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馆藏潮汕研究文献目录

电子馆藏潮汕研究文献目录

一、已电子化馆藏潮汕研究文献书目(论文文献综述)

王悦[1](2020)在《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建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技术普及,使信息载体形式和获取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以及图书馆的社会化都促使公共图书馆即将面临一次颠覆性的改革,功能多元、空间开放,体验升级、公共图书馆将由传统的纸质书本阅读场所逐渐发展成复合的市民信息枢纽与文化中心。同时广州市为落实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体系化的发展要求,着力解决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街镇图书馆的发展成为城市热点话题,随着居民读者的需求升级,街镇图书馆的设计原则也在提升,街镇图书馆仅依靠传统的人才招聘和管理方式导致最终服务质量无法改善。因此迫切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从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提供辅助,进而消除街镇图书馆的发展障碍。在国家政策和广州区域政策两个层面可以看到从1998年起陆续颁布了多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相关条例与政策,在颁布的相关条例和政策中国家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扶持越发根本全面,内容越发详细具体,社会力量的发展环境越发充分,使得广州市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可以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在建设图书馆之城的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做法。基于上述三大研究背景,笔者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和研究必要性的广州市为例,以发展独具特色的12家市、区级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的街镇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捕捉当前建设问题的共同点:足够的标识性、多元性和适应性,针对性地引入数据分析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不同维度的详细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策略。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共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第一部分,绪论篇章,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研究现状进行简练系统的论述,并对核心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说明。第二章和第三章为第二部分,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街镇图书馆的先导性研究以及建筑适宜性研究,属于基础研究内容,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针对广州市公共文化体系进行现状梳理,总结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体系的特点以及街镇图书馆的基本建设情况。并对“街镇图书馆”和“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进行概念辨析。总结归纳了街镇图书馆的定义、空间特征、国内外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和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的定义、特征及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建设方式。同时调研选取并研究总结了12个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的街镇图书馆项目案例的实践经验,第三章分别研究了街镇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方主体参与街镇图书馆建设的契合点以及制约因素。第四、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设计方法搭建以及建筑设计策略生成,通过与传统模式街镇图书馆的对比,提取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街镇图书馆设计的优越性特点,从而总结其文化定位及多层级的设计方法。第五章,通过设计方法指导,展开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的街镇图书馆建筑分层级的设计策略研究,首先是区位选址、场馆规模和建造类型的选择;其次是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街镇图书馆的外部环境设计,包括场地场所感构建、交通整合以及建筑立面标识性设计;此外是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街镇图书馆的内部环境设计,包括建筑的功能配置、面积配比、空间组织、空间弹性设计、环境设计以及人性化设计。最后是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街镇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内涵表达。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期望填补对街镇图书馆、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的街镇图书馆研究的不足,凸显引入多方共建模式作为街镇图书馆建设方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今后街镇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与参考。

苗怀明[2](2019)在《台湾、香港地区说唱文学文献研究述略》文中研究指明台湾、香港地区是说唱文学研究的重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特别是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方面,有不少重要收获。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公私藏书机构文献资料的收藏较为丰富,且藏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方面,出版了一批有较高水准的成果,包括目录、索引的编制,作品的校勘整理,资料集的汇编等;台湾地区敦煌说唱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也有着不俗的成就。相比中国大陆地区,台湾、香港地区的说唱文学研究不仅起步较早,传承有序,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有自身的学术优势,彼此之间形成互补。学界对这一地区说唱文学研究的情况了解还不够充分,有必要在此方面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

李玉[3](2018)在《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服务现状调查及服务建议》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选取四家有代表性的图书馆为样本,从"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推广多种实践"、"公众数字资源使用意愿调研"三个部分对国内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对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服务提出改进建议。

李树宜[4](2018)在《台湾建筑彩绘传统匠作文化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建筑的传统彩绘匠作展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哲理观、礼制观及审美观等厚重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技艺智慧。台湾建筑彩绘传统匠作文化涉及到彩绘匠派、彩绘匠人、彩绘材料、彩绘工种、彩绘颜色、彩绘题材、彩绘布置及彩绘技法等多层面,蕴含着深刻的人文、艺术、哲学、历史的审美文化涵养。匠作研究近年来也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走向世界,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基于建筑史学和建筑美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与方法,系统梳理了台湾传统彩绘匠派形成与流变,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台湾建筑彩绘的空间秩序与仪规,阐释台湾建筑彩绘的哲理思想与审美文化内涵,丰富和拓展了建筑美学研究的学术领域,为古建筑修缮及保护提供了匠作遴选机制参考,以及彩绘匠作施工规范订定的研究基础。首先,论述了台湾传统彩绘匠派体系的形成渊源与发展历程。从台湾彩绘匠作的传承与各自承袭的渊源来分析,归纳总结出泉州体系匠派、潮漳体系匠派及台南体系匠派等三大传统彩绘匠派,分析匠派体系的技艺风格、用材观念,及其立足于类似家族体制的师徒关系。比较而言,泉州体系匠派侧重临摹固定样式,呈现出整体色彩偏青绿重彩、错采间金的特征;潮漳体系匠派侧重匠艺承袭笔法,整体风格具有红紫重彩、五色镂金的取向;台南体系匠派侧重顿悟的匠艺师徒传承,整体上具有红紫重彩、错采如镂的特质。其次,阐释了台湾传统彩绘的哲理观及礼制观。一方面,透过传统建筑的营建仪式,诠释彩绘匠作在营建体系中的象征意义、装饰角色及信仰功能;记录营建仪式及匠作的职业搭配;揭示了脊梁彩绘的定向厌镇功能、大门彩绘界定内外的厌胜功能及吉瑞彩绘的祈福功能,阐明五行、八卦、阴阳、时序的和合意匠。另一方面,透过随工记录的观察,分析匠作组织、工法材料、选彩用色、内容题材的礼仪规制,归纳匠人、设色、题材、工料的等级秩序,体现了台湾传统彩绘以分金线为尊、左右位序、对仗平衡、远近内外、尊卑有别的设计原则和礼制特征。最后,分析了台湾传统彩绘匠作的审美文化适应性。其一,阐述彩绘匠作尚古尚雅的审美理想,兼容创新的时代风格、以及满足社会大众热闹绚丽的作品风格需求,从而体现了期盼成为专业画家的职业理想。其二,阐述台湾传统匠作透过内容题材、彩绘布置及工艺技法表现出来的社会时代精神,分析比较了台湾彩绘题材的时代特点、布局风格和技法特征。其三,阐述彩绘匠作为了适应台湾地域环境,尝试发展出具有地域适应性的彩绘颜料及彩绘工法,在地域经济上适应了贵重颜料的优化管理及替代材料使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湾传统彩绘匠作具有多元和合的哲理精神、秩序分明的礼制特点和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

赵佩娟[5](2018)在《知识社会史视角下的民国时期工具书出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是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期,一方面,古代文化摇摇欲坠,另一方面,西方文明扑面而来。整理传统和吸收新知成为民国文化界并行的两股风潮,工具书作为对知识进行整理序化的工具,在民国时期迅速发展。本文围绕民国时期工具书的出版特点、出版动机、出版生态、出版舆论四个方面展开,探讨由古代工具书发展而来的民国工具书的变化,在这一转变中西方文明蓝本的传入发挥的作用,工具书编纂者、出版者和读者在工具书出版生态中扮演的角色。基于知识社会史视角的民国时期工具书的出版考察,可以看到编纂者、民营出版机构、政府、学术机关、读者各方的力量相互交织,共同推进民国时期知识管理的进程。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研究源起及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并对关键概念进行说明。第二章为时间脉络梳理部分,说明历史变迁中的工具书出版情况,重点讨论民国时期工具书的发展变化。第三章为出版动因部分,论述由需求引起的民国时期工具书大量出版的现象。第四章为生产图景部分,从编纂者角度阐述工具书的生产状态。第五章为话语互动部分,展现工具书出版后编纂者、出版者和读者之间的话语互动。本文按上述思路从知识社会史的视角探讨了民国时期工具书的出版行为,这种出版行为受西方文明影响,并且由特定的社会语境决定。

李玉茹[6](2017)在《华侨华人研究与地方文献利用——以海外潮人及潮汕侨乡研究为例》文中认为地方文献在海外潮人及潮汕侨乡的研究中,是颇具利用价值的重要资料来源。潮汕地区涉侨文献类型齐全,内容丰富,并具有若干自身特点。在涉侨资料的收藏、编纂与利用上,有关机构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陈曼[7](2013)在《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特色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中的“精品”,也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地域特色、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对本地的历史文化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化信息资源的功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树立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品牌地位,以增强其在信息社会中的竞争力,同时也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立足之本。本文从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出发,分析并研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探索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现状的调查和评价。首先,通过网络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有条件进行访谈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如陕西省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进行实地访谈式调查,并整理调查结果。其次,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系统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总体评价。再次,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进一步从数据库建设及服务等多个角度分析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如何进一步发展建设的问题进行研究。一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际,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发展建设的基本要求、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等进行讨论,为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的进一步发展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围绕发展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建议措施,也为各类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

金岳晴[8](2013)在《泛在信息社会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社会将逐渐过渡到泛在信息社会。泛在信息社会不仅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互联、突出物与物间的互联,更强调对物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控制与获取,使人对信息具有深入的感知能力、快速的获取能力和智慧的处理能力。在泛在信息社会下,用户信息需求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习惯使用百度等网站获取需要的信息,而去公共图书馆查找信息变的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必须研究用户的需求变化,调整服务的重点和方向,使公共图书馆成为泛在信息社会的信息供应中心。泛在信息社会将为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并推动其朝着泛在信息社会的发展目标迈进。国内外对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泛在信息社会下网站信息服务研究相对甚少。本文运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泛在信息社会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进行探讨。文章以重点调查的方式选取了我国国家图书馆和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调查初步了解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提供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对今后如何提高网站信息服务提出了发展对策。首先,文章论述了泛在信息社会下公共网站信息服务研究工作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文章分析了泛在信息社会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泛在信息社会对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再次,文章对我国国家图书馆和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网站信息服务进行调查与分析,指出了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特殊内容、特点和启示。并从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方法和服务内容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对策,以期对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提供借鉴。最后是论文的结束部分,总结了本论文所做的工作,指出了论文的不足,并对未来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对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公共图书馆开展网站信息服务是适应时代进步的表现,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引起人们对泛在信息社会这个新的信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研究和实践的重视,以推动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发展。

罗曼[9](2013)在《数据库出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果将1951年美国调查局建立的数值数据库视为数据库出版的发轫的话,全球数据库出版如今已经走过了60多个年头了。在这60多年里,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据库出版取得了长足而深远的发展,从最初的一项政府支持扶助的活动,逐步走向了商业化,产业化。从检索功能方面来看,数据库出版也经历了从最初简单低级的对穿孔卡片进行物理存储、处理和数据管理,到脱机检索,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网络检索等阶段。从服务方式来看,经历了最初的文献,信息存储管理服务,到提供简单的文献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阶段。知识服务阶段又涵盖了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信息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本文旨在运用PEST分析方法,对数据库出版取得以上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做一些探究,同时对这些变化和发展进行总结和归类,从而分析得出了数据库出版的三个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数据库产品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和数据库出版产业的宏观状况进行研究,重点是对数据库出版成熟阶段的研究,这一阶段不仅涉及到数据库出版实现和提供知识服务的具体方式,还谈到了数据库出版的趋势。最后结合我国数据库出版的实际情况,指出其发展现状和困境,并将其放在全球数据库出版格局的宏大视角中,对自身情况和地位做一个观照,借鉴国外数据库出版的经验,探索我国数据库出版的发展出路。本论文主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引言部分探讨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内容、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在理论基础中,本文借鉴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将数据库出版产业发展划分为形成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第二章,数据库及数据库出版探析,主要是介绍数据库的定义、分类,数据库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关系,数据库出版的定义、模式、特点与优势。其中数据库出版模式一节在全论文中起着统领作用,第三、四、五、六章都是在这一出版模式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三、四、五章分别为数据库出版产业形成阶段,数据库出版产业成长阶段和数据库出版产业成熟阶段。这三个章节的逻辑与思路是一致的。首先对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概述,然后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背景和动机。最后以第二章中的数据库出版模式为依据,从内容提供商,集成商,产品,用户和终端几个方面,对每一阶段进行分析,清晰地展示数据库出版产业在这几个方面,后一阶段较前一阶段有着怎样的发展。第六章,我国数据库出版产业探析,则是探讨我国数据库出版的发展历程,现状。在对现状进行分析时,主要探讨了数据库出版商和数据库产品两个方面。最后将我国数据库出版产业和全球数据库出版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能够看出我国与欧美等国的差距,和在全球数据库产业中的位置。第七章,数据库出版发展的经验分析和应用,主要是总结了数据库出版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经验,然后针对我国数据库出版产业的现状,结合这些经验,给出了我国数据库出版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张新兴[10](2012)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文中提出世纪之交,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复兴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的日臻完善,共同推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兴起和发展。继“十一五”规划提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后,“十二五”规划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为发展目标,预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整合不同图书馆各自为政的信息资源建设业务,优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效益,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涉及到经费来源、人事安排、业务规范,以及信息资源产权、整合、物流等信息资源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图书馆事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情况。以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来源和实施主体为依据,提炼出我国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模式。系统探讨了不同规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适宜采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并以山西省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展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及其信息资源建设。我国大陆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但已在全国形成蔓延之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服务区域以城市为主,但已开始向农村延伸;按照服务的覆盖范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省级、市级、县级等不同的规模;地方政府主导与图书馆自发推动两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启动模式并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变革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改进了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创新了信息资源产权解决方式,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利用。第2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稳步发展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并坚持科学的指导原则。集群理论、长尾理论、劳动分工理论、资源配置理论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全局导向原则、协同合作原则、各尽所能原则、用户参建原则应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坚持的指导原则。第3章,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是拥有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完善的理事会制度和图书馆协会标准条例的规范。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以全面的用户需求调查,严格的评估制度,详细的发展规划,细致的建设标准为特征。澳大利亚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共同以实物或经费划拨的方式,州立图书馆以配置图书或参与书目加工等方式支持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但各州的具体实施方式又不尽相同。第4章,港澳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香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成员馆被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信息资源实行分层收藏;建立中央备用书库作为贮存图书馆;通过专业公司和审计署等第三方组织对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进行严格审计。澳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成员馆分工收藏文献,通过法定收藏制度全面收藏本地出版物,注重馆藏资源保护与特藏开发。台湾总分馆体系由总馆承担信息资源建设业务,按照学科专业特色为分馆配置馆藏。台湾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的信息资源建设有专门的法规保障,并且非常强调馆藏统计工作。第5章,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及其模式。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是多元化的经费投入主体,多样化的资源采编方式,因地制宜的文献物流方案等。根据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来源和实施主体,可以把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划分为统一建设模式、委托建设模式、联合建设模式、自主建设模式。从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来源、信息资源产权解决方式、保障措施等方面归纳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条件等方面对各种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第6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选择。按照覆盖的行政区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划分为省级、地级、县级服务体系。不同等级的服务体系适用不同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同一等级,不同面积和结构的行政区的服务体系适宜采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也各不相同。在省级服务体系层面,分别分析了面积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和面积较小的省级行政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适合的资源建设模式。在地级服务体系层面,分别分析了混合型和单一型地级行政区范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适合的资源建设模式。在县级服务体系层面,分别分析了县、县级市、市辖区范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适合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以山西省为例,在细致分析了各个行政区的面积、经济状况、政府财政能力、图书馆基础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地适合采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第7章,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合作构建跨系统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大势所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将与其他系统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融合,从而转变为更高层级的跨系统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混合型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实现模式转变的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政府部门提供政策的保障,统一管理机构的统筹协调,信息技术平台的强力支持。第8章,结语。系统归纳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二、已电子化馆藏潮汕研究文献书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已电子化馆藏潮汕研究文献书目(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建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民众多样的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不足的矛盾
        1.1.2 引入社会力量是公共文化建设的有力补充
        1.1.3 相关法规及政策体系的推进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畴与内容
        1.3.1 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创新点及研究必要性
        1.6.1 角度创新
        1.6.2 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先导性研究
    2.1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体系相关研究
        2.1.1 总分馆公共图书馆体系
        2.1.2 政府主导,多方共建
        2.1.3 基本建设情况
    2.2 街镇图书馆相关研究
        2.2.1 街镇图书馆的概念界定
        2.2.2 街镇图书馆发展沿革
        2.2.3 街镇图书馆建筑特性
    2.3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相关研究
        2.3.1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2.3.2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的建设方式
    2.4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的建筑实践及经验总结
        2.4.1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建筑实践
        2.4.2 实践经验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设计要点研究
    3.1 街镇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
        3.1.1 时代发展影响要素
        3.1.2 使用主体的行为特征及心理需求
        3.1.3 使用功能需求类型分析
    3.2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与街镇图书馆建设的契合点
        3.2.1 社会力量参与前期建设
        3.2.2 社会力量参与管理运营
        3.2.3 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
    3.3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的制约因素
        3.3.1 多主体参与因素
        3.3.2 社会环境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法构建
    4.1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较传统模式街镇图书馆的优越性
        4.1.1 传统街镇图书馆现状问题的观察与分析
        4.1.2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设计优越性
    4.2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文化定位
        4.2.1 基于商业逻辑的“图书馆+”模式
        4.2.2 基于文化诉求的小型文化综合体
        4.2.3 基于地域性特征的主题型图书馆
    4.3 基于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设计方法
        4.3.1 适宜的规划选址及准确场馆规模预估
        4.3.2 标识化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4.3.3 复合化建筑功能空间设计
        4.3.4 专业化服务供给,形成特色主题空间营造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建筑设计策略
    5.1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规划选址及建造类型选择
        5.1.1 规划布局原则
        5.1.2 区域位置选择
        5.1.3 场馆规模确定
        5.1.4 建造类型选择
    5.2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设计
        5.2.1 外部场地设计
        5.2.2 建筑立面形态设计
    5.3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建筑内部环境设计
        5.3.1 功能配置及配比
        5.3.2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空间组织
        5.3.3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空间设计
    5.4 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街镇图书馆文化内涵表达
        5.4.1 共建企业文化的表达
        5.4.2 区域地域性的表达
        5.4.3 专业主题性的表达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主要结论
    本文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广州市多方共建共模式街镇图书馆读者使用需求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台湾、香港地区说唱文学文献研究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台湾地区说唱文学文献的收藏与着录
    1. 台湾故宫博物院
    2.“国立中央图书馆”
    3. 台湾大学图书馆
    4.“国立”台湾文学馆
    5. 世界宗教博物馆
二、说唱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三、台湾地区敦煌说唱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四、香港地区的说唱文学文献研究

(4)台湾建筑彩绘传统匠作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1.5 研究目标与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彩绘的匠派形成及流变
    2.1 闽粤原乡彩绘匠作到台湾发展动因分析
        2.1.1 社会文化同源
        2.1.2 经济社会相依
        2.1.3 地缘环境相近
    2.2 闽粤原乡彩绘匠作入台后的发展
        2.2.1 泉州原乡彩绘匠作入台后的发展
        2.2.2 漳州原乡彩绘匠作入台后的发展
        2.2.3 潮州原乡彩绘匠作入台后的发展
    2.3 台湾建筑彩绘与文人书画家
        2.3.1 文士乡绅引进江南画风
        2.3.2 文人书画家从事建筑彩绘工程
        2.3.3 台湾建筑彩绘与江浙画风民间艺术产业
    2.4 小结
第三章 台湾建筑彩绘传统匠作的养成及其派别
    3.1 .传统匠作内部共通的养成
        3.1.1 匠作日常生活及基础养成
        3.1.2 匠作专业构图之规范养成
        3.1.3 匠作技艺观念养成
    3.2 .台湾建筑彩绘匠派的划分依据
        3.2.1 台湾建筑彩绘底层匠作的养成及其派别
        3.2.2 原乡建筑彩绘的构件装饰特征
        3.2.3 台湾建筑彩绘传统匠作的匠派类别
    3.3 .台湾泉州体系匠派的建筑彩绘
        3.3.1 泉州体系匠派在台湾建筑彩绘代表人物
        3.3.2 泉州体系匠派在台湾建筑彩绘画风特色
        3.3.3 泉州体系匠派侧重临摹固定样式的传承特征
    3.4 .台湾潮漳体系匠派的台湾建筑彩绘
        3.4.1 潮漳体系匠派的建筑彩绘代表人物
        3.4.2 潮漳体系匠派的建筑彩绘画风特色
        3.4.3 潮漳体系匠派侧重师承笔法特征
    3.5 .台湾台南体系匠派的建筑彩绘
        3.5.1 台南体系匠派的建筑彩绘代表人物
        3.5.2 台南体系匠派的建筑彩绘画风特色
        3.5.3 台南体系匠派侧重顿悟的匠艺传承特征
    3.6 .小结
第四章 台湾建筑彩绘匠作在营建仪式中的和合文化特征
    4.1 彩绘匠作与传统建筑营造仪式
        4.1.1 彩绘匠作与定线分金
        4.1.2 彩绘匠作与上梁仪式
        4.1.3 彩绘匠作与开光及入火安座仪式
    4.2 .建筑彩绘对传统营建仪式的文化诠释
        4.2.1 建筑彩绘的吉凶意义
        4.2.2 建筑彩绘的圣化意义
        4.2.3 建筑彩绘的神化意义
    4.3 建筑彩绘匠作的和合意匠
        4.3.1 定向与五方和合意匠
        4.3.2 相对内阴外阳和合意匠
        4.3.3 时序理气和合意匠
    4.4 .小结
第五章 台湾建筑传统彩绘在建筑空间的礼制特征
    5.1 彩绘的组织等级与工法等级
        5.1.1 彩绘的匠班组织等级
        5.1.2 彩绘的工料设色等级
        5.1.3 彩绘的内容题材等级
    5.2 传统建筑及彩绘的秩序观念
        5.2.1 建筑彩绘的神只秩序观念
        5.2.2 建筑彩绘的空间秩序观念
        5.2.3 建筑彩绘题材秩序观念
    5.3 建筑彩绘设计规制与空间礼制的对应性
        5.3.1 彩绘匠人资历与空间秩序的礼制对应性
        5.3.2 彩绘用材用色与空间秩序的礼制对应性
        5.3.3 彩绘内容题材与空间秩序的礼制对应性
    5.4 小结
第六章 台湾传统彩绘匠作的审美适应性
    6.1 追求尚古尚雅的人文艺术品格
        6.1.1 依归传统绘画的审美情趣
        6.1.2 借鉴东西洋绘画的艺术风格
        6.1.3 契合绚丽多彩的审美心理
    6.2 表达开放兼容的社会时代精神
        6.2.1 彩绘题材社会时代开放特征
        6.2.2 彩绘布局社会时代兼容特点
        6.2.3 彩绘技法社会时代创新特色
    6.3 适应彩绘材料的地域技术特征
        6.3.1 湿热气候限定材料工法特点
        6.3.2 地理环境限制材料工具来源
        6.3.3 经济条件决定贵重材料的管理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彩绘匠派及其传承现状
附录二 建筑彩画原乡地区之重点调查
附录三 重要匠作团队访谈及跟作、实习纪录
附录四 现存具有文化资产保存身分的彩绘匠作团队名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知识社会史视角下的民国时期工具书出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关键概念说明
        1.4.1 工具书
        1.4.2 知识社会史
2 时间脉络:历史变迁中的工具书出版
    2.1 古代工具书出版概况
    2.2 民国时期工具书出版概况
        2.2.1 民国时期工具书的出版时间分布
        2.2.2 民国时期工具书的出版类型分布
        2.2.3 民国时期工具书的出版机构分布
    2.3 从古代工具书到民国工具书的承袭与断裂
3 需求逻辑:民国时期工具书大量出版的动因
    3.1 读者的知识需求
        3.1.1 印刷物大量生产背景下的知识管理需要
        3.1.2 满足个人发展的知识应用需要
    3.2 民营出版机构的商业驱动
        3.2.1 民国时期出版工具书的民营出版机构数量统计
        3.2.2 民国时期工具书的销售情况考量
    3.3 政府和学术机关的自我发展需求
        3.3.1 政府编纂工具书以满足自身需要
        3.3.2 学术机关编纂工具书以有益学术
4 生产生态:民国时期工具书编纂者及其工作方法
    4.1 作为编纂者的民国知识分子
        4.1.1 处于东西文化交汇点的民国知识分子
        4.1.2 工具书编纂者的工作日常
    4.2 民国时期工具书的编排方法和检索方法
5 话语空间:民国时期工具书编纂者、出版者与读者的话语互动
    5.1 社会对工具书的话语转变
    5.2 编纂者与出版者对工具书的价值建构
    5.3 读者对工具书的质疑与信任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民国时期出版的工具书一览表
致谢

(6)华侨华人研究与地方文献利用——以海外潮人及潮汕侨乡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潮汕地区涉侨文献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一)主要类型
        1. 着作资料
        2. 报刊资料
        3. 档案资料
        4. 碑铭资料
        5. 影像资料
        6. 文史(口述历史、回忆录、传记)资料
        7. 海(境)外资料
    (二)资料特点
        1. 历史跨度大,涉及领域广
        2. 社团、侨商、侨史、侨批资料丰富
        3. 非专业学者成果多
        4. 与地方学(潮学)资料交叉重叠
三潮汕地区涉侨资料的收藏、编纂与利用现状
四关于进一步做好涉侨地方文献工作的思考
    (一)加紧口述历史资料“抢救”工作,成立口述历史档案中心
    (二)调查潮汕地区涉侨文化遗存,保存景观图像
    (三)收集侨乡及海外族谱,建立潮人谱牒数据库
    (四)加强馆际文献整合与交流,提高文献利用效率与水平
五结语

(7)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现状调查
    2.1 调查方法设计和样本的选取
        2.1.1 调查方法设计
        2.1.2 调查样本选取
        2.1.3 调查内容设计
    2.2 网络调查数据统计
    2.3 文献调查数据补充
    2.4 实地访谈数据整理
        2.4.1 数据库类型和数量的补充
        2.4.2 建库过程和建库条件
        2.4.3 数据库管理运行和维护更新状况
        2.4.4 数据库的宣传推广和使用效益状况
第3章 现状评价
    3.1 数据库数量形成一定规模
    3.2 数据库分布基本覆盖全国
    3.3 数据库资源初步形成体系
        3.3.1 资源主题内容广泛
        3.3.2 资源来源类型多元
        3.3.3 建库形式多种多样
    3.4 应用软件系统日臻完善统一
    3.5 网络共享与服务机制正在形成
第4章 问题分析
    4.1 问题分析的角度
        4.1.1 专家学者们的相关研究
        4.1.2 本文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数据库内容不够系统完整
        4.2.2 数据库整体质量不够高
        4.2.3 数据库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4.2.4 网络共享有一定障碍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整体缺少系统规划和组织
        4.3.2 建库设计缺少科学与规范
        4.3.3 建设过程缺少共建及标准意识
        4.3.4 宣传推广机制不够完善
        4.3.5 管理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第5章 发展思考
    5.1 基本要求
        5.1.1 有用性要求
        5.1.2 可用性要求
    5.2 基本思路
        5.2.1 以全面满足社会的文化信息需求为发展宗旨
        5.2.2 以充分开发地方特色资源为核心内容
        5.2.3 以深层挖掘数据库资源为努力方向
        5.2.4 以全面提升数据库质量为根本保证
        5.2.5 以最大限度实现服务功能为基本目标
    5.3 措施建议
        5.3.1 建立健全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发展的组织管理机制
        5.3.2 努力创造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发展的有利条件
        5.3.3 积极探索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模式
        5.3.4 加速提升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利用效益
        5.3.5 全面构建地方特色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
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活动情况
致谢

(8)泛在信息社会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泛在信息社会下图书馆理论研究
    2.2 国内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研究
3 泛在信息社会下的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
    3.1 泛在信息社会概述
    3.2 泛在信息社会对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影响
    3.3 泛在信息社会下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特征
4 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
    4.2 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现状
    4.3 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5 国外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案例分析
    5.1 国外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介绍
    5.2 国外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启示
6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优化对策
    6.1 树立信息资源提供馆的服务理念
    6.2 从七方面提升图书馆员综合素质
    6.3 增设信息需求调研组改造传统组织机构
    6.4 多方面开展馆外合作
    6.5 深入分析用户行为,开展用户培训
    6.6 多途径拓展网站信息服务方式
    6.7 整合及扩展网站信息服务资源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数据库出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同类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同类研究综述
        1.2.2 国内同类研究综述
        1.2.3 对国内研究现状的评析与小结
    1.3 理论基础与分析
        1.3.1 PEST分析法
        1.3.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数据库及数据库出版探析
    2.1 数据库及数据库出版的定义
    2.2 数据库的分类
    2.3 数据库出版模式构建
        2.3.1 理论基础
        2.3.2 数据库出版模式构建
    2.4 数据库出版的特点与优势
第三章 数据库出版产业形成阶段
    3.1 形成阶段发展概述
    3.2 形成阶段的发展背景与动机分析
        3.2.1 政府的扶持
        3.2.2 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3.2.3 技术的发展
        3.2.4 学术界的推动
    3.3 形成阶段数据库出版模式分析
        3.3.1 形成阶段数据库生产者分析
        3.3.1.1 政府机构主导
        3.3.1.2 美国全球领先
        3.3.2 形成阶段数据库服务商分析
        3.3.3 形成阶段数据库产品分析
        3.3.3.1 数据库数量少、规模小
        3.3.3.2 数据库类型单一、书目数据库为主
        3.3.3.3 数据库的主题局限
        3.3.3.4 数据库功能薄弱
        3.3.4 形成阶段用户和终端分析
        3.3.5 形成阶段收入模式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库出版产业成长阶段
    4.1 成长阶段发展概述
    4.2 成长阶段的发展背景与动机分析
        4.2.1 政府引导
        4.2.2 技术驱动
        4.2.3 法律保护
        4.2.4 市场成熟
    4.3 成长阶段数据库出版模式分析
        4.3.1 成长阶段数据库生产者分析
        4.3.1.1 营利性组织领跑
        4.3.1.2 美国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4.3.2 成长阶段数据库服务商分析
        4.3.3 成长阶段产品与服务分析
        4.3.3.1 光盘数据库占主导地位
        4.3.3.2 数据库数量激增、容量扩大
        4.3.3.3 数据库类型多样化、全文数据库蓬勃发展
        4.3.3.4 数据库的主题不断延伸
        4.3.3.5 检索功能增强、服务模式有所突破
        4.3.4 成长阶段用户与终端分析
        4.3.5 成长阶段收入模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库出版产业成熟阶段
    5.1 成熟阶段发展概述
    5.2 成熟阶段的发展背景与动机分析
        5.2.1 完善的的风险投资机制
        5.2.2 技术因素
        5.2.2.1 多种技术共同推动
        5.2.2.2 技术与标准统一
        5.2.3 法律制度更为健全
    5.3 成熟阶段数据库出版模式分析
        5.3.1 成熟阶段内容提供商与集成商分析
        5.3.1.1 内容提供商更为丰富
        5.3.1.2 专业性集成商诞生
        5.3.1.3 内容提供商与集成商融合
        5.3.2 成熟阶段数据库出版商分析
        5.3.2.1 数据库出版商自身定位发生转变
        5.3.2.2 国际性数据库出版商涌现并引领变革
        5.3.2.3 数据库出版商之间的合作分析
        5.3.2.4 数据库出版商的竞争策略分析
        5.3.3 成熟阶段产品和服务分析
        5.3.3.1 网络数据库占主导地位
        5.3.3.2 图书数据库迎头赶上
        5.3.3.3 内容品质化与专业化
        5.3.3.4 开放性和互动性
        5.3.3.5 数据库结构与功能优化
        5.3.3.6 服务方式多样化
        5.3.3.7 提供信息解决方案成为服务趋势
        5.3.4 成熟阶段终端和用户分析
        5.3.5 成熟阶段收入模式分析
        5.3.5.1 一次销售收入模式
        5.3.5.2 二次销售收入模式
        5.3.5.3 三次销售收入模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数据库出版发展探析
    6.1. 我国数据库出版产业发展概述
        6.1.1 探索期
        6.1.2 试验期
        6.1.3 市场化运作期
    6.2 我国数据库出版产业现状分析
        6.2.1 数据库出版商方面
        6.2.1.1 科技公司主导,传统出版机构参与不足
        6.2.1.2 自我积累的模式限制了其扩张速度
        6.2.1.3 产品生产和销售未面向市场
        6.2.1.4 面临国外数据库出版商的严重威胁
        6.2.2 数据库产品方面
        6.2.2.1 数据库规模小,容量低
        6.2.2.2 数据库结构不合理
        6.2.2.3 资源重复建设严重
        6.2.2.4 一站式检索平台推进缓慢
    6.3 我国数据库出版发展对比分析
第七章 数据库出版发展经验分析及应用
    7.1 数据库出版发展经验分析
        7.1.1 宏观层面
        7.1.1.1 政策指引发展的方向
        7.1.1.2 技术是发展的基础
        7.1.1.3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发展的保障
        7.1.2 微观层面
        7.1.2.1 传统出版机构积极参与转型
        7.1.2.2 数据库出版商定位清晰
        7.1.2.3 以内容为王为指导思想
        7.1.2.4 坚定不移走市场化之路
    7.2 对我国数据库出版产业的建议
        7.2.1 宏观层面
        7.2.1.1 成立宏观调控机构,进行统筹规划
        7.2.1.2 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民营资本介入的积极性
        7.2.1.3 重视对技术的研究,推动技术标准化建设
        7.2.1.4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版权保护力度
        7.2.2 微观层面
        7.2.2.1 传统出版机构需加快数据库建设进程
        7.2.2.2 做好自身定位工作,加快转型
        7.2.2.3 以内容为王,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7.2.2.4 产品设计和销售面向市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10)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外研究进展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评析
    0.3 国内研究进展
        0.3.1 国内研究现状
        0.3.2 国内研究评析
    0.4 研究目标与方法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方法
    0.5 研究难点与创新
        0.5.1 研究难点
        0.5.2 主要创新
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及其信息资源建设
    1.1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兴起与发展
        1.1.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内涵
        1.1.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
        1.1.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1.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与特点
        1.2.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1.2.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
    1.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给信息资源建设带来的变革
        1.3.1 改变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
        1.3.2 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
        1.3.3 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利用
        1.3.4 创新了信息资源产权解决方式
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
    2.1 理论基础
        2.1.1 集群理论
        2.1.2 长尾理论
        2.1.3 劳动分工理论
        2.1.4 资源配置理论
    2.2 指导原则
        2.2.1 全局导向原则
        2.2.2 协同合作原则
        2.2.3 各尽所能原则
        2.2.4 用户参建原则
3 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3.1 美国
        3.1.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表现形式
        3.1.2 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
        3.1.3 地区图书馆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
    3.2 英国
        3.2.1 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
        3.2.2 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3.2.3 特点分析
    3.3 澳大利亚
        3.3.1 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
        3.3.2 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3.3.3 特点分析
4 港澳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4.1 香港
        4.1.1 组织架构
        4.1.2 信息资源建设
        4.1.3 特点及可资借鉴之处
    4.2 澳门
        4.2.1 组织架构
        4.2.2 信息资源建设
        4.2.3 特点及可资借鉴之处
    4.3 台湾
        4.3.1 总分馆体系
        4.3.2 公共图书馆服务网
5 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及模式
    5.1 大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
        5.1.1 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5.1.2 特点分析
    5.2 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划分
        5.2.1 统一建设模式
        5.2.2 委托建设模式
        5.2.3 联合建设模式
        5.2.4 自主建设模式
    5.3 统一建设模式
        5.3.1 典型案例
        5.3.2 特点分析
        5.3.3 适用性分析
    5.4 委托建设模式
        5.4.1 典型案例
        5.4.2 特点分析
        5.4.3 适用性分析
    5.5 联合建设模式
        5.5.1 典型案例
        5.5.2 特点分析
        5.5.3 适用性分析
    5.6 自主建设模式
        5.6.1 典型案例
        5.6.2 特征分析
        5.6.3 适用性分析
6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选择
    6.1 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6.1.1 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
        6.1.2 成员图书馆的原有基础
        6.1.3 图书馆领导的思想观念
        6.1.4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规模
        6.1.5 政府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
        6.1.6 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重视程度
    6.2 各级行政区适用的模式
        6.2.1 省级行政区
        6.2.2 地级行政区
        6.2.3 县级行政区
    6.3 模式选择案例分析
        6.3.1 省级行政区
        6.3.2 地级行政区
        6.3.3 县级行政区
7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发展趋势
    7.1 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发生转变的原因
        7.1.1 单一系统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存在封闭性
        7.1.2 不同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具有互补性
    7.2 实现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转变的条件
        7.2.1 政府部门提供政策的保障
        7.2.2 统一管理机构的统筹规划
        7.2.3 信息技术平台的强力支撑
    7.3 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转变的成功实践
        7.3.1 协作网的组织运行机制
        7.3.2 协作网资源建设的内容
        7.3.3 协作网资源建设的成效
        7.3.4 特点及启示
8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后记

四、已电子化馆藏潮汕研究文献书目(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市多方共建共管模式下的街镇图书馆建筑研究[D]. 王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台湾、香港地区说唱文学文献研究述略[J]. 苗怀明. 中原文化研究, 2019(02)
  • [3]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服务现状调查及服务建议[A]. 李玉. 2018年广东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 2018
  • [4]台湾建筑彩绘传统匠作文化研究[D]. 李树宜.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5]知识社会史视角下的民国时期工具书出版研究[D]. 赵佩娟. 武汉大学, 2018(12)
  • [6]华侨华人研究与地方文献利用——以海外潮人及潮汕侨乡研究为例[J]. 李玉茹. 华侨华人文献学刊, 2017(01)
  • [7]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发展研究[D]. 陈曼. 云南大学, 2013(12)
  • [8]泛在信息社会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研究[D]. 金岳晴. 安徽大学, 2013(11)
  • [9]数据库出版发展研究[D]. 罗曼. 武汉理工大学, 2013(S2)
  • [10]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D]. 张新兴. 武汉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电子馆藏潮汕研究文献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