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我们茁壮成长

新世纪:我们茁壮成长

一、新世纪:我们茁壮成长(论文文献综述)

张美书(Patthamasewi Nannaphat)[1](2020)在《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祝福语是表达友好意图的重要交际用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在汉语教学中是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通过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调查发现: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祝福语成功交际的原因在于熟悉、理解或学习过相关的祝福语,且这些祝福语易于理解。而发生一些普遍性偏误,其原因是母语负迁移以及汉泰语言文化差异。具体是泰国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祝福语中成语或四字词语的理解较为困难,因为泰国祝福语中通常不包含四字词语。同时,两国语用文化差异也是汉语习得者出现偏误的原因。因此,为了解决以上谈及的在应用汉语祝福语时出现的偏误及提高泰国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祝福语时的学习效率,本文提出了泰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祝福语教学策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关于汉语祝福语中四字词语和成语的教学策略,第二是句子结构组成的教学策略,第三是汉语祝福语的交际教学策略。此外,提出了泰国汉语学习者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并正确地应用汉语祝福语给出了一些建议。

孙冠军[2](2020)在《台湾儿童绘本大陆出版研究》文中认为两岸自1988年开启出版交流合作,30余年来的发展已经让两岸出版业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和情感纽带。当前,童书是两岸出版合作的重镇,儿童绘本作为两岸童书市场最热门的书种之一,也备受两岸出版人和读者瞩目。两岸的儿童绘本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才真正开启了艺术交流与市场竞争。随绘本引进热潮陆续涌入大陆市场的台湾儿童绘本不仅丰富了大陆市场原创绘本的品类和内容,给大陆地区的小读者带来了来自海峡对岸的“阅读台风”。同时,作为原创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儿童绘本也对推动国内原创绘本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台湾儿童绘本为研究对象,以梳理、归纳及总结台湾儿童绘本在大陆地区的出版情况为研究目的。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分析和访谈内容的整理,对台湾儿童绘本的出版背景、出版主体、交流与合作模式,作品的内容特色、市场表现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和论述,探讨了台湾儿童绘本在大陆地区的成长和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台湾儿童绘本不仅给国内原创绘本提供了相应的美学参照与值得借鉴推广的出版经验,同时也对推动华文绘本“走出去”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由于台湾出版市场先天狭小,台湾儿童绘本在大陆地区潜力巨大的童书市场中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不可避免会遇到新的挑战和困境。即原创绘本在与外译绘本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台湾儿童绘本在大陆市场营销推广的通路不畅;台湾儿童绘本的原创力不足等。基于台湾儿童绘本在陆出版面临的问题,笔者从促进两岸绘本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角度提出了解决之道,认为应从增进两岸文化认同、创新两岸出版合作机制、促进绘本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提高华文绘本的原创力和竞争力。同时,两岸应凝聚共识,扩大思路,联手开拓海外市场。让中国原创绘本“走出去”,在世界绘本艺术之林绽放独特光芒才是两岸儿童绘本未来发展命运之所系。

徐玥楚[3](2020)在《从童牛奖优秀故事片看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变迁》文中提出在中国电影百花齐放的舞台上,儿童电影是这电影百花园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85年,为了进一步发展儿童电影事业,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收到国家广电部、教育部、文化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五部委的委托,创立了中国电影童牛奖,奖励与表彰优秀儿童电影及其工作者。2005年,童牛奖并入华表奖,但这并不意味着童牛奖的逝去,而是为华表奖注入了更为专业的儿童电影力量。自此之后,华表奖关于儿童电影的奖项增设优秀少儿牛影片奖,2013年更名为优秀少儿题材电影。中国儿童电影发展初期大都是故事片的形式,在后续发展中,故事片依然占据儿童电影比例的绝大部分。因此,童牛奖优秀故事片是坊间公认的最能代表中国儿童电影水平的奖项。本文针对童牛奖优秀故事片的发展历程,对童牛和华表两个不同时期展开研究。立足于历届童牛奖获奖作品进行动态分析,再现隐藏在获奖作品背后中国儿童电影创作的时代特征,从获奖影片题材的变化轨迹提炼出中国儿童电影中反映出的价值取向以及儿童形象刻画中体现的儿童观。本文立足于中国儿童电影专业奖项童牛奖历届优秀故事片获奖作品,对其创作题材、价值取向、儿童形象与儿童观体现等方面展开对儿童电影创作的动态研究。在市场经济干预电影行业发展的今天,电影产业化发展成了必经之路。当代电影早已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商业电影的出现尤其强调了电影的产业化现象。而中国儿童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还沉浸在创作为重的时代。因此,想要实现当代儿童电影的崛起必须站在童牛奖的肩膀之上,反思儿童电影发展策略: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应当坚持以“内容为王”,走儿童电影的类型化发展路线;形成属于儿童电影的良性产业链,实现儿童电影的产业化发展。

陈莉[4](2020)在《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考察中国百余年来的儿童文学发展,1949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70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界一方面译介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和作品,一方面建构和创作本土儿童文学理论和作品,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过程中,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儿童文学发展的中国道路。本论文主要采用比较文学“接受——影响”的研究方法,探讨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论文实证性地描述这一过程,具体呈现译介的成果及其与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构和作品创作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究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揭示其中值得重视的历史经验。本论文共分七部分:绪论:简要说明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并对五四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史作一简述。第一章:评述“十七年”及“文革十年”时期在苏联儿童文学理论影响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十七年”时期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介及传播的概述。二是以儿童文学评论家兼作家陈伯吹为例,讨论“十七年”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受到的外来影响。三是结合当时的儿童文学作品,具体呈现外来影响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并以这一时期有较大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严文井和孙幼军的创作为例作深入探讨。四是以几部儿童小说为样本,探究揭示“文革十年”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创作的基本特征。第二章:评述1976年至1980年期间,“后苏式文论”影响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1976至1980年期间,在历史的惯性中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二是“后苏式文论”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三是以科幻文学作家郑文光、叶永烈为例,讨论科幻儿童文学创作在挣脱历史惯性时发生的变化。第三章:评述改革开放初期(1981-1989年)时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主要讨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八十年代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介和传播概述。二是以鲁兵、胡从经、洪汛涛、王泉根两代学者为例,讨论这一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受到的外来影响。三是以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周锐、冰波、柯岩和沈石溪等人的作品为例,讨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受到的外来影响。第四章:评述改革开放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0-1999年)期间时,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期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介和传播情况的概述。二是以汤锐、孙建江、王泉根、方卫平、朱自强、刘绪源、彭懿等七位青年学者为例,讨论1990-1999年期间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受到的外来影响。三是以孙幼军、秦文君、曹文轩、梅子涵、汤素兰、陈丹燕、彭懿和杨红樱两代儿童文学作家为例,讨论这一时期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受到的外来影响。第五章:本章以新世纪以来外国图画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为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以日本图画书理论家、编辑和出版人松居直先生的图画书理论为例,简要阐述这一图画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传播过程。二是从学者接受、儿童文学教材中的体现、原创图画书月刊的发展等方面着手,探究以松居直先生为代表的日本图画书理论对中国的影响。三是以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奖作品为例,分析中国原创图画书发展的现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语:在回顾70年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和影响的基础上,分析探究这一译介和影响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提出展望。总之,新中国成立后对苏联儿童文学理论的全方位译介及其影响,导致中国儿童文学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推动了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并由此改变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外在风貌。改革开放后对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为中国儿童文学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借鉴及影响,使得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建构和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在绚烂的世界儿童文学地图中展示出中国儿童文学的独特性。因此,探究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译介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理清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评判中国儿童文学的特征及意义,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进而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杨威[5](2020)在《论薛涛儿童小说的苦难书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苦难是文学的母题之一。在儿童文学领域,对苦难的诉说经历了时代、观念、主题等方面的变化。新时期以前借用儿童弱势群体身份所具有的苦难实际完成对社会、政治等生活现实的批驳和反思的创作意图已经被“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观打破,儿童本身的生存苦难和精神困境已经成为儿童文学创作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儿童文学研究界,对苦难的研究还停留在将其作为表现儿童成长“助燃剂”的粗浅论述,苦难自身之于儿童存在的形态、表现方式以及它的价值则处于研究的边缘甚至盲区,还有待研究者进行系统的研究。薛涛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北儿童作家,他的成长历程让他深知东北儿童成长的坎坷,但薛涛的视野绝没有局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熟知的儿童形象,而是基于东北孩子日常生活的苦难遭际,进一步表现普通儿童成长轨迹中的肉体和精神的多重困境,并以自身对生命经验的提炼为儿童突破苦难指引方向。薛涛以自身独特的写作特色和深刻的儿童理念,为儿童文学中儿童经历苦难、度过苦难而后成长的叙事模式注入了活力,他以儿童的哲思、生命的体验审视和反思着苦难,最终指引儿童超越苦难,极尽颂扬儿童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力量。本论文从苦难产生的根源、走出苦难的方式以及超越苦难的智慧三个维度出发,以薛涛儿童小说中的苦难书写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细读、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期从全新的角度研究薛涛的创作,分析和论证薛涛的儿童观和创作观,进而丰富儿童文学苦难书写研究的理论成果。

李纳[6](2020)在《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在现代童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豫东民间布艺中的虎形图案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地区虎崇拜信仰的物质化体现,更是人们渴望生命繁衍及关爱子孙后代的情感表达。然而在信息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人们受外来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关注不断下降,大量西方的元素占据了我国设计应用市场,致使豫东民间布艺中的虎形图案这类优秀的、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边缘化。本文将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基于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视角下,对其历史起源与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分析研究,探索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境遇与发展空间,以现代童装设计为切入点,对豫东民间布艺中的虎形图案进行创新设计,并通过实践,对本文提出的观点进行验证,以此拓宽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的应用领域,并对现代童装设计缺乏民族特色及文化内涵的现状进行改善。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实地考察,对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的文化脉络与文化内涵进行剖析,整理归纳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的独特性、本质、作用及地位。其次,对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进行分析,并通过实地调研对现代童装的发展现状、目标人群的审美诉求以及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整理,探索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与现代童装结合所产生的契合、创新性以及市场发展潜力。最终,总结归纳得出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在现代童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与创新设计方法,并通过设计实践,验证本论文所提出的观点,跟随大众对传统文化保护不断增高的国际趋势,展望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与我国童装设计的发展未来,增加我国童装设计文化内涵,为更多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方式方法与理论参考价值,更为我国的民族复兴增添文化软实力。

庞琳[7](2020)在《知行合一:汉学家孟旦的中国哲学研究及其践行模式》文中指出孟旦(Donald J.Munro,1931—)是美国着名汉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密西根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哲学系荣休教授、“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其成果颇丰,代表作有“中国人性研究三部曲”:《早期中国“人”的观念》(1969)、《中国当代人性论》(1977)、《人性形象:一位宋人的肖像》(1988)、《20世纪中国的帝国求索模式》(1996)、《新世纪的中国伦理学》(2005)、《应用伦理学:私人和公共选择中的实际指导原则》(2008)等。本论文《知行合一:汉学家孟旦的中国哲学研究及其践行模式》旨在梳理孟旦的汉学研究之路、研究成果、研究范式及其贡献,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汉学(中国学)、新儒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为思考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来自汉学家的他者视角。本文以孟旦一生的中国哲学研究成果为主线,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译介与总结:第一章“美国儒者孟旦的汉学之路”,主要从家庭、教育、留学、教学、汉学研究及其成果等几个方面介绍孟旦的汉学历程。第二章“前期汉学的中国人性研究三部曲”,讨论了《早期中国“人”的观念》、《中国当代人性观》、《人性形象:一位宋人的肖像》三本书,总结孟旦提出的自然平等观、人的可塑性、结构性形象等观点及其研究方法与贡献。第三章“后期汉学的应用伦理学研究与践行”,讨论了《20世纪中国的帝国求索模式》、《新世纪的中国伦理学》、《应用伦理学》三本书。根据心灵簇、人的可塑性的基础上,应用进化生物学、进化心理学、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整体思维及一种中国政治认识论--帝国式求索模式、双层效益主义、实际可行的新伦理学等观点。第四章“孟旦的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特点与创新”,总结他的中国哲学研究范式与特点,如在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原典的历史进路、中西比较的进路、科学与哲学的跨学科研究进路;其创新之处体现在发明使用诸多新的哲学术语、趋于中国中心的移情方法、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与社区实践。最后,本文还考察了孟旦与现代新儒学的深厚渊源及其推崇的儒家哲学立场,等等。概而言之,孟旦的儒学研究,以孟子的“四端之说”人性论为基础,进行了对美国儒学的建设工作,期间创建了哲学概念和方法,提出了结构性形象(隐喻)、移情、心灵簇、整体主义、帝国式求索模式、双层效益主义、价值与事实关涉等术语,用以阐释中国文化基因中的人性论和伦理观,并在自己的写作、教育、社区建设与日常生活中积极地践行儒家理念和新伦理原则,把杜威式的实用主义与唐君毅式的知行合一统摄于一身,不进行道德说教(morality theorizing)而是践行道德(morality performing),活出了中西互鉴、东西合璧的现代儒者风范。他和许多儒学学者们一道,正致力于建设美国儒家体系。

张慧[8](2019)在《习近平青年观研究》文中认为青年是时代的先锋,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赢得青年,就赢得了祖国的未来,赢得了民族的希望。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关心青年的成长成才,始终把青年问题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不仅是青年成长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党关爱青年的优良传统,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阐述青年问题,关心青年、信任青年、依靠青年,号召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号召广大青年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增长见识,逐步形成了理论化、系统化的习近平青年观。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习近平青年观,对于丰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论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于指导当代中国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第一章,绪论。主要从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论文的难点与创新之处这四大方面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相关理论工作进行梳理,为深入研究习近平青年观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章,习近平青年观概述。本章从习近平青年观的相关概念、习近平青年观的位置、习近平青年观的特征这三大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为习近平青年观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习近平青年观的发展历程。本章从青年观发展的奠基期、青年观发展的雏形期、青年观发展的完善期这三方面对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系统论述,系统整理出习近平青年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第四章,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渊源与现实依据。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青年观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青年观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观理论这三大方面来探究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渊源;分别从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代青年的现实反思这三方面来为习近平青年观提供现实依据。第五章,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本章从以下四方面对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即:青年为本的观点和情怀、青年的成长与成才、青年的教育与培养、青年的组织与领导。通过此章的论述分析,让广大青年更加明确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为指导青年工作提供根本遵循,为阐述习近平青年观的价值意蕴做准备。第六章,习近平青年观的当代价值意蕴。主要从助力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引发全社会对青年培养的重视、指导群团组织有效开展青年工作、促进广大青年自我修养的完善这四方面来分析习近平青年观的价值意蕴,为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根本指导,同时也能够深化青年理论工作的研究。

侯燕[9](2019)在《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年,既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又是影响社会问题的不定因素。青年群体的发展方向与各种政治力量的走势存在一定内在联系,青年与青年问题也因此始终受到社会的关注。马克思主义者总是把世界的发展进步与青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满腔热情地寄希望于青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把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由于曾从事共青团工作,胡锦涛对于青年和青年问题有着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他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青年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从事关国家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高度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与青年变化时代特征的科学认识与判断,从而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但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性。任何科学思想形成和发展都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独特的实践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胡锦涛青年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也有其内在根基,其产生、形成、发展和成熟都遵循社会历史基本规律。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厚积薄发的新篇章,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无限的智慧和热情投入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自身的特征与需求也呈现出相应的时代气息。随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胡锦涛青年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把青年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以服务青年发展促进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与生力军作用的发挥,指引着当代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对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以及形成发展过程进行回溯和梳理,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总体脉络和逻辑体系,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在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中国化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如何以胡锦涛青年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高青年素质,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提供人才保障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本研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以及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是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和文化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党的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胡锦涛自身成长和青年工作经历则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就其发展阶段来看,胡锦涛青年思想经历了由孕育到初步形成、再到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紧密相连。本研究也探讨了胡锦涛青年思想关于青年的地位和价值、青年的优势与不足、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等方面的基本观点,这些也恰恰构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立论基础。在总论其形成基础、发展阶段和基本出发点之后,本研究选取胡锦涛青年思想极具时代特征的政治视角、利益视角、人才视角、实践视角、全球视角等维度对其内容构成进行了分论。从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突出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实施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等方面论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从为大局服务与为青年服务的一致性、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着力服务青年的根本需求等方面讨论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从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执政能力与干部选拔等方面剖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从火热社会实践中的无悔青春、党和国家需要青春力量、伟大时代召唤创业者等方面分析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从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等方面阐述了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最后,提出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青年脉搏,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引导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坚持服务青年,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胡锦涛青年思想系统且全面地回答了关于青年的基本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既有理论范畴,又是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胡锦涛青年思想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不仅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及其科学品质,开拓青年工作的思路、方法、手段,增强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为了阐明胡锦涛青年思想对于开展青年工作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了多个案例,从某一角度或某一形式印证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实践价值。比如,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简述了党和青年的特殊关系,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对于青年发展的重要意义,就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论述;以大学青年教师为例,从剖析职业获得感生成入手,对于如何立足青年的基本特征、遵从青年成长的客观规律、正确分析青年的实际状况、在服务中赢得青年进行了探讨;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就共青团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进行了分析;以21世纪以来蓬勃发展的青年自组织为例,讨论了新时期青年社会实践主体的拓展形式,得到的基本结论是,自组织这一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组织形式对于青年参与社会、投身实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但也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贴近青年、创新思路,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主体作用,积极引领青年成长发展;以孔子学院的形成发展为例,简析青年国际交流状况,以此说明青年拓展世界眼光的重大意义,并印证青年对于促进国际交流、树立国际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积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分析青年和青年工作,不难看到胡锦涛青年思想严谨而科学的理论品质及重大而深刻的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国际青年争夺战愈演愈烈,党的青年工作也面临各种新情况与新挑战,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深刻指出,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与青年运动的主题,在根本上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完全一致,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从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全面梳理、分析胡锦涛青年思想对青年工作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成效,对于引领当代中国青年自觉担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责任,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与指导价值。

杨瑞[10](2019)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就重视青年成长发展和青年工作的开展。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结合中国国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许多各具特色的深刻论述和科学见解。这些思想内涵丰富,也有其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一脉相承的理论内核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厘清相关概念的界定、概括研究的现状、阐明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点出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梳理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中寻找理论支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丰富和发展。第二章具体阐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内核。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发展对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问题进行了重要的论述,这些丰富的理论成果实际上回答了四个核心问题:“如何认识青年”、“怎样定位青年”、“培育什么青年”、“如何发展青年”,这四个理论内核之间是个互相关联、彼此支撑的完整体系,四者内在包含了青年的本质、地位作用、发展目标和培养路径等的问题,共同构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一脉相承的科学内核。第三章重点指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特点,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能动的主体性、强烈的实践性、严密的系统性、显着的开放性、浓郁的民族性、深远的世界性。并系统分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当代价值。主要从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价值分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新世纪:我们茁壮成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世纪:我们茁壮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1)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汉泰祝福语的异同
    2.1 婚姻祝福语
        2.1.1 汉语的婚姻祝福语
        2.1.2 泰语的婚姻祝福语
        2.1.3 汉泰婚姻祝福语的对比
    2.2 生育祝福语
        2.2.1 男婴祝福语
        2.2.2 女婴祝福语
    2.3 探病祝福语
        2.3.1 汉语的探病祝福语
        2.3.2 泰语的探病祝福语
        2.3.3 汉泰探病祝福语的对比
    2.4 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祝福语
        2.4.1 汉语的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祝福语
        2.4.2 泰语的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祝福语
        2.4.3 汉泰送别即将远行的朋友祝福语的对比
    2.5 汉泰节日或重要日子的祝福语
        2.5.1 生日祝福语
        2.5.2 元旦(新年)祝福语
        2.5.3 汉泰新年祝福语
第三章 泰国汉语学习者对祝福语应用的调查分析
    3.1 泰国汉语学习者对祝福语的应用的调查结果
    3.2 泰国汉语学习者对祝福语应用的分析
        3.2.1 使用无误的原因
        3.2.2 使用有偏误的原因
第四章 汉语祝福语的教学应用策略
    4.1 汉语祝福语的应用教学策略
        4.1.1 关于汉语祝福语中四字词语和成语的教学策略
        4.1.2 关于汉语祝福语中句子结构组成的教学策略
        4.1.3 泰国汉语学习者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因素
    4.2 汉语祝福语的交际教学策略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中国人(调查开放问卷)
    附录二 :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泰国人(调查开放问卷)
    附录三 :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中国人(调查封闭问卷)
    附录四 :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泰国人(调查封闭问卷)
致谢

(2)台湾儿童绘本大陆出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价值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文献的探讨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两岸儿童绘本的形成与发展
    2.1 大陆地区儿童绘本发展历程
    2.2 台湾地区儿童绘本发展历程
第三章 台湾儿童绘本在大陆地区的出版
    3.1 台湾儿童绘本的出版背景
        3.1.1 两岸童书出版交流的开启
        3.1.2 “读图时代”的阅读转向
        3.1.3 具备需求的绘本消费市场
    3.2 台湾儿童绘本的出版主体
        3.2.1 专业少儿出版社
        3.2.2 非专业少儿出版社
        3.2.3 民营出版机构
    3.3 两岸儿童绘本出版交流与合作
        3.3.1 两岸图书版权交易依旧活跃
        3.3.2 两岸合作方式呈多样化趋势
        3.3.3 两岸绘本论坛交流日趋频繁
        3.3.4 两岸绘本出版合作个案分析
    3.4 台湾儿童绘本获奖作品的出版
        3.4.1 信谊幼儿文学奖
        3.4.2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
    3.5 台湾儿童绘本的内容特色
        3.5.1 主题多元的绘本品格
        3.5.2 充满童趣的艺术表现
        3.5.3 内隐含蓄的教育意味
        3.5.4 文图生发的版面节奏
    3.6 台湾儿童绘本的销售表现
    3.7 台湾儿童绘本对国内原创绘本发展的意义
        3.7.1 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作与发行经验
        3.7.2 提升了华文绘本作品的国际能见度
第四章 台湾儿童绘本在大陆出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1 台湾儿童绘本在大陆地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4.1.1 大陆地区潜力巨大的少儿出版市场
        4.1.2 惠台政策助推两岸出版交流与发展
    4.2 台湾儿童绘本进入大陆市场需面临多重挑战
        4.2.1 原创绘本与外译绘本的竞争之困
        4.2.2 台湾儿童绘本营销推广通路不畅
        4.2.3 台湾儿童绘本自身的原创力不足
第五章 促进两岸儿童绘本出版合作的发展策略
    5.1 凝聚共识,增进两岸文化认同
    5.2 重视原创,推动绘本的专业化发展
        5.2.1 传统与现代儿童观的精准把握
        5.2.2 完善华语绘本奖项的评奖机制
    5.3 优势互补,创新两岸出版合作机制
        5.3.1 两岸出版社联动策划
        5.3.2 加强阅读推广方面的合作
        5.3.3 出版人才的联合培养和选拔
    5.4 扩大思路,推动华文少儿出版“走出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已在大陆出版的台湾绘本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附录2 访谈内容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从童牛奖优秀故事片看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1.1 儿童电影
        1.1.2 儿童
        1.1.3 童牛奖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综述
第2章 童牛奖的发展历程
    2.1 童牛时期(1985-2004)
        2.1.1 童牛初期(1985-1990)
        2.1.2 童牛上升期(1991-1999)
        2.1.3 童牛沉淀期(2001-2004)
    2.2 华表时期(2005-2018)
        2.2.1 转轨期(2005-2011)
        2.2.2 脱轨期(2013-2018)
第3章 童牛奖优秀故事片的题材类型及其价值取向
    3.1 校园题材
        3.1.1 多层面的成长冲突
        3.1.2 个体价值感受
    3.2 家庭题材
        3.2.1 代际的冲突与和解
        3.2.2 人性本善
    3.3 幻想题材
        3.3.1 扭曲与复归的人性
        3.3.2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4章 童牛奖优秀故事片的儿童形象与儿童观
    4.1 童牛时期的儿童形象
        4.1.1 “小英雄”形象与“小大人”形象
        4.1.2 成人本位的儿童观
    4.2 华表时期的儿童形象
        4.2.1 “小主人”形象与“环保卫士”形象
        4.2.2 生活本位的儿童观
    4.3 新发展时期的儿童形象
        4.3.1 “渴望”与“追求”的儿童形象
        4.3.2 个人本位的儿童观
第5章 新世纪中国儿童电影发展策略
    5.1 儿童电影的类型化发展
        5.1.1 建构类型化的创作观念
        5.1.2 制片过程的类型化
        5.1.3 发行与放映过程的类型化
    5.2 儿童电影的产业化发展
        5.2.1 火车头:制片改革
        5.2.2 火车体:宣发的跟进
        5.2.3 火车尾:后产品开发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童牛奖历届优秀故事片获奖作品主要题材统计表

(4)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理由
    二 选题意义
    三 研究现状回顾
    四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1章 苏联儿童文学理论烛照下的中国儿童文学
    1.1 “十七年”时期译介的苏联儿童文学理论
        1.1.1 苏联儿童文学理论译介概述
        1.1.2 有影响的苏联儿童文学理论家及其理论思想
    1.2 “苏式文论”强势影响下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
        1.2.1 “全盘译介”模式中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
        1.2.2 陈伯吹儿童文学理论思想述评
    1.3 “十七年”时期“苏式文论”烛照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1.3.1 受“苏式文论”规约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1.3.2 不敢逾矩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
    1.4 “文革”期间处于闭环式发展状态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创作
        1.4.1 “文革”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创作概述
        1.4.2 “文革”期间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创作
第2章 “后苏式文论”影响下的中国儿童文学
    2.1 在历史的惯性中译介外国儿童文学
        2.1.1 “文革”结束初期对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和传播
        2.1.2 走出泥沼时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作品
    2.2 “后苏式文论”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
        2.2.1 走出闭环式发展状态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
        2.2.2 蒋风儿童文学理论思想述评
    2.3 挣脱历史惯性的一次尝试:中国科幻儿童文学创作发生的变化
        2.3.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概述
        2.3.2 郑文光和叶永烈的科学文艺思想及代表作品
第3章 改革开放视域下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影响Ⅰ
    3.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其影响
        3.1.1 以开放的姿态译介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作品
        3.1.2 以上笙一郎为代表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家及理论思想内涵
        3.1.3 这一时期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3.2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在改变中寻求建设之路
        3.2.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概述
        3.2.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家及其理论思想述评
    3.3 向文学性与儿童性回归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3.3.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概述
        3.3.2 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创作
第4章 改革开放视域下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及影响Ⅱ
    4.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译介的外国儿童文学理论
        4.1.1 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译介走向多元化
        4.1.2 多元、系统地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4.2 多层次、多渠道建设中国儿童文学理论
        4.2.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概述
        4.2.2 这一时期主要的儿童文学理论家及其理论思想内涵
    4.3 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
        4.3.1 生机盎然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现状
        4.3.2 异彩纷呈的儿童文学创作
第5章 新世纪以来外国图画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
    5.1 外国图画书理论的译介和传播:以日本松居直先生为例
        5.1.1 松居直其人和他倡导的图画书理论
        5.1.2 松居直图画书理论的译介及传播过程
        5.1.3 松居直推崇的图画书在国内的译介情况简述
    5.2 以松居直先生为代表的日本图画书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5.2.1 关注图画书阅读及图画书创作
        5.2.2 多途并举阐释松居直的图画书理论
    5.3 中国原创图画书扫描:以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奖作品为例
        5.3.1 星星点灯: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投身图画书创作
        5.3.2 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缘起及发展
        5.3.3 图画书中的童年书写:以《团圆》、《荷花镇的早市》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5)论薛涛儿童小说的苦难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追寻产生苦难的根源
    (一)现实生活中的囹圄
        1.贫穷生活的生存之艰
        2.亲情缺失的成长之痛
        3.世事无常的生命之伤
    (二)精神世界里的困囿
        1.深埋于心的孤单失落
        2.人际关系的误解失衡
        3.束缚心灵的创伤记忆
二、探索走出苦难的路径
    (一)自我救赎
        1.用勇气攻克苦难的壁垒
        2.用游戏修补苦难的现实
        3.用守望击碎苦难的甲胄
    (二)他者救赎
        1.大自然的抚慰
        2.“引路人”的指引
        3.幻想世界的延伸
三、获得超越苦难的智慧
    (一)直抵心灵的悲悯情怀
        1.温暖人性的升华
        2.儿童成长的导向
        3.重做自然之子
    (二)贴合生命的哲理体悟
        1.生与死的深切思索
        2.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
        3.幻想对现实的烛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在现代童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
        1.1.1 传统民间艺术的复兴
        1.1.2 豫东民间布艺中的虎形图案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1.1.3 童装发展需要注入传统民间文化力量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2.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的起源与文化内涵
    2.1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的发展历程
        2.1.1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的起源
        2.1.2 布艺中虎形图案的演变
    2.2 现代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的地域性分析
        2.2.1 河南地区
        2.2.2 陕西地区
        2.2.3 山西地区
        2.2.4 江苏地区
    2.3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的本质
    2.4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的地位及作用
    2.5 本章小结
3.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分析
    3.1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艺术特征分析
        3.1.1 造型特征分析
        3.1.2 色彩特征分析
        3.1.3 制作工艺特征分析
    3.2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寓意解读
    3.3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审美意蕴
    3.4 本章小结
4.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在现代童装中的生存境遇与发展空间
    4.1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运用现状分析
        4.1.1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运用载体
        4.1.2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所面临的困境
    4.2 现代童装设计的现状分析
        4.2.1 现代童装市场发展现状
        4.2.2 基于学龄前儿童自身因素对童装设计需求分析
        4.2.3 基于80后父母情感化的儿童服装图案设计需求分析
        4.2.4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与卡通图案的对比分析
    4.3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在现代童装中的发展空间
        4.3.1 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4.3.2 消费者的审美诉求
        4.3.3 童装市场发展的需要
        4.3.4 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
    4.4 本章小结
5.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在现代童装中的应用分析
    5.1 设计原则
        5.1.1 尊重传统文化寓意原则
        5.1.2 尊重消费群体及儿童审美原则
        5.1.3 尊重现代童装设计趋势原则
        5.1.4 尊重童装市场原则
    5.2 创新设计应用要素分析
        5.2.1 造型应用分析
        5.2.2 色彩运用分析
        5.2.3 装饰性形式分析
        5.2.4 工艺手段分析
    5.3 本章小结
6.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在现代童装中的应用实践
    6.1 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的创新设计形式
    6.2 设计定位构思
    6.3 设计案例
        6.3.1 系列设计一
        6.3.2 系列设计二
    6.4 成品展示
    6.5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7.2.1 研究局限
        7.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1)调研访谈提纲
    (2)调查问卷
    (3)豫东民间布艺中代表性虎形图案整理
附录 B
    (1)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和获奖
致谢

(7)知行合一:汉学家孟旦的中国哲学研究及其践行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孟旦汉学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意义
        一、 研究综述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方法与结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论文结构
第一章 美国儒者孟旦的汉学之路
    第一节 家学渊深:父母熏陶与“四端之爱”
    第二节 大学探索:中文沈老师、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
    第三节 海军经历:由冯友兰结缘中国哲学
    第四节 步入哥大:师从汉学家狄百瑞
    第五节 台港游学:师从大儒刘毓鋆、唐君毅
    第六节 立足密大:教学与汉学研究之硕果
        一、孟旦与密西根大学的多元化中国研究形成“文化圈”
        二、孟旦与“乒乓外交”和“教育访团”
第二章 前期的中国人性观研究
    第一节 自然平等观:《早期中国“人”的观念》
        一、关于“中国的自然平等观”
        二、中国人性观的“八重视”
        三、中西人性论之间的张力
    第二节 人的可塑性:《中国当代人性观》
        一、中国现代人性观诸面相
        二、中国人的“知—感”心灵簇
        三、“人之可塑性”与“新人”
    第三节 结构性形象:《人性形象:一个宋人的肖像》
        一、“结构性形象”的内涵与功能
        二、“结构性形象”的运用方法
        三、“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四、“利他主义的慈善”
    第四节 孟旦的中国人性研究的方法与贡献
第三章 后期汉学的应用伦理学研究与践行
    第一节 整体思维:《20世纪中国的帝国式求索模式》
        一、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三、中国的帝国式求索模式
    第二节 效法榜样:《新世纪的中国伦理学》
        一、“描述性的平等观”
        二、“心灵簇”
        三、后天培养与“效法榜样”
        四、一种证明伦理规则的现代方式:进化生物学
        五、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的全球社会”
    第三节 实际可行的伦理准则:《应用伦理学》
        一、理论基础
        一)、标准和准则:五种道德直觉的进化论基础
        二)、“双层效益主义”的选择机制
        二、“互惠”的环境治理方案
        三、切实可行的伦理指导原则
        四、“寻求中国伦理与法律的一致性”
    第四节 孟旦的新伦理学的践行与影响
第四章 孟旦的中国哲学研究范式与创新
    第一节 孟旦的中国哲学研究范式
        一、以文化人类学的历史进路
        二、从历史的进路研究中国哲学
        三、用比较的视角研究中国哲学
        四、科学与哲学的跨学科研究
        五、进化心理学以及进化认知学的方法
    第二节 孟旦的中国哲学研究创新
        一、发明、使用新的哲学范畴
        二、趋近中国中心的移情方法
        三、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与社区实践
    第三节 美国儒者孟旦的生命境界
        一、作为新儒家的孟旦与中美新儒家
        二、区分“儒家哲学”与“国家儒术”
        三、孟旦对“儒学”与“国学”的愿景
结论
附录一 孟旦生平年表
附录二 汉学家孟旦教授访谈
附录三 孟旦论文中译文
附录四 孟旦主要学术成果
    一、发表的着作
    二、发表的文章
附录五 孟旦关键术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庞琳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8)习近平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难点与创新之处
        1.4.1 论文难点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习近平青年观概述
    2.1 习近平青年观的概念解读
        2.1.1 青年
        2.1.2 青年观
        2.1.3 习近平青年观
    2.2 习近平青年观的地位
        2.2.1 青年理论的创新发展
        2.2.2 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
        2.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融合
    2.3 习近平青年观的特征
        2.3.1 着眼现实突出青年地位的时代性
        2.3.2 立足中国聚焦青年问题的本土性
        2.3.3 博采众长指引青年成长的引领性
第3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和发展
    3.1 青年观的雏形期
        3.1.1 知青岁月的生活体验
        3.1.2 学习生活的独立思考
        3.1.3 基层工作的充分肯定
    3.2 青年观的发展期
        3.2.1 办好教育理念中的青年观
        3.2.2 推进群团改革中的青年观
        3.2.3 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青年观
    3.3 青年观的完善期
        3.3.1 纪念五四运动讲话中的青年观
        3.3.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青年观
        3.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青年观
第4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渊源与现实依据
    4.1 理论渊源
        4.1.1 马克思主义经典的青年观理论
        4.1.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
        4.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观理论
    4.2 现实依据
        4.2.1 瞬息万变的国内背景
        4.2.2 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
        4.2.3 当代青年的现实反思
第5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5.1 青年为本的观点与情怀
        5.1.1 明确青年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
        5.1.2 遵循青年特点规律的科学分析
        5.1.3 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
    5.2 青年的成长与成才
        5.2.1 立志成长立德成才
        5.2.2 学习成长吃苦成才
        5.2.3 实践成长创新成才
    5.3 青年的教育与培养
        5.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
        5.3.2 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
        5.3.3 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激发青年
    5.4 青年的组织与领导
        5.4.1 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权
        5.4.2 推动青年引领方式方法的时代创新
        5.4.3 完善面向青年“大宣传”理念的体制机制
第6章 习近平青年观的时代价值
    6.1 助力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6.1.1 青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6.1.2 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利保证
        6.1.3 青年是国际间交往的重要载体
    6.2 引发全社会对青年培养的重视
        6.2.1 家庭教育的不可缺失
        6.2.2 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6.2.3 政府培养人才的高度重视
    6.3 指导群团组织有效开展青年工作
        6.3.1 提供认识当代青年的科学依据
        6.3.2 揭示当代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
        6.3.3 推进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深化改革
    6.4 促进广大青年自我修养的完善
        6.4.1 在自我教育中促进知行合一
        6.4.2 在自我管理中获得价值提升
        6.4.3 在自我监督中建立完备体系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9)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基础与发展阶段
    第一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理论文化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的青年思想
        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青年思想
        四、中西方文化中的青年观点
    第二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现实需求: 青年工作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三、个人因素: 胡锦涛自身的成长与青年工作经历
    第三节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
        一、胡锦涛青年思想孕育阶段
        二、胡锦涛青年思想初步形成阶段
        三、胡锦涛青年思想丰富完善阶段
第二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第一节 青年的地位与价值
        一、“青年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伟大力量”
        二、“党离不开青年,青年更离不开党”
        三、“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
    第二节 青年的优势与不足
        一、青年“最具创造活力”
        二、青年“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
        三、青年要“认真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第三节 青年工作的旨归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四个新一代”
        二、实现路径: “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三、基本原则: “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
第三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政治视角
    第一节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审视青年和青年问题
        一、扩大党在青年群体中的执政基础
        二、注重对青年的引导方式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发展提供指引
        一、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二、青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推进青年道德建设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年工作
        一、服务科学发展是青年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以青年为本
        三、发挥青年在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第四节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析——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
第四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利益视角
    第一节 “把为大局服务和为青年服务结合起来”
        一、“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二、服务青年是党的宗旨在青年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寓引导教育于服务之中
        一、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二、青年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
    第三节 “竭诚服务青年”
        一、服务青年学习成才
        二、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三、维护青年合法权益
    第四节 案例分析: 在服务青年中赢得青年——以大学青年教师职业获得感生成为例
第五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人才视角
    第一节 人才强国与青年人才培养
        一、青年人才是最重要战略性资源
        二、“提高青年整体素质”
        三、完善青年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第二节 科教兴国与青年教育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二、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标准,持续促进教育公平
        三、以青年成才为终极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第三节 社会环境与青年成长
        一、树立“多样化人才”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
        二、“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
        三、青年的成才路径
    第四节 执政能力与青年干部选拔
        一、青年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二、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三、创新青年干部选拔机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共青团如何以改革凝聚青年人才——以高校共青团发展路向为例
第六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实践视角
    第一节 “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永恒的青春”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青年学习提高的大课堂
        三、“投身实践是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青年要艰苦奋斗
        三、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
    第三节 “做伟大时代的创业者”
        一、当代青年“生恰逢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青年汲取营养和力量的源泉”
        三、创新思维是青年发展的希望所在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自组织——社会实践主体的新拓展
第七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之全球视角
    第一节 青年要努力拓展世界眼光
        一、起点: 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二、任务: “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
        三、基点: “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节 青年是和谐世界的重要建设者
        一、“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二、青年是和平发展的生力军
        三、青年“肩负着开创世界人民美好未来之使命”
    第三节 加强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
        一、青年交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视留学工作
        三、构建青年交流的长效机制
    第四节 案例分析: 青年国际交流状况论析——以孔子学院为例
第八章 胡锦涛青年思想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促进青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青年运动要坚持党的领导
        二、准确把握青年脉搏
        三、优化青年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青年的主体自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青年接续奋斗
        二、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
        三、搭建更为广阔的青年创新实践平台
    第三节 坚持服务青年,把握青年工作的生命线
        一、注重青年的利益实现
        二、增强服务青年的实效性
        三、推进青年工作改革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青年的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概念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综述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概述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研究成果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中的不足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选题的现实性
        二、研究视角的综合性
        三、研究内容的系统性
    第六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青年本质是青年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在实践活动中的辩证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为青年本质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法
        二、从马恩经典作家的论述中认识青年本质理论
    第二节 青年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无产阶级的后备军
        一、青年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变革的有生力量
        二、青年是无产阶级的后备军,要重视对青年的组织和吸收
    第三节 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理论基础和最终价值追求
        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动青年的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发展目标的科学论述
    第四节 在教育与实践结合的培养中实现青年成长成才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通过学习和教育来发展青年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青年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自己
第二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内核
    第一节 在“如何认识青年”问题中把握青年本质
        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富生气的群体,具有明显优点
        二、青年存在明显不足,要全面认识青年本质,照顾青年特点
    第二节 在“怎样定位青年”问题中认识青年地位
        一、青年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先锋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青年是党的后备军,是党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
    第三节 在“培育什么青年”问题中确定青年发展目标
        一、以“三育并重”与“三好”为重点方向的青年发展目标
        二、以培育“四有新人”为主要任务的青年发展目标
        三、以“四个统一”为要求及“五种人”为导向的青年发展目标
        四、以“四个新一代”为主要内容的青年发展目标
        五、以“时代新人”为核心要求的青年发展目标
    第四节 在“如何发展青年”问题中落实青年培养
        一、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是青年发展的基石
        二、勇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青年发展的轨道
        三、艰苦奋斗,敢于创新是青年发展的动力
        四、全党全社会的合力关心关爱是青年发展的保障
第三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特点和当代价值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特点
        一、能动的主体性
        二、强烈的实践性
        三、严密的系统性
        四、显着的开放性
        五、浓郁的民族性
        六、深远的世界性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当代价值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价值
        (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学理论
        (二)拓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
        (三)为新时期开展青年研究及青年工作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现实价值
        (一)为青年的健康成长和正确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新世纪:我们茁壮成长(论文参考文献)

  • [1]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D]. 张美书(Patthamasewi Nannaphat). 西北大学, 2020(08)
  • [2]台湾儿童绘本大陆出版研究[D]. 孙冠军. 河北大学, 2020(08)
  • [3]从童牛奖优秀故事片看中国儿童电影创作变迁[D]. 徐玥楚.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4]1949年以来外国儿童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影响[D]. 陈莉. 新疆大学, 2020(06)
  • [5]论薛涛儿童小说的苦难书写[D]. 杨威. 渤海大学, 2020(05)
  • [6]豫东民间布艺中虎形图案在现代童装中的应用研究[D]. 李纳. 中原工学院, 2020(01)
  • [7]知行合一:汉学家孟旦的中国哲学研究及其践行模式[D]. 庞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8]习近平青年观研究[D]. 张慧. 吉林大学, 2019(02)
  • [9]胡锦涛青年思想研究[D]. 侯燕. 扬州大学, 2019(06)
  • [10]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D]. 杨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新世纪:我们茁壮成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