc 18蛋白结合可抑制其正常生理功能,干扰SNARE复合物的形成;VAMP-2可与Synaptophysin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物,作为VAMP-2储备池,使突触囊泡能应对突然增加的神经递质释放的需求。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α-Syn)主要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突触前膜末梢和细胞核膜上,在生理状态下其单体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可以参与突触传递、调节突触囊泡的密度、提高神经元细胞的可塑性以及维护突触的正常功能。有研究表明α-Syn可以结合VAMP-2,促使SNARE复合物的形成,从而促进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有研究认为α-Syn的寡聚中间体可能是由α-Syn介导的细胞死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进程。大量研究表明α-Syn与突触囊泡形成及融合关系密切,于是我们推测在α-Syn过表达的神经元中,α-Syn易聚集,导致突触囊泡功能失调,最终发展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钙蛋白酶(Calpain)可以裂解多种细胞溶质内、细胞膜上或细胞骨架上的蛋白质,可改变多种内源性蛋白质的完整性、位置和活性,从而激活或抑制其基本生理功能。最近有研究表明,SNAP-25是Calpain的裂解底物之一。本研究分别以原代培养神经元、成年昆明小鼠、SH-SY5Y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建立神经元的锰暴露模型,研究锰对突触囊泡融合的影响;建立SH-SY5Y细胞系的锰染毒模型,研究锰致SNARE复合物形成障碍机制;建立锰短期重复暴露动物模型,研究锰致Glu和GABA释放障碍机制。以锰影响SNARE复合物的形成为出发点,用钙蛋白酶抑制剂抑制Calpain活性,再利用shRNA干扰技术,抑制α-Sy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探讨锰干扰突触囊泡融合的具体机制,为锰致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体外培养新生鼠神经元,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免疫荧光鉴定阳性率90%以上可进行后续实验。先将神经元分为5个剂量组,染毒终浓度分别为0、25、50、100、200μM,每个剂量组都分别在0、6、12、24h时检测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用以检测神经元活力。根据上述实验结果,选择100μM这一染毒终浓度,分别暴露0、6、12、18、24h,进行后续指标检测。分别用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Syntaxin-1,VAMP-2,SNAP-25,Synaptophysin,Synaptotagmin 1和Munc 18的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Syntaxin-1和Munc 18及Synaptophysin与VAMP-2之间的相互作用;用非变性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NARE复合物形成水平;FM1-43荧光染色检测活动性突触囊泡的融合。2、将SH-SY5Y细胞分为六个剂量组,分别为对照组,200μM锰处理组,shRNA转染组,shRNA转染+200μM锰处理组,错译shRNA转染组,错译shRNA转染+200μM锰处理组。用倒置荧光和分子学实验方法鉴定慢病毒转染效率;检测细胞活力及培养液中LDH的释放量;测定Syntaxin-1,VAMP-2,SNAP-25和Synaptophys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检测α-Syn与VAMP-2及Synaptophysin与VAMP-2之间的相互作用;检测SNARE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活动性突触囊泡的融合。3、用成年SPF级昆明小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25、50、100μmol/kg氯化锰染毒组,100μg/kg钙蛋白酶抑制剂——Calpeptin对照组,Calpeptin预处理组:分别用25、50、100μg/kg Calpeptin预处理2h后,再注射100μmol/kg氯化锰。每组6只,雌雄各半。连续染毒24天,分别在第8、16、24天进行旷场实验,24天旷场实验结束后取大脑基底核进行指标检测。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检测脑内锰含量;测定细胞内Ca2+浓度及Calpain活性;通过透射电镜进行基底核突触体观察;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大脑基底核神经突触间隙内源性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浓度;测定Syntaxin-1,VAMP-2和SNAP-25的mRNA及蛋白表达;检测SNARE复合物形成水平和活动性突触囊泡的融合。结果:1、随着染锰剂量的增加(0-200μM)及时间的延长(0-24h),神经元的活力不断下降,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关系。在染锰剂量为100μM时最有利于后续实验的毒性判断,故选择此剂量进行不同时点染毒。各组神经元Synaxtin-1蛋白表达未发生明显改变,SNAP-25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降,VAMP-2和Munc 18蛋白呈时间依赖性升高。Syntaxin-1和Munc 18之间的蛋白相互作用在18h和24h时明显升高,VAMP-2和Synaptophysin之间的蛋白相互作用可见二者结合在12h时明显升高;但在24h显着下降。100kDa的SNARE复合物形成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而80kDa的SNARE复合物在染锰12h时出现升高现象,但在染锰24h下降。突触囊泡融合水平与80kDa的SNARE复合物形成结果趋势一致。2、慢病毒干扰α-Syn表达模型,转染效率达到90%以上,可以有效的降低α-Sy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锰处理细胞24h后,LDH释放量,细胞凋亡率,α-Syn及VA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并且α-Syn与VAMP-2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Synaptophysin与VAMP-2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使VAMP-2不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SNARE复合物的形成及FM1-43标记的突触囊泡释放减少。用100μM锰分别处理α-Syn表达下调细胞和正常细胞对比发现,α-Syn表达下调细胞损伤程度明显下降,Synaptophysin与VAMP-2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恢复,并且α-Syn与VAMP-2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减弱,SNARE复合物的形成及FM1-43标记的突触囊泡释放增多。携带错译shRNA慢病毒转染的细胞对各项指标没有影响。3、与对照组相比,100μmol/kg染锰组小鼠连续染毒24天后,旷场实验显示其平均速度和在中心区域停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下降,且随着染锰剂量的升高,小鼠基底核内锰含量明显升高,电镜结果显示100μmol/kg染锰组小鼠突触囊泡数量下降,突触前后膜融合,突触后致密物增厚,这些结果提示了小鼠亚急性锰暴露模型建立成功。50、100μmol/kg染锰组小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钙蛋白酶活性均明显升高;各染毒组小鼠Syntaxin-1蛋白表达未发生明显改变,SNAP-25蛋白表达发生不同程度下降,在50、100μmol/kg染锰组小鼠出现SNAP-25-N端裂解碎片,VAMP-2蛋白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SNARE复合物80kDa蛋白复合物在25、50μmol/kg染锰组明显升高,在100μmol/kg染锰组下降,100kDa蛋白复合物没有明显变化;FM1-43染色显示50μmol/kg染锰组小鼠活动性囊泡明显升高,100μmol/kg染锰组小鼠明显下降。用Calpeptin干预后,与100μmol/kg染锰组小鼠比较,基底核内锰浓度和钙离子浓度均未发生改变;随着钙蛋白酶抑制剂浓度升高,各干预组小鼠Syntaxin-1蛋白表达未发生明显改变,SNAP-25蛋白表达发生不同程度升高,100μg/kg Calpeptin干预组小鼠未检出SNAP-25-N端裂解碎片,VAMP-2蛋白表达未出现明显改变;SNARE复合物100kDa蛋白复合物在50、100μg/kg Calpeptin干预组明显升高,80kDa蛋白复合物没有明显变化;FM1-43染色显示100μg/kg Calpeptin干预组活动性囊泡明显增多。结论:锰可通过干扰SNARE复合物相关蛋白表达导致SNARE复合物形成障碍。其具体机制可能为:锰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活化Calpain,特异性地裂解SNAP-25;同时促使α-Syn蛋白表达升高,与VAMP-2蛋白结合增加,束缚了VAMP-2与Synaptophysin的正常结合,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干扰SNARE复合物形成,引起突触囊泡融合下降,Glu和GABA释放降低,引发神经毒性。此研究不仅为预防和治疗锰中毒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和理论依据,而且在加强锰中毒防治和保护锰接触者健康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齐浩铭[2](2019)在《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与繁育及对其线粒体功能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众所周知,牛磺酸在抗衰老、调节渗透压、氧化应激、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过去通常以体外注射给药或口服喂食的方式对牛磺酸进行相关研究,稳定性较差。本研究采用神经特异性启动子PDGF,构建在神经系统特异性表达牛磺酸转运体(TauT)的TauT转基因大鼠,并进行繁殖、鉴定,初步探讨TauT转基因大鼠脑组织中线粒体相关功能的变化及可能机制。为研究牛磺酸及牛磺酸转运体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1、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将编码牛磺酸转运体基因(Slc6a6)的CDs扩增后插入质粒p PDGF4(+)的Nhe I和Xba I之间,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DGF4(+)-Slc6a6。载体线性化后显微注射入SD大鼠受精卵内,经短暂体外培养,筛检存活胚胎,移植入假孕受体大鼠输卵管,常规饲育。2、TauT转基因大鼠的鉴定:将得到的F0代TauT转基因大鼠与野生型大鼠1:1配笼繁殖,PCR法鉴定F1代大鼠基因型,RT-PCR检测TauT+/-大鼠大脑组织Slc6a6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TauT+/-大鼠大脑、心、肝组织中TauT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及HE染色观察TauT+/-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区TauT蛋白的分布情况及细胞形态。3、TauT转基因大鼠的繁殖和一般情况观察:每2个月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记录体重、繁育次数、阳性率、平均产仔数等数据。4、TauT转基因大鼠核磁共振检测:采用快速平面自旋回波(FSE)和自旋回波(SE)核磁序列对大鼠行T2WI、T1WI扫描,点分辨波谱序列(point-resolved surface coil spectroscopy,PRESS)对所选择的感兴趣区(ROI)扫描,波谱软件自动计算出各代谢物包括乙酰门冬酰胺(NAA)、胆碱(Cho)、肌酐(Cr)、牛磺酸(Tau)、乳酸(Lac)的值。5、取5月龄TauT+/-大鼠,麻醉处死后取大脑、心、肺、肝、肾、脾、胰、骨骼肌等脏器,计算脏器系数和脏脑系数。6、TauT转基因大鼠的生理检查:大鼠禁食并麻醉后心尖取血,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血常规指标30项(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压积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生化指标23项(白蛋白、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7、取5月龄TauT+/-大鼠,麻醉处死后提取脑组织线粒体,检测线粒体态3、态4呼吸速率、线粒体膜电位,并计算线粒体RCR、P/O比。结果:1.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成功构建p DGF-Slc6a6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入假孕大鼠输卵管内待产,经DNA鉴定后得到3只TauT转基因大鼠作为F0代首建鼠。2.TauT转基因大鼠鉴定:将F0代TauT+/-大鼠与野生型大鼠1:1交配得到F1代TauT+/-大鼠,PCR法鉴定基因型,TauT+/-大鼠的PCR扩增产物长度为625bp,TauT-/-大鼠及野生型大鼠没有扩增产物。RT-PCR结果显示TauT+/-大鼠大脑组织Slc6a6 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WB结果显示TauT+/-大鼠大脑组织TauT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TauT+/-大鼠大脑、心、肝组织中TauT蛋白与TauT-/-大鼠相比没有显着差异。免疫组化及HE染色结果显示TauT+/-大鼠与TauT-/-大鼠没有显着差异。3.TauT转基因大鼠可连续繁殖,共繁育20窝174只大鼠,其中阳性63只,阴性111只,阳性率为36%,平均每窝产仔率8.7;F0代繁育6窝81只,阳性26只,阴性55只,阳性率为32%,平均每窝产仔率13.5;F1代繁育14窝93只,阳性37只,阴性56只,阳性率为39.78%,平均每窝产仔率6.64。4.对TauT转基因大鼠进行核磁检测,TauT+/-大鼠脑部未出现水肿或肿瘤等明显病变,波谱分析显示TauT+/-大鼠在ROI区的牛磺酸水平无明显变化。5.TauT+/-大鼠体重略高于TauT-/-大鼠且在外形特征上与阴性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别;TauT+/-大鼠和TauT-/-大鼠比较,TauT+/-大鼠的肝体、肾体系数显着下降,各脏器的脏脑比均无显着性差异。6.TauT+/-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成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着升高(P<0.05),大型血小板比率显着降低(P<0.05);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间接胆固醇及肌酸激酶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7.TauT+/-大鼠脑组织线粒体RCR值、线粒体膜电位、P/O比略高于TauT-/-大鼠,且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成功构建p DGF4(+)-Slc6a6真核表达载体,繁育出生的大鼠经PCR鉴定,得到3只F0代TauT+/-大鼠,经DNA鉴定、配种繁殖得到实验所需要的TauT+/-大鼠。2、TauT转基因大鼠可连续繁殖,p DGF-Slc6a6基因片段的转入并未改变大鼠体重、脏器重量等生理状态,并未对大鼠脑部造成器质性病变,没有造成大鼠的生理代谢异常。3、初步结果显示,TauT+/-大鼠体内p DGF-Slc6a6基因片段的转入并未使线粒体功能发生明显改变,具体机制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张茗晰[3](2016)在《牛磺酸合成关键酶及转运体在绵羊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牛磺酸(2-氨基乙磺酸),因最早从牛的胆汁中被提取出来,故而得名。牛磺酸遍及动物体的组织器官,是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游离氨基酸。牛磺酸具有细胞保护、维持机体稳态、调节激素分泌、保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促进性腺发育等作用。机体缺乏牛磺酸会引起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应用牛磺酸可改善糖尿病和下丘脑-垂体内的某些特定的神经病理学变化,并对应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肝病及其他病理疾病具有防护作用。尽管牛磺酸有非常多的生物学功能,但是目前关于牛磺酸在绵羊体内的生物合成及其对绵羊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尚缺乏相关资料。本文通过RT-PCR方法、荧光定量RT-PCR方法、Western-blot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绵羊下丘脑、垂体、肝脏、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组织中牛磺酸生物合成关键酶一半胱氨酸双加氧酶(CDO)、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D)及牛磺酸转运体(TAUT)的表达及牛磺酸在这些组织中的含量,以期为实验室今后进一步探讨牛磺酸对绵羊的作用及其在绵羊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前期基础。试验结果证明:①绵羊下丘脑、垂体、肝脏、甲状腺、肾上腺、卵巢和睾丸均存在CDO、CSD(?)TAUT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②在,mRNA水平上CDO表达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下丘脑、肝脏、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睾丸、卵巢,CSD mRNA表达由高至低的顺序为:肾上腺、肝脏、甲状腺、卵巢、下丘脑、垂体、睾丸,TAUT mRNA表达由高至低的顺序为°:卵巢、肝脏、下丘脑、甲状腺、睾丸、垂体、肾上腺。③绵羊下丘脑、垂体、肝脏、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和血清中均含有牛磺酸,且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睾丸、卵巢、肝脏、下丘脑、肾上腺、甲状腺、垂体、血清。试验结果表明:绵羊下丘脑、垂体、肝脏、甲状腺、肾上腺、卵巢和睾丸七个器官中存在的牛磺酸除需自身通过CDO-CSD途径生物合成外,可能需要通过TAUT从血液中摄取。牛磺酸对内分泌腺和肝脏功能的发挥有一定的作用,但其确切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张茗晰,张萌,Harris Ripps,Wen Shen[4](2015)在《牛磺酸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牛磺酸(taurine)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各组织器官内,是机体含量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之一。机体缺乏牛磺酸会引起许多疾病,如心肌病、肾脏机能障碍等。牛磺酸对机体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牛磺酸对应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及其他病理疾病具有防护作用,牛磺酸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并能抑制细胞凋亡。此外,大量研究表明,牛磺酸对糖尿病及癫痫可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虽然牛磺酸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但其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对上述内
陈立杰[5](2014)在《亚慢性阿维菌素中毒对王鸽脑神经递质影响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阿维菌素(avermectin, AVM)是一种具有抗寄生虫活性的广谱抗生素,在农牧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于驱杀农业害虫与家畜体内外的寄生虫,因此,AVM在环境中的蓄积也随之增多。过量摄入可造成人和动物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其毒性作用机制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鸽子是用于监测生态环境变化的首选生物之一,故本课题以王鸽为研究对象,建立王鸽亚慢性中毒模型,观察了王鸽AVM中毒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结构,检测了王鸽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DNA甲基化水平、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受体、炎症因子、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AVM中毒对王鸽脑组织的影响及其毒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AVM对鸟类的影响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将2月龄健康美国王鸽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试验王鸽自由采食和饮水,采用阶梯式笼养方式,严格按照王鸽的饲养管理标准进行饲养。染毒方式采用给王鸽饲喂含有不同剂量AVM的日粮(对照组饲喂不含AVM的全价日粮、低剂量组20mg/(kg-diet)、中剂量组40mg/(kg-diet)、高剂量组60mg/(kg-diet)的方法染毒,复制王鸽亚慢性AVM中毒模型。在染毒后的第30d、60d、90d分别剖杀试验王鸽,仔细分离王鸽的脑组织,留取大脑、小脑、视叶组织标本,用于病理学观察、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等指标的检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脑组织中Y-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甘氨酸(Glycine, Gly)、谷氨酸(Glutamicacid,Glu)、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四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DNA甲基化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受体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A receptor, GABAAR)、γ-氨基丁酸B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 GABABR)、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亚型NR1、NR2A、NR2B受体、炎症因子包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cytokine inducible-NOS, iNOS),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factor κB, NF-κB),前列腺素E合酶(prostaglandin E synthase, PGES),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 DNMT1、DNMT3A、DNMT3和去甲基化酶(demethylase, MBD2)的基因mRNA表达。研究结果如下:1.病理学观察表明,王鸽脑组织HE染色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VM染毒组的大脑、小脑和视叶组织的结构混乱,大脑组织主要表现为:神经元周围间隙及小血管间隙增宽;神经纤维走行紊乱,神经元肿胀,细胞质增加,神经元空泡化以及胞核浓缩。小脑、视叶组织与大脑表现相似。此外,小脑还出现了浦肯野细胞质空泡化,颗粒层细胞松散,颗粒细胞的细胞核的浓缩或破裂,结构混乱,松散,神经纤维间的间隙增大。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VM染毒可导致大脑、小脑和视叶组织的超微结构破坏。大脑组织主要表现为核膜不完整;在核膜或核孔分布着浓缩不均匀的染色质;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破坏,溶解和空化。视叶和小脑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与大脑相似。证实AVM暴露不仅引起王鸽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症状,而且可导致鸽脑的组织学改变,鸽脑多部位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害明显。2.优化了王鸽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DNA甲基化水平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氨基酸含量检测优化条件为:色谱柱:Diamonsil C18(4.6mm×200mm,5μm);检测波长:350nm;流动相:A为0.05mol/L的醋酸钠缓冲液(NaAc,pH=5.8),B为乙腈-水(1:1,V/V),梯度洗脱程序B由初始时的13%经10min至48%,18min至85%;流速:1.0ml/min;柱温为20℃;取10μ1进样分析。DNA甲基化水平检测优化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为DIKMA SpursilC18-EP (250mm×4.6mm5μm);紫外检测波长280nm;流动相是甲醇和0.05mo1/L磷酸二氢钾(10:90,V/V,pH3.5);流速为1.0mL/min,上样量20μL。均采用外标定量,紫外检测。后续结果表明本方法快速、准确、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3.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检测结果表明AVM染毒后四种氨基酸神经递质Asp、Glu、Gly、GABA含量均增高(P<0.05),染毒组中GABAAR、GABABR、NR1、NR2A、NR2B基因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也显着升高(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Asp、Glu、Gly、GABA含量均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GABAAR、GABABR、NR1、NR2A、NR2B基因表达量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大脑、小脑、视叶组织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大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其受体基因表达量升高最明显。这种改变与AVM暴露的时间与剂量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AVM暴露造成王鸽脑组织四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增高,其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增强,可能是AVM的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4.AVM染毒后导致王鸽脑组织DNA总甲基化水平降低,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 DNMT3B基因mRNA表达量降低和去甲基化酶MBD2基因mRNA表达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小脑、视叶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DNMT1、DNMT3A、DNMT3B基因mRNA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MBD2基因mRNA表达量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这种改变也与AVM暴露的时间与剂量具有一定的效应关系。表明AVM中毒引起王鸽脑组织损伤与DNA总甲基化水平降低有关。5.AVM染毒后对大脑、小脑、视叶中iNOS、NF-κB、PGES基因的mRNA表达量的影响相似,在30d,其基因的mRNA表达量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逐渐增加(P<0.05),但是,在60d、90d时间点,其基因的1mRNA表达量显示的是先上升然后下降的趋势(P<0.05)。在小脑和视叶,这些炎症因子的表达量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但不同脑区在不同的时间点其变化的水平有所不同。提示炎症基因iNOS、NF-κB、PGE参与了AVM致脑组织毒性损害过程。综上所述,AVM染毒后大脑、小脑、视叶组织均受到损伤,这种影响最显着的是大脑,表明大脑可能是AVM中毒损伤的主要部位之一。本试验从病理形态学的光镜和电镜观察,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相关受体基因的表达,炎症因子基因表达,DNA甲基化水平及其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基因表达等指标的检测,探讨并丰富了AVM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
朱成成[6](2013)在《牛磺酸对生物铒料生长及繁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对圆型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以及淡水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为牛磺酸在生物饵料培养中的应用探索可行性,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分别以0g/L,0.4g/L,0.8g/L,1.2g/L浓度的牛磺酸处理圆型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及淡水小球藻。结果表明:1.经牛磺酸处理的轮虫各处理组种群增长均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1),0.8g/L处理组在整个试验周期内轮虫种群密度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1)。对照组种群密度和日平均增长率在试验进行至144h时均达到最大值,而处理组种群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68h,且0.8g/L处理组的种群密度峰值最大,168h后对照组轮虫种群增长显着下降(P<0.01)。0h至24h时,对照组怀卵率迅速升高,而其余各组缓慢升高。168h至264h阶段内,对照组怀卵率迅速下降,而各处理组则缓慢下降。2.添加不同浓度牛磺酸后各处理组卤虫无节幼体体长增长均不同程度的大于对照组,0.4g/L处理组卤虫无节幼体生长显着高于各处理组(P<0.01)。试验进行的第1天至第7天,各处理组卤虫无节幼体存活率差异不显着(P>0.05),其中0.8g/L处理组较各组高。试验进行至第9天至第21天,0.4g/L处理组卤虫无节幼体存活率较各处理组高,且0.4g/L处理组与0.8g/L处理组卤虫无节幼体存活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和1.2g/L处理组(P<0.05)。3.牛磺酸添加至淡水小球藻培养液后,试验第1d,各处理组差异显着(P<0.01),0.8g/L处理组种群密度显着高于各处理组(P<0.01),对照组显着低于0.4g/L处理组和0.8g/L处理组(P<0.01),而1.2g/L处理组此时的种群密度显着低于各处理组(P<0.01)。试验培养第2d至6d,0.4g/L处理组和0.8g/L处理组种群密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而1.2g/L处理组仍显着低于各处理组(P<0.01)。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对普通小球藻的相对生长常数影响显着(P<0.01),其中0.4g/L处理组和0.8g/L处理组与对照组小球藻的相对生长常数显着高于对照组和1.2g/L处理组(P<0.01)。综合研究结果认为,添加适量的牛磺酸能够促进生物饵料生长,且适合生物饵料生长的牛磺酸浓度应介于0.4g/L-0.8g/L。
耿立敏[7](2013)在《牛磺酸对染锰大鼠丘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其相关酶改变的干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牛磺酸对染锰大鼠丘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其相关酶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按随机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染锰组、预防组、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共5组。染锰组、预防组、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MnCl2-4H2O20mg/kg·d,其中预防组大鼠同时腹腔注射牛磺酸200mg/kg·d,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8周,每周5天,染锰组、预防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终止。然后,治疗组大鼠继续腹腔注射牛磺酸200mg/kg·d,治疗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8周。最后一次注射后24h进行水迷宫实验,分别以前5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及低6天的平台搜索次数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及空间记忆能力的变化;然后处死大鼠,切取丘脑。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样品中的蛋白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IPLC)紫外检测法测定大鼠脑丘脑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谷氨酰胺(glutamine, Gln)和Y-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的含量;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谷氨酸脱羧酶(GAD)、磷酸激活谷氨酰胺酶(PAG)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含量。结果:1、染锰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搜索到目标区域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大鼠逃避潜伏时间较染锰组明显减少(P<0.05),预防组大鼠搜索目标区域次数与染锰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治疗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大鼠搜索目标区域次数与治疗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时间较染锰组明显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搜索目标区域次数与染锰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染锰8周后,染锰组Glu含量比空白对照组含量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锰组G1n和GABA含量比空白对照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锰组PAG含量比空白对照组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锰组GAD和GS含量比空白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预防8周时,预防组Glu含量比染锰组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G1n和GABA含量比染锰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PAG含量比染锰组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GAD和GS含量比染锰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治疗8周后,治疗组Glu含量均比治疗对照组含量低,治疗组G1n和GABA含量均比治疗对照组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G含量比治疗对照组含量低,治疗组GAD和GS含量均比治疗对照组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lu含量比染锰组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1n和GABA含量比染锰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G含量比染锰组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AD和GS含量比染锰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锰可致大鼠丘脑Glu升高,Gln和GABA减低,牛磺酸对锰所致大鼠丘脑Glu、Gln和GABA的改变有干预作用。
欧超燕[8](2012)在《PAS-Na对锰暴露大鼠基底核GABA能神经递质的影响》文中认为锰(Mn)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某些正常细胞动态平衡金属酶的必需辅酶。然而,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锰烟尘可引起中毒,出现帕金森病(PD)样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MR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发现,锰暴露工人苍白球锰蓄积明显,丘脑及其邻近基底核GABA-感兴趣区(VOI)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明显升高。锰暴露可改变动物纹状体及其所在基底核的GABA浓度改变,改变脑内GAD、GABA-T活性及GABA受体与转运载体的mRNA及蛋白表达。我室的较早系列研究显示,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有促排锰作用,可使染锰4周的大鼠轻度受损的神经细胞病理改变恢复正常,PAS-Na对锰致海马神经元损害有拮抗作用。广西医科大学纪淑琴等率先在临床上应用PAS-Na治疗锰中毒患者取得较好疗效(临床表现基本恢复正常或改善、尿锰排泄增加、不良反应较少等),贵州、江西、包头、上海和重庆也有类似的临床报道。但是,PAS-Na防治锰中毒机制尚未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AS-Na对短期及亚慢性锰暴露大鼠GABA能神经元损伤是否有拮抗作用,以期为锰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探讨PAS-Na对短期及亚慢性锰暴露大鼠生长发育、学习记忆、基底核超微结构、GABA能神经递质及其有关代谢过程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及处理: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①短期实验:随机分为染锰组、低、高剂量PAS-Na (L-、H-PAS)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共4组。观察期为7周(染锰4周+PAS治疗3周)或10周(染锰4周+PAS治疗6周),每期每组15只大鼠(后同)。染锰、PAS治疗组腹腔注射(ip) MnCl2·4H2015mg/kg,对照组ip等容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每周5天,连续4周。然后,PAS治疗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sc)PAS-Na100或200mg/kg,其余组背部sc等容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周或6周。②亚慢性实验:随机分为对照、染锰、PAS-Na预防性干预(预防组)和低、中、高剂量PAS-Na (L-、M-、H-PAS)治疗组,观察期为4、8、12、18周。给染锰、预防、PAS治疗组ip MnCl2·4H2015mg/kg,对照组ip等容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每周5天,连续4、8、12周,其中预防组在染锰的同时,每天背部sc PAS-Na200mg/kg(每周3天),连续8、12周。然后,给L-、M-、H-PAS治疗组分别sc PAS-Na100、200、300mg/kg,其余组背部sc等容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6周。2.实验指标测定:①生长发育指标检测:每周末称动物体重1次;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取心、肝、脾、肺、肾、睾丸等脏器,并称其重量,算其脏体比;②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实验结束前1周,每组10只动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以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改变;③基底核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结束时,每组取5只动物进行2%多聚甲醛、2.5%戊二醛混合固定液经心脏内灌注固定,后分离基底核,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基底核超微结构改变;④GABA能神经递质改变检测:实验结束时,每组取10只动物,处死动物,取基底核迅速于液氮速冻,并于-80℃冰箱保存,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GABA、Glu、Gln、Gly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其GAD与GABA-T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与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GABA转运载体(GAT-1)及GABA受体(GABAAR)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1. PAS-Na对锰暴露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1)锰暴露第一至第四周、第八周、第十周,大鼠体重比对照组轻,差异具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大鼠在第一致第三周较染锰组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2)观察期4周,染锰组脾脏与睾丸脏体比比对照组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期8周,染锰组脾脏脏体比比对照组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期12周,染锰组脾脏与肝脏脏体比比对着组大,预防组脾脏与肝脏脏体比比染锰组小,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观察期18周,L-与H-PAS组肝脏脏体比比染锰组小,脾脏脏体比比染锰组大,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2. PAS-Na对锰暴露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1)学习能力的影响:在观察期4、10、12、18周,染锰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或游泳路程均比对照长。锰暴露4或12周后,给予PAS-Na为期6周的治疗,各治疗剂量组均可恢复锰暴露所延长了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路程。(2)记忆能力的影响:观察期7周,染锰大鼠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或路程除总时间或路程均比对照组长;高-PAS组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或路程除总时间或路程均比染锰组短。观察期8周,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或路程除总时间或路程染锰组与对照比较减少,PAS-Na预防组与染锰组比较增多。3. PAS-Na对锰暴露大鼠基底核超微结构的影响:短期或亚慢性锰暴露可损伤大鼠脑基底核的神经元、神经毡及星形胶质细胞,使得其神经元出现变性、凋亡及坏死等现象,神经元树突、轴突终末肿胀,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凋亡退变,且随染锰期限的延长,其损伤越发严重;此外,即使终止染锰这些损伤仍在继续,且随时间的延长而越发严重。与锰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相一致。PAS-Na对染锰大鼠所致的基底核改变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会使得神经元变性、凋亡、坏死现象得到好转,突触间隙重变清晰,但对于染锰12周大鼠的基底核改变,改善作用不是特别明显。4. PAS-Na对锰暴露大鼠基底核GABA能神经递质的影响(1)短期及亚慢性锰暴露对大鼠基底核GABA能神经递质的影响:观察期4周,Glu、Gln与GABA含量,GAD活性及GABAAR mRNA表达均升高。观察期7周,Gly含量减少,GABAAR蛋白表达升高;观察期10周,Glu、Gln与Gly含量,GABAAR与GAT-1mRNA表达均降低。观察期8周,Glu/GABA比值及GABAAR mRNA表达均降低。观察期12周,GABA-T活性及GABAAR蛋白表达升高;观察期18周,基底核Glu、Gln、与GABA含量及GABAAR mRNA表达均降低,而GAD与GABA-T活性及GAT-1mRNA表达均升高。(2)PAS-Na对短期及亚慢性锰暴露大鼠基底核GABA能神经递质的预防或治疗效果:①治疗效果观察:观察期10周,L-PAS与H-PAS组的Glu、Gln含量及GAT-1mRNA表达与H-PAS组Gly含量比染锰组升高;观察期18周,M-PAS及H-PAS组的GAD活性与H-PAS组的GABA-T活性及GAT-1mRNA表达降低。②预防效果观察:观察期8周,预防组的Glu/GABA比值与GABAAR mRNA表达比染锰组升高;观察期12周,预防组的GABAAR蛋白表达比染锰组降低。结论:(1)短期及亚慢性锰暴露使大鼠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增加较少,脾脏、睾丸及肝脏脏器系数增加,提示锰具生长发育及器官整体毒性,PAS-Na对锰所致的生长发育及器官整体毒性具一定拮抗作用。(2)短期及亚慢性锰暴露均可影响大鼠的学习能力,其记忆功能的改变仅出现在亚慢性的锰暴露。PAS-Na治疗或预防均可拮抗锰暴露所致的学习及记忆功能改变。(3)短期及亚慢性锰暴露均可对大鼠基底核超微结构产生影响,PAS-Na预防和/或治疗对其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使其改变得到一定的恢复,表现为早期治疗效果较佳,且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4)短期及亚慢性锰暴露对大鼠基底核Glu、Gln、Gly与GABA含量,GAD与GABA-T活性,GABAAR mRNA与蛋白表达及GAT-1mRNA表达均有影响。PAS-Na预防及治疗对不同期限锰暴露所致的以上改变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PAS-Na对亚慢性锰暴露致GABAAR mRNA或蛋白表达改变有预防性干预作用,对锰致大鼠基底核Glu、Gln及Gly含量、GAD活性与GAT-1mRNA表达改变有治疗性干预作用。
黄玲[9](2012)在《牛磺酸拮抗锰致大鼠丘脑神经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新生大鼠丘脑神经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探讨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γ-氨基丁酸(GABA)三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牛磺酸(Tau)拮抗锰(Mn)诱导丘脑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新生24小时以内的SPF级Wistar大鼠丘脑组织进行细胞原代培养,培养至最佳状态后,用于实验。先通过MTT实验筛选Mn和Tau处理浓度,将用于培养的丘脑神经细胞分组为:①空白对照组;②牛磺酸组;③低浓度染锰组;④中浓度染锰组;⑤高浓度染锰组;⑥低锰预防组;⑦中锰预防组;⑧高锰预防组。在各处理组加入处理因素24小时后终止培养,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后进行以下检测:BCA法进行蛋白定量用于后续实验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胞内液及细胞外液中三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浓度。[结果]1、通过MTT实验将牛磺酸干预浓度确定为4mmol/L,将染锰的低、中、高浓度分别确定为0.1mmol/L、0.2mmol/L、0.4mmol/L。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牛磺酸干预条件下细胞铺展更充分、细胞密度更高;染锰可以导致丘脑神经细胞形态改变、活细胞数量减少,且细胞形态、活细胞数量的改变程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对于对应的染锰组,牛磺酸预防组细胞形态较完整、活细胞数量较多,但细胞形态改变、活细胞数量减少的程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3、HPLC检测显示:①细胞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磺酸组Glu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锰各组Glu浓度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lu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各染锰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牛磺酸预防各组Glu浓度均低于对应的染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预防组之间,Glu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磺酸组Gln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锰各组Gln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ln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各染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应的染锰组比较,牛磺酸预防各组Gln浓度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预防组之间,Gln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磺酸组GABA浓度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锰各组GABA浓度均有所提高,但只有高浓度染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BA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但各染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应的染锰组比较,牛磺酸预防各组GABA浓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预防组之间,GABA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细胞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磺酸组Glu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锰各组Glu浓度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lu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各染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应的染锰组比较,牛磺酸预防各组Glu浓度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预防组之间,Glu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磺酸组Gln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锰各组Gln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Gln浓度逐渐降低,各染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牛磺酸预防各组Gln浓度均高于对应的染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预防组之间,Gln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磺酸组GABA浓度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锰各组GABA浓度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GABA浓度逐渐下降,各染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应的染锰组比较,牛磺酸预防各组GABA浓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预防组之间,GABA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3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平均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磺酸组Glu平均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锰各组Glu平均浓度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Glu平均浓度逐渐提高,各染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牛磺酸预防各组Glu平均浓度均低于对应的染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预防组之间,Glu平均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磺酸组Gln平均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锰各组Gln平均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Gln平均浓度逐渐降低,各染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应的染锰组比较,牛磺酸预防各组Gln平均浓度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预防组之间,Gln平均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磺酸组GABA平均浓度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锰各组GABA平均浓度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GABA平均浓度逐渐提高,但各染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应的染锰组比较,牛磺酸预防各组GABA平均浓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预防组之间,GABA平均浓度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Glu平均浓度/GABA平均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磺酸组(Glu平均浓度/GABA平均浓度)的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染锰各组(Glu平均浓度/GABA平均浓度)的值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低浓度染锰组比较,中、高浓度染锰组(Glu平均浓度/GABA平均浓度)的值显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浓度染锰组之间,(Glu平均浓度/GABA平均浓度)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预防各组(Glu平均浓度/GABA平均浓度)值均低于对应的染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预防组之间,(Glu平均浓度/GABA平均浓度)的值随着染锰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锰可致体外原代培养的丘脑神经细胞损伤,牛磺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此毒作用;Glu可能在锰致体外原代培养的丘脑神经细胞损伤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GABA可能在牛磺酸拮抗锰致体外原代培养的丘脑神经细胞损伤中机制起到重要作用。
陆彩玲[10](2011)在《锰对海马依赖学习记忆的损伤及牛磺酸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尽管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锰更多的是因其急性高浓度或长期低剂量的暴露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毒性而受到关注。生产工艺的改进及劳保措施的完善使得高浓度的职业锰暴露渐渐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而随着交通工具的平民化,含锰抗爆汽油消耗剧增直接导致汽油燃烧后排放到大气中各种含锰烟尘增加,农业上含锰农药的推广,医疗…普通人群的环境锰暴露范围在扩大,累积暴露剂量在增长。流行病学调查认为锰暴露累积剂量的增加与帕金森氏症的发病率正相关。暴露方式与剂量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发生的结果,锰诱导出现严重的锥体外系症状已似乎不再,更多的是早期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疼、嗜睡、神经衰弱、认知能力降低、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且易被忽视的综合症。因此,建立锰暴露动物模型探讨神经精神症状有助阐明其早期神经毒机理。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条件必须氨基酸—牛磺酸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含量仅次于谷氨酸的游离氨基酸,大量的研究认为,牛磺酸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延缓神经细胞衰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分泌及某些肽类物质含量,调节细胞钙稳态,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多种化学物质损伤等作用而发挥健脑益智功能,现今已在临床用于早老性痴呆、各种急慢性脑病的预防与治疗。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也观察到牛磺酸改善慢性染锰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该作用可能与牛磺酸保护海马神经细胞免受锰诱导细胞凋亡有关,但牛磺酸对于暴露早期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的干预效果及其机理尚有待完善。因此,本研究将建立急性、亚慢性染锰动物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变化,测定红细胞锰浓度,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以指示乙酰胆碱的代谢变化,进一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发出胆碱能神经纤维到海马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形态、数量变化,最后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寻找海马在不同状态下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对部分鉴定的差异蛋白作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进一步验证,同时对牛磺酸预防及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一牛磺酸对锰诱导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伤的干预研究急性染毒:100只SPF雄性SD大鼠随机分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C),连续ip0.9%NS,实验期限为4w;染锰Ⅰ组(M1),每日ip MnCl2.4H2O(15mg /kg.d),连续4w;牛磺酸预防组(P),染锰的同时ip牛磺酸(200mg /kg.d),持续4w;牛磺酸治疗组(T),染锰4w结束后再ip牛磺酸200mg /kg.d,治疗4w,即ip MnCl2.4H2O 28d+ip牛磺酸28d,时长8w;染锰Ⅱ组(M2),染锰4w结束后再ip NS 4w,即ipMnCl2.4H2O 28d+ip NS 28d,实验期共8w。亚慢性染毒:各组染毒剂量及频率不变,时长则延长一倍,即染毒总时长C、M1、P为8w,T及M2则为16w(8w+8w)。上述两亚组大鼠分别在最后一次干预结束后24h进行水迷宫实验,分别以头5天平均逃避潜伏时间及第六天的平台搜索次数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及空间记忆能力的变化。二牛磺酸对染锰大鼠红细胞锰、铁含量的干预研究两亚组动物完成水迷宫后颈椎脱臼处死,迅速开胸采心脏血,抗凝剂抗凝后离心去除白细胞及血浆蛋白,分离红细胞,消化后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光仪测定各组红细胞的锰负荷及铁含量,反映红细胞锰含量作为锰暴露早期观察指标的稳定性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铁含量的变化。三牛磺酸对染锰大鼠海马乙酰胆碱代谢变化的干预研究分离各组动物的海马组织,制备组织匀浆液,测定乙酰胆碱合成、分解的两个关键酶—胆碱乙酰转移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以指示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代谢的变化,探讨牛磺酸对急性、亚慢性染锰改变此两酶活力与学习记忆能力影响之间的关系。四牛磺酸对染锰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细胞的干预研究各染毒组动物灌注固定后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基底前脑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探讨染锰及牛磺酸干预对基底前脑乙酰胆碱能细胞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五牛磺酸对染锰大鼠海马毒性干预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各染毒动物分离海马组织,制备总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分离蛋白,经软件比对选择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探讨牛磺酸干预对染锰诱导海马神经毒性的特异靶蛋白。六牛磺酸干预对急性染锰大鼠海马部分差异蛋白质的表达研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及相对荧光定量PCR选择感兴趣的差异蛋白进一步进行蛋白及分子表达水平的验证。结果一牛磺酸对锰诱导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伤的干预研究1牛磺酸对急性染锰诱导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伤的干预研究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染锰Ⅰ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间(39.8±2.3) s较对照组(29.5±2.5)s及牛磺酸预防组(29.4±2.3)s显着延长(P<0.05),染锰Ⅱ组(56.6±3.0)s与牛磺酸治疗组(27.8±2.3)s相比显着延长(P<0.05),平台搜索次数染锰Ⅰ组(3.2±3.2)较对照组(4.5±3.5)有降低趋势,牛磺酸预防(5.7±3.1)显示出上调染锰所致平台搜索次数减少的趋势,与染锰Ⅱ组(6.1±2.0)相比,牛磺酸治疗组(4.8±3.3)的平台搜索次数反而减少,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牛磺酸对亚慢性染锰诱导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伤的干预研究水迷宫实验结果反映平均逃避潜伏时间染锰Ⅰ组(53.6±4.3)较对照组(38.5±4.3)及牛磺酸预防组(38.6±4.3)显着延长(P<0.05),牛磺酸治疗组(39.1±3.5)与较染锰Ⅱ组(56.0±3.8)显着缩短(P<0.05),平台搜索次数染锰Ⅰ组(2.0±2.1)较对照组(7.5±4.3)及牛磺酸预防组(6.5±3.6)显着降低(P<0.05),牛磺酸治疗组(2.5±2.6)与染锰Ⅱ组(5.4±3.1)相比无显着差异。二牛磺酸对染锰大鼠红细胞锰、铁含量的干预研究4w染锰Ⅰ组大鼠红细胞锰含量(0.158±0.017) mg/L较对照组(0.090±0.006)mg/L显着增高,牛磺酸预防(0.154±0.023)mg/L并未显示出有降低红细胞锰含量的效果,其锰负荷依然显着高于对照组,牛磺酸治疗组(0.099±0.016)mg/L与染锰Ⅱ组(0.094±0.011)mg/L相比红细胞锰含量无差异。8w染锰Ⅰ组大鼠红细胞锰(0.134±0.015) mg/L依然高于对照组,牛磺酸预防(0.127±0.021)mg/L也未改变红细胞锰负荷状态,仍然显着高于对照组。与染锰Ⅱ组(0.087±0.006)mg/L相比,牛磺酸治疗组(0.078±0.006)mg/L红细胞锰含量显着降低。然而,红细胞铁含量在急性、亚慢性染毒及牛磺酸干预各组中并未观察到改变。三牛磺酸对染锰大鼠海马组织乙酰胆碱代谢变化的干预研究1牛磺酸对急性染锰大鼠海马组织乙酰胆碱代谢变化的干预研究染锰Ⅰ组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力(0.63±0.16) (U/mgprot)与空白对照组(0.65±0.11) (U/mgprot)相比无显着差异,但预防组酶活力(0.23±0.06) (U/mgprot)较之对照组及染锰Ⅰ组则显着下降(P<0.05),染锰Ⅱ组(0.21±0.07) (U/mgprot)较治疗组(0.44±0.12) (U/mgprot)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24.2±2.5) (IU/g),染锰Ⅰ组(18.0±9.9)( IU/g)、牛磺酸预防组(18.9±4.5)的海马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活力稍有降低但并不明显(P>0.05),牛磺酸治疗组(31.2±10.3)(IU/g)该酶活力则较染锰Ⅱ组(21.16±8.6)(IU/g)显着上调(P<0.05)。2牛磺酸对亚慢性染锰大鼠海马组织乙酰胆碱代谢变化的干预研究染锰Ⅰ组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活力(0.40±0.26) (U/mgprot)与空白对照组(0.29±0.10) (U/mgprot)相比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牛磺酸预防(0.20±0.04) (U/mgprot)明显下调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力(P<0.05),治疗组(0.25±0.06)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较(U/mgprot)染锰Ⅱ组(0.34±0.03) (U/mgprot)显着降低。染锰Ⅰ组海马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活力(13.24±5.09) (IU/g)较对照组(30.27±9.47) (IU/g)显着降低,牛磺酸预防(20.88±9.50)(IU/g)有上调锰抑制的乙酰胆碱移酶活力趋势,但并无显着效果。牛磺酸治疗(31.77±4.60)(IU/g)能显着增加乙酰胆碱转移酶活力(P<0.05)。四牛磺酸对染锰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细胞的干预研究1牛磺酸对急性染锰大鼠基底前脑(vDB/HDB)胆碱能神经细胞的干预研究与对照组vDB/hDB(167.17±14.08 /150.00±9.86)相比,染锰Ⅰ组vDB/hDB (97.00±11.87/ 83.67±3.61)ChAT阳性细胞数量显着减少(p﹤0.05),牛磺酸预防vDB/hDB (168.50±17.89/115.67±8.98)显着增加染锰诱导减少的ChAT阳性细胞(p﹤0.05),vDB数量甚至可及正常对照组,hDB尽管也显着高于染锰Ⅰ组,但仍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与染锰Ⅱ组vDB/hDB(144.5±12.29/120.33±8.16)相比,牛磺酸治疗显着增加vDB (163.17±10.50)ChAT阳性细胞(p﹤0.05),但hDB(116.17±16.13)无显着差异(p﹥0.05)。2牛磺酸对亚慢性染锰大鼠基底前脑(vDB/hDB)胆碱能神经细胞的干预研究与对照组vDB/hDB(245.0±57.37 /184.50±32.09)相比,染锰Ⅰ组vDB/hDB (188.00±26.63/ 115.17±20.88)ChAT阳性细胞数量显着减少(p﹤0.05),牛磺酸预防vDB/hDB (167.40±39.81/189.80±48.71)仅能显着增加hDB染锰诱导减少的ChAT阳性细胞(p﹤0.05),而vDB甚至无显性低于染锰组,并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牛磺酸治疗组vDB/hDB(156.40±14.19/195.60±35.54)ChAT阳性细胞在vDB显着低于染锰Ⅱ组的相应区域(265.67±49.64) (p﹤0.05),但hDB(116.17±16.13)则与染锰Ⅱ组相应区(165.33±33.24)无显着差异(p﹥0.05)。五牛磺酸对染锰大鼠海马毒性干预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1牛磺酸对急性染锰大鼠海马毒性干预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各组凝胶蛋白经发现,对照组观察到(1108±89)个蛋白点,染锰Ⅰ组观察到(1005±140)个蛋白点,牛磺酸预防组观察到(1218±204)个蛋白点,染锰Ⅱ组观察到(1130±151)个蛋白点,牛磺酸治疗组观察到(1099±163)个蛋白点,对照组—染锰Ⅰ组(C-M)匹配后发现46个差异点,染锰Ⅰ组—牛磺酸预防组(M1-P)匹配后发现46个差异点,染锰Ⅱ组—牛磺酸治疗组(M2-T)匹配后发现29个差异点,各差异点表达变化量≥2倍以上。选择上述差异点进行鉴定,经肽指纹图谱(PFT)及串联质谱鉴定了35(35/46)、13(13/29)、17(17/21)各蛋白质。C-M1组的35个差异蛋白中涉及能量代谢、细胞骨架蛋白、核酸代谢、蛋白代谢、信号转导、囊泡转运、氧化调节、胞吞作用及新发现的蛋白,M1-P组的13个差异蛋白包含能量代谢、细胞骨架、细胞骨架调节蛋白、中间蛋白、分子伴侣、氧化调节蛋白等,M2-T组的17个差异蛋白涉及能量代谢、细胞骨架、细胞骨架调节、蛋白调节与代谢、脂质代谢、分子伴侣、囊泡运输、胞吞调节、神经发育于分化及新发现的蛋白等。2牛磺酸对亚慢性染锰大鼠海马毒性干预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各组凝胶经图像分析发现,对照组观察到(997±110)个蛋白点,染锰Ⅰ组观察到(1008±94)个蛋白点,牛磺酸预防组观察到(1107±185)个蛋白点,染锰Ⅱ组观察到(1201±147)个蛋白点,牛磺酸治疗组观察到(1312±179)个蛋白点,对照组—染锰Ⅰ组(C-M1)匹配后发现12个差异点,染锰Ⅰ组—牛磺酸预防组(M1-P)匹配后发现8个差异点,染锰Ⅱ组—牛磺酸治疗组(M2-T)匹配后发现17个差异点,各差异点表达变化量≥2倍以上。选择上述差异点进行鉴定,经肽指纹图谱(PFT)及串联质谱鉴定了8(8/12)、2(2/8)、4(4/17)个蛋白质,C-M1的8个蛋白涉及酶、细胞骨架、氧化还原调节、钙调家族、胞吐作用调节、激素刺激调节等,M1-P组两个已鉴定蛋白分别是prepro-A-type allatostatin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M2-T组4个蛋白涉及细胞骨架、细胞粘附及蛋白去折叠。六牛磺酸干预对急性染锰大鼠海马部分差异蛋白质的表达研究染锰Ⅰ组及牛磺酸预防组HSP7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小幅升高,但无差异;治疗组与染锰Ⅱ组间亦无差异。染锰Ⅰ组Prx3较对照组降低,牛磺酸预防或治疗组Prx3的表达量稍低于相同染毒时长的染锰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染锰Ⅰ组及牛磺酸预防组间HSP7 mRNA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而治疗组HSP7mRNA显着高于染锰Ⅱ组;染锰后Prx3mRNA表达降低,牛磺酸预防或治疗对该基因表达与同时长染锰组相比无差异( P>0.05);染锰Ⅰ组NDUFS1mRNA表达较对照组低,牛磺酸预防提高该基因表达,但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组mRNA表达显着高于染锰Ⅱ组(P<0.05)。结论1、牛磺酸预防或治疗可改善急性、亚慢性染锰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2、牛磺酸可通过调节胆碱能系统而影响急性、亚慢性染锰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3、蛋白质组学实验揭示急性、亚慢性染锰诱导的海马依赖学习记忆障碍与多种蛋白有关,这些蛋白大多反映线粒体及细胞骨架状态且是牛磺酸干预的调节蛋白。
二、突触体膜上GABA受体对牛磺酸调节氨基酸释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突触体膜上GABA受体对牛磺酸调节氨基酸释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锰干扰SNARE复合物介导的突触囊泡融合导致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释放障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锰对神经元细胞内SNARE复合物蛋白及突触囊泡融合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2.1 实验动物饲养与繁殖 |
2.2.2 神经元原代培养和鉴定 |
2.2.3 神经元染毒剂量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1 MTT法测定神经元活力 |
2.3.2 神经元培养液LDH漏出分析 |
2.3.3 神经元Syntaxin-1,VAMP-2 和SNAP-25 的m RNA表达水平测定 |
2.3.4 神经元Syntaxin-1,VAMP-2,SNAP-25,Synaptophysin,Synaptotagmin 1 和Munc 18 的蛋白表达水平测定 |
2.3.5 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元 Munc 18 和 Syntaxin-1,VAMP-2 和 Synaptophysin之间蛋白质相互作用 |
2.3.6 免疫共沉淀法检测神经元Munc 18 和Syntaxin-1,VAMP-2和Synaptophysin之间蛋白质相互作用 |
2.3.7 神经元SNARE复合物形成水平检测 |
2.3.8 神经元突触囊泡融合水平检测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神经元鉴定 |
3.2 神经元细胞活力 |
3.3 神经元培养液的LDH释放 |
3.4 各组神经元Syntaxin-1,VAMP-2 和SNAP-25 的m RNA表达水平 |
3.5 各组神经元Syntaxin-1,VAMP-2,SNAP-25,Synaptophysin,Synaptotagmin1和Munc 18 的蛋白表达水平 |
3.6 各组神经元Munc 18 和Syntaxin-1,VAMP-2 和Synaptophysin之间蛋白质相互作用 |
3.6.1 Munc 18 和Syntaxin-1 之间蛋白质相互作用 |
3.6.2 VAMP-2 和Synaptophysin之间蛋白质相互作用 |
3.7 各组神经元SNARE复合物形成水平 |
3.8 各组神经元突触囊泡融合水平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抑制 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对锰干扰SNARE复合物介导的突触囊泡融合的保护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2.1 细胞系培养 |
2.2.2 细胞系染毒剂量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1 慢病毒转染SH-SY5Y |
2.3.2 慢病毒转染效率检测 |
2.3.3 CCK-8 法测定SH-SY5Y活力 |
2.3.4 SH-SY5Y培养液LDH漏出分析 |
2.3.5 SH-SY5Y突触囊泡融合水平检测 |
2.3.6 SH-SY5Y Syntaxin-1,VAMP-2,SNAP-25 和Synaptophysin的m RNA表达水平测定 |
2.3.7 SH-SY5Y Syntaxin-1,VAMP-2,SNAP-25 和Synaptophysin的蛋白表达水平测定 |
2.3.8 SH-SY5Y SNARE复合物表达水平检测 |
2.3.9 免疫荧光法检测SH-SY5Y VAMP-2 和 α-Syn,VAMP-2 和Synaptophysin之间蛋白质相互作用 |
2.3.10 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H-SY5Y VAMP-2 和 α-Syn,VAMP-2和Synaptophysin之间蛋白质相互作用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SH-SY5Y细胞病毒转染效率鉴定 |
3.1.1 荧光检测病毒转染效率 |
3.1.2 α-Sy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测定 |
3.2 SH-SY5Y细胞活力与培养液LDH释放 |
3.3 各组SH-SY5Y细 胞Syntaxin-1 , VAMP-2 , SNAP-25 和Synaptophysin的m RNA表达水平测定 |
3.4 各组SH-SY5Y细 胞Syntaxin-1 , VAMP-2 , SNAP-25 和Synaptophysin的蛋白表达水平测定 |
3.5 各组SH-SY5Y细胞VAMP-2 和 α-Syn,VAMP-2 和Synaptophysin之间蛋白质相互作用 |
3.5.1 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 |
3.5.2 免疫共沉淀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 |
3.6 各组SH-SY5Y细胞SNARE复合物形成水平 |
3.7 各组SH-SY5Y细胞突触囊泡融合水平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锰对小鼠脑基底核突触体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释放的影响及钙蛋白酶的保护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2.1 动物分组与染毒 |
2.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1 小鼠行为学检测 |
2.3.2 大脑基底核突触体提取 |
2.3.3 大脑基底核单细胞悬液制备 |
2.3.4 大脑基底核锰含量测定 |
2.3.5 大脑基底核突触体病理学观察 |
2.3.6 大脑基底核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测定 |
2.3.7 大脑基底核钙蛋白酶活性检测 |
2.3.8 大脑基底核神经突触囊泡融合水平检测 |
2.3.9 大脑基底核神经突触内源性Glu和GABA浓度检测 |
2.3.10 大脑基底核Syntaxin-1,VAMP-2 和SNAP-25 的m RNA表达水平测定 |
2.3.11 大脑基底核Syntaxin-1,VAMP-2,SN测定 |
2.3.12 大脑基底核SNARE复合物表达水平检测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小鼠锰暴露模型鉴定 |
3.1.1 大脑基底核锰含量 |
3.1.2 小鼠运动能力的变化 |
3.1.3 大脑基底核突触体病理学观察 |
3.2 大脑基底核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
3.3 大脑基底核细胞内Calpain活性 |
3.4 大脑基底核Syntaxin-1,VAMP-2 和SNAP-25 的m RNA表达水平 |
3.5 大脑基底核Syntaxin-1,VAMP-2,SNAP25N和SNAP25C的蛋白表达水平 |
3.6 大脑基底核SNARE复合物形成水平 |
3.7 大脑基底核突触囊泡融合水平 |
3.8 大脑基底核突触内源性Glu和GABA浓度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与繁育及对其线粒体功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与鉴定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方法 |
1.1.3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 |
1.2.2 TauT转基因大鼠DNA鉴定结果 |
1.2.3 TauT转基因大鼠大脑组织Slc6a6 RT-PCR鉴定结果 |
1.2.4 TauT转基因大鼠脑/心/肝TauT蛋白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 |
1.2.5 TauT转基因大鼠大脑组织免疫组化及HE染色观察结果 |
1.3 讨论 |
1.3.1 转基因动物简介 |
1.3.2 牛磺酸及牛磺酸转运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1.3.3 牛磺酸及牛磺酸转运体对大脑学习能力的影响 |
1.3.4 牛磺酸及牛磺酸转运体对钙离子稳态的影响 |
1.3.5 TauT转基因大鼠研究现状 |
1.4 小结 |
二、TauT转基因大鼠的繁育及一般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TauT转基因大鼠繁育结果 |
2.2.2 TauT转基因大鼠的一般表观情况 |
2.2.3 TauT转基因大鼠2-8月体重检测结果 |
2.2.4 TauT转基因大鼠脏器比/脏脑比结果 |
2.2.5 TauT转基因大鼠核磁共振检测结果 |
2.2.6 TauT转基因大鼠血常规、血生化检测结果 |
2.3 讨论 |
2.3.1 SD大鼠简介 |
2.3.2 TauT转基因大鼠对大鼠繁殖生育的影响 |
2.3.3 TauT转基因大鼠对大鼠一般表观情况的影响 |
2.3.4 TauT转基因大鼠对SD大鼠体重的影响 |
2.3.5 TauT转基因大鼠对SD大鼠脏器比/脏脑比的影响 |
2.3.6 TauT转基因大鼠对SD大鼠血常规、血生化的影响 |
2.4 小结 |
三、TauT转基因大鼠线粒体功能的初步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TauT转基因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功能检测 |
3.2.2 TauT转基因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3.3 讨论 |
3.3.1 线粒体概述 |
3.3.2 牛磺酸对线粒体的影响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牛磺酸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牛磺酸合成关键酶及转运体在绵羊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牛磺酸的研究起源 |
1.2 牛磺酸的分布与代谢 |
1.3 牛磺酸合成关键酶及转运体 |
1.4 制备牛磺酸的常用方法 |
1.5 牛磺酸的生物学作用 |
1.6 牛磺酸的应用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组织中CDO、CSD和TAUT的表达 |
3.2 不同组织中CDO、CSD和TAUT MRNA的表达水平 |
3.3 不同组织中牛磺酸的含量 |
4 讨论 |
4.1 牛磺酸与肝脏 |
4.2 牛磺酸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
4.3 牛磺酸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
4.4 牛磺酸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4)牛磺酸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牛磺酸对糖尿病及癫痫的作用 |
2牛磺酸对眼睛的作用 |
3牛磺酸的细胞保护作用 |
4牛磺酸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
5牛磺酸在发育中的作用 |
6牛磺酸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
7牛磺酸与神经递质 |
8小结 |
(5)亚慢性阿维菌素中毒对王鸽脑神经递质影响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AVM的研究概况 |
1.1.1 AVM的理化性质 |
1.1.2 AVM的药理学与毒理学特征 |
1.1.3 AVM中毒致神经系统损害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
1.1.4 AVM对脑细胞代谢酶影响的研究 |
1.1.5 AVM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
1.2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研究 |
1.2.1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概述 |
1.2.2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改变与CNS疾病 |
1.2.3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改变与中毒性疾病 |
1.3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
1.3.1 GABAA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概述 |
1.3.2 GABAB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概述 |
1.3.3 NMDA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概述 |
1.4 炎症因子概述 |
1.4.1 一氧化氮 |
1.4.2 前列腺素 |
1.4.3 核转录因子 |
1.4.4 炎症因子与药物、疾病 |
1.5 DNA甲基化概述 |
1.5.1 DNA甲基化影响基因的表达 |
1.5.2 DNA甲基化相关的酶类 |
1.5.3 DNA甲基化与疾病 |
1.5.4 药物毒物对DNA甲基化的影响 |
1.6 实验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2.1.2 试验仪器设备 |
2.1.3 试验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动物的临床观察 |
2.2.2 病理学检查 |
2.2.3 HPLC法检测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 |
2.2.4 HPLC法检测脑组织中DNA总甲基化水平 |
2.2.5 qPCR法检测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 |
2.3 试验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临床表现 |
3.2 AVM对脑组织形态学影响的检测结果 |
3.2.1 光镜下的组织学观察结果 |
3.2.2 电镜下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
3.3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DNA甲基化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
3.3.1 HPLC检测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方法的建立 |
3.3.2 HPLC法检测DNA甲基化方法的建立 |
3.4 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检测结果 |
3.4.1 脑组织中GABA含量的检测结果 |
3.4.2 脑组织中Gly含量的检测结果 |
3.4.3 脑组织中Glu含量的检测结果 |
3.4.4 脑组织中Asp含量的检测结果 |
3.4.5 脑组织中GABAAR mRN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
3.4.6 脑组织中GABABR mRN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
3.4.7 脑组织中NR1 mRN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
3.4.8 脑组织中NR2A mRN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
3.4.9 脑组织NR2B mRN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
3.5 脑组织中DNA甲基化及甲基化酶的检测结果 |
3.5.1 脑组织中DNA总甲基化的检测结果 |
3.5.2 脑组织中DNMT1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 |
3.5.3 脑组织中DNMT3A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 |
3.5.4 脑组织中DNMT3B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 |
3.5.5 脑组织MBD2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 |
3.6 脑组织中炎症因子mRN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
3.6.1 脑组织中PGES mRN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
3.6.2 脑组织中iNOS mRN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
3.6.3 脑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AVM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 |
4.2 AVM对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影响 |
4.2.1 AVM对脑组织中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影响 |
4.2.2 AVM对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影响 |
4.3 AVM诱导王鸽脑组织炎症损伤 |
4.4 AVM中毒对脑组织中DNA总甲基化及其酶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索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牛磺酸对生物铒料生长及繁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 |
1.1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 |
1.2 牛磺酸对畜禽的营养作用 |
1.3 牛磺酸对水生动物的营养作用 |
第二章 轮虫 |
2.1 轮虫的生物学特征 |
2.2 轮虫的营养强化 |
第三章 卤虫 |
3.1 卤虫的生物学特征 |
3.2 卤虫的营养强化 |
第四章 小球藻 |
4.1 小球藻的生物学特征 |
4.2 小球藻的异养培养及其应用价值 |
第五章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不同浓度牛磺酸对圆型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 |
第二章 不同浓度牛磺酸对卤虫无节幼体生长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浓度牛磺酸对淡水小球藻种群生长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牛磺酸对染锰大鼠丘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其相关酶改变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PAS-Na对锰暴露大鼠基底核GABA能神经递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PAS-Na对锰暴露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PAS-Na对锰暴露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PAS-Na对锰暴露大鼠基底核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PAS-Na对锰暴露大鼠基底核GABA能神经递质的影响 |
Ⅰ PAS-Na对锰暴露大鼠基底核GABA等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Ⅱ PAS-Na对锰暴露大鼠基底核GAD与GABA-T活性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Ⅲ PAS-Na对锰暴露大鼠基底核GABAa受体与GAT-1表达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 |
致谢 |
(9)牛磺酸拮抗锰致大鼠丘脑神经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 |
1.4 、常用溶液配制 |
2、实验方法 |
2.1 、丘脑神经细胞原代培养 |
2.2 、MTT法筛选实验各组处理因素 |
2.3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 |
2.4 、裂解液法提取细胞蛋白 |
2.5 、BCA法进行蛋白定量 |
2.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浓度 |
3、统计学分析方法 |
三、结果 |
1、MMT法确定的实验分组及各组处理因素的浓度 |
1.1 、从7个染锰浓度中选出毒性效果较明显的3个浓度 |
1.2 、从5个牛磺酸浓度中选出促进效果较明显的3个浓度 |
1.3 、从9个预防组中选出预防效果较明显的3个组 |
1.4 、确定本研究中各组的锰、牛磺酸浓度 |
2、形态学差异 |
3、锰、牛磺酸干预后丘脑神经细胞内、外3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
3.1 、本实验条件下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重复性 |
3.2 、细胞内、外3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受锰、牛磺酸的影响 |
四、讨论 |
1、丘脑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
2、牛磺酸拮抗锰诱导的丘脑神经细胞损伤的形态学表现 |
2.1 、概况 |
2.2 、单纯牛磺酸干预条件下的细胞状态 |
2.3 、不同染锰浓度致细胞形态学变化 |
2.4 、牛磺酸预防使细胞损伤得以改善 |
2.5 、小结 |
3、3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牛磺酸拮抗锰诱导的体外原代培养的丘脑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
3.1 、本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3.2 、单纯牛磺酸干预对体外原代培养的丘脑神经细胞内、外3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
3.3 、锰对体外原代培养的丘脑神经细胞内、外3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
3.4 、牛磺酸拮抗锰的神经细胞毒作用机制中3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
3.5 、小结 |
五、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10)锰对海马依赖学习记忆的损伤及牛磺酸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牛磺酸对染锰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伤的干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二 牛磺酸对染锰大鼠红细胞锰、铁含量的干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三 牛磺酸对染锰大鼠海马乙酰胆碱代谢的干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 牛磺酸对染锰大鼠基底前脑乙酰胆碱能神经细胞的干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五 牛磺酸对染锰大鼠海马毒性干预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六 牛磺酸干预对急性染锰大鼠海马部分差异蛋白质的表达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突触体膜上GABA受体对牛磺酸调节氨基酸释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锰干扰SNARE复合物介导的突触囊泡融合导致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释放障碍的实验研究[D]. 王璨.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1)
- [2]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与繁育及对其线粒体功能的初步研究[D]. 齐浩铭.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6)
- [3]牛磺酸合成关键酶及转运体在绵羊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研究[D]. 张茗晰.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4]牛磺酸的研究进展[J]. 张茗晰,张萌,Harris Ripps,Wen Shen.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07)
- [5]亚慢性阿维菌素中毒对王鸽脑神经递质影响机制的研究[D]. 陈立杰. 东北农业大学, 2014(01)
- [6]牛磺酸对生物铒料生长及繁殖的影响[D]. 朱成成. 吉林农业大学, 2013(S2)
- [7]牛磺酸对染锰大鼠丘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其相关酶改变的干预作用[D]. 耿立敏.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8]PAS-Na对锰暴露大鼠基底核GABA能神经递质的影响[D]. 欧超燕. 广西医科大学, 2012(12)
- [9]牛磺酸拮抗锰致大鼠丘脑神经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研究[D]. 黄玲.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9)
- [10]锰对海马依赖学习记忆的损伤及牛磺酸的干预研究[D]. 陆彩玲.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