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中国戏曲的特点——对《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戏曲》卷介绍的质疑

重新认识中国戏曲的特点——对《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戏曲》卷介绍的质疑

一、戏曲特征再认识——质疑《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中国戏曲》(论文文献综述)

康建兵[1](2021)在《新时期以来“现代戏曲”论争与反思》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戏曲"作为一个词汇、术语被使用,往上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宋春舫在1925年使用过"现代戏曲"一词。[1]往下可延续到当前,比如最近陆续刊发的围绕2019年"张曼君与中国现代戏曲学术研讨会"的多篇文章。如果把"现代戏曲"视为一种新的戏剧形态或文体形式,尤其是作为对新时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戏曲新现象的理论表述,主要始于孟繁树教授的倡导和研究。孟繁树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现代戏曲"一词,用来描述当时的现代戏和新编古代戏的创作情况。进入21世纪以后,

董典宝[2](2020)在《张庚“剧诗说”美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张庚是中国着名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戏曲史家。他在戏剧发展的不同阶段做了大量实践和研究,是我国戏剧文化宝库中的一份非常丰富和珍贵的财富,同时他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戏剧人才,为戏剧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庚先生的“剧诗说”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对戏曲创作和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性的学说,值得我们深入细致系统地研究。全文共分四章:本文从“剧诗说”的起源、发展入手,重点从剧本呈现和舞台表现中论述“剧诗说”的美学思想内涵,试图发现“剧诗说”中所蕴涵的规律和深刻意义,并对“剧诗说”的意义和影响加以论述。第一章是关于“剧诗说”的概念界定。本章是整个论题的基础,在明确了基本概念后进一步对论题进行深入研究。第一节是“剧诗说”概念辨析,在西方戏剧文化和东方文化背景下寻找“剧诗说”产生的渊源。第二节是“剧诗说”的提出与发展,梳理研究张庚先生关于“剧诗说”的理论文章,对“剧诗说”的理论形成与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与分析。第二章主要论述“剧诗说”在剧本文学中的表现形式。张庚先生认为应该在剧本文学中表现出戏曲的诗意。第一节从剧本诗意的主题表达入手,写剧诗创作应该有情、有理、有境,情景相融、情境相生。第二节剧诗语言是诗化的,剧诗的语言都是经过提炼加工的,不仅非常有性格化,而且节奏、音调、韵脚、用辞方面非常自然。剧诗的语言应服从一定的要求和规律,不能随心所欲。第三节是关于剧本结构和人物塑造的研究。剧诗是舞台上的剧本,是口头上唱出来的诗,结合具体案例研究典型环境里人物的典型性格及剧本的结构。第三章是第二章的递进,张庚先生认为应该在舞台表演中呈现“剧诗说”的内涵。本章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从导演、演员等角度表现“剧诗说”中的诗意,以及如何分工合作。第一节是导演手法的运用,为了把“剧诗说”呈现在舞台上,戏曲导演应该提高自己的水平,妥善安排舞台布置,合理利用音乐节奏,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来进行整体的安排。第二节是舞美的传达,把“剧诗说”的内涵呈现在舞台上时,要通过灯光、道具、服装、化妆等多元素达到“剧诗”的作用。舞台上这些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节奏统帅起来,进而表现出“剧诗说”需要在舞台上呈现的效果。第三节通过演员呈现出“剧诗说”的人物和剧情、意境,演员应该善于观察生活,深刻理解所要扮演的角色,从而更好的创造表现出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所要传达的情感。第四章总括“剧诗说”的价值与意义。“剧诗说”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学说,它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解决艺术创作难题,提升艺术创作质量,对当下戏曲创作产生影响,丰富了戏曲美学理论。

吕灵芝[3](2019)在《论现代戏曲文学性独立价值的确立及与舞台表演性的制衡》文中研究表明近代地方戏强大的表演体系消减了戏曲的文学性。近世戏曲舞台文学性的萎弱是戏曲艺术发展中的最大缺憾。戏曲文学性在戏曲艺术中有其独立价值,在现代戏曲的创作中应予重新确立。同时,戏曲文学性要与表演性相制衡,才能促进戏曲艺术新的发展。

郑德胜[4](2019)在《分类学视域下戏曲的本质特征和当代价值》文中研究表明要深入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戏曲的发展前途以及更好地实现戏曲现代化,弄清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是一条重要的路径。在分类学视域下探究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和当代价值,可以为现代题材的戏曲艺术创作带来更多有益的艺术启迪和理论支撑。

翟迎旭[5](2019)在《幼儿园戏曲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艺术特征和艺术魅力。自古以来,戏曲即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类型,可谓雅俗共赏。然而,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今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遭遇坎坷。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戏曲教育在此形势之下逐渐被重视,“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发展。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戏曲教育自然也需要从幼儿阶段开始。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对幼儿园戏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幼儿园戏曲教育的问题所在并探其原因,进而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内容及创新点,并通过查阅、搜集和梳理大量文献,综述戏曲、戏曲教育、幼儿园戏曲教育的研究现状。本论部分共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为幼儿园戏曲教育概述,一是界定幼儿园戏曲教育的概念,二是阐述幼儿园戏曲教育的价值,三是列举幼儿园中常见的戏曲元素和戏曲种类。第二章为幼儿园戏曲教育的现状调查,主要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从幼儿教师的戏曲素养、幼儿园戏曲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及幼儿园戏曲教育的支持条件三方面进行系统调查,并呈现调查结果。第三章为幼儿园戏曲教育的问题及归因分析,归纳出幼儿园戏曲教育在价值认识、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实施过程、评价及支持力度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而分析得出可能导致问题出现的三方面原因。第四章为幼儿园戏曲教育对策性建议,从教师、课程及教育合力这三个维度对幼儿园戏曲教育的开展提出建议。在结语部分再次指明幼儿园戏曲教育对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发展、戏曲文化和中华文化传承的价值,同时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笔者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杨立川[6](2019)在《陈彦剧论研究》文中提出陈彦是当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剧作家,他创作的戏曲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作品被戏剧界称为“西京三部曲”,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重要戏剧奖项。陈彦在创作之余也重视对戏曲现代戏的研究,撰写发表了大量戏曲理论文章及有关戏曲现代戏的随笔、札记等,他联系自己的创作实际提出了以民众精神为核心,以注重恒常价值开掘及其当代意义为主要特点的戏曲观。本文由绪论、论文主体部分和余论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梳理了陈彦剧作及戏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在“振兴戏曲”背景下,陈彦戏剧研究的出发点是促进戏曲发展。阐述了研究陈彦剧论的方法及意义。第一章主要以文献分析为基础,探讨了陈彦的戏曲创作论的主要内容,具体涉及戏曲与生活、戏曲现代戏的题材选择中的“关注小人物”“注重平常生活”问题、戏曲主题开掘中的“恒常价值”论问题等。第二章分析了陈彦的戏曲价值论问题。他的戏曲价值论的鲜明特征是强调“民众精神”和“家国情怀”。此部分特别就陈彦的“民众精神”观念的形成原因做了分析。第三章涉及陈彦的戏曲创新论,分析了陈彦有关通过创新强化戏曲“活性”和戏曲“发言”能力的观点,对陈彦有关戏曲创新之道“常”“道”“恒”三个方面分别做了阐释。第四章探讨陈彦有关戏剧文学论的基本观点,特别就其有关戏剧文学地位论的提法“文学是戏剧的灵魂”做了分析。第五章分析了陈彦“恒常价值”论的文化学意义及启示。陈彦剧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主题开掘方面提出了“恒常价值”论。从文化学角度看,“恒常价值”这一概念主要被理解为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持久生命力。新时期以来,文化领域发展变化的一大趋势即对于传统文化不再盲目地一概否定,而是批判继承。陈彦的“恒常价值”思想其实是这一文化思潮的一部分。同时陈彦还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做进一步的发展。陈彦在戏曲界对于“恒常价值”的提倡,是戏曲界呼应文化领域的这一思潮的一种理性且有自己特殊见解的声音。陈彦的观点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戏曲的文化功能及戏曲创作主体的文化责任很有启发意义。最后一部分为余论,对于陈彦剧论的主要价值做了小结,并从陈彦的有关论述出发,从戏曲的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出发,提出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社会快速向着城市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在传媒体系发生剧烈变革、大众文化作为商业文化强力崛起的情况下,戏曲要适应城市化发展,戏曲要争取到社会成员的注意力,特别是要争取到青少年群体的注意力,就需要融入城市文化,需要使“教化”与“对话”相统一,需要进一步变革。

李天[7](2019)在《明清之际传奇诗性特征研究》文中指出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古老同时也最具深远影响的文学样式,作为数千年的核心文体和经典范式为中国文学确立了延续至今的诗化审美和抒情传统,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体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普遍具有“诗性”特征。戏曲综合中国传统文学、音乐、歌舞等艺术之大成于一身,具有鲜明且深刻的诗性特征。作为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学、艺术样式戏曲崛起并兴盛于近古时期,尤其在明清时期发展得最为鼎盛,而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和特殊性的戏曲样式便是明清传奇。明清传奇上承杂剧、南戏,下启“花部”诸腔,以高度的文人化、文学化、规范化、体系化为主要特征,在文学、美学和思想方面都取得了极高成就。“明清之际”是传奇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传奇戏曲所具有的鲜明且多样的诗性特征既包括所有古典戏曲诗性特征的共性,同时又不乏独属于其时代的特性。本论文在明确研究目的及意义的前提下,对古典戏曲、明清传奇、戏曲诗性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以明嘉靖朝中后期至清康熙朝中前期较具代表性的近80种传奇作品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基本概念,梳理传奇发展历史,说明诗性与古典戏曲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其诗性特征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与深入探索:就文体规范而言,传奇作为“曲”具有先天的韵语属性与诗歌特质,明清之际是传奇文体嬗变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曲律与文辞的权衡作为一项重要命题始终受到古代诗学的影响,而在基本确立于此时的传奇体制结构中题目、开场等内容更直接体现了对于诗体的吸收;就艺术表现而言,明清之际的传奇戏曲在人物刻画与氛围营造上富于诗意,在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方面较为诗化,“诗”以各种形式介入、推动情节亦十分突出;在审美意蕴上,明清之际的传奇戏曲继承、发展了以诗为核心的中国古典文学悠久的抒情性审美传统,在对“向雅”与“趋俗”的协调中彰显出强烈的文人化审美追求。而促成明清之际传奇上述诗性特征形成的原因是复杂且多元的,就社会历史文化而言明代中晚期深刻的社会历史变迁、文人群体的视角下移及紧随其后的“明清易代”等都对此多有影响,就文学艺术自身而言元曲等前代曲体文学积累下的经验、传统以及明清文坛自身的时代特性等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耿越[8](2018)在《山东柳子戏“核心”唱腔曲牌的音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柳子戏是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最早的形成时间大约是在明末清初。它作品的题材运用较为广泛,剧目丰富,曲牌众多,曲调纯朴自然,旋律优美动听,因此拥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获得了“东柳”的美誉。2006年5月20号,柳子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子戏的唱腔是由元明以来流行于民间的俗曲小令发展衍变而来的。山东戏曲的声腔可分为弦索腔系、梆子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柳子戏与山东戏曲各腔系剧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唱腔曲牌是柳子戏曲牌音乐的主体部分,唱腔曲牌主要由明清俗曲曲牌和客腔曲牌两部分构成。明清俗曲类曲牌在柳子戏中也称作是“曲子”和“小令”,明中叶以后,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大运河的贯通,俗曲小令蓬勃兴起并发展起来,这种音乐形式起源于农村及城镇,经过艺人的改进,逐渐发展起来。曲牌的名称与元杂剧、散曲的曲牌名相同,但词格与曲调却与之有较大的差异,剧种的起源和传播途径决定了柳子戏音乐简单朴实的风格。柳子戏的曲牌是以长短句为主,“五大曲”是柳子戏最常用的曲牌,也被称作是柳子戏的“核心”曲牌即柳子戏主腔曲牌。它包括【黄莺儿】、【山坡羊】、【锁南枝】、【娃娃】和【驻云飞】五大曲牌。五大曲作为柳子戏唱腔曲牌的主腔,它的渊源、结构以及艺术特征,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共性,但是又有自己的个性。中国戏曲特别是地方戏曲之所以呈现各流派以及剧种之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各个流派之间都有各自的艺术特点和特色,各个剧种之间相互借鉴吸收,在发展的过程中,结构以及艺术形式都与当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在现有资料基础上,对柳子戏唱腔曲牌的主腔做大致论述。重点对“五大曲”在旋律,结构,唱腔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总结出柳子戏曲牌音乐的渊源和“五大曲”的音乐特征以及在现代戏中曲牌的继承与发展,做出系统归纳和总结。力求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为今后戏曲音乐特别是柳子戏曲牌音乐的研究提供良好借鉴作用。

朱佳媚[9](2017)在《戏曲史百年写作史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自1915年《宋元戏曲史》出版以来百年间戏曲史的写作史,以梳理百年来出现的戏曲史着作为基础,探讨戏曲史写作史中写作体例及写作观念的变迁,以及戏曲史写作史中所体现的戏曲观及戏曲史观的演变。正文在结构上分为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余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缘起与价值,综述学界针对戏曲史作者或戏曲史着述的研究概况。第一章梳理戏曲史写作的百年进程和着述谱系,按照时间顺序罗列出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以降的各类戏曲史着述,对并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戏曲史着述予以提要简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这百年来的戏曲史写作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开创、奠基时期,变革、断续时期,繁荣、多元时期,深化、创新时期。第一章是本文的研究基础及重点。第二章在第一章所整理出的文献基础上,对所见戏曲史着述的写作体例进行考察,并对戏曲史写作中所体现的写作体例、写作理念之不同进行探讨,其中包括对戏曲史写作史中体现的写作方式、语体流变的阐述,对写作动机、理论支持及研究方法变化的探讨。第三章集中探讨百年戏曲史写作中反映的戏曲观和戏曲史观的变化。其中戏曲观主要是指戏曲本体观和戏曲价值观;戏曲史观主要包括对戏曲的发生、形成各个关键时期的不同观点,历史背景及学术研究的深入也会使研究者对戏曲发展历史的看法出现差异甚至分歧。余论部分就百年来戏曲史写作的总体成就试做总结。戏曲史的写作还会不断地进行下去。这一百年的成就、经验和教训既是未来戏曲史写作的基础,也是绕不过的鉴戒。

朱方遒[10](2017)在《戏曲“程式”理论疏义》文中研究指明戏曲“程式”理论是指由“程式化”、“程式性”、“表演程式”等概念组合而成的戏曲理论集合,其在戏曲理论的建构过程中起到了根基性的作用,促成了戏曲学科的成形与发展,并对中国戏曲理论体系的建设与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戏曲艺术实践过程中,戏曲“程式”理论也发挥了指导效用,它指向戏曲艺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艺术范例,是戏曲演员进行舞台表演、创作的重要理论依据。“程式”理论可以帮助消弭戏曲舞台表演中“技艺”与“人物”的矛盾,同时也为人们欣赏、评价戏曲艺术作品提供了基本的舞台美学准衡。在当今戏曲学界,随着学人们对戏曲艺术认识的不断深化,对于戏曲“程式”理论质疑的声音也因此产生。一些学者从戏曲“程式”的学术价值、实践价值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认为戏曲“程式”理论已经落后于戏曲艺术发展与中国学术发展的现状,应当予以取消或替换。由这些问题入手,本文希望通过对戏曲“程式”理论的发生、发展、衍变过程进行追溯,进而分析戏曲“程式”理论在不同时期于戏曲研究、戏曲实践的意义,从而多角度地评价戏曲“程式”理论的价值与意义。第一章《“程式”的源流与界定》对戏曲“程式”理论的发生进行追溯,包括从语汇发生到理论发生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对戏曲“程式”理论的内涵、性质以及意义进行界定、评价。第二章《研究与论争:戏曲“程式”的理论建构》爬梳戏曲“程式”理论的建构、丰富过程,揭示在当今学术环境下戏曲“程式”理论研究产生了何种变化,观照戏曲学界关于戏曲“程式”理论所展开的论争,梳理出戏曲“程式”理论研究中的传承与创新,并为戏曲“程式”理论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第三章《“程式”理论与戏曲实践》转向戏曲艺术实践过程中戏曲“程式”理论所发挥的作用,历数戏曲“程式”理论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戏曲艺术改革发展过程中因“程式”而生发的发展策略,并评价戏曲“程式”理论对于戏曲实践的意义何在。余论《语汇迁流与范式转换——兼论戏曲“程式”理论危机与戏曲理论体系》分别延伸扩展前面的内容,通过“语汇迁流”现象分析戏曲“程式”理论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动力,通过“范式转换”现象观照戏曲“程式”理论对于戏曲艺术学科发展的整体意义,对先前质疑戏曲“程式”理论的诸多声音做出回答,并且揭示了戏曲“程式”理论在戏曲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的独特价值。

二、戏曲特征再认识——质疑《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中国戏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戏曲特征再认识——质疑《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中国戏曲》(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以来“现代戏曲”论争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戏曲”的提出
二、“现代戏曲”的界定
三、“情节整一性”问题
四、戏曲现代化与现代性

(2)张庚“剧诗说”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关于“剧诗说”
    第一节 “剧诗说”概念辨析
        一、“剧诗说”与外国戏剧的渊源
        二、“剧诗说”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渊源
    第二节 “剧诗说”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一、提出
        二、发展
        三、成熟
第二章 “剧诗说”在剧本文学中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诗意的主题表达
        一、历史渊源
        二、表达方式
    第二节 剧诗语言的诗化
        一、早期理论
        二、后期理论
    第三节 人物塑造和剧本结构
        一、人物塑造
        二、剧本结构
第三章 “剧诗说”在舞台上的呈现
    第一节 导演手法
        一、对诗意呈现的整体把控
        二、利用音乐节奏来表现诗意
        三、妥善安排舞台整体布置
    第二节 舞美传达
        一、灯光
        二、舞台美术
    第三节 演员如何做
        一、善于观察
        二、理解人物
        三、创造角色
第四章 张庚“剧诗说”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解决艺术创作难题
    第二节 提升艺术创作质量
    第三节 对当下戏曲创作产生影响
    第四节 丰富了戏曲美学理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论现代戏曲文学性独立价值的确立及与舞台表演性的制衡(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界对于戏曲本质的争鸣
二、现代戏曲的创作应张扬文学性及确立文学性的独立价值
三、现代戏曲创作中文学性与表演性的制衡
    (一)剧本创作贴近地方剧种的风格
    (二)唱词创作注意“曲”“词”区别,格式符合剧种声腔程式的特点
四、结语

(4)分类学视域下戏曲的本质特征和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戏曲的分类定位及构成要素
二、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样本选择
三、戏曲表演形态特征的鉴定和描述
四、戏曲表演形态的当代价值

(5)幼儿园戏曲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二)幼儿园开展戏曲教育的需要
        (三)探索戏剧教育本土化的需要
    二、文献综述
        (一)戏曲的相关研究
        (二)戏曲教育的相关研究
        (三)幼儿园戏曲教育的相关研究
        (四)已有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法
    六、创新点
第一章 幼儿园戏曲教育的概述
    一、幼儿园戏曲教育的概念界定
    二、幼儿园戏曲教育的价值
        (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幼儿文化认同
        (二)完善各级戏曲教育,丰富幼儿教育内容
        (三)加强幼儿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常见的戏曲元素与戏曲种类
        (一)幼儿园常见的戏曲元素
        (二)幼儿园常用的戏曲种类
第二章 幼儿园戏曲教育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实施
    二、调查结果
        (一)幼儿教师的戏曲专业素养
        (二)幼儿园戏曲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
        (三)幼儿园戏曲教育的条件支持情况
第三章 幼儿园戏曲教育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幼儿园戏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戏曲教育价值认识不足
        (二)戏曲教育目标重心偏颇
        (三)戏曲教育内容选择不适
        (四)戏曲教育实施过程僵化
        (五)戏曲教育评价忽视幼儿
        (六)戏曲教育开展缺乏支持
    二、幼儿园戏曲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培养缺失致使戏曲教育师资匮乏
        (二)专业力量薄弱导致戏曲教育教学困难
        (三)戏曲氛围淡薄造成戏曲教育合力不足
第四章 幼儿园戏曲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师资,培养戏曲教育教师
        (一)提高教师对戏曲教育的认识
        (二)增强教师实施戏曲教育的能力
        (三)组建教师研习戏曲教育的团队
    二、优化教学,构建戏曲教育课程
        (一)清晰目标,明确幼儿园戏曲教育定位
        (二)丰富内容,择取适宜的戏曲教育资源
        (三)灵活实施,拓宽多样的戏曲教育形式
        (四)科学评价,突出幼儿的教育主体地位
    三、营造氛围,形成戏曲教育合力
        (一)幼儿园关注戏曲教育
        (二)家庭配合戏曲教育
        (三)社会支持戏曲教育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陈彦剧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缘起
    2.文献综述
    3.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陈彦戏曲现代戏创作论
    1.1 创作之源:“直面现实拥抱生活”
    1.2 题材选择:“关注小人物”与“关注平常生活”
    1.3 主题开掘:注重“恒常价值”
第二章 陈彦戏曲现代戏价值论
    2.1 民众精神
    2.2 家国情怀
第三章 陈彦戏曲现代戏创新论
    3.1 强化戏曲“活”性和“发言”能力
    3.2 创新之道
第四章 陈彦戏剧文学论
    4.1 文学性的内涵及其现实指向
    4.2 戏剧“灵魂”论
第五章 “恒常价值”论的文化学意义及启示
    5.1 传统地方戏曲的文化追求
    5.2 “恒常价值”论的文化学特征
    5.3 “恒常价值”论与戏曲现代戏的文化观念
余论:陈彦剧论的意义及需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
    1.陈彦剧论的意义
    2.需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明清之际传奇诗性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第二章 明清之际传奇诗性特征基本问题界说
    2.1 概念界定
    2.2 明清传奇发展史
    2.3 诗性与古典戏曲关系
第三章 明清之际传奇诗性特征详析
    3.1 文体规范上的诗性特征
        3.1.1 “曲”的韵语属性与诗歌特质
        3.1.2 传奇文体嬗变过程中的律、辞权衡
        3.1.3 传奇体制结构中对诗体的吸收
    3.2 艺术表现上的诗性特征
        3.2.1 诗意的人物刻画与氛围营造
        3.2.2 “诗”对情节的介入与推动
        3.2.3 诗化的语言表达与修辞运用
    3.3 审美意蕴上的诗性特征
        3.3.1 “诗以言志”的抒情性审美传统
        3.3.2 雅俗协调的文人化审美追求
第四章 明清之际传奇诗性特征的成因
    4.1 社会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
        4.1.1 明中晚期的社会变迁
        4.1.2 文人群体的视角下移
        4.1.3 明清易代的全新冲击
    4.2 文学艺术自身的积累与发展
        4.2.1 元曲时期的经验积累
        4.2.2 明清文坛的时代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谢辞
附录

(8)山东柳子戏“核心”唱腔曲牌的音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第一章 山东柳子戏曲牌的探究
    第一节 山东柳子戏的渊源简述
    第二节 “五大曲”曲牌的探究
第二章 “五大曲”曲牌音乐的对比研究
    第一节 五大曲“词”与“曲”关系的研究
    第二节 柳子戏“五大曲”旋律共性的研究——以【黄莺儿】和【驻云飞】为例
    第三节 柳子戏“五大曲”旋律个性的研究——以【娃娃】和【锁南枝】为例26t
第三章 柳子戏曲牌主腔与客腔的对比研究
    第一节 柳子戏曲牌主腔与客腔的界定
    第二节 【山坡羊】曲牌的研究
    第三节 【青阳】曲牌的研究
    第四节 新时期主腔与客腔运用比例的研究
第四章 柳子戏五大曲牌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柳子戏曲牌的继承与发展——以传统戏《玩会跳船》中【山坡羊】为例
    第二节 曲牌【娃娃】在其他戏曲剧种中的变化发展
    第三节 “五大曲”近十年内在柳子戏剧目中的发展研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戏曲史百年写作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戏曲史写作的百年进程和着述谱系
    第一节 开创、奠基期:1915年-1949年
    第二节 变革、断续期:1949年-1979年
    第三节 繁荣、多元期:1979年-1999年
    第四节 深化、创新期:2000年至今
第二章 戏曲史写作体例和写作理念的演变
    第一节 戏曲史写作体例的演变
    第二节 戏曲史写作理念的变迁
第三章 戏曲史的写作与戏曲观、戏曲史观的变迁
    第一节 戏曲观的变迁
    第二节 戏曲史观的演变
余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戏曲“程式”理论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从戏曲 “程式”理论的危机说开去
    一 戏曲 “程式”理论的危机
    二 “程式”理论研究情况
    三 本文研究思路
第一章 “程式”的源流与界定
    第一节 “程式”的词源与内涵
        一 “程”与 “式”: “程式”成词的文字基础
        二 “程”、 “式”的近义与结合
        三 “程式”在古代文献中的语用与语义
    第二节 “程式”作为戏曲学用语的发生
        一 “程式”与戏曲的交汇
        二 “程式”作为戏曲用语的三个内涵
        三 “程式”作为戏曲批评、研究用语的固定
    第三节 “程式”:作为戏曲学用语的界定
        一 作为戏曲学用语的 “程式”之界定
        二 术语学标准下的戏曲 “程式”概念辨析
        三 “程式”作为戏曲学用语的意义
第二章 研究与论争:戏曲 “程式”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戏曲 “程式”理论的奠基——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90年代的戏曲 “程式”研究
        一 以戏曲表演经验为基础的理论升华
        二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的本质揭示
        三 以斯氏体系为参照的表演心理探索
        四 以传统文艺理论为依据的审美阐发
    第二节 戏曲 “程式”研究的新变、分歧与承传——20 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戏曲 “程式”研究
        一 多元视角融入下的 “程式”研究新变
        二 观念嬗变下的戏曲 “程式”论争
        三 研究新变中的延承
    第三节 问题、意义与走向:戏曲 “程式”研究之反思
        一 概念认同缺失与理论应用不适——戏曲 “程式”研究的问题
        二 戏曲理论体系建构的推动——戏曲 “程式”研究的意义
        三 明确化、经典化与体系化——戏曲 “程式”研究发展方向
第三章 “程式”理论与戏曲实践
    第一节 “程式”理论的实践作用——以戏曲表演中的 “程式”为例
        一 技艺与人物: “程式”理论的中介指导
        二 “正向”与 “回溯”: “程式”理论下的两种体验
        三 “范例”与 “规律”: “程式”理论与戏曲传习
    第二节 质疑 “程式”的声音——以三次对戏曲 “程式”的探讨为例
        一 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戏剧影响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现实主义原则的推动
        三 20世纪80年代后:戏曲危机的促发
    第三节 戏曲 “程式”的发展新变——以戏曲 “程式”的两种发展策略为例
        一 “要程式,不要程式化”
        二 “创造新程式”
        三 “程式”的 “否定”与 “否定之否定”——今日戏曲 “程式”面貌以及戏曲 “程式”发展之意义
余论:语汇迁流与范式转换——兼论戏曲 “程式”理论危机与戏曲理论体系
    一 语汇迁流中的戏曲 “程式”理论
    二 学科范式转换中的戏曲 “程式”理论
    三 戏曲 “程式”理论危机
    四 戏曲 “程式”理论的学术意义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致谢

四、戏曲特征再认识——质疑《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中国戏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以来“现代戏曲”论争与反思[J]. 康建兵. 新世纪剧坛, 2021(03)
  • [2]张庚“剧诗说”美学思想研究[D]. 董典宝. 山东艺术学院, 2020(07)
  • [3]论现代戏曲文学性独立价值的确立及与舞台表演性的制衡[J]. 吕灵芝.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4]分类学视域下戏曲的本质特征和当代价值[J]. 郑德胜. 四川戏剧, 2019(07)
  • [5]幼儿园戏曲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翟迎旭.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6]陈彦剧论研究[D]. 杨立川. 西北大学, 2019(12)
  • [7]明清之际传奇诗性特征研究[D]. 李天. 延边大学, 2019(01)
  • [8]山东柳子戏“核心”唱腔曲牌的音乐研究[D]. 耿越. 山东艺术学院, 2018(01)
  • [9]戏曲史百年写作史研究[D]. 朱佳媚. 厦门大学, 2017(08)
  • [10]戏曲“程式”理论疏义[D]. 朱方遒.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7(03)

标签:;  ;  ;  ;  ;  

重新认识中国戏曲的特点——对《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戏曲》卷介绍的质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