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过渡金属杂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

稀土-过渡金属杂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

一、稀土—过渡金属杂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一也[1](2021)在《席夫碱配体组装的低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文中认为自首例稀土单分子磁体被发现以来,由于稀土金属离子相较于过渡金属离子具有较大的磁各向异性,表现出了优异的磁学性质,由此稀土单分子磁体成为了高性能单分子磁体的代表。随着对单分子磁体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发现了配体的结构对配合物磁性也有着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多齿配体席夫碱(Schiff),由于它与稀土和过渡金属的配位模式较多,易于得到较为有趣的磁构关系。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通过席夫碱配体与稀土金属进行配位制备低核Ln-Schiff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以及磁性的变化,同时还采用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等对所得到的晶体进行了表征。其中包括:1.分别利用席夫碱配体(E)-2,4-二溴-6-((喹啉-8-亚氨基)甲基)苯酚(HL1)和(E)-1-(((喹啉-8-亚氨基)甲基)萘-2-醇(HL2)和镧系金属盐Dy(NO3)·6H2O反应,通过使用常温挥发法合成出一个单核配合物[Ln(L1)2(NO3)(H2O)](1)以及两个双核配合物[Ln2(L2)3(NO3)3](2)和[Ln2(μ2-O2)(L2)4(NO3)2](3)。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C4v对称性,且它的结构为Spherical capped square antiprism。配合物2具有D3h和Cs对称性,且它的结构为Spherical tricapped trigonal prism和Muffin。配合物3具有Cs对称性,且它的结构为Muffin。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单分子磁体行为。2.利用席夫碱配体6,6’-(((1E,1’E)-(乙烷-1,2-二基双(氮杂亚烷基)))双(亚甲叉基)双(2,4-二溴苯酚))(H2L3)与镧系金属盐Ln(NO3)·6H2O反应,通过使用常温挥发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双核Ln2-Salen配合物[Ln(L1)2][Ln=Tb(4),Dy(5),Ho(6)]。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4-6均具有D2d对称性以及Triangular dodecahedron结构。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4-6均未表现出单分子磁体行为。

赵晓曦[2](2020)在《酰腙类稀土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酰腙类配体易于合成,配位方式多样,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因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稀土元素具有十分特殊的电子结构,所以它们有着独特的光、电、磁学性质。近年来,随着配位化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制备出了大量结构新颖、性质优良的稀土多核配合物,并且在发光材料、荧光传感、单分子磁体、磁制冷、催化反应及仿生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论文围绕稀土多核配合物的构筑和功能研究,设计合成了两个不对称的酰腙配体,进一步与过渡/稀土离子配位自组装形成七个新颖的3d-4f、s-f杂多核配合物及多核纯稀土配合物,分别研究了这些配合物在单分子磁体、荧光传感器及近红外发光等方面的应用性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介绍了酰腙类配体及其稀土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以及在识别、近红外发光、单分子磁体及催化方面的应用;总结了3d-4f杂核配合物作为单分子磁体研究进展;简述了发光金属有机框架的发光机制及其在荧光传感方面的应用。二、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两个分立的配位区,能选择性地捕获3d和4f离子的不对称酰腙配体H3L1,使其与Ln3+(Ln=Dy,Tb)和Cu2+自组装得到两种新型的八核杂金属配合物。通过直流磁化率测试,表明这两个配合物中存在显着的铁磁相互作用和磁各向异性,动态磁学研究表明它们在零外加磁场下表现出典型的单分子磁体行为。并且计算得出{Cu4Dy4}的有效翻转能垒Ueff为54K,这是迄今为止报道过的Cu2+/Ln3+单分子磁体中相对较高的Ueff值。三、在配体H2L1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与其末端取代基不同的配体H2L2,基于H2L1和H2L2,制备得到了五种结构各异的多核稀土配合物。其中,利用H2L1合成了一例少见的s-f异核三维金属有机框架(MOF),详细研究了该MOF材料在可见光区的荧光性质及其CH3CN悬浮液对Fe3+和MnO4-的荧光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它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可重复利用性。另外,对其检测机理进行了探索。基于配体H2L2,利用阴离子模板效应合成了三个结构各异的Yb3+配合物,对它们的固体近红外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体H2L2对Yb3+有一定的敏化作用,通过“天线效应”可以使Yb3+发射出特征的近红外光。

黄媛[3](2020)在《基于多齿Schiff碱配体单分子磁体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设计合成了四种具有较强鳌合作用的多齿Schiff碱配体,使用溶剂热方法与稀土/过渡金属盐反应,得到多个系列具有单分子磁体磁性行为,部分具有荧光性质的多功能配位化合物,并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在螯合配体与稀土金属离子反应过程中,通过设计改变配体结构,可引起空间位阻的变化,进而可导向合成由双核至多核的镧系金属簇。其中两例基于邻香草醛席天碱配体的双核镝配合物在磁动力学探究中表现出双驰豫的特点,并选取了九核铽配合物探索其在荧光检测离子方面的多功能性质。主要内容包括:一、设计使用富含羟基的Schiff碱配体2-(((2-羟基-4-甲氧基苄基)亚氨基)甲基)苯酚(H2L1)与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作为辅助配体以及溶剂,成功得到一系列新型空竹状九核镧系金属簇[H3O][Ln9(L1)8(μ3-OH)8(μ5-0)2(DMF)8]·nH2O(Ln=Eu,n=1(1);Ln=Gd,n=4(2);Ln=Tb,n=3(3);Ln=Dy,n=6(4);Ln=Ho,n=2(5))。结构分析表明,九核核心由两个共享金属顶点的方形金字塔单元构成。磁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2-5显示出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其中,4在交流磁化率虚部表现出频率依赖现象。荧光测试发现3可作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以及可回收性荧光传感材料用来检测Fe3+,Cr2O72-和CrO42-离子。二、设计合成Schiff碱配体5-氯-2-((((2-羟基-3-甲氧基苄基)亚氨基)甲基)苯酚(H2L3),并与Dy(N03)3.6H2O反应,使用溶剂热合成法、通过调整溶剂种类与添加辅助配体乙酸或苯甲酸,成功合成了两个双核镝配位化合物[Dy2(L3)2(HL3)(NO3)(EtOH)]·0.5EtOH(6)和[Et3NH][Dy2(L3)2(NO3)(CH3COO)2](7),一个四核镝配位化合物[Dy4(L3)4(C6H5COO)4](8)。直流磁化率表明6和7显示出铁磁性相互作用,零直流场条件下6和7交流磁化率的温度和频率依赖现象表示其均具有典型的单分子磁体磁性行为。测试结果显示两种配合物均出现双重弛豫过程。磁性计算结果揭示了配位环境和几何形状对磁行为的影响。三、利用过渡/稀土金属盐与配体2-(((2-羟基-4-甲氧基苄基)亚氨基)甲基)苯酚(H2L1),2-(((2-羟基-4-氯基苄基)亚氨基)甲基)苯酚(H2L2)与4-氯-2羟基苯甲醛作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两个过渡-稀土杂核金属配合物[Co2Dy(L1)4(DMF)2][NO3]·EtOH(9),[Co2Y(L1)4(DMF)2][NO3]·EtOH(10),四个多核钴配合物[Co3(L2)2(C7H4ClO2)2(CH3COO)2]·MeCN(11),[Co4(L1)4(DMF)2](12),[Co6(L1)4(CH3COO)2(MeO)4].2MeOH(13),[Co6(L2)4(CH3COO)2(MeO)4](14)以及两个双核铜配合物[Cu2(L1)2](15),[Cu2(L2)2](16)。该八个配位化合物的单晶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仪采集分析确定。并研究了配合物13和14的磁性。四、通过设计合成Schiff碱配体5-甲氧基-2-(((1R,2S)-1-氨基-2-茚醇)亚胺)苯酚(H2L4),利用其与过渡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成功得到四个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Co2ⅡnCo3Ⅲ(L4)3(CH3COO)3(CH3O)4]·3MeOH(17),[Ni2(L4)2](18),[Cu4(L4)4](19),[Zn4(L4)4].MeCN(20)。该四个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单晶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仪采集分析确定。

张雨[4](2020)在《Salamo型双肟构筑的3d和3d-4f金属配合物及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alamo型化合物是一类结构独特具备N2O2配位空腔的肟类多齿配体,而过渡金属离子或稀土金属离子可以与此类有机化合物的N2O2独特空腔配位从而得到四齿螯合的单核、双核或多核金属配合物。十几年前,国内外专家学者通常研究Salen类物质,此类化合物与Salamo化合物相比,少了两个电负性较大的氧原子,因此Salamo类化合物表现出更强的配位能力和更好的稳定性。而在构筑此类双肟金属配合物中,通常是用Salamo类配体和各种各样的金属阳离子在一定化学氛围中参与配位,得到物化性质不同、空间构型异样、实用性能优越的Salamo型金属配合物及聚合物。Salamo型金属化合物既可以直接与金属离子自组装从而获得同多核或者杂多核的配合物,也可以通过多齿含氮配体、多齿羧酸配体和多齿羧酸吡啶类配体当做连接棒,将金属离子当做节点进行组装获得配位聚合物。此外,这些多齿配体也可以直接与金属离子自组装从而获得同多核或者杂多核的配合物。因此,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用这类多齿配体作为连接棒连接Salamo型配合物,这也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选用六齿Salamo型双肟(H2L)与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自组装合成了11个3d–4f异金属配合物;用单手臂Salamo型双肟(H3L)与过渡金属反应得到了3个同核铜(Ⅱ)、锌(Ⅱ)和镉(Ⅱ)配合物。之后将所有合成的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IR)和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所有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另外还对某些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和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详细的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Salamo型配体H2L与乙酸镍(Ⅱ)、镧系(Ⅲ)硝酸盐(Ln=La,Ce,Pr,Nd,Sm,Gd,Tb)和对苯二甲酸(H2bdc)反应,自组装得到了7个3d–4f异金属的镍(Ⅱ)–镧系金属(Ⅲ)聚合物:其中5个二维的聚合物2∞[Ni(DMF)(L)Ln(bdc)1.5](Ln=La(1),Nd(4))、2∞[Ni2(DMF)2(L)2Ln2(bdc)3]·CH3OH(Ln=Ce(2),Pr(3),Sm(5)),2个一维的聚合物1∞[Ni(L)Ln(NO3)(DMF)(bdc)](6,7:Gd,Tb)。2.用Salamo型配体H2L与醋酸镍(Ⅱ)或醋酸铜(Ⅱ)、硝酸镧(Ⅲ)(Ln=Pr,Sm)和4,4’-联吡啶反应,自组装得到了2个3d–4f异金属聚合物,其中1个一维链状聚合物1∞[NiL(4,4?-bipy)Pr(NO3)3]·(CH3)2CHOH(8),1个四核二聚物[{CuLSm(NO3)3}2(4,4?-bipy)]·CH3OH(9)。通过配体H2L与醋酸铜(Ⅱ)、硝酸镧(Ⅲ)(Ln=Eu和Dy)反应,得到了2个3d–4f异金属的铜(Ⅱ)–镧(Ⅲ)配合物,[{CuL(CH3CH2OH)Dy(NO3)3](10)和[{CuL(CH3CH2OH)Eu(NO3)3](11)。对配合物8,9和10做了抑菌活性测试。3.通过配体H3L分别与醋酸铜(Ⅱ)、醋酸锌(Ⅱ)和醋酸镉(Ⅱ)反应,得到了1个配体单晶和3个3d过渡金属的配合物:[Cu2(L)(μ-OAc)]·CHCl2(12),[Zn2(L)(μ-OAc)(H2O)]·3CHCl3(13)和[{Cd2(L)(OAc)(CH3CH2OH)}2]·2CH3CH2OH(14)。

王刚[5](2019)在《杂多核稀土配合物及凹凸棒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CO2既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又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C1资源,开发高效、绿色、廉价的催化剂将CO2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绿色化工产品,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变废为宝,还可以得到有应用价值的工业化产品。制备具有高活性、低成本、可循环使用的多功能催化剂,探索结构构筑与催化剂活性的关系,筛选高性能的催化剂,可以为CO2的固定和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工产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本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价值。本论文中,我们以多核稀土配合物和天然纳米矿物-凹凸棒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了不同类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应用性能。本文主要分六章论述:(1)主要介绍了现有文献已报到的环碳酸酯合成方法及应用领域,综述了当前环碳酸酯合成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天然纳米矿物-凹凸棒进行了系统的简介,并对其综合利用和改性研究进行了归纳;最后对催化剂的设计、合成的思路进行了简要介绍。(2)基于功能导向的设计理念,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酰腙配体,构筑了多核基元的稀土配合物,将其用于催化CO2和环氧化合物偶联合成环碳酸酯的反应中,系统考察了不同稀土金属(La、Nd和Sm)对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并阐述了其可能存在的催化反应机理。(3)利用杂金属间协同催化的作用机理,设计构筑了两个多核M-Dy(M=Zn,Cd)基元的3d/4d-4f杂金属配位聚合物,将其用于催化CO2和环氧化合物偶联制备环碳酸酯的反应中,系统的考察了不同金属对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4)在理解了CO2与环氧化合物加成反应的机理后,首次成功的利用天然一维纳米多孔材料-凹凸棒作为天然纳米催化剂,用于催化CO2与环氧化合物偶联反应制备环碳酸酯。系统的研究了凹凸棒对CO2的吸附机理,阐述了结构中多金属协同催化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处理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后研究了纳米催化剂对不同环氧底物的适用性、选择性和催化活性,并讨论了该催化体系可能存在的催化机理。(5)将凹凸棒作为多功能载体,设计、构筑了ZIF-8/ATP的纳米复合催化剂,将其用于催化CO2和环氧化合物偶联反应合成环碳酸酯的反应中,系统的研究了ZIF-8的负载量对复合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可循环使用性能进行了评估,最后阐述了其可能存在的催化反应机理。(6)基于凹凸棒特殊的孔道结构与优异的载体性能,设计、制备了Ag/ATP纳米复合催化剂,用于催化CO2和炔丙醇反应制备环碳酸酯,通过调控AgNO3的加入量来控制Ag0的负载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载银量的纳米复合催化剂,系统的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稳定性和在催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深入讨论了该催化体系的催化机理。

潘迎旗[6](2020)在《Salamo型荧光化学传感器及其金属(Ⅱ/Ⅲ)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金属盐虽然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其毒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重金属离子会和蛋白质螯合,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作为机体内第一营养要素通过转变成氨基酸小分子被间接吸收利用。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不断提高,研究人员都致力于开发一种快速便捷的方法来检测这些重金属离子,同时,还可以进行连续性识别,以达到循环使用。由于荧光检测技术成本低、响应速度快,设计合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在生化及环境科学领域备受重视。Salen及其衍生物(R–CH=N–(CH2)n–N=CH–R)在配位化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席夫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它们可以与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和d区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单核或多核金属配位化合物。近年来,基于对salen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重要的salamo型配体及其衍生物(R–CH=N–O–(CH2)n–O–N=CH–R),其N2O2形成的空腔更容易与金属离子结合,与前者相比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柔韧性,并且与过渡金属形成的配合物在光学材料、电化学、催化剂、抗菌活性、多孔材料以及单分子磁体等诸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首先,通过用自制的1,2-二胺氧乙烷和3,5-二氯水杨醛设计并合成了单肟化合物,通过柱层析分离对其进一步纯化,得到半salamo型化合物HL1。HL1作为一种荧光化学传感器可识别Pb2+,并连续性识别半胱氨酸(Cys)。HL1通过与Pb2+结合形成配合物L1-Pb2+,出现了新的荧光发射峰,达到了对重金属Pb2+离子的识别。而形成的配合物L1-Pb2+可进一步识别Cys,以达到Cys与L1-Pb2+配合物中的Pb2+结合,释放出传感器分子HL1。通过它们的荧光变化,分析讨论了相应识别机理。同时,为研究这种简单的半salamo型传感器HL1在实际环境中的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样,利用半salamo型配体HL1与过渡金属盐Cu(OAc)2·H 2O反应,得到了一个未预期的[Cu2(L2)2](1)配合物,它是通过裂解新合成的半salamo型配体HL1而产生了螯合配体H2L2形成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和Hirshfeld表面分析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表征。其次,将自制的1,2-二胺氧乙烷和2-羟基-萘醛反应得到2-[O-(1-乙基氧基酰胺)]肟-2-萘酚,通过柱层析纯化,然后与2-羟基-5-甲基-1,3-苯二醛进一步反应得到双salamo型四肟配体H3L3,并得到了它的配体单晶。该配体与过渡金属盐反应得到两个同核的过渡金属配合物[Co2(L3)NO3](2)和[Cu4(L3)2(H2O)2]·2ClO4(3),对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此来确定合成的规律和空间构型,还对配体及其配合物2和3的荧光性质、Hirshfeld表面分析以及抗菌活性等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最后,经过五步化学反应合成了2,3-二羟基-1,4-萘二醛,它与4-(1-乙基丙基)-2-[O-(1-乙氧基酰胺)]肟-2-羟基苯酚反应得到了双salamo型四肟配体H4L4,该配体与醋酸铜(II)和稀土(III)金属离子反应得到了响应的五个3d-4f杂核配合物4-8,分别为:[Cu2Ce(L4)(NO3)3](4),[{Cu2Y(L4)(μ2-NO3)(NO3)2MeOH}{Cu2Y(L4)(μ2-AcO)(NO3)2}](5),[{Cu2Sm(L4)(μ2-NO3)(NO3)2MeOH}2]·2CH3OH(6),[{Cu2Gd(L4)(μ2-NO3)(NO3)2MeOH}2]·2CH3OH(7),[{Cu2Tb(L4)(μ2-NO3)(NO3)2H2O}{Cu2Tb(L4)(μ2-AcO)(NO3)2}](8),对配合物和配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表征研究。配合物1:C32H20Cl8Cu2N4O8,Mr=999.2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体H3L3:C35H32N4O7,Mr=620.64,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2:C35H29Co2N5O10,Mr=797.49,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 1/c;配合物3:C70H62Cl2Cu4N8O26,Mr=1756.38,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4:C38H42Cu2CeN9O17,Mr=1164.00,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 1/n;配合物5:C79H91Cu4Y2N17O34,Mr=2206.573,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6:C40H49Cu2SmN9O19,Mr=1237.34,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1 2/c1;配合物7:C80H100Cu4Gd2N18O38,Mr=2490.4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1 2/c1;配合物8:C78H84Cu4Tb2N18O34.78,Mr=2402.1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

郭思含[7](2019)在《还原型水杨醛类席夫碱过渡-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磁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声音、图像、数字等信息的记录和储存显得尤为重要。单分子磁体的体积小、质量轻且易于加工、结构多样,有利于磁性信息的储存,与传统的磁性材料相比,纳米级尺寸使其具有更强的信息存储能力,实现高密度的信息存储。单分子磁体的制备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但阻塞温度、有效能垒过低是科研工作者在制备单分子磁体中遇到的极大挑战。为了获得高能垒的单分子磁体,高自旋基态和显着的磁各向异性是单分子磁体必须具备的要素。过渡金属的基态自旋值比较高,但是其磁各向异性较弱;稀土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磁各向异性,但其半径大、4f电子会受到外层电子屏蔽,导致离子间相互作用较弱。因此,将稀土、过渡金属相结合,可以使配合物既具有较高基态自旋值,又具有较显着的磁各向异性。含N和O原子的水杨醛类席夫碱多齿配体对过渡金属、稀土金属均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将席夫碱还原又可以增强其稳定性和柔韧性。因此本文设计合成一系列还原型席夫碱过渡-稀土金属异多核配合物,既结合了过渡金属较大的原子磁矩的特点,又保留了稀土金属显着的各向异性的优势,扬长辟短,改变了磁交换途径,从而获得性质良好的单分子磁体,在磁性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分为四部分:1、对席夫碱及其配合物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其配合物的应用;对单分子磁体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其在磁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过渡金属单分子磁体、稀土金属单分子磁体、过渡-稀土混合金属单分子磁体做简要介绍。2、本文将3-甲基水杨醛、乙二胺混合,合成了N,N’-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缩乙二胺)(H2L’),并在冰浴条件下使用硼氢化钠将其碳氮双键还原为碳氮单键,制得还原型席夫碱配体N,N’-双(2-羟基-3-甲氧基苯亚甲基)乙烷-1,2-乙二胺(H2L),通过红外分析、紫外分析以及核磁共振对两种配体进行表征。3、将还原型席夫碱配体与过渡金属Ni(II)、稀土金属Ln(III)(Ln=Er、Tm、Dy、Ho、Yb、Tb、Gd)反应,采用一般合成法,制备了7种还原型水杨醛类席夫碱过渡、稀土金属异多核配合物[Ni2Ln2L2(η3-O)2(NO3)4],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晶体结构和中心金属的配位方式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差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表征。4、对部分还原型席夫碱过渡-稀土异多核配合物进行了变温磁化率(χMT)、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变化等磁性测试,研究表明配合物1-4存在铁磁耦合作用,配合物5存在反铁磁耦合作用,并根据居里-外斯拟合进一步证实此结论。

赵青[8](2019)在《基于香豆素修饰的Salamo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金属配合物的广泛研究在配位化学和有机金属化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现代配位化学的迅猛发展,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成为热门研究课题。Salamo配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柔曲性,不易发生水解,易与金属盐发生配位反应形成稳定的金属配合物。Salamo型配合物逐渐从单核、双核、多核演变为杂金属-多核配合物,至今已制备出了多种结构新颖的金属配合物。近年来,Salamo金属配合物在生物体系、磁性材料、光学性能和分子识别等领域存在潜在的应用。香豆素作为重要的中间产品和有机化学原料,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感光材料和其它领域。值得注意的是,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可用作良好的发光材料。鉴于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发光领域的优良性能,在设计配体时,将香豆素衍生物引入配体中,使其相应的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在本论文中,设计合成了两种以香豆素修饰的Salamo配体及其相应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一、单Salamo配体H2L1和双Salamo配体H4L2的制备使用4-(N,N-二乙胺基)水杨醛、2,3-二羟基-1,4-苯二醛分别与4-甲基-7-羟基-8-甲酰基香豆素单边以不同比例制备合成了H2L1和H4L2。通过元素分析、熔点、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H2L1和H4L2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表征,确定该两种配体均为目标产物。通过荧光光谱确定了两种配体的最佳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二、H2L1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制备通过配体H2L1分别与过渡金属盐如醋酸铜、醋酸镍反应来培养单晶,得到单核Cu(II)(1)和三核Ni(II)(2)配合物,通过熔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X-射线晶体学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晶体学表明配合物1和2存在氢键和C-H…π超分子堆积作用。通过Hirshfeld和二维指纹图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配合物1和2中O···H/H···O、C···H/H···C、和H···H等短程作用所占的比例,以此说明配合物1和2可以稳定存在。通过荧光实验表明:H2L1具有较强的荧光强度,而配合物1和2则显示出相对较弱的发射峰。配合物1和2的TG曲线表明:两种配合物具有不同的分解阶段且良好的热稳定性。三、H4L2的过渡-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制备配体H4L2以不同的比例分别与过渡金属盐、稀土金属盐进行反应,成功培养得到了同三核Zn(II)(3)和杂五核Zn(II)-Ln(III)(Ln=Eu,Nd,Gd,Dy,Pr)(4-8)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熔点、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分别对配合物3-8进行了较系统而深入的表征。通过紫外滴定实验可看出过渡-稀土金属与配体H4L2的配位比例。X-射线晶体学可清楚地观察到配合物3-8中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的配位环境及其晶体结构,同时配合物4-8的晶体结构是类似的,都存在丰富的氢键和C-H…π超分子作用。荧光光谱显示:由于配体H4L2含有香豆素功能基团,因此配体H4L2具有强的发光强度。在同一激发波长下,配合物3-8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并显示出相对较弱的发光强度。通过Hirshfeld和二维指纹图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配合物3的O···H/H···O、C···H/H···C、和H···H等短程作用所占的比例。

曹峰[9](2019)在《基于稀土金属和吡啶二羧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超分子化学和晶体工程的迅速发展,运用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的手段合成晶体材料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为研究新的稀土功能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相对于其它金属,稀土金属在配位过程中具有灵活的配位数(8-12)和配位模式。不同的稀土金属具有不同的4f电子,使其表现出了与主族金属以及d区元素迥异的化学性质,并在光、电、磁、有机催化转化、生物医用材料方面表现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稀土离子较容易跟常见的含氧和含氮的配体发生配位,根据路易斯酸碱理论,稀土属于硬酸,因此它更趋向于与含氧的配体配位,如有机羧酸类。同时含O、N配位原子的2,6-吡啶二羧酸由于其刚性和平面性,以及其通过羧基形成氢键的能力,在稀土-有机框架杂化配合物的构筑中具有突出的桥联作用。稀土-有机框架杂化配合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光学性能及磁性,在材料学、生物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2,6-吡啶二羧酸为有机配体,通过加入不同的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铜,同时引进邻菲罗啉,成功合成出三种新型的稀土金属有机-无机杂化配合物,此为本论文的创新点一;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将具有储电子能力的杂多酸置换有机配体邻菲罗啉,合成出四种含吡啶羧酸和无机杂多酸的新型稀土杂化配合物,通过研究它们的结构来探索其性质及应用。此为本论文的创新点二。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2,6-吡啶二羧酸、邻菲罗啉为有机酸配体,分别引入稀土离子和碘化亚铜,通过研究不同的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体系p H值,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二维Cu(Ⅱ)-Ln(Ⅲ)异核有机框架化合物[Ln(pydc)3Cu2(phen)4]·I(Ln=La(1),Nd(2),Dy(3);pydc=2,6-吡啶二羧酸;phen=邻菲罗啉)。[Ln(pydc)3]与[Cu(phen)2]组成结构单元,通过Cu-O键和π···π堆积作用构建了一个十二核簇。这些团簇进一步堆叠成具有纳米级空腔的三维框架。电化学分析表明:CV曲线形状几乎可以保持,表明电化学过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以三缺位硅钨酸为模板剂,2,6-吡啶二羧酸为有机多齿配体,加入稀土钕或镨盐,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结构新颖稀土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Ln(pydc)(H2O)4]4Si W12O40·x H2O(Ln=Pr(4),Nd(5);x=4.51,4.64)。这两个化合物是同构型的,均具有三维的GIS(Gismondine)拓扑结构类沸石阳离子框架。Keggin型硅钨酸居于纳米尺寸的笼状结构中,并与阳离子框架之间存在较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磁性测试表明化合物5中的钕离子之间存在微小的磁各向异性。荧光分析表明:这两个化合物是基于配体产生的荧光,这可能是由金属向配体发生的电荷转移跃迁引起的。3、以水合硅钨酸为模板剂,2,6-吡啶二羧酸为有机多齿配体,分别加入硝酸铜、稀土钕或钐盐,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结构新颖的稀土-过渡金属异核多酸配合物[Ln(NH4)(H2O)9][Cu(pydc)(H2O)]3[Si W12O40]·15H2O(Ln=Nd(6),Sm(7))。稀土离子作为抗衡离子与硅钨酸阴离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连接。在Keggin硅钨酸阴离子的模板效应下,大位阻的硅钨酸阴离子阻碍了铜离子形成常见的六配位模式,而是以五配位模式存在。光催化分析表明:两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催化降解能力。

秦亚茹[10](2018)在《基于双酚席夫碱配体的稀土单分子磁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单分子磁体因为其在高分辨率信息存储,自旋电子学,磁制冷器和量子计算等纳米尺度器件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众多单分子磁体性能的影响因素中,配体的选择、设计是关键因素。席夫碱配体因为其丰富的配位点和可调控性常被选择作为单分子磁体的配体。本论文以双酚席夫碱为配体使用溶剂热方法成功合成了30个配合物,并通过磁性测试对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选取四核铽配合物研究了其在荧光检测离子和硝基化合物方面的性能。主要内容包括:一、使用2-乙氧基-6-(((2-羟基-3-甲氧基苄基)亚氨基)甲基)苯酚(H2L1)作为螯合配体,并结合使用甲醇或乙醇作为辅助配体,得到14个双核配合物Ln2(L1)2(NO3)2(C2H5OH)2(Ln=Sm(1),Eu(2),Gd(3),Tb(4),Dy(5),Ho(6),Er(7))和Ln2(L1)2(NO3)2(CH3OH)2(Ln=Sm(8),Eu(9),Gd(10),Tb(11),Dy(12),Ho(13),Er(14))。配合物8-14中用甲醇有目的地替代配合物1-7中的乙醇配体。配合物5和12表现单分子磁体行为且有效能垒分别为131.3 K和198.8 K。理论计算显示,配合物12中连接两个DyIII离子矢量与磁轴之间的较小的夹角θ导致偶极场对单个DyIII离子隧穿间隙的影响较弱,从而使配合物12表现比配合物5更高的有效能垒。二、设计合成4-氯-2-(((2-羟基-3-甲氧基苄基)亚氨基)甲基)苯酚(H2L2),2-(((2-羟基苯亚甲基)氨基)甲基)-6-甲氧基苯酚(H2L3),2-(((2-羟基-3-甲氧基苄基)亚氨基)甲基)-5-甲氧基苯酚))(H2L4)作为配体,合成了三个双核镝配合物[(Dy2(L2)2(NO3)2(CH3OH)2]·2CH3OH(15),Dy2(L3)2(NO3)2(CH3OH)2(16)和[Dy2(L4)2(HL4)(NO3)]·CH3OH(17)。三个配合物均含有氧桥联的[Dy2O2]中心结构和NO7配位环境。配合物15中DyIII离子处于D2d几何对称性,而在配合物16中DyIII离子处于D4d几何对称性。在配合物17的不对称结构中,两个DyIII离子拥有D2d和D4d两种几何对称性。在零直流场下,配合物15-17分别表现出51.97 K,87.16 K和167.14 K的有效能垒值,理论计算表明,交换磁相互作用的增加是配合物17展现最佳有效能垒的关键因素。三、采用Ln(NO3)3·6H2O(Ln=Gd(18),Tb(19),Dy(20),Ho(21),Er(22)),三甲基乙酸和席夫碱配体2-(((2-羟基-3-甲氧基苄基)亚氨基)甲基)-6-甲氧基苯酚(H2L5)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五个四核稀土配合物18-22。配合物18-22通过两个酚氧桥连的两个[Ln2O2]部分形成曲折[Ln4O6]核心结构。配合物18,19,21,22中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18表现出慢磁弛豫行为。配合物19对4-硝基苯胺(4-NA),Fe3+,Cr2O72-和CrO42-离子的检测表现出低检测限和高淬灭常数Ksv。配合物19可以考虑作为4-NA,Fe3+,Cr2O72-和CrO42-离子的发光传感器。四、利用稀土金属盐、钴金属盐和两个不同双酚席夫碱配体2-(((2-羟基-3-甲氧基苄基)亚氨基)甲基)-6-甲氧基苯酚(H2L5)和2-(((2-羟基苯亚甲基)氨基)甲基)-6-甲氧基苯酚(H2L3),合成了八个杂核CoII-LnIII配合物:[Co2Ln2(L5)2(OCH3)2(OAc)4]·CH3OH(Ln=Gd(23),Dy(24),Y(25)),[Co4Ln4(L5)2(L5′)2(μ3-OH)4(OAc)6]·2C2H5OH(Ln=Gd(26),Dy(27),Y(28)),[Co4Ln2(L3)2(μ3-OH)4(NO3)2(CH3OH)]·4CH3OH(Ln=Dy(29),Y(30))。配合物金属中心都为缺陷立方烷结构,LnIII离子位于杂核金属的中心位置,而两端分布CoII离子。研究了配合物23-25以及27的磁性质,金属中心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从晶体工程角度实现了从四核、六核到八核配合物的设计合成。

二、稀土—过渡金属杂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稀土—过渡金属杂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席夫碱配体组装的低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配体结构及缩写符号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研究进展
        1.3.1 3d-4f单分子磁体的研究现状
        1.3.2 4f金属构筑的单分子磁体
        1.3.3 多核单分子磁体的研究
    1.4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八氨基喹啉希夫碱构筑的单双核单分子磁体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及试剂
        2.2.1 实验方法
        2.2.2 试剂的选用
        2.2.3 实验仪器
        2.2.4 配合物1-3 的合成
        2.2.5 晶体结构的测定
        2.2.6 配合物1-3 的单晶结构描述
        2.2.7 配合物1-3 的磁性研究
        2.2.8 小结
第三章 乙二胺希夫碱构筑的单核配合物的结构及磁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的选用
        3.2.2 配合物4-6 的合成
        3.2.3 晶体结构的测定
        3.2.4 配合物4-6 的单晶结构描述
        3.2.5 配合物4-6 的磁性研究
        3.2.6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2)酰腙类稀土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酰腙类配体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1.1 酰腙类配体概述、配位方式及其应用
        1.1.2 酰腙类稀土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1.1.3 酰腙类稀土配合物的功能性质
    1.2 3d-4f杂核配合物作为单分子磁体的研究进展
    1.3 发光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进展
        1.3.1 发光金属有机框架概述及其发光机制
        1.3.2 发光金属有机框架在化学传感方面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两个具有蝶形不对称单元的八核{Cu_4Ln_4} (Ln=Dy,Tb)配合物及其零场单分子磁体行为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合成与表征
        2.2.3.1 配体H_3L~1的合成与表征
        2.2.3.2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2.3.3 配合物1-2的XRD与热重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配合物1-2的晶体结构分析
        2.3.2 配合物1-2的单分子磁体性质的研究
        2.3.2.1 直流磁化率测试
        2.3.2.2 交流磁化率测试
        2.3.2.3 配合物1-2磁构效关系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阴离子调控的s-f杂核配合物及稀土多核配合物:结构特点、离子识别及近红外发光性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合成与表征
        3.2.3.1 配体H_2L~1和H_2L~2的合成与表征
        3.2.3.2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2.3.3 配合物3-7的XRD与热重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
        3.3.1.1 基于配体H_2L~1的配合物3-4的晶体结构描述
        3.3.1.2 基于配体H_2L~2的配合物5-7的晶体结构描述
        3.3.2 配合物3的可见区荧光分析
        3.3.3 配合物3对Fe~(3+)和MnO_4~-的选择性检测
        3.3.4 配合物5-7近红外区固体荧光性质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多齿Schiff碱配体单分子磁体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SMMs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SMMs的研究进展
        1.2.1 过渡金属SMMs的研究进展
        1.2.2 稀土金属SMMs的研究进展
        1.2.3 过渡-稀土(3d-4f)杂核金属SMMs的研究进展
        1.2.4 多功能稀土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3 本课题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选题依据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系列九核稀土配合物的结构、磁性与荧光检测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本课题中所使用的试剂药品与实验仪器
        2.2.2 配体H_2L_1的合成
        2.2.3 配合物的合成
        2.2.4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配合物1-5的合成
        2.3.2 配合物1-5的晶体结构
        2.3.3 配合物1-5的热重分析
        2.3.4 配合物1-5的粉末衍射表征
        2.3.5 磁性表征及分析
        2.3.6 配合物[H_3O][Tb_9(L_1)_8(μ_3-OH)_8(μ_5-O)_2(DMF)_8]·3H_2O(3)的荧光检测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邻香草醛席夫碱镝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配体H_2L_3的合成
        3.2.2 配合物的合成
        3.2.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配合物6-8的合成
        3.3.2 配合物6-8的晶体结构
        3.3.3 配合物6-7的热重分析
        3.3.4 配合物6-7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3.3.5 配合物6-7磁性表征及分析
        3.3.6 理论计算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系列过渡金属配合物以及过渡-稀土杂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配体H_2L_2的合成
        4.2.2 配合物的合成
        4.2.3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配合物9-16的晶体结构
        4.3.2 配合物13和14的磁性表征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茚醇胺席夫碱配体系列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配体H_2L_4的合成
        5.2.2 配合物17-20的合成
        5.2.3 配合物17-20的晶体结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配合物17-20的晶体结构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附录 本论文中合成的配合物结构简式以及CCDC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Salamo型双肟构筑的3d和3d-4f金属配合物及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配位化学及其发展历程
    1.2 Salen型及Salamo型化合物
        1.2.1 Salen型化合物
        1.2.2 Salamo型化合物
    1.3 Salen型聚合物的研究
    1.4 选题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对称六齿Salamo型配体H_2L及其3d–4f镍(Ⅱ)–镧系金属(Ⅲ)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配体H_2L和3d–4f Ni(Ⅱ)–Ln(Ⅲ)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2.3.1 Salamo型双肟配体H_2L的合成
        2.3.2 聚合物~2∞[Ni(DMF)(L)La(bdc)_(1.5)] (1)的合成
        2.3.3 聚合物~2∞[Ni_2(DMF)_2(L)_2Ce_2(bdc)_3]·CH_3OH(2)的合成
        2.3.4 聚合物~2∞[Ni_2(DMF)_2(L)_2Pr_2(bdc)_3]·CH_3OH(3)的合成
        2.3.5 聚合物~2∞[Ni(DMF)(L)Nd(bdc)_(1.5)] (4)的合成
        2.3.6 聚合物~2∞[Ni_2(DMF)_2(L)2Sm2(bdc)_3]·CH_3OH(5)的合成
        2.3.7 聚合物1∞[Ni(L)Gd(NO_3)(DMF)(bdc)] (6)的合成
        2.3.8 聚合物1∞[Ni(L)Tb(NO_3)(DMF)(bdc)] (7)的合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聚合物1–7的合成方法及基本性质
        2.4.2 聚合物1–7的PXRD分析
        2.4.3 聚合物1–7的红外光谱分析
        2.4.4 聚合物1–7的紫外光谱分析
        2.4.5 聚合物1–7的晶体结构描述
        2.4.6 聚合物1–7的荧光性质
    2.5 结论
3 基于配体H_2L的3d–4f镍(Ⅱ)–镨(Ⅲ)及铜(Ⅱ)–镧系金属(Ⅲ)聚合物及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3 配体H_2L和3d–4f Ni(Ⅱ)–Pr(Ⅲ)、Cu(Ⅱ)–Ln(Ⅲ)金属聚合物及配合物的合成
        3.3.1 配体H_2L的合成
        3.3.2 聚合物~1∞[Ni L(4,4?-bipy)Pr(NO_3)_3]·(CH_3)_2CHOH(8)的合成
        3.3.3 配合物[{Cu LSm(NO_3)_3}_2(4,4?-bipy)]·CH_3OH(9)的合成
        3.3.4 配合物[{Cu L(CH_3CH_2OH)Eu(NO_3)_3] (10)的合成
        3.3.5 配合物[{Cu LDy(NO_3)_3] (11)的合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配合物8–11的合成方法及基本性质
        3.4.2 配体H_2L和配合物8–11的红外光谱分析
        3.4.3 配体H_2L和配合物8–11的紫外光谱分析
        3.4.4 配合物8–11的晶体结构描述
        3.4.5 配体H_2L和配合物8–11的荧光光谱分析
        3.4.6 配合物8-10的抑菌活性
    3.5 小结
4 单手臂Salamo型配体H_3L以及3d金属(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仪器及型号
    4.3 配体H3L的合成及配体单晶的培养
    4.4 3dM(Ⅱ)配合物12-14的合成
        4.4.1 配合物[Cu_2(L)(μ-OAc)]·CHCl_2(12)的合成
        4.4.2 配合物[Zn_2(L)(μ-OAc)(H2O)]·3CHCl_3(13)的合成
        4.4.3 配合物[{Cd_2(L)(OAc)(CH3CH2OH)}_2]·2CH_3CH_2OH(14)的合成
    4.5 结果与讨论
        4.5.1 配合物12–14的合成方法及基本性质
        4.5.2 配合物12–14的红外光谱分析
        4.5.3 配合物12–14的紫外光谱分析
        4.5.4 配合物12–14的晶体结构描述
        4.5.5 配合物12–14的荧光光谱
        4.5.6 H_3L和配合物12-14的Hirshfeld表面分析
    4.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杂多核稀土配合物及凹凸棒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环碳酸酯简介
        1.2.1 环碳酸酯的不同合成方法
        1.2.2 环碳酸酯的工业应用途径
    1.3 CO_2 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碳酸酯
        1.3.1 盐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1.3.2 金属配合物催化剂
        1.3.3 离子液体催化剂
        1.3.4 有机催化剂
        1.3.5 固相催化剂
        1.3.6 稀土配合物在CO_2 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1.3.7 3d-4f配合物在CO_2 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1.4 凹凸棒(ATP)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1.4.1 凹凸棒(ATP)简介
        1.4.2 凹凸棒的理化性质
        1.4.3 凹凸棒的提纯方法
        1.4.4 凹凸棒的改性
        1.4.5 凹凸棒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第二章 多核稀土配合物的构筑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2.3.1 配体H_3L~1的合成与表征
        2.3.2 配合物[La_4H_2L4HL_2(NO_3)_4]·4(MeCN)的合成#1
        2.3.3 配合物[Nd_4H_2L4HL_2(NO_3)_4]·4(MeCN)的合成#2
        2.3.4 配合物[Sm_4H_2L4HL_2(NO_3)_4]·4(MeCN)的合成#3
        2.3.5 配合物1-3的IR、UV、XRD及TGA分析
        2.3.6 配合物1-3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2.4 配合物1-3的催化性能研究
        2.4.1 催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2.4.2 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2.4.3 催化体系的普适性
        2.4.4 催化循环实验
        2.4.5 催化反应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3d/4d-4f配位聚合物的构筑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3.3.1 配体H_3L~2的合成与表征
        3.3.2 {[Dy Zn HL2(OAc)(MeOH)2H2O]·[DyZnHL_2(OAc)(Me OH)_3]}·(solvent)_n的合成(1)
        3.3.3 {[DyCdHL_2(OAc)(MeOH)2H2O]·[DyCdHL_2(OAc)(MeOH)_3]}·(solvent)_n的合成(2)
        3.3.4 配合物1和2的IR/UV-Vis/XRD及TGA分析
        3.3.5 配体H_3L~2与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分析
    3.4 配合物1和2的催化性能研究
        3.4.1 催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3.4.2 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3.4.3 催化体系的普适性研究
        3.4.5 催化反应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凹凸棒(ATP)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ATP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4.3.1 ATP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4.3.2 ATP纳米催化剂的表征
    4.4 ATP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4.4.1 催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4.4.2 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4.4.3 催化体系的普适性
        4.4.4 催化循环实验
        4.4.5 催化机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ZIF-8/ATP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试剂与仪器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5.3.1 ZIF-8/ATP催化剂的制备
        5.3.2 ZIF-8/ATP催化剂的表征
    5.4 ZIF-8/ATP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5.4.1 催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5.4.2 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5.4.3 催化体系的普适性
        5.4.4 催化循环实验
        5.4.5 催化机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Ag/ATP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6.1 引言
    6.2 试剂与仪器
        6.2.1 实验试剂
        6.2.2 实验仪器
    6.3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6.3.1 Ag/ATP催化剂的制备
        6.3.2 Ag/ATP催化剂的表征
    6.4 Ag/ATP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6.4.1 催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6.4.2 催化剂催化活性的筛选
        6.4.3 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6.4.4 催化体系的普适性
        6.4.5 催化机理
    6.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Salamo型荧光化学传感器及其金属(Ⅱ/Ⅲ)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化学传感器
        1.1.1 化学传感器的类型
        1.1.2 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2 Salen型化合物和Salamo型化合物
        1.2.1 Salen型化合物
        1.2.2 Salamo型化合物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4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2 基于半salamo型荧光化学传感器HL~1识别铅(II)离子和连续识别半胱氨酸(Cys)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1 ,2-二胺氧乙烷的制备
        2.2.2 化学传感器HL~1的合成
    2.3 实验方法
        2.3.1 溶液配制
        2.3.2 荧光光谱实验
        2.3.3 pH值的测量方法
    2.4 HL~1对Pb~(2+)离子的荧光识别性能研究
        2.4.1 溶剂对化学传感器HL~1发光性能的研究
        2.4.2 含水量对化学传感器HL~1发光性能的研究
        2.4.3 传感器HL~1对金属离子的荧光识别研究
        2.4.4 传感器HL~1对Pb~(2+)离子的荧光滴定实验的测定和最低检测限的计算
        2.4.5 传感器HL~1对Pb~(2+)离子识别的抗干扰实验研究
        2.4.6 传感器HL~1对Pb~(2+)离子识别的p H响应
        2.4.7 传感器HL~1对Pb~(2+)离子识别的时间响应
        2.4.8 实际水样中Pb~(2+)的检测
    2.5 L1-Pb~(2+)离子对Cys的荧光识别性能研究
        2.5.1 L~1-Pb~(2+)对氨基酸的荧光识别研究
        2.5.2 L~1-Pb~(2+)对Cys的荧光滴定实验的测定和最低检测限的计算
        2.5.3 L~1-Pb~(2+)对Cys识别的抗干扰实验研究
        2.5.4 L~1-Pb~(2+)对Cys识别的p H响应
        2.5.5 L~1-Pb~(2+)对Cys识别的时间响应
    2.6 化学传感器的循环使用研究
    2.7 分子静电势(MEP)表面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2.8 识别机理研究
    2.9 小结
    本章附录
3 一种新颖的肟氧原子配位的单salamo型配体(H_2L~2)的铜(I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荧光性质与Hirshfeld表面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Salamo型配合物1 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配体HL~1及其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分析
        3.3.2 配体HL~1及其配合物1的紫外光谱分析
        3.3.3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分析
        3.3.4 配合物1的超分子作用研究
        3.3.5 配合物1的Hirshfeld表面分析
        3.3.6 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分析
    3.4 小结
    本章附录
4 基于双salamo型配体(H_3L~3)的钴(II)和铜(I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Hirshfeld表面分析、荧光性质与抗菌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双salamo型四肟配体H_3L~3 的合成
        4.2.2 双salamo型过渡金属配合物2和3 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配合物2和3的PXRD分析
        4.3.2 配体H_3L~3及其配合物2和3的红外光谱分析
        4.3.3 配体H_3L~3及其配合物2和3的紫外光谱分析
        4.3.4 配体H_3L~3及其配合物2和3的晶体结构分析
        4.3.4.1 配体H_3L~3的晶体结构分析
        4.3.4.2 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分析以及超分子作用研究
        4.3.4.3 配合物3的晶体结构分析以及超分子作用研究
        4.3.5 配体H_3L~3 及其配合物2和3的Hirshfeld表面分析
        4.3.6 配体H_3L~3及其配合物2和3的荧光性质分析
        4.3.7 配体H_3L~3及其配合物2和3的抗菌活性分析
    4.4 小结
    本章附录
5 基于2,3-二羟基-1,4-萘二醛的对称双Salamo型配体(H_4L~4)及其铜(II)-稀土(III)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双salamo型配体H_4L~4 的合成
        5.2.2 双salamo型配体H_4L~4 对应的配合物4-8 的合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配体H_4L~4及其配合物4-8的红外光谱分析
        5.3.2 配合物4-8的晶体结构分析
        5.3.2.1 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分析
        5.3.2.2 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分析
        5.3.2.3 配合物6的晶体结构分析
        5.3.2.4 配合物7的晶体结构分析
        5.3.2.5 配合物8的晶体结构分析
        5.3.4 对双salamo型配体H_4L~4 及其配合物4-8 的荧光性质研究
    5.4 小结
    本章附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还原型水杨醛类席夫碱过渡-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概述
        1.1.1 席夫碱的概述
        1.1.2 还原型席夫碱
        1.1.3 席夫碱配合物的概述
        1.1.4 席夫碱配合物的应用
    1.2 单分子磁体和磁性表征
        1.2.1 单分子磁体的定义和条件
        1.2.2 磁性表征
    1.3 单分子磁体的磁性研究
        1.3.1 过渡金属单分子磁体
        1.3.2 稀土金属单分子磁体
        1.3.3 过渡-稀土金属异多核单分子磁体
    1.4 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2.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配体的合成
    2.2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3.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3.1.2 配合物1-7的合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描述
        3.2.2 红外光谱
        3.2.3 紫外光谱
        3.2.4 差热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配合物的磁性研究
    4.1 配合物1-5的磁性质
    4.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基于香豆素修饰的Salamo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Salen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3 Salamo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4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仪器
2 单Salamo配体H_2L~1和双Salamo配体H_4L~2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所需药品和试剂
        2.2.2 单Salamo配体H_2L~1的合成
        2.2.3 双Salamo配体H_4L~2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配体H_2L~1和H_4L~2的元素分析
        2.3.2 配体H_2L~1和H_4L~2的红外光谱
        2.3.3 配体H_2L~1和H_4L~2紫外吸收光谱
        2.3.4 配体H_2L~1和H_4L~2的荧光性质
    2.4 本章小结
3 配体H_2L~1的铜(Ⅱ)和镍(Ⅱ)配合物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Cu(Ⅱ)配合物(1)的制备
        3.1.2 Ni(Ⅱ)配合物(2)的制备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配合物1和2 的元素分析
        3.2.2 配合物1和2 的红外光谱
        3.2.3 配合物1和2 的紫外吸收光谱
        3.2.4 配合物1和2 的晶体结构及其超分子研究
        3.2.4.1 配合物1 的晶体结构和超分子作用
        3.2.4.2 配合物2 的晶体结构和超分子作用
        3.2.5 配合物1和2的Hirshfeld表面分析
        3.2.6 配合物1和2 的热稳定性
        3.2.7 配合物1和2 的荧光性质
    3.3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4 配体H_4L~2的锌(Ⅱ)-镧(Ⅲ)配合物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Zn(Ⅱ)配合物(3)的制备
        4.1.2 Zn(Ⅱ)-Ln(Ⅲ)配合物(4-8)的制备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配合物3-8 的元素分析
        4.2.2 配合物3-8 的红外光谱
        4.2.3 配合物3-8 的紫外吸收光谱
        4.2.4 配合物3-8 的晶体结构及其超分子研究
        4.2.4.1 配合物3 的晶体结构和超分子作用
        4.2.4.2 配合物4 的晶体结构和超分子作用
        4.2.4.3 配合物5 的晶体结构和超分子作用
        4.2.4.4 配合物6 的晶体结构和超分子作用
        4.2.4.5 配合物7 的晶体结构和超分子作用
        4.2.4.6 配合物8 的晶体结构和超分子作用
        4.2.5 配合物3的Hirshfeld表面分析
        4.2.6 配合物3-8 的荧光性质
    4.3 本章小结
    本章附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基于稀土金属和吡啶二羧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稀土金属概述
    1.2 稀土有机框架配合物的应用研究
        1.2.1 在发光材料的应用研究
        1.2.2 在磁性材料的应用研究
        1.2.3 在选择性吸附与储存、分离领域的应用研究
        1.2.4 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
    1.3 模板法构筑的稀土金属配合物
        1.3.1 阳离子模板构筑法
        1.3.2 中性分子模板构筑法
        1.3.3 阴离子模板构筑法
    1.4 多金属含氧酸盐及其配位化学
        1.4.1 稀土-多金属氧酸盐(Ln-POMs)
        1.4.2 稀土-过渡-多金属氧酸盐
    1.5 制备方法
        1.5.1 水热法
        1.5.2 溶剂热法
        1.5.3 扩散法
        1.5.4 慢蒸发法
        1.5.5 电化学法
    1.6 试验中的影响因素
        1.6.1 反应物原料的配比
        1.6.2 pH值
        1.6.3 温度
        1.6.4 溶剂的选择
        1.6.5 反应时间
    1.7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工作内容
第2章 Cu-Ln异核MOFs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实验试剂
        2.2.2 主要表征仪器
        2.2.3 化合物的合成
        2.2.3.1 [La(pydc)_3Cu_2(phen)_4]·I(1)的合成
        2.2.3.2 [Nd(pydc)_3Cu_2(phen)_4]·I(2)的合成
        2.2.3.3 [Dy(pydc)_3Cu_2(phen)_4]·I(3)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晶体结构测定
        2.3.2 晶体结构描述
        2.3.3 X-射线粉末衍射
        2.3.4 紫外吸收光谱
        2.3.5 荧光分析
        2.3.6 热重分析
        2.3.7 电化学性质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POM的Ln-MOFs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实验试剂
        3.2.2 主要表征仪器
        3.2.3 化合物的合成
        3.2.3.1 α-Na_(10)[SiW_9O_(34)]·18H_2O的制备
        3.2.3.2 [Pr(pydc)(H_2O)_4]_4SiW_(12)O_(40)·4.51H_2O(4)的合成
        3.2.3.3 [Nd(pydc)(H_2O)_4]_4SiW_(12)O_(40)·4.64H_2O(5)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晶体结构测定
        3.3.2 晶体结构描述
        3.3.3 X-射线粉末衍射
        3.3.4 热重分析
        3.3.5 荧光性质
        3.3.6 磁性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POM的Cu-Ln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实验试剂
        4.2.2 主要表征仪器
        4.2.3 化合物的合成
        4.2.3.1 [Nd(NH_4)(H_2O)_9][Cu(pydc)(H_2O)]_3[SiW_(12)O_(40)]·15H_2O(6)的合成
        4.2.3.2 [Sm(NH_4)(H_2O)_9][Cu(pydc)(H_2O)]_3[SiW_(12)O_(40)]·15H_2O(7)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晶体结构测定
        4.3.2 晶体结构描述
        4.3.3 X-射线粉末衍射
        4.3.4 紫外吸收光谱
        4.3.5 荧光分析
        4.3.6 热重性质
        4.3.7 光催化性质
    4.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基于双酚席夫碱配体的稀土单分子磁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单分子磁体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单分子磁体的研究意义
        1.1.2 单分子磁体的主要参数
    1.2 单分子磁体的研究进展
        1.2.1 过渡金属单分子磁体的研究进展
        1.2.2 稀土单分子磁体研究进展
        1.2.3 过渡-稀土金属单分子磁体的研究进展
        1.2.4 功能化单分子磁体的研究进展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系列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2 配体H_2L_1的合成
        2.2.3 配合物1-14的合成
        2.2.4 配合物1-14的结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配合物1-14的合成
        2.3.2 配合物1-14的晶体结构
        2.3.3 配合物1-14的粉末衍射表征
        2.3.4 磁性表征及分析
        2.3.5 理论研究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三个双核镝单分子磁体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2.2 配体H_2L_2的合成
        3.2.3 配体H_2L_3的合成
        3.2.4 配体H_2L_4的合成
        3.2.5 配合物15-17的合成
        3.2.6 配合物15-17的结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配合物15-17的合成
        3.3.2 配合物15-17的晶体结构
        3.3.3 配合物15-17的粉末衍射表征
        3.3.4 磁性表征及分析
        3.3.5 理论研究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一系列四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磁性与荧光检测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2.2 配体H_2L_5的合成
        4.2.3 配合物18-22的合成
        4.2.4 配合物18-22的结构测定
    4.3 结果讨论
        4.3.1 配合物18-22的合成
        4.3.2 配合物18-22的晶体结构
        4.3.3 配合物18-22的粉末衍射表征
        4.3.4 磁性表征及分析
        4.3.5 配合物19的荧光检测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系列缺陷立方烷结构Co~(Ⅱ)-Ln~(Ⅲ)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5.2.2 配合物23-30的合成
        5.2.3 配合物23-30的结构测定
    5.3 结果讨论
        5.3.1 配合物23-30的合成
        5.3.2 配合物23-30的晶体结构
        5.3.3 配合物23-28的粉末衍射表征
        5.3.4 磁性表征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稀土—过渡金属杂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席夫碱配体组装的低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D]. 胡一也.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酰腙类稀土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应用研究[D]. 赵晓曦. 兰州大学, 2020
  • [3]基于多齿Schiff碱配体单分子磁体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 黄媛. 苏州大学, 2020(02)
  • [4]Salamo型双肟构筑的3d和3d-4f金属配合物及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D]. 张雨. 兰州交通大学, 2020
  • [5]杂多核稀土配合物及凹凸棒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王刚. 兰州大学, 2019
  • [6]Salamo型荧光化学传感器及其金属(Ⅱ/Ⅲ)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D]. 潘迎旗. 兰州交通大学, 2020
  • [7]还原型水杨醛类席夫碱过渡-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磁性研究[D]. 郭思含.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6)
  • [8]基于香豆素修饰的Salamo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的研究[D]. 赵青.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9]基于稀土金属和吡啶二羧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 曹峰. 湖北大学, 2019(05)
  • [10]基于双酚席夫碱配体的稀土单分子磁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秦亚茹. 苏州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稀土-过渡金属杂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