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继段"光纤长度/接头点"的测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宇[1](2019)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光传输网络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光传输网络的建设,对于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所有市区城市光纤网络全覆盖,提升骨干网络容量和网间互通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长白山地区引入光传输网络,可实现三区互联,打破现在因为属地管理问题造成的信息沟通壁垒,满足未来20年的当地政府内各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发展需求,并可以为当地通信运营商提供杆路附挂光缆,减少重复建设,实现共建共享,既保护环境,又节省投资。同时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满足各监控点、防火点等信息点业务的接入与回传,实现地区的信息化。本文首先对当地的网络发展现状和业务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对光纤的关键技术和OTN(光传输网络)的关键技术做了理论上的研究,特别是对网络安全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因为网络安全是政府或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应用光传输网络技术设计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传输网络,对新建网络的光纤、设备选型,网络拓扑结构,波道配置,安全保护方式,设备电源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设计。再次实现了架空光缆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工艺及测试,并给出实际测试结果,保证项目实施后能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阐述了项目对行业、区域经济、宏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影响。最后对光传输网络的设计进行总结,同时对光传输网络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研究光传输网络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面向长白山地区的发展需求,设计并实现了长白山地区光传输网络。
于艳波[2](2016)在《基于小波变换的光缆故障定位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本文论述了光缆故障定位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釆用小波变换技术实现了高速公路光缆迁改工程光缆故障点快速、稳定、可靠的故障定位报警,是综合了激光光源、OTDR、光功率计等多种设备,采用改进的模极大值小波去噪方法对光缆故障点进行准确定位的便携式应用软件。论文首先介绍了光缆线路迁改工程背景、光缆工程迁改质量检测评定小组活动情况以及光时域反射仪的基础知识,讨论了光缆故障点确定的主要装置光时域反射仪的测试典型界面、波形曲线以及故障波形曲线的种类,并结合质量检测评定小组活动实际对这些光缆故障点曲线做了简要分析。接着介绍了光缆故障点动态分析与监测判断的信号分析技术基础,内容包括与光缆故障点定位算法相关的最小二乘法中的线性回归、最小二乘辨识,小波变换算法中的小波去噪以及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去噪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极大值小波去噪方法,并采用Matlab软件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继而介绍了光缆故障信号事件点检测方式的特点,根据光缆故障定位需求并结合高速公路光缆迁改工程特点推导了本系统中所采用的事件奇异点确定过程,分析了光缆故障信号特征提取算法、断纤障碍定位算法、衰减增大性故障定位算法并做了Matlab仿真验证,为下一步编写系统软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结合光缆故障定位系统设计总结了常用故障现象子类与原因,确定了软件算法的逻辑顺序。接下来介绍了光缆故障定位系统软件的组成和结构,根据软件结构进行了光缆故障定位系统框架设计。采用VB6.0作为主要编程工具编写了光缆故障定位系统软件界面,内容包括主界面设计、VB与MATLAB接口设计、配置管理设计、系统管理设计、定位计算设计、安全管理设计、故障管理设计和性能管理设计等,并给出了代码实例及截取了部分应用程序界面。最后,进行了光缆故障定位系统软件测试及结果分析。
焦健[3](2014)在《联通安徽-九江长途光缆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项目管理可以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近些年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引入项目管理。往往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各类影响因素是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毫无疑问,质量、进度以及成本是决定工程项目能否如期完成的关键因素所在,因此有效协调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运用项目管理有关理论和方法,以2012年中国联通安徽大渡口-江西九江长途光缆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尤其是针对进度项目管理在该项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论文设想以项目时间管理理论为基础,使用项目时间管理方法并结合工程案例实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在长途光缆工程的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使用项目时间管理的方法和相关工具,重点做好工作分解结构(WBS),将案例工程中涉及的各项活动进行最大限度地详尽描述,有针对性地解决常见遗漏、衔接两大问题。从而阐述项目进度控制在2012年中国联通安徽大渡口-江西九江长途光缆建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以及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本文的研究,未来有类似项目的时候,可以借鉴和参考该项目的理论指导以及实践经验。2、长途干线光缆是与国民生产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通信载体,以工程建设为实例,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进行研究,选文中从时间进度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这也是理论和实践上一次大胆的创新。3、在项目执行的时候,首先制定相应的时间进度管理计划,再次需要建立在相关理论以及各种方法的基础之上。然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进而得到合理的方案,最后还能够通过实践来验证相关理论的正确性。
滕文忠[4](2014)在《直埋光缆维护及故障处理措施思考》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通信业的迅猛发展,以光纤为载体的通信网络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格外关注光缆线路的安全稳定问题。本文根据直埋光缆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探讨直埋光缆的日常维护、故障现象以及故障处理措施等问题。
卢明桂[5](2012)在《基于OTDR技术的光纤测试探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光纤通信作为我国信息传输中的重要部分,其参数测试的精度能否得到保障,将直接关系着光纤参数的速度测试及其日常工作的使用。OTDR技术的使用,能够在光纤测试中,将其盲区减小到10m以下,在提高测试准确度的同时,还能科学的缩短测试时间。在此,本文针对基于OTDR技术的光纤测试这一问题,做以下论述。
赵干[6](2010)在《工程实践中的光纤损耗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光纤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好、抗电磁干扰和传输质量佳等诸多优点,是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现代电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光纤损耗是光纤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光纤损耗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通信传输的距离或中继站距离间隔的远近以及SDH、WDM等通信设备的性能。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的性能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及光缆生产制造厂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光纤的损耗,对于光纤能否适应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日常通信光缆运营管理工作中的实践,论文对光纤的损耗进行了研究,如光纤损耗的物理特性、光纤损耗的测试、光纤的接续损耗和光纤的弯曲损耗等,并对光缆运营管理中出现的光纤损耗的故障进行了深入分析。论文以京津宁沪通信光缆、泰莱直埋通信光缆等为典型案例,主要内容包括:1、对光纤损耗进行了介绍。重点针对光纤的衰减特性、造成光纤损耗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对工程中的光纤损耗实例进行了计算。2、详细阐述了光纤损耗的测试,并对单模光纤损耗指标、光纤损耗的主要测试方法和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光纤损耗等内容做了详细介绍。3、对光纤的接续损耗进行了探讨。分别对影响光纤接续损耗的主要因素、光纤的模场直径对接续损耗的影响、光纤接续损耗的测试和减小接续损耗的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4、对光纤的弯曲损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产生弯曲损耗的原因、光纤弯曲损耗的机理、接头盒中光纤的弯曲损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结合具体工程情况进行工程故障分析。
郭廷峰[7](2009)在《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维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光纤通信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大容量、高速率、远距离方向发展。我国“三金工程”之一的“金桥工程”,以卫星、通信电缆、光缆、微波等多种传输手段实现了全国和跨国的计算机联网,建立起高速、宽带传送的公共信息网,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民生活各方面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提供了一条“高速信道”。随着光缆线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及时间的推移,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维护工作日趋重要。所以掌握光缆线路工程和维护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针对光缆维护系统做了一个完整的剖析,主要内容有:1、光纤的概况(光纤通信的结构和原理),光纤通信特点,光缆端别与纤序的识别,光缆的敷设方式2、光缆线路维护系统设计的内容和维护指标要求3、光缆线路障碍修复能力的处理4、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维护系统的软件管理平台。
李洪海[8](2008)在《光缆传输网自动监测系统技术及实现研究》文中提出光缆传输系统已在公用电信网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SDH技术和DWDM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缆传输系统不仅应用于省际一级干线传输网络、省内二级干线网络、地区本地网和市话网络、并迅速推广到城域网宽带用户接入网系统,将各种信息业务融合为一体的全业务宽带通用光接入网成为国际通信信息发展的热点。对于如此庞大规模的光缆网络,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传统的光缆网络维护主要依靠人工手段进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光缆传输网络的计算机监测系统,将光纤测试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融合,实现光缆干线网络的自动监测和管理,适用于目前光缆通信系统的运行环境,适用于目前光缆通信系统的维护体制,无论在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光缆传输网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及光纤特性测试技术,对光纤传输网进行远程分布式的实时监测,并将光缆线路的状况信息集中收集、处理和存储的自动化监测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信传输技术的有机结合。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光缆传输网上实现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的光纤监测网络组网设计和数据传输的计算机网络架构设计,并阐述相应的系统构成原理及软、硬件主要功能特点。本课题根据光缆传输网的光纤工作情况,基于光缆自动监测系统在不影响和不干扰现有的通信系统和传输监控设备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光缆传输干线进行在线实时、周期监测的原则,设计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光纤监测方案(分别是光功率在线监测、光终端机告警监测、光功率备纤监测)和数据传输的计算机广域网方案,并分析论证了其可行性。
汪辉[9](2007)在《浅谈OTDR在光缆线路测试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光缆线路的大量敷设和使用,OTDR的应用越来越广泛。OTDR(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光时域反射仪)是表征光纤传输特性的测试仪器,主要用于测试整个光纤链路的衰减并提供与长度有关的衰减细节,具体表现为探测、定位和测量光纤链路上任何位置的事件(事件是指因光纤链路中熔接、连接器、弯曲等形成的缺陷,其光传输特性的变化可以被测量)。本文首先介绍了OTDR及其工作原理、测试方式和方法,然后着重分析了OTDR测不准的原因及相关改进办法,最后从应用角度介绍了OTDR测试中的几点经验和技巧。
孙丽境[10](2007)在《SDH光传输工程全过程监理质量控制分析》文中认为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围绕SDH光传输设备工程的监理过程展开的,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管理,对工程项目不同工作阶段的质量要求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监理工程师应重视的质量控制点,以提高监理效果。在总结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勘察设计阶段,监理工程师应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控制,拓扑结构选取,通路组织确定,设备选型。在施工阶段,应重点对下述各点加以控制,在已运行设备机房缆线布放施工,设备加电前的检查和加电过程的监视,系统调测过程中在控制站进行全面的性能监测。在全面分析监理工程师如何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质量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总结。针对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利用项目管理中的因果分析法和分层法进行讨论,以提高监理工程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继段"光纤长度/接头点"的测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继段"光纤长度/接头点"的测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光传输网络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光传输网络的发展现状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光传输网络技术研究 |
2.1 光纤通信系统 |
2.2 光纤的关键技术 |
2.2.1 光纤的结构 |
2.2.2 光纤的特性 |
2.2.3 光纤的分类 |
2.3 OTN的关键技术 |
2.3.1 OTN的工作波长 |
2.3.2 OTN系统组成 |
2.3.3 OTN的技术特点 |
2.4 小结 |
第3章 光传输业务需求分析 |
3.1 现状分析 |
3.2 光缆纤芯需求分析 |
3.3 带宽需求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光缆传输线路设计 |
4.1 光缆传输结构设计 |
4.1.1 干线光缆传输结构设计 |
4.1.2 支线光缆传输结构设计 |
4.2 业务信息点分布及开口点设计 |
4.3 总体建设方案 |
4.3.1 网络结构及方案论证 |
4.3.2 光缆配置 |
4.3.3 总体结构及规模 |
4.4 光缆传输线路方案对比 |
4.4.1 施工、维护对比 |
4.4.2 安全可靠性对比 |
4.4.3 投资对比 |
4.5 光缆设计指标及技术参数 |
4.6 光缆线路的防护设计 |
4.6.1 光缆线路防雷设计 |
4.6.2 光缆线路防强电设计 |
4.7 小结 |
第5章 OTN传输网络设计 |
5.1 总体设计方案 |
5.1.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5.1.2 波道配置设计 |
5.1.3 网络保护设计 |
5.1.4 设备配置要求及选型 |
5.2 设备技术指标 |
5.3 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
5.4 电源系统设计 |
5.5 小结 |
第6章 光传输网络的实现与性能测试 |
6.1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及性能测试 |
6.1.1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 |
6.1.2 架空光缆性能测试 |
6.2 OTN设备安装及性能测试 |
6.2.1 OTN设备安装 |
6.2.2 OTN设备性能测试 |
6.3 小结 |
第7章 项目实施效益分析 |
7.1 经济效益分析 |
7.2 社会效益分析 |
7.3 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基于小波变换的光缆故障定位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光缆线路迁改与OTDR技术 |
2.1 光缆线路迁改 |
2.2 质量检测评定小组活动 |
2.3 光时域反射仪 |
2.3.1 波形的测试 |
2.3.2 波形分析 |
2.3.3 故障波形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号分析技术基础 |
3.1 概述 |
3.2 最小二乘法 |
3.2.1 线性回归 |
3.2.2 最小二乘辨识 |
3.3 小波变换 |
3.3.1 小波去噪 |
3.3.2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去噪算法 |
3.3.3 一种改进的模极大值小波去噪方法 |
3.3.4 小波变换的特征提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OTDR事件分析与故障位置确定算法 |
4.1 信号事件点检测 |
4.1.1 光缆故障信号奇异性检测 |
4.1.2 故障信号特征提取 |
4.2 光缆故障位置确定算法 |
4.2.1 断纤障碍定位算法 |
4.2.2 衰减增大性故障定位算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光缆故障定位系统软件设计 |
5.1 系统框架分析与设计 |
5.1.1 系统组成及功能 |
5.1.2 系统工作流程 |
5.2 VB与MATLAB接口设计 |
5.3 光缆故障定位系统软件界面设计 |
5.3.1 主界面设计 |
5.3.2 系统参数设置界面设计 |
5.3.3 配置管理设置界面设计 |
5.3.4 性能管理设置界面设计 |
5.4 软件测试及结果分析 |
5.4.1 软件测试 |
5.4.2 测试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联通安徽-九江长途光缆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项目管理知识概述 |
1.3.1 项目概念 |
1.3.2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
1.3.3 时间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
1.4.2 通信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
1.4.3 进度管理文献综述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1.7 本文结构 |
第2章 联通安徽-九江长途光缆项目管理特征 |
2.1 工程概述 |
2.2 工程实施方案 |
2.2.1 光缆路由方案 |
2.2.2 本项目主要主要工作量 |
2.2.3 主要技术标准和措施 |
2.2.4 光缆线路敷设安装 |
2.2.5 光缆线路保护及防护措施 |
2.3 联通安徽-九江长途光缆项目特征 |
2.3.1 项目进度管理目标刚性 |
2.3.2 项目建设质量要求高 |
2.3.3 项目建设内容复杂 |
2.3.4 项目建设外部干扰因素较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联通安徽-九江长途光缆项目活动分解及工期估算 |
3.1 项目时间管理的基本原理 |
3.1.1 项目时间管理定义 |
3.1.2 项目活动分解 |
3.1.3 项目活动排序 |
3.1.4 项目活动工期估算 |
3.1.5 项目工期计划制定 |
3.1.6 项目工期计划控制 |
3.2 联通安徽-九江长途光缆项目活动分解 |
3.3 联通安徽-九江长途光缆项目工期估算 |
3.3.1 设计阶段的活动分解及工期估算 |
3.3.2 施工准备阶段的活动分解及工期估算 |
3.3.3 施工阶段的活动分解及工期估算 |
3.3.4 竣工验收阶段的活动分解及工期估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联通安徽-九江长途光缆项目进度管理实施 |
4.1 实际项目过程中的工期变更 |
4.1.1 设计阶段的工期变更和影响特征 |
4.1.2 施工准备阶段的工期变更和影响特征 |
4.1.3 施工阶段的工期变更和影响特征 |
4.1.4 竣工验收阶段的工期变更和影响特征 |
4.2 工期变更解决办法 |
4.2.1 施工准备阶段工期变更的解决办法 |
4.2.2 施工阶段工期变更的解决办法 |
4.3 项目实际工期 |
4.3.1 设计阶段的实际工期 |
4.3.2 施工准备阶段的实际工期 |
4.3.3 施工阶段的实际工期 |
4.3.4 竣工验收阶段的实际工期 |
4.3.5 实际工期与期望工期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直埋光缆维护及故障处理措施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直埋光缆的日常维护 |
2.1 预防性维修 |
2.2 受控性维修 |
2.3 纠正性维修 |
3 直埋光缆线路的故障现象 |
3.1 同根光缆内部分光纤断裂 |
3.2 在主干部位出现高损耗点 |
3.2.1 线路光缆途经路由不稳定地段 |
3.2.2 线路光缆穿越季节河道或沟渠 |
3.2.3 工程隐患所导致的光缆高损耗 |
3.3 在接头盒部位出现的故障 |
4 直埋光缆的故障处理措施 |
5 结论 |
(5)基于OTDR技术的光纤测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支持OTDR技术的两个基本公式 |
2 保障OTDR精度的五个参数设置 |
2.1 测试波长选择 |
2.2 光纤折射率选择 |
2.3 测试脉冲宽度选择 |
2.4 测试量程选择 |
2.5 平均化时间选择 |
3 实施OTDR测试的三种常用方法 |
3.1 0TDR后向测试法 |
3.2 OTDR前向单程测试法 |
3.3 OTDR前向双程测试法 |
4 结语 |
(6)工程实践中的光纤损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论文的组织和安排 |
第二章 光纤损耗 |
2.1 光纤的衰减特性 |
2.1.1 光纤衰减和衰减系数 |
2.1.2 衰减谱 |
2.1.3 光纤线路衰减及光纤通道总衰减 |
2.2 造成光纤损耗的主要因素 |
2.2.1 光纤的吸收损耗 |
2.2.2 光纤的散射损耗 |
2.2.3 光纤的接续损耗 |
2.2.4 光纤的弯曲损耗和辐射损耗 |
2.2.5 光纤损耗的拟合公式 |
2.3 工程中的光纤衰减计算实例 |
第三章 光纤损耗的测试 |
3.1 单模光纤损耗指标 |
3.2 光纤损耗的主要测试方法 |
3.2.1 绝对功率测量法 |
3.2.2 后向散射法 |
3.3 光时域反射仪(OTDR) |
3.3.1 OTDR的测试原理 |
3.3.2 OTDR测试光纤损耗的光学原理 |
3.3.3 常用的几种OTDR |
3.3.4 OTDR测试光纤损耗时的几种曲线 |
3.3.5 折射率的不同引起的长度误差 |
3.3.6 OTDR测试光纤衰减时的盲区 |
第四章 光纤的接续损耗 |
4.1 影响光纤接续损耗的主要因素 |
4.1.1 本征因素 |
4.1.2 非本征因素 |
4.1.3 其他因素的影响 |
4.1.4 光纤接续损耗的指标 |
4.2 光纤的模场直径对接续损耗的影响 |
4.3 光纤接续损耗的测试 |
4.3.1 两点近似法2PA |
4.3.2 最小二乘近似法LSA |
4.4 减小接续损耗的方法 |
4.4.1 工程中常用的光纤接续机 |
4.4.2 光纤接续时造成光纤损耗的几种现象 |
4.4.3 降低光纤接续损耗的方法 |
第五章 光纤的弯曲损耗 |
5.1 产生弯曲损耗的原因 |
5.2 光纤弯曲损耗的机理 |
5.3 接头盒中光纤的弯曲损耗 |
5.4 工程故障分析 |
5.4.1 光纤微弯故障 |
5.4.2 1310nm与1550nm波长窗口的测试数据分析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维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系统开发的意义 |
1.2 传输系统网络现状与分析 |
1.2.1 传输网络路由上施工点多 |
1.2.2 通信传输网络系统人为破坏多 |
1.2.3 仪器、仪表更新换代的技术问题 |
1.2.4 光缆施工的规范问题 |
1.2.5 传输网络系统技术支撑特点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本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相关技术特点 |
2.1 光缆通信技术特点 |
2.1.1 光纤通信传输特点 |
2.2 光纤的结构 |
2.2.1 光纤传输原理 |
2.2.2 光纤损耗 |
2.3 光缆种类与结构 |
2.3.1 光缆种类 |
2.3.2 光缆的型号 |
2.3.3 光缆结构 |
2.3.4 光缆端别与纤序的识别 |
2.4 光缆线路的敷设 |
2.4.1 施工流程 |
2.4.2 敷设方式 |
2.5 光缆传输维护系统的相关技术特点 |
2.5.1 光缆线路施工的特点 |
2.5.2 光缆通信传输界面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目标 |
3.1.1 系统数据要求 |
3.1.2 系统支撑的硬件要求 |
3.1.3 人员要求 |
3.1.4 管理要求 |
3.1.5 对代维单位准入的检查与考核 |
3.2 光缆传输网络维护相关指标 |
3.2.1 日常维护指标 |
3.2.2 线路设备维护指标 |
3.2.3 主要维护技术指标及要求 |
3.2.4 光缆线路维护指标 |
3.2.5 修复能力指标 |
3.2.6 修复程序 |
3.3 光缆传输网络系常用仪表 |
3.3.1 光时域反射仪 |
3.3.2 光纤熔接机 |
3.3.3 其他相关仪表 |
3.4 光缆通信支撑系统功能需求 |
3.4.1 通信网自动障碍测量与判断 |
3.4.2 系自动告警处理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维护系统的设计 |
4.1 总体架构设计 |
4.1.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
4.1.2 传输网络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 传输网络系统功能设计 |
4.2.1 系统面向对象 |
4.2.2 系统功能特性 |
4.2.3 系统功能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维护系统的实现 |
5.1 平台选择 |
5.2 系统实现与应用 |
5.2.1 系统的软件操作 |
5.2.2 系统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光缆传输网自动监测系统技术及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光缆传输网自动监测系统特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1 国外光缆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 |
1.3.2 国内光缆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 |
1.3.3 目前光缆传输网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局限性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论文组成结构 |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组成结构 |
第2章 光缆传输网自动监测系统关键技术 |
2.1 光纤通信技术 |
2.2 光纤传输特性测试技术 |
2.3 网络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光缆传输网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网络总体框架 |
3.2 现场监测站(MS)的组成 |
3.2.1 MS的组成 |
3.2.2 MS性能特点 |
3.3 监测中心(MC)组成 |
3.3.1 MC组成 |
3.3.2 监测中心应用功能 |
3.4 现场监测站测试单元设计 |
3.4.1 远程测试单元(RTU)主控盘的组成设计 |
3.4.2 测试模块卡(OTDR-Plugin)的设计 |
3.4.3 光开关模块(OSW-Plugin)设计 |
3.4.4 光功率测试模块(OPM-Plugin)设计 |
3.4.5 通信模块设计 |
3.4.6 电源模块设计 |
3.5 监测方式设计 |
3.5.1 备纤监测 |
3.5.2 光端机告警监测 |
3.5.3 备纤监测与端机告警监测方式的缺陷 |
3.5.4 光功率在线监测 |
3.5.5 监测方式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据传输网络实现 |
4.1 网络设计具体目标 |
4.2 网络类型的选择 |
4.3 网络设备的选择及要求 |
4.3.1 路由器选型 |
4.3.2 路由协议的选择 |
4.3.3 同步和异步调制解调器的选型 |
4.4 传输手段的选择和申请 |
4.4.1 DCN网的选择及接入方式 |
4.4.2 DCN网选型 |
4.5 采用的主要网络协议 |
4.5.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
4.5.2 TCP/IP协议 |
4.6 IP地址的申请和分配 |
4.7 方案综述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OTDR传送曲线测试结果分析及应用实例 |
5.1 指标正常的光纤特性实测曲线及结果分析 |
5.2 阻断的光纤特性实测曲线及结果分析 |
5.3 光纤劣化应用实例及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浅谈OTDR在光缆线路测试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定义 |
二、工作原理 |
三、测试方式和方法 |
四、O T D R测不准的原因及改进办法 |
五、经验和技巧 |
(10)SDH光传输工程全过程监理质量控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概述 |
1.1 SDH 传输网 |
1.2 建设工程监理 |
1.3 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理 |
1.4 工程质量控制 |
1.5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情况 |
1.6 小结 |
第2章 SDH 工程勘察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
2.1 传输网勘察设计 |
2.2 传输网勘察阶段质量控制 |
2.2.1 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 |
2.2.2 数字设备站站址的选择 |
2.2.3 电源设计查勘 |
2.3 传输网设计阶段质量控制重点 |
2.4 小结 |
第3章 SDH 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
3.1 传输设备装机条件的质量控制 |
3.1.1 装机机房条件控制 |
3.1.2 器材检验质量控制 |
3.1.3 施工人员及安装机具仪表的质量控制 |
3.2 传输设备安装工艺的质量控制 |
3.2.1 槽道安装质量控制 |
3.2.2 机架安装质量控制 |
3.2.3 子架安装质量控制 |
3.2.4 光电缆布放及成端质量控制 |
3.3 传输设备检查及本机测试 |
3.3.1 设备告警功能检查 |
3.3.2 光接口的检查项目 |
3.3.3 光接口测试项目 |
3.3.4 电接口检查和测试项目 |
3.3.5 时钟性能 |
3.3.6 数字配线架的检查和测试 |
3.3.7 SDH 光传输工程系统性能测试 |
3.4 光传输设备系统功能检查 |
3.5 网元级管理设备功能检查 |
3.6 传输设备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
3.7 光缆线路工程的质量控制 |
3.8 SDH 传输工程监理质量控制重点 |
3.9 小结 |
第4章 SDH 光传输工程质量问题 |
4.1 光传输设备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 |
4.2 质量问题的处理 |
4.3 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四、中继段"光纤长度/接头点"的测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光传输网络设计与实现[D]. 张天宇. 吉林大学, 2019(03)
- [2]基于小波变换的光缆故障定位系统设计[D]. 于艳波. 长安大学, 2016(02)
- [3]联通安徽-九江长途光缆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焦健. 北京工业大学, 2014(03)
- [4]直埋光缆维护及故障处理措施思考[J]. 滕文忠. 通讯世界, 2014(01)
- [5]基于OTDR技术的光纤测试探究[J]. 卢明桂. 信息通信, 2012(04)
- [6]工程实践中的光纤损耗的研究[D]. 赵干. 山东大学, 2010(03)
- [7]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维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郭廷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8]光缆传输网自动监测系统技术及实现研究[D]. 李洪海.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06)
- [9]浅谈OTDR在光缆线路测试中的应用[J]. 汪辉. 江西通信科技, 2007(04)
- [10]SDH光传输工程全过程监理质量控制分析[D]. 孙丽境. 吉林大学,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