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例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及意义

63例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及意义

一、63例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程振宇[1](2021)在《精神分裂症90例利培酮血药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后血药浓度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服用利培酮4周后,分析年龄、性别、日剂量、药物剂型等不同因素对血药浓度(利培酮和9-羟基利培酮血药稳态谷浓度之和)的影响。结果:血药浓度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各年龄段之间的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的血药浓度平均值为45.10 ng/mL,女性患者的血药浓度平均值为43.50 ng/mL。经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的血药浓度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药浓度与日剂量呈线性关系(r=0.75,P<0.05);普通片和口崩片两种药物剂型对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波动较大,具有较强的异质性,患者年龄与使用日剂量会影响血药浓度,性别、药物剂型对其并无明显影响。

张春銮[2](2020)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抗精神病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至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从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氯丙嗪、氟哌啶醇到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奥氮平和利培酮等,药物的副作用一直备受关注,其中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起的静脉栓塞。虽然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物和静脉栓塞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结果不一致。血小板过度活化聚集是血栓形成及血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始动因素。激活血小板聚集的生理性激动剂包括二磷酸腺苷(ADP)、胶原、5-羟色胺(5-HT)等。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体内和体外抗精神病药在不同激动剂诱导下对血小板聚集活化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抗精神病药与静脉血栓之间的关系提供方向,协助临床更合理的用药。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参照人体血药浓度范围,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五种抗精神病药分别是氯氮平4μg·ml-1、8μg·ml-1、10μg·ml-1(终浓度:276 ng·ml-1、552 ng·ml-1、690 ng·ml-1),奥氮平0.3μg·ml-1、0.6μg·ml-1、1.2μg·ml-1(终浓度:21 ng·ml-1、42 ng·ml-1、83 ng·ml-1),利培酮0.3μg·ml-1、0.6μg·ml-1、1.2μg·ml-1(终浓度:21 ng·ml-1、42 ng·ml-1、83 ng·ml-1),喹硫平2μg·ml-1、4μg·ml-1、8μg·ml-1(终浓度:138 ng·ml-1、276 ng·ml-1、552 ng·ml-1)和阿立哌唑2μg·ml-1、4μg·ml-1、8μg·ml-1(终浓度:138 ng·ml-1、276 ng·ml-1、552 ng·ml-1)分别预孵育血小板,利用血小板激活剂ADP、胶原、5-HT和肾上腺素诱导血小板聚集,使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活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和P选择素的释放情况,观察抗精神病药对血小板聚集活化功能的影响;利用血小板激活剂ADP、胶原、5-HT和肾上腺素体外诱导血小板聚集,探究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1、不同抗精神病药分别体外孵育兔血小板,使用ADP(8.54 mg·L-1)诱导聚集后:4μg·ml-1、10μg·ml-1(终浓度:276 ng·ml-1、690 ng·ml-1)氯氮平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μg·ml-1(终浓度:552 ng·ml-1)氯氮平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抑制率为20.2%;0.3μg·ml-1、0.6μg·ml-1(终浓度:21 ng·ml-1、42 ng·ml-1)奥氮平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μg·ml-1(终浓度:83 ng·ml-1)奥氮平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抑制率为15.0%;0.6μg·ml-1(终浓度:42 ng·ml-1)利培酮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3μg·ml-1、1.2μg·ml-1(终浓度:21 ng·ml-1、83 ng·ml-1)利培酮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2.1%和20.5%;2μg·ml-1、4μg·ml-1、8μg·ml-1(终浓度:138 ng·ml-1、276 ng·ml-1、552 ng·ml-1)喹硫平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空白对照组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μg·ml-1、4μg·ml-1、8μg·ml-1(终浓度:138 ng·ml-1、276 ng·ml-1、552 ng·ml-1)阿立哌唑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空白对照组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抗精神病药分别体外孵育兔血小板,使用5-HT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25μg·ml-1、5-HT:14.25μg·ml-1)复合诱导聚集后:4μg·ml-1(终浓度:276 ng·ml-1)氯氮平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μg·ml-1(终浓度:552 ng·ml-1)氯氮平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抑制率为47.5%,10μg·ml-1(终浓度:690 ng·ml-1)氯氮平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聚集抑制率为51.2%。0.3μg·ml-1、0.6μg·ml-1(终浓度:21 ng·ml-1、42 ng·ml-1)奥氮平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μg·ml-1(终浓度:83 ng·ml-1)奥氮平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聚集抑制率分别为69.7%、73.4%、80.2%;0.3μg·ml-1(终浓度:21 ng·ml-1)利培酮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μg·ml-1、1.2μg·ml-1(终浓度:42 ng·ml-1、83 ng·ml-1)利培酮血小板聚集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8.2%和91.7%。2μg·ml-1、4μg·ml-1、8μg·ml-1(终浓度:138 ng·ml-1、276 ng·ml-1、552 ng·ml-1)喹硫平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空白对照组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μg·ml-1、4μg·ml-1、8μg·ml-1(终浓度:138 ng·ml-1、276 ng·ml-1、552 ng·ml-1)阿立哌唑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空白对照组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大鼠体内连续28天腹腔注射氯氮平后,使用ADP(4.27 mg·L-1)诱导血小板聚集,与对照组相比,高、中、低氯氮平组血小板在ADP诱导下的最大聚集率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体外孵育4μg·ml-1、8μg·ml-1、10μg·ml-1(终浓度:276 ng·ml-1、552 ng·ml-1、690ng·ml-1)氯氮平组对人血小板的数量、GPⅡb-Ⅲa的表达和P选择素的释放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3μg·ml-1、0.6μg·ml-1、1.2μg·ml-1(终浓度:21 ng·ml-1、42 ng·ml-1、83 ng·ml-1)奥氮平组对人血小板的数量、GPⅡb-Ⅲa的表达和P选择素的释放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3μg·ml-1、0.6μg·ml-1、1.2μg·ml-1(终浓度:21 ng·ml-1、42 ng·ml-1、83 ng·ml-1)利培酮组对人血小板的数量、GPⅡb-Ⅲa的表达和P选择素的释放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氯氮平、奥氮平以及利培酮在研究范围内对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喹硫平和阿立哌唑对其无影响。2、氯氮平、奥氮平以及利培酮在研究范围内对5-HT和肾上腺素复合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喹硫平和阿立哌唑对其无影响。3、氯氮平长期给药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无影响。4、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对人血小板的数量、GPⅡb-Ⅲa的表达和P选择素的释放无影响。

崔冰冰[3](2020)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3A4、CYP3A5、CYP2E1基因多态性对丁苯酞血药浓度及临床有效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CYP3A4、CYP3A5、CYP2E1基因多态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稳态血药浓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基因多态性与丁苯酞治疗AIS患者临床有效性的关联性。方法1.HPLC-Orbitrap法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稳态血药浓度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HPLC-Orbitra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丁苯酞进行定量检测,血浆样品预处理采用蛋白沉淀法;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 LC columns C18(100mm×2.10mm,1.7μm),流动相:甲醇-水(80:20),采用等度洗脱,流速:0.3m 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总运行时间:5min;MS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ESI﹢和静电场轨道阱质量分析器采集,定量分析监测的离子对:m/z 191.11→173.10(丁苯酞)、m/z 285.08→222.11(地西泮)。通过以上方法测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稳态血药浓度,利用Xcalibur、SPSS软件计算血药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2.CYP3A4、CYP3A5、CYP2E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稳态血药浓度的相关性选择2019年3月到2019年10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神经内科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要求对接受丁苯酞治疗的入组患者采用HPLC-Orbitrap法测定稳态谷浓度,通过Hi-SNP中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进行测序。检测入组患者外周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包括:CYP3A4:*1G、*4、*5、*18、*19、*22;CYP3A5:*3、*4;CYP2E1:*5B、*2。根据受试者SNP基因多态性分型结果分组,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携带不同基因型受试者与丁苯酞稳态谷值血药浓度变化是否具有相关性。3.CYP3A4、CYP3A5、CYP2E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临床有效性的相关性通过Hi-SNP中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对接受丁苯酞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测序,检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患者外周血CYP3A4、CYP3A5、CYP2E1基因多态性,根据人体内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的高低分为快代谢组和慢代谢组。疗效指标:NBP稳态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随访接受丁苯酞续贯治疗90天后受试者RANKIN改良量表(m RS)。利用SPSS17.0分析不同基因型受试者NBP临床疗效。结果1.NBP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12261.6+235971X,r=0.9973,0.025-2.5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LLOQ)为5ng·m L-1;回收率和基质效应考察结果:NBP在浓度高、中、低(1800、1000、10μg·m L-1)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7.23%、100.82%、94.32%,RSD分别为8.68%、3.78%、5.19%;基质效应分别为101.55%、106.99%、105.08%,RSD分别为6.32%、4.96%、7.60%;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结果:丁苯酞高、中、低浓度,日内、日间RE均小于±15%,日内与日间RSD均在10%以内;稳定性考察结果:室温下放置6h、-20℃反复冻融3次、-80℃冻存1月、自动进样器放置12h条件下,RSD在0.29%-9.29%范围内、RE值小于±15%;计算受试者丁苯酞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为0.488±0.524μg·m L-1。2.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受试者共69例。本研究中69例患者CYP3A4*1G、CYP3A5*3、CYP2E1*5B等位基因频率为22.46%、24.64%、17.39%。CYP3A4*1G携带CC型患者丁苯酞稳态血药浓度为0.57±0.58μg·m L-1,TC型为0.32±0.35μg·m L-1,TT型为0.031μg·m L-1。与CC型相比,TC型血药浓度显着降低(P<0.05);CYP3A5*3携带CC型患者丁苯酞稳态血药浓度为0.60±0.58μg·m L-1,TC型为0.31±0.33μg·m L-1、TT型为0.05±0.02μg·m L-1。三组基因型间NBP血药浓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C型显着高于TC型、TT型;CYP2E1*5B携带GG型患者丁苯酞稳态血药浓度为0.56±0.59μg·m L-1,CG型为0.39±0.31μg·m L-1,CC型为0.099μg·m L-1。与GG型相比,GC型血药浓度显着降低(P<0.05);对CYP3A4*1G和CYP3A5*3单倍型与丁苯酞血药浓度相关性分析显示,与慢代谢型(CCCC)相比,中间代谢型(TCTC)丁苯酞稳态血药浓度显着降低(P<0.05);与慢代谢型(CCCC)相比,快代谢型(TTTT)无统计学意义(P>0.05)。3.CYP3A5*3 CC型T-AOC总抗氧化能力显着高于TT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90日随访预后良好率及预后不良率与TT型/TC型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YP2E1*5B GG型T-AOC较GC型/CC型显着升高(P<0.05),其预后良好率及预后不良率与CG型/CC型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建立的HPLC-Orbitrap法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稳态血药浓度的检测;2.CYP3A4*1G、CYP3A5*3、CYP2E1*5B基因多态性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BP稳态血药浓度。进一步研究发现CYP3A4*1G和CYP3A5*3单倍型与NBP血药浓度相关,表现为慢代谢型(CCCC)患者血药浓度显着高于快代谢型(TTTT)。3.CYP3A5*3、CYP2E1*5B基因多态性与接受丁苯酞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AOC总抗氧化水平相关(P<0.05);CYP3A4*1G、CYP3A5*3、CYP2E1*5B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良好预后未见有相关性。

高慧敏[4](2020)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7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50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程、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入院时、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心电图和心肌酶等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组(氯氮平组、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喹硫平组、阿立哌唑组、氨磺必利组和齐拉西酮组)均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以缺血性变化(ST-T改变、T波改变、ST段改变)最为常见,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QTc间期延长和心律不齐。氯氮平组心率在2周末升高,奥氮平组、阿立哌唑组在4周末开始升高,一直持续到8周(F=5.841,P=0.003;F=4.195,P=0.009;F=3.108,P=0.017);利培酮组和氨磺必利组患者心率自2周末出现降低,一直持续到8周末(F=7.256,P=0.001;F=8.293,P=0.000);奥氮平组、喹硫平组、齐拉西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患者心率无明显变化。氯氮平组、氨磺必利组、喹硫平组和齐拉西酮组患者,QTc间期自2周末出现延长,一直持续到8周末(F=3.582,P=0.014;F=6.115,P=0.000;F=5.865,P=0.001;F=9.043,P=0.000)。氯氮平组出现缺血性改变的几率最高,阿立哌唑组最低,其它依次是奥氮平组>利培酮组>齐拉西酮组>喹硫平组>氨磺必利组(χ2=149.261,P=0.000)。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发生缺血性改变(χ2=6.973,P=0.008),55岁以上较55岁以下患者容易发生缺血性改变(χ2=4.419,P=0.035)。氯氮平组、利培酮组和氨磺必利组CK值2周末、4周末轻度升高(F=2.629,P=0.032;F=3.673,P=0.009;F=3.293,P=0.012),6周末恢复正常水平;氨磺必利组HBDH 2周末、4周末升高,6周末恢复正常(F=3.593,P=0.012);奥氮平组AST 4周末开始增高,一直到8周末(F=6.779,P=0.000)。氯氮平组、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和氨磺必利组较喹硫平组、阿立哌唑组、齐拉西酮组出现心肌酶异常几率高(χ2=48.04,P=0.000);男性和女性之间发生心肌酶异常无明显差别(χ2=0.776,P=0.378);年龄≥55岁患者容易发生心肌酶异常(χ2=8.854,P=0.002)。病程无论长短,缺血性改变、心肌酶异常发生几率无显着差别(χ2=0.896,P=0.573;χ2=1.296,P=0.227)。结论:7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缺血性改变最为常见,其次是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QTc延长和心律不齐。其中,氯氮平最易引起心动过速和缺血性改变,利培酮、氨磺必利最易引起心动过缓;齐拉西酮、氨磺必利、喹硫平、氯氮平最易引起QTc间期延长。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氨磺必利对心肌酶有一定影响,其中氯氮平、利培酮、氨磺必利对心肌酶影响具有可逆性,而奥氮平在观察期间对心肌酶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心肌酶无明显影响。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发生心电图异常,55岁以上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电图和心肌酶异常,病程对心电图和心肌酶无明显影响。

陆雅君[5](2019)在《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利培酮药物的临床使用状况,分析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CYP2D6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参照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方法,选取广西柳钢医院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月30日间精神科新入院病例,筛选出单纯服用利培酮药物的30例患者,进行真实状态下的观察并记录。患者新入院时均采用PANSS量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评估其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并给予2~6 mg/d的常规剂量治疗,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CYP2D6基因型检测,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将慢代谢型(PMs)与中间代谢型(IMs)患者划归为等位基因突变组,将正常代谢型(EMs)患者划归为正常代谢组。1周后采用TESS量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测定血药浓度,随后依据基因检测结果给予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在采取个体化给药方案后2周、4周时均以TESS量表评估不良反应程度,4周时以PANSS量表及血药浓度评估两组疗效。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两组基因型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检出CYP2D6基因突变型13例,其余的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为正常代谢型,CYP2D6基因突变率为43.3%。给予个体化给药方案4周后,突变组患者服药剂量(1.58±0.6 mg/d)与正常代谢组患者服药剂量(4.3±0.8 m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患者平均服药剂量明显小于正常代谢组;同时期突变组患者总活性物剂量校正浓度(32.84±20.07ng/mL)与正常代谢组总活性物剂量校正浓度(9.72±1.4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患者的剂量校正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代谢组;给予个体化给药方案4周后,突变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42.95 ± 10.72)与正常代谢组(43.94 ± 1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后采取常规治疗剂量1周时,等位基因突变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0/13)与正常代谢组患者(2/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3,P<0.05),突变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正常代谢组;而采取个体化给药方案4周后突变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13)与同一时期正常代谢组(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05)。结论:依据CYP2D6基因检测结果对突变组患者进行个体化给药治疗方案,能达到降低该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目的,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着相关性。突变组患者CYP2D6酶对其底物利培酮的代谢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代谢组,采用常规治疗剂量将导致该组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基因检测,依据检测结果采取个体化给药方案,可以在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及疗效的情况下,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杨帆[6](2019)在《CYP2D6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及其代谢物血药浓度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基因多态性对抗精神病药利培酮(RIS)及其代谢物(9-OH-RIS)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CSHPLC)建立RIS及9-OH-RIS检测二者血药浓度的方法并计算标准血药浓度。随机选择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均单一用RIS治疗,检测其血药浓度。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CYP2D6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RIS及9-OH-RIS代谢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了RIS及9-OH-RIS的CSHPLC检测方法,RIS的标准曲线为:Y=0.0174X-0.0068,r2=0.99782;9-OH-RIS的标准曲线为Y=0.00047X+0.0018,r2=0.99958,最低检测限量为3.2ng·mL-1。电泳结果显示,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纯合突变体(CYP2D6*10/*14)为27例,占45%;杂合体[CYP2D6*1(*2)/*14]为15例,占25%,野生型纯合体[CYP2D6*1(*2)/*5]为18例,占30%。3组间Cris、C9-OH、C9-OH/Cris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代谢率的大小,可知CYP2D6*1(*2)/*14属于慢代谢型(PM),CYP2D6*1(*2)/*5属于中速代谢型(IM),CYP2D6*10/*14属于快代谢型(EM)。结论CYP2D6不同基因类型可影响RIS及9-OH-RIS的代谢,继而对RIS及9-OH-RIS血药浓度造成影响,CYP2D6根据患者不同的基因型可分为PM、IM、EM三种类型,即PM型患者对RIS及9-OH-RIS代谢较慢,血药浓度较高,易引起副反应;但EM型患者则对RIS及9-OH-RIS代谢较快,在临床治疗上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RIS进行治疗。综上所述,医生在临床上用RI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时可根据其不同的基因型来有计划的用药治疗,为患者减轻不必要的痛苦,增加患者依从性,从另一个角度上减少医患纠纷。

杨晴晴[7](2019)在《CYP2D6突变酶参与药物代谢及相互作用的差异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CYP450(细胞色素P450)是人体中重要的肝药酶,可以参与多种内源物和外源物的代谢,主要负责药物的活化和清除。其中CYP2D6是CYP450家族中重要的多态性酶。其突变酶活性的改变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相互作用,是药物不良发应和毒副作用发生的主要遗传因素。因此研究CYP2D6突变酶对药物代谢和相互作用的影响,对临床上药物剂量调整和个体化用药及联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探究CYP2D6突变酶参与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时的差异,并从微观结构上分析突变位点对酶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亚洲人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四种表型分别为:CYP2D6*1(野生酶)、CYP2D6*2、CYP2D6*10和CYP2D6*39,选择了六种常见的CYP2D6酶抑制剂(奎尼丁、阿米替林、普罗帕酮、氟伏沙明、利培酮、美托洛尔),以美托洛尔(MET)和右美沙芬(DXM)为底物分别进行了酶促动力学实验、酶抑制实验及分子对接试验。1.我们选择了MET为底物,α-羟基美托洛尔(HM)的浓度为测定指标。首先通过优化孵育参数:底物浓度、孵育时间和孵育酶量,确立了MET与CYP2D6野生酶及突变酶的最佳孵育体系。孵育完成后按照建立的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孵育样品,用LC-MS/MS方法测定样品中产物HM的浓度。实验数据与米氏方程进行线性拟合,得到CYP2D6野生酶及突变酶的表观动力学参数Vmax、Km和CLint等,并用其进行酶活性差异分析。2.我们选择了六种抑制剂,包括:奎尼丁、普罗帕酮、利培酮、氟伏沙明、美托洛尔和阿米替林,以DXM为底物,去甲右美沙芬(DXT)的浓度为测定指标,进行了CYP2D6突变酶与DXM的体外抑制实验。首先通过优化孵育参数:底物浓度、孵育时间和孵育酶量,确立DXM与CYP2D6野生酶及突变酶的最佳酶抑制体系。孵育完成后按照建立的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孵育样品,用LC-MS/MS方法测定样品中DXT的浓度。最后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六种药物抑制CYP2D6突变酶的IC50值,并将其作为标准比较了CYP2D6突变酶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差异。3.进行计算机模拟四个酶和底物、抑制剂的分子对接,分析不同突变位点对酶结构的影响。结果:1.野生型酶CYP2D6*1代谢MET生成HM的酶促动力学参数Km、Vmax及CLint值分别为11.31±1.21μM、85.06±4.12 nM/min、7.52 nM/min/μM,将其相对清除率定为100.00%;突变型酶CYP2D6*2的酶促动力学参数依次为为28.13±4.27μM,78.23±5.49 nM/min,5.63 nM/min/μM,其相对清除率为74.87%,活性与野生型相近;突变型酶CYP2D6*10的促动力学参数依次为31.46±6.20μM,21.08±2.55nM/min,0.67 nM/min/μM,其相对清除率为8.91%,活性显着小于野生型;突变型酶CYP2D6*39的酶促动力学参数依次为18.56±1.83μM,41.38±2.08 nM/min,2.23 nM/min/μM,其相对清除率为29.65%,活性显着小于野生型。2.每种药物对CYP2D6*10的IC50值是其对野生酶IC50值的2.56.7倍;而同种药物对CYP2D6*1,CYP2D6*2和CYP2D6*39三者的抑制作用没有显着区别。3.R296C和S486T突变对IC50值影响不大,P34S突变位点极大地影响了IC50值。结论:1.CYP2D6*2和CYP2D6*39突变酶催化MET的活性与野生型相比差别不大,而CYP2D6*10的催化活性显着低于野生型。这对于预测CYP2D6突变人群中药物的代谢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参考意义,对MET的个体化用药具有指导意义。2.相比于CYP2D6*1,药物对CYP2D6*10的抑制作用显着性减弱。实验结果可以预测与CYP2D6突变酶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DDIs),进而为联合用药提供参考。3.R296C和S486T突变对酶活性位点影响不大,P34S突变位点极大地影响了酶的活性位点。

陈诗[8](2019)在《奥氮平治疗早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血药浓度及5-HT2A、DRD2、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了解奥氮平治疗早发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患儿的5-HT2A、DRD2、COMT基因多态性、血药浓度以及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奥氮平疗效的影响,寻找有价值的疗效预测指标。[方 法]对96例7-17岁起病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EOS患儿依照体重给予12周系统的奥氮平剂量滴定治疗并评估疗效,在治疗达到最适剂量后的4~6天进行奥氮平血药浓度测定。并采用MassArray等位基因分型技术检测5-HT2A、DRD2、COMT3 个基因,共 9 个多态性位点(rs6313、rs6311、rs6314、rs2514218、rs1799978、rs1800497、rs1801028、rs6277、rs4680)。在基线及治疗后1、2、4、6、8、12 周采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algary Depression Scale for Schizophrenia,CDSS)、个人及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PSP)来评定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抑郁情绪、社会功能。[结 果](1)—般临床资料情况:入选样本96例,其中男性39例(40.6%)、女性57例(59.4%);平均年龄为15.71±2.25岁,其中年龄≤13岁为15例,为儿童组,年龄>13岁为81例,为青少年组;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分数范围70-106分,平均智力测验分数为85.37±8.59分;绝大部分患儿服药日剂量为5-20mg,日剂量≤5mg为1例,5mg≤日剂量<15mg为21例,15mg≤日剂量≤20mg为74例,患者每公斤体重剂量为0.30±0.08mg/kg。(2)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无效为26例,进步为51例,显着进步为19例,痊愈为0例,有效率为72.9%。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PSP评分、CDSS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阴性症状减分率与阳性症状减分率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减分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奥氮平治疗阳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的疗效优于阴性症状。(3)奥氮平血药浓度对疗效的影响:在96例样本中,患儿使用奥氮平每公斤体重剂量与奥氮平血药浓度呈正相关(r=0.208,P=0.048)。经奥氮平治疗有效患儿为70例,无效患儿为26例,两组间相比血药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951),疗效与奥氮平血药浓度之间无相关性(r=-0.154,P=0.146)。性别及年龄(儿童组与青少年组)组间相比血药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5-HT2A、DRD2、COMT三个基因的9个位点中,只有5-HT2A rs6313、rs6311两个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在PANSS总分治疗有效率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显着性(P<0.05),其中在5-HT2A rs6313多态性中T/T、C/T基因型有效率高于C/C基因型,在5-HT2A rs6311多态性中G/A基因型有效率高于G/G基因型。(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基线期IQ高,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家族史为阴性且携带5-HT2Ars6313 C/T基因型比携带C/C基因型的患儿,奥氮平治疗有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 论](1)在云南省EOS患者样本中,12周的奥氮平单药治疗对阳性、阴性、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以及抑郁症状都有改善,社会功能好转,其中对阳性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的改善优于阴性症状。(2)奥氮平血药浓度可能随着EOS每公斤体重奥氮平剂量的增加而增高,性别及年龄不影响奥氮平血药浓度,血药浓度高低和疗效不相关。(3)奥氮平疗效受到遗传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携带5-HT2A rs6313多态性T/T、C/T基因型和5-HT2A rs6311多态性G/A基因型的EOS治疗效果较好,而IQ高,母亲受教育程度高,家族史为阴性且携带5-HT2A rs6313 C/T基因型(相对C/C基因型)等因素预测奥氮平治疗有效,血药浓度高低不预测疗效。

贾晓妮,张燕,张晓红,陈建波,成昱霖,支媗[9](2018)在《2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分散片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分散片后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制订利培酮分散片的血药浓度参考值范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2017年1-12月服用利培酮分散片系统治疗并且进行血药浓度(以利培酮与9-羟基利培酮血药谷浓度之和计)监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4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日剂量、联合用药),统计不同血药浓度范围内患者第4周精神分裂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49%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区间比例。结果:204例患者服用利培酮分散片后的血药浓度中位数为50.55 ng/m L(34.83~73.50ng/m L);患者性别、联用或单用药物对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P>0.05);患者年龄对血药浓度有显着影响(P<0.05);利培酮分散片日剂量与血药浓度呈线性关系(P<0.05);血药浓度<20、20~<30、30~<45、45~<60、60~<90、90~<120、≥120 ng/m L的患者第4周PANSS减分率>49%的区间比例分别为13.33%、34.78%、53.33%、47.83%、38.10%、38.89%、20.00%,发生不良反应的区间比例分别为0、0、2.22%、2.17%、11.90%、16.67%、46.67%。结论:利培酮分散片血药浓度受患者年龄、日剂量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推荐患者在血药浓度20~60 ng/m L范围内进行治疗。

刘云,王裕锋,蒋家兵,闫小华,林才勇,詹松[10](2017)在《UHPLC-MS/MS快速检测人体血清中的2种抗精神病药物》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快速测定人体血清中2种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方法。方法空白人血清加标后用0.22μm尼龙滤膜过滤,直接加纯水稀释10倍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三重四极杆质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种药物在1200μ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0.9998,不同浓度下加样回收率在70.1%116.8%,定量限在0.250.29μg·L-1。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快速、高灵敏度,可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二、63例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3例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精神分裂症90例利培酮血药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入选标准
    1.4 脱落与剔除标准
    1.5 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药浓度分布情况
    2.2 年龄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2.3 性别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2.4 日剂量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2.5 药物剂型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3 讨论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抗精神病药
    1.2 抗精神病药与静脉血栓栓塞与肺栓塞的研究
    1.3 血小板聚集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3 试剂配制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体外不同抗精神病药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3.2 体外不同抗精神病药对5-HT和肾上腺素复合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3.3 体外不同抗精神病药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3.4 大鼠体内连续腹腔注射氯氮平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3.5 不同抗精神病药体外孵育人血小板的流式细胞术检测
第四章 讨论
    4.1 抗精神病药对体外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4.2 流式细胞术探究抗精神病药对体外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与机制
    4.3 持续性使用氯氮平对体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4.4 不足与展望
    4.5 结语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3A4、CYP3A5、CYP2E1基因多态性对丁苯酞血药浓度及临床有效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HPLC-Orbitrap法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血药浓度的方法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3A4*1G、CYP3A5*3、CYP2E1*5B基因多态性与丁苯酞药物浓度相关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3A4*1G、CYP3A5*3、CYP2E1*5B基因多态性与丁苯酞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
文献综述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人CYP450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4)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CYP2D6基因型检测
    1 实验材料
        1.1 病例选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从血液样本中提取DNA
        2.2 探针与靶序列杂交实验
        2.3 基因型解读
        2.4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血药浓度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材料
        1.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1.2 药品信息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的配置
        2.2 色谱条件
        2.3 质谱条件
        2.4 样品处理
        2.5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1 实验材料
        1.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1.2 药品信息
    2 实验方法
        2.1 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2.2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2.3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疗效比较
        3.2 安全性比较
    4 讨论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精神分裂症疾病发展情况
    2 利培酮的药理作用
    3 利培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4 利培酮的药效学特点
    5 与利培酮药动学、药效学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6 与利培酮不良反应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7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CYP2D6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及其代谢物血药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实验仪器与试剂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7)CYP2D6突变酶参与药物代谢及相互作用的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CYP2D6 突变酶在美托洛尔代谢中的差异
    1.1 材料
        1.1.1 药品和试剂
        1.1.2 仪器和设备
    1.2 方法
        1.2.1 样品溶液的配制
        1.2.2 MET和 HM的 LC-MS/MS方法
        1.2.3 体外孵育实验和样品处理方法
    1.3 方法学验证
        1.3.1 方法专属性
        1.3.2 标准曲线及定量下限
        1.3.3 准确度和精密度
        1.3.4 绝对回收率
        1.3.5 基质效应
        1.3.6 稳定性
    1.4 酶促孵育参数优化
        1.4.1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活性比较及底物浓度优化
        1.4.2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孵育时间的优化
        1.4.3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孵育酶量的优化
    1.5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动力学参数测定
    1.6 结果
        1.6.1 LC-MS/MS方法学优化
        1.6.2 LC-MS/MS方法学验证结果
        1.6.3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活性比较及底物浓度优化
        1.6.4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孵育时间的确定
        1.6.5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孵育酶量的确定
        1.6.6 酶促动力学参数分析和比较
    1.7 讨论
    1.8 小结
二、CYP2D6 突变酶在药物相互作用中的差异
    2.1 材料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仪器和设备
    2.2 方法
        2.2.1 样品溶液的配制
        2.2.2 DXM和 DXT的 LC-MS/MS方法的建立
        2.2.3 体外抑制实验和样品处理方法
    2.3 方法学验证
        2.3.1 方法专属性
        2.3.2 标准曲线及定量下限
        2.3.3 精密度和准确度
        2.3.4 绝对回收率
        2.3.5 基质效应
        2.3.6 稳定性
    2.4 酶促孵育参数优化
        2.4.1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底物浓度优化
        2.4.2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孵育时间优化
        2.4.3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孵育酶量优化
    2.5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的IC_(50)测定
        2.5.1 CYP2D6*1 酶的IC_(50)测定
        2.5.2 CYP2D6*2 酶的IC_(50)测定
        2.5.3 CYP2D6*10 酶的IC_(50)测定
        2.5.4 CYP2D6*39 酶的IC_(50)测定
    2.6 结果
        2.6.1 LC-MS/MS方法学优化
        2.6.2 LC-MS/MS方法学验证结果
        2.6.3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底物浓度确定
        2.6.4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孵育时间确定
        2.6.5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孵育酶量确定
        2.6.6 CYP2D6 野生及突变酶IC_(50)值分析和比较
    2.7 讨论
    2.8 小结
三、CYP2D6 突变结构与实验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一、CYP450 酶的研究进展
    二、CYP2D6 酶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奥氮平治疗早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血药浓度及5-HT2A、DRD2、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2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分散片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材料
        1.2.1 仪器
        1.2.2 药品与试剂
    1.3 样本采集与血药浓度的测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与不良反应的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药浓度的分布情况
    2.2 性别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2.3 年龄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2.4 日剂量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2.5 联合用药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2.6 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3 讨论

(10)UHPLC-MS/MS快速检测人体血清中的2种抗精神病药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分析条件
        2.1.1 色谱条件
        2.1.2 质谱条件
        2.1.3 质谱图
    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 样品处理
    2.5 检出限、定量限及基质效应
    2.6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
3 临床应用
4 讨论

四、63例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精神分裂症90例利培酮血药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程振宇. 药品评价, 2021(15)
  •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D]. 张春銮. 汕头大学, 2020(02)
  • [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3A4、CYP3A5、CYP2E1基因多态性对丁苯酞血药浓度及临床有效性的影响[D]. 崔冰冰.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2)
  • [4]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D]. 高慧敏. 济宁医学院, 2020(03)
  • [5]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D]. 陆雅君.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3)
  • [6]CYP2D6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及其代谢物血药浓度的影响[D]. 杨帆.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7]CYP2D6突变酶参与药物代谢及相互作用的差异性研究[D]. 杨晴晴.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奥氮平治疗早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血药浓度及5-HT2A、DRD2、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 陈诗.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
  • [9]2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分散片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贾晓妮,张燕,张晓红,陈建波,成昱霖,支媗. 中国药房, 2018(17)
  • [10]UHPLC-MS/MS快速检测人体血清中的2种抗精神病药物[J]. 刘云,王裕锋,蒋家兵,闫小华,林才勇,詹松. 中南药学, 2017(06)

标签:;  ;  ;  ;  ;  

63例利培酮血药浓度测定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