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计误用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展嘉易[1](2021)在《初中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况及教学改进建议 ——以上海四所普通公办初中为考察对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也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工具,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处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每一学段中都提出了掌握标点符号的要求,笔者梳理了上海四个区631篇初中生作文,统计分析发现初中生标点符号的使用水平参差不齐,误用较多,探究其误用原因,并且适当遵循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调整提出教学改进手段措施,以此从细微处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且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首先从书写形式与语义功能两方面,对学生习作中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作分析。发现学生的错误较多呈现在不规范的书写形式,以及对标点符号停顿、表示语气和标示成分性质这三种语义功能的误用。接着分析了学生标点符号误用的原因,指出学生的认知偏差、教师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到位,社会语言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对标点符号的模糊使用是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具体教学改进手段措施,一是在基础知识与认识手段上更加强调标点符号,增强标点符号意识,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教学方法,注意提示各类区分方法;二是要求教师借助阅读教学重视标点符号,注意实用类文本中标点符号的标准性与规范化,文学作品中的标点符号丰富性与个性化,文言文句读的句意停顿训练;三是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发现改正问题,划分错误类型并认清原因,并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王晓雪[2](2021)在《日韩学生叙述语篇“回指”习得研究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文中研究指明回指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否正确使用汉语中的各类回指形式也是判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回指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回指偏误分析及简单归因,对回指手段的习得过程以及更加细致的偏误归因描写则不多见。本文从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收集了来自日本、韩国学生的197篇作文语料,综合运用偏误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回数法等方法对日韩留学生汉语语篇中的回指手段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选题意义、研究现状、术语界定及回指词的适用范围和研究设计。本章首先,简要说明选题缘由及意义,然后从本体研究和习得研究两方面,对回指手段的研究现状做了阐述。然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回指相关概念进行了术语界定,解释了三种回指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最后,在研究设计中交代了研究的问题、范围、语料来源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第二章是回指的偏误分析,本章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日韩留学生语篇回指偏误的具体分类说明以及回指偏误的整体分布情况及分布规律描写。第一部分结合大量例句,对六种主要回指偏误类型进行具体说明。第二部分结合数据,分析偏误分布整体情况并尝试分水平归纳偏误分布规律,最终得出不同水平学生的偏误分布情况不同,代词回指相关偏误贯穿初中高三个阶段以及名词回指和零形回指混淆偏误极少的结论。第三章是分析不同水平学生的回指习得过程对回指偏误的影响。本章使用回数法,从回指距离的角度切入,分水平统计三种回指手段的延续性平均值,并与母语者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不同水平学生对三种回指手段的动态习得过程,尝试分析习得过程对回指偏误分布的影响,也就是尝试用延续性平均值的变化来解释偏误分布。研究发现,代词回指的延续性平均值在三个阶段都低于母语者,这种代词回指严重使用不足的情况与偏误分析中代词回指误用为名词回指或零形回指类偏误的偏误量始终排在前两位的规律是一致的。名词回指经历了初级阶段使用量相对不足和中级阶段使用量相对过多后,在高级阶段使用量与母语者趋于一致的变化过程。零形回指的延续性平均值始终与母语者趋同。第四章是关于语篇回指手段的相关建议。本章结合前文研究情况,从教师、教学、教材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建议。关于教师,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储备汉语回指的本体知识,强化自身回指教学意识,还要注意分阶段教学,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习得差异。关于教学,指出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专门回指教学,帮助学生总结回指使用规则;丰富操练形式,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关于教材,建议教材要及时更新,添加关于汉语回指的研究成果,添加相关训练,丰富习题类型。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小结,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说明。
王嘉宁[3](2021)在《物联网固件密码学误用自动化检测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密码学技术对于广泛部署的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未正确调用密码学API,则可能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密码学误用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问题,例如使用常量的密码学密钥、在对称密码中使用ECB模式、在非对称密码中使用大小不足的密钥等。密码学误用问题在多个平台上非常普遍,根据先前的研究,88%的使用密码学API的安卓应用中有至少存在一个密码学误用,85%的Apache项目中存在密码学误用。为了检测密码学误用问题,先前的工作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这些现有框架在分析多体系结构物联网固件映像时仍然存在一些限制:首先,绝大多数以往工作是平台相关和语言相关,所以无法处理多架构的物联网固件。其次,针对物联网固件分析的以往工作仅有一个,且其会受到准确度和效率问题的困扰,即存在较高的误报率和漏报率,此外,该工作仅支持种类较少的密码学误用分析。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物联网固件映像中的密码学误用错误的静态分析框架——CryptoMagnifier。它克服了以往工作的缺点,例如实现了整个检测过程的跨架构分析,准确的反向数据流追踪,灵活的自定义规则检查,动态规则生成以及全面的跨文件分析策略。CryptoMagnifier设计更完善的检测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误报和误报的情况。与以往工作相比,CryptoMagnifier支持16种密码学误用的分析,CryptoMagnifier对来自7个常见的标准密码学库的336个API进行了建模,而以往工作仅支持6种简单的误用并仅包含了 165个API模型。CryptoMagnifier涵盖了对称密码、非对称密码、哈希算法和伪随机数生成器,而以往工作仅支持对称密码和伪随机数生成器。为了证明CryptoMagnifier的有效性,我们对来自35个供应商的5,324个固件映像进行了大规模实验。我们在两百多万个引用了密码学库的二进制中,发现了 13多万处密码学误用。我们的评估表明,94%的固件映像至少存在一个密码学误用问题。我们对发现的密码学误用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物联网开发者的常见密码学错误使用习惯。我们首次对已发现密码学误用进行了相似性分析,以识别影响较大的密码学误用漏洞。总共,我们确定了 124个影响多个固件的误用和33个影响多个供应商的误用。我们将部分发现的错误报告给相应的供应商,并得到了厂商的确认。例如,影响DrayTek所有固件的硬编码密码学密钥的漏洞。此外,为了促进对物联网安全性的未来研究,我们为公众建立了第一个物联网专用的密码学误用基准测试。它包含74个单元测试用例,涵盖了 12种类型的密码学误用。该基准测试涵盖基本情况和复杂情况。并提供源代码和多架构二进制代码。
徐天琦[4](2021)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汉语副词习得的偏误考察 ——以《发展汉语》综合教材所收副词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汉语热”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而在汉语中,副词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副词种类较多,意义又比较抽象,因其复杂性,留学生在使用副词时经常会产生偏误。本文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发展汉语》各级综合教材中不同类别副词的偏误语料进行对比与分析,考察目标副词的偏误类型及其特点,总结偏误原因。本文首先对选题缘由、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发展汉语》综合教材生词表中的副词进行类别划分与统计。其次,分别对《发展汉语》不同级别综合教材中的目标副词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进行考察,对其偏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级别教材中的各类副词在不同类型的偏误上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最后,根据对目标副词的偏误分析,观察总体的偏误特点和规律,并根据具体的偏误实例总结留学生对这些副词产生习得偏误的原因,希望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副词。
胡永奕[5](2021)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个”与相关个体量词的误用偏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语是一种无形态语,在组成的词句需要表示计数称量时,需要借助量词来作为计量单位。而量词本身除了计量以外还有其他的功能,例如划分范畴、突出事物或者行为的特点、让无界的时间或者事物变得有界等。通常情况下,量词需要搭配数词或代词构成量词词组之后才能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个体量词是汉语名量词的主体,借用量词数量巨大,与事物名词存在双向选择的语义制约关系,量词的选择可以直接影响语言表达效果。由于量词与事物名词之间普遍存在着一对多、多对一,甚至多对多的双向选择关系。因此,如何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以及选择的表达效果等制约选择的因素都是值得习得教学研究关注的问题。量词“个”是通用个体量词,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特殊情况下也可用于某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由于“个”普遍适用于若干种对象,与事物名词的组合自由,语义虚化程度较强,除计量外还能表达种类、次数、泛指甚至遍指义。交际语境中学习者选择不好合适量词时往往拿“个”来填补句法空位继而造成“个”过度使用的现象,这在借用量词选择使用中尤为突出。由于个体量词习得教学与学习者规则运用过程不可能完全同步,因此基础知识讲授与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的调整应紧密结合起来,偏误语料的产出无疑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调整的方向标。对个体量词意义和用法异同分别缺乏对比分析、对同义量词和多义量词的选择使用规律解释不够、回避个体量词与事物名词双向选择中的理据性解释而作为一种习惯用法让学习者死记硬背、对某些偏误现象通过不符合规则的描写与解释加以纠正等都是量词习得教学过程的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相关语料中界定出由“个”泛化致使的物量词和动量词误用语料范围,由于学习者产生的物量词偏误占比较大,因此集中针对物量词部分的误用展开更为细致地分类与分析,针对不同类别误用量词与事物名词或行为动词语义上的双向选择关系寻求“个”的泛化成因,本文还从“个”独有的语用功能角度对学习者的误用原因展开分析,以找出有关误用量词习得不完整的共性和个性规律,并针对不同偏误成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侯瑞侠[6](2021)在《语气词“呢”的用法偏误与教材内容编排问题》文中提出虚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语气词作为虚词的一部分,更是不容忽视。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语气词“呢”的误加、“呢”与“吗”误用等用法偏误十分常见,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与教材编排关系密切。基于此,本文将常用高频语气词“呢”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其用法偏误,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和教学策略。然后本文以《HSK标准教程》为例,探究语气词“呢”在教材中的编排情况,为“呢”的编写提供一个基于其用法偏误的个案参考建议。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内容设计。第二章是从汉语本体研究的角度,对语气词“呢”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进行分析,探求其作为语气词的特点,为偏误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语气词“呢”在《HSK标准教程》中的编排体例与编排原则进行探讨。第三章是语气词“呢”的用法偏误分析。一是根据对偏误语料的统计分析,归纳出语气词“呢”常见的三种用法偏误类型:遗漏、误加、误用。二是分析其用法偏误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第四章是考察“呢”在教材中的具体编排情况,对《HSK标准教程》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一是探讨教材对“呢”的语法点编排值得进一步商榷的问题,二是重点从“呢”用法偏误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教材编写建议。第五章是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姜莹月[7](2021)在《语气词“吧”的用法偏误与教材内容编排问题》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参加HSK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需求群体,如何引导学习者有效学习,提高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交际能力与应试能力,是对外汉语学界学者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语气“吧”的误加、“吧”—“吗”误用等偏误现象十分常见,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与语气词的教法实践、教材编排关系密切。基于此,本文将常用高频语气词“吧”作为研究对象,对特定范围内“吧”的用法偏误语料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归纳“吧”的用法偏误类型,分析偏误成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和教学策略。立足于对“吧”偏误情况的分析,本文以典型教材《HSK标准教程》为例,进一步对“吧”在教材中的分布及编排情况进行全方位考察,为“吧”的编写提供一个基于其用法偏误的个案参考建议。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内容设计。第二部分是从汉语本体研究的角度,从语气词“吧”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入手,概括其语法规则。在此基础上,对语气词“吧”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原则进行探讨。第三部分是语气词“吧”的用法偏误分析。根据对偏误语料的统计分析,归纳出语气词“吧”常见的三种用法偏误类型:误加、误用、缺漏。并将偏误成因概括为三种,即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功能相关造成的词类误用。之后针对偏误成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四部分是以《HSK标准教程》为例,对教材中语气词“吧”的分布及编排情况进行考察,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继而从“吧”用法偏误的角度,并结合《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进一步提出有关体例设置、内容选择及习得顺序等方面的编排建议。
张昭阳[8](2021)在《初中生标点符号功能使用错误考察》文中提出标点符号作为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情达意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初中生的写作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为了更具体地了解初中生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引起广大中学教育者对标点符号教学的重视,本文收集了两所学校初一学生的作文语料,将作文中标点符号的功能使用错误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面向老师的访谈对语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第一,虽然初中生标点符号的使用类型丰富,但其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不太乐观。标点符号的平均错误率达20%以上。分析发现,标点符号功能使用和误用情况与作文分数、语文试卷总分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标点符号的使用数量、标点符号整体的错误率以及标点符号的遗漏率上具有显着性差异。第二,点号的错误类型主要集中在误代和遗漏上。逗号和句号之间最容易发生混淆;结构稍微复杂的复句内容易出现逗号的遗漏,尤其是顺承复句和并列复句内;单句中,句首状语之后容易出现逗号的遗漏;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之后容易遗漏冒号,并且还常常伴随着引号的遗漏;问号容易被逗号、句号误代,并且在较短的疑问句末尾易被遗漏;叹号容易被滥用在只有一般感情色彩的陈述句以及表示疑问语气的疑问句中;逗号、顿号和分号这种功能存在交叉的标点符号之间容易发生误代。第三,标号的错误类型主要集中在遗漏和误加上。引号在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时容易被遗漏;省略号容易被错误使用在完整语句的句末。总体上来讲,初中生对标号的掌握程度低于点号。最后,在原因分析上,影响初中生标点符号功能使用错误的原因可分为主体原因与客体原因两大类。其中,主体原因包括学生认知上存在偏差,语感上存在欠缺以及网络使用习惯影响书面使用;客体原因包括易错标点符号本身具有难度,教师忽视标点符号的教学与批改以及教材的编排缺乏继承性。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初中生标点符号功能使用错误的不同因素,分别从学生方面、教师方面以及教材方面探讨了提高初中生标点符号功能使用能力的对策。
唐建华[9](2020)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动名搭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搭配是体现语言流利性与地道性的关键因素,是衡量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搭配习得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搭配中的重要类别“动名搭配”为研究对象,以10个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为切入点,首先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学习者自然输出的动名搭配包括正确部分和错误部分进行运用分析,以考察学习者对该类动词动名搭配的习得情况。然后,基于学习者对上述动名搭配的应用情况,反观汉语本体,阐释动名搭配形成的不同制约因素,为动名搭配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回归到动名搭配的教学实践,提出重视动名搭配语块教学,并兼顾动名搭配理据阐释的教学建议。本文共包含八部分。第一章主要对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思路等进行阐释。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生成词库理论、隐喻与转喻理论及语块教学理论等。研究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语料库方法和定量定性分析法等。第二章是搭配研究综述,通过梳理国内外搭配尤其是动名搭配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而指出本文的搭配概念不是国外传统的狭义搭配观,而是包含自由搭配、受限搭配和固定搭配在内的更广义的搭配观,并指出汉语动名搭配习得研究在对语料库方法的运用和研究深度上有待加强。第三章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其一,对动名搭配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分类,指出动名搭配是语言中动词项和名词项之间具有高频共现和相互期待关系的词语组合,并将动名搭配根据类推性强弱分为动名自由搭配、动名受限搭配和动名固定搭配三种类型。其中,动名受限搭配又可分为常规动名受限搭配与非常规动名受限搭配。同时,分析了动名搭配与语块的关系,认为语块是范畴概念,三种类型的动名搭配均属于语块,区别在于动名自由搭配是非典型语块,而动名受限搭配和固定搭配是典型语块。其二,描写了 10个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的选择依据和在语料库中动名搭配的检索步骤。其三,阐述了对中介语语料库(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本族语语料库(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中的动名搭配进行对比分析的可行性。从第四章到第七章是本研究的主体部分。第四章主要根据不同动名搭配类型,以10个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为切入点,将学习者语料库中正确使用的动名搭配与本族语语料库中的动名搭配使用情况从搭配类型、动词义项、搭配名词语义类、搭配数目等维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动名自由搭配习得效果较好,其次是动名受限搭配,再次是动名固定搭配。在动名自由搭配中,除个别动词外,学习者所使用的动词义项与本族语者差别不大。但搭配名词语义类对比显示二者仍存在差距,而且学习者对名词下位词的使用明显不足。另外,不及物动词带非受事宾语构成的动名自由搭配的习得不理想。在动名受限搭配中,由于其在开放性上不及自由搭配,在整体凸显性上不及固定搭配,导致学习者的动名受限搭配意识不强,在搭配各考察维度上与本族语者差距较大。另外,学习者对名词为目的、工具、处所、施事等宾语类型的非常规动名受限搭配习得效果较差。而动名固定搭配由于多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要素,语义透明度较低,认知难度较大,导致学习者存在回避使用的问题,其搭配数目也远低于本族语者。第五章主要对语料库中错误使用的动名搭配进行偏误分析。在逐个分析10个动词的动名搭配偏误后,本文指出不同动名搭配类型并未呈现独特的偏误规律。无论是动名自由搭配、受限搭配还是固定搭配,其偏误均可归为词汇、句法和语用偏误三类。词汇偏误主要包括近音词、近形词、近义词(包括同译词、同素单双音节词等)以及同一语义场的相关词等引起的词汇混淆。句法偏误主要有助词误用、补语误用、语序偏误、词语漏用或冗余等。语用偏误指学习者因不了解动名搭配的使用条件而造成的与语境不符的情况,如在正式语境中用非正式搭配等。本章最后对学习者的动名搭配偏误进行了分层次归因,包括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其中,表层原因除了包括母语负迁移等常规因素外,本文认为媒介语负迁移也是造成偏误的重要原因,而深层原因在于学习者未建立起汉语动名搭配的概念认知系统。第六章主要是结合学习者的动名搭配习得偏误反观汉语本体,探讨汉语动名搭配的独特制约因素,以启发汉语动名搭配教学。本文认为,动名搭配类型不同,所受的制约因素也不尽相同。每种类型的动名搭配都包含其表层组合机制和深层生成机制。具体而言,动名自由搭配中的动名语义契合,名词能直接满足动词的语义要求,其组合主要受句法和语义限制,属于纯粹类型选择;常规动名受限搭配的特点是,动名语义契合,其名词仍能直接满足动词的语义要求,但并非所有满足动词语义要求的名词均可与动词搭配,这表明此类搭配除受句法、语义限制外,也受语言惯用等规约因素的制约,也属于纯粹类型选择;而非常规动名受限搭配在表面上动名语义不契合,但出于凸显焦点信息的语用动机和语言经济性的双重需要,动词会强迫利用名词的关涉信息或其功用角色来满足其对名词的语义要求,且语用动机和语言的经济性并不是非常规受限搭配成立的充分条件,规约原则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这类搭配,使其既具强阐释性,又有弱预测性,属于类型强迫选择。非常规动名受限搭配的深层生成机制则是转喻认知方式。而动名固定搭配由于多出自历史典故,由本义引申出隐喻义,使得该类搭配中隐喻义的使用比本义的使用更常规化。由此可知,语言具有理据和规约双重原则,即理据原则体现的生成性与规约原则体现的程式性是语言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交融,不可分割。但在二者发生冲突时,理据原则服从于规约原则。第七章主要结合语言的双重原则提出动名搭配教学建议。规约原则意味着将语言中约定俗成的动名搭配当作语块整体习得,理据原则意味着可适度阐释动名搭配产生理据。由于规约原则高于理据原则,本文提出既要重视动名搭配语块教学,又要兼顾动名搭配理据阐释的教学建议。其中,重视动名搭配语块教学主要包括加强动名搭配语块输入、引起学习者对其注意、强化整体习得意识和在句子语境中增强动名搭配语块输出四个环节。而对于动名搭配的理据阐释,主要关注易混淆词辨析、语义阐释以及与句法规则的结合等方面。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通过梳理主要内容,重申了主要观点和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语料库对比分析全面考察学习者对相关动词的动名搭配使用情况,为汉语动名搭配习得研究方法和内容提供借鉴;结合以名词语义特征分析为中心的生成词库理论和隐喻与转喻理论探讨不同类型动名搭配的产生机制,丰富和深化了动名搭配产生机制研究;提出重视动名搭配语块教学,兼顾动名搭配理据阐释的教学建议,对两种教学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解读,希望能为对外汉语动名搭配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朱阳豪[10](2020)在《网球科研论文常规统计方法应用现状分析》文中认为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科研工作者科研水平的提高,统计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实验(调查)的统计研究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到数据的统计分析及结论获得都需要正确运用统计方法,研究者是否正确地使用了统计方法,不仅决定着研究的质量,也决定着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积累。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2009年-2018年发表的网球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希望找出网球科研论文中应用统计方法的现状、统计方法使用的趋势、统计方法使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指导网球科研工作者正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所得结论如下:1.近十年来发表的网球科研论文的数量总体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而统计方法使用率在不断增加,其中统计方法的使用中以常规统计方法为主,使用率达到了91.9%,其中非核心期刊常规统计方法使用率为93.0%,核心期刊常规统计方法使用率为89.1%。2.常规统计方法中描述性统计的使用率最高,主要包括相对数、?x?S和统计图表,在核心期刊中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的网球科研论文在不断增多。3.统计方法存在大量误用现象,误用率为52.4%,其中核心期刊的误用率为32.3%,非核心期刊的误用率为56.0%,推断统计阶段误用率最高。非核心期刊常规统计方法误用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核心期刊则在不断下降。4.t检验方法的误用率最高,达到了50.5%,主要包括运用的t检验方法描述不清、t检验方法的误用和t检验代替重复测量方差分析。5.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的问题为:一是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复杂现象;二是在分析时未考虑Pearson简单相关所处理的变量类型,没有根据变量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6.列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误用实例。结合对网球科研论文的调查与分析,针对科研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关对策与建议:1.网球科研工作者应加强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学习。2.体育类高校应将体育统计学列为基础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加大体育统计学在教学中的课程地位。3.网球科研工作者多查阅分析一些关于统计方法误用的文章,对前人的误用问题要及时总结借鉴,避免在写作时出现同样的错误。4.网球科研工作者对统计理论、知识和方法要多实践多运用,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研究中去。5.期刊杂志在对科研论文审核时,要注重统计方法运用方面的问题,注重统计方法的合理性、正确性,提高审核标准。
二、统计误用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统计误用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况及教学改进建议 ——以上海四所普通公办初中为考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四节 标点符号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章 初中学生作文中的标点符号误用情况 |
第一节 语料来源分析 |
一 语料选择的说明 |
二 语料中标点符号误用情况统计 |
第二节 误用情况分析 |
一 书写形式误用 |
二 语义功能误用 |
第二章 初中学生作文中的标点符号误用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学生层面原因分析 |
一 对标点符号作用的认知有偏差 |
二 基本知识、技能欠缺 |
第二节 教师教学层面原因分析 |
一 对基础知识教学不够重视 |
二 缺乏针对性教学和专门训练 |
三 写作教学中对学生的错误纠正不够清楚 |
第三节 社会层面原因分析 |
一 网络环境下对标点符号的模糊 |
二 对国家标准的宣传力度与广度不足 |
第三章 教学改进手段措施 |
第一节 对于基础知识与认识手段的强调 |
一 增强标点符号意识 |
二 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教学方法 |
三 注意提示各类区分方法 |
第二节 借助阅读教学重视标点符号 |
一 实用类文本中的标点符号标准性与规范化 |
二 文学作品中的标点符号丰富性与个性化 |
三 文言文句读的句意停顿训练 |
第三节 写作过程中及时发现改正问题 |
一 划分错误并认清原因 |
二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徐汇区样本数据详细误用情况梳理 |
附录 B 奉贤区样本数据详细误用情况梳理 |
附录 C 长宁区样本数据详细误用情况梳理 |
附录 D 静安区样本数据详细误用情况梳理 |
致谢 |
(2)日韩学生叙述语篇“回指”习得研究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本体研究 |
1.2.2 习得研究 |
1.3 术语界定及回指词的适用范围 |
1.3.1 相关概念 |
1.3.2 三种回指词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问题 |
1.4.2 研究语料 |
1.4.3 研究范围 |
1.4.4 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
第二章 回指的偏误分析 |
2.1 名词回指误用为代词回指 |
2.2 名词回指误用为零形回指 |
2.3 代词回指误用为名词回指 |
2.4 代词回指误用为零形回指 |
2.5 零形回指误用为名词回指 |
2.6 零形回指误用为代词回指 |
2.7 回指偏误的整体分布情况及分布规律考察 |
第三章 不同水平学生的回指习得过程对回指偏误的影响 |
3.1 初级水平学生对三种回指形式的延续性平均值 |
3.2 中级水平学习者对三种回指形式的延续性平均值 |
3.3 高级水平学习者对三种回指形式的延续性平均值 |
3.4 不同水平学生对三种回指形式的习得过程小结 |
第四章 对对外汉语篇章教学的启示 |
4.1 对教师的建议 |
4.1.1 掌握汉语回指本体知识,强化回指教学意识 |
4.1.2 分阶段教学,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习得差异 |
4.2 对教学的建议 |
4.2.1 进行专门教学,总结回指使用规则 |
4.2.2 丰富操练形式,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
4.3 对教材的建议 |
4.3.1 添加关于汉语回指的研究成果 |
4.3.2 添加相关的训练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3)物联网固件密码学误用自动化检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固件安全的研究 |
1.2.2 密码学误用检测 |
1.3 研究问题概要 |
1.3.1 研究动机 |
1.3.2 主要工作 |
1.4 主要贡献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背景知识介绍 |
2.1 密码学相关技术 |
2.1.1 对称密码误用 |
2.1.2 非对称密码学误用 |
2.1.3 哈希算法误用 |
2.1.4 伪随机数生成器误用 |
2.1.5 特定于物联网的密码学误用 |
2.2 程序分析相关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密码学误用检测框架设计 |
3.1 准备工作:密码学API模型与基准测试 |
3.1.1 密码学API模型 |
3.1.2 针对物联网平台密码学误用的基准测试 |
3.2 固件解包和搜索 |
3.3 二进制文件的依赖性分析 |
3.4 函数匹配检测 |
3.5 参数追踪检测 |
3.5.1 按需提升为IR |
3.5.2 参数追踪过程 |
3.6 动态API模型生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验内容 |
4.1 实验环境 |
4.2 与现有工作的比较 |
4.4 基准测试 |
4.5 效率 |
4.6 实验结果与发现 |
4.6.1 安全性发现概述 |
4.6.2 准确性 |
4.6.3 实验结果详细统计信息 |
4.7 密码学误用的相似性比较 |
4.7.1 影响多个设备的漏洞 |
4.7.2 影响多个供应商的漏洞 |
4.8 物联网中非对称加密密钥安全性测量 |
4.8.1 私钥泄露分析 |
4.8.2 非对称加密密钥强度不足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汉语副词习得的偏误考察 ——以《发展汉语》综合教材所收副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 对副词的界定、分类 |
二 对某类或单个副词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语料来源 |
一 研究方法 |
二 语料来源 |
第四节 研究范围 |
一 对《发展汉语》各级综合教材副词的统计 |
二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中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一节 评注性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二节 描摹性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三节 时间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四节 范围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五节 频率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六节 程度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七节 重复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八节 否定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九节 协同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十节 关联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三章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中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一节 评注性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二节 描摹性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三节 时间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四节 范围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五节 频率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六节 程度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七节 重复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八节 否定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四章 《发展汉语》(高级综合)中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一节 评注性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二节 描摹性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三节 其他类副词的偏误情况 |
第五章 偏误规律和偏误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偏误规律 |
一 初中高各级别副词偏误情况 |
二 初中高各级别副词类型的习得倾向 |
三 初中高各级别相同类副词偏误情况 |
第二节 偏误成因分析 |
一 汉字本身的多样性 |
二 词语类别的复杂性 |
三 母语的影响 |
四 教材的解释 |
五 目的语知识的泛化 |
六 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个”与相关个体量词的误用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回顾 |
1.3.1 个体量词的本体研究现状 |
1.3.1.1 句法功能 |
1.3.1.2 语义功能 |
1.3.1.3 语用功能 |
1.3.1.4 认知功能 |
1.3.2 个体量词的习得教学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 |
1.4.2 偏误分析 |
1.5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个体量词的句法、语义、语用规则描述 |
2.1 句法功能 |
2.1.1 物量词的分布位置 |
2.1.1.1 物量短语作定语 |
2.1.1.2 物量短语作主宾语 |
2.1.2 动量词的分布位置 |
2.1.2.1 动量短语作补语 |
2.1.2.2 动量短语作状语 |
2.1.2.3 动量短语作定语 |
2.2 语义功能 |
2.2.1 物量词“个”的语义选择 |
2.2.1.1 “个”与其他通用量词 |
2.2.1.2 “个”与专用量词 |
2.2.2 动量词“个”的语义选择 |
2.3 语用功能 |
2.3.1 个化 |
2.3.2 小化 |
2.3.3 标示焦点 |
第三章 “个”与相关个体量词的误用偏误分析 |
3.1 “个”与相关物量词的误用 |
3.1.1 语义选择偏误 |
3.1.1.1 与非具象类量词误用 |
3.1.1.2 与具象类量词误用 |
3.1.2 语用表达偏误 |
3.1.2.1 个化 |
3.1.2.2 标示焦点 |
3.2 “个”与相关动量词的误用 |
3.2.1 语义选择偏误 |
3.2.1.1 与计时量词误用 |
3.2.1.2 与频次量词误用 |
3.2.2 语用表达偏误 |
第四章 “个”与相关个体量词误用的偏误成因及应对措施 |
4.1 偏误成因 |
4.1.1 “个”的泛化 |
4.1.2 语义选择对象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
4.1.3 量词基本义与引申义的交叉使用 |
4.1.4 专用量词误用为通用量词 |
4.1.5 学习者的选择盲区 |
4.2 应对措施 |
4.2.1 求同辨异 |
4.2.2 创设情境促练 |
4.2.3 关联形义致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量词“个”的误用偏误语料统计 |
(6)语气词“呢”的用法偏误与教材内容编排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现状 |
1.2.1 语气词“呢”的汉语本体研究 |
1.2.2 语气词“呢”的二语习得研究 |
1.2.3 语气词“呢”的教材编排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语气词“呢”的语法功能描述与教材编排 |
2.1 “呢”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描述 |
2.1.1 “呢”的句法功能描述 |
2.1.2 “呢”的语义功能描述 |
2.1.3 “呢”的语用功能描述 |
2.2 《HSK标准教程》中语气词“呢”的编排体例与编排原则 |
2.2.1 编排体例 |
2.2.2 编排原则 |
第三章 语气词“呢”的用法偏误分析 |
3.1 用法偏误类型 |
3.1.1 遗漏 |
3.1.2 误加 |
3.1.3 误用 |
3.2 偏误成因及教学策略 |
3.2.1 偏误成因 |
3.2.2 教学策略 |
3.2.2.1 对比教学,体会“呢”的各种语气 |
3.2.2.2 情景教学,展现语气词使用环境 |
3.2.2.3 语块教学,理解句式搭配 |
第4章 《HSK标准教程》中“呢”的编排情况与编写建议 |
4.1 编排情况 |
4.2 存在问题 |
4.3 基于“呢”用法偏误的教材编写建议 |
4.3.1 契合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 |
4.3.2 “呢”的语法点收录要体现系统性 |
4.3.3 “呢”的语法点编排应注重渐进性和复现性 |
4.3.4 “呢”的语法点注释和练习设计应予以加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语气词“吧”的用法偏误与教材内容编排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现状 |
1.2.1 “吧”的汉语本体研究 |
1.2.2 “吧”的二语习得研究 |
1.2.3 “吧”的教材编排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 2 章 语气词“吧”的语法功能描述与教材编排 |
2.1 “吧”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描述 |
2.1.1 “吧”的句法功能描述 |
2.1.2 “吧”的语义功能描述 |
2.1.3 “吧”的语用功能描述 |
2.2 对外汉语教材中语气词“吧”的编排体例与编排原则 |
2.2.1 编排体例 |
2.2.2 编排原则 |
第3章 语气词“吧”的用法偏误分析 |
3.1 用法偏误类型 |
3.1.1 误加 |
3.1.2 误用 |
3.1.3 缺漏 |
3.2 习得偏误成因及教学策略 |
3.2.1 偏误成因 |
3.2.2 教学策略 |
3.2.2.1 注重分级教学 |
3.2.2.2 创设情景促练 |
3.2.2.3 加强对比分析 |
第4章 “吧”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情况与编写建议 |
4.1 编排情况 |
4.2 存在的问题 |
4.3 基于“吧”用法偏误的教材编写建议 |
4.3.1 契合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的要求 |
4.3.2 语法点收录要体现系统性 |
4.3.3 语法点编排应注重层次性和渐进性 |
4.3.4 语法点的注释和习题部分应予以重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初中生标点符号功能使用错误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标点符号的研究现状 |
1.2.2 标点符号误用及规范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标点符号功能使用及误用数据分析 |
2.1 量化分析 |
2.1.1 标点符号使用数量统计 |
2.1.2 标点符号功能使用错误数量统计 |
2.1.3 标点符号功能使用错误类型数量统计 |
2.2 相关性分析 |
2.2.1 标点符号使用及误用与作文分数的相关性 |
2.2.2 标点符号使用及误用与语文试卷总分数的相关性 |
2.2.3 标点符号使用及误用与性别的相关性 |
2.3 小结 |
第三章 点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3.1 逗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3.2 句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3.3 冒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3.4 叹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3.5 问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3.6 顿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3.7 分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3.8 小结 |
第四章 标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4.1 引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4.2 省略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4.3 破折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4.4 书名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4.5 连接号的错误类型统计及实例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标点符号功能使用错误原因分析 |
5.1 主体原因 |
5.1.1 认知上存在偏差 |
5.1.2 语感上存在欠缺 |
5.1.3 网络使用习惯影响书面使用 |
5.2 客体原因 |
5.2.1 易错标点符号本身具有难度 |
5.2.2 教师忽视标点符号的教学与批改 |
5.2.3 教材的编排缺乏继承性 |
5.3 小结 |
第六章 提高初中生标点符号功能使用能力的对策 |
6.1 学生方面 |
6.2 教师方面 |
6.3 教材方面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语料的转写及标注情况示例 |
附录2 初中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3 表层错误的类型 |
致谢 |
(9)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动名搭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理论背景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国内外搭配研究综述 |
2.1. 国外搭配研究综述 |
2.1.1. 搭配概念的界定研究 |
2.1.2. 动名搭配的定量研究综述 |
2.1.3. 搭配的定性研究综述 |
2.2. 国内搭配研究综述 |
2.2.1. 英语界搭配研究综述 |
2.2.2. 汉语界搭配研究综述 |
2.2.3. 对外汉语教学界搭配研究综述 |
2.3. 小结 |
第三章 “动名搭配”基本概念的厘定与语料操作步骤 |
3.1.“搭配”概念的厘定 |
3.1.1. 搭配与词、短语的关系 |
3.1.2. 搭配与熟语的关系 |
3.1.3. 搭配与离合词的关系 |
3.1.4. 搭配与语块的关系 |
3.1.5. 搭配与类联接的关系 |
3.2. 动名搭配的界定与分类 |
3.2.1. 动名搭配的界定 |
3.2.2. 动名搭配的分类 |
3.3. 不同动名搭配类型的特点 |
3.4. 动名搭配习得的考察内容 |
3.5. 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的选取依据和步骤 |
3.6. 语料库介绍 |
3.6.1. 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介绍 |
3.6.2.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介绍 |
3.6.3. 语料库间的可比性分析 |
3.6.4. 语料库检索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
3.7 小结 |
第四章 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的正确动名搭配对比分析 |
4.1. 对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正确动名搭配的个案分析 |
4.1.1. “吃”+名词的正确搭配考察 |
4.1.2. “喝”+名词的正确搭配考察 |
4.1.3. “唱”+名词的正确搭配考察 |
4.1.4. “打”+名词的正确搭配考察 |
4.1.5. “抱”+名词的正确搭配考察 |
4.1.6. “放”+名词的正确搭配考察 |
4.1.7. “开”+名词的正确搭配考察 |
4.1.8. “坐”+名词的正确搭配考察 |
4.1.9. “走”+名词的正确搭配考察 |
4.1.10. “跑”+名词的正确搭配考察 |
4.2. 对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动名搭配正确习得的逐类分析 |
4.2.1. 自由搭配的正确习得分析 |
4.2.2. 受限搭配的正确习得分析 |
4.2.3. 固定搭配的正确习得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动名搭配及相关偏误分析 |
5.1. 偏误动名搭配语料的提取过程说明 |
5.2. 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动名搭配偏误分析 |
5.2.1. “吃”的动名搭配偏误分析 |
5.2.2. “喝”的动名搭配偏误分析 |
5.2.3. “唱”的动名搭配偏误分析 |
5.2.4. “打”的动名搭配偏误分析 |
5.2.5. “抱”的动名搭配偏误分析 |
5.2.6. “放”的动名搭配偏误分析 |
5.2.7. “开”的动名搭配偏误分析 |
5.2.8. “坐”的动名搭配错误分析 |
5.2.9. “走”的动名搭配偏误分析 |
5.2.10. “跑”的动名搭配偏误分析 |
5.3. 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偏误动名搭配的逐类分析 |
5.3.1. 动名搭配中的词汇偏误 |
5.3.2. 动名搭配中的句法偏误 |
5.3.3. 动名搭配中的语用偏误 |
5.4. 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动名搭配偏误原因分析 |
5.4.1. 动名搭配偏误的表层原因 |
5.4.2. 动名搭配偏误的深层原因 |
5.5. 小结 |
第六章 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动名搭配形成的制约因素 |
6.1. 动名搭配产生的制约因素 |
6.2. 动名搭配理据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
6.2.1. 生成词库理论 |
6.2.2. 隐喻与转喻理论 |
6.2.3. 物性结构与隐喻、转喻理论的关系 |
6.3. 动名自由搭配的制约因素 |
6.4. 动名受限搭配的制约因素 |
6.4.1. 常规动名受限搭配的制约因素 |
6.4.2. 非常规动名受限搭配的制约因素 |
6.5. 动名固定搭配的制约因素 |
6.6. 小结 |
第七章 单音节行为动词动名搭配的教学启示 |
7.1. 重视动名搭配语块教学 |
7.1.1. 语块相关理论 |
7.1.2. 语块教学相关理论 |
7.1.3. 动名搭配语块教学的设想 |
7.2. 兼顾动名搭配理据阐释 |
7.2.1. 动名搭配易混淆词的辨析 |
7.2.2. 动名搭配的语义阐释 |
7.2.3. 动名搭配在使用中的句法规则 |
7.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网球科研论文常规统计方法应用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2.3 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关于统计方法应用现状的研究 |
2.1.2 关于常见统计方法误用的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文献综述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技术路线 |
3.1.4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重点 |
3.2.2 研究难点 |
3.2.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
4.1 网球科研论文常规统计方法统计 |
4.1.1 网球科研论文应用常规统计方法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
4.1.2 网球科研论文常规统计方法应用分析 |
4.2 网球科研论文常规统计方法误用分析 |
4.2.1 统计研究设计应用问题分析 |
4.2.2 描述统计应用问题分析 |
4.2.3 推断统计应用问题分析 |
4.2.4 相关与回归应用问题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对策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统计误用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误用情况及教学改进建议 ——以上海四所普通公办初中为考察对象[D]. 展嘉易.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日韩学生叙述语篇“回指”习得研究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D]. 王晓雪.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3]物联网固件密码学误用自动化检测技术[D]. 王嘉宁. 山东大学, 2021(12)
- [4]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汉语副词习得的偏误考察 ——以《发展汉语》综合教材所收副词为例[D]. 徐天琦. 烟台大学, 2021(12)
- [5]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个”与相关个体量词的误用偏误研究[D]. 胡永奕. 安阳师范学院, 2021(02)
- [6]语气词“呢”的用法偏误与教材内容编排问题[D]. 侯瑞侠. 安阳师范学院, 2021(02)
- [7]语气词“吧”的用法偏误与教材内容编排问题[D]. 姜莹月. 安阳师范学院, 2021(02)
- [8]初中生标点符号功能使用错误考察[D]. 张昭阳. 河北大学, 2021(02)
- [9]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常用单音节行为动词动名搭配研究[D]. 唐建华. 山东大学, 2020(09)
- [10]网球科研论文常规统计方法应用现状分析[D]. 朱阳豪. 北京体育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