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外环口修复探讨

小儿腹股沟斜疝外环口修复探讨

一、小儿腹股沟疝外环口修补问题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吴桂生,李进,蒙炯,冀军,李韦仑,陈涛[1](2021)在《经外环途径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外环口途径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19年12月43例经外环口途径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43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费用(4267.73±937.56)元,术中出血量(4.68±0.60)ml,手术时间(32.74±4.24)min,住院天数(2.8±1.63)d。术后并发阴囊肿胀或血肿6例,医源性隐睾1例,无切口并发症。结论经外环口途径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可靠,住院费用低、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蔡多特,高志刚,章立峰,章跃滨,潘涛,陈肯,罗文娟,金益[2](2020)在《关于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术后再发斜疝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腹腔镜辅助经皮腹壁穿刺腹膜外内环结扎术(腹腔镜单孔法)治疗腹股沟斜疝,术后出现再发斜疝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与探讨。方法回顾2016年8月到2019年6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腔镜中心开展了1 168台腹腔镜单孔法手术。统计术后再发斜疝的病例,描述其临床特点及再次手术术式的选择,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术后再发斜疝的患儿共8例,其中6例为复发疝,2例为对侧异时性斜疝。首次手术年龄为(1.4±0.6)岁,术后再发斜疝的间隔时间为(5.2±2.6)个月。7例术后再发患儿在再次手术中,接受了腹腔镜探查,1例复发疝和1例对侧异时性斜疝患儿的内环口形态特殊,临床少见,具有探讨价值。再次手术的术式依据外环口大小来选择。结论术后再发斜疝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的影响较大,且临床研究对腹腔镜单孔法术后再发斜疝的关注度不够,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推进腹腔镜单孔法在腹股沟斜疝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李金东[3](2020)在《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治疗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本论文对青年腹股沟疝年龄划分的依据;探讨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青年患者中的术式、补片选择等治疗策略以及治疗效果;探讨复杂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操作方法。【方法】按每5年一个年龄段分组,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6220例(7415侧)患者资料,总结例数、性别比、疝类型、疝分型、手术方式、补片类型等临床资料在各年龄段的分布趋势。根据不同年龄分布特点,结合WHO对年龄的定义,将6220例患者分为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64岁)和老年组(≥65岁)三组(下同),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三组临床资料(单/双侧比、性别比、病程、疝类型、疝分型等)、治疗策略(术式选择、补片选择等)以及治疗效果(复发、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对复杂性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操作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年龄分布趋势随着年龄增加,各年龄段腹股沟疝比例呈上升趋势,65-69岁年龄段达到顶峰(17.7%)后出现下降。男女比例呈上升趋势。斜疝比例随年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疝分型以II型和III型为主,II型比例下降,III型比例上升。TAPP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高龄患者比例上升增高。轻量补片比例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重量补片呈上升趋势。从例数、性别比、疝类型、疝分型、术式选择、补片选择在各年龄段分布看,各趋势线在45岁呈改变状态。2.临床资料青年组女性比例为19.3%,高于中年组(8.4%)和老年组(4.4%),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青年组双侧疝比例为7.0%,低于中年组(17.6%)和老年组(23.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青年组病程时间为157.9±161.9月,高于中年组(50.1±120.4月)和老年组(36.2±93.8月),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青年组BMI为22.8±3.3 kg/m2,低于中年组(23.4±2.6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22.8±2.8 kg/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青年组以斜疝为主,比例为84.7%,高于中年组(61.5%)和老年组(54.9%),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II型疝比例为45.8%,低于中年组(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型疝比例为45.2%,高于中年组(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4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情况青年组腹腔镜术式选择以TAPP为主(81.3%),高于中年组(39.4%)和老年组(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补片选择以轻量补片为主(83.6%),高于中年组(48.3%)和老年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情况手术时间,青年组单侧疝手术时间为29.2±8.5分钟,高于中年组(26.6±7.7分钟)和老年组(27.2±8.7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双侧疝手术时间为45.9±9.2分钟,高于中年组(41.1±9.5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老年组(44.1±11.2分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术后出院时间为1.29±1.05天,低于老年组(1.38±1.0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年组(1.23±0.8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VAS方面(2018年609例患者),三组分别为2.49±0.9、2.31±0.9和2.3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三组复发侧数分别为1侧(0.1%)、1侧(0.1%)和12侧(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肿例数分别40例(4.7%)、107例(4.6%)、196例(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青年组尿潴留为4例(0.5%),与中年组19例(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老年组69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例数分别3例(0.4)、8例(0.4%)、19例(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青年组无术后严重并发症。中老年组有术后严重并发症6例:补片感染3例、戳孔疝1例、肠管损伤1例、机械性肠梗阻1例,均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1.青年腹股沟疝类型以斜疝为主,疝分型以II、III型为主。女性比例高,双侧疝比例低,病程时间长。病因以先天性因素为主。2.LIHR对于青年腹股沟疝是合理的术式选择。术式选择以TAPP为主,可探查并明确诊断,同时处理合并症。补片选择以轻量补片为主。3.青年腹股沟疝患者选择LIHR是安全有效的。在术后恢复、术后疼痛等方面略有优势。4.青年男性腹股沟疝多可合并隐睾、网膜卡顿、鞘膜积液和精索静脉曲张等复杂性疾病。青年女性患者可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可采用个体化治疗以获得最佳的临床和卫生经济学效益。

曹志清[4](2019)在《双孔腹腔镜下自制改良疝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经脐单部位双孔腹腔镜下改良疝针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大样本疗效分析。方法病例来自2003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及黄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共5745例。A组4135例采用双孔腹腔镜下改良疝针鞘状突高位结扎术,B组1169例采取经脐单切口腹腔镜,C组215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D组226例采用双钩针腹腔镜手术。对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再分析经脐单部位双孔腹腔镜下改良疝针在新生儿及婴幼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最后对比改良疝针与普通疝针在经脐单部位双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等方法。结果574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个月至14年。A、B、C、D各组之间的性别比率、单侧及双侧疝的构成无差异性。A组与B组比较:单侧及双侧手术时间均显着缩短(P<0.05),术后复发率显着降低(P<0.05),住院时间无差异,两组术中均未损伤髂血管、精索血管及输精管,术后无睾丸萎缩及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A组与C组比较:单侧及双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缩短(P<0.05),术后复发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术中均无损伤髂血管、精索血管、输精管及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C组术后有2例出现同侧睾丸萎缩。A组与D组比较:单侧及双侧手术时间均显着缩短(P<0.05),术后复发率显着降低(P<0.05),术中均未损伤输精管和髂血管,术后均未发生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通过进一步提取新生儿及婴幼儿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手术时间A组均较其他组明显缩短(P<0.05);除住院时间A组比C组短(P<0.05),同侧复发率A组低于B组(P<0.05),对侧复发率A组低于C组(P<0.05),阴囊血肿A组低于C组(P<0.05),剩余观察指标A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过长期大样本分析发现,双孔腹腔镜下改良疝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新生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更短,复发率更低,有望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张祥忠[5](2018)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予以对照组患儿传统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儿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手术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患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龙仙,张海森,王玉洁,陈学彬[6](2018)在《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万安县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2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用药频率),观察患儿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用药频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且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预后效果好。

文佳冰,张雁冰,卢琪,唐湘莲,张甜,文海韬[7](2017)在《小横切口下外环口修补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外环口修补术(实验组)、非外环口修补术(对照组)和其他不符合较大潜在复发风险的腹股沟斜疝患儿(普通组)手术后复发率,探讨外环口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2 026例年龄小于4岁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经评估具有较大复发风险的患儿620例,对其中316例行小横切口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外环口修补术(实验组),304例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其余1 406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普通组)。比较三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发热、血肿、伤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斜疝复发率。结果三组在性别、年龄、术后发热、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F=196.98,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与普通组无差异(P=0.062),而实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及普通组长(P<0.05)。在术后复发率方面,实验组、对照组和普通组分别为0.00%、5.00%和0.9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χ2=42.18,P<0.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实验组与普通组复发率无差异(χ2=3.41,P=0.065),而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实验组(χ2=19.02,P<0.001)与普通组(χ2=30.44,P<0.001)。结论外环口修补术能显着降低部分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秦川川[8](2016)在《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患有腹股沟疝的590例患儿,给所有患儿行外环口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2)min,患儿术中出血量<1ml以及无出血。所有患儿均在术后第二天出院。术后随访一年后,有3例患儿出现阴囊血肿,18例出现阴囊轻度血清肿和水肿,15例患儿出现对侧腹股沟疝。结论外环口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创伤小、疼痛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任清付,冯建龙,居小峰[9](2015)在《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89例手术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采用外环口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应用外环口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8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89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 min,平均时间4 min,术中出血量<1 ml或几乎无出血。均在手术当天出院(术后46 h)。术后随访215个月,阴囊血肿3例,阴囊轻度血清肿及水肿19例,均未做特殊处理,15 d自行消退,无切口感染,目前无复发患者。结论小儿腹股沟疝采用外环口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是一种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瘢痕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马中华,周金秀,魏玉萍[10](2015)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180例治疗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传统腹股沟疝修补的治疗体会。方法:本组180例病人笔者均采用传统的佛格逊氏法,巴西尼氏法和哈斯特德氏法三种方法手术治疗,既省钱,又方便,效果也很肯定,仍然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结论: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是普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希望大家在做好传统手术的同时,再开展无张力修补术,更有利于我们在腹壁外科的成长和发展。

二、小儿腹股沟疝外环口修补问题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腹股沟疝外环口修补问题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经外环途径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写表
前言
    一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历史和现状
    二 青年腹股沟疝的现状
    三 青年腹股沟疝需关注的问题
        1 青年腹股沟疝的年龄划分
        2 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
        3 青年腹股沟疝的术式选择
        4 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术式选择
        5 青年腹股沟疝的补片选择
        6 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疗效
        7 复杂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操作方法
    四 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 青年腹股沟疝群体的年龄划分
    引言
    资料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临床资料
        三 设计方案
        四 手术方法
        五 质量控制
        六 术中术后评价指标
        七 随访
        八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引言
    资料和方法
        一 临床资料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措施
        四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腹股沟疝类型
        3.腹股沟疝分型
        4.手术方式
        5.补片类型
        6.手术评价指标
    讨论
        1.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
        2.青年腹股沟疝的术式选择
        3.青年腹股沟疝LIHR术式选择
        4.青年腹股沟疝补片选择
        5.青年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治疗效果
第三部分 复杂性青年腹股沟疝腹腔镜操作方法
    引言
    复杂性青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的腹腔镜操作方法
    复杂性青年女性腹股沟疝患者的腹腔镜操作方法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双孔腹腔镜下自制改良疝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基础理论及解剖
    1. 前言
    2. 腹股沟区的解剖特点
    3. 发病率及病因
    4. 病理分型
    5. 临床表现
    6. 常见的诊断方法及容易混淆的疾病
    7. 治疗方式的选择
    8. 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机的把握
    9. 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原因分析
    10.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创新性及可行性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安全性及优势分析
    1. 前言
    2. 临床资料与分组
    3. 手术方法和分组
    4. 观察指标
    5. 数据分析
    6. 结果
    7. 讨论
    8.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在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
    1. 前言
    2. 临床资料与分组
    3. 手术方法
    4. 观察指标
    5. 数据分析
    6. 结果
    7. 讨论
    8.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在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1. 前言
    2. 临床资料与分组
    3. 手术方法
    4. 观察指标
    5. 数据分析
    6. 结果
    7. 讨论
    8.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改良疝针与普通疝针的对比分析
    1. 前言
    2. 临床资料与分组
    3. 手术方法
    4. 观察指标
    5. 数据分析
    6. 结果
    7. 讨论
    8.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综述—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进展
    1. 发病机制
    2. 手术方式
    3.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势
    4.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展望
    5. 参考文献
附录
成果
致谢

(5)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对比
3 讨论

(6)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2.2 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3 讨论

(7)小横切口下外环口修补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较大复发风险需符合下列标准
    三、手术方法
    四、随访
    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8)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89例手术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结果
讨论

(10)传统腹股沟疝修补180例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四、小儿腹股沟疝外环口修补问题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外环途径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J]. 吴桂生,李进,蒙炯,冀军,李韦仑,陈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02)
  • [2]关于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术后再发斜疝的经验总结[J]. 蔡多特,高志刚,章立峰,章跃滨,潘涛,陈肯,罗文娟,金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0(10)
  • [3]青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治疗策略[D]. 李金东.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双孔腹腔镜下自制改良疝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研究[D]. 曹志清.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5]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J]. 张祥忠.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77)
  • [6]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 龙仙,张海森,王玉洁,陈学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06)
  • [7]小横切口下外环口修补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J]. 文佳冰,张雁冰,卢琪,唐湘莲,张甜,文海韬.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7(05)
  • [8]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分析[J]. 秦川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59)
  • [9]小儿腹股沟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89例手术体会[J]. 任清付,冯建龙,居小峰.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06)
  • [10]传统腹股沟疝修补180例治疗体会[J]. 马中华,周金秀,魏玉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21)

标签:;  ;  ;  ;  ;  

小儿腹股沟斜疝外环口修复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