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有效数的探讨

化学实验有效数的探讨

一、化学实验中有效数字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白卓娅[1](2021)在《基于超快光学技术的实时测量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时测量仪器是奠定工业、科学和医疗等一系列应用的基础平台。当今社会对数据带宽不断增长的需求正推动着通信行业提高组件和系统的工作频率,因此,对于能够在短时间内执行快速检测或诊断的实时测量仪器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尽管短光散射(频闪)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方法来提供瞬态事件的宝贵信息,但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量瞬态信息和罕见事件都具有瞬时和不确定性,因此仍需要借助具有足够高分辨率和足够大存储长度的真正的实时测量仪器才能将其捕获。基于色散傅里叶变换原理的光学时间拉伸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数据采集方法,它克服了传统电子模数转换器的速度限制,能够以每秒数十亿帧的刷新率完成连续超快的单次光谱、成像以及太赫兹等测量,且不间断地记录上万亿个连续帧。该技术开辟了测量科学的新前沿,揭示了非线性动力学,如光流氓波、孤子分子以及相对论电子束等瞬态现象。此外,通过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它还创造出多种用于传感和生物医学诊断等应用的新型实时测量仪器。本论文结合所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针对基于超快光学技术的实时测量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理论以及实验研究,扩展了超快光学技术在实时器件表征、瞬时频率测量以及传感方面的应用,取得的主要创新及成果如下:1.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光学时间拉伸技术的实时器件表征系统,该系统使用相位分集技术和时间拉伸数据采集方法,消除了仪器中存在的色散惩罚问题,并扩展了测量系统的有效带宽。系统具有2.5 Ts/s的等效采样率、27 ns的超快器件响应测量时间以及5.4 fs的超低等效时钟抖动。结合所提出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该系统对两个商用宽带电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了测量,测得的频响曲线与器件指标高度一致。相比于传统网络分析仪,所提出的器件表征系统的测量速度至少提高了三个数量级。2.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差分探测和光学时间拉伸技术的瞬时频率测量系统,可以对多频信号进行实时测量。仪器通过差分探测消除了由于脉冲光源光谱不均匀引起的待测信号失真,同时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动态范围。通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该系统以100 MHz的采集速度,实现了3~20 GHz范围内单/多频信号测量,其频率分辨率为82.5 MHz,且测量误差不超过70 MHz。3.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保偏光子晶体光纤Sagnac干涉仪和波长-时间映射原理的实时应力解调系统,可以实现超快、对温度不敏感的应变测量。该系统的原理是将经过干涉仪频谱整形后的脉冲光源光谱映射到时域,将应变引起的波长偏移测量转换为时移测量,相比于使用光谱仪进行频域解调的传统方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解调速度,实现了100 MHz的超快解调速率以及-0.17 ps/με的应变灵敏度。4.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单模-两模-单模光纤梳状滤波器和波长-时间映射原理的实时应力解调系统。该自制滤波器通过将两模光纤与单模光纤进行偏芯熔接而制成,具有制作简单、波长间隔可调等优点,且滤波器在系统中被同时用作光谱整形器和传感元件。波长-时间线性映射通过使用色散元件实现,经滤波器整形后的光谱被映射到时域,从而可以通过测量时移大小在时域解调应变。系统在100 MHz的超快解调速率下,实现了0.3 ps/με的应变灵敏度以及167με的应力分辨率,并且该自制传感器在实验中表现出较低的热敏性,为1.35 pm/℃,使该系统可作为实现超快、稳定应力解调的理想选择。

苗金玲,范迎菊,朱沛华,颜梅,聂永[2](2021)在《有效数字教学助力化学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文中研究表明规范地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是每个理工科工作者必备的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能否掌握此技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有效数字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规则的正确运用。大学阶段是系统学习有效数字的最后阶段,但往往出现知识虽简单易懂,掌握却成为难点的现象。分析发现,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的重视程度、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紧密程度、课程间要求的统一性不够是此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这几个原因,制定了强化有效数字教学的各项改革措施,经过四年的实践,成效较为显着。

张伟[3](2021)在《圆管内壁覆膜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在各种工程和生物应用的推动下,垂直圆管内外壁的粘性流体覆膜成为了研究热点,尤其在管壁保护层的涂覆,光纤、导线电缆表面的覆膜等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有的对流体薄膜厚度的测量方法多数为接触式测量,然而接触式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等级不高。本文为了深入研究圆管内壁覆膜动力学特性,设计了一套非接触式测量圆管内壁覆膜的实验装置,以及开发了一款数字化提取覆膜过程与瞬时流态的图像处理GUI界面软件。利用CCD图像快速采集记录的功能获得垂直圆管内壁流体薄膜图像,对原始图像进行灰度转换、导向滤波、二值化、Canny边缘检测等处理,总结归纳并计算数据得到实验所需的各类特征图像。本文的实验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本文以粘度分别为:μ=3000m Pa·s、μ=5000m Pa·s以及μ=10000m Pa·s的二甲基硅油牛顿流体为流体介质,分别在8种不同流量下的实验研究表明:当同一粘度下的硅油,随着流量的增加,流体薄膜的平均厚度在不断增大,直到流体浸满整个圆管进液口,在圆管内壁形成流体液塞;而当同一流体流量下的硅油,随着硅油粘度系数的增加,流体薄膜的厚度也在不断增大。并对μ=5000m Pa·s的硅油在流量为11ml/min下的流体薄膜做了时空演化特征图,总结得出结论:当硅油的流体流量稳定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体薄膜受表面张力的影响,自由表面的小扰动会不断增加,如果薄膜足够厚,不稳定性就会无限制地增长,流体薄膜厚度的变化幅度逐渐变大直到它们被挤压掉形成一个流体液塞。2.本文通过对两种非牛顿聚丙烯酰胺溶液流量分别在(?)=15ml/min、(?)=20ml/min、(?)=25ml/min以及(?)=30ml/min的探索性实验研究分析中可知:同一配制的非牛顿流体溶液,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流体薄膜不断地趋向于层流式的稳定状态,表面波之间的间隔变化不断地趋向于更加稳定,当流体流量继续不断增加时,流体覆膜流动形式就会向不稳定的湍流式发展,但是流体薄膜始终呈小角度螺旋式下落,一直保持非对称的流动状态。本文设计的非接触式测量圆管内壁覆膜的实验装置,以及开发的提取覆膜边界轮廓的GUI界面软件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圆管内壁覆膜动力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王武斌[4](2021)在《超大容量铅酸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预警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电厂需要超大容量4000Ah级铅酸电池。核级电气设备分类为核安全等级(简称为1E级)与级外设备。超大容量铅酸电池与堆芯的应急冷却设备相连接,属于1E级设备。国内外核电厂内,阀控式铅酸电池的非1E级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阀控式铅酸电池的1E级应用,国内外尚属首次。4000Ah级阀控式铅酸电池1E级应用的研究成果,属于填补国内外行业空白。电化学阻抗谱预警技术是材料电化学与电力电子学互相融合的研究方向。电池电化学阻抗谱的建模、检测、反向演算与警报设计是关键技术。本论文研究并开发的电化学阻抗谱预警技术综合了以下内容:第2章研究了以平均开关极化阻抗为核心的阻抗谱建模技术。该技术论证了满电态深度放电的线性内阻模型,该模型显着提高了内阻拟合值同电池剩余可用容量的关联度。平均开关极化阻抗,是将以往线性平均极化阻抗升高一阶,并为直流方向性极化阻抗的元件设置定常系数。平均开关极化阻抗的元件与以往直流开关极化阻抗的元件存在逐一对应关系。基于平均开关极化阻抗的特征电荷转移阻值是充电与放电的电荷转移电阻的并联值,也是满电态的放电电荷转移阻值。基于特征电荷转移阻值,本文论证了满电态深度放电的线性内阻模型。第3章建立了以快速锁相放大器为核心的低频微弱阻抗谱检测技术。该技术能够减少放电电阻发热量,减少检测装置体积与重量,在嵌入式单板实现低频微弱阻抗谱检测。快速锁相放大器,以线性平均定积分器替代以往的低通滤波器与定积分器,能够基于短时稳定采样信号在非整数周期的时刻输出选频结果。快速锁相放大器的离散公式消除了频率变量,其格式统一。快速锁相放大器中的参考信号相位是全局最优的。该检测技术还包括了直流脉冲放电方法,并开发了一种参考信号相位优化的自适应算法与一种阻抗谱线性补偿方法。第4章建立了以矢量目标函数与线性插值搜索算法为核心的阻抗谱反向演算技术。该技术能够简化阻抗谱反向演算的初始值准备与梯度下降方向搜索,其嵌入式编程在线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显着小于专业软件的离线结果。矢量目标函数用反向演算过程中初始极化阻抗矢量的零值旋转角度,等效替代常规的均方根误差最小化。线性插值搜索算法,将梯度下降方向搜索简化为初始极化阻抗中双层电容值的一维搜索,替代常规图解法与演化算法。第5章建立了以串联阻值动态阈值为核心的电池剩余可用容量失效的警报设计技术。该技术能够抑制电池老化初期的虚警与老化末期的漏警,其嵌入式编程在线实测的误警区间同理论设计值基本吻合。串联阻值动态阈值,基于形态校正因子安全裕度来表征误警区间的设计目标。该警报技术通过比较当前测量的阻抗谱串联阻值与其动态阈值高低,直接给出容量失效警报结果。该警报技术还开发了一种深度放电末端内阻压降的定常模型,一种深度放电的内阻压降模型与一种深度放电反向演算的交互式方法。本论文开发的阻抗谱预警技术嵌入式编程在线检测系统,能够提高4000Ah级铅酸电池的运行可靠性。本论文为建立与我国核电积极有序发展规划相适应的1E级蓄电池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保障,研究成果具有显着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姜昌国[5](2021)在《高压剪切作用下含水矿物(三水铝石、滑石和蛇纹石)的结构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含水矿物在地球深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性关乎各种地质活动的开启、重大地质事件的孕育以及宜居地球环境的演变。含水矿物深部脱水,明显降低地幔岩熔融温度,增强地幔岩蠕变和扩散速度,改变地幔矿物相变温度和压力,孕育和开启深源地震和火山活动。含水矿物深部脱水,生成质子H+或水合羟基H3O2-彻底改变地幔岩氧化/还原状态,增强其离子流动性和导电能力,促进地幔对流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形成当前相对稳定的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表宜居环境。板块俯冲是地表水进入地球深部的主要通道。俯冲带是地球内部最为活跃的地质部位之一,是地球系统水循环的关键场所。板块俯冲过程中含水矿物的结构稳定性决定了水进入地球深部的方式、形式和数量,影响板块俯冲的深度和速度,影响地幔物质的黏度和熔融,诱发岛弧火山和深源地震。早期的洋-洋俯冲、洋-陆俯冲和陆-陆俯冲,俯冲板片的温度普遍偏低,板片携带物的结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所处深度(正压力)和移动速度(剪切力)。为了研究这种低温高剪切压力环境下的含水矿物结构稳定性,厘清板片脱水的应力机制,推演地球深部水循环过程,本学位论文运用可旋转式金刚石压腔装置和T301不锈钢封垫与Capton塑料封垫两种组装,在常温高压剪切条件下,对三水铝石Al(OH)3、滑石Mg3[Si4O10](OH)2和蛇纹石Mg6[Si4O10](OH)6三种含水矿物展开了原位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和非原位的微区X射线衍射测试,取得如下创新性实验成果和理论认识:1、T301不锈钢封垫组装的旋转压机高压剪切实验,三水铝石Al(OH)3在约2.7GPa发生结构相变,没有发生脱羟基作用。该结果与准水压实验结果相同,样品由初始γ-Al(OH)3单斜相(SG:P21/n,Z=8)转变为另一种单斜结构的η-Al(OH)3(SG:P21/b,Z=8)相。Capton塑料封垫组装的旋转压机高压剪切实验,三水铝石Al(OH)3发生完全脱羟基作用,生成水H2O和水合羟基H3O2-。常温加压至1.5 GPa旋转到180°,初始样品高波数段4个羟基伸缩振动峰(3363、3434、3524和3618 cm-1)相继消失,并出现3303和3560 cm-12个强度不等的新峰。低波数段拉曼谱强度明显减弱,无非晶态宽峰;Al-O-Al变形振动双峰(568、539 cm-1)和Al-O伸缩振动肩峰(321和307 cm-1)分别融合为一个峰;4个羟基变形振动峰(1052、1018、981和922 cm-1)仍然可见。继续加压至3.5 GPa、360°旋转后卸至常压,只有高波数段新出现的两个羟基伸缩振动峰与低波数段的Al-O-Al变形振动峰和Al-O伸缩振动仍然可见。对比T301不锈钢封垫与Capton塑料封垫两种组装的高压剪切实验拉曼谱,在Capton塑料为封垫材料的实验中,三水铝石沿c轴方向平行叠置的(OH)-Al-(OH)配位八面体层骨架发生脱羟基作用,生成新的O-Al-O配位八面体骨架、水H2O和水合羟基H3O2-。c轴方向平行叠置的八面体骨架层间距明显缩小,铝氧键Al-O、铝氧桥键Al-O-Al和羟基OH的伸缩和变形拉曼振动峰发生改变。2、T301不锈钢封垫组装的旋转压机高压剪切实验,滑石Mg3[Si4O10](OH)2发生部分脱羟基作用,生成水H2O和H3O2-。常温加压到实验最高压力11 GPa并作360°旋转,初始样品的羟基伸缩振动峰3677cm-1强度轻微减弱,并在3303和3560cm-1位置出现两个强度不等的新峰,低波数段拉曼谱未出现明显变化。卸压至常压,高波数段新出现的两个羟基伸缩振动峰与低波数段的镁氧键Mg-O、硅氧四面体峰SiO4和硅氧桥键Si-Ob-Si的拉曼峰同时共存。Capton塑料封垫组装的旋转压机高压剪切实验,滑石Mg3[Si4O10](OH)2发生完全脱羟基作用,生成水H2O和水合羟基H3O2-。常温加压至中心1.0 GPa并做360°旋转,初始样品唯一可见的羟基伸缩振动峰3677 cm-1消失,并在3303和3560 cm-1位置出现2个强度不等的新峰,低波数段拉曼谱强度明显减弱,无非晶态宽峰,原镁氧键Mg-O、硅氧四面体和Si-Ob-Si峰依然存在。卸压至常压,Mg-O键伸缩振动峰192cm-1,硅氧四面体SiO4强峰362 cm-1以及硅氧桥键Si-Ob-Si伸缩振动峰675 cm-1依然可见。对比T301不锈钢封垫与Capton塑料封垫两种组装的高压剪切实验拉曼谱,在Capton塑料为封垫材料的实验中,滑石Mg3[Si4O10](OH)2的Mg O4(OH)2配位八面体骨架发生脱羟基作用,生成新的O-Mg-O配位八面体骨架、水H2O和水合羟基H3O2-。硅氧四面体SiO4和硅氧桥键Si-Ob-Si的对称伸缩振动峰受到压制。3、T301不锈钢封垫组装的旋转压机高压剪切实验,蛇纹石Mg6[Si4O10](OH)6发生了部分脱羟基作用,生成了水H2O和水合羟基H3O2-。常温加压至中心压力8GPa并作360°旋转,初始样品的羟基伸缩振动峰3668和3699 cm-1强度出现轻微减弱,同时在3303和3560 cm-1位置出现2个强度不等的新峰;低波数段拉曼谱未出现明显变化。卸压至常压,高波数段新出现的两个拉曼峰与原结构的两个羟基峰同时共存,硅氧四面体SiO4和Mg O4(OH)2配位八面体的特征拉曼峰依然存在。Capton塑料封垫组装的旋转压机高压剪切实验,蛇纹石Mg6[Si4O10](OH)8发生完全脱羟基作用,生成水H2O和水合羟基H3O2-。常温加压到中心压力3.0 GPa并作360°旋转,初始样品高波数段的两个羟基伸缩振动峰3668和3699 cm-1完全消失,并在3303和3560 cm-1位置出现2个强度不等的新峰;低波数段拉曼谱强度明显减弱。卸压至常压后,硅氧四面体SiO4的对称伸缩振动峰375 cm-1和硅氧桥键Si-Ob-Si的对称伸缩振动峰683 cm-1仍然存在。对比T301不锈钢封垫与Capton塑料封垫两种组装的高压剪切实验拉曼谱,在Capton塑料为封垫材料的实验中,蛇纹石Mg6[Si4O10](OH)8晶体中的Mg-(O,OH)6配位八面体发生脱羟基作用,生成新的O-Mg-O配位八面体骨架、水H2O和水合羟基H3O2-。硅氧四面体SiO4和硅氧桥键Si-Ob-Si的对称伸缩振动峰受到压制。综合上述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在较大剪切差应力作用下,三水铝石Al(OH)3、滑石Mg3[Si4O10](OH)2和蛇纹石Mg6[Si4O10](OH)6发生完全脱水,生成水H2O和水合羟基H3O2-,原配位多面体骨架结构发生叠加层间的压缩和滑移。本论文的实验结果为查明板片冷俯冲过程的脱水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并有助于我们探讨俯冲板片的物理化学性质、板片俯冲的速度和角度、岛弧火山的演化进程。

吕慧[6](2021)在《基于DNA链置换反应的可编程数字计算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DNA分子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遵循精准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具有良好的正交性,分子结构可设计性以及反应动态可控性。因此,DNA分子成为实现分子计算最有潜力的材料之一。特别是,遵循这些简单而精确的设计规则的DNA链置换反应系统,为构建常温下运行的复杂数字电路提供了重要工具。近年来,基于链置换反应的DNA计算已经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功能,包括早期用于解决NP问题,进行大规模数字计算,游戏决策,甚至进行手写笔记的模式识别。尽管基于DNA链置换反应的逻辑门电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复杂性,但如何提高运算速度以及如何进一步扩大实际可实现的计算任务仍然是一个挑战。本论文主要以DNA链置换反应为基础,设计DNA开关电路实现快速数字计算,进一步设计出双轨可编程逻辑门,并将其组合实现大规模和多样化的数字计算。最后利用DNA折纸具有空间限制能力,结合其精确的空间寻址能力,在DNA折纸表面构建分子反应网络,通过空间的隔离降低对DNA序列设计的要求,构建可编程的逻辑运算网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DNA数字运算电路均基于逻辑门来实现,电路较为复杂,而随着参与反应的DNA链数目增加,其运算速度和信噪比均受到限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构建了一种模块化的DNA分子开关。从化学本质上看,逻辑门电路为四种输入组合呈现了不同的能量变化趋势。相比之下,开关电路中所有产生输出的输入组合的自由能逐步减小幅度非常接近。运算速度更快。基于此,该DNA开关电路在实验上可实现包括简单逻辑运算、扇入扇出结构、复杂组合逻辑电路、全加器、4 bit开根号运算等多种电路结构和功能。所有电路的运算时间均在10分钟以内,展示了迄今为止最快的复杂DNA数字运算。第二,利用DNA链置换反应的高正交性和可扩展性,我们开发了四种类型可寻址的双轨逻辑门(AND,OR,NOT和XOR),每种类型为6个,可以通过接线指令自由连接,形成复杂的计算网络。同时双轨逻辑电路中构建四个输出单元,用于信号读取。通过24个不同的双轨逻辑门进行排列组合,可实现加法运算,减法运算,乘法运算等任意功能。并在高浓度下实现了包含高达500条DNA链的大规模计算。为设计可靠的大规模分子电路提供了范例,并为利用DNA或其他分子开发具有更强计算能力的生化机器开辟了新方向。第三,DNA折纸平台是一种理想的分子受限环境调控平台。在DNA折纸表面构建用于编程的发卡结构分子阵列,通过对阵列上DNA发夹的空间排列来创建逻辑门和信号传输线实现化学反应空间路径的编程,实现不同的逻辑功能。随后对逻辑功能的组合构建具有复杂运算能力的逻辑运算网络,实现分子阵列上的多功能运算。通过单分子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演示了跨不同长度和方向的传输线信号传播的结果。该设计将界面DNA计算与单分子荧光监测技术相结合,为构建具有可扩展性的大规模DNA计算电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综上,此论文以DNA链置换反应为主体,构建了一种模块化的DNA分子开关,展示了迄今为止最快的复杂DNA数字运算。为DNA计算领域中运算时间长这一挑战找到新的思路。同时设计了四种类型可寻址的双轨逻辑门,通过分离和多阶段组装,可以在一个反应中减少相互作用的分子。从化学层面来看,使用分而治之的方法减少每个反应体系中相互作用的分子,实现逻辑运算所使用的链置换反应变少,解决了DNA电路规模难以扩展的问题。

孙天啸[7](2021)在《软X射线谱学显微实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软X射线谱学显微技术在电池材料、生命科学、环境和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扫描透射X射线显微镜(STXM)是一种复杂的多功能显微平台,可提供低至约10 nm的空间分辨率的化学形态敏感图像。结合能量范围较宽的X射线吸收谱(XAS)技术,STXM可以在大气、低温、高真空和磁场等多种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因此,STXM成为了研究各种纳米材料、聚合物、环境、生物、无机和磁性材料微观结构的一种有力科学工具。然而,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用户对能量和空间分辨率、实验效率和实验环境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诸如扫描相干衍射成像(Ptychography)、计算断层成像(Tomography)、荧光成像(Fluoresence Imaging)、焦点堆栈成像(Focal Stack Imaging)等成像方法的不断发展,需要持续对STXM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改进,以达到更快的实验效率、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强的抗噪声能力,并使其与先进的方法更加兼容。因此,为了提高STXM的数据质量、实验效率和信噪比,解决现有软件和硬件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且进行了大量设备搭建、软件开发和实验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一)为了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实现一款新型高性能的先进STXM,提高其成像质量和效率,并且解决由于压电电机往返运动而引入的回程误差,我们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BL08U线站搭建了一台新型的先进STXM,并实现了一种双向运动的快速扫描技术。这台新型STXM以波带片、光阑、样品架、探测器和激光干涉仪为核心组成元件。入射的单色X射线被波带片所聚焦,通过光阑去除杂散光和高级次的光后,最后透射过样品的光强值被探测器所记录。实现STXM的核心是控制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粗细移动平台、探测器、激光干涉仪,和相关探测器的数据采集等的控制。我们利用Python语言直接对各滑台进行高精度的灵活控制,用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探测器记录的光强值和激光干涉仪记录的样品位置信息的同步获取及其同步触发。其中,所使用的双向扫描技术,利用FPGA对探测器获得的光强值和激光干涉仪记录的对应位置信息进行同步采集,我们将光强值按照同一时刻的样品位置信息进行排列形成原始图像,后续利用自主开发的后处理程序对原始图像进行网格化,对落入每个网格中的数据点的光强值进行平均,最后得到均一、规整的显微图像。进一步地,我们对该系统的可视化操作界面用Py Qt5进行了研发,该界面具有界面友好、自动化高、可操作性强和简单直观的优点,利用该界面用户可以对复杂的STXM实验进行高自动化操作。最终我们利用标准靶对该STXM系统的成像效果进行了测试和实验,对一幅10μm*10μm范围,1000*1000个像素点,1 ms的积分时间的图像进行成像用时仅需16.6分钟,分辨率达到了优于30 nm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新型STXM的双向扫描方式可以让压电电机在高速运动下不间断的往复扫描,不必担心回程误差和外界的震动,提高了扫描效率和图像质量,减少了样品在实验过程中所受的辐射剂量。特别是在一些数据量大、耗时长的成像实验中(如:大能量范围的能量堆栈和多角度的层析成像),该新型STXM可以实现低辐射剂量、高信噪比、高空间分辨率且高速的成像,并大大节约用户机时,提升光束线站的利用效率。(二)Ptychography作为一种新兴的基于STXM的成像方法,它利用波带片把X射线聚成小的光斑,并用光阑把高级次的光和杂散光剔除,然后把光斑经过样品产生的衍射花纹用CCD或s CMOS探测器进行记录,最后通过迭代重构得到显微图像。由于它的高空间分辨率、高实验效率和高的化学敏感性,近年来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数据重构软件,该成像技术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我们以Python语言开发了一套可视化Ptychography数据重构软件——Py PIE。该软件支持多种重构模式,自动化高,界面简洁友好,重构效果好。进一步,我们基于加拿大光源的Ambient STXM对设备进行了针对Ptychography的优化和改进,并对高镍富锂正极颗粒进行了表征和研究。我们首先分别用传统STXM和STXM-Ptychography对该电极颗粒在O的K吸收边进行了成像,结果表明,Ptychography具有更好的吸收衬度和空间分辨率,且实验效率更高。进一步,我们在O的K边、Mn的L边、F的K边和Ni的L边多个能量下对该电极颗粒进行了的Ptychography成像,给成像结果增加了成分和化学信息,我们发现电解液中的F嵌入到了降解的电极颗粒的晶格中,并伴随着Mn的不同程度的溶出。该工作为电池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为探索电池的降解机理和制备工艺提供了方向,更使得Ptychography从“正在发展的技术”真正成为了“面向大众的技术”。(三)软X射线吸收谱(XAS)是与STXM相辅相成的表征技术,也是STXM进行元素、价态分辨的前提基础。BL08U线站STXM实验腔前端的谱学腔,用皮安计来采集X射线照射到样品上激发出的俄歇电流、光电流。由于皮安计仅仅是一种高灵敏的电流表,它不仅可以采集信号电流,同时也会把噪声电流放大,造成获得的谱线信噪比较差,用户往往很难得到理想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个实际应用问题,我们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新吸收谱测量系统。该系统将原有的皮安计替换为带滤波功能的预放大器、伏频转换器和多通道数据采集卡。样品的信号电流被预放大器采集,并通过其特有的滤波、漂移补偿和信号增益等功能对信号进行优化并将弱电流信号转换为大电压信号,然后该电压信号被伏频转换器转换为适于长距离传输的频率信号,最后被高速的多通道采集板卡所采集。该系统的控制系统通过实验物理和工业控制系统(EPICS)平台和Python语言来实现。我们进一步用CS-Studio来开发了该系统的可视化操作界面,可以让用户方便地进行操作控制。最后我们利用Sr Ti O3样品对新吸收谱测量系统进行了实验和测试,通过与旧系统的结果对比,新吸收谱测量系统的谱线结果更加平滑、信噪比更高、采集效率更快。

吴翠[8](2021)在《农产品病原体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基于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系统普遍以实验室应用为主,存在检测耗时、体积大、成本高等缺点,不宜用于现场检测,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针对快速双温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数字核酸扩增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这三种新型技术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便携式系统,以两种典型的农产品病原体(大肠杆菌和柑橘黄龙病菌)为检测对象,实现目标物的快速检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为了实现农产品病原体的快速定性分析,研制了一套快速双温PCR可视化检测系统,包括一台快速双温核酸扩增装置和一台便携式温控荧光可视化检测装置。构建了单一电机驱动的摇杆式双温区自动切换装置实现核酸的快速扩增,使得每个PCR循环中待测样品在双温区之间的转移时间小于1 s。针对形态各异的商业化PCR扩增样品容器,设计了适用于常规0.2 m L PCR管、罗氏玻璃毛细管和柔性毛细管的样品固定盘,提高了双温PCR可视化检测系统的通用性。以0.2 m L PCR管和罗氏玻璃毛细管为例,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评估了这两种样品容器在高速运动下的快速热传导效果,选用具有良好导热性的罗氏玻璃毛细管作为后续实验样品容器,其管内试剂最大升降温速率可达30℃/s。研究开发了一个便携式温控荧光可视化检测装置,避免了核酸开盖检测造成气溶胶污染等问题。该系统可在4 min内完成大肠杆菌DNA的快速可视化检测,且检测限与传统三温PCR一致,均为10 fg/μL。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农产品病原体核酸快速检测中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2)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病原体的现场相对定量分析,提高系统的便携性和检测准确性,构建了可用于现场的便携式核酸扩增及荧光检测系统,包括便携式核酸扩增及荧光检测仪器样机(IF-Device)、一个无源试剂存储盒和一套现场核酸提取设备。该系统具有无源试剂存储、现场核酸提取、精确等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等功能。IF-Device具有较强的抗光干扰特性,在三种不同光强(室外太阳光直射、室内白天日光灯照射、室内黑盒子)环境中,荧光信号数值变异系数(CV)均小于1%;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与进口PCR仪器Quant Studio 3比对结果表明,两者对荧光素钠检测灵敏度相当(检测限为1 n M);良好的控温精度,设定值为65℃时控温误差只有0.31%,确保适宜的扩增环境和荧光检测信号的稳定。开发的无源环保试剂存储盒在高温(35℃)环境下,内部试剂温度能持续保持在4℃以下长达8 h,确保现场检测的可靠性。与进口仪器Quant Studio 3对标结果表明,本系统对大肠杆菌DNA和柑橘黄龙病菌检测限分别是10 pg/μL和0.2 pg/μL。对柑橘叶片中黄龙病菌的现场检测性能进行评估,该系统从核酸提取至输出检测结果整个过程可在40min内完成。以40个叶片样本为评估对象,该系统的阳性检出率与Quant Studio 3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该便携式系统可适用于农产品病原体的现场快速筛查。(3)为了更进一步实现多种农产品病原体的绝对定量分析,设计了集手动样本分配、核酸扩增和产物检测于一体的双重数字LAMP微流控芯片,实现目标物的快速绝对定量检测。所构建的PDMS-玻璃微流控芯片包括液滴生成区和液滴存储区,总计64个并行出口以提高液滴生成速率,25μL样品可在2 min内完成分配。该芯片对离散相(核酸样品)流速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当流速从100μL/hr增加到900μL/hr时,得到液滴的直径均在88-90μm区间内,为手动分配样品提供可能,摆脱了传统样品分配过程对精密设备的依赖。为了实现双重数字LAMP检测,采用荧光探针法进行产物检测。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在所设计的微流控芯片上可实现DNA浓度从19.8到1980 copies/μL的数字LAMP检测,检测限为19.8 copies/μL(2.5 pg/μL)。采用两种不同波长的荧光基团分别对大肠杆菌DNA和λ噬菌体DNA的LAMP引物FIP进行修饰,实现两者同时绝对定量检测;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DNA存在的情况下,相同λ噬菌体DNA浓度的测量值几乎保持一致,CV仅为4.54%。研究表明,该微流控芯片可为研发简便快速的便携式数字核酸检测系统提供硬件支持。

韩琦[9](2021)在《基于“肝应春,主疏泄、调节情志”研究松果腺在四季调节海马功能的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五藏应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思想,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五藏应时”的“肝应春”理论,“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的功能具有应四时阴阳消长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关于“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应时而变”现代科学内涵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其与松果腺-褪黑素(Melatonin,MT)四季调控海马功能的相关性。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松果腺-MT在四季调节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表达,这与“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功能在四季的季节性改变相关。但是,目前关于松果腺-MT在四季调控海马功能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尚不明晰。因此,本研究拟将“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应时而变”理论与神经内分泌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相结合,进一步揭示“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应时而变”的科学内涵。从“五藏应时”的角度丰富中医肝藏象与时间医学的理论内涵,并为精神情志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1目的结合“五藏应时”理论与神经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四季时间节律对松果腺-MT-海马褪黑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TR)及Gs/Gi-海马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应时而变”的微观机制。2方法2.1理论研究采用文献梳理以及理论探讨法,搜集、归纳整理“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应时而变”、松果腺-MT、海马MTR及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探讨“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应时而变”的神经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及科学内涵。2.2实验研究2.2.1实验设计基于二分二至的时间节点,以5周龄的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以血清MT、海马 MTR、Gs 蛋白、Gi 蛋白、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cAMP、PKA、CREB为检测指标,研究四季生理组、伪手术组、手术组大鼠松果腺-海马细胞信号转导的表达水平。通过分别比较同一组四季间及同一季节组间的表达差异,探讨四季时间节律及松果腺-MT对海马MTR-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2.2.2实验动物分别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前42日各购入34只SPF级雄性SD大鼠,共计136只大鼠。大鼠的周龄及体重为5周龄、150-170g。各季节,经7日的适应性饲养后,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大鼠分为生理组(9只)、伪手术组(12只)、手术组(13只)。每组实验大鼠的数量基于前期实验研究大鼠手术操作的生存率约为75%。伪手术组、手术组的所有手术操作控制于5日内完成。三组大鼠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进行饲养。分别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晚进行大鼠取材工作。饲养环境:所有大鼠室内饲养;自然光照时长为春季10±1h,夏季14.5±0.5h,秋季13±1h,冬季9±0.5h;相对湿度为40%-50%。2.2.3指标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MT以及海马MTR、AC、cAMP、PKA、CREB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海马Gs、Gi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 CREB mRNA 的表达。2.2.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展现。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各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即被认为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3结果3.1生理组血清MT、海马MTR四季表达水平:血清MT、海马MTR的表达在四季存在冬>秋>春>夏的四季节律性(血清MT:P<0.01;海马MTR:P<0.05)。3.2生理组海马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四季表达水平:Gs/Gi在四季存在冬>秋>夏>春的四季节律性(P<0.01);AC、cAMP、PKA、CREB、CREB mRNA的表达在四季存在冬>秋>春/夏的四季节律性(P<0.01)。3.3摘除松果腺对血清MT、海马MTR的影响:相较生理组,手术组血清MT、海马MTR四季表达节律转为冬>秋>春/夏春(P<0.01);手术组四季血清MT、海马MTR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3.4摘除松果腺对海马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相较生理组,手术组Gs/Gi四季表达节律转为秋>冬>夏>春(P<0.01);手术组AC、cAMP、PKA、CREB、CREB mRNA四季表达节律转为秋>冬>春/夏(P<0.01);春季手术组Gs/Gi、AC、cAMP、PKA、CREB、CREB mRNA 的表达水平降低(Gs/Gi、AC、CREB mRNA:P<0.01;cAMP、PKA、CREB:P<0.05);夏季手术组 AC、cAMP、PKA、CREB、CREB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cAMP、PKA、CREB、CREB mRNA:P<0.01;AC:P<0.05);秋季手术组 Gs/Gi、AC、cAMP、PKA、CREB、CREB mRNA 的表达水平降低(AC、cAMP、PKA、CREB、CREB mRNA:P<0.01;Gs/Gi:P<0.05);冬季手术组Gs/Gi、AC、cAMP、PKA、CREB、CREB mRNA 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4结论4.1理论研究提出研究假说“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应时而变”的微观机制可能与松果腺-MT对海马MTR的直接调节作用相关,其调节作用的神经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可能与海马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具有相关性。4.2实验研究4.2.1血清MT、海马MTR以及海马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季节节律性,表现为春夏季较低、秋冬季较高。4.2.2松果腺-MT可能是四季节律调节海马功能的中介之一。4.2.3松果腺-MT对海马功能具有直接调控作用,其调控机制与海马MTR及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且具有季节选择性、程度差异性、调控复杂性的调控特点。4.2.4“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应时而变”具有科学内涵,其微观机制可能与松果腺-MT-海马MTR以及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

汤建[10](2021)在《二硫化钼场效应器件的制备与功能集成》文中指出由于二硫化钼具有原子级的厚度,合适的带隙大小和晶圆级批量制造的潜力,因而高性能的单层二硫化钼场效应器件在构造下一代原子级薄的数字集成电路方面具备极大的潜力。本论文主要从二维材料的场效应器件的加工、性能优化、原型器件的制备,以及二维材料器件的大面积制备与垂直集成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我们发展了一种可控的、非破坏性的原位氧掺杂单层二硫化钼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氧掺杂浓度在20%-25%以下可调。氧以一种取代硫原子的形式存在于二硫化钼的晶格之中,保留了二硫化钼2H相的周期性结构;氧掺杂剂的引入可以有效调节本征二硫化钼的能带结构,并且没有引入杂质能级。此外,氧取代掺杂可以有效提高单层硫化钼的电子质量,基于掺杂的二硫化钼薄膜加工的场效应器件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比如增强的薄膜电导和N型的掺杂效应。这种原位氧掺杂技术,可用于未来高性能、大面积集成薄膜晶体管领域。第二,我们采用二维材料作为器件的基本构造单元,比如采用生长的单层二硫化钼,机械解离的少层石墨烯和氮化硼,分别作为器件的沟道材料、介电层和接触/栅电极的构造单元,通过层层转移、逐层加工的组装办法,实现了垂直集成多层全二维的二硫化钼场效应器件。由于集成的每层器件都采用全栅结构的设计和采用石墨烯作为接触电极,因而每层器件单元都具有比较优异的综合器件性能,比如增强的栅控能力、超高的电流开关比、理想的亚阈值摆幅、较高的器件迁移率和小的接触电阻。进一步我们实现了基于全二维材料的多功能器件层的垂直集成,比如存储层、逻辑层和传感层的多功能垂直集成系统。该工作为实现垂直集成高性能的全二维器件系统提供了一个技术参考。第三,发展高性能、稳定、可靠的人造突触器件,是发展基于非冯·诺依曼计算架构系统的类神经计算必不可少的基石。然而,突触器件的可靠性、稳定性,突触权重更新行为的对称性与线性度等,都是在实现高能效的类神经计算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实验上我们采用全二维材料,制备了一种基于非易失特性的两端浮栅存储器的人造突触器件,具有非常优异的权重更新行为可调节特性,实现了对称的、线性的突触权重更新行为的输出,并具有非常高的重复性和可靠性。该实验结果说明我们设计的全二维材料的浮栅存储器人工突触在高刷新速度、高精度和低功耗类神经计算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第四,高性能、低功耗的单层二硫化钼薄膜晶体管的制造,对于实现数字集成电路,以及可穿戴柔性器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依然受限于高质量电子级材料的批量制备、高介电常数介电层的沉积和金属半导体的接触质量的提高。为了满足未来基于二维材料器件的产业化发展需求,材料的高通量制造、电子器件的性能优化、器件的产率与均匀性,以及低功耗的需求亟待解决。这里我们优化了超薄氧化铪介电层的沉积问题,其等效氧化物厚度可以有效降低至1纳米;并基于我们制备的高质量大晶粒的四英寸的二硫化钼晶圆,我们制备了大面积集成的高性能的二硫化钼场效应器件,具有陡峭的亚阈值摆幅、高的电流密度、极小的回滞、超低的漏电流,以及理想的器件均匀性和产率。进一步地,我们在柔性衬底上实现了大面积集成的逻辑器件的制备,这些器件可以在小于1V的操作电压下稳定工作,并具有非常高的逻辑反相器增益(Gain=397@Vdd=1V)。实验上制备的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特性的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与集成电路器件,在未来高能效数字集成电路和系统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二、化学实验中有效数字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实验中有效数字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超快光学技术的实时测量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超快光学技术简介
        1.2.1 色散傅里叶变换在实时测量中的优势
        1.2.2 光学时间拉伸技术在测量高速信号中的优势
    1.3 基于超快光学技术的实时测量系统及研究进展
        1.3.1 超快实时成像系统
        1.3.2 实时光谱测量系统
        1.3.3 实时传感系统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2 超快光学技术理论与涉及的关键器件
    2.1 色散傅里叶变换原理
        2.1.1 色散傅里叶变换的实现条件
        2.1.2 色散傅里叶变换的数学表达
    2.2 光学时间拉伸技术原理
        2.2.1 光学时间拉伸系统中的映射关系
        2.2.2 光学时间拉伸过程的数学表达
        2.2.3 光学时间拉伸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
    2.3 超快光学技术中涉及的关键器件
        2.3.1 用于产生超快激光的脉冲光源
        2.3.2 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2.3.3 模数转换器以及光子时间拉伸模数转换器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光学时间拉伸技术的实时器件表征
    3.1 引言
    3.2 基于相位分集的实时器件表征原理
        3.2.1 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
        3.2.2 单电极双输出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3.3 基于光学时间拉伸原理的待测器件实时表征系统实验方案
        3.3.1 系统结构
        3.3.2 相位分集仿真
    3.4 待测器件响应的数字信号处理
        3.4.1 时间序列分割和帧对齐
        3.4.2 包络修正与脉冲响应定位
        3.4.3 Tikhonov正则化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相位分集测试
        3.5.2 电放大器频率响应测试
        3.5.3 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差分光学时间拉伸技术的瞬时频率测量
    4.1 引言
    4.2 差分光学时间拉伸技术实现原理
        4.2.1 双输出推挽式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4.2.2 差分光电探测
    4.3 瞬时频率测量系统结构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单音信号测量
        4.4.2 双音信号测量
        4.4.3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频谱整形和频时映射原理的实时应力传感系统
    5.1 引言
    5.2 频谱整形和频时映射原理
    5.3 基于由PM-PCF构成的Sagnac干涉仪和频时映射原理的实时应力解调系统
        5.3.1 保偏光子晶体光纤
        5.3.2 光纤Sagnac干涉仪原理
        5.3.3 基于PM-PCF的 Sagnac干涉仪原理与制作
        5.3.4 基于PM-PCF的 Sagnanc干涉仪用于实时应力解调的系统结构
        5.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基于单模-两模-单模光纤滤波器和频时映射原理的实时应力解调系统
        5.4.1 少模光纤
        5.4.2 光纤M-Z干涉仪原理
        5.4.3 单模-两模-单模光纤滤波器原理与制作
        5.4.4 基于自制单模-两模-单模光纤滤波器的实时应力解调系统结构
        5.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成果
    6.2 下一步拟进行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A 缩略语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有效数字教学助力化学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常见问题
    1.1 实验数据随意记录
    1.2 运算结果随意取舍
    1.3 不同的课程区别对待
2 原因分析
    2.1 教师对有效数字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2.2 理论与实践脱节
    2.3 不同课程对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的要求不统一
3 教学改进措施
    3.1 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数据记录和处理练习
        3.1.1 强化学生对规范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认识
        3.1.2 深入讲解有效数字的应用
        3.1.3 强化有效数字的运算练习
    3.2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3 统一各门课程的要求
4 教学改进效果
5 结语

(3)圆管内壁覆膜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价值和意义
    §1.2 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状况
    §1.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3.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3.2 本课题的创新点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2.2.1 基本方程
        §2.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3 基本理论方法
        §2.3.1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2.3.2 流体稳定性分析
    §2.4 流体覆膜理论假设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圆管内壁流体薄膜实验装置的设计
    §3.1 引言
    §3.2 实验装置的总体设计
    §3.3 实验装置的结构设计
        §3.3.1 实验装置的整体结构
        §3.3.2 圆管内壁流体薄膜的制备
        §3.3.3 实验装置整体装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圆管内壁流体覆膜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4.1 引言
    §4.2 薄膜测量方法
    §4.3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基础
    §4.4 流体覆膜形态特征处理技术
    §4.5 边界轮廓形态提取的GUI软件
    §4.6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体薄膜动力学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流体薄膜流动的数学描述
        §5.2.1 物理模型
        §5.2.2 数学模型
    §5.3 牛顿流体覆膜流动的实验研究
        §5.3.1 流体覆膜厚度的动力学特性
        §5.3.2 流体覆膜的时空演化动力学规律
    §5.4 非牛顿流体覆膜流动的实验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研究总结
    §6.2 全文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4)超大容量铅酸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预警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术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超大容量铅酸电池1E级应用的基本特点
    1.2 超大容量铅酸电池的研究现状
    1.3 阻抗谱预警技术的1E级工程应用难点
    1.4 阻抗谱建模的研究现状
    1.5 低频微弱阻抗谱检测的研究现状
    1.6 阻抗谱反向演算的研究现状
    1.7 容量失效警报设计的研究现状
    1.8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阻抗谱的平均开关建模技术研究
    2.1 阻抗谱平均开关模型的原理研究
        2.1.1 极化阻抗平均开关模型的矢量分析
        2.1.2 极化阻抗平均开关模型的时域仿真
        2.1.3 电池阻抗谱的平均开关模型
        2.1.4 特征电荷转移阻值模型
    2.2 阻抗谱平均开关模型的应用研究
        2.2.1 阻抗谱平均开关模型的实验结果
        2.2.2 满电态深度放电的线性内阻模型研究与实验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阻抗谱的快速选频放大检测技术研究
    3.1 快速选频放大技术的原理研究
        3.1.1 直流脉冲放电与有源滤波的电路分析
        3.1.2 快速锁相放大的数学分析
    3.2 快速选频放大技术的嵌入式应用研究
        3.2.1 快速锁相放大的离散公式
        3.2.2 参考信号相位优化的自适应验证算法
        3.2.3 阻抗谱的线性补偿方法
        3.2.4 嵌入式编程快速选频放大技术的程序流程图
        3.2.5 嵌入式编程阻抗谱检测在线实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阻抗谱反向演算的目标函数优化技术研究
    4.1 反向演算矢量目标函数的原理研究
        4.1.1 目标函数的矢量分析
        4.1.2 目标函数的线性插值搜索算法
        4.1.3 反向演算初始值的理论边界
    4.2 反向演算矢量目标函数的嵌入式应用研究
        4.2.1 嵌入式编程的梯度下降回归方法
        4.2.2 反向演算初始值的工程边界
        4.2.3 嵌入式编程目标函数优化技术的程序流程图
        4.2.4 嵌入式编程反向演算在线实验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容量失效警报的设计技术研究
    5.1 容量失效警报设计的原理研究
        5.1.1 深度放电末端内阻压降的定常模型
        5.1.2 深度放电的内阻压降模型
        5.1.3 深度放电的交互式反向演算方法
        5.1.4 串联阻值的动态阈值模型
        5.1.5 内阻仪串联阻值预警的实验结果
    5.2 容量失效警报设计的嵌入式应用研究
        5.2.1 交互式反向演算的梯度下降回归方法
        5.2.2 嵌入式编程容量失效警报设计技术的程序流程图
        5.2.3 阻抗谱预警技术嵌入式编程在线检测系统
        5.2.4 阻抗谱预警技术嵌入式编程在线实验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装置实物图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作者简历
    (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与录用的学术论文
    (三)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高压剪切作用下含水矿物(三水铝石、滑石和蛇纹石)的结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含水矿物的高压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2章 高压和高压剪切实验装置与技术
    2.1 可旋转式金刚石压砧(DAC)装置技术
        2.1.1 可旋转式金刚石压砧装置
        2.1.2 金刚石压砧的选择
        2.1.3 金刚石对顶砧中封垫的制作
        2.1.4 压力测量方法
        2.1.5 传压介质的选择
    2.2 拉曼光谱学测试技术
    2.3 微区X射线衍射技术
第3章 高压剪切作用下三水铝石的结构稳定性研究
    3.1 三水铝石Al(OH)_3研究现状
    3.2 实验样品和实验方法
    3.3 三水铝石Al(OH)_3的静水压实验
    3.4 T301 不锈钢为封垫材料的三水铝石Al(OH)_3的高压剪切实验
        3.4.1 高压剪切实验的拉曼光谱
        3.4.2 高压剪切实验后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
        3.4.3 高压剪切实验腔体压力分布
    3.5 聚酰亚胺塑料片(capton)为封垫材料的高压剪切实验
        3.5.1 高压剪切实验的拉曼光谱
        3.5.2 高压剪切实验后的微区X射线衍射测试
        3.5.3 高压剪切实验腔体压力分布及结构相变机制探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剪切作用下滑石的结构稳定性研究
    4.1 滑石的研究现状
    4.2 实验样品来源及前期处理
    4.3 高压剪切实验方法
    4.4 T301 为封垫材料的高压剪切实验
        4.4.1 高压剪切实验的拉曼光谱
        4.4.2 高压剪切实验腔体压力分布
    4.5 以聚酰亚胺塑料片(capton)为封垫材料的高压旋转剪切实验
        4.5.1 高压剪切实验的拉曼光谱
        4.5.2 高压剪切实验后样品的微区X射线衍射测试
        4.5.3 高压剪切实验腔体压力分布及结构相变机制探讨
    4.6 小结
第5章 高压剪切作用下蛇纹石的结构和稳定性研究
    5.1 蛇纹石的研究现状
    5.2 实验样品来源及前期处理
    5.3 高压剪切实验方法
    5.4 T301 不锈钢为封垫材料的高压旋转剪切实验
        5.4.1 高压剪切实验的拉曼光谱
        5.4.2 高压剪切实验腔体压力分布
    5.5 以聚酰亚胺塑料片(capton)为封垫材料的高压剪切实验
        5.5.1 高压剪切实验的拉曼光谱
        5.5.2 高压剪切实验后样品为微区X射线衍射测试
        5.5.3 高压剪切实验腔体压力分布及结构相变机制探讨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基于DNA链置换反应的可编程数字计算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DNA计算的发展
    1.2 DNA链置换反应的特色及优势
    1.3 DNA链置换反应的设计策略
        1.3.1 只有DNA分子参与的链置换反应
        1.3.2 酶辅助的链置换反应
        1.3.3 由其他化学或外部信号介导的链置换反应
        1.3.4 DNA折纸上的链置换反应
    1.4 通过链置换反应实现的计算功能
        1.4.1 数字计算功能
        1.4.2 面向任务的功能计算
        1.4.3 时间动力学编程
    1.5 基于链置换反应计算的应用
        1.5.1 可编程分子组装
        1.5.2 生物传感
        1.5.3 调节细胞功能
        1.5.4 控制药物释放
    1.6 本课题的提出
第2章 利用基于DNA的开关电路实现数字计算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步骤
    2.3 结果和讨论
        2.3.1 单开关条件优化及性能测定
        2.3.2 串联开关条件优化及性能测定
        2.3.3 DNA开关电路实现扇入扇出功能
        2.3.4 功能完备的“开关画板”实现三输入的投票逻辑
        2.3.5 DNA开关电路实现全加法器功能
        2.3.6 DNA开关电路实现快速4bit平方根计算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DNA链置换反应的双轨可编程逻辑计算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实验材料
        3.2.2实验仪器
        3.2.3实验步骤
    3.3 结果和讨论
        3.3.1 可编程的双轨逻辑门设计
        3.3.2 四种双轨逻辑门(AND、OR、NOT、XOR)性能测定
        3.3.3 含转接器的四种双轨逻辑门(AND、OR、NOT、XOR)性能测定
        3.3.4 两级、三级、四级级联电路性能测定
        3.3.5 扇入扇出电路性能测定
        3.3.6 可编程的双轨逻辑门组合实现复杂运算电路的性能测定
    3.4 小结
第4章 纳米芯片上基于链置换反应DNA计算的单分子动力学观测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步骤
    4.3 结果和讨论
        4.3.1 构建纳米芯片及AFM表征
        4.3.2 纳米芯片上基于链置换反应的DNA计算元件的构建
        4.3.3 宏观实验对纳米界面上器件性能的测定
        4.3.4 单分子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对样品室界面修饰效果的成像
        4.3.5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对锚定在DNA折纸上的纳米器件进行单分子成像
    4.4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软X射线谱学显微实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同步辐射及其性质
    1.3 同步辐射光源的发展
    1.4 同步辐射技术的显微成像方法简介
        1.4.1 全场透射X射线显微镜
        1.4.2 扫描透射X射线显微镜
        1.4.3 X射线全息成像
        1.4.4 X射线光电发射电子显微镜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扫描透射X射线显微镜
    2.1 引言
    2.2 STXM的原理
        2.2.1 成像原理
        2.2.2 光学密度
        2.2.3 空间分辨率
    2.3 STXM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3.1 国际上主要的STXM
        2.3.2 国际上的STXM控制软件
    2.4 STXM的方法学
        2.4.1 点谱扫描
        2.4.2 能量堆栈
        2.4.3 扫描相干衍射成像
        2.4.4 纳米计算层析扫描
        2.4.5 焦点堆栈成像
    2.5 小结
第3章 双向扫描方法的STXM实验站的实现
    3.1 引言
    3.2 双向扫描方法介绍
    3.3 硬件设备的实现
        3.3.1 X射线聚焦机构
        3.3.2 级选光阑系统
        3.3.3 样品扫描机构
        3.3.4 探测器系统
        3.3.5 系统震动抑制机构
    3.4 实验站控制系统的实现
        3.4.1 数据获取部分
        3.4.2 扫描控制部分
        3.4.3 可视化操作界面软件
    3.5 数据的后期处理
    3.6 实验站测试和实验结果
        3.6.1 原始STXM实验结果
        3.6.2 处理后的实验结果
        3.6.3 空间分辨率的量化分析
        3.6.4 辐射剂量分析
    3.7 小结
第4章 Ptychography的重构软件开发和应用
    4.1 引言
        4.1.1 工作概述
        4.1.2 加拿大光源SM线站
        4.1.3 加拿大光源的Ptychography技术
    4.2 SM线站实验条件的改进
        4.2.1 聚焦模式的研究
        4.2.2 离焦模式的研究
        4.2.3 其它研究
    4.3 可视化数据重构软件
        4.3.1 软件算法
        4.3.2 软件主界面
        4.3.3 堆栈分析设置界面
        4.3.4 观察窗界面
        4.3.5 图像查看器界面
        4.3.6 图像计算器界面
    4.4 SM线站Ptychography技术和重构软件的测试
        4.4.1 传统STXM与Ptychography对比实验
        4.4.2 Ptychography能量堆栈实验
    4.5 高镍富锂阴极颗粒降解机理的研究
    4.6 小结
第5章 高信噪比的软X射线吸收谱测量系统的实现
    5.1 引言
        5.1.1 研究简介
        5.1.2 实验物理和工业控制系统EPICS
    5.2 硬件装置
        5.2.1 数据计数板卡
        5.2.2 伏频转换器
        5.2.3 预放大器
    5.3 控制系统
    5.4 XAS测量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
        5.4.1 光束线部分
        5.4.2 实验站部分
        5.4.3 测量过程
    5.5 图形化操作界面软件
    5.6 实验和测试
    5.7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农产品病原体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食源性致病菌及其检测技术
        1.1.2 柑橘黄龙病菌及其检测技术
    1.2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1.2.1 快速双温PCR技术
        1.2.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1.2.3 数字核酸扩增技术
    1.3 核酸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
        1.3.1 核酸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概述
        1.3.2 商业化核酸扩增检测系统
        1.3.3 核酸扩增检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国内外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1.4.1 快速PCR系统
        1.4.2 便携式实时等温核酸检测系统
        1.4.3 数字LAMP检测系统
    1.5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快速双温PCR系统及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建立
    2.1 引言
    2.2 系统功能
    2.3 系统设计
        2.3.1 系统结构设计
        2.3.2 系统硬件设计
        2.3.3 系统软件设计
    2.4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
        2.4.1 材料和试剂
        2.4.2 仪器设备
        2.4.3 实验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快速双温PCR装置性能评估
        2.5.2 可视化荧光检测装置可行性评估
        2.5.3 快速双温PCR扩增及可视化系统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重实时荧光便携式等温检测系统研究及其应用
    3.1 引言
    3.2 检测系统功能
    3.3 检测系统设计
        3.3.1 系统硬件设计
        3.3.2 系统软件设计
        3.3.3 系统外观设计
    3.4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
        3.4.1 材料和试剂
        3.4.2 仪器设备
        3.4.3 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便携式系统性能评估
        3.5.2 柑橘黄龙病Las型实际样品测量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重数字等温扩增微流控芯片研究及其应用
    4.1 引言
    4.2 微流控芯片研发
        4.2.1 双重数字LAMP芯片功能
        4.2.2 双重数字LAMP芯片设计
    4.3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
        4.3.1 材料和试剂
        4.3.2 仪器设备
        4.3.3 芯片制作
        4.3.4 系统评估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数字微流控芯片性能评估
        4.4.2 数字LAMP检测体系的优化
        4.4.3 双重数字LAMP微流控芯片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基于“肝应春,主疏泄、调节情志”研究松果腺在四季调节海马功能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肝应春”理论现代实验研究进展
        1 “肝主疏泄,应时而变”现代实验研究进展
        2 “肝藏血,应时而变”现代实验研究进展
        3 “肝主疏泄、藏血,应时而变”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4 评述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松果腺-MT与情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情志与疾病的认识
        2 松果腺-MT参与情志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3 评述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与情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Gs、Gi与情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 AC-cAMP-PKA与情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3 CREB与情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理论内涵
        1.1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研究现状及不足
        1.2 从“五藏应时”分析“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的理论内涵
        1.3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应时而变”的调控机制
    2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应时而变”与松果腺四季调控海马的相关性
        2.1 海马调节情志功能与中医“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密切相关
        2.2 松果腺-MT对海马的直接调控作用
        2.3 松果腺-MT-海马与情志的季节性变化相关
    3 松果腺-MT四季调控海马情志功能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3.1 “松果腺-MT-海马神经内分泌网络”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与G蛋白信号通路相关
        3.2 松果腺-MT四季调控海马情志功能与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相关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松果腺-MT对海马MTR四季表达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实验设备及试剂
        2.3 实验步骤和方法
        3 结果
        3.1 四季节律及松果腺对MT浓度的影响
        3.2 四季节律及松果腺对海马MTR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四季节律对血清MT季节节律性的影响
        4.2 松果腺对血清MT表达的影响
        4.3 四季节律对海马MTR季节节律性的影响
        4.4 松果腺-MT对海马MTR表达的影响
        4.5 手术创伤及麻醉对松果腺-MT-海马MTR表达的影响
        参考文献
    实验二 松果腺-MT对海马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四季表达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实验设备及试剂
        2.3 实验步骤和方法
        3 结果
        3.1 四季节律及松果腺对海马Gs、Gi蛋白表达的影响
        3.2 四季节律及松果腺对海马AC表达的影响
        3.3 四季节律及松果腺对海马cAMP表达的影响
        3.4 四季节律及松果腺对海马PKA表达的影响
        3.5 四季节律及松果腺对海马CREB表达的影响
        3.6 四季节律及松果腺对海马CREB mRNA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四季节律对海马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季节节律性的影响
        4.2 松果腺-MT对海马Gs、Gi蛋白表达的影响
        4.3 松果腺-MT对海马AC表达的影响
        4.4 松果腺-MT对海马cAMP-PKA-CREB表达的影响
        4.5 手术创伤及麻醉对海马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
        4.6 松果腺-MT四季调控海马MTR-Gs/Gi-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特点
        4.7 松果腺-MT多途径调控海马功能
        4.8 “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应时而变”与松果腺季节性调控Gs/Gi信号通路相关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语
    1 结论
        1.1 理论研究方面
        1.2 实验研究结论
    2 特色与创新点
        2.1 理论创新
        2.2 思路创新
        2.3 方法创新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10)二硫化钼场效应器件的制备与功能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二维半导体场效应器件
    1.2 二维半导体材料场效应器件的基本结构与器件电学性能参数
        1.2.1 晶体管特征长度λ
        1.2.2 等效氧化物厚度(EOT)
        1.2.3 阈值电压(Vth)、亚阈值摆幅(SS)
        1.2.4 接触电阻(Rc)与肖特基势垒高度(SBH)
        1.2.5 场效应迁移率(μFE)与电流密度(I_(ds)/W)
    1.3 二维材料场效应器件
        1.3.1 沟道材料的选择
        1.3.2 栅极介电层的选择
        1.3.3 接触界面的优化
        1.3.4 场效应器件结构的优化
    1.4 基于二维材料场效应器件的功能应用
        1.4.1 逻辑器件
        1.4.2 环形振荡器
        1.4.3 非易失浮栅存储器
    1.5 基于存储器件的类神经形态应用
        1.5.1 存储墙与冯·诺依曼瓶颈
        1.5.2 基于阻变器件的类神经形态应用
        1.5.3 基于浮栅存储器的“存-算-逻辑一体化”
    1.6 二维材料场效应器件的集成与应用
        1.6.1 器件阵列的电学均匀性表征参数
        1.6.2 大面积二维材料场效应器件的集成电路设计
        1.6.3 大面积柔性集成与可穿戴应用
        1.6.4 二维材料器件的三维集成
    1.7 二维材料电学器件研究路线与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二维材料的制备与转移和器件加工与电测量
    2.1 二维材料的制备
        2.1.1 化学气相沉积
        2.1.2 机械解离
    2.2 二维材料的转移与范德华异质结的制备
        2.2.1 干法转移
        2.2.2 湿法转移
        2.2.3 水辅助超洁净转移
    2.3 二维材料器件的加工
    2.4 二维材料器件的电学测量
    2.5 其他微加工及测量设备
第3章 二硫化钼的外延与原位氧掺杂的物性调控
    3.1 引言
    3.2 研究背景
    3.3 二硫化钼的外延与可控氧掺杂的生长机制探索
    3.4 掺杂二硫化钼的可控外延制备
    3.5 氧掺杂二硫化钼的光学特性和空间均匀性表征
    3.6 氧掺杂二硫化钼的原子结构表征
        3.6.1 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子结构表征
        3.6.2 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子结构表征
    3.7 氧掺二杂硫化钼的带隙表征
        3.7.1 采用扫描隧道谱研究带隙
        3.7.2 采用超快光谱表征带隙
    3.8 氧掺杂二硫化钼的能带结构计算
    3.9 氧掺杂二硫化钼的电学特性表征
    3.10 基于氧掺杂二硫化钼薄膜的全二维逻辑器件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二维材料器件的垂直集成
    4.1 引言
    4.2 研究背景
    4.3 全二维材料垂直集成设计路线
    4.4 全栅结构场效应器件的设计与电学性能表征
    4.5 单栅和全栅场效应器件的接触电阻、肖特基势垒表征及电学参数总结
    4.6 垂直集成多层的全二维材料场效应器件及电学性能表征
    4.7 垂直集成多层全二维材料多功能器件及电学性能表征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二维材料浮栅存储器的人工突触及其类神经计算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背景
    5.3 全二维材料二端浮栅存储器的结构与工作机制
    5.4 浮栅存储器的耐久性与擦写速度表征
    5.5 浮栅存储器的阻态保持性与多阻态表征
    5.6 将两端浮栅存储器应用于人工突触行为的研究
    5.7 人工突触器件的突触可塑性行为的调节
    5.8 人工突触器件的突触可塑性行为对类神经计算识别效率的调制
    5.9 基于浮栅存储器人工突触器件的性能总结与文献对照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性能、低功耗的硫化钼电子器件的大面积制备与集成
    6.1 引言
    6.2 研究背景
    6.3 高质量的单层二硫化钼晶圆
    6.4 基于超薄high-κ绝缘层的二硫化钼场效应器件电学性能研究
    6.5 大面积二硫化钼场效应器件的制备与电学表征
    6.6 大面积二硫化钼柔性器件的制备与低功耗集成电路器件的应用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化学实验中有效数字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超快光学技术的实时测量系统研究[D]. 白卓娅.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有效数字教学助力化学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J]. 苗金玲,范迎菊,朱沛华,颜梅,聂永. 云南化工, 2021(08)
  • [3]圆管内壁覆膜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D]. 张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4]超大容量铅酸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预警技术研究[D]. 王武斌. 浙江大学, 2021(09)
  • [5]高压剪切作用下含水矿物(三水铝石、滑石和蛇纹石)的结构稳定性研究[D]. 姜昌国.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21(01)
  • [6]基于DNA链置换反应的可编程数字计算系统[D]. 吕慧.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21(01)
  • [7]软X射线谱学显微实验技术研究[D]. 孙天啸.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21(01)
  • [8]农产品病原体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研究[D]. 吴翠. 浙江大学, 2021(01)
  • [9]基于“肝应春,主疏泄、调节情志”研究松果腺在四季调节海马功能的机制[D]. 韩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10]二硫化钼场效应器件的制备与功能集成[D]. 汤建.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21(01)

标签:;  ;  ;  ;  ;  

化学实验有效数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