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PS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杜鸣良,叶送,盛君[1](2021)在《北斗导航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的内容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林业主管部门的基本工作,目的是对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排查,以便于为林业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本质上是一种通过抽样方式获得均匀且有代表性的数据的调查方式。很多国家都采用这种方式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中国各省市都对林场资源采用了抽样检测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来清查森林资源的质量。
陈盼盼[2](2020)在《地面摄影测量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森林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资源清查是掌握森林资源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途径,高效、快速、精准的获取不同森林调查因子一直是森林资源清查的重要工作。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因其设备成本低、所需外业工作量少等优势,在现阶段各种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及其森林清查中得到广泛研究。然而,这些技术并未经过整理并在同等森林条件下进行对比,未能确定出最佳的利用地面摄影测量进行森林清查的方案。本文研究目的正是在于通过研究各种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在森林清查中的应用,最终通过实验结果确定最优生产流程。地面摄影测量技术进行森林清查时的一般生产流程为:(1)通过一定的扫描路径对森林样地进行扫描,获取带有一定重叠度的图像;(2)恢复摄影时各图像的三维位姿;(3)基于带有位姿的图像提取样地中立木及森林参数。本文主要围绕地面摄影测量在生产流程中的各阶段技术进行了研究,其中:在扫描路径上,主要研究了螺旋式、太阳花式及仿航线式三种扫描路径;在恢复摄影时图像位姿上,主要研究了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简称Sf M)、视觉里程计(Visual Odometry,简称VO)及纯视觉的实时定位及构图(Visu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简称V-SLAM)三种技术;立木及林分参数提取方面,主要研究了基于图像的稠密点云提取法及本文所构建基于几何的提取法。为对数据生产流程中各阶段数据进行同等条件对比:在样地实验阶段,本文对同样一块样地采用三种扫描路径进行扫描获取三组原始图像;在图像位姿恢复中,本文对样地三组原始图像分别通过三种位姿恢复方法恢复各图像位姿,从而获取到9组带有位姿的图像数据;最后,对9组数据分别使用基于图像稠密点云的方法及本文构建基于几何的系统分别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一块样地18组立木及林分数据。本文在18块半径为8米的圆形样地中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就扫描路径方法而言,螺旋式路径下所有方法提取的胸径、枝下高估计值RMSE范围分别为0.75~1.79cm及0.12~0.32m;太阳花式路径下所有方法提取的胸径、枝下高估计值RMSE范围分别为0.80~2.22cm及0.13~0.39m;仿航线式路径下所有方法提取的胸径、枝下高估计值RMSE范围为1.49~2.98cm及0.32~0.56m。螺旋式、太阳花式及仿航线式路径下所有方法提取的立木位置在x轴及y轴估计值RMSE范围分别为0.042~0.314m及0.043~0.268m、0.065~0.484m及0.076~0.221m和0.099~0.564m及0.109~0.935m。结果表明,螺旋式路径结果好于太阳花式路径;太阳花式路径优于仿航线路径。(2)就位姿估计方法而言,Sf M位姿估计方式下所有方法提取的胸径、枝下高估计值RMSE范围分别为0.75~1.55cm及0.12~0.36m;V-SLAM位姿估计方式下所有方法提取的胸径、枝下高估计值RMSE范围分别为0.87~1.77cm及0.14~0.39m;VO位姿估计方式下所有方法提取的胸径、枝下高估计值RMSE范围为1.45~2.98cm及0.27~0.56m。Sf M、V-SLAM及VO位姿估计方式下所有方法提取的立木位置在x轴及y轴估计值RMSE范围分别为0.042~0.135m及0.043~0.113m、0.075~0.178m及0.068~0.181m和0.293~0.564m及0.221~0.935m。结果表明,Sf M所获取结果略好于V-SLAM;V-SLAM所获取结果好于VO。(3)本文构建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森林样地参数提取系统,用于基于几何的方法从给定位姿的图像数据中提取立木及林分参数,该系统利用置于样地中心的特制棋盘格及假定立木竖直的条件构建从图像初始世界坐标系转换到样地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从而赋予每一张图像尺度信息及在样地坐标系中的位姿;然后,基于已查找到的特定点构建了估计立木位置、胸径、枝下高信息的算法,并可进一步估计林分参数的算法。在基于稠密图像点云的提取算法中,需在点云稠密化之前使用以上几何方法所获取变换矩阵将图像位置变换到样地坐标系下再进行后续处理。就基于图像稠密点云及基于几何的提取方法而言,基于点云方式下所有方法提取的胸径、枝下高估计值RMSE范围分别为1.04~2.98cm及0.13~0.52m;基于几何方式下所有方法提取的胸径、枝下高估计值RMSE范围为0.75~2.20cm及0.12~0.56m。基于点云和几何方式下所有方法提取的立木位置在x轴及y轴估计值RMSE范围分别为0.042~0.564m及0.043~0.935m、0.042~0.433m及0.043~0.405m。结果表明,基于图像稠密点云与基于几何方法所获取结果较为相似。综上所述,经同等森林条件下的相同图像进行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对比:(1)在扫描路径中,螺旋式路径较优。(2)在位姿估计中,基于Sf M算法所获取结果精度最优,V-SLAM算法结果略差但位姿估计速度更快,从而适合于实时估计的情况中。(3)在提取立木及林分参数的两种算法中,两种算法各有优缺点,基于稠密点云的算法精度较高但鲁棒性差,需要通过其他外界条件辅助确定尺度及样地坐标系;本文所构建基于几何的提取系统,虽然结果受操作员主观影响,但鲁棒性较高,包含了恢复尺度及样地坐标系的模块,更为完善。
姜健发[3](2019)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样地复位技术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总结调查经验,主要阐述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样地的复位、样地的寻找、西南角复位、周界复位,以及样地西南角、西北角、东南角、东北角4个方位角桩的快速复位,为连清工作者提供参考。
林川[4](2019)在《典型省份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分层抽样设计与效率分析》文中认为森林资源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保障和良好生存环境,作为反映森林资源现状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实时有效地获取森林蓄积量的现状及动态变化极为重要。目前,我国系统性的森林蓄积量监测技术主要是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其调查间隔期为5年,每5年产生一份新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本文以我国地形地貌多样,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典型省份为例,在传统的系统抽样方法基础上,尝试通过分层抽样技术优化设计抽样方案,通过确保精度和减少样地数量,以提高今后一类清查的效率。本文以河北省、安徽省为研究区域,针对活立木蓄积量指标研究探讨全新的分层方案。在两省内采用之前系统抽样的网格布点的样地为监测对象,尝试利用依据不同属性分层,合理设计不同分层方案,将得到的活立木蓄积量的精度与系统抽样方案进行对比,并基于样地数进行效率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此次研究以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数据,以系统抽样布点样地为抽样监测对象,依地貌、县界、郁闭度三个大类属性进行分层,每一种属性分层根据其特点,又细分成两层与三层,共得到三类六种分层方案。通过比较六种方案的抽样精度与之前的系统抽样精度,确定更为有效的分层抽样方案。研究表明:针对活立木蓄积,河北省六种抽样方案的抽样精度均达到90%以上,系统抽样为94.33%,分层方案中按照地貌、县界、郁闭度属性分两层得到的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4.33%、94.34%、94.79%;分层方案中按照地貌、县界、郁闭度属性分三层得到的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4.36%、94.35%、94.89%。相应地,安徽省六种抽样方案的抽样精度均达到90%以上,系统抽样为96.08%,分层方案中按照地貌、县界、郁闭度属性分两层得到的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6.09%、96.07、96.82%;分层方案中按照地貌、县界、郁闭度属性分三层得到的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6.31%、96.31%、96.96%。三类六种对活立木蓄积的抽样方案全部达到我国一类调查技术规定要求,表明分层抽样方案对于我国一些地形地貌多样的省份的可行性。在样地数效率分析当中,三类六种分层抽样方案样地块数均有所降低。河北省,以郁闭度属性分层的抽样方案最佳,当以郁闭度属性分两层时所需样地数为6962块;当以郁闭度属性分三层时所需样地数为6728块。将分层抽样精度降低到与系统抽样精度一致时,以郁闭度属性分三层的分层方案中所需样地块数最少,仅需要5389块样地,效率提高了 54%。安徽省的三类六种分层抽样方案中。同样以郁闭度分层的抽样方案最佳,当郁闭度分两层时所需样地数为7179块;当以郁闭度属性分三层时所需样地数为7153块。将分层抽样精度降低到与系统抽样精度一致时,同样以郁闭度属性分三层的分层方案中所需样地块数最少,仅需要4156块样地,效率提高了 64%。综上所述,以郁闭度属性分层为最优分层方案,将其总体分成三层得到的抽样精度最高,样地数最少。
刘海洋[5](2019)在《测树与无人机造林装备设计和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和精准林业、数字林业的提出与不断完善,森林资源调查、观测和造林进入了测量精准、装备智能的信息化时代。为适应现代化林业发展的需求,该文针对森林调查数字化、多功能、智能化的测树仪器、森林观测设备和无人机造林装备技术体系展开研究,形成一套由森林调查到科学造林再到精准观测和经营的完整森林精准经营装备体系。该文研制并构建了适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手持式树高和胸径测量装备硬件体系,分别研制了手持式精准立木树高测量装置与手持式高精度立木胸径测量设备,通过软件设计协同使用各测量装备,形成了更为精准高效的森林资源调查作业装备体系,实现了森林调查的树高和胸径精准测量,提高了森林资源调查外业和内业效率,测量精度满足国家森林资源调查的标准。该文针对林分样地三维观测设备和方法展开研究,设计和研制了手持式林分样地三维摄影观测设备,并以手持式林分样地三维摄影观测设备为基础,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林分样地展开三维观测实验。文章针对不同类型的林分样地三维摄影观测提出了 U型观测方法、交叉U型观测方法、螺旋仿航线摄影方法、阿基米德螺线摄影方法等。经过实验验证,螺旋仿航线摄影方法仅使用171张相片即可成功观测500m2以上的矩形林分样地,三维观测作业效率高,点云密度较高,胸径截面处点云数据仅存在少量的噪点。该方法不受观测面积大小的限制,可以和航空摄影方法一样对地面林分样地进行大规模的三维观测。阿基米德螺线摄影方法对圆形样地摄影观测效果良好,能够克服在观测时因拍摄角度遇到的杂草、枝叶、树干等遮挡问题,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更适合复杂环境的天然林观测,同时具备更高密度的点云观测效果和更少的点云噪点。该文利用无人机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研制了无人机精密造林装备系统,将现代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林业造林中。该文研制的无人机机载造林装置具有良好的造林速度和稳定性,可以精准控制种子造林间距,并具有较好的可调节性,能够实现单点单株、单点多株和航线连续造林等多种造林模式,经实验验证利用GNSS RTK无人机定位系统造林种子偏离航线平均绝对误差为7.6cm,精度较高,无人机精密造林装备系统可以适用于多种造林任务。该文针对测树和造林装备的研究,构建了森林资源调查与观测的装备技术体系和无人机精密造林装备系统,对森林资源调查、检测、管理和经营有较大现实意义。该文研制的调查和观测装备可为无人机造林决策提供精准而有效的数据支撑。该文研制的仪器设备,能够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和造林作业的工作效率,研制的主要装备技术和方法对提高当前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水平、降低野外劳动强度和林业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满足不同尺度、不同精度和不同成本预算的森林资源调查与造林作业需求,对森林资源信息快速高效的获取和精准造林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韦国秋[6](2017)在《浅谈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应用方法与解决思路》文中研究表明在社会经济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相伴随而来的是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为了能够有效推动造林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支持,但前提应该对当前我国的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清查,提高对其重视程度,尽可能降低对后续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和发展。本文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思路,创造更大的价值和贡献。
王玉泉[7](2014)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应用方法与解决思路》文中认为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已经圆满完成,这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特别是加强了对森林资源动态生长因子的关注,这也对林业生产经营带来诸多有益影响。本文先介绍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应用方法对比,然后阐述新《细则》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优势,最后对森林资源清查的应用方法进行介绍。特别强调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动态因素的重要性。
闫飞[8](2014)在《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为了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经过五十余年的努力,构建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体系,并以5年为一个调查周期最终汇总形成面向全国的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报告。其关键技术是精确测定同一固定样地的初查和复查数据,并利用所取得的成对值进行直接分析比较,以得到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变化。本文围绕“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这一重要的林业科学技术问题展开了较为创新和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森林资源调查中包含的各种误差及其相互关系,为了尽可能消除这些误差,研发高精度的森林调查仪器并验证其在固定样地调查中的使用效果和精度,研究利用多边形法进行森林蓄积量估测。首先,将森林资源调查中产生的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观测误差。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精度是以抽样误差的大小来表示,不包括观测误差,因此可能会出现抽样精度很高,但实际精度较低的情况。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样地抽样设计不当,导致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产生误差,而根据误差产生的不同环节,我们将观测误差分为样地面积误差、样地量测误差和样地模型误差,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和数理统计方法,结合若干实际算例介绍了每种误差和总误差的计算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系统改进设想。其次,为了尽可能的消除误差提高调查精度,对森林资源调查的关键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自主研发的FTS-2型测树全站仪为森林资源调查装备,以30块大型乔木固定样地,约24500棵样木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高精度FTS-2型测树全站仪进行森林固定样地调查,可以得到固定样地中每棵树木的三维坐标,其中坐标测量中误差<±4mmm,高程中误差<±7mm;每木树高值测量精度约为97%,平均用时<5秒;每木胸径值测量相对误差仅为2%,平均用时约为3秒;每木冠幅测量值相对误差<10%,并实现树冠体积量测和三维表达;立木材积测量值精度可达95%。同时实现样木分布成图、样地样木精准复位与样地数字化三维建模;此外,以全站仪每木三维坐标为离散点信息,利用Voronoi多边形算法实现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信息化提取和分析,最后介绍了其他先进设备--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电子测树枪在样地调查中的应用,旨在为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关键技术与方法提供先进精准的仪器装备和调查手段。最后,以FTS-2型测树全站仪为调查仪器,以多边形法为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在北京市区及周边区县实验林场中随机抽取共计70个角规抽样点进行调查。通过与传统角规蓄积量调查方法比较得出多边形样地形状为六边形即样地边界木选择6棵时,林分蓄积量估测精度较高。同传统角规样地调查相比,利用多边形样地进森林蓄积量、林分密度、每公顷断面积、林分平均高等林分因子的调查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精度均可达90%左右,该方法为我国森林蓄积量估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孙冬婵,张鹏飞[9](2013)在《浅谈GPS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3S"技术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应用的研究,是以提高GPS定位精度,解决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中因总体样本单元空间定位有误而产生有偏估计的问题为重点。其意义在于将GPS定位仪器引入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提高定位精度,使监测对象准确无误,并最终实现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分布信息的数字化、图像化、动态化管理。
由超,王宏年,宋修明,陈庆道,刘丰德[10](2012)在《RTK技术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RTK技术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其优势,总结RTK技术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前景。
二、GPS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PS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北斗导航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的内容 |
二、传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 |
(一)传统样地定位方法 |
(二)传统样地复位方法 |
三、借助北斗导航技术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 |
(一)北斗导航技术在样地复位中的应用 |
(二)北斗导航技术在增设样地中的应用 |
四、北斗导航技术在森林资源清查中应用的优点 |
(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 |
(二)提高样地复位精度 |
(三)提高样地复位率 |
(四)利用森林资源清查质量管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
五、北斗导航设备的主要功能以及在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中的应用 |
(一)路线规划以及导航记录 |
(二)样地定位与测量 |
(三)实时数据记录和计算 |
(四)质量检查功能 |
(五)数据备份和还原 |
六、北斗导航设备在森林资源清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北斗导航设备耗电量大、费用较高 |
(二)北斗导航设备的防水性较差 |
七、结语 |
(2)地面摄影测量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森林清查监测体系 |
1.2.2 传统调查方法 |
1.2.3 激光雷达调查方法 |
1.2.4 摄影测量调查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论文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视觉相对定位关键技术 |
2.1 定位技术发展概述 |
2.1.1 绝对定位技术 |
2.1.2 相对定位技术 |
2.2 视觉定位实现的基础技术 |
2.2.1 摄影成像模型 |
2.2.2 图像特征提取及匹配技术 |
2.2.3 相机位姿估计及优化技术 |
2.3 视觉定位技术方法 |
2.3.1 运动恢复结构 |
2.3.2 视觉里程计 |
2.3.3 视觉SLAM |
2.4 本章小结 |
3 森林样地调查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
3.1 基于图像点云的立木参数提取 |
3.1.1 PMVS算法概述 |
3.1.2 点云数据的处理 |
3.1.3 立木参数提取 |
3.1.4 林分参数估计 |
3.2 基于几何的森林样地调查系统的参数提取 |
3.2.1 系统开发环境 |
3.2.2 系统关键技术 |
3.2.3 系统结构设计 |
3.2.4 构建样地坐标系 |
3.2.5 立木参数估计算法 |
3.3 本章小结 |
4 实验设计 |
4.1 研究区选定 |
4.1.1 地理位置 |
4.1.2 森林资源概况 |
4.2 实验方案 |
4.2.1 硬件设备及其标定 |
4.2.2 样地扫描路径规划 |
4.2.3 图像数据处理 |
4.3 精度评估方法 |
4.3.1 参考数据获取 |
4.3.2 参考数据处理 |
4.3.3 精度评估指标 |
4.4 本章小结 |
5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胸径估计结果与讨论 |
5.1.1 基于定位方式的胸径估计 |
5.1.2 基于提取方式的胸径估计 |
5.1.3 基于扫描路径的胸径估计 |
5.1.4 胸径因子分析与讨论 |
5.2 枝下高估计结果与讨论 |
5.2.1 基于定位方式的枝下高估计 |
5.2.2 基于提取方式的枝下高估计 |
5.2.3 基于扫描路径的枝下高估计 |
5.2.4 枝下高因子分析与讨论 |
5.3 立木位置估计结果与讨论 |
5.3.1 基于定位方式的立木位置估计 |
5.3.2 基于提取方式的立木位置估计 |
5.3.3 基于扫描路径的立木位置估计 |
5.3.4 立木位置分析与讨论 |
5.4 林分因子估计结果与讨论 |
5.4.1 林分因子估计结果 |
5.4.2 林分因子分析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3)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样地复位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样地复位 |
2.1 样地寻找 |
2.2 西南角复位 |
2.2.1 距离交互法 |
2.2.2 距离方位法 |
2.2.3 方位角交互法 |
2.3 周界复位 |
3 结语 |
(4)典型省份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分层抽样设计与效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进展 |
1.2.1 国内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发展概况 |
1.2.2 国外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发展概况 |
1.3 抽样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1.3.1 系统抽样 |
1.3.2 分层抽样 |
2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2.1 分层抽样方案设计 |
2.2.2 分层抽样效率分析 |
2.3 研究技术路线 |
3 研究区域概况 |
3.1 自然地理状况 |
4 数据与方法 |
4.1 数据准备 |
4.1.1 数据收集 |
4.1.2 数据转化与处理 |
4.2 分层抽样方案设计 |
4.2.1 安徽省的分层抽样方案设计 |
4.2.2 河北省的分层抽样方案设计 |
4.3 抽样效率分析 |
5 结果与分析 |
5.1 分层抽样结果 |
5.1.1 安徽省分层抽样结果 |
5.1.2 河北省分层抽样结果 |
5.2 分层抽样效率分析 |
5.2.1 安徽省抽样方案样地数分析 |
5.2.2 河北省抽样方案样地数分析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6.2.1 优点 |
6.2.2 不足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5)测树与无人机造林装备设计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林业装备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 |
1.3.1 现代化林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发展 |
1.3.2 林业资源调查装备技术的发展 |
1.3.3 林分样地三维观测技术发展 |
1.3.4 林业造林装备技术发展 |
1.3.5 现状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1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手持式高精度立木胸径测量设备 |
2.1 原理与方法 |
2.1.1 硬件设计 |
2.1.2 软件设计 |
2.1.3 胸径测量原理 |
2.1.4 胸径测量作业方法 |
2.1.5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 试验与分析 |
2.2.1 胸径测量精度对比试验结果 |
2.2.2 不同树种精度分析 |
2.2.3 不同径阶精度分析 |
2.2.4 野外作业效率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手持式精准立木树高测量装置设计 |
3.1 原理与方法 |
3.1.1 硬件设计 |
3.1.2 软件设计 |
3.1.3 树高测量 |
3.2 试验 |
3.2.1 树高测量 |
3.2.2 不同树种分析 |
3.2.3 倾斜立木树长测量试验 |
3.3 本章小结 |
4 林分样地三维观测装备和方法研究 |
4.1 原理与方法 |
4.1.1 试验设备 |
4.1.2 测量原理 |
4.1.3 摄影观测方法 |
4.1.4 密集三维点云处理方法 |
4.1.5 试验区域和试验方案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三维观测方法测试试验 |
4.2.2 不同截取厚度的胸径层点云提取试验 |
4.2.3 手持林分样地三维摄影观测设备林分样地观测对比试验 |
4.3 本章小结 |
5 无人机精密造林装备系统研制 |
5.1 原理与方法 |
5.1.1 无人机造林系统 |
5.1.2 播种造林装置研制 |
5.1.3 造林无人机仿地形飞行控制原理 |
5.1.4 无人机造林航线规划 |
5.1.5 无人机造林播种方法改进 |
5.1.6 试验区域与试验方法 |
5.2 试验结果 |
5.2.1 无人机播种造林装置排种检测试验 |
5.2.2 不同土壤类型造林深度试验 |
5.2.3 不同规格造林装置造林深度对比实验 |
5.2.4 无人机精密造林装备系统造林定位精度实验 |
5.2.5 无人机倾斜造林试验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森林资源调查测量装备研究 |
6.1.2 三维摄影观测设备与观测方法研究 |
6.1.3 无人机精密造林装备系统研究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6)浅谈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应用方法与解决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方法对比 |
1.1 样地确定 |
1.2 样地因子调查 |
1.3 每木检尺调查 |
2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分析 |
2.1 样地因子调查关注优势树种生长情况 |
2.2 每木检尺调查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
2.3 平均样木调查细化样木生长因素 |
3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应用方法 |
3.1 GPS定位系统的应用 |
3.2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RS技术的应用 |
4 结语 |
(7)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应用方法与解决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历史方法对比 |
1.1 样地确定 |
1.2 样地因子调查 |
1.3 每木检尺调查 |
1.4 平均样木调查 |
1.5 植被调查 |
1.6 下木和杂竹样方调查 |
2 新《细则》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优势 |
2.1 样地因子调查注重优势树种生长状况 |
2.2 每木检尺调查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2.3 平均样木调查细化样木生长因素和管理 |
2.4 植被平均地径、下木、杂竹调查关注资源立体发展 |
3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应用方法 |
3.1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GPS定位系统的应用 |
3.1.1 GPS系统样地复位 |
3.1.2 利用GPS导航功能定位 |
3.2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RS技术的应用 |
4 结语 |
(8)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前言 |
1.2. 研究背景 |
1.2.1. 世界森林资源清查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2. 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3. 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关键技术及其精度标准 |
1.2.4. 森林调查误差分析、仪器研究及样地调查方法研究进展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森林资源调查误差系统分析 |
2.1. 森林资源调查误差分类及相关概念 |
2.2. 森林调查抽样误差 |
2.3. 森林调查观测误差 |
2.3.1 样地面积误差 |
2.3.2 样地量测误差 |
2.3.4 样地模型误差 |
2.4. 固定样地一次观测总误差 |
2.5. 固定样地动态监测误差 |
2.6. 系统设计与调查方法改进设想 |
2.6.1 分层成团布设样地 |
2.6.2 部分重复联合估计 |
2.7. 小结 |
3. 森林固定样地调查信息化方法研究 |
3.1 研究区及仪器介绍 |
3.1.1 研究区概况 |
3.1.2 仪器简介 |
3.2 研究方法与技术流程 |
3.2.1 样地控制网建立 |
3.2.2 样木三维坐标测量 |
3.2.3 样木复位 |
3.2.4 样木树高测量 |
3.2.5 样木胸径测量 |
3.2.6 样木树冠冠幅及体积测量 |
3.2.7 样木材积测量 |
3.2.8 样木测量程序实现 |
3.2.9 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提取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坐标测量精度分析及应用 |
3.3.2 树高测量精度分析 |
3.3.3 胸径测量精度分析 |
3.3.4 冠幅测量精度分析 |
3.3.5 树冠体积计算及三维建模 |
3.3.6 立木材积精度分析 |
3.3.7 固定样地连续清查结果汇总 |
3.3.8 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
3.4 其他先进设备在固定样地调查中的应用 |
3.4.1 三维激光扫描仪树冠因子提取技术 |
3.4.2 测树枪固定样地调查技术 |
3.5 小结 |
4. 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2 研究区及仪器介绍 |
4.2.1 研究区概况 |
4.2.2 仪器介绍 |
4.3 研究方法与技术流程 |
4.3.1 多边形样地调查方法 |
4.3.2 研究路线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多边形样地最佳形状确定 |
4.4.2 多边形样地法与角规法调查精度对比 |
4.5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创新点介绍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9)浅谈GPS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GPS的工作原理 |
2 GPS的应用 |
2.1 参考椭球长轴差da及扁率差df的求算 |
2.2 dx、Dy、dz的求算 |
2.3 参数的验证 |
3 结论 |
四、GPS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斗导航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应用[J]. 杜鸣良,叶送,盛君. 浙江国土资源, 2021(11)
- [2]地面摄影测量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 陈盼盼.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3]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样地复位技术探讨[J]. 姜健发. 绿色科技, 2019(13)
- [4]典型省份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分层抽样设计与效率分析[D]. 林川.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5]测树与无人机造林装备设计和实验研究[D]. 刘海洋.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6]浅谈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应用方法与解决思路[J]. 韦国秋. 农技服务, 2017(06)
- [7]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应用方法与解决思路[J]. 王玉泉. 吉林农业, 2014(11)
- [8]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D]. 闫飞.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2)
- [9]浅谈GPS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J]. 孙冬婵,张鹏飞. 防护林科技, 2013(01)
- [10]RTK技术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应用[J]. 由超,王宏年,宋修明,陈庆道,刘丰德. 山东林业科技, 2012(04)